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中考文言文真题(含答案),推荐

合集下载

经典文言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经典文言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经典文言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吾欲之南海C.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 项为之强答案:B。

在选项B中,“之”用作动词,表示“去”的意思,而其他选项中的“之”用作代词。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篇古文?A. 《岳阳楼记》B. 《醉翁亭记》C. 《滕王阁序》D. 《出师表》答案:A。

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超脱物欲、不以个人得失为喜悲的高尚情操。

二、填空题1.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

”答案:后天下之乐而乐。

2.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请写出其完整的句子:“______,可以为师矣。

”答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答案:《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那里的人们生活简朴而和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外界隔绝,自给自足,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2.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以及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和责任感。

四、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2. 翻译《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答案: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所有的荣誉和耻辱都忘记了。

五、论述题1. 简述《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及其启示。

答案:《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表达了作者欧阳修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这句话启示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六、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岳阳楼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23中考语文古文课文真题及答案

2023中考语文古文课文真题及答案

2023中考语文古文课文真题及答案首先,感谢您的要求。

下面是关于2023中考语文古文课文真题及答案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文课文真题及答案古文课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下是2023年中考语文古文课文真题及答案。

课文一:《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问陈于孟子曰:“仲尼居陈,其将以陈人事陈而教者乎?”孟子曰:“他日斯民也,今居陈,将以陈人事陈而教。

譬如有枣树焉,无花果而实者。

此其性与果者也。

今斯民也,无礼而为善者,陈胜也必仁者也。

”滕文公曰:“以何以知其必仁也?”孟子曰:“民之所以佐我者多,民之所以去我者寡,是以知之必仁矣。

”本文是论述孟子对陈国国君滕文公提出的疑问的回答。

滕文公问孟子,孔子在陈国居住是否会将陈国的事务和教育都按陈国的方式进行。

孟子回答说,孔子如果居住在陈国,必然会将陈国的事情和教育都按照陈国的方式进行。

孟子用枣树的比喻来说明这一点,枣树原产地的果实与非原产地的果实不同,同样,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而滕文公追问孔子为什么能确定他会行善,孟子回答道,那些愿意辅佐孔子的人多,而那些离开他的人少,由此可见孟子必然是一个仁人。

课文二:《论语·为政》子曰:“治国务农,务在存亡;故事积日,论语亦多。

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由,尝试驷之,三盈于室,四达于车;于其家,则曰‘无地’。

”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鬃;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本文是《论语》中的一则,主要论述了治国和人生的几个重要原则。

孔子说,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务农,因为国家的存亡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他进一步引用了积日的故事和论语来印证这一观点,也就是说熟悉经典教育是执政的必要条件。

孔子还提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他们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年轻时,要警惕色欲的诱惑;在壮年时,要警惕权势的腐蚀;而在老年时,要警惕得失的影响。

中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总(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总(含答案)

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安徽省】[三](16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妖________(3)宜乎众矣宜________(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________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爱莲说》中,菊是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16.《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三](16分))13.(4分)(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14.(4分)(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小题2分)15.(2分)隐逸(者)耐寒(每空1分)16.(6分)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情感”2分;“原因”4分。

意思对即可。

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北京市】(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

(共8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中考语文古文试卷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文试卷题及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炊(chuī)事B. 酝(yùn)酿C. 拘(jū)束D. 谛(dì)听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渺:小)B.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谨:谨慎)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高兴)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戚:忧愁)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谨食之,时而献焉。

B. 惜其少也,爱而不见。

C. 毕之,而后埋之。

D.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狙公之发也,伏者荫处,射者中,狗以百数。

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 虽欲往,山川阻绝。

D.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B.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 其余则熙熙而乐。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B.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彼竭我盈,故克之。

