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662有机化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查总目标《有机化学》考试内容要求考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和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有机化学:1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填空题完成方程式简答题合成题结构推断题三、《有机化学》考查范围(一)考查目标1、掌握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科学新成就。

2、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运用有机化学原理、方法解决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

(二)考核要求第一章烷烃1、了解烷烃的氧化、热裂、异构化反应及其用途,理解原子轨道杂化理论;2、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σ键的结构特点及特性,构象式(纽曼式或透视式)的写法;3、烷烃卤化反应的自由基反应机理以及各类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单烯烃1、了解烯烃的来源及其重要用途;2、理解SP2杂化的特点,形成π键的条件以及π键的特性;3、掌握烯烃的命名法、次序规则的要点及Z / E命名法;4、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第三章炔烃和二烯烃1、了解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的制法及应用;2、理解SP杂化的特点,共轭效应及其相对强弱;3、掌握炔烃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第四章脂环烃1、了解脂环烃的制法,理解环烷烃的结构稳定性及张力学说;2、掌握脂环烃的命名方法,小环烷烃的性质,环己烷及一取代、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第五章对映异构1、理解对映异构的一些基本概念;2、掌握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方法,掌握构型的R、S标记法,掌握判断分子手性的方法。

第六章芳烃1、掌握芳香烃的命名;2、理解苯的结构,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3、掌握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其应用;4、掌握休克尔规则及芳香性的判断。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命名规则及分子结构特点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等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08
糖类化合物
单糖
定义与结构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如葡 萄糖、果糖等;它们具有醛基或
酮基,以及多个羟基。
物理性质
单糖通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化学性质
单糖可以发生氧化、还原、酯化、 醚化等反应;它们还可以与蛋白质、 脂质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过氧化物等。
输入 物标理性题质
醚类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较好的溶解性。它 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定义与分类
化学性质
醚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溶剂、麻醉剂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例如,乙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麻醉剂,
也是制备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用途
醚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易发生开环聚合、 氧化等反应。其中,开环聚合反应是醚类化合物在特 定条件下发生的重要反应之一。
硫醇、硫酚、硫醚
01
硫醇
硫醇是一类含有硫氢基(-SH)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于醇的性质,
但更易被氧化。硫醇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中有一定的应用。
02
硫酚
硫酚是含有硫氢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其性质与酚类化合物相似,但具有
更强的还原性和亲核性。硫酚在染料、医药和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3
硫醚
硫醚是含有硫醚键(-S-)的有机化合物,性质与醚类化合物相似,
但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硫醚在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和
功能性材料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05
醛、酮、醌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北京化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化工综合》考试大纲.doc

北京化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化工综合》考试大纲.doc

北京化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化工综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化工原理》考试大纲一.适用的招生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1.掌握的内容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的定义、单位及影响因素,压力的定义、表示法及单位换算;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及其应用;流动型态及其判据,雷诺准数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流体在管内流动的机械能损失计算;简单管路的计算;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泵的工作点及流量调节,泵的安装及使用等。

非均相混合物的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基本计算公式;过滤的机理和基本方程式。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传热特点;传导传热基本方程式及在平壁和圆筒壁定态热传导过程中的应用;对流传热基本原理与对流传热系数,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时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及其应用;总传热过程的计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传热计算。

相组成的表示法及换算;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亨利定律各种表达式及相互间的关系;相平衡的应用;分子扩散、菲克定律及其在等分子反向扩散和单向扩散的应用;对流传质概念;双膜理论要点;吸收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及图示方法;最小液气比概念及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的定义、物理意义,传质单元数的计算(平推动力法和吸收因数法);吸收塔的设计计算。

双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及相图表示;精馏原理及精馏过程分析;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包括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q线方程、进料热状况参数q的计算、回流比确定、求算理论板层数等);板式塔的结构及气液流动方式、板式塔非理想流动及不正常操作现象、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塔高及塔径计算。

湿空气的性质及计算;湿空气的焓湿图及应用;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恒速干燥阶段与降速干燥阶段的特点;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

