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创意,基础,其他论文文档]苏北发展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

合集下载

打造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新高地——苏北低碳农业现状与建议

打造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新高地——苏北低碳农业现状与建议

收稿日期:2021-03-16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江苏低碳农业:生产效率、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2019SJA1671)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张(1991-),男,博士研究生,从事环境经济学研究。

引言温室气体浓度提高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碳排放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排放源之一。

农药、化肥所产生的面源污染[1],机械使用以及土地自身的碳排放[2]是农业污染和碳排放重要源头。

温室气体浓度加剧带来的气候变化也加重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例如,气候变化带来农作物病虫害[3];土地沙漠化趋势显著的影响[4];禽类繁殖和生产同样受到影响,由气候变化导致的畜牧业疾病风险加大[5]。

这些无疑对农业以及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较于传统农业生产而言,低碳农业强调“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和高效率”,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江苏省是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降低农业污染、减少碳排放同样也是江苏省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要求。

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018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高效利用资源,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的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总体目标。

江苏省环境厅2020年发布的《江苏省低碳发展报告(2019)》中提到积极推进全省低碳农业发展。

江苏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省之一,而苏北五市更是江苏重要的农业产区。

仅从统计材料上看,江苏省2019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7503.15亿元,苏北农林牧渔产值为4254.45元,接近苏南地区总产值的2倍。

新时期,苏北农业必须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低碳农业。

一、苏北地区发展现实困境苏北地区包括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市,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苏北平原,是江苏重要的农业地区。

根据江苏省2020年统计年鉴资料,2019年江苏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7444.85千公顷,打造苏北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新高地———苏北低碳农业现状与建议张(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江苏省积极推进全省低碳农业发展,苏北地区在推进自身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不能简单模仿苏南地区发展经验,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新路子。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全局,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总体上呈现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趋向和特征。

从十六大以来的情况看,江苏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结构的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最为深刻的变化。

近年来,江苏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着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方向。

自2006年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以来,我省就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集中力量在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领域寻求突破。

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我省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

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占比达到67.3%,发达国家有的已达到80%,我省还不到40%。

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思路,决定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

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从业人员占到46.6%。

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

到2012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五个明显提升”,即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

江苏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坚决淘汰钢铁、水泥、小火电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全省共关闭小火电机组760万千瓦,占全国15%,近三年关闭小化工4685家,其中沿太湖流域关闭2000多家。

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视域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苏北模式建构——以连云港为例

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视域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苏北模式建构——以连云港为例

节等大型活动 , 这些 资 源 都 是 经 过 历 史 的 发 展 和 时 代 的选 择 留 下来 的 、 够 为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发 展 所 用 、 有 鲜 明 地 域 特 色 、 能 具 其 他 地 区无 同等 资 源 替 代 的优 质 资源 , 这 些 文 化 资 源 应 该 遵 循 独 有 资 源 标 志 化 的模 式 发 展 。政 府 从 资 金 、 策 等 方 面 为 其 开 对 政 辟 产 业 化 发 展 的“ 色 通 道 , 保 持 资 源 原 创 性 的 基 础 上 , 现 代 科 技 手 段 和 先 进 的 营 销 理 念 为 其 创 意 性 开 发 提 供 技 术 支 绿 在 以 持 , 过 节 庆 营 销 的 宣 传 手 段 将 其 开 发 成 为 连 云 港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的 名 牌 产 品 , 这 些 独 有 的 文 化 资 源 与 连 云 港 的城 市 形 象 在 通 使 消 费者 心 中 产 生 关联 , 通 过 这 种 关 联 塑 造 良好 的城 市 形 象 。独 有 资 源 的标 志 化 模 式 能 够 使 消 费 者 在 需 要 相 关 消 费 时 首 先 并
的 独 有 稀 缺 资 源 是 密 切 相 关 的 , 些 区 域 内 内 生 的专 业化 的文 化 资 源往 往 能 够 成 为 该 地 区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的拳 头 产 品 , 其 独 这 以 有 性 抢 占市 场 份 额 。 连 云 港 市 内生 的独 有 文 化 资 源 包 括 山海 文 化 、 游记 文化 、 花 缘 文 化 以及 东 海 水 晶节 、 云 港 玉 兰 花 会 、 国赣 榆 徐 福 西 镜 连 中
工厂 、 海 M5 上 0等 时 尚 创 意 园 区 , 引 了众 多 知 名 设 计 创 意 企 业 进 驻 , 为 上 海 新 时 尚 文 化 的地 标 。再 比如 湖 南 凤 凰 、 藏 、 吸 成 西

淮安与苏北四市产业发展选择竞争及展望对比分析研究

淮安与苏北四市产业发展选择竞争及展望对比分析研究

淮安与苏北四市产业发展选择竞争及展望对比分析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产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地区的产业竞争也愈发激烈。

淮安作为江苏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其产业发展一直备受瞩目。

苏北四市(连云港、盐城、南通、扬州)作为周边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淮安市和苏北四市之间的产业发展选择竞争及展望对比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各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还可以为制定更加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通过对淮安市和苏北四市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各地区的优势和劣势,为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产业选择竞争及展望,可以揭示各地区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淮安市与苏北四市的产业发展选择竞争及展望,希望能够为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研究意义研究淮安与苏北四市产业发展选择竞争及展望对比分析,对于深入探讨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淮安市产业现状和选择竞争,可以揭示淮安市当前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问题,有助于为淮安市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对苏北四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了解整个苏北地区的产业布局和特点,为淮安市与苏北四市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依据和路径。

