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下室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环球市场/施工技术-162-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姚畏力呼伦贝尔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站摘要:在工程结构设计中,随着土地资源的紧缺,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因此,地下室的建设在现在的建筑中已经非常普遍,但地下室的设计在发展的同时亦存在不少的问题。

由于涉及到工期和投入的建设费用,设计中与地下室相关的不少问题也逐渐变得突出起来。

地下室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普通、人防和平战三类,本文仅对普通地下室施工图审查中发现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地下室;施工图审查;设计;问题引言工程结构设计中,如果地下室设计不当,会对整体建筑结构体系产生较大影响。

一般在施工图审查中,对于地下室的埋深,当埋深超过室外地坪至地下室地面高度时,才不计其层数,建筑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并且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

1.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抗震等级问题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常见的与抗震有关的问题是:半地下室的埋深不足,建筑的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已超限,层数和总高度超过相应要求,确定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规范要求,结构的地下室也应为二级,这是对规范掌握和理解不足。

1.2荷载效应与组合地下室外墙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土压力的荷载效应定性为永久荷载效应,当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当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5。

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许多设计中计算不对。

地下室底板的强度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对其有利,则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0。

1.3地下室顶板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嵌固端通常选取在首层地下室顶板,但地下室顶板要真正成为结构嵌固端是有条件的。

地下室结构将具有足够的整体刚度和足够的承载力,在地震作用下,当上部结构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地上一层柱底或墙底出现塑性铰时,地下室结构仍可保持弹性工作状态。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摘要] 随着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其建筑设备用房、地下消防水池和汽车停车位多功能都应用在地下室,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繁多、意义重大。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抗震目前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建筑及城市交通有逐渐向地下发展的趋势。

然而,建筑由于其功能和结构本身的需要,大多设置了地下室。

随着建筑层数的日益增高,地下结构已向多层发展,其结构设计、施工及防水等日益成为建筑工程界关注的热点。

由于地下室工程的施工环境特殊、隐蔽性大、涉及的工种多、施工复杂,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而对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1.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概述地下室工程涉及的专业极为复杂,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

对于具有大底盘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群体而言,塔楼部分一般在使用阶段不会存在抗浮问题,但裙房及纯地下室部分经常会有抗浮不满足要求的问题。

而且由于实际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往往只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也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由于抗浮不够而出现局部破坏,加上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诸多方面因素,因此造成了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繁多,一般来讲概括起来为:(1)结构平面设计;(2)抗震设计;(3)地下室抗浮、抗渗设计;(4)外墙结构设计。

2.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2.1结构平面设计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

例如地下室的长度超过设计规定长度时,需要与结构专业配合,确定是否设置变形缝,通常应尽可能少设或不设变形缝,因为设置变形缝会使得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变得复杂。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和合理使用混凝外加剂或地上设缝、地下不设缝等方式,达到不设缝的目的。

若地下室过长依靠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难以解决,设计人员应合理地调整平面将地下室分割成几个小地下室,中间用较窄的通道相连,以满足使用及管道相连的要求,而将变形缝设置在通道处,这样可以使接缝较少且处于受力较小处,便于补救。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摘要】地下室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性,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稳定性和耐久性,结构形式可采用框架结构、砌体结构等,材料选择需考虑强度和耐久性,施工工艺需保证质量和效率,质量控制是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

未来发展趋势可能会注重更高效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及更环保和节能的材料选择,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不断发展将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大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重要性、发展历程、基本原则、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下室不仅可以提供额外的使用空间,还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

地下室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土质情况等因素,确保地下室能够承受地下水压力和地基的承载力。

合理的地下室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地基沉降,避免地基沉降导致的建筑物结构破坏。

地下室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如地下室的功能、使用频率等。

不同类型的地下室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满足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要求。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保证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1.2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地下室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在过去,地下室结构设计主要是依靠经验和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局限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字化设计工具逐渐应用到地下室结构设计中,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随着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地下室结构设计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未来,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长,地下室结构设计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地下室外墙结构设计浅析

地下室外墙结构设计浅析

地 下 室外 墙 的 荷载 地 下 室 外 墙 所 受 的 荷 载 分 两 种 : 向 荷 竖 载 ( 上层 建 筑 传 重 、地 下 室 外 墙 的 自重 及 顶 板 传 来 的 竖 向 荷 载 ) 平 荷 载 ( 向 土压 力 、 下 水 压 力 、 面 活 荷 载 产 生 的 水 : 水 侧 地 地 平 压 力 、水平 地 震 作 用 及 人 防 等 效 静 荷 载 如 无 人 防 不计 此 项 , 且 与 消 防 车 活 荷载 及 地 震作 用 不 同时 计取 ) ] 荷载 和地 震 [ 。风 2
现 代 高 层 建 筑 由于 技 术 、 济等 各 方 面 的 因素 , 了满 足 经 为 建筑 使 用功 能 上 的 需要 以及 充 分 利 用 基 础 埋 深 的空 间 ,高 层
抗 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 , 其厚度和配筋量应 匹配 , 这方面 问题
在 地 下车 道 中 最 为 典 型 , 道 侧 壁 为 悬 臂 构 件 , 板 的 抗 弯 能 车 底