液液萃取过程;三角形相图及性质。

柏努利演示实验;雷诺演示实验;流体阻力实验;离心泵性能实验;精馏实验;吸收(解吸)实验。

《化工综合》考试大纲

《化工综合》考试大纲
非均相混合物的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基本计算公式;过滤的机理和基本方程式。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传热特点;传导传热基本方程式及在平壁和圆筒壁定态热传导过程中的应用;对流传热基本原理与对流传热系数,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湍流时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及其应用;总传热过程的计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传热计算。
部分互溶物系的相平衡;分配系数与选择性系数;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萃取设备。
三.考试的方法和考试时间
考试为闭卷笔试,可以使用无字典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考试时间为1.5小时。
四.考试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1、流体流动概述与流体静力学
流体流动及输送问题;流体流动的考察方法;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流体流动的作用力;牛顿粘性定律;流体的物性;压强特性及表示方法;静力学方程及应用;液柱压差计。
双组分理想物系的气液相平衡关系及相图表示;精馏原理及精馏过程分析;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计算(包括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q线方程、进料热状况参数q的计算、回流比确定、求算理论板层数等);板式塔的结构及气液流动方式、板式塔非理想流动及不正常操作现象、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塔高及塔径计算。
湿空气的性质及计算;湿空气的焓湿图及应用;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恒速干燥阶段与降速干燥阶段的特点;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
16.扩散与单相传质
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气相和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等摩尔反向扩散、单相扩散);扩散系数及其影响因素;涡流扩散与对流传质;相内传质速率方程与传质分系数。
17.相际传质
双膜理论;相际传质速率方程与总传质系数;传质推动力与传质系数的关系--传质速率的工程处理方法;吸收过程传质阻力分析及控制质阻。
实测静止和流动的流体中各项压头及其相互转换;验证流体静力学原理和柏努利方程;实测流体流动压头变化及相应压头损失,确定两者相互之间关系。

北京化工大学860物理化学(含实验)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化工大学860物理化学(含实验)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化工大学860物理化学(含实验)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含实验)考试大纲一、课程名称、对象名称:物理化学(包括物理化学实验)对象: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用二、考试大纲内容第一章物质的p、V、T性质1、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及微观模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

2、真实气体真实气体的液化、与理想气体的偏差及状态方程。

3、对应状态原理及压缩因子图临界现象、临界参数、对比参数、对应状态原理;压缩因子图及使用。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基本概念系统、环境、过程、途径、性质、状态、状态函数、平衡态。

2、热力学第一定律功、热、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容平均热容、定压摩尔热容(C p,m)、定容摩尔热容(C v,m);C p,m与C v,m的关系。

4、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热容差;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压、等容与绝热过程。

5、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实际气体的应用焦耳--汤姆生效应、节流系数;实际气体的热力学能与焓。

6、相变焓。

7、热化学等压、等容热效应,Hess定律。

8、摩尔反应焓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生成焓及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卡诺循环及卡诺定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熵增原理及熵判据。

2、熵变计算—1—。

2021 北京工业大学 620《普通化学》 考试大纲

2021 北京工业大学 620《普通化学》 考试大纲

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化学考试科目代码:620一、考试要求普通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0710)生物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考试内容包含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部分,这两门课程是生物学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