对淮安市与苏北四市产业发展选择竞争及展望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地区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竞争关系,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整体区域经济竞争力提供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对于促进淮安市及苏北地区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2. 正文2.1 淮安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淮安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苏北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导产业。

在制造业方面,主要集中在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

农业以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为主,养殖业也比较发达。

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

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

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是XX最新发布的《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是在我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的背景下.我省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要求在大调整大变革中争取主动,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同时强调了“五个着力”的总体要求和“四个坚定不移”的基本原则,尤其强调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强化工作、政策和考核导向,坚定不移调结构,更大力度抓创新,脚踏实地促转变”。

结合扬州实际,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后一个时期扬州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点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

创新型经济,是依靠知识、人才、科技、文化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经济;创新型城市,是创新产业优先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文化氛围浓郁、创新载体充满活力的城市。

提出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我们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开创扬州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选择。

扬州2008年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2009年达5800美元,已迈入国际公认的“创新驱动”门槛。

这几年在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已经破题,项目集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

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扬州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任务。

二是增强后危机时代扬州发展新动力的根本途径。

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每次经济危机以后,必然伴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思想汇报专题创新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升后危机时代发展速度和水平的重要引擎。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一轮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竞争浪潮,迫使我们提升创新能力,在新的产业革命中占领发展的制高点。

【经济地理】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

【经济地理】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

【经济地理】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主导下,江苏省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至2007年底,占全国总面积1.16%的江苏,创造了占全国10.2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3.18%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2008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10位的包括江苏的苏州和无锡。

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苏北(指徐州、淮阴、宿迁、盐城、连云港五市。

下同)与苏南(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下同)的差异却日益扩大,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一、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大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

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

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经济差距更大。

1984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596元和1354元,两者之比为1:2.27;1995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和13657元,两者之比扩大为1:3.54;到2004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9971元和42710元,两者之比再次扩大为1:4.28。

表中列出了2007年苏北与苏南地区主要的经济指标。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各项指标中,除了人口、土地面积、可耕地面积、第一产业总产值、粮棉油总产量,苏北比苏南高以外,其他反映工业化发展水平、居民富裕程度等方面的指标,苏北均比苏南要低。

第二、第三产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苏北与苏南相比,差距都相当大,财政总收入、外商直接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居民储蓄存款、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苏北与苏南相比,均有着相当的差距。

二、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作为一种经济现象,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产生与扩大, 是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文环境、政策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是, 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 各种因素的作用力往往是大小不一的。

从历史和现实中分析, 形成苏北与苏南差异的社会因素主要有:1.思想观念与创新意识。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一、本文概述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内部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展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和变迁轨迹。

苏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基础和临近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有利条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探索苏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探索苏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探索苏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周进;焦建磊;韩文君;张宸赫;孙建中;王霡;李昊【期刊名称】《唯实》【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5页(P49-53)【作者】周进;焦建磊;韩文君;张宸赫;孙建中;王霡;李昊【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正文语种】中文2017年的苏北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苏北不要做传统老路的跟随者,要做发展新路的探索者,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这在全省尤其是苏北地区引领了广泛共鸣,有力推动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观念转变,但是也有一些同志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疑虑。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不仅定性而且定量,更有说服力地论证苏北发展老路走不通,必须走新路。

所谓传统路径,主要指沿袭发达国家和地区曾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

多年以来,苏北地区充分利用要素价格低廉的后发竞争优势,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这个成就,必须充分肯定,但是冷静地分析,有三个值得重视的基本判断:第一,苏北与苏南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这个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苏北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幅从2005年开始超过苏南,到现在已经连续12年,但是苏北与苏南的工业经济总量差距从原先的15651亿元,扩大到现在的38377亿元。

当前,苏南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苏北增长近2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艰苦转型,苏南经济的结构和质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行业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2016年苏南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由负转正,提升到4.1%,虽然仍低于苏北的增幅,但利润增长11.8%,高于苏北。

第二,项目投入的差距使得苏北地区面临产业链低端锁定的风险。

苏南地区的产出投入比达到8.7(每投资1元钱可产生8.7元的产值),而苏北的产出投入比为4.4,只有苏南地区的一半左右。

苏北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苏北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苏北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苏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支撑条件。

本文将分析苏北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苏北农业的现状。

苏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农作物生长。

该地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蔬菜和特色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蔬菜种植以大棚蔬菜为主要形式,特色经济作物有红薯和花卉等。

在苏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中,粮食生产一直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苏北地区的农田面积较大,粮食作物产量较高,为国家和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粮食供应。

同时,农业产业链中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也得到了发展,农产品加工厂和农贸市场在苏北地区乃至周边地区起到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苏北农业的发展也受到一些问题和挑战的影响。

首先,农业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现象较为明显,导致农田的管理和农作物的种植受到一定的制约。

