放射治疗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放射治疗学:是通过电离辐射作用对良恶性肿瘤和其他一些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专业
学科。

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又称为放射肿瘤学。

放射肿瘤学与外科肿瘤学,内科肿瘤学共同组成了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

2.放疗原则:最大限度的将射线集中到肿瘤靶区内,杀死肿瘤细胞,是周围正常组织和
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

3.照射野:表示射线经准直器准直后,中心轴参考点处垂直的平面与射线锥的截面即为
照射野的大小。

4.中心轴:表示射线束的中心对称线。

5.参考剂量点:剂量计算或测量的参考,一般情况下指体模表面下照射野中心轴上的一
个规定点即最大剂量点。

6.校准剂量点:在照射野中心轴上指定的剂量测量点。

7.源皮距(SSD):射线源下表面中心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

查PDD表
8.源轴距(SAD):射线源到机架旋转轴的距离。

查TMR表
9.模体内的剂量分布行为:模体内任一点A的计量由原发射线的剂量与散射线的剂量
的贡献之和组成,剂量最大点深度:能量6mv 深度1.5cm;能量15mv 水下深度3cm 10.中心轴百分深度量(PDD):模体内照射野中心轴上任一深度的吸收剂量率Dd与
该照射野中心轴上参考点吸收剂量Do的比的百分率:PDD=Dd/Do(100%)
11.组织最大比(TMR):在射线束几何状态不变下,模体内照射野中心轴上任一点吸
收剂量率Dd与空间同一点处于模体内最大剂量深度处吸收剂量率Dm之比
12.直线加速器:利用微波电磁场加速电子,并使其具有直线轨道,直接输出电子或经转
换为X射线,供放疗用。

按其能量范围分低,中,高三类
13.肿瘤倍增时间(Td):肿瘤体积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主要有三个因素决定:细
胞周期时间,生长比例,细胞丢失速度。

14.潜在倍增时间:假设在没有细胞丢失的情况下,肿瘤体积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15.治疗比(治疗获得系数):TGF=某一措施对肿瘤的影响/某一措施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TGF>1时才有治疗效果
16.多靶单击模型:假设一个细胞有N个靶,每个靶都相同,每个靶的失活只需要一次
击中,只有当所有的靶都失活,细胞才死亡
17.肿瘤致死量:使得绝大部分肿瘤细胞破坏死亡而达到局部治愈的放射线的剂量
(TCD95)
18.平均致死剂量(Do):指照射后还剩余37%细胞存余所需要的放射计量
19.准阈剂量(Dq):从开始照射到细胞呈指数性死亡所浪费的剂量,反应细胞亚致死损
伤修复能力的大小,Dq值越大,细胞亚致死损伤修复能力越强,放射越抗拒
20.氧增强比(OER):在乏氧条件下引起一定效应所需的放射剂量与有氧条件下引起同
样效应所需放射剂量的比值称氧增强比,该比值较小好
21.相对生物效应(RBE):指引起相同类型,相同水平的生物效应时,参考辐射的吸
收剂量与所研究辐射的吸收剂量的比例,比值越大,射线类型越好
22.致死性损伤(LD):不可修复的细胞丧失增殖能力,最终不可逆的导致死亡
23.亚致死性损伤(SLD):在正常情况下可在几小时(4~8h)内修复的损伤,如果在未
修复时给予另一亚致死性损伤,可形成致死性损伤
24.潜在致死性损伤(PLD):一种受照射后环境条件影响的损伤,细胞照射后如遇到
合适的环境或条件,这种损伤可以修复,如得不到适当环境或条件,则转化为不可逆的损伤,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
25.常规分割:每天照射一次,每次D T量(肿瘤的吸收剂量)1.8~2.0Gy,每周照射5次
26.最小耐受剂量(TD5/5):在标准治疗条件下治疗后5年内小于或等于5%病例发生
严重放射损伤的剂量
27.Lhermitte’s征:放射性脊髓早期反应,一般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4个月,主要表现
为下肢末端在低头曲颈时电击样刺痛和感觉异常
28.治疗比:正常组织耐受量和肿瘤致死量之比,>1时有治疗效果
29.正常组织耐受量:最小的器官损伤剂量(TD5/5):标准治疗条件的肿瘤病人中,治
疗后5年,因放射造成严重放射损伤的病人不超过5%,最大器官损伤剂量(TD50/5)标准治疗条件的肿瘤病人中,治疗后5年,因放射造成严重放射损伤的病人不超过50% 30.肿瘤区(GTV):指肿瘤的临床灶,为一般诊断手段,能够诊出的,可见的,具有一
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的范围包括转移淋巴结和其他转移病变可认为第二肿瘤区31.临床靶区(GTV):按一定的时间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临床灶亚临床灶以及
肿瘤可能侵犯的范围
32.计划靶区(PTV):计划靶区包括:临床靶区(CTV)、照射中患者器官的移动(ITV),
由于摆位、治疗中患者体位的重复性误差,靶位置和靶体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以确保CTV得到规定的治疗剂量,计划靶区决定了照射野的大小
33.治疗区(GTV):对一定的照射技术及射野安排,某一条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范围。


