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合集下载

简述阿德勒对人格方面的重要贡献

简述阿德勒对人格方面的重要贡献

阿德勒对人格方面的重要贡献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是一位重要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人格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观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阿德勒的人格理论进行简述。

1. 个体心理学阿德勒提出的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是以人的个体整体发展为基础的心理学理论。

他认为人的个体整体发展受到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强度(Striving for Superiority)、一致性(Unity of the Individual)和目标(Goal of Significance)。

阿德勒强调每个人都有一种力量驱使着他们努力超越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感的认同。

他认为人的个体整体发展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个体倾向于通过取得成就和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 动力感受和社会利益阿德勒对人的动机和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人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一个所谓的“动力感受”(Inferiority Feelings)。

动力感受源自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和社会困境,驱使着个体在追求优越感和力求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发展个体整体。

另外,阿德勒还提出了“社会利益”(Social Interest)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和关注,以及个体愿意为了社会利益而付出努力的能力。

他认为社会利益和个体整体发展是相互联结的,个体只有在追求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感的认同。

3. 自我感觉的推理阿德勒认为人的个体整体发展受到对自己的感觉和解释的影响。

他提出了“自我感觉的推理”(Inferiority Complex)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感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自我感觉的推理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个体的人格。

阿德勒认为,个体可以通过重塑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解释,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和应对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追求个体整体的发展。

从人格理论看教育方式

从人格理论看教育方式

从人格理论看教育方式人格理论是指对人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类和归纳的一种理论框架。

它是对人的认知、情感、意愿和行为等方面进行系统整合和描述的理论体系。

人格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个体差异是基于一组统一的维度来测量的,并且这些维度反映了个体在认知、情感、意愿和行为方面的差异。

从人格理论的角度来看,教育方式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指导和引导的一种方式。

不同的人格类型对教育方式的接受和适应会有所差异。

下面将从几个著名的人格理论出发,探讨不同人格类型的教育方式。

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的人格来自于对性欲的满足与冲突的经验。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教育方式应该注重对儿童个体内心冲突的关注和理解。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让学生表达内心情感和欲望的教学方法,如戏剧表演、绘画、写作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处理内心的冲突。

2. 卡尔·荣格的人格理论卡尔·荣格的人格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构成的。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和个体差异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选择,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体差异和潜力。

3.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人格理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人格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由自卑感和优越感来驱动的。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学生发展自信心和自尊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上的竞争活动,如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通过取得成功和成就感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 卡尔·霍尔的人格理论卡尔·霍尔的人格理论认为人的人格是由个体对自己能力的感知和价值观念形成的。

教育方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给学生提供成绩和进步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激发学生更多地参与和投入学习。

阿德勒关于人格发展动力观点

阿德勒关于人格发展动力观点

阿德勒关于人格发展动力观点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格发展的观点,其中包括他独特的动力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阿德勒关于人格发展动力观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一理论来理解和解释人们的行为和生活。

一、阿德勒的动力观点阿德勒的动力观点认为,个体的行为和人格发展受到一种称为“社会利益”(Social Interest)的基本动力的驱使。

他认为,个体的行为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利益,而社会利益又包括个体的社交性、合作性和社会责任感。

在阿德勒看来,人们内在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社会认可和尊重,而所有的个体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这一基本的社交需求。

二、社会利益和人格发展在阿德勒的理论中,社会利益被视为个体行为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家庭、社会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个体对社会利益的感知和追求。

在阿德勒看来,人格发展是一个不断寻求社会认可和满足社会利益的过程,而个体的行为和态度则是在不断调整和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中形成的。

三、应用阿德勒的动力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阿德勒的动力观点来理解和解释人们的行为。

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感可能源自于他对社会利益的关注和付出,而一个人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因为他在满足社会利益方面遇到了困难。

通过对社会利益的关注和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阿德勒的动力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的行为和人格发展。

他所强调的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感,使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和运用阿德勒的动力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更好地沟通和协作,实现共赢的局面。

阿德勒关于人格发展动力观点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视角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和人格发展过程。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