其次,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苏北农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增多,使得农作物生长受到波动和威胁,增加了农民的风险和压力。

此外,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滞后也限制了苏北农业的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效率和生产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未来,苏北农业发展的趋势将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农业生产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其次,农业产业将进一步与现代农业服务业相结合。

建设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业产业园区等现代农业服务设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在农业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链的形成。

最后,农田的整治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将是未来苏北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农村环境的整治,提高农田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初探

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初探

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初探【摘要】苏北地区是中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目前苏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尚未达到最佳状态,部分景点面临着资源浪费和开发不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苏北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现状分析,探讨了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策略,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和可行性。

结合苏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展望了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前景,并提出了总结与建议,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将为苏北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实现苏北地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初探、概况、现状分析、策略探讨、主要难点、可行性分析、前景展望、总结、建议、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由于各地旅游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开发,导致苏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苏北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问题,以期为地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的内容即围绕苏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讨论,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动力。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为苏北地区的旅游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策略,推动该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

1.2 目的苏北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通过整合和开发苏北地区的各种旅游资源,可以提升该地区的旅游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可以促进苏北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推动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苏北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目的还在于促进不同地区间的旅游合作与交流,打造旅游产业链,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研究———以江苏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研究———以江苏为例

江苏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有助于推动全省经济增长,这既是对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区域经济动态平衡发展战略构想的具体实践,也是江苏加快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和世纪之交的历史选择,更能给我国地区发展提供借鉴。

因此,本文结合前人相关文献和数据,试图找出针对性更强的措施使江苏三大区域均衡发展,以期为全国区域平衡发展提供示范性经验。

一、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的分析区域发展不均衡既是我省的危机同时也是我省的转机。

分析江苏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就应该从江苏全省的经济发展出发,立足全省经济发展状况,才能更好的掌握江苏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江苏全省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1)全省GDP 总量逐年攀升,总量占比增幅较小。

(2)全省人均GDP 不断增长,均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3)全省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江苏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依然巨大,区域协调发展成果不显著,主要表现在:(1)区域经济总量相对差距缩小,但绝对差距依然较高。

(2)地区人均GDP 差距逐渐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异仍然巨大。

(3)产业层次整体提升,产业差距居高不下。

(4)要素流动顺畅且分布日趋均衡,市场建设仍需加强。

不平衡的现状既是对全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同时也是江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时机。

二、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江苏全省全省居民生活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但省内三大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严峻,导致全省经济发展止步不前。

从多角度分析三大区域固有差距,找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原因,才能给出更有效的建议。

1.区位条件因素地区区位条件直接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区位条件无疑能促使区域又快又好的发展,而恶劣的区位条件不仅能减缓一个地区当前的发展速度,更是对该地区长久发展之计的严重阻碍。

苏南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交通便捷,城市基础实力较强,且与上海接壤,受上海经济影响辐射大。

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

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

10财税朱益村 20101404148苏南与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摘要】江苏省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和苏北,不仅存在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并且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首先阐释了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现状,紧接着对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消除苏南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发展1.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现况改革开放前,苏南、苏中与苏北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现在这样大,苏南、苏中与苏北的梯度局面日趋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南与苏北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进入21世纪后,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2007年苏南地区的人均GDP已是苏北的4.5倍,如表1所示。

从表1上很明显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地方财政在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支出都远高于苏北地区。

2.苏北经济发展落后成因分析引起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有政治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有历史文化方面的,十分复杂。

下面就根据表1中的数据及相关理论来剖析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克拉克在经济学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提到了“三次产业结构”,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而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是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其中,第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品则反之。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高收入弹性的二、三产业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表1显示苏南的二、三产业发展的比较好,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较大。

而苏北的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影响了苏北经济的发展。

2.2 外资利用额低“低收入购买力低,低购买力无法吸引外部资本进入,投资不足生产率难以提高,又会引起低收入。

就江苏如何让缩小江苏省南北差距之见解

就江苏如何让缩小江苏省南北差距之见解

快工业化进程”,苏北地区应在全面提高三产水平和效益同时,突出工业主导产业,政府抓产业,企业抓产品,按照“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思路,提高工业化程度。

抢抓国家和省振兴支柱产业的机遇,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以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为目标,主攻重大项目,重抓龙头企业,加快打造本地产业基地,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层次,着力培育地区经济特色。

苏北地区传统产业较多,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是重要任务之一。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延伸产业链条,由单一向综合发展,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特色品牌;进一步改进装备和提高水平。

引进和发展大项目,重视逐渐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以重大项目、新兴产业带动结构调整。

2、要突出沿海开发,合理调整生产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凋发展。

梁保华书记说:江苏已经初步形成了四个产业带,苏北除沿东陇海线的加工带外,另一条就是“沿海产业带,主要是海洋产业、港口、物流及重要基础产业”。

如何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加大沿海开发力度,让苏北经济崛起,是省市领导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3、要突出特色功能,逐步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苏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化的进程,城乡发展差距影响协调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很有必要。

应该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的理念。

首先要突出城市特色。

要根据每个城镇的地理位置、基础产业和经济基础等不同条件设计规划城市建设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4、要突出劳动密集型,改善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梁书记强调:“在产业转移中,鼓励劳动密集型项目向苏北转移,同时设备要改造提升。