无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溶液、化学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结构基础四大部分;分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滴定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质谱分析法五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基本定理和计算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一)无机化学部分1.溶液(1)熟练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质(2)熟悉各种酸碱理论,熟练掌握溶液pH的计算(3)熟练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规则(4)熟悉缓冲溶液的缓冲机制、缓冲容量和范围,熟练掌握缓冲溶液pH的计算及缓冲溶液的配制(5)熟悉溶胶的基本性质、高分子溶液和表面活性剂2.化学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基础(1)熟悉化学热力学中的热、焓、熵等基本概念及化学热力学的三个定律(2)熟练掌握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反应方向的判断及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3)熟练掌握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及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4)熟练掌握过渡态理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催化剂3.氧化还原反应(1)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及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2)熟练掌握电池电动势与Gibbs自由能的关系,电极电位Nernst方程式4.物质结构基础(1)熟悉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解释,熟练掌握多电子原子的电子组态(2)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熟悉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4)熟练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和分子键作用力(二)分析化学部分1.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熟练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系统误差的产生及消除,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2)熟练掌握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数据的集中趋势与分散度、置信度与置信区间、u分布与t分布、显著性检验、可疑值的取舍(3)熟练掌握取样与制样、分析方法的选择、测量方法的校正、标准物的应用、线性回归分析(4)熟悉有效数字的意义、修约规则和运算规则、测定结果的表示2.滴定分析法(1)熟练掌握酸碱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和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及滴定突跃;酸碱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与选择原则(2)熟练掌握EDTA及金属离子络合的特点;副反应、酸效应、配位效应、稳定常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等概念;滴定金属离子最高允许酸度的计算;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络合滴定结果的计算(3)熟悉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和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原理;化学计量点电位及滴定结果的计算3.光谱分析法(1)熟悉光学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各自的基本原理、应用和特点(2)熟练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锐线光源及其产生的条件、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定量计算(3)熟练掌握电子跃迁模式及紫外光谱产生的原理,熟练掌握并能够解析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图(4)理解并掌握红外光谱产生的原因,以及红外光谱区的分类;掌握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谱图;掌握解析红外谱图的基本步骤,综合运用红外吸收光谱的知识进行谱图解析(5)理解并掌握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化学位移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自旋耦合与裂分的基本概念,掌握解析核磁共振谱图的基本步骤,并进行谱图综合解析4.色谱分析法(1)掌握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固定相、流动相、色谱柱的基本概念,了解主要的色谱分析方法(2)掌握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解并掌握塔板理论、速率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够进行计算(3)理解并掌握标准物质定性分析方法、峰面积归一化方法和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4)理解并掌握理解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的种类及各自的原理、液相色谱仪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5)理解并掌握固定相、流动相等因素对色谱峰的影响原因;理解选择色谱柱、流动相及其流速的原则与依据,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5.质谱分析法(1)掌握质谱分析的基本概念、质核比、离子峰及离子的形成过程(2)掌握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3)解并掌握分子离子峰、碎片离子峰、同位素离子峰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过程(4)理解并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碎裂机理,及其各自产生的主要碎片离子峰(5)掌握解析质谱图的基本步骤,并进行谱图综合解析三、参考书目1.魏祖期等.《基础化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黄世德,梁生旺,《分析化学(上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朱明华,胡坪,《仪器分析》(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大纲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大纲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考试大纲(学硕)学院代码:013学院名称:化学化工学院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有机化学615高分子化学832复试科目名称:化学综合(包含高分子物理、仪器分析)加试科目名称: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有机化学科目代码:615本《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大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等专业及以有机合成为主要手段的其他相关专业如化学生物学、有机光电材料、有机导电材料、农药合成、精细化工等研究方向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重要分枝,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内容丰富,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点及立体异构、主要性质、反应、来源和合成制备方法等内容;能完成反应、结构鉴定、合成等各类问题;熟习典型的反应历程及概念;了解化学键理论概念、过渡态理论,初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游离基等中间体的相对活性及其在有机反应进程中的作用;能应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来解释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了解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中的应用。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1、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命名及物理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各种表示方法(3)有机化合物的普通命名及国际IUPAC命名原则和中国化学会命名原则的关系(4)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关系2、有机化学反应(1)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及相互转换的常用方法重要官能团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芳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简单的杂环体系(2)主要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重排反应、自由基反应、周环反应。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材料与化工学院各专业本科适用)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材料与化工学院各专业本科适用)