B.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C. 鸡鸣狗吠,人起戴孝。

D.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鸿鹄将至,景已北矣。

B.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C. 负荆请罪,天下莫不称贤。

D. 既竭吾力,又继之以死者矣。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 谨食之,时而献焉。

C. 狙公之发也,伏者荫处,射者中,狗以百数。

D.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籍类凡经籍之类,古今所传者甚多,而所存甚少。

其所传者,或纪传体,或经传体,或传记体,或小说体,或诗歌体,或杂记体,或论语体,或问答体,或说理体,或奇闻体,或游记体,或方志体,或考据体,或史传体,或史志体,或别史体,或别录体,或词话体,或文选体,或诗选体,或古文观止体,或小学体,或字书体,或算书体,或律书体,或医书体,或兵书体,或艺文体,或工艺体,或官制体,或教义体,或佛经体,或道经体,或儒家经典体,或释家经典体,或道家经典体,或杂家经典体,或外国经典体,或百家姓体,或千字文体,或幼学琼林体,或古今图书集成体,或四库全书体,或小史体,或小志体,或小传体,或小说体,或小诗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体,或小编体,或小集体,或小书体,或小状体,或小议体,或小论体,或小说体,或小词体,或小文体,或小学体,或小算体,或小律体,或小医体,或小兵体,或小艺体,或小工体,或小官体,或小教体,或小佛体,或小道体,或小杂体,或小外体,或小字体,或小百体,或小千体,或小幼体,或小图体,或小四体,或小类体,或小考体,或小古体,或小今体,或小外体,或小内杨子的邻居丢了一只羊,他们让杨子的仆人去追,杨子问:“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回答:“路上很多岔路。

中考语文文言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试题及答案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题(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 请解释文中划线词“属”的意思。

(2分)答:属,在这里是“嘱托”或“请求”的意思。

2. 根据上文,岳阳楼的修建者是谁?(2分)答:岳阳楼的修建者是滕子京。

3. 请概括文中所描述的岳阳楼的景象。

(3分)答:文中描述的岳阳楼景象宏伟壮观,位于洞庭湖之上,可远眺连绵的山脉和长江,湖面宽阔无垠,景色变化多端。

4. 作者在文中提到“前人之述备矣”,这里的“前人”指的是哪些人?(3分)答:“前人”指的是唐代的贤士和当代的文人,他们已经对岳阳楼的美景进行了充分的描述。

5. 文中“迁客骚人”指的是什么人?(3分)答:“迁客骚人”指的是那些被贬谪的官员和文人骚客,他们常会聚在岳阳楼,欣赏美景,抒发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20分)《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请解释文中“夹岸数百步”的意思。

(2分)答:“夹岸数百步”指的是沿着溪流两岸,大约有几百步的距离。

7. 渔人发现桃花林后,他做了什么决定?(2分)答:渔人发现桃花林后,他决定继续前行,想要探究桃花林的尽头。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畅通,昌盛。

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主人日再食食: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越明年,政通人和(越:过了)B.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C. 衔远山,吞长江(衔:包含)D.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答案:C。

解析:衔远山,吞长江,衔的意思是连接。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的疾苦;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3. 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之心不同,其不同之处是什么?答案: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而迁客骚人则以物喜己悲,以物悲己喜。

4.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政治理想?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即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的政治理想。

二、文言文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余拏.一小舟拏:(2)雾凇沆砀..沆砀: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梁衡评价此二文为“秋月冬雪两轴画”。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苏轼、张岱是如何描绘秋之月景与冬之雪景的。

4.这两篇短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弛.担持刀弛:(2)意暇.甚暇:(3)屠暴.起暴:(4)乃悟前狼假寐.寐: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少时.学而时.习之B.一狼径去.相委而去.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完整版)中考5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翻译)

(完整版)中考5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翻译)
[练习]
1、蒲留仙是谁?请写出我们学过他写的文章。
2、用四到六字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3、用原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
4、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1、译 文
皇帝亲自慰问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先行的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行的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垒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皇帝派人告知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见之D、自是之后
(三)欧阳修论作文
(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他吗?”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完整)中考文言文真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中考文言文真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文言阅读小试牛刀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__________8.翻译句子。

(3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结合甲、乙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版)

【2022-2024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精编】专题11 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2024·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

仕隋为虎贲郎将。

文帝命覆①陇西牧簿,得隐②马二万匹,帝怒,收慕容悉达等千五百人,将悉殊死。

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

”帝悟,曰:“朕不明,乃至是。

今当免悉达等,旌③尔善言。

”遂皆以减论。

(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

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数岁,召为刑部尚书。

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

(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注释】①覆:审察。

②隐:隐藏。

③旌:表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后家长安( )(2)朕不明,乃至是( )(3)时贼珍用山积( )(4)固辞,改工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尊使命》)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2)清以奉国,名定不虚。