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一律不能转移到苏北,”苏北地区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每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和过剩是不争的事实,绝大部分人都渴望在家乡能一样上班挣钱。

5、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市场疲软,需求萎缩,经济滑坡,投资动力明显减弱,投资信息明显减少,招商引资比以前更加困难。

苏北小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苏北小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苏北小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苏北小城是指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地区的一系列小城镇,包括盐城、淮安、泰州等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北小城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重点分析苏北小城的发展现状,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回顾苏北小城过去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苏北小城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资。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和农业改革,以促进苏北小城的经济增长。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苏北小城的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苏北小城成为了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

其次,探讨苏北小城的现状。

目前,苏北小城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盐城、淮安、泰州等地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

同时,小城镇也得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发挥作用。

然而,苏北小城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

虽然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传统产业如制造业和农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苏北小城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苏北小城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政府应加强城市规划,引入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理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最后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苏北小城的老龄化程度也在逐渐加深。

政府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养老、健康等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展望未来,苏北小城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一方面,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优化,苏北小城将继续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

这将为苏北小城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投资项目。

另一方面,苏北小城将继续加大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强富美高”新苏北: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强富美高”新苏北: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强富美高”新苏北: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作者:联合调研组来源:《群众·上半月版》2017年第08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苏北要在“两聚一高”的新实践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富民优势,做到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为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由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和省发改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分赴苏北五市开展深入调研,分析苏北发展形势,探讨苏北发展新路径。

苏北发展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苏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为苏北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2016年苏北实现GDP1.81万亿元,是2011年的1.69倍;在全国283个设区市GDP排名中,苏北五市全部进入前一百。

2016年苏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5、1.51万元,是2011年的1.55和1.64倍。

(二)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开放合作深入推进。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向纵深推进,徐州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淮安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盐城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宿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等有序推进;苏北现有11个国家级开发区,34个省级开发区。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动能加快转换。

装备制造、汽车、轻纺、食品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电子商务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快发展。

2016年苏北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11年的1.94倍,盐城韩资工业园、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园和宿迁食品产业园进入全省134家制造业特色园区前十名。

(四)城乡建设加快推进,社会面貌不断改善。

2016年苏北城镇化率达60.7%,区域性中心城市综合功能日益增强,县城和重点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小城镇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宿迁苏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宿迁苏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宿迁苏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苏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苏北地区的重视和支持,宿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宿迁苏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宿迁市制定了苏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本次苏北专项行动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苏北。

三、重点任务。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2.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

4.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5.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和人才来苏北投资兴业。

6.加强党建工作,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四、实施路径。

1.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政策体系,激发各方面活力。

2.加大资金投入,扶持重点项目,推动产业发展。

3.强化监督管理,确保专项行动的落实效果。

4.加强宣传引导,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压实责任。

2.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推动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3.加强舆情引导,凝聚共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苏北专项行动的实施,预期将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生态环境改善、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宿迁市和苏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建设现代化苏北打下坚实基础。

七、结语。

宿迁苏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宿迁市和苏北地区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杜新建;李克;孙方毅【摘要】江苏省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实证研究表明,苏南、苏中、苏北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潜力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区位的优劣、区域发展战略、人才集聚能力不同.各地区应发挥其比较优势,在经济体制、产业政策、人才培养、文化融资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创意产业.【期刊名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竞争力;主成分分析【作者】杜新建;李克;孙方毅【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尚无统一的定义,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文化产业及创意产业;二是文化产业中的创意产业。

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本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等同于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型产业。

由于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条件差异太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建立有普遍意义的评价体系。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设计新的文化创意产业评价体系,并据此量化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探索加快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

一、模型设定及变量、数据说明在构建文化创意产业评价体系时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充分利用各方面数据,做到客观准确地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1]。