刚 度 很 大 的基 础 底 板或 基 础 梁 相 连 , 认 为 是 嵌 固 端 ; 部 的 可 顶 支 座 条件 应 视 主体 结 构 形 式 而 定 。 当与 外 墙 对 应 位 置 的 主 体 结 构 墙 为 剪 力墙 时 , 层 墙 体 与 地 下 一 层 外 墙 连 续 , 以 对 外 首 可 墙 形 成 一 定 的 约 束 。但 是 , 主体 结 构 的外 墙 往 往 开 有 较 大 的 门 窗 洞 口 ,其 对 外 墙 的 约 束很 有 限 。 当 主体 结 构 为框 架 类 结 构 ( 括 纯 框 架 和 框 剪 ) , 墙 仅 与首 层 底 板 相 连 , 层 底 板 相 包 时 外 首 对 于 外 墙 而 言 平 面 外 刚 度 很 小 , 外 墙 的 约 束 很 弱 。所 以 , 对 外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是建筑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关乎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还涉及到地下室使用功能的实现和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地下室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防水防潮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进行浅谈,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1.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首先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合理布局、高效利用空间、结构合理、安全稳定等。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考虑到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合理设置出入口和通风系统等。

还要根据地下室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环境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保证地下室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2.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地下室作为建筑的支撑基础,承载能力是地下室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要进行合理的承载力分析和计算,确保地下室可以承受楼上建筑物的载荷,并且保持结构的稳定。

在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设计中,还要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对结构的影响,尽量避免因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导致结构的变形和损坏。

3.地下室结构的抗震性能地下室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是地下室结构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而地下室的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的安全性。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抗震设计方案,合理设置结构构件的尺寸和布置方式,确保地下室的抗震性能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

4.地下室结构的防水防潮设计地下室结构的防水防潮设计也是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下室通常处于地下水位附近,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要考虑采用防水材料或防水技术,保证地下室整体结构及其周边设施的防水效果。

还要有效防止地下室的潮湿和霉变等问题,保持地下室内部空气的清洁和干燥。

二、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相关技术1. 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桩基技术在一些地势较高或者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区,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常常需要采用桩基技术,以增加地下室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地下室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它可用于停车场、储藏室、办公室等各种用途。

在地下室的设计与施工中,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地下室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键点。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1. 地基条件评估: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评估地基条件,包括土壤类型、承载力、地下水位等。

地基条件的评估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和试验得出。

基于这些评估结果,结构设计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2. 结构类型选择:地下室的结构类型有很多种,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预制混凝土结构等。

在选择结构类型时,需要考虑地下室的用途、荷载要求、施工成本和工期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需考虑地下室周围环境因素,如地震、风荷载和地下水等。

3. 强度与稳定性计算: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必须满足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强度计算是基于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的,而稳定性计算则是考虑结构的整体平衡和不翻倒的能力。

这些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确保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水密性设计:地下室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水密性设计。

水密性设计包括渗漏预防、防水层的选择和施工等方面。

常见的防水层材料有高分子聚合物、沥青和防水卷材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排水系统的设计,以确保地下室不受积水和渗漏的困扰。

二、地下室施工技术要点1. 地下室的施工方法:地下室的施工方法通常包括明挖法和暗挖法。

明挖法是指将地下室的隧道直接掘进地面,然后逐步进行挖掘并加固。

暗挖法是指通过临时围护墙,在地表以上进行地下室的施工,并逐层下沉。

选择适当的挖掘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等因素。

2. 结构施工:地下室的结构施工包括基础施工、墙体施工和屋面施工等。

基础施工需要遵循设计要求进行桩基或者承台的施工。

墙体施工一般采用模板浇筑的方式,需要注意墙体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屋面施工则需要考虑防水层和隔热层的施工,以及屋面梁、柱的布置。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室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地下室是指建筑物地上地下均有的空间,主要包括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室等。

地下室的建造需要从结构设计入手,因此本文将结合地下室结构特点,探讨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要点。

一、地下室结构特点1.地下室与地上结构的联系紧密地下室与地上结构紧密相关,需要与地上结构形成有机的结合。

地下室底板需要与地上结构底板相平行,地下室墙体需要紧贴地面,地下室柱子需要与地上结构柱子相对应,以确保地下室与地上结构的无缝连接。

2.地下室结构强度要求高由于地下室压力大、自重大,容易承受来自上方结构的重力和水平荷载,因此地下室结构需要具有高强度。

地下室结构的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大混凝土、钢筋等材料,以确保其承重能力。

由于地下室处于地下,常年受潮,因此地下室需要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

地下室结构设计需要考虑防水层的选择和施工方案,以保证水分不能渗入地下室。

1.地基处理地下室的结构设计需要先对地基进行处理,以消除不同地层之间的沉降差异。

通常地基处理可采用加固、改良或深基坑等方式,使地基能够承受来自地下室结构的荷载。

2.结构布置地下室结构的布置应尽可能简单,以减少结构的复杂度和成本。

地下室的柱子、梁、板等结构应按照规划设计的功能需求进行布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结构单元。

