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前后成语典故集锦
楚汉之争中的成语典故
楚汉之争中的成语典故以下是十个楚汉之争中的成语典故:1. 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造句:他这次真是破釜沉舟了,决定全力以赴去争取比赛的胜利,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2. 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造句:瞧他现在那垂头丧气的样子,就像被四面楚歌包围了一样,难道真没招了?3. 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造句:咱们也来个约法三章,这样以后做事就都有个准则了,不好吗?4. 背水一战: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
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造句: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背水一战,真替他们捏把汗呀!5. 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造句:他这招暗度陈仓可真够绝的,谁能想到呢!6. 以一当十: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来势汹汹,非常厉害。
造句:他们个个英勇无比,简直是以一当十啊,太厉害了!7.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造句:他那一番话,听起来怎么感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呢?8. 十面埋伏: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泛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造句:敌人这次可是布下了十面埋伏,我们得小心应对啊!9. 霸王别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造句:他那无奈的样子,真有点像霸王别姬时的项羽,让人叹息啊!10. 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造句:要是能再多些帮手就好了,这不是多多益善嘛!楚汉之争真的是充满了各种精彩的故事和策略啊!这些成语典故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那段历史,还能给我们很多启示呢!。
楚汉之争成语典故
楚汉之争成语典故
嘿,大家好!今天咱来说说楚汉之争里的那些成语典故。
有一次啊,我和朋友一起玩桌游,玩的就是那种模拟战争的游戏。
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楚汉之争。
咱先说“破釜沉舟”吧。
当年项羽带兵去攻打秦军,为了鼓舞士气,他把锅都砸了,把船都凿沉了,让士兵们没有退路,只能奋勇向前。
就像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有时候也得孤注一掷,下定决心去拼一把。
还有“四面楚歌”。
刘邦把项羽围在垓下,让人在周围唱起了楚地的歌谣。
项羽的士兵们听了,都以为家乡被占领了,军心大乱。
这就好比我们在游戏里,被对手包围了,心里那个慌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很有名。
在鸿门宴上,项庄假装舞剑,其实是想趁机杀了刘邦。
这就像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有些人表面上在做一件事,其实暗地里有别的目的。
楚汉之争里的这些成语典故,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那段历史,还能在生活中给我们一些启发呢。
就像玩游戏,有时候得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有时候得小心别人的“项庄舞剑”。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吧。
希望大家以后听到这些成语典故,就能想起楚汉之争的精彩故事。
楚汉成语典故
楚汉成语典故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语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楚汉成语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楚汉成语典故1[1]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典故: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
当时秦朝严禁民间私藏武器,陈胜、吴广迫不得已,他们就地取材,斩木为兵器,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
[2]市井之徒(shì jǐng zhī tú ):徒:人(含贬义)。
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3]胯下之辱(kuà xià zhī rǔ):胯下:两条腿之间。
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典故:秦朝末年,淮阴人韩信年轻时文质彬彬,十分斯文。
屠中有一个恶少见韩信软弱可欺就纠集一帮人围攻他,让他求饶必须从恶少胯下钻过,韩信见寡不敌众就只好忍一时之气,从恶少胯下爬过。
后来他成为一个大谋略家,帮助刘邦成就大业。
[4]破釜沉舟(pó fǔ chén zhōu):釜:锅。
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典故: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5]作壁上观(zuó bì shàng guān):壁: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
观:旁观。