阿德勒得个体心理学理论一、人性观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就是受到社会驱力得激励,而非性驱力,行为就是有目标导引得,以及人格得核心就是意识而非潜意识。

阿德勒重视选择、责任、生命得意义,以及追求成功与完美。

阿德勒持自由意志人性论,强调个人得行为能够根据其目标自主表现。

她认为,人性不就是盲目得,人类行为并非受制于本我与潜意识内得盲目得本能冲动。

人就是理性动物,具有相当得自主倾向,富有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感,会选择目标与理想,并接受自己选择得目标与理想。

人在自主意识得支配下,具有改变生活得能力,因而可以主宰自己得命运、决定自己得未来,创造自己得生活。

人类会在行为上遵循目标进行,从而获得需要得满足。

阿德勒持一种行为目得论得观点,即所有人得行为都有其目得。

人们为自己定目标,有了这些目标以后,其行为变得统一。

阿德勒以这种解释取代决定论得解释。

个体心理学得基本假设就是,我们往何处去及追求什么就是相当重要得,因此,阿德勒学派重视未来,但一方面并未低估过去经验得影响力。

人们做决定时仍根据过去得经验、目前得状况,以及对未来所规划得方向,因此过去、现在与未来具有连续性,均应予以重视。

二、人格界定阿德勒将人格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她所居住得环境而显现出得特殊风格。

她对人格得瞧法就是广泛而开放得,不仅把个体瞧作就是一个完整统一得有机体,而且还强调个体与社会其她部分相互作用得重要性。

阿德勒强调人就是社会得动物,人基本上就是受社会驱力激励得。

个体就是社会系统中得一部分,因此应以不可分割得整体来了解人格。

脱离了对个人有意义得背景关系,就无法完全了解这个人。

所以,阿德勒认为应该更重视来访者得人际关系,而非内在心理动力层面。

阿德勒得人格理论突出强调人格得整体性、统一性与社会性。

她认为人得思想、价值、动机、行为都就是由她得生活目标决定得,都带有生活目标得印记,她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得生活风格。

三、人格动力她得早期理论里认为,对器官缺陷与生理自卑得补偿,就是人格得原初动力。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生平及其主要理论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生平及其主要理论

阿德勒的生‎平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870年‎2月17日‎阿德勒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

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主要做谷物‎生意。

由于父亲经‎营有方,他的家境颇‎为富裕,一家人热爱‎艺术,尤其是音乐‎。

阿德勒从小‎生活舒适安‎逸,物质生活相‎对满足,但他却认为‎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

在6个兄弟‎妹中他排行‎老二,哥哥体格健‎壮,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而他自觉长‎相既矮又丑‎,与长兄有一‎种激烈的对‎抗情绪。

母亲似乎偏‎爱哥哥,但阿德勒与‎父亲正处融‎洽。

阿德勒是一‎个直到4岁‎才会走路的‎体弱多病的‎儿童。

他患有佝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

但他并没有‎让身体上的‎缺陷压倒自‎己,相反,这刺激了他‎的上进心。

阿德勒喜欢‎交游,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也总‎是试图超过‎他的哥哥。

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

”就是告诉他‎,不能让眼前‎的困境束缚‎住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于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条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功名。

5岁时的一‎次遭遇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认为他‎快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

但几天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场病加上‎他3岁时大‎弟弟的死亡‎使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他要用这个‎生活目标去‎克服童年的‎苦恼和对死‎亡的恐惧。

所以,尽管他很喜‎欢音乐,也对许多艺‎术门类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选择‎了心理医生‎的职业,他许多个体‎心理学的观‎点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这一遭遇‎。

从阿德勒的人格理论谈对幼儿的教育

从阿德勒的人格理论谈对幼儿的教育

从阿德勒的人格理论谈对幼儿的教育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个体心理学创始人。

他既强调人格的整体性,认为人格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又强调人格的独特性,认为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一种独特的组合,个人的行为显示他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格。