《有机化学》考试大纲(材料与化工学院各专业本科适用)参考学时:116 学分:7 课程编号:0406303一、课程性质与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化工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它使学生了解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课程内容考核目标(一)绪论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一般了解 2.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熟悉理解 3.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及其性质熟悉理解 4.共价键的断裂----均裂与异裂熟悉理解 5.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一般了解 6.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熟悉理解 7.有机化学的发展及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一般了解(二)烷烃1.烷烃的通式、同系列、构造异构、命名、结构、构象掌握应用 2.烷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 3.烷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 4.甲烷氯代反应历程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活化能和过渡态熟悉理解 5.一般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掌握应用 6.烷烃的天然来源一般了解(三)烯烃1.烯烃的构造异构、命名、结构、来源和制法掌握应用 2.Z-E标记法、次序规则掌握应用 3.烯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 4.烯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 5.重要的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一般了解(四)炔烃、二烯烃、红外光谱1.炔烃的异构、命名和结构掌握应用 2.炔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 3.炔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重要的炔烃----乙炔一般了解 5.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熟悉理解 6.共轭二烯烃的性质掌握应用 7.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一般了解 8.电磁波的概念一般了解 9.红外光谱一般了解(五)脂环烃1.脂环烃的定义和命名掌握应用2.脂环烃的性质掌握应用3.环烷的环张力和稳定性掌握应用4.环烷烃的结构掌握应用5.萜类和甾族化合物一般了解(六)单环芳烃1.苯的结构熟悉理解2.单环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掌握应用3.单环芳烃的来源和制法一般了解4.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5.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6.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掌握应用7.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其理论解释熟悉理解8.二取代芳烃的定位规律熟悉理解(七)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1.联苯及其衍生物一般了解2.稠环芳烃及性质熟悉理解3.非苯芳烃及休克尔规则掌握应用(八)立体化学1.手性和对映体熟悉理解2.旋光性和比旋光度熟悉理解3.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熟悉理解4.构型的表示法、构型的确定和构型的标记掌握应用5.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熟悉理解6.外消旋体的拆分一般了解7.手性合成(不对称合成)一般了解8.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熟悉理解9.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熟悉理解 10.含其他手性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熟悉理解(九)卤代烃1.卤代烷烃的分类与命名掌握应用2.卤代烷烃的制备掌握应用3.卤代烷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4.卤代烷烃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5.亲核取代历程及影响因素掌握应用6.消除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掌握应用7.不饱和卤代烃的分类与活性掌握应用8.结构对不饱和卤代烃活性的影响熟悉理解9.卤代烯烃、卤代芳烃和多卤代烃掌握应用(十)醇和醚1.醇的结构、分类、异构、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2.醇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3.醇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重要的醇一般了解5.硫醇一般了解6.醚的构造、分类、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 7.醚的性质和重要的醚掌握应用 8.环醚、冠醚和硫醚一般了解(十一)酚和醌1.酚的构造、分类、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 2.酚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 3.酚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 4.重要的酚一般了解 5.环氧树脂一般了解 6.离子交换树脂一般了解 7.苯醌、萘醌和蒽醌一般了解(十二)醛和酮、核磁共振谱1.醛、酮的结构、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2.醛、酮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3.醛、酮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重要的醛和酮一般了解5.核磁共振谱一般了解(十三)羧酸及其衍生物1.羧酸的结构、分类、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2.羧酸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3.羧酸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重要的一元羧酸一般了解5.二元羧酸一般了解6.羟基酸掌握应用7.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掌握应用8.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9.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10.各类羧酸衍生物及其重要代表物一般了解11.碳酸衍生物一般了解12.蜡和油脂一般了解(十四)β—二羰基化合物1.β—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烯醇式的含量掌握应用2.β—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子的反应类型掌握应用3.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掌握应用4.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掌握应用5.麦克尔反应一般了解(十五)硝基化合物和胺1.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命名和制法掌握应用2.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3.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4.胺的分类、命名、结构和制法掌握应用5.胺的物理性质一般了解6.胺的化学性质掌握应用7.季铵盐和季铵碱掌握应用8.腈和重要的腈掌握应用9.异腈一般了解10.异氰酸酯一般了解(十六)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1.重氮化反应掌握应用2.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掌握应用3.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一般了解4.重氮甲烷和碳烯一般了解5.叠氮化合物和氮烯一般了解(十七)杂环化合物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掌握应用2.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熟悉理解3.五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应用4.六元杂环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应用5.嘧啶、嘌呤及其衍生物一般了解(十八)碳水化合物1.概论一般了解2.单糖的结构熟悉理解3. 单糖的性质 掌握应用4. 二糖的结构及性质 掌握应用5. 多糖 一般了解三、考试说明(一) 考试内容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分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综合二》考试大纲注意事项:本考试大纲针对《药学综合二》的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组合.一、适用的招生专业药学。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第一部分有机化学一、考试的主要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价键理论,有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普通命名法,衍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顺序规则。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光学异构,旋光性,手性和对称性,手性分子构型表示法,手性分子构型的标记,对映异构及非对映异构,不含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不对称合成和外消旋体的拆分.第四章饱和烃脂肪链烃,烷烷的构象,乙烷的构象,扭转张力,丁烷的构象烷烃的物理性质.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卤代反应机理,脂肪环烃,环烷烃的结构,角张力,环己烷的构象,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构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开环反应。

第五章不饱和烃烯烃: 烯烃的物理性质,烯烃的化学性质,烯烃的催化加氢反应,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烯烃的硼氢化-氧化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烯烃α-氢的反应,烯烃的聚合反应炔烃: 炔烃的化学性质,炔氢的酸性,炔烃的催化加氢反应,顺式加氢,反式加氢,炔烃的氧化反应,炔烃的聚合反应二烯烃,共轭效应,分子轨道理论,共振论简介,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Diels-Alder反应第六章芳香烃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单环芳烃:单环芳烃的结构,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及历程,定位效应α-氢的取代,侧链氧化反应多环芳烃,联苯稠环化合物,萘蒽非苯芳烃休克尔规则第七章卤代烃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SN1历程,碳正离子的重排SN2历程,瓦尔登翻转,消除反应E1历程,E2历程取代和消除的竞争第八章醇、酚、醚醇的物理性质:氢键。

《有机化学》科目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科目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科目考试大纲一、指导思想为了客观、准确、科学的反映我校化学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学生研究生有机化学学科的成绩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有机化学的考试质量和水平,特制的本考试大纲,以规范研究生有机化学考试过程。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内容按(一)基本知识、(二)基本反应、(三)基本理论三部分列出。