3.结构设计地下室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地下室的载荷,通常可以按照地震设计要求和荷载标准进行设计。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地下室设计的合理性、性价比、可行性等因素,以制定一个完备的设计方案。

4.防水设计地下室的防水设计需要在结构设计阶段就制定出来。

常见的防水方案包括选用具有优异防水特性的材料、在结构表面铺设防水层、设置防水墙、细致施工方案等。

5.施工过程地下室的施工过程需要遵循工程质量监督的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同时,要检查和加强施工信心和管理,确保按照规范的方式进入施工过程。

地下室结构设计

地下室结构设计

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地下室的稳定性、承重能力、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就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素进行论述,以期提供一个合理、安全、经济的地下室结构设计。

一、土壤调查与基础设计土壤调查是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了解地下的土层情况、土壤的性质、承重能力等。

通过土壤调查,可以确定地下室建筑与地基之间的适宜关系。

基础设计则是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对地下室的基础进行设计,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基础设计需要考虑到地表荷载、地下水位、地震力等因素,采用合适的基础形式和材料,以保证地下室的安全稳定。

二、墙体结构设计地下室墙体结构设计需考虑地下水位、外部荷载、周边土壤压力等因素。

墙体的选择与设计应根据地下室的用途和地理环境进行,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结构件的数量和工程量。

常见的地下室墙体结构有钢筋混凝土墙、砌体墙、钢柱+钢梁结构等。

设计时需注意墙体的承载能力、抗震性和防水性,确保地下室结构的安全可靠。

三、屋顶结构设计地下室屋顶结构设计主要涉及到地下室的防水工程。

地下室屋顶应选用耐久、防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

设计时需考虑到屋面排水、防潮通风等因素,以确保地下室屋顶的防水效果。

同时,还需结合地下室的用途和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屋顶结构形式,如平屋面、斜屋面等。

四、通风与排烟设计地下室的通风与排烟设计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地下室内的空气质量和人员的安全。

通风设计需要考虑到地下室的空间尺寸、功能需求、人员密度等因素。

通风方式可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二者结合的方式,以保证地下室的空气新鲜和舒适。

排烟设计则是为了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排出烟雾,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通道畅通。

总结:地下室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工程问题,它需要考虑到土壤情况、基础设计、墙体结构设计、屋顶结构设计、通风与排烟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合理的地下室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地下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部分。

地下室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建筑物结构的支持、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地下水等。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进行浅谈。

首先,地下室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建筑物的支撑要求。

通常地下室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地下室与上部建筑物的相互支撑。

这就需要地下室结构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方法之一是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强地下室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减小地基沉降的可能性。

还可以借助地下室内墙的结构加强支撑。

其次,在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的承载能力。

土壤的自重和建筑物的荷载可能导致地基沉降或土壤的地基松动。

为了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建筑师设计地下室结构会采用特殊的地基设计措施,例如采用加固土壤,地钻孔桩等。

第三,设计地下室前需要考虑周边环境与地下室的联系。

地下室与地下水的联系十分密切,如果未考虑到周边环境与地下水的变化,有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的不稳定。

在地下室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水分渗透,采用染料不含有害的防水涂料和止水带等的防水措施是常见的做法。

最后,地下室结构的设计还需要符合建筑设计的宏观规划。

在建筑设计初期阶段,需要就建筑物的使用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判断地下室的覆盖面积,高度等要素。

同时,做一个好的工程时间表,以保证地下室的施工不影响其他施工阶段。

综上所述,地下室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建筑物结构的支持,土壤的承载能力以及地下水等因素都需要考虑。

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为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浅谈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方法

浅谈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方法

浅谈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方法前言基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及带地下室建筑越来越多,通常要建造地下多层结构,这就对该结构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水平提出了考验,地下室本身施工难度就很大,再加之要建造多层地下结构更是提高了难度系数,且更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建筑的地基等结构,对整个建筑的使用性及安全可靠性都造成恶劣的影响。

因此要加大对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研究力度,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提出更符合全局的更为经济可靠的设计方案。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概述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相应的地下室结构也不断增多。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复杂,设计范围很广,特别是结构设计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防火、坑道、通风、采光、人防要求、使用功能、排水等。

在建筑高层地下室长度超出设计规定长度时,就需要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建筑结构设计专业,最终确定是否还要设置变形缝,从一般情况来看下应该少设或不设置变形缝,这样做的原因是,设置变形缝会导致建筑的防水处理工程变得更加复杂。

此外,对于具有大底盘地下室高层建筑群来说,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在使用阶段一般不存在抗浮的问题,但是高层建筑地下室经常会存在抗浮也不能达到要求的问题。

同时,因为在进行高层建筑地下室抗浮實际的过程中,一般只会考虑地下室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而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以及洪水期的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了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因抗浮能力不够而造成的局部破坏现象发生。