在选取指标时要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应采用合适的指标进行替代。

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从而便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一)综合评价体系的解释研究的理论基础为“钻石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参考何娟[2]、顾江和何静[3]等人的研究,设计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 ) 一 样本及指标 的选取 本文样本即江苏省的 1 个 主要城市 ,包 括苏南的南京市 、 3 无锡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中的南通 市 、 苏 扬州市 、 泰州 市以及 苏 北的徐 州市 、 连云港市 、 安市、 淮 盐城市 和宿迁 市。 根据全 面性原
+092 . 6X6 —0.71 0 X7+ 3 X 8 . 0.53 +0733 +0. X 1 X9 042 0+071 X 11 . 9 +062 . 0X1 2 F3 91 X 1 83 X2+ 051 3 07 =0. 1 +0. 5 0. X —0. 2X4 —0.83 0 X5— 3 X6 0.38 + 94 0. 6X7 —0.5 0 4X8+ 03 X9+ 0 0. 5 0.4X 1 0+0.49 1 +038 X 1 1 X . 2 2 1
章 一 鸣
上表表示 的是旋转后 的主成分提取结果 , 根据该 表 , 我们可 以得 出以下结论 : 1 F 主要 由 X 、 4 X 、 、 0 3 X 、 5X8X1 来解 释 , 称为经 济发展总量 因子 ;2主要 由 X 、 9 X1 、 2来解释 , F 6X 、 1X1 称为结构 及科技文 化因子 ;3主要 由 X1X F 、 2和 X 7来解 释 ,可称为基础
则、 有效性原则 、 可比性原 则 、 可操作性原则 、 整体完备性原则这
五个原 则 , 参考众 多文献 , 本文一共选取 了 x : 1 土地面积 ; 2 从 X : 业人员 ; 3 地 区生产 总值 ;4 固定资产 投资 ; 5 地方 财政 收 X: X : X : 入 ; 6 第三产 业 比重 ; 7 农林 牧 渔总产值 ; 8 工 业总 产值 ; X : X: X: X : 9 社会 消费 品零售 总额 ; 0 进 出 口总额 ; 1 专 业技 术人 X1 : X1 : 员 ; 2 卫生机构数 1 个指标 。 X1 : 2 ( ) 二 因子分 析在评价江苏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应用 1多指标评价模 型的建立 。 . 利用 S S P S软件 中的 F C O A T R功 能对 江苏省 1 3个城市 的 1 个 指标 值进行因子分析 ,并得 出相 2 关计算结果 。 需要说 明的是 , 为了消除数据悬殊过大造成 的噪音 影 响, 笔者在输入 指标 时尽量将其 同时放大或缩小 , 使每一个数 据都保 留小数点前一位 , 小数点后一位至两位 , 这样有助于使 因 子分析的结果更为简洁可靠。 ( ) 1 旋转后 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

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加快发展的思考

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加快发展的思考

者针对苏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加快苏 北县域经济发展 的主要思路。

( ) 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目前 ,
苏北县域经济中, 农业经济 占较大 比重 , 县域工业 经济 不发达 , 服务业相对落后 , 特色农业偏少 , 具体情况见

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c l r -n u t aie , a k n d r iain n n a lc l r n u t lg e n o ri v sme t n io me t T e ut e id sr l d lc i gmo enz t , o - g ut eid sr a g d a d p o e t n vr n n . h u i z o  ̄ u y n e a to rp sd smetan o o g tt e eo o nye o o w ih aea olwsfl e etc mp rt ea vn uh rp o o e o ri ft u h od v lp c u t c n my hc y sfl ul x r o a ai d a - h o y r

国内生 产总值
项 目 盐城 市 宿迁市 扬州 市 南通市 无锡市 苏州市
第一产 业 比重 2 . 27 4
第 二产
业 比重
苏州市
4 2 .2 0 55
无锡市
2 D 85
南京市
2 1 43
徐州市
l 1.2 2 21
宿迁市
3 58 7. 5
2 .3 66
Ke r s ae si h o h o in s y wo d : ra n ten r f a gu; c u t c n my;tan o o g t t J o ny e o o ri f h u h t