具体考核内容以A 、B 、C 、D分别代表考试目标的四个层次,即(A)认识与记忆,是指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认识与牢固记忆。

(B)理解与判断,是指对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和基本理论的准确理解和对相关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C)掌握与应用,是要求牢固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牢固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反应和基本规律,并熟练运用于有机制备、合成和有机物的分离与鉴定;能够运用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有机化学的一些结构和化学性质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

(D)分析与综合,是要求从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出发,运用演绎、归纳等方法推论、分析、论证解决某些有机化学中的问题;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制备及相互间的衍生关系,能初步设计较合理的合成路线,进行有机合成。

具体考核内容包括:(一)基本知识包括定义、通式、各类化合物的分类、基本结构、异构现象、命名、名词术语、物理性质、重要化合物、波谱知识等。

(二)基本反应包括各类化合物化学反应中的通性反应、特性反应、制备反应。

(三)基本理论包括结构理论、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理论、反应历程、立体化学、重要反应规律。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知识1.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涵义 A2.有机物的特性 A B3.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A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 A B C二、基本理论:1.共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B C2.共价键的键参数。

B C3.共价键的断裂与有机反应类型 B C4.有机化合物中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 B C第二章烷烃一、基本知识1.通式、同系列、同系物、同系差 A B2.伯、仲、叔、季碳原子,伯、仲、叔氢原子 A B3.同分异构现象 A B C4.命名(普通命名和系统命名法) A B C5.碳原子的sp3杂化及其结构 A B C6.烷烃的分子结构(构型和构象) A B7.自由基的定义 A B8.分子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A B9.烷烃的来源 A10.烷烃的制备和用途 A二、基本反应1.烷烃的卤代、氧化 A B C2.烷烃的稳定性 A B三、基本理论1.自由基的结构与稳定性 B C2.自由基取代反应的历程及特点 B C第三章单烯烃一、基本知识1.单烯烃的通式 A B2.同分异构现象 A B C3.系统命名和顺反异构体( Z/E,顺/反)的命名 A B C4.碳原子的sp2杂化及其构型 A B C5.π键的形成及与σ键的不同点 A B C6.单烯烃的分子结构 A B C7.单烯烃的物理性质 A二、基本反应1.烯烃的催化加氢 A B C2.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1)与卤素的加成反应 A B C D (2)与HX的加成反应 A B C D(3)与H2SO4的加成反应 A B C D(4)与H2O的加成反应 A B C D (5)与HOX的加成反应 A B C D (6)硼氢化氧化反应 A B C D 3.烯烃的氧化反应(1)烯烃与KMnO4、 OsO4的氧化反应 A B C D(2)烯烃与O3的反应 A B C D (3)过酸氧化、空气氧化、氨氧化法 A B C4.α-H的卤代反应 A B C D5.烯烃的制备(1)醇的脱水 B C(2)卤代烷脱HX B C三、基本理论1.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鎓离子历程和碳正离子历程) B C2.烯烃不对称加成规律(马氏规则) B C D3.过氧化物效应(自由基加成历程) B C D4.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B C5.诱导效应 B C D第四章炔烃与二烯烃一、基本知识1.炔烃的通式 A2.二烯烃的分类及同分异构 A B C3.命名 A B C4.碳原子的sp杂化及其构型 A B C5.共轭体系的分类、离域键、离域能 A B6.丁二烯的分子结构 A B C7.重要化合物(1)丁二烯 A B(2)异戊二烯 A B(3)乙炔 A B二、基本反应1.炔烃的加成反应(与H2,X2,HX,H2O及带活泼氢的HCN,RCOOH,ROH反应) A B C D2.炔烃的氧化反应 A B C3.乙炔的聚合反应 A B C4.端炔的活泼氢反应,炔化物的生成 A B C D5.共轭二烯烃的1,2和1,4加成 A B C6.双烯合成反应 A B C D三、基本理论1.共轭效应 B C2.烯和炔亲电加成反应活性的比较 B C3.速率控制与平衡控制 B第五章脂环烃一、基本知识1.脂环烃的命名 A B2.环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A B3.构象(1)环己烷的构象 A B C (2)环己烷衍生物的构象 A B C4.重要化合物,环己烷,环戊二烯 A B二、基本反应1.环烷烃的卤代反应 A B2.小环环烷烃的加成(与H2,X2,HX) A B C3.环烷烃的氧化 B C三、基本理论环烷烃的结构和稳定性(张力学说) B第六章对映异构一、基本知识1.平面偏振光,偏振面 A2.旋光性物质 A B3.旋光度比旋光度 A B4.旋光仪的构造及原理 A B5.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 A6.对映体、非对映体、左旋体、右旋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 A B C7.费歇尔投影式、透视式、纽曼投影式之间的转换 A B C D8.环状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A9.构型的表示方法(D,L法及R,S法) A B C10.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丙二烯型及联苯型化合物) A11.外消旋体的拆分 A二、基本理论1.手性和对称因素 A B C2.亲电加成反应历程中的立体化学 B C第七章芳香烃一、基本知识1.芳烃的分类 A B2.苯系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A B C3.苯系芳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A B4.苯的结构 A B C5.萘的结构 A B6.蒽、菲的结构 A7.共振论简介 A二、基本反应1.苯的亲电取代反应(1)卤代反应 A B C D (2)硝化反应 A B C D (3)磺化反应 A B C D (4)付—克氏反应 A B C D2.苯及其同系物的氧化反应 A B C3.苯的加成反应 A B4.萘的取代反应 A B5.萘的氧化反应 A B6.萘的加成反应 A B7.蒽、菲的性质 A三、基本理论1.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 B C2.苯环上亲电取代定位规律及解释 B C D3.休克尔规则及在非苯系芳烃中的应用 B C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一、基本知识1.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A2. 紫外光谱(1)紫外光谱及其产生 A(2)Lambert-Beer定律和紫外光谱图 A B(3)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A B C(4)紫外光谱的应用 A B C3. 红外吸收光谱(1)基本原理 A(2)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 A B(3)红外光谱图与有机分子的关系 A B C(4)各类官能团(或基团)的特征吸收 A B(5)典型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的解释 A B C D4.