地下室顶板是人防工程的重要部位,需要考虑组合核爆炸力等效静荷载因素;侧墙也需要考虑侧向土、水的水平作用组合。

简而言之,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工程,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如施工、设计和材料选择等因素,所以,造成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众多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抗震设计、地下室抗浮、抗渗设计、结构平面设计和外墙结构设计等。

二、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中的设计要点1.地下室结构平面设计在地下室的设计中通常会设计采光通风井,还要注意采光通风井的外壁要与顶板整体保证足够的距离,以免破坏地下室的稳定性。

地下室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探讨

地下室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探讨

地下室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地下室结构的设计要点,提出了地下室嵌固部位的确定方法。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分析;设计引言近年来带地下室的多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是由地下室的特殊功能决定的:1、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带地下室的建筑加大了基础埋置深度,地面以下部分受到回填土的约束,有利于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及减少基础沉降。

2、满足使用功能需求,带地下室的建筑增加了有效使用面积。

3、满足平战结合需求,地下建筑平时可作为地下通道或储藏库,战时可用于人民防空,还可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特殊需求。

因此,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

1 地下室结构的设计要点1.1 地下室与上部结构的整体分析思想带有地下室的多高层建筑是一个由上部结构与地下室结构共同组成的完整的受力体系,具有共同的位移场,相互协调变形。

地下室与地上建筑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建模方法和计算分析方面,地下室与地上结构基本相同。

可以将地下室与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这不仅使计算分析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也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1.2 地下室受力分析1.2.1 恒、活荷载。

地下室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正确完成全楼的竖向导荷及内力计算,而且可以考虑地下室的位移和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使计算分析结构更符合真实情况。

如果地下室上部是没有建筑物的空旷场地,地下室顶板的附加荷载除考虑覆土重量外,还应考虑消防车及其它重型施工车辆的荷载。

1.2.2 风荷载。

地下室在地面以下,不受风荷载的影响。

SATWE软件总信息中没有“地下室层数”选项,如该项不为0,表示有地下室,程序自动取地下室部分的基本风压为0,上部结构风荷载计算中自动扣除地下室部分的高度。

1.2.3 地震作用。

由地下室质量产生的地震作用主要被室外回填土吸收,只有少部分由地下室构件承担,因此按《抗震规范》第5.2.5条进行地震剪力调整时,如地下室部分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不满足要求也可以不予调整。

1.3 回填土作用地下室外围的回填土对地下室有约束作用,而且仅约束水平位移,不约束竖向位移和竖向转动。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下 室 外 墙 配筋 时 . .地 在外 墙 配 筋 计 算 中 . 外 墙 带 扶 壁 柱 凡 的 , 些 设 计 师 不 管 扶 壁 柱 尺 寸 大 小 如 何 . 是 按 双 向 板来 计 算 有 都
业 主 建设 一 定 比例 的人 防 地 下 室 . 以供 战 时 人 员 隐蔽 及 战备 物 配 筋 而扶 壁 柱 应 该 是 按 地 下 室结 构 整 体 电算 分 析 的结 果 配 筋 。 资储 藏 .人 防 地 下 室 面积 一般 按 高 层 的 占地 面 积 或 多 层 总 面积 不 能 直 接 按 外 墙 双 向板 传 递 荷 载 验 算 扶 壁 柱 配 筋 根 据 外 墙 与 的 百分 比计 算 。 1 . 层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的 埋 深 要 求 为 保 证 结 构 的 稳定 性 , 4高 根 据 《 层 建 筑 混凝 土结 构 技 术规 程 》 J J— 0 1第 1.. 规 高 (G 3 2 1 ) 21 8条
1 地下 室建 设 的 必 要 性 、 会 减 少 浮力 的计 算 高 度 。 抗 浮 容 易满 足 . 板 基 础 适 合 柱 网 不 均 使 梁 1 . 着 我 国 经 济 和 社会 事 业 的 迅 猛 发 展 . 设 用 地 日趋 紧 匀 且荷 载 和 尺寸 都 较大 的结 构 还有 采 用柱 下 或墙 下 采 用 独 立基 1随 建 张 , 仅 大 城 市 中心 寸 土 寸 金 , 小 城 市 的 地 价 不 断 高 涨 , 下 础 或桩 基 础 , 间部 位 采用 防水 板 的做 法 , 种 做 法 一 般 来 说 . 不 中 地 中 这 材
空 间 的开 发 利用 就成 了必 然 的 选 择 料 用 量 最省 . 在计 算 模 型 的选 取 及构 造 措 施 上 要 准 确 可 靠 但 1 - 地 的 建设 规 划 部 门 很 多 都 规 定 了 民 用 项 目建 设 地 下 2各 23楼 盖 设 计方 案 。 于 纯 地下 室 的楼 盖 提 倡 使 用无 梁 楼 盖 . - 对 停 车库 的要 求 .尤 其 是 住 宅 小 区 大 多 规 定 了 地 下 停 车 库 的最 小 板 柱 结 构 . 以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降 低 地 下 结 构 的层 高 . 可 因此 降低 了 建 设 规模 . 则 . 否 规划 方 案 不 予 审批 。 建 设 规 划 部 门也 对 地 下 室 抗 浮 设 防水 位 。 的建 设 有 着 一 定 的优 惠政 策 . : 下 室 的 建 筑 面 积 也 不 计 入 容 如 地 3 地 下 室 的 外 墙模 型 、 积率等 。 1 . 国 人 防 部 门 根 据 战 备 需 要 . 制 要 求 民用 建 筑 的投 资 3我 强 , 高层 建 筑 形 式 被 越 来 越 多 地 应 用 到 现 代 城 预 测建 筑物 使 用 期 间 的 地 下 水 位 的 变 化 和最 高水 位 确 定 较 为 困 市 建 中 来 , 而 出现 了大 量 的 地 下 室及 地 下 车 库 。将 供 应 设 备用 难 。 继 房 、地 下 消 防 水 池 和 汽 车 停 车 场 等 功 能 场 所 设 在 高 层 建 筑 的 地 22底 板设 计 方 案 。在 设 计 允 许 的 时候 . 可 能 提 高 基 坑 坑 - 尽 下 室 。 充 分 发 挥 了地 下 室 使 用 功 能 的 同 时 . 能 满 足 高 层 建 筑 底 的设 计 标 高 . 在 又 这样 就 间 接 地 降低 了抗 浮 设 防 水 位 地 下 室底 板 基 础 埋 深较 高 的要 求 。 因此 , 高层 建 筑 的整 体 设 计 中。 下 室 结 目前较 多采 用平 板 式 或 者 梁板 式 筏 板 基 础 的设 计 . 要 时 . 可 在 地 必 也 构 设 计 虽 然 不 是 最 突 出 的 . 其 重 要 程 度 不 容 忽 视 。对 此 . 文 采 用柱 帽式 筏 型基 础 。一 般 情 况 下 , 板式 筏 板 施 工 方 便 . 筋 但 本 平 钢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实例分析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地下室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对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工程概况本次分析的高层建筑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地段,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地上_____层,地下_____层。

