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创意,基础,其他论文文档]苏北发展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北发展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
摘要:鉴于城市自身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的复杂和广阔,城市的构成和创意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复杂的特性,影响创意经济发展的城市要素很难用某几个要素简单概括。但是,根据城市形成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审美基础三个角度进行划分,再结合苏北城市发展的现状,苏北发展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充足而廉价的土地、切合地方经济的服务应用型大学、多元的审美文化传统。
关键词:苏北地区;创意经济;城市要素
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等城市地处江苏北部,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苏北,同时,是长三角经济区、亚欧内陆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等三大经济区(带)的交汇点、重叠区,经济区位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苏北地域的层面,而具有国家经济战略的意义。受到国家和三大经济区(带)发展创意经济的影响,苏北地区正在积极推进创意经济。但是,一方面,苏北地区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区,拥有比中西部相同级别城市更优越的科技人才条件,属于创意经济发展的“高地”;另一方面,较之同为长三角内部上海、南京、杭州等发达城市,以及同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的西安、郑州、兰州等省会城市,苏北城市又属于创意经济发展的“洼地”。这一特点决定了苏北创意经济发展,既不应该照搬西方城市模式,也不能简单借鉴长三角内部其他城市经验。因此,针对苏北城市基础现状,理性分析适合创意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不仅有利于科学推进苏北城市发展创意经济,避免当前国内城市创意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的同质化问题,还可以为国内风起云涌的创意城市建设提供学理性的参照。
一、创意经济发展的城市要素
斯宾格勒说,城市是人类高级历史普遍遵循的历程和意义,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人类的政治史和经济史[2]。如果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城市和乡村,那么,作为人类更高级经济形态的创意经济的核心最终在于城市。创意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城市的创意经济,目前学界对创意经济发展要素的几种代表观点,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要素上。
一个被国内学界广泛引用的观点是,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有三大要素。主要代表有佛罗里达的“3T”、Glaeser的“3S”以及Hospers等人的三要素说。
佛罗里达的“3T”理论认为,创意经济发展的要素有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而按照Glaeser的观点,创意经济发展的要素并不是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的“3T”,而是
“3S”,即技能(Skills)、阳光(Sun)和城市蔓延(Sprawl)。Hospers虽然也提出创意经济的要素有三个,但是,在具体城市要素上则不同于“3T”、“3S”说,他认为城市创意经济的形成离不开“集中性”、“多样性”和“非稳定状态”。这里的集中性指的是人口数量的集中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密度;多样性指的是城市居民的个体、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甚至包括城市意象和建筑上的多样性;非稳定性是指创意经济往往发生在城市的危机、冲突和混沌等不稳定时期[3]。
国内学者对创意经济要素构成上虽然存在分歧,但是,总体而言,坚持“3T”、“3S”说的最为普遍,或者是对西方三要素说的进一步引申和“中国化”。例如,刘强,李文雅在《创意产业的城市基础》一文中,将其概括为创意阶层与知识的集聚,大学、企业与媒介机构,城市艺术氛围、区域品牌等三个方面[4]。笔者认为,城市自身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极其复杂和广阔,城市的构成和创意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复杂的特性,影响创意经济发展的城市要素很难用某几个要素简单概括,但是,根据城市形成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审美基础三个角度进行划分,再结合苏北城市基础现状,苏北发展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至少包括物质层面的土地空间、社会层面的大学研究机构、审美层面的品牌形象等三个方面。
二、物质基础:充足而廉价的土地
城市首先是一个地理学范畴,空间是城市存在的最基本的物质要素,创意经济的发展需要为产业和从业人员提供足够的地理空间,无论是科研机构进行创意研究,还是企业对创意成果的技术转化,都需要充足而廉价的土地用来建立相关基础设施。因此,充足而廉价的土地是创意经济城市基础中最基本的要素。国外研究机构的调查发现,长期阻碍洛杉矶这座城市创意经济产业的最重要障碍是城市的大学周边地区缺乏足够的、廉价的土地[4]。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限的土地空间成为日益稀缺的发展资源。土地价格飞涨,城区空间狭窄,已成为众多城市普遍出现的城市问题,这在无形中阻碍了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 相比之下,苏北城市在这方面拥有非常明显的资源和价格优势。一方面,苏北城市较之苏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进程比大都市更为滞后,不仅城市内部有大量空间可以重新规划,而且,城市周边县镇可以为科研机构、企业提供充足而廉价的土地,能够为创意生产研究机构和转化机构提供稳定的土地资源,便于吸引大量科研人才和企业进驻城市;另一