核磁共振谱(1)基本原理 A(2)HNMR谱的表示法 A B(3)简单典型核磁共振谱图的解释 A B C D5. 质谱的原理和有机物的质谱图解析 A第九章卤代烃一、基本知识1.卤代烃的分类 A B2.卤代烃的命名 A B C3.卤代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A4.一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 A5.重要的卤代烃 A6.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 B C二、基本反应1.一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1)一卤代烷的水解反应 A B C D(2)一卤代烷的醇解反应 A B C D(3)一卤代烷的氨解反应 A B C D(4)一卤代烷的氰解反应 A B C D(5)一卤代烷和AgNO3醇溶液的反应 A B C D2.一卤代烷的消除反应及消除规律(扎依采夫规则) A B C3.一卤代烷与金属Na、Mg、Li的反应 A B C4.卤代烃的制法(以烃、醇为原料和RX的互换) A B C三、基本理论1.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反应性能的解释 B C2.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 N1,S N2,邻近基团的参与历程) B C D3.SN 2和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C D4.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的因素(烃基结构,离去基团,亲核试剂,溶剂) A B C D第十章醇、酚、醚一、基本知识1.醇的结构 A B2.醇的分类 A B3.醇的命名 A B C4.醇的光谱性质 A B5.醇的物理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A B6.酚的结构 A B7.酚的命名 A B C8.酚的物理性质光谱性质 A9.醚的分类 A10.醚的命名 A B11.醚的同分异构 A B12.醚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A13.重要醚(环氧乙烷,冠醚) A二、基本反应1.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A B C D2.醇与卤化磷的反应,与SOCl2的反应 A B C D3.醇与无机酸的反应 A B C D4.醇的氧化与脱氢 A B C D5.醇的脱水反应 A B C6.邻二醇的特性反应(与C u(O H)2、H IO4、片呐醇重排) A B C D7.酚羟基上的反应(弱酸性、显色反应、成醚反应) A B8.酚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A B C9.酚的氧化反应 A B10.醚羊盐的生成 A B11.醚与氢卤酸的反应 A B C12.醚过氧化物的生成与检验 A B13.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 A B C14.醇的制法(烃烯水合,RX水解,醛酮的还原及与RMgX反应) A B C D15.苯酚的制法(磺酸盐碱熔法,氯苯水解法,异丙苯氧化法) A B C16.醚的制法(醇分子间脱水及威廉姆逊法) A B C17.α-消除反应 A三、基本理论1.消除反应历程(E1,E2历程) A B C2.消除反应规律及解释 B C3.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B C4.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 B第十一章醛和酮一、基本知识1.醛酮的结构 A B2.命名 A B C3.物理性质 A4.光谱性质 A5.重要醛酮的制备、性质、用途 A B二、基本反应1.加成反应(1)加HCN A B C D(2)加Na2HSO3A B C D(3)加RMgX A B C D (4)加ROH A B C D (5)加H2O A B C D2.与氨及其衍生物的加成缩合反应 A B C D3.α—H原子的反应(1)卤代 B C D (2)羟醛缩合 B C D (3)其它的缩合反应(安息香缩合、柏琴反应等) B C D 4.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①托伦试剂 A B C②斐林试剂 A B C③强氧化剂 A B C (2)还原反应①还原成醇 A B C D②还原成烃 A B C D (3)歧化反应 A B C5.醛的显色反应 A B C6.α,β—不饱和醛酮特性、插烯规律 A B C7.醛酮制法(1)醇的氧化 A B C(2)烃的氧化 A B C(3)偕二卤代物的水解 A B(4)付—克氏酰基化反应 A B C(5)炔烃的水合 A B C(6)烯烃的羰基化 A B三、基本理论1.简单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C2.复杂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C3.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Cram规则) C4.影响羰基活性的因素 B C第十二章羧酸一、基本知识1.羧酸的分类 A2.羧酸的命名 A B C3.羧酸的结构 A B C4.羧酸的物理性质 A5.羧酸的光谱性质 A6.二元羧酸的物理性质 A二、基本反应1.羧基中氢原子的反应 A B C D2.羧基中羟基的反应(生成酰卤、酸酐、酯、酰胺) A B C D3.还原反应 A B C4.脱羧反应 A B C D5.α- H的卤代反应 A B C D6.一元羧酸的制法(1)烃、伯醇、醛等的氧化 A B C D(2)由卤代烃制备(和氰化物反应再水解,和有机金属反应) A B C D(3)烯烃与一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A B7.二元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受热分解反应) A B C D8.羟基酸、羰基酸等取代酸的特性和制备方法 A B C三、基本理论1.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 B C D2.酯化反应历程 C D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一、基本知识1.羧酸衍生物的分类(酰卤、酸酐、酯、酰胺) A2.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A B C3.羧酸衍生物的结构特点 A B C4.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A5.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A二、基本反应1.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 A B C D2.与格氏试剂的反应 A B C D3.还原反应 A B C4.酯的缩合反应(Claisen酯缩合、Dieckmann缩合、混合酯缩合) A B C D5.酰胺的脱水和霍夫曼降解反应 A B C D6.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A B C7.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 A B C8.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A B C D9.丙二酸二乙酯的制备 A B C10.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A B C D11.有机合成路线(1)增减碳-碳键反应 A B C D(2)形成碳环的反应 A B C D(3)转换官能团的反应 A B C D(4)对立体化学的要求 A B C D(5)合成路线的设计(逆合成法、导向基的引入、保护基的应用) B C D三、基本理论1.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加成-消去反应历程,羧酸衍生物结构的比较) B C D2.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原理 C D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一、基本知识1.硝基化合物的结构 A2.硝基化合物的分类 A3.硝基化合物的命名 A4.胺的分类 A B C5.胺的结构 A B C6.胺的命名 A B C7.胺的物理性质 A8.重要的硝基化合物(1)硝基苯 A(2)苦味酸 A(3)TNT A9.季铵盐、季铵碱的制备和用途。