地下室主要用作停车场、设备用房和人防工程。

建筑高度为_____米,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二、地下室结构选型地下室的结构选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形式、使用功能等。

在本案例中,由于地质条件较好,采用了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具有整体性好、能有效调节不均匀沉降的优点,适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室。

地下室的外墙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既能承受水平荷载,又能作为挡土墙。

内墙则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和荷载情况,分别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框架柱。

三、荷载计算地下室结构所承受的荷载主要包括恒载、活载、土压力、水压力等。

恒载包括地下室结构自身的重量、设备重量等;活载主要为车库的车辆荷载和人员活动荷载。

土压力的计算需要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和地下室的埋深来确定。

在本案例中,采用了朗肯土压力理论进行计算。

水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地下水位的高低,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四、抗震设计地震作用是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确定地下室的抗震等级。

在本案例中,地下室的抗震等级为_____级。

在抗震设计中,通过合理布置剪力墙和框架柱,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抗震性能。

同时,加强节点的连接构造,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性和可靠性。

五、防水设计地下室的防水设计是保证地下室正常使用的关键。

在本案例中,采用了防水混凝土和卷材防水相结合的防水方案。

地下室底板和外墙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_____。

在混凝土表面铺设卷材防水层,加强防水效果。

地下室结构设计

地下室结构设计

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还能解决部分建筑功能需求。

地下室结构设计是确保地下室的安全、稳定和可靠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围绕地下室结构设计展开讨论,探讨相关的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结构类型选择在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初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

常见的地下室结构类型包括承重墙结构、框架结构和桩基承台结构等。

承重墙结构适用于地下室较小且受力均匀的情况,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承载力。

框架结构适用于地下室面积较大,受力不均匀的情况,能够提供良好的空间灵活性。

桩基承台结构适用于地下室所在地地基条件较差的情况,能够分散地基承载能力,提高地下室的稳定性。

二、地下室结构布局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合理的结构布局是确保地下室稳定和功能充分利用的关键。

一般情况下,地下室结构以矩形或近似矩形的布局为主。

地下室结构布局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地下室的使用功能。

同时,要合理安排墙体和柱子的位置,以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承重。

三、地下室结构材料选择地下室结构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地下室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常用的地下室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和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等。

混凝土是地下室结构的主要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钢材可以用于增加地下室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广泛应用于柱子和梁的制作。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则可用于加固地下室结构的防水和抗裂性能。

四、地下室结构施工技术地下室结构施工技术是保证地下室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避免出现裂缝和缺陷。

其次,加强地下室结构的防水处理,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施工方法,有效防止地下水渗漏。

同时,注意施工现场的通风和安全,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顺利。

五、地下室结构监测与维护地下室结构监测与维护是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地下室结构进行监测,如检查墙体、柱子和梁等结构的变形和裂缝情况。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摘要:随着建筑层数的日益增高,地下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地下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施工及防水等问题逐渐成为建筑工程界关注的热点。