欠发达地区高新区建设路径与对策研究——以江苏苏北地区为例

欠发达地区高新区建设路径与对策研究——以江苏苏北地区为例

2024年第4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作者简介:梅志敏(1994-),女,汉族,江苏如皋人,硕士研究生,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政策研究㊂欠发达地区高新区建设路径与对策研究以江苏苏北地区为例梅志敏(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0)摘㊀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 发展高科技㊁实现产业化 的重要载体,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㊂然而,现有高新区的布局和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问题,高企㊁研发机构㊁人才㊁专利等创新要素主要往经济发达地区园区集聚㊂本文通过对江苏高新区建设的基础和现状分析,以江苏省相对欠发达的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以集聚资源创新发展高新区为出发点,结合区域一体化发展关键时期苏北地区布局建设高新区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提出促进江苏苏北地区高新区建设的新思路和有针对性㊁可操作的对策建议㊂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4.0010㊀引言‘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20 7号)明确提出, 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江苏省委㊁省政府也明确将 争当表率㊁争作示范㊁走在前列 作为总纲领总要求,以高新区为重点打造一流产业创新载体㊂同时,江苏现有高新区的布局和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问题,更多分布在苏南和苏中经济发达地区,高企㊁研发机构㊁人才㊁专利等创新要素也主要往经济发达地区园区集聚㊂而以苏北地区为代表的江苏经济相对欠发达区域正进入 四化同步 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增加高新区布局㊁加强高新区建设获得科技资源倾斜支撑㊂1㊀江苏省高新区发展现状1.1㊀整体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全省高新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㊂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增长㊂2020年全省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1.5万家,同比增长43.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8%,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1.5%㊂二是投资增速快速回升㊂全省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超万亿元,同比增长12.7%,比上年同期提高9.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达4571.5亿元,同比增长18.4%㊂三是科技创新产出水平不断提升㊂全省高新区发明专利申请量84698件,有效发明专利129140件,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㊂四是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数量再创新高㊂全省高新区获得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107项,占全省的39%,其中一等奖15项,占全省的1/3;高新区内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省企业技术创新奖㊁聚和新材料等3家企业获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㊂1.2㊀相对欠发达区域发展步伐加快迈进江苏省各区域高新区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苏南地区各项指标领先优势明显,集聚9家国家高新区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全国跨区域自创区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军和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主阵地㊂ 十三五 期间,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面向城市群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率先出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率先探索跨区域集群化发展新路径 苏南设区市㊁园区强强联手㊁共谋发展,南京携手镇江共建G312产业创新走廊;苏锡常3家高新区率先探索建立政务服务一体化机制;76项跨市域的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加快推进㊂2020年,苏南自创区研发投入强度达3.3%,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㊂从各指标数据来看,尽管苏北等相对欠发达区域的高新区和苏南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们也要看到,苏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㊁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迈进,稳步提升㊂从省级层面看,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一体化发展成为显著特征,区域互补㊁跨江融合㊁南北联动发展成效明显,苏中苏北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提高到43.2%㊂㊃1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4期2㊀苏北地区高新区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1㊀苏北地区高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2.1.1㊀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科技资源支撑不足近年来,苏北地区创新资源逐步集聚,但其引领支撑作用仍显不足㊂从创新平台和创业载体来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和孵化器数量较少,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转移中介(代理)机构㊁投资机构等载体作用有限㊂从创新型企业来看,苏北高新技术企业相对苏南地区较少,缺乏大的产业集聚规模,产品配套能力不强,在创新主体培育和龙头骨干企业招引方面还有很大潜力㊂从科技人才来看,苏北地区高层次人才较为匮乏,新材料㊁高端装备㊁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人才不足,人才吸引能力和企业人才集聚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加强㊂从科技金融来看,苏北高新区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政府资助㊁发行股票和债券㊁风投/创投资金力度较小,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亟待加强㊂2.1.2㊀高层次人才匮乏,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苏北地区高层次人才较为匮乏,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建有院士工作站347家,引进两院院士351名,集聚院士团队2796人㊂从地区分布来看,苏州㊁无锡㊁南京建设的院士工作站数量位居全省前3名,分别是54家㊁52家㊁45家,而苏北地区徐州和盐城最多,分别为27家和21家,连云港㊁宿迁㊁淮安则分别是9家㊁7家㊁6家,苏北共有70家,仅占全省的20.17%㊂从高新区的专利数据来看,苏北地区高新区2020年的专利申请量仅有苏南地区的13.7%,发明专利申请量仅有苏南的13.4%,与江苏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㊂总体来看,苏北缺少处于行业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科研机构,主导产业相关企业在关键领域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较少,部分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意识淡薄,企业转型发展意愿不足,新工艺㊁新技术㊁新产品投入少,研发能力及生产技术落后,需要提前布局实现更多 从0到1 的原始性㊁原创性成果和底层技术创新突破㊂2.1.3㊀产学研合作渠道有限,科创与产业融合度不够苏北地区企业面临生存环境压力㊁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等诸多挑战,创新发展意识需不断加强,寻求与高校或研发机构的稳定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㊂在产学研合作形式上,当前苏北高新区主要以联合承担科技项目㊁共建研发机构或平台,以及委托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为主,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和共建科技孵化载体/平台/基地方面较为薄弱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目前通过征询合作单位㊁参加科技成果交易/展览/交流会㊁熟人介绍㊁主动宣传和网络搜索等方式寻求合作,但在中介服务机构㊁产学研合作平台等中间渠道建设方面存在较大不足,专业机构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未发挥主要作用㊂2.2㊀苏北地区高新区发展面临的机遇2.2.1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江苏省加强系统谋划,充分发挥交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行作用,大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㊂铁路㊁机场㊁航道㊁过江通道㊁重大水利和能源设施等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北沿江㊁盐泰锡常宜等高铁有力推进,苏北五市全面迈入高铁时代;徐州国际陆港㊁淮安空港㊁连云港海港联动发展,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国际物流体系,基本建成 