一、阿德勒的有关人格理论1.追求优越追求优越是阿德勒人格理论的核心。

他认为人格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人生具有一种人格统一于某个总目标的内驱力,他把这种内驱力称为“追求优越”,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向上意志”的支配,向上意志促使人要做一个没有缺点的“完善的人”。

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等都是追求优越的人格表现。

他又指出,追求优越既可能成为向上的动力,又可能危害社会。

如果一个人一心一意追求自己个人的优越,而忽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种人就会变得骄傲、专横、爱虚荣、自高自大,成为一个不受社会欢迎的人。

2.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追求优越的独特的方式——生活风格。

他认为,个体在追求优越目标时,可以用各种行为模式来达到。

生活风格就是指一个人早期的生活道路所形成和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模式)。

他认为,要了解一个人首先应该了解他的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有健康的生活风格和错误的生活风格之分。

健康的生活风格使人趋向完美,有利于促进社会目标的实现,使他和别人和睦相处。

错误的生活风格与社会目标相违背,是建立在自私自利的基础之上的。

阿德勒认为,儿童在4~5岁时,生活风格就已经定型了。

错误的生活风格在童年期与健康的生活风格同时形成。

他认为,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⑴忽视。

对儿童的忽视会使儿童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并且会引起他们的愤怒,使他们用不信任和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

⑵溺爱。

儿童如果成为家庭照顾的中心,受到溺爱,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每一个要求都会得到满足。

这种儿童长大后会变得自私自利,并且缺乏社会兴趣。

⑶生理自卑。

生理自卑可能激起积极的补偿,也可能激起不健康的自卑情绪。

3.社会兴趣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全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天生的需要。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一,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它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等三部分交互影响而构成的。

A本我,本能的我,由生或死的本能构成,受享乐原则支配;B自我,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受现实原则支配,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并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功能C超我,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结构中居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其由自我理想与良心两部分构成,并受道德与完美原则支配。

自我与超我居上层的意识境界、本我居下层的意识境界。

第二,人格动力理论个体人格结构中,因三种成分的功能与目的不同,彼此交互作用,会产生内在的动力,并由内部动力推动外部行为。

这种本我与超我冲突,所形成的行为,并非一般正常行为,弗洛伊德称此为防卫方式的行为,防卫方式有转移、升华、压抑、退化、投射、反向、合理化等。

例如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就属于合理化的防卫方式。

第三,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或时期,总离不开性的观念,于是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

A口腔期(0-1)主要靠口腔的吸允、咀嚼、吞咽动作来满足原始需要,成人中有贪吃、咬指甲等口腔人格是婴儿期发展不顺所致。

B肛门期(1-3)大小便排泄产生快感满足原是需要,此时卫生习惯训练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是重要的。

否则,管制过严、习惯不良,成年期会出现冷酷、顽固、刚愎等肛门人格特质。

C性器期(3-6)性器官部位获得原始欲力的满足,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有的以父母之异性者为“性爱”对象,出现“恋母”或“恋父”情结。

D潜伏期(7-青春期)兴趣扩大,原始欲力呈潜伏状态,男女也出现分离趋势。

E两性期(青春期之后),良性差异显著,性心理发展趋于成熟。

2、荣格的人格理论第一,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A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人格。

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际,行动快捷,有时轻率。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解读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解读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解读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一、人性观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社会驱力的激励,而非性驱力,行为是有目标导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非潜意识。

阿德勒重视选择、责任、生命的意义,以及追求成功与完美。

阿德勒持自由意志人性论,强调个人的行为能够根据其目标自主表现。

他认为,人性不是盲目的,人类行为并非受制于本我和潜意识内的盲目的本能冲动。

人是理性动物,具有相当的自主倾向,富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会选择目标与理想,并接受自己选择的目标与理想。

人在自主意识的支配下,具有改变生活的能力,因而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人类会在行为上遵循目标进行,从而获得需要的满足。