考研《有机化学(I)(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考研《有机化学(I)(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专业类别:
学术学位□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化学
一、基本内容
1、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IUPAC命名规则;熟悉手性碳原子的R/S构型及其手性化合物的Fischer投影式表示法。
2、充分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规律,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质。能利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对其进行鉴别、分离和提纯。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解释一些常见的问题。
(5)掌握对映异构的概念,掌握手性碳原子、手性化合物、旋光性、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的概念。
(6)掌握卤代烃的结构、性质及制备方法,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及影响SN1、SN2反应的主要因素,SN1、SN2反应中的立体化学,消除反应及影响E1、E2反应的主要因素。
(7)掌握醇、酚和醚的结构、性质及制备方法,特别是通过Grignard试剂制醇和Williamson合成法制醚;酚的制备(磺化碱熔法和异丙苯法)。
考试时间180分钟,闭卷。
试题构成:(总分150分,以下赋分仅供参考,可稍作调整)
(一)、用IUPAC规则命名或写结构式(10%);
(二)、完成反应(20%);
(三)、综合选择题(25%);
(四)、反应机理(10%);
(五)、波谱解析及结构推导(15%);
(六)、有机合成(20%)
三、主要参考书目
初试参考书: 《有机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室、赵温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掌握烯烃的结构及性质,亲电加成反应、碳正离子的概念、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过氧化物效应、氧化反应、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IUPAC命名法。
(3)掌握炔烃、二烯烃的结构及性质,末端炔烃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有机化学》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共四页)

《有机化学》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共四页)

《有机化学》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共四页)考生对有机化学内容应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认识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熟悉各类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牢固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反应及其应用。

