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双主教学系统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
前者是整个教学
设计的核心--通 过各种学习策略 激发学生去主动 建构知识的意义 (诱发学习的内 因);
比利时罗汶大学校园雕塑

后者则是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学习的 外因)。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意 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 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 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在相应的以学为主教学设计中往往 忽视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视教师指 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 标的要求,这又是其不足之处。由于以学为主ID模式的主要理 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所以上述以学生为 中心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也就是以学为主ID的优缺点)正是建 构主义理论本身优缺点的具体体现,在我们应用与推广建构主 义理论的过程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江泽民同志在98年2月14日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 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 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 1999年6月15日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 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 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而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 新能力,难以适应21世纪对人材的需要-这就是以教为主 ID模式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
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 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 解和掌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并不困难,只需将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 础分别论述清楚,再把前面三章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 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 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事实上,以学为主的ID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模式也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也是不可分割地联系 在一起。因而很自然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 学理论就成为以学为主ID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 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




美国布鲁纳“学科结构论”(认为不应强调增加教材的量, 而应按照学科内容自身的体系结构即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来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 智力发展),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绝大多数甚至90%以上 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教学目标的要求), 加涅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和他的“九段教学法”, 二十世纪后半叶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 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 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 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以 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的上述要求而提出来的。
第五章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Fra Baidu bibliotek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 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 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它兼 取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的优点,同时具有较强的灵活 性,能够很好的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学校教育的实际。

本章学习要点: 1、 用自己的话阐述两种理论的差异及互补性


以教为主的ID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意识 和内部心理过程。他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 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学习的起因被 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但是他们不关心刺激所引起的 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因此只要 控制刺激就能控制行为和预测行为,从而也就能控制和预 测学习效果。这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根据 这种观点,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 过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即向学生灌输知 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 授的知识。
2 、掌握“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方法
3 、选取某一课程内容,按网络课程脚本的“主导主体”的教学设计流程编写一脚本 4 、针对上面编写的网络课程,进行其学习者特征 分析,分析他们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结
构变量
5 、用实例说明基于“先行组织”的以教为主教学 策略设计
第一节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二、以教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

十九世纪德国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理论(预备、提示、联系、统 合、应用), 二十世纪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理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赫尔 巴特的五段教学加以改造,提出一种新的五段教学论--激发学习动机、 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赞可夫的“发展观”(认为教学不仅应当为掌握知识和技能服务,而 且应当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即儿童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最优化“是指要从实际情况的具体条件 出发,确定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标准,选定最佳教学方案,按照实 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以期达到最大效益,并使每 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
一、以学为主ID的学习理论基础

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ID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 教为主的ID模式,二是以学为主的ID模式。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九十年代以前的ID模式基本上都是以 教为主。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 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 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 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