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成语故事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历史事件,其中涉及到许多成语故事。
以下是其中几个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成语故事:
1.胯下之辱: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韩信在未成名之前,曾遭到一个屠夫的侮辱。
韩信忍受了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大将军,屠夫后悔不已。
这个成语比喻有志之士能忍受一时的屈辱,以成就未来的伟大事业。
2.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韩信率领汉军与赵军在井陉口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
韩信采取了背水一战的策略,将汉军置于死地而后生,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成语比喻在绝对危险的境地下,奋力一搏,拼死一战。
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韩信因为萧何的推荐而得到刘邦的重用,最终也因为萧何的计谋而被杀。
这个成语比喻事情的好坏都取决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
4.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韩信为了迷惑敌人而明修栈道,却在暗中绕路偷袭陈仓。
这个成语比喻用明显的行动来迷惑对方,从而获得意外的成功。
5.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描述了越王勾践在灭亡吴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有功之臣杀掉或疏远。
这个成语比喻在成功之后,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抛弃或消灭掉。
我国古代楚汉之争到东汉末年的成语故事
我国古代楚汉之争到东汉末年的成语故事
古代楚汉之争到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涌现了许多成语和故事。
以下是一些与这段历史相关的成语故事:
1."楚河汉界":成语"楚河汉界"源自战国时期楚国和汉国的地理
位置,形容两个势不两立的对立面。
这也反映了楚汉之间长期的斗争和对立。
2."大权在握":这个成语源自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掌握大权,成为
朝中的实际统治者。
董卓专横跋扈,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大权在握"成为人们对他专横独断权力的描述。
3.《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
之战等历史事件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传奇人物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形象成为后世流传的成语和典故。
楚汉之争中的成语典故
前两天又翻出史记看了看楚汉之争,发现里边的成语典故不是一般的多啊。
网上也有人整理过,我本来想再加点故事背景,按时间线捋捋就好……然后发现工程量还挺大。
从项羽本纪开始,成语和典故就有二十个左右。
取而代之、拔山扛鼎、先发制人、作壁上观、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锦衣夜行、沐猴而冠、一决雌雄、楚河汉界、养虎为患、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这些成语和典故里面,能看到西楚霸王的生平。
其中有个细节很有趣,表格里放不下,在正文里说说吧。
那是有关于 “一决雌雄” 这个成语的故事。
那会儿已经是楚汉对峙的光景了,项羽遥望刘邦,许多年的岁月从他们的目光中浩荡流逝,他这才发现,对面那个曾经与他结拜的大哥,是他一生的敌人。
项羽说,天下狼烟不止,都是因为你我二人为敌,不如决一生死,莫让天下人受苦。
刘邦:???刘邦:当我白痴啊,我打得过你吗!然后刘邦就开始派人,派战将与项羽的战将单挑。
只是刘邦这厮比较无赖,还埋伏了神箭手放在城头,冷不丁就射死对面的高手。
项羽:???项羽恼了,好不容易把刘邦当对手,这厮一点贵族气质都没有。
项羽不顾手下人的阻拦,亲自下场了。
这或许正是刘邦所期待的,倘若能一箭射死项羽,那该有多好啊。
当时神箭手还不知道对面的来将是谁,他只是按部就班的张弓搭箭,瞄得贼准。
战场上卷起黄沙,项羽似有所觉,猛地抬头一瞪,目光里仿佛射出电光,笔直刺向神箭手。
神箭手当场吓尿。
溜了溜了溜了,不敢射不敢射。
汉军得知这个消息,刘邦一拍城头:必项羽也!然后刘邦屁颠屁颠跑去确认,然后刘邦被项羽埋伏的射手一箭射伤。
刘邦:???刘邦:卧槽!你丫学坏了!倘若不知道历史的结局,或许我们每次看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
我们会想,这可是项羽啊,拔山扛鼎,单杀近百人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三万打了五十六万,又有什么能打败他呢?可惜我们知道那个结局。
我们知道避开项羽之后,那个名叫韩信的执戟郎在后方战场上所向无敌,最后带着诸侯联军,十面埋伏缺粮的西楚霸王。
楚汉之争的成语典故
楚汉之争的成语典故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内战,其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成语典故。
1、“楚河汉界”:楚河和汉界是楚汉之争中楚汉双方的界限,后来用来比喻两个阵营之间的界限。
2、“楚囚汉赦”:楚囚汉赦是楚汉之争中楚汉双方的一次和解,后来用来比喻双方和解,重新建立友谊。
3、“楚汉争鼎”:楚汉争鼎是楚汉之争中楚汉双方争夺鼎的一次战斗,后来用来比喻双方争夺某种财富或权力。
4、“楚汉相争”:楚汉相争是楚汉之争中楚汉双方的一次激烈的争斗,后来用来比喻双方之间的激烈竞争。
5、“楚汉之好”:楚汉之好是楚汉之争中楚汉双方的一次和解,后来用来比喻双方之间的友谊。
楚汉之争出现的成语
破釜沉舟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