方面,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土地价格飞涨的情况下,连云港和盐城城市的土地价格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内陆地区的徐州、淮阴和宿迁的城区土地价格也较之中西部大城市更为廉价。这一巨大优势能为更多的科研机构、公司进驻提供激励措施,为创意人员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是寸土寸金的长三角大都市无法具有的。
三、社会基础:切合地方经济的服务应用型大学
大学能够对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3T”作用,即科技、人才和包容。在科技上,大学既是城市科技的中心,也是创意产业科技的最重要支撑力;在人才上,大学是城市人才高地,产生人才磁石效应,能够吸附优秀人才集聚,研究成果可以转变成企业,并且吸引更多企业到大学附近,从而形成产业布局的良性循环状态;在包容上,大学比企业、社会上更富有自由开放、包容民主的氛围。
苏北城市的大学资源无法与同为长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大都市相比,但是,大学对城市创意经济的影响并不简单取决于数量多、级别高,一方面,较之我国中西部同等级别的城市,苏北城市具有更大的优势。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成为苏北城市科技人才聚集地。他们为苏北城市培训人才、输出技术,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学更加切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大学的科技成果服务于地方的特色鲜明,可以迅速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城市建设服务,具有非常突出的服务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特征。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在机械制造技术上拥有非常雄厚的实力,而大学所在城市徐州地处中原东部地区,传统机械制造在产业结构中属于支柱产业,大学科研创新成果与当地城市形成良性的供应与需求关系,在推动地方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意人员、企业来到这座城市。同样,苏北沿海城市连云港和盐城,所在城市的大学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均以海洋化工为特色,强调服务地方的办学导向,大量科研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当地城市的企业发展上,由此推动了海产品的养殖、加工等经济发展。
四、审美基础:多元的审美文化传统
城市的灵魂在于文化,城市文化的灵魂又来自于审美文化。层出不穷的城市病往往导致了人们把城市形象扭曲为审美的对立物。阿诺德?伯林特就反对把工业化的城市与审美对立起来,他指出,现代工业化的城市拥有道德的潜能和审美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审美的可能性显得更广泛、重要和急迫”[5]。
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土地、科技
等“硬件“,还需要充满诗意的审美文化这一“软件”。一方面,创意经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城市文脉基础上,没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一个城市就不具备发展创意经济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审美文化的凸显可以为城市营造必要的“创意情境”,所谓创意情境,按照西方学者Landry的看法,就是整座城市或某一个地方、某一区、某几栋建筑,由一些可能的条件组合而激发了思想和发明的创造和流动。这里的城市建筑因为灌注了城市审美文化的精神而显得富有生气,因此,城市情境从表层上看是城市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深层结构上看,则是城市审美文化的感性显现。研究表明,城市文化的开放、自由、包容更有利于推动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相反,保守、单一的城市文化对创意人员和企业的吸引力更少,也更不容易激发创意人员的灵感。佛罗里达创意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表明,创意阶层更喜欢多元化、包容性、自由开放性的地方。例如,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创意城市,与城市自身具有的“文化大熔炉”的多元性、包容性有着直接关系。
苏北城市在审美文化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苏北城市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板块,具有个性化、地方化的审美文化特质,有利于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吸引创意人员和企业进驻;另一方面,不同城市又具有各自的文化小传统,徐州的汉文化、连云港和盐城的海洋文化、淮阴和宿迁的楚文化,五个城市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审美文化传统,从而营造了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产生了文化大熔炉的效果,有利于营造创意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