阿德勒持一种行为目的论的观点,即所有人的行为都有其目的。

人们为自己定目标,有了这些目标以后,其行为变得统一。

阿德勒以这种解释取代决定论的解释。

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我们往何处去及追求什么是相当重要的,因此,阿德勒学派重视未来,但一方面并未低估过去经验的影响力。

人们做决定时仍根据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状况,以及对未来所规划的方向,因此过去、现在与未来具有连续性,均应予以重视。

二、人格界定阿德勒将人格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风格。

他对人格的看法是广泛而开放的,不仅把个体看作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而且还强调个体与社会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阿德勒强调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基本上是受社会驱力激励的。

个体是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应以不可分割的整体来了解人格。

脱离了对个人有意义的背景关系,就无法完全了解这个人。

所以,阿德勒认为应该更重视来访者的人际关系,而非内在心理动力层面。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突出强调人格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社会性。

他认为人的思想、价值、动机、行为都是由他的生活目标决定的,都带有生活目标的印记,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三、人格动力他的早期理论里认为,对器官缺陷和生理自卑的补偿,是人格的原初动力。

人格心理学 阿德勒

人格心理学 阿德勒

人格心理学阿德勒人格心理学-阿德勒正文:一、引言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它关注个体的思维、情感、意志力以及行为表现等方面。

阿德勒是人格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个体发展和成长的理论。

本文将详细介绍阿德勒的人格心理学理论及其应用。

二、阿德勒的人格心理学理论1:生活目标与追求阿德勒认为,个体在追求自身目标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

他提出了生活目标与追求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追求成就和社会地位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2:缺陷感与补偿阿德勒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一种内在的缺陷感,即对自身缺乏某种能力或价值的感觉。

为了弥补这种缺陷感,个体会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培养自己的优势以及获取他人的认可来完成自我补偿。

3:社会兴趣与社会意识阿德勒提出了社会兴趣和社会意识的概念,强调个体应该以社会为导向,具备对他人的关注和关爱,并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事务。

4:家庭关系与童年经历阿德勒关注个体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他认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对个体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5:防御机制与心理适应阿德勒对个体的防御机制和心理适应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人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会采用不同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并调整心理状态。

三、人格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教育领域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可以指导教育者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2:临床心理学阿德勒的人格心理学理论对临床心理学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心理学专业人员理解患者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3:组织管理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对组织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动机,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益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4:社会工作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了解个体的社会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为其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结尾附件:附件1:阿德勒的著作列表附件2:人格心理学的经典案例研究附件3:人格测评工具及使用说明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是指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和保护,以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权的相关法律规定。

04第四章--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人格理论

04第四章--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人格理论

第四章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人格理论(黄121,郑101,陈63)一、人格的动力(一)自卑感与补偿作用1、自卑感2、补偿作用3、自卑情结(二)追求优越1、虚构目的论2、人格发展的目标3、追求优越的内涵二、人格的结构(一)生活风格1、生活风格的定义2、影响生活风格形成的因素(二)、创造性自我(三)社会兴趣三、人格的发展(一)、生活风格的发展(二)、生活风格的作用四、人格的适应(一)、适应的性质(二)、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五、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评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是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家,个人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他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在阿德勒的回忆中,他的童年是痛苦的。

阿德勒是家里六个孩子的老三,4岁时才学会走路,他的童年是在其哥哥的阴影下度过的。

阿德勒小时候不断患病,特别是得了佝偻病,致使他的身体在体育运动和室外游戏时总落后于他的哥哥和其他伙伴。

他4岁时还险些因患肺炎而丧生,有两次差点被车撞死。

由于体弱多病,他得到了妈妈的特殊照料,但这一切在他的弟弟出生后就结束了。

阿德勒在学校里也被自卑感困扰着。

他成绩平平,有一年数学非常糟糕,不得不重修这门课。

老师劝告其父亲带他离开学校,跟鞋匠去当学徒。

这件事更激发了阿德勒的动力。

他发疯般地学习,不久成为全班数学最好的学生。

1895年,阿德勒如愿考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

1902年,当他写了一篇评论弗洛伊德《梦的解释》的文章后,弗洛伊德邀请他加入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Vienna Psychoanalytical Society)。