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
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宴刘邦于鸿门。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现在常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表面上虽有名目,实则另有所图。
用“鸿门宴”表示明知是隐藏危险的邀请但又不得不去,有进退两难的含义。
刘邦和项羽在鸿门会见,酒宴上,范增想除掉刘邦,让项庄舞剑,以便乘机杀掉刘邦,于是留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
【汉语文字】约法三章【词语解释】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现在指以语言或文字形式定出几条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条款。
楚汉之争相关典故
楚汉之争相关典故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争,指楚国与汉国之间的斗争。
以下是与楚汉之争相关的典故:
1. 三顾茅庐:刘备在楚汉之争期间,三次来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招揽了他作为军师的典故。
2. 和亲之策:刘邦在楚汉之争期间,利用和亲之策,娶楚怀王之女吕雉为妻,巧妙地争取了楚国的支持。
3. 志得意满:韩信在楚汉之争中,击败项羽后,情绪高涨,自信满满地用“志得意满”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4. 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在楚汉之争中,面临兵败的局面,破釜沉舟,以示决心,不回头投降。
5. 楚霸王:项羽被称为楚霸王,意指他在楚汉之争中的强大统治地位和武力。
6. 无双师之计: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派遣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战胜楚军,并取得了大量的箭支。
7. 卧薪尝胆:刘邦在被项羽围困期间,采取卧薪尝胆的行动,意为忍辱负重、埋头苦干。
8.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楚汉之争的一次重要战役,刘备与孙权联手,成功击败了曹操。
以上是一些与楚汉之争相关的典故,这些典故反映了楚汉之争期间的一些重要事件、人物和策略。
楚汉争霸成语和典故
楚汉争霸成语和典故霸王别姬【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长达十几年的战争。
最后项羽在乌江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最后自刎身亡项庄舞剑【成语故事】公元前208年,项羽率40万大军开往咸阳,被刘邦的守军挡住。
项伯请刘邦到鸿门赴宴。
刘邦到鸿门后,项羽设计让项庄舞剑助兴,意在乘机杀了刘邦。
项伯也舞剑助兴,百般保护刘邦,刘邦手下樊哙冲进营帐来保护刘邦,刘邦借机逃离十面埋伏【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藏荼、齐王田广。
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暗渡陈仓【成语故事】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四面楚歌【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
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汗马功劳【成语故事】西汉初期,萧何跟随刘邦打天下,出谋划策,刘邦当了皇帝后就让萧何做丞相,其他武将不服,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逐野兽的狗,而指明野兽方向的是人,你们只是有功劳的狗,而萧何则是这个猎人。
”拔帜易帜【成语故事】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
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养虎遗患【成语故事】秦朝被推翻后,楚军与汉军订立和约,以鸿沟为界,西边归汉,东边归楚,宣布停战。
项羽领兵东归,刘邦西进。
楚汉战争的典故
楚汉战争的典故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语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楚汉相争的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楚汉战争的典故11.昼锦之荣白天穿着锦衣,光耀醒目。
楚项羽初定天下,决意定都彭城故里,旁人劝其留在关中,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后以昼锦之荣比喻富贵显达后,炫耀的荣归故里。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五˙本朝杂记上:近世士人与上官诗,无非谀词,未闻有规劝之语者。
或者献诗于魏公,劝其辞分陕之重,而为昼锦之荣,可谓能规劝矣。
2.衣绣夜行穿着锦绣华服在夜间行走。
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比喻荣显不为人知,徒自埋没湮灭。
汉书˙卷六十四上˙朱买臣传: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如何?亦作衣锦夜行、衣锦夜游。
3.锦衣夜行穿着华美的衣服在黑暗的夜晚走路。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表示虽然事业上有所成就,却没有回乡接受亲友的称誉。
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富贵不归,如锦衣夜行。
4.三户亡秦楚国虽为暴秦所灭,但汇合楚国遗民之力,也能灭亡秦国。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比喻只要有决心,力量虽小,终会取胜。