常选择90%等剂量线作为治疗区范围的下限
34.照射区(CTV):对一定的照射技术及射野安排,50%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范围
35.等剂量曲线:将不同照射平面但百分深度量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的线称等剂量曲线
36.危及器官(OAR):可能卷入射野内的重要组织或器官
37.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能够计算和表示出在某一感兴趣的区域如靶区、重要器
官的体积内有多少体积受到多高剂量水平的照射,这种表示方法称为剂量体积直方图。

38.颅底线:同侧外眦与外耳孔连线,为中颅窝底
39.原发性肝癌(PHC):是指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原发性肿瘤
40.减灭术:卵巢癌的外科治疗的原则是独树一帜的,是以尽量切除肿瘤的原发灶及其转
移灶为原则,此种手术称为减灭术或减瘤术
41.临床剂量学要求:肿瘤剂量要求准确;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剂量
变化梯度不能超过±5%,达到≥90%的剂量分布;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受量范围;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
42.治疗计划的设计步骤:1体模阶段;2计划设计;3计划确认;4计划执行
43..体外照射技术的分类:分为固定源皮距(SSD)技术,等中心定角(SAD)技术和
旋转(ROT)技术。

45.1)配有激光定位系统及定位软件的专用CT扫描仪;2)直接由
CT定义靶区和等中心位置;3)无需常规X线模拟定位机
46.鼻咽癌的七大症状:涕血、头痛、鼻塞、耳鸣、耳聋和面麻、复视
47.鼻咽癌的三大体征:鼻咽肿物,颈部肿块和颅神经麻痹
48.辅助检查:(1)鼻咽活检:有鼻咽出血倾向和高血压的病人要慎重进行。

间接鼻咽镜活
检;直接鼻咽纤维镜活检;鼻咽细针穿刺(2) EB病毒血清学检查(3) CT扫描:检查的
部位应包括颅底、鼻咽和颈部。

(4) MRI扫描(5)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肝脾、腹部肿块超声波检查,胸片,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视情况行骨扫描检查及PET检查。

49.鼻咽癌的一般治疗原则:1.鼻咽癌治疗的目的:是有效提高鼻咽原发灶和颈淋
巴结转移灶控制率,减少局部肿瘤的复发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放射治疗为主的原则2.初治鼻咽癌:指初次确诊鼻咽癌首次进行治疗的病例。

早期鼻咽癌(I/II期)单纯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或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

中、晚期病例可选用放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包括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或辅助化疗。

有远处转移的病例,应采用化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

3复发鼻咽癌:指鼻咽癌放射治疗治愈后,经过半年以上复发的病例。

1)放射治疗后1年以内鼻咽复发者,尽量不采用再程常规外照射放疗。

可以选用辅助化疗、近距离放疗或调强放射治疗。

2)放射治疗后颈淋巴结复发者,建议手术治疗,不能手术者可采用化疗。

3)放射治疗后1年以上鼻咽和/或颈淋巴结复发者,可做第二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其方法包括单纯外照射或外照射+近距离照射。

4)复发鼻咽癌再程放射治疗时,只照射复发部位,一般不作区域淋巴引流区的预防照射。

5)对于已经出现脑、脊髓放射性损伤的病例,不主张再程常规外照射放疗,应采用化疗。

50.鼻咽癌的定位及设野方法:
一:设野原则:
设野范围应常规包括鼻咽、颅底、颈部三个区域。

颅底及颈部即使无肿瘤“侵犯”,也应照射至50Gy左右,颈部照射的范围应比肿瘤转移的部位超出l~2个淋巴引流区。

二:常见的设野方法:
(l)耳前野:上界:颅底线上1~1.5cm(有颅底侵犯时再上移lcm);前界:耳屏前约6cm(肿瘤侵犯前壁者在向前移0.5~lcm,此时须注意保护眼睛);后界:过外耳孔中心垂线(当咽旁间隙受累时可向后移至乳突前缘);下界:包括软腭悬雍垂(注意与颈部照射野的衔接)。