阿德勒接受了这一邀请,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

1910年,阿德勒出任该协会主席,但由于在很多观点上与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分歧,仅隔一年他就正式从弗洛伊德派中分裂出来。

此后,他另组成他所谓的个人心理学学会,吸引了许多追随者。

1926年他离开欧洲大陆赴美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后来定居美国。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延续及不同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延续及不同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学说(一)、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1、作为意识,弗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是由人能够注意提到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特点: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限时性;2、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被回忆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有关经验组成。

3、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主要指不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经是意识领域却被压抑起来的心理活动。

具体包括原始的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还有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特点:(1)、无矛盾性:互不干扰,各人独立(存在内容);(2)、无时间性:不因时间而消失或减弱,不存在时间先后顺序影响;(3)、不存在彼此的否定、怀疑或不信任的成分;(4)、非现实性:―快乐原则‖(5)、无意识观念里面的能量是最大的,较活跃,易变形;三者关系:无意识是原动力,意识、前意识是检查官。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一些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形成,它同人的内体过程相联系,本我中储存的能量为力比多,主要向躯体提供能量并储存能量同时为自我和超我输送能源。

生本能具备的能量叫eros,创造的力量;死本能具备的能量叫Thanatos自我:比较理智的、符合现实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中是文明、最有道德的一部分,遵循道德原则,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

(三)、自我防御机制:自我为了协调人格内部产生的冲突而形成的防御方式。

比较常见的:压抑:最基本防御机制否认:消极的解释问题是的方式投射:拿加别人做替罪羊合理化;替代;升华设计:性别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性格与防御机制的有关影响。

弗洛伊德关于性心理发展即人格发展理论凡是能带来愉快的满足的体验都叫性快乐;口腔期(0~1岁),快感区:唇、舌;前口腔期(0-8个月)、后口腔期(8-1岁)停止和倒退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在从低向高发展时,由于没顺利解决好前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导致低阶段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下来,从而出现任何发展阶段的停滞和延缓。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阿德勒从小体弱多病,身患佝偻病而身材矮小,由于疾病和车祸还差一点死于非命。儿时的创伤经历和死亡 的恐惧曾使他极度自卑,因此,他的人格理论始终围绕着克服自卑而进行。
阿德勒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人天生自卑,因为其生下来是弱小、无力的, 完全依赖成人,由此产生自卑。但是,正是自卑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但 是,若被自卑所压倒,则产生自卑情绪,导致神经症人格,抑郁、悲观、消沉。人类还有追求优越与完美的倾向。 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追求优越的最终目标。追求优越也是双重性的,适度追求,促进个人发展,对社会有益。过分 追求,走极端,则产生优越情绪,自我中心、自负、忽视别人和社会习俗、缺乏社会兴趣。个体如何追求优越, 取决于自己独特的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会发展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和习惯,即所谓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 的发展和自卑感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 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例如,身体瘦弱的儿童可能会有强烈的愿望去增强体质,因而锻练身体、跑步、举 重,这些愿望和行为便成为他生活风格的一部分。生活风格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了我们的行为模式。
但是,阿德勒的人格理论也有其局限之处。首先,他从自身童年的经历出发,过分强调自卑对人格发展的作 用,认为自卑贯穿于人的发展的全过程,这无疑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这正应了他自己所说的一句话“他们的观点 是依他们个人的经验而定的,对某些人,他们之间有关联,对其他人则否。”其次,阿德勒虽然重视人格的统一 整体性,但他忽视对人格结构及其内在矛盾的分析,把人的发展简单化。其三,阿德勒虽然重视社会环境对人的 影响,但他所说的环境实际上仅指家庭环境,而没有看到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巨大影响。
形成因素

人格心理学之个体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之个体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人格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并非指完全个人的或个别差异的心理学。

他所指的个体是一个与社会、与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的目的、寻求人生意义、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