宋.苏轼.竹枝歌:「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讙呼。
」5.高阳酒徒汉代郦食其欲投效刘邦,被误以为儒生而遭拒,遂自称为「高阳酒徒」,始被刘邦所用。
典出史记.卷九十七.郦生传。
后泛指好饮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亦作「高阳公子」、「高阳狂客」。
6.藉箸代筹箸,筷子。
筹,筹划。
借箸代筹指借所用的筷子当筹码来计量规划。
语本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张良从外来谒。
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
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
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楚汉战争时期的成语故事
楚汉战争时期的成语故事楚汉之争就是继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后,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统治权力而进行的战争。
自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历时五年。
一.鸿门宴在秦末农民大起义过程中,陈胜牺牲后,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成为反秦武装的两支主力。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六月,项羽经破釜沉舟一役,大败秦军主力40余万,注定了秦朝覆灭之势,同时也为刘邦军入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见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秦二世四年(汉元年,公元前207年,汉初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十月,刘邦进驻灞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秦王子婴投降后,刘邦接受张良、樊哙“忠言逆耳”的劝告,没有留在秦宫享受,并封好金库,回兵灞上(见成语故事《忠言逆耳》)。
过了几天,刘邦召集各县有威望的父老豪杰到灞上,和大家“约法三章”,废除了秦朝苛酷刑法。
(见成语故事《约法三章》)。
刘邦的举止行为,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希望刘邦永远在关中做王。
与十二月,项羽攻克函谷关,进驻鸿门。
闻听刘邦欲做关中王,项羽大怒,决意向其问罪。
刘邦明白自己还不是项羽的对手,所以前往项羽军中请罪。
于是,项羽便摆上了杀机暗藏的鸿门宴。
鸿门宴过后,反秦斗争宣告结束,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楚汉之争却正式开始了(见成语故事《劳苦功高》和《项庄舞剑》)。
二.分封诸侯,矛盾激化项羽进入咸阳后,大肆烧杀抢掠,不仅失去民心,也导致无法立足关中。
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凭藉其在军事上的压倒优势,裂土分封18个诸侯王,恢复封建割据。
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城东)。
将关中分为三部,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王,企图通过他们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区。
项羽分封诸侯挑动和加剧了各路诸侯之间的权力纷争,并且迅速激化了他和刘邦之间的矛盾。
三.暗度陈仓,还定三秦项羽分封诸侯后,罢兵回归楚都彭城。
不久,齐、赵和彭越起兵反楚,对西楚构成直接威胁。
楚汉成语典故
楚汉成语典故一、揭竿起义:汉高祖刘邦是中国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他和项羽楚汉相争,除了富有传奇色彩之外,许多成语和典故都是源自这一段历史。
话说秦末暴政,官逼民反,陈胜、吴广等率领百姓起义,当时秦朝严禁民间私藏兵器,他们就地取材斩木为兵做兵器,这就是指平民老百姓起义的意思了。
二、市井之徒:在古代,开一口井是非常困难的事,为了水源,人们就会聚居在井的附近,渐渐就成为当时的市集,称为市井,至于市井之徒呢就是指混迹於市井,身份低微的贩夫走卒,当时刘邦做泗水亭亭长时,他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小官吏,和他称兄道弟的朋友,夏候婴是一个赶马车的,樊哙是杀狗的屠狗之辈,在当时来说呢,他们是典型的市井之徒。
三、斩白蛇起义:古代民智未开,民众大多很迷信,所以许多政治人物就利用这一点,编造出一些神话,提升自己的地位,坊间传闻袁世凯在称帝之前,静悄悄的把两片金鳞放进浴缸,让人家觉得他是金龙化身,在洗澡时褪下龙鳞云云,结果当然是成为笑柄。
而刘邦起义时,讹称自己是赤帝子也就是赤龙之子,上演了一幕“斩白蛇起义”,这个神话令他瞬间得到民众的认同,起义就更有成效了。
四、秦始皇功过:秦始皇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皇帝,他是非常专制的暴君,他除了极度劳役人民、焚书坑儒、严刑苛法这些恶行外,到晚年他还很怕死,结果他派遣方士徐福率领五百童男童女远赴东海蓬莱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结果他们一去不返,可见他的迷信有多么的害人不浅,但除此之外,秦始皇一统文字、度量衡、货币、修筑长城防御外敌、修建驰道和开盘运河,这些都是有益后世的功绩。
五、二世祖:经常听到人家说二世祖,其实二世祖是从何而来的呢?据坊间流传是因为秦始皇死后,把帝位传给他儿子胡亥称为秦二世,大奸臣赵高指他年轻识浅,最好是避见群臣,以免自暴其短,朝政由赵高代办,秦二世乐得躲在后宫沉迷酒色,尽情享乐,短短三年间就把秦始皇辛辛苦苦建立的江山败个精光,所以后世指败尽家业的败家仔,就如秦二世这样败家的我们就称他为二世祖。
楚汉相争时期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典故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语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楚汉相争时期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楚汉相争时期典故11.破釜沉舟秦末项羽与秦军战于巨鹿,项羽为使士卒拚死战斗,渡河之后,即将渡船弄沉,釜甑打破,以断绝士兵后退的念头。