二、基本要求:1. 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熟练掌握系统命名的命名原则——最低系列原则和次序规则,了解习惯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和常用的俗名。

系统命名法要熟练掌握脂肪烃、脂环烃、芳烃的母体名称,主要官能团及各种基的名称及其编号次序,多官能团化合物命名时母体名称的选择和基团编号次序。

立体化学的名称重点掌握顺-反、Z-E 及R-S标记法。

习惯命名法要理解正、异、新、伯、仲、叔、季的涵义。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影响深刻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具体要求如下:(1)碳原子成键时的杂化状态(sp3,sp2,sp)及碳原子各种杂化轨道在成键时对键长、键角、键能的影响,以及对与这些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或官能团的影响。

(2)σ键和π键的特征和区别,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描述,定性说明定域键和离域键(共轭π键)。

(3)理解共轭结构和共振杂化体的概念及其在芳烃亲电取代反应中的应用,理解芳香性的概念,包括苯系芳烃及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芳香性。

(4)主要官能团(C C ,—C≡C— ,—X , —OH , —O—,—CHO , C O,—COOH ,—COOR ,—COCl ,—CONH2,—COOCO—,—C≡N ,—NO2 ,—NH2,—N=N—,—SO3H)的特征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

(5)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共振效应)、超共轭效应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说明取代羧酸的酸性强弱、α-氢原子活泼性、1,3-丁二烯的亲电加成以及一元取代苯和萘的定位规则。

(6)空间效应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说明顺反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环己烷的两种一元取代物(a 键型和e键型)的相对稳定性。

北京化工大学820有机化学Ⅰ2019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化工大学820有机化学Ⅰ2019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19年北京化工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2019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有机化学I 考试科目代码:820一、 考试要求有机化学I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0703)化学学科理学硕士、(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085216)化学工程专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考试内容包含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反应和研究方法。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天然来源,基本性质、主要制备方法,有机物的分析、分离和合成路线,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有机波谱学基础分析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考试内容主要内容: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脂环烃、卤代烃、芳烃)、有机含氧化合物(醇、醚、醛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有机含氮化合物(硝基化合物、胺)、杂环化合物的基本有机化学性质,基本有机反应和基本理论。

(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共价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酸碱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烷烃和环烷烃的基本概念、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异构化反应,裂化反应,加成反应)。

(3)烯烃和炔烃的基本概念、、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催化氢化,离子型加成,自由基加成,协同加成,催化氧化,聚合, -氢,炔烃的活泼氢反应,)、烯烃和炔烃的工业来源和制法。

(4)二烯烃 共轭体系的基本概念、共振论、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4-加成,电环化反应,双烯合成,聚合反应)、重要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环戊二烯。

(5)芳烃的基本概念、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稠环芳烃、芳烃的工业来源、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化工大学662有机化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有机化学是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做好考试准备,特制定此大纲供考生参考。

本大纲分为理论与实验两部分内容,均为考生应掌握之基本内容。

80%以上的试题内容均在此大纲范围之内,但不严格局限于此大纲。

考生在正确掌握基本概念、反应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更应进一步灵活掌握各种官能团的转化,以及其中涉及的立体化学,能够立体和选择性地合成简单有机物,能够运用所学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和光谱(NMR、IR、UV-Vis和MS)对未知简单有机物进行结构推断,或对有机混合物进行分离。

糖、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虽非考查重点,但考生亦应对这方面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实验部分占考试分数的10%左右,用书面方式重点考察考生的实验技能。

参考书目:
理论部分参考书:
1.鲁崇贤, 杜红光主编. 有机化学(第一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2.袁履冰主编. 有机化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 有机化学(第三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 [美]福尔哈特(Vollhardt, K.P.),[美]肖尔(Schore,N.E.)著;戴立信,席振峰,王梅祥等译. 有机化学:结构与功能.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实验部分参考书:
5.柯以侃主编. 大学化学实验(第一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第一部分理论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化学键
1-1 库仑力、离子键、共价健和八电子规则
1-2 路易斯结构式和共振式
1-3 原子轨道的量子描述
1-4 分子轨道与共价键
1-5 杂化轨道理论
1-6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分子式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2-1 直链、支链和环烷烃的结构
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
2-3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4 燃烧热与环烷烃的环张力
2-5 围绕单键旋转所产生的构象及其势能图2-6 乙烷和取代乙烷的构象:纽曼投影式2-7 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2-8 构象转化和简单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2-9 酸碱理论的发展史
第三章自由基卤代反应制备卤代烃
3-1 自由基与烷烃中的键能
3-2 烷基自由基的结构:超共轭作用
3-3 石油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