(一)人格动力学理论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

相反,他的理论是以社会文化为取向的他把社会的价值观念、人的社会性视为行为的动力,并用“自卑感及其补偿"、“侵犯驱力和男性反抗”、“追求优越"等概念来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

1907年阿德勒发表《器官的自卑感及其生理补偿》一文,指出有生理缺陷的人往往有一种生理上的自卑感,他必须通过发展有缺陷的器官或全力发展其他功能而使这种缺陷得到补偿。

从1910年开始他对自卑感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他认为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儿童生存必须依赖成人。

与成人相比,儿童感到了自己的孱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支配着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人作为人存在着,就意味着具有自卑感,它不断地驱使你去克服它,而只有在你感到向上斗争的过程中达到一种满意阶段时,你才有轻松感、价值感和幸福感.这种自卑感和向优越的努力是正常的、内在的,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因素。

有了自卑感,人也就有了补偿的需要(有意和无意),不断地补偿而又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如此持续不断,这便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动力。

为了克服自卑感,儿童用先天的“侵犯驱力”来寻求补偿,使自己的人格在文化与顺应中得到发展。

后来阿德勒将“侵犯驱力”改为“男性反抗”。

他认为如果儿童顺应或很少反抗,这种自卑感就带有女性品质或使他成为生活的弱者。

反之,儿童若奋起反抗,这种自卑感便带有男性的品质。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推动每个人去获取成就的主要推动力.一个人正是感到自卑,才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求补偿,否则他就会得心理疾病,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

阿德勒相信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给人提出目标定向,这种目标就是追求优越。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Adler的Individual Psychology个体心理学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Adler的Individual Psychology个体心理学





怎样才能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阿德勒总结出 三条途径: (l)看他的出生顺序。出生顺序的差别会形成一 个人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人格。 (2)对早期的回忆。因为,从早期回忆中可以看 出一个人的生活目标。 (3)对梦的解释。他认为梦更主要是体现出个人 对日常生活中所遇问题的态度,因而梦贯穿了人的 生活风格。
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

过度自卑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自卑感在漫长的生活中 会逐渐沉淀为一种稳定的自卑情结,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 得太多,以至于产生一种无助感,而不是驱使自己去建立 优越感。阿德勒曾经对自卑情结的内涵进行界定,他说: “当个人面对一个他绝对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 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 然而,是否自卑感愈重,人就愈奋力向前呢?阿德勒认为 不尽如此,自卑感一方面无疑是积极东西的刺激物,另一 方面也能造成人的神经症。沉重的自卑感能摧跨一个人, 使他终生无所事事。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感成为阻碍个人 积极成长的障碍和破坏力量。阿德勒称这种情况叫自卑情 结(inferiority complex)。
个体心理学的应用

一、家庭星座 二、早期的回忆 三、梦的解析


Adler相信:人们对于自己与家庭的关系与其 生活风格的发展有关。 ■老大---有强烈的权力和优越感,被过度保 护,有较高的焦虑。 ■老二(中间) ---有强烈的社会兴趣与手足 竞争性 ■老么---被娇纵,缺乏独立性。 ■独子---较少社会兴趣,期待别人的照顾。
阿德勒4种主要的生活风格

1、支配- 统治型(dominant-ruling),这一类型的人倾向于 支配和统治别人,缺乏社会意识,很少顾及别人的利益,他们追求优 越的倾向特别强烈,不惜利用或伤害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需 要控制别人从而感到自己的强大和有意义。在儿童期,他们在地板上 打滚、哭闹,希望父母向他屈从。这样的人容易发展成虐待者、违法 者和药物滥用等。 2、索取型(getting type),这种类型的人相对被动,很少努 力去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依赖别人照顾他们。许多富裕或有钱的父 母对他们的孩子采取纵容的态度,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以使 他们免受“挫折”。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孩子,很少需要为自己努力做 事,也很少意识到他们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而 希望周围的人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阿德勒法

阿德勒法

三、阿德勒疗法(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简介阿德勒人格理论和治疗系统是由阿德勒创建的。