由于地下工程的施工环境特殊、隐蔽性大、涉及的工种多、施工复杂,也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

本文探讨了地下室结构设计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地下室,平面设计,抗震设计,构造措施,防水,抗浮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今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更由于其功能和结构本身的需要,大多设置了地下室,而且地下结构已向多层发展。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合理性将对整个项目的设计的周期、施工的工期以及工程的整体造价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文对于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结合工作经验,针对以下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意见。

1.地下室平面设计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要结合以下相关要求:防火要求、平面使用功能、人防设计要求、消防水池、设备用房及排水、通风、采光等。

地下室的层高、柱跨也要协同各个专业要求共同商定,既满足各专业要求又能尽可能经济合理。

出现地下室的平面尺寸超长情况时,结构专业需要选择是设置变形缝还是采用其他的构造措施以解决温度裂缝问题。

由于本身地下室经常会存在防水处理不当的问题,结构应该尽可能少设或不设变形缝。

结构专业应优先会同其他专业合理地调整平面,将地下室分割成几个较小尺寸的地下室,中间仅用较窄的通道相连,以满足使用及管道相连的要求,并将变形缝设置在通道处,这样可以使接缝较少且处于受力较小处。

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防止裂缝的开展:①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通过加入各种膨胀剂,能够使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的收缩比例降低。

②膨胀带,由于混凝土中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完全补偿,为了实现混凝土连续浇注无缝施工而设置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带,根据一些工程实践,一般超过60m设置膨胀加强带。

某核5级人防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浅析

某核5级人防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浅析

( 3 )顶板 、底板不宜设施工缝 ,侧墙 的水平 施 工缝应设在高 出底板表面不小 于 5 0 0 m m 的墙体
上 。 结构 后 浇带 不应 穿 越 人 防 工 程 口部 。 ( 4)活 门槛 处应 做 钢 筋 混 凝 土 反 梁 ,按 下 门 框
f 关键 词】 人防地下室 结构设计 荷载取值 临空墙计算
库。
算外墙时可视作 固定端 。外墙 与顶板 ,当外墙厚大
于顶板时,按铰接 ;小 于时,按 固接计算 。 ( 3 )防护密 闭 门框墙 按弹性分 析方法计 算 内
力, 作 用 在 门框 墙 上 水 平 等 效 静 荷 载 由两 部 分 组 成 ,

( 7 )平 战转换封堵措施不应采取现浇混凝土 。 ( 8 ) 人 防连 续 粱 有 箍 筋 加 密 区 的要 求 。
①人防墙长度 ( L )≥3 倍 人 防墙 高度 ( H )—— 单 向板 受 力 计 算 。
二 、 结 构 体 系 本 工 程 车库 柱 网 主要 尺 寸 为 8 . 1 m×8 . 1 m,车

库 高度 为 4 . 7 m 。核 5级地下室顶板 宜采用主次粱楼 盖结构布置体系 , 地下室底 板可 以采用主粱+ 大板结


工程 概 况 本 工 程 为全 埋 式 甲 类 人 防 地 下 室 , 地 下 一 层 ,
墙设计 。门框墙橡胶不得油漆 。 ( 5 )防倒塌棚架柱下应 设预埋件 ,柱与填充墙
之 间不 得 拉 结 。 ( 6 )封 堵 处 上 挡 墙 仅 按 平 时 框 架 梁 设 计 ,未 考 虑 水 平 荷 载 作 用 ,形 成 平 时 粱 的箍 筋 作 为 战 时水 平 荷载 ( 悬 臂 受 力 )主 筋 ,达 不 到 要 求 。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地下室结构设计摘要: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建筑用地日益紧张,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重视,地下工程也越来越多,基本上每个工程都会有地下室,并且建筑空间要求也越来越高。

地下室设计中需考虑的因素多,包括周边地质水文情况,基坑支护,基础形式,造价等多方面,其设计难点较多。

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实例,将作者在结构设计中的一些设计心得加以整理分析,并对相应设计要点展开讨论,供大家参考。

由于作者理论水平限制,若有错漏之处,敬请专家同行指正。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设计;无梁楼盖;抗浮;超长地下室Abstract: With the large-scale city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ingly tens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underground spac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more and more, basically each project will have a basement, and architectural space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In the basement design needs to take many factors into account, including the surrounding geological and hydrologic conditions, excavation, foundation form, cost and other aspects,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its desig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some design experience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author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points, for your reference. Due to the limited level of the author, if any mistakes, please expert peer.Key words: basement; structure design; beamless roof; anti-floating; long basement前言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建筑用地日益紧张,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重视,地下工程也越来越多,基本上每个工程都会有地下室,并且建筑空间要求也越来越高,结构设计人员必须深度掌握其设计常识及要点,既要满足建筑对空间的利用要求,同时也要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浅析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浅析

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浅析---李雪峰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提升,国家对人民防空的投入也逐步提高。