轨道上的江苏 ,让全省物流运输更加畅通高效㊁人民群众出行更为便捷舒畅;徐州等中心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区域互补㊁跨江融合㊁南北联动发展成效明显㊂2.2.2㊀南北联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江苏省实施南北联动发展,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㊁大力促进省域一体化㊂自2006年明确提出 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 以来,江苏将以共建产业园区为重点的南北结对帮扶合作,打造成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㊁打通省内南北连接通道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和亮点品牌㊂截至2021年底,苏北五市已有45家产业合作园,基本实现苏北地区及苏中苏北接合部经济薄弱地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以平均每年15%的增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㊂近年来,江苏省大力促进区域协调联动,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互补㊁跨江融合㊁南北联动发展成效明显㊂在新的起点上,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强调, 创新完善南北发展帮扶合作机制,支持苏南苏中苏北围绕全产业链分工协作㊁优势互补㊁协同发展 ㊂2022年3月,‘关于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全面开启新一轮南北结对帮扶合作㊂3㊀促进江苏省苏北地区高新区建设的路径与对策建议3.1㊀强化省级层面部署支持,一体化谋划推进苏北高质量发展加大省级层面统筹推进力度,打破市域概念,统筹考虑苏北地区产业布局,明确苏北各市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推动苏北地区重点产业做大做强,以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带动苏北整体发展㊂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出台新一轮支持苏北振兴发展和推动苏北地区高新区建设的政策意见,优化差别化支持政策和挂钩帮扶政策,制定省内产业转移支持政策,打通互惠互利的合作路径㊂㊃2㊃2024年第4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3.2㊀抢抓区域合作机遇,推动区域联动发展3.2.1㊀探索南北合作新路径江苏南北帮扶共建产业合作园区的政策创新与具体实践,已成为江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和亮点品牌㊂截至2021年底,苏北五市已有45家产业合作园,基本实现苏北地区及苏中苏北接合部经济薄弱地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以平均每年15%的增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㊂在新的起点上,苏北地区积极探索南北合作新路径,坚持 共建共享㊁优势互补㊁合作共赢㊁平等协商㊁权责一致 的原则,依托苏南优势产业资源,立足现状产业基础,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做长做精产业链,推动区域协同联动㊁错位互补发展,有力推进高新区建设和发展㊂3.2.2㊀把握长三角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契机主动接轨上海,深化长三角地区全方位㊁多领域㊁高层次合作㊂加大创新开发合作力度,深化区域创新合作交流,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的重组,吸引一批条件成熟的优质科技成果到苏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产业化㊂主动对接全省产业布局调整,融入长三角协作分工,进一步发挥优势,增创特色,找准苏北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依靠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努力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争得一席之地㊂3.2.3㊀主动对接融入 一带一路积极把握 一带一路 建设机遇,牢牢稳住外贸基本盘,推动苏北高新区在贸易总量提升㊁出口结构优化㊁国际市场拓展㊁数字贸易发展等方面加快提升㊂加强苏北地区与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交流合作,以友城为依托,扩大交流合作范围,在更广领域促进人才㊁技术㊁信息㊁资金等方面交流㊂加快园区转型升级㊁创新发展步伐,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布局,加速园区产品㊁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发挥现有产业优势,扩大对外贸易范围和规模,提升苏北园区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㊂3.3㊀优化战略产业布局,构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针对苏北地区产业结构 同质化 低度化 现象严重问题,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集团化㊁国际化㊁高端化发展步伐,把传统产业链 做粗 做长 ;通过技术研发㊁资金保障㊁政策倾斜㊁市场培育等手段,全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苏北高新区新兴产业 做大 做响 ㊂持续做强区域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苏北既有产业优势,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在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上迈出更大步伐,提升本土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㊂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在全国乃至全球做出特色㊁打响品牌㊂3.4㊀打通产业链创新链,打造优质创新创业生态结合苏北各高新区重点产业规划,协调企业㊁高校㊁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在园区共同建设一批高水平㊁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积极推进科技企业加速器及众创空间建设,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推动研发资源及上下游产业资源开放共享㊂大力发展苏北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区域技术交易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吸引科技成果在高新区落地㊂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配备专业人才团队,打造与特色专业园区发展相适应的优质中介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㊂持续优化支持苏北地区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技术研发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㊁创新平台建设等创新政策,综合运用无偿资助㊁风险补偿㊁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多种方式,加快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㊂制定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在外就业创业人员返回苏北创业,完善创业担保贷款㊁创业财政补贴等政策,加大初创实体支持力度,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㊂发挥好现有产业基金作用,精准发力,深化基金与产业对接,支持重点产业发展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及江苏省㊁宿迁市创业投资基金项目,充分发挥 苏科贷 苏科投 的金融优势㊂主动吸收利用外部资源,探索成立面向高新区的创业投资基金,以资本为纽带,引导社会资本与高新区企业紧密对接,牵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服务招商引资大局㊂参考文献[1]程郁,陈雪.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 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J].中国软科学,2013(11):26-39. [2]周姣,赵敏.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08(10):1-6.[3]刘瑞明,赵仁杰.国家高新区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吗? 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验证[J].管理世界,2015,(8):9.[4]刘斌,王红兵.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的功能定位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7,35(5):5.[5]刘继红.江苏高新区转型发展的动因与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6.[6]杨静,马永浩.江苏省高新区创新发展能力分析及评价体系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33):3.[7]陈建清,陈霖,郑江淮,等.江苏高新区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J].唯实,2018,(2):5.[8]胡哲力,顾乃华.高新区建设与制造业技术创新 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的实证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 44(1):55-72.[9]任浩,欧阳娟,唐开翼,等.产业园区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的持续发展路径 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5):11.[10]李荣.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差异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8.㊃3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被国内学界广泛引用的观点是,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有三大要素。主要代表有佛罗里达的“3T”、Glaeser的“3S”以及Hospers等人的三要素说。