4.屈突通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皭①为福建将乐令,春秋行乡饮酒礼时,至村落间问民疾苦,牧竖②妇女皆环集,导之以善,肫然③如家人。

期月,邑人悉向化④,境无盗贼,讼庭稀鞭扑声。

皭初至官,与家人约曰:“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

”官廨⑤有桂二株,方花开,李指之曰:“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

”自是家人不敢簪桂花。

尝出郭省敛⑥,从仆摘道旁一橘,顾见之,责曰:“岂可坏法自汝始!”立下马杖之,命偿其直。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

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

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

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

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注]①夷陵:地名。

②舍人:官名。

③萧然:悠闲,潇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B.名之者谁/有仙则名C.山间之朝暮也/皆朝于齐D.余为夷陵令时/不足为外人道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D.两篇选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4.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学而时习之B. 公与之乘C. 辍耕之垄上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 “温故而知新”中“温”的意思是()。

A. 温暖B. 温和C. 复习D. 温暖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真无马邪B. 其真不知马也C. 其如土石何D. 其不善者而改之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的意思是()。

A. 迷惑B. 迷茫C. 无用D. 无益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B.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C. 以五十步笑百步D.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乐”的意思是()。

A. 快乐B. 喜欢C. 爱好D. 乐趣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不亦乐乎B. 不亦君子乎C. 其孰能讥之乎D.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焉”的意思是()。

A. 哪里B. 于是C. 于此D. 于彼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者”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温故而知新者B. 学而时习之者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 其不善者而改之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的意思是()。

A. 不要B. 不能C. 不会D. 不必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______。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______。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______和______。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表示______。

5.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和“新”分别表示______和______。

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______。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②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窘于衣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故人具鸡黍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

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①颍上:地名。

②游:交游,交往。

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

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B.任政于齐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②尝与鲍叔贾________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________④子孙世禄于齐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________。

(5)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文言文中考真题:《陈涉世家》13套,收藏

文言文中考真题:《陈涉世家》13套,收藏

文言文中考真题:《陈涉世家》13套,收藏中考真题《陈涉世家》13套第1套:2023历下三模(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9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貴,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阊左適戍渔阳,九百人电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电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目:“是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成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箅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A.度已失期度:推测,估计B.等死,死国可乎等:同样C.为天下唱唱:同“倡”,倡导,发起D.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辍耕之垄上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扶苏以数谏故不以物喜C.项燕为楚将不足为外人道也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久而乃和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项是() (3分)A.司马迁把农民出身的陈胜列入”世家”,是为了肯定他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战”说明陈胜在青年时期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C.“会天大雨”“失期,法皆斩”既写自然环境,又交代社会背景,揭示起义的必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阅读小试牛刀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4)去而顾之。

顾:__________8.翻译句子。

(3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0.当今,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结合甲、乙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10题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时人莫之许也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B.①将军宜枉驾顾之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C.①孤不度德量力②度已失D.①遂用猖蹶,至于今日②贤能为之用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谓为信然②必以长安君为质B.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C.①凡三往,乃见②羲之之书晚善D.①而智术浅短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分)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1~12题。

(4分)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

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

秦及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秦及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做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20分)(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

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

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

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

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

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ù):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张元怪之(责备) B.速延医治之(邀请) 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 D.引之使出(牵,拉)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外人道也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D.以杖击牛曰以衾拥覆,久而乃和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22.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

(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22题。

(20分)(一)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顾野有麦场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_________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二)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

⑥从: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死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1)屏人论事()A.当门的小墙B.忍住C.退避D.除去(2)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B.与“阴”相对C.外露的D.通“佯乡”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大将军甚爱之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五、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今亡亦死亡:(2)宜多应者应: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上使外将兵(2)置人所罾鱼腹中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用原文回答)(2分)文言阅读小试牛刀一、文言文阅读7.(4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1分)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意思接近即可)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2分)二、文言文阅读(一)7. C(2分)8.C(2分)9.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意思1分,通顺1分,共2分)10.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每点1分,两点2分,共2分)(二)11.苏秦连夜翻出书本苦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