并结合普通住宅小区的汽车库和自行车库,按比例综合考虑人防人员隐蔽和物资库的布置。

笔者结合最近几年涉及到的几次人防结构设计,尝试对普通车库和人防车库结构设计进行一些比较和总结。

一、普通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特点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体结构设计(含顶板、底板、侧墙等)和孔口的防护设计(含出入口的防护和消波)这些内容的结构设计有如下特点:1、核武器、常规武器爆动荷载属于偶然荷载,具有荷载量值大,作用时间短且不断衰减的特点,因此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可以降低(一般结构的pf=10%,而人防结构为6%)。

2、考虑结构的动力响应。

3、可以按照弹塑性设计(考虑塑性能承受更大的动力荷载,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4、材料设计强度可以提高(试验表明,快速加载情况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例如钢材提高1.15~1.5倍,砼强度提高1.5倍)。

5、重点注意构造要求,构造措施更为严格。

6、应同时满足平时和战时荷载效应组合要求。

二、人防地下室荷载取值人防荷载取值,根据人放地下室抗力级别(当地人防部门根据国家制定的《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以批文的形式确定)采用规范查表或公式计算确定。

1、顶板战时参与组合的荷载有人防等效静载(根据抗力级别结合覆土,柱网的实际情况确定),自重,覆土。

平时活载不同时参与组合。

2、外墙战时参与组合的荷载有人防等效静载(根据抗力级别结合地下室深度,地下水位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底板战时参与组合的荷载有人防等效静载(根据抗力级别结合地下室深度,地下水位的实际情况确定)。

并注意区分对有无桩基两种情况等效静载取值的不同。

4、内承重墙、柱组合相对简单,按照规范取用即可。

三、构造要求人防规范对构造做了很详细的规定,结构设计时需根据不同部位,仔细研究规范条文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如顶板,临空墙的最小防护厚度,钢筋的配筋率,拉筋的规格,门框墙尺寸等等。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巧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巧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巧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巧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下室作为建筑的一部分,通常用于储存、停车、设备放置等功能,其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十分关键。

本文将就地下室结构设计和施工技巧进行论述,旨在为建筑工程师和承包商提供实施地下室建设的指导和建议。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1. 地下室结构类型地下室结构可以分为单层和多层两种类型。

单层地下室常用于低层建筑,而高层建筑多采用多层地下室结构。

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考虑地下室所处的土质、地下水位、周边环境等因素,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地下室结构材料选择地下室结构的材料选择应考虑到抗压强度、防水性、耐腐蚀等因素。

常用的地下室结构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适用于大多数地下室;而钢结构则适合用于跨度较大的地下室,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3. 地下室结构设计原则地下室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结构稳定性:保证地下室在各种荷载和地下水压力的作用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耐水性: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防止地下室渗水;- 地震防护:对于位于地震带的地下室,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 施工可行性:结构设计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二、地下室施工技巧1. 地下室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地下室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

包括勘察地质情况、设计施工方案、制定施工计划、采购材料和设备等。

同时,还需要申请相关施工许可证或手续,确保施工的合法性。

2. 地下室支护结构施工地下室支护结构施工是地下室施工的重点之一。

常用的支护结构包括混凝土桩、支撑爆破法、钢支撑等。

根据地质情况和地下室的深度,选用合适的支护结构,并进行施工。

3. 地下室防水施工地下室防水是地下室施工中关键的一环。

对于地下室防水,可采用外侧防水和内侧防水相结合的方式。

外侧防水主要通过施工防水层、排水系统等进行;内侧防水主要采用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方式进行。

浅析某小区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

浅析某小区地下室底板结构设计
为 了减少板厚, 常在单 向或双 向设置肋梁 , 梁可 以往 上也 肋 可 以往 下 设 置 。当 底 板 、 板 和 顶 板 连 成 整 体 时 , 形 成 刚 度 很 墙 便 大的箱形基础 。 将地下室底板设计成肋梁式的筏板时, 梁既是柱 间的连梁又是板 的支座, 特别是梁上 凸型肋梁筏板 , 既便于底板
园 林 、 筑 、 划 与 结 构 设计 建 规
建材发展导向 2 1 年 0 01 7月
浅析 某小 区地 下室底 板 结构 设计
张银 平 马 娟
摘 要: 以一个 实际工程 为例 , 分析了住宅 小区地下室地板结构设计方案对 比性和优选性, 并对底板抗浮设计处理措施作 了详细验 算论证 , 对遇到 的具体 问题提 出了建议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 无梁楼 盖: 下室底板 : 地 抗浮设计; 梁式筏板 肋
求 。 这些 充 分 说 明强 夯 法 处理 钢 渣 堆 场 是 可行 的 。
[】 2叶书霖 , 叶观宝 , 主编. 地基 处理[ .E 中 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9 7 M] 京: j 19 如 表 1 :
柱 上 板 带 边 支 柱 上 板 带 跨 中 柱 上 板 带 边 支 柱 上 板 带 跨 中 座截面弯矩 截面弯矩 座截面弯矩 截面弯矩 07 .5 05 .5 04 .8 01 .8
经验系数
计算弯矩
3l. 68 7
25 . 63 7
21. 35 5 9
88 6. 5
21 无 梁楼盖 式底 板 .
该方案 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应按柱上板带和跨 中板带进 行 。 了使 各 截 面 的 弯矩 设计 值 适 应 各 种 活荷 载 的不 利 组 合 , 为 在 应用该法时, 要求无梁楼盖 的布置必须满 足下列条件: () 1 每个方向至少应有三连续跨 ; () 2 同方向相邻跨度 的差值不超 过较长跨度的 1 ; . 3 () 3 任一区格板 的长板与短板的比值不应超过 2 。 用该方法计算时, 只考虑全部均布荷载 , 不考虑活荷载 的不 利布置。弯矩 系数法 的计算步骤 如下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下室结构设计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设计;结构平面设计;抗震设计
论文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其建筑设备用房、地下消防水池和汽车停车位多功能都应用在地下室,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繁多、意义重大。