定位标志应根据CT、MRI等影像学资料适当调整。

耳前野适合于早期病变。

优点:面积小、反应少,摆位较为方便。

缺点是容易遗漏病灶,造成日后复发。

(2)面颈联合野:上界及前界同耳前野;下界视颈部转移灶部位不同而定;后缘在耳后沿发际及斜方肌前缘下行(如淋巴结巨大,至少至淋巴结后缘后1cm)。

优点是原发病灶和转移灶包括在一个照射野内,其间无重叠或遗漏,适用于病变较晚的患者。

缺点是放射反应大,副损伤多,治疗时摆位也较复杂。

(3)耳后野:针对茎突后间隙、后颅窝病变、后组颅神经麻痹或颈深上淋巴结转移作补充照射时的设野。

上:后颅窝标志线上l~2Cm;下:上界下2(只照后颅窝)~6(照射鼻咽部及颈深上后组淋巴结) cm;前:外耳孔后缘或耳廓根部后缘;后:前界往后4~5cm。

入射方向与失状面向前成450夹角。

(4)面前野:作为鼻腔、筛窦、上颌窦及眼眶等部位受累时补充照射的设野野界根据受累部位不同而异,可设计成凸字野、方野、长方野、L型野等。

(5)颈部切线野;可分为(前)全颈切线野、(前)上颈切线野、(前)下颈切线野、颈后切线野等多种方法,根据颈部转移情况不同灵活运用,注意保护脊髓、喉等重要脏器。

并保持与面部野的衔接,避免遗漏或重叠。

(6)颈部缩野小野:作颈部切线野照射后缩野时用野,用电子线或常规X-线补充照射。

三:照射剂量、时间和分割方法:(1)鼻咽原发灶:66~76Gy/6~7.5周(2)颈淋巴结转移灶:60~70Gy/6~7周(3)颈淋巴结阴性及预防照射区域:50~56Gy/5~5.5周(4)分割照射方法:
常规分割:1.9~2Gy/次,每天一次,每周五天照射。

非常规分割: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方法有很多种类和变化,有超分割,加速超
分割等,临床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51.食管分段: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
52.食管癌的一般治疗原则:
1)Ⅰ~Ⅲ期宜根治,Ⅲ期以上应以姑息为主,姑息治疗应以放疗为主
2)上段首选放疗,因为上段食管癌放疗效果与手术相同,而上段食管附近大血管丰富,手术风险大.下段食管癌易发生上腹部淋巴结转移,放疗效果差,而手术并发症低,并可以对纵隔和腹部淋巴结进行清扫,为治疗首选。

中段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浸润型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宜首选手术.
3)重视综合治疗.①放疗与手术的综合;②放疗与化疗的综合
51. 食管癌时间剂量分割:原发灶照射60~70Gy/6~7周/30~35次;术前放疗一般照射
40~46Gy/4~4.5周/20~23次,一月后手术;术后放疗,预防照射50Gy/5周/25次,姑息术后放疗照射60~70Gy/6~7周/30~35次,术后一月内进行.
52.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适应症:1乳腺单发病灶.最大径≤3cm;2乳腺与肿瘤相
比要有足够大,肿瘤切除后乳腺外形无明显畸形;3乳腺肿瘤位于乳晕以外部位;4腋窝无肿大淋巴结或单个可活动的肿大淋巴结;5无胶原血管病病史;6病人愿意接受保乳手术治疗:
53.早期乳腺癌放射治疗的照射范围,时间剂量:1)照射范围腋窝淋巴结未清扫
者应照射乳腺,胸壁,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应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定.腋窝淋巴结无转移只照射乳腺及胸壁,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照射乳腺,胸壁,锁骨上和腋顶淋巴结.2)照射剂量乳腺切线照射50Gy,对原发灶区再追加照射10Gy
54.根治性术后放疗适应证:1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第2组(腋中组)淋巴结转移或腋窝
转移淋巴结数目3个以上者,术后应照腋顶,锁骨上区及内乳区.2内侧或中央病灶根治术后,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术后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区.3单纯乳房切除术后照射胸壁及淋巴引流区.4病理证实内乳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术后照射锁骨上区.5原发灶大于5cm,皮肤有水肿、破溃、红斑或与胸壁肌肉固定,腋窝转移淋巴结﹥20%或≥4个者或者是多中心肿瘤术后要照射胸壁.
55.术后放疗剂量:剂量50Gy/5w/25次
56.急诊放疗的适应症:1出血:鼻咽癌;2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3因肺癌而致的肺不张;
4颅内或椎管内高压;5止痛;6解除肿块压迫或梗阻;7肾移植排斥反应
57. 近距离放疗:特点:1局部剂量高,达到边缘后剂量陡降;2照射范围内剂量分布不
均匀,近源处高;3照射时间短;4一次连续照射;内容:1腔内或管内照射;2组织间照射;3术中照射;4莫照射
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