1870年,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在6个孩子中排行第二,他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和童年身体疾病对其理论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与弗洛伊德共事8~10年后,因在性本能理论方面的明显分歧,阿德勒与其分道扬镳。

1992年,阿德勒辞去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的职务,另创学派——个体心理学。

之后,阿德勒陆续建立了儿童指导中心、集体和家庭治疗,将这一学派的理论应用于实践。

1937年阿德勒逝世后,鲁道夫·德克兹将阿德勒心理学传播到了美国,并将阿德勒理论原理应用于教育、个体和团体治疗以及家庭咨询。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出生于维也纳,家里包括他在内共有6个男孩和2个女孩。

他的一个哥哥很小就夭折了,他死的时候阿德勒就睡在他身边。

阿德勒的童年早期并不快乐。

他体弱多病,对死亡十分警惕。

4岁时几乎因肺炎而毙命。

他曾听到医生对他父亲说:“阿德勒要不行了”。

阿德勒从此立志要做一个外科医生。

由于早年的多病,阿德勒得到了母亲的娇惯。

后来母亲对他的这种关心转移到了一个比他更小的弟弟的身上。

他和父亲之间相互信任,而与母亲的关系并不是很亲密。

基于他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早期关系也比较紧张,人们难免怀疑他的早期家庭关系在此重演。

阿德勒的早期生活可以概述为“一直在与疾病和自卑感做斗争”。

尽管与哥哥和其他同龄人相比,阿德勒总是感到自卑,但是他下决心弥补身体上的缺陷,渐渐地克服了许多局限。

很显然,阿德勒地早期经历对他的理论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阿德勒本身就是一个不相信命运的鲜活例子。

阿德勒的学习很差,他的老师曾经建议阿德勒的父亲不要指望阿德勒能做别的什么,就做一个鞋匠足矣。

然而通过自己的努力,阿德勒最终成了班上最好的学生。

后来,他进入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院,一开始是作为眼科医生单独培训,后来转为普通医学的学习。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

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一、人性观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社会驱力的激励,而非性驱力,行为是有目标导引的,以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非潜意识。

阿德勒重视选择、责任、生命的意义,以及追求成功与完美。

阿德勒持自由意志人性论,强调个人的行为能够根据其目标自主表现。

他认为,人性不是盲目的,人类行为并非受制于本我和潜意识内的盲目的本能冲动。

人是理性动物,具有相当的自主倾向,富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会选择目标与理想,并接受自己选择的目标与理想。

人在自主意识的支配下,具有改变生活的能力,因而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生活。

人类会在行为上遵循目标进行,从而获得需要的满足。

阿德勒持一种行为目的论的观点,即所有人的行为都有其目的。

人们为自己定目标,有了这些目标以后,其行为变得统一。

阿德勒以这种解释取代决定论的解释。

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我们往何处去及追求什么是相当重要的,因此,阿德勒学派重视未来,但一方面并未低估过去经验的影响力。

人们做决定时仍根据过去的经验、目前的状况,以及对未来所规划的方向,因此过去、现在与未来具有连续性,均应予以重视。

二、人格界定阿德勒将人格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风格。

他对人格的看法是广泛而开放的,不仅把个体看作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而且还强调个体与社会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阿德勒强调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基本上是受社会驱力激励的。

个体是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应以不可分割的整体来了解人格。

脱离了对个人有意义的背景关系,就无法完全了解这个人。

所以,阿德勒认为应该更重视来访者的人际关系,而非内在心理动力层面。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突出强调人格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社会性。

他认为人的思想、价值、动机、行为都是由他的生活目标决定的,都带有生活目标的印记,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三、人格动力他的早期理论里认为,对器官缺陷和生理自卑的补偿,是人格的原初动力。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的异同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的异同

弗洛伊德,荣格人格理论的异同11应用心理学程树颖学号111543120133•引言本论文纯属摘要除肤浅的归纳外均不属于个人创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关键字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荣格•正文一、人格理论简述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