文章分析了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优化设计的方案。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概述
地下室工程涉及的专业极为复杂,在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

对于具有大底盘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群体而言,塔楼部分一般在使用阶段不会存在抗浮问题,但裙房及纯地下室部分经常会有抗浮不满足要求的问题。

而且由于实际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往往只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也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由于抗浮不够而出现局部破坏,加上地下室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设计、施工、材料选择等诸多方面因素,因此造成了地下室结构设计难点繁多,一般来讲概括起来为:(1)结构平面设计;(2)抗震设计;(3)地下室抗浮、抗渗设计;(4)外墙结构设计。

二、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
(一)结构平面设计
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

例如地下室的长度超过设计规定长度时,需要与结构专业配合,确定是否设置变形缝,通常应尽可能少设或不设变形缝,因为设置变形缝会使得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变得复杂。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和合理使用混凝外加剂或地上设缝、地下不设缝等方式,达到不设缝的目的。

(二)抗震设计
一般来讲地下室抗震设计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为:多层建筑中半地下室埋深不够,房屋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已达8层,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违反GB50011-2001第7.1.2条。

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嵌固端,地下室一层抗震等级定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
GB50011-2001第6.1.3条地下室也应为二级。

若地下室设计不当,对其整体的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施工图审查要点,一般来讲,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算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

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应协调统一。

对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否则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部位。

相关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部位。

结构计算应向下计算至满足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计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三)地下室抗浮、抗渗设计
一般来讲,此类设计常见问题为:地下水位未按勘察报告确定,或勘察报告未提供计算浮力的地下水位及其变幅,违反了GB50007-2002第3.0.2条;斜坡道未进行抗浮验算,斜坡道与主体分缝处未作处理;抗浮验算不满足要求,不符合GB50009-2001第3.2.5条等。

地下水位及其变幅是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依据。

地下室结构设计除应满足受力要求外,抗渗也是其中一个重点。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带裂缝工作,要达到抗渗目的,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1)补偿收缩混凝土。

在混凝土中掺微膨胀剂,以混凝土的膨胀值抵消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

当其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时,即可控制裂缝;(2)膨胀带。

混凝土中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完全补偿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而设置补偿收缩混凝土带可以实现混凝士连续浇注无缝施工;(3)后浇带。

后浇带作为混凝土早期短时期释放约束力的一种技术措施,较长久性变形缝已有很大的改进并广泛应用;(4)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混凝土应考虑增加抗变形钢筋,如侧壁增加水平温度筋,在混凝土面层起强化作用;侧壁受底板和顶板的约束,混凝土胀缩不一致,可在墙体中部设置一道水平暗梁抵抗拉力。

当然,在采取以上措施时,同时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

(四)外墙结构设计
地下室的外墙是结构设计的重点,应按水、土压力验算,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求:(1)荷载。

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荷载分为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竖向荷载包括上部及地下室结构的楼盖传重和自重,水平荷载包括地面荷载、侧向土压力和人防等效静荷载。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墙体配筋主要由垂直墙面的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确定,而且通常不考虑与竖向荷载组合的压弯作用,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弯曲的配筋;(2)静止土压力系数。

静止土压力宜由试验确定,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砂土可取0.34~0.45,粘性土可取0.5~0.7;(3)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计算。

在计算地下室外墙的配筋时,对于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的外墙板块,如高层建筑外框架柱之间,按双向板计算配筋为宜,其余的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

对竖向荷载较小的外墙扶壁柱,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

外墙的水平分布筋应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的大小,适当地配以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加强,外墙转角处也应适当加强。

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为外墙的嵌固端),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矩相等,底板的抗弯能力应不小于侧壁的抗弯能力,其厚度应与配筋量相匹配。

这种情况在地下车道中最为典型,车道侧壁为悬臂构件,底板的抗弯能力应不小于侧壁底部的抗弯能力。

三、结语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显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把握设计要点,抓住设计重点,以合理的设计为前提,进行全面考虑,使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工作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作用和社会效益、战略效益。

参考文献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2001)[S].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S].
[3]李享,谭素群.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07,33(11).
[4]朱炳寅,等.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