佛罗里达的“3T”理论认为,创意经济发展的要素有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宽容(Tolerance)。而按照Glaeser的观点,创意经济发展的要素并不是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的“3T”,而是“3S”,即技能(Skills)、阳光(Sun)和城市蔓延(Sprawl)。Hospers虽然也提出创意经济的要素有三个,但是,在具体城市要素上则不同于“3T”、“3S”说,他认为城市创意经济的形成离不开“集中性”、“多样性”和“非稳定状态”。这里的集中性指的是人口数量的集中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密度;多样性指的是城市居民的个体、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甚至包括城市意象和建筑上的多样性;非稳定性是指创意经济往往发生在城市的危机、冲突和混沌等不稳定时期[3]。
关键词:苏北地区;创意经济;城市要素
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等城市地处江苏北部,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苏北,同时,是长三角经济区、亚欧内陆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等三大经济区(带)的交汇点、重叠区,经济区位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苏北地域的层面,而具有国家经济战略的意义。受到国家和三大经济区(带)发展创意经济的影响,苏北地区正在积极推进创意经济。但是,一方面,苏北地区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区,拥有比中西部相同级别城市更优越的科技人才条件,属于创意经济发展的“高地”;另一方面,较之同为长三角内部上海、南京、杭州等发达城市,以及同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上的西安、郑州、兰州等省会城市,苏北城市又属于创意经济发展的“洼地”。这一特点决定了苏北创意经济发展,既不应该照搬西方城市模式,也不能简单借鉴长三角内部其他城市经验。因此,针对苏北城市基础现状,理性分析适合创意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不仅有利于科学推进苏北城市发展创意经济,避免当前国内城市创意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的同质化问题,还可以为国内风起云涌的创意城市建设提供学理性的参照。
三、社会基础:切合地方经济的服务应用型大学
大学能够对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3T”作用,即科技、人才和包容。在科技上,大学既是城市科技的中心,也是创意产业科技的最重要支撑力;在人才上,大学是城市人才高地,产生人才磁石效应,能够吸附优秀人才集聚,研究成果可以转变成企业,并且吸引更多企业到大学附近,从而形成产业布局的良性循环状态;在包容上,大学比企业、社会上更富有自由开放、包容民主的氛围。
苏北城市的大学资源无法与同为长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大都市相比,但是,大学对城市创意经济的影响并不简单取决于数量多、级别高,一方面,较之我国中西部同等级别的城市,苏北城市具有更大的优势。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成为苏北城市科技人才聚集地。他们为苏北城市培训人才、输出技术,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学更加切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大学的科技成果服务于地方的特色鲜明,可以迅速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城市建设服务,具有非常突出的服务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特征。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在机械制造技术上拥有非常雄厚的实力,而大学所在城市徐州地处中原东部地区,传统机械制造在产业结构中属于支柱产业,大学科研创新成果与当地城市形成良性的供应与需求关系,在推动地方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意人员、企业来到这座城市。同样,苏北沿海城市连云港和盐城,所在城市的大学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均以海洋化工为特色,强调服务地方的办学导向,大量科研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当地城市的企业发展上,由此推动了海产品的养殖、加工等经济发展。
二、物质基础:充足而廉价的土地
城市首先是一个地理学范畴,空间是城市存在的最基本的物质要素,创意经济的发展需要为产业和从业人员提供足够的地理空间,无论是科研机构进行创意研究,还是企业对创意成果的技术转化,都需要充足而廉价的土地用来建立相关基础设施。因此,充足而廉价的土地是创意经济城市基础中最基本的要素。国外研究机构的调查发现,长期阻碍洛杉矶这座城市创意经济产业的最重要障碍是城市的大学周边地区缺乏足够的、廉价的土地[4]。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限的土地空间成为日益稀缺的发展资源。土地价格飞涨,城区空间狭窄,已成为众多城市普遍出现的城市问题,这在无形中阻碍了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 相比之下,苏北城市在这方面拥有非常明显的资源和价格优势。一方面,苏北城市较之苏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进程比大都市更为滞后,不仅城市内部有大量空间可以重新规划,而且,城市周边县镇可以为科研机构、企业提供充足而廉价的土地,能够为创意生产研究机构和转化机构提供稳定的土地资源,便于吸引大量科研人才和企业进驻城市;另一方面,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土地价格飞涨的情况下,连云港和盐城城市的土地价格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内陆地区的徐州、淮阴和宿迁的城区土地价格也较之中西部大城市更为廉价。这一巨大优势能为更多的科研机构、公司进驻提供激励措施,为创意人员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这是寸土寸金的长三角大都市无法具有的。
苏北发展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济的城市基础
摘要:鉴于城市自身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的复杂和广阔,城市的构成和创意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复杂的特性,影响创意经济发展的城市要素很难用某几个要素简单概括。但是,根据城市形成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审美基础三个角度进行划分,再结合苏北城市发展的现状,苏北发展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充足而廉价的土地、切合地方经济的服务应用型大学、多元的审美文化传统。
国内学者对创意经济要素构成上虽然存在分歧,但是,总体而言,坚持“3T”、“3S”说的最为普遍,或者是对西方三要素说的进一步引申和“中国化”。例如,刘强,李文雅在《创意产业的城市基础》一文中,将其概括为创意阶层与知识的集聚,大学、企业与媒介机构,城市艺术氛围、区域品牌等三个方面[4]。笔者认为,城市自身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极其复杂和广阔,城市的构成和创意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复杂的特性,影响创意经济发展的城市要素很难用某几个要素简单概括,但是,根据城市形成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审美基础三个角度进行划分,再结合苏北城市基础现状,苏北发展创意经济的城市基础至少包括物质层面的土地空间、社会层面的大学研究机构、审美层面的品牌形象等三个方面。
一、创意经济发展的城市要素
斯宾格勒说,城市是人类高级历史普遍遵循的历程和意义,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人类的政治史和经济史[2]。如果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城市和乡村,那么,作为人类更高级经济形态的创意经济的核心最终在于城市。创意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城市的创意经济,目前学界对创意经济发展要素的几种代表观点,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要素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