那些有意识的过程和内容叫做意识包括感觉、知觉、各种经验、记忆等那些可由注意变为意识的叫做前意识包括人们能够努力回忆起来的经验等那些被意识所排斥的内容和过程叫做潜意识包括先天本能、被意识压制到无意识中的心理活动以及被压制的情感和欲望等。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进一步修正新“三部人格结构”本我id:是原始的潜意识的本能以非理性的方式工作发动冲动寻求表达和直接满足而不考虑愿望是否有现实可能性、社会接受性和道德性。

遵循快乐原则为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

自我ego: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

遵循现实原则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也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最高层道德化了的自我。

代表着人的心理结构中的道德和伦理的一面作为一种外在规范和权威严格控制着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期望的要求是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内化的结果。

遵循道德原则。

三种力量相互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动力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第一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

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一处能消耗多其他能量消耗就会减少一处能量释放受阻它就会从其他途径中释放。

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是基本的普遍的存在而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这种矛盾。

2. 简述荣格的人格理论荣格认为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具有原始统一性和先天整体性又称为心灵。

认为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感情和以及行为。

阿德勒心理学(简介)(两篇)2024

阿德勒心理学(简介)(两篇)2024

引言概述阿德勒心理学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创立的一门心理学理论。

阿德勒心理学强调个体成长和个体行为中的社会因素,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基于个体对社会的理解和适应。

正文内容一、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1 个体的目标导向性-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人们倾向于通过社会联系来实现这些目标。

1.2 社会利益至上- 阿德勒心理学主张个体行为应当以社会的利益为导向,追求社会和谐与合作。

1.3 私人和公众利益的平衡- 阿德勒心理学强调个体应当平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避免过度个人主义或过度集体主义的倾向。

二、阿德勒心理学的治疗方法2.1 个体心理治疗- 阿德勒心理学强调通过与个体的面对面交流来解决心理问题,以帮助个体发现并改变自己的错误信念和行为模式。

2.2 家庭治疗-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家庭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强调通过家庭治疗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

2.3 社会治疗- 阿德勒心理学主张通过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重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三、阿德勒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3.1 阿德勒人格理论- 阿德勒心理学将人格分为五个主要方面:目标导向性、社会性、活力、自我及心理健康。

3.2 个人的目标导向性对人格的影响-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个人的目标导向性会直接影响人格发展,个人追求的目标决定了其行为和行为模式。

四、阿德勒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4.1 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教育者应该通过增加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和自信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阿德勒心理学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4.3 倡导合作学习- 阿德勒心理学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社会技能和合作能力。

五、阿德勒心理学的现实应用5.1 职业辅导和咨询- 阿德勒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职业辅导和咨询中得到广泛应用,帮助个体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第一,寻求优越
阿德勒主张,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一种自卑感。

这种感觉标志着人生一开始就要克服自卑而抗争,阿德勒把这种抗争叫做寻求优越。

寻求优越是人生的推动力,所有其他动机都可以归入其中。

第二,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阿德勒相信出生后的头几年对成年后人格形成是绝对重要的,并强调了父母在这一过程的作用。

有两类父母行为肯定导致儿童后来人格问题,即溺爱和忽视。

第三,出生顺序
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根据出生顺序说,家中头生孩子,在人格上不同于中间出生的孩子,中间的孩子又不同于末出生的孩子,阿德勒认为,头生孩子一出生就得到父母过度注意,因此收到溺爱。

然而这种溺爱的时间不会持续很长,随着第二个孩子出生,头生儿童被废黜,他必须和新成员分享父母的关爱,头生儿童的自卑感太多比较强烈。

阿德勒对中间儿童的评估更积极,对于中间儿童,父母一般不给予过多关爱。

中间儿童发展出强烈的寻求优越特性,总是努力追赶或超越他的哥哥姐姐。

这种在竞争中向他人挑战并战胜他人的倾向会贯穿他整个一生,末生儿童在整个儿童期间都受到所有家庭成员的溺爱,这些儿童是非常依赖的孩子,他们缺乏创造力,末生儿童有强烈的自卑感,因为他们周围仍何人都比他们大,比他们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