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引申为做事果决、义无反顾。
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
亦作破釜沉船、沉舟破釜、船沉巨鹿。
2.拔山盖世释义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形容人的力气强大或志向远大。
如:「项羽枉有拔山盖世的气慨,可惜时不我与,终落得饮恨乌江的下场。
」3.楚河汉界楚汉纷争时,以鸿沟为界。
比喻敌对的两方。
象棋棋盘的中界。
4.判若鸿沟判,区分。
鸿沟,战国时的运河,位于今河南省,相传楚汉相争时,划鸿沟为界。
判若鸿沟比喻界线清楚,区别明显。
如:「从此以后,他凡事讲求效率,和以往的习惯,判若鸿沟。
」5.计将安出将如何制订计谋?史记.卷九十七.郦生传:「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6.鸿门宴楚汉相争时,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嫉之,遂用范增之计,设宴于鸿门,欲加害之。
后来刘邦赴宴,范增使项庄舞剑,伺机行刺刘邦,幸得羽叔父项伯及张良等协助,始免于难。
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后指不怀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
如:「他为人狡猾,我看你还是不要去赴那鸿门宴吧!」亦称为「鸿门会」、「鸿门计」。
7.项庄舞剑秦朝末年,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时,项庄藉表演舞剑想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至军门,樊哙问情况如何时,张良回答道:「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后遂以项庄舞剑指在表面事物之下隐藏了另外的意图。
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自己受制于人,处于任人摆弄的境况。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9.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关于楚汉相争的成语故事
关于楚汉相争的成语故事
1.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说的是韩信呀,当年他带着兵被困在河边,没退路了!他就激励士兵们,说咱们只能拼死一战啦!就像那次我们打篮球比赛,落后了好多,我们也没退路了,只能全力去拼,这不就是背水一战嘛!
2. 破釜沉舟:项羽真的太猛了!他下令把锅都砸了,船也沉了,让大家没了退路,只能拼命往前冲!这就好比我们准备考试的时候,把所有娱乐都抛开,一心就扑在学习上,不成功便成仁呀!
3. 四面楚歌:项羽被刘邦包围的时候,刘邦让人唱楚歌,把项羽的军心都搞乱啦!这多像我们在遇到很多困难一起涌来的时候,感觉到处都是问题,真的是四面楚歌啊!
4. 约法三章:刘邦进了咸阳后,跟老百姓约法三章,大家都可高兴了!就像我们班级定规矩,简单明了大家都遵守,多好呀!
5. 暗度陈仓:韩信表面装作不动,暗地里却悄悄地走陈仓这条路去打敌人!这跟我们悄悄准备给朋友一个惊喜很像呀,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偷偷策划着呢!
6.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宴会上,项庄假装跳舞,其实是想杀刘邦!哎呀,这就像有的人表面上做一件事,其实心里有别的打算呢!
7. 以一当十:项羽的士兵那叫一个厉害,一个能顶十个!我们校运会的时候,我们班那个跑步超快的同学,可不就是以一当十,一个人就为班级拿了好多分呢!
8. 多多益善: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越多越好!这真的很牛啊,就像我们玩游戏,当然是等级越高、装备越多越好啦!
我觉得楚汉相争的这些成语故事真的太精彩了,每一个都充满了智慧和勇气,让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呢!。
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的成语
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的成语
1.鸿门宴:比喻暗藏杀机的宴会,成语典故出自于楚汉战争中,项羽在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意图在宴会上杀死刘邦,结果刘邦逃脱。
2.四面楚歌: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成语典故出自于楚汉战争中,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地的歌曲,项羽的军队也因为听到四面八方都是楚地的歌声而以为楚地已尽被
汉军占领,最终导致士气瓦解、全军覆没。
3.背水一战:形容战斗到了绝境,决心背水一战,拼死一搏。
4.拔帜树帜:比喻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
5.妇人之仁:形容缺乏决断力,只顾小恩小惠而忽略大局。
6.约法三章:指制定法律并遵守法律。
7.萧规曹随:指按照前任的规矩办事,不越雷池一步。
8.暗渡陈仓:指采取迂回战术,暗中采取行动达到目的。
9.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指表面上修缮栈道,迷惑敌人,暗地里却采取行动,达到目的。
10.乌江自刎:项羽在与刘邦的战争中,最终失败,被困在乌江边上,他选择了自刎而死。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失败者自杀的场景。
11.霸王别姬:项羽在战败后,与他的爱人虞姬相拥而泣,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离别的场景。
12.释义江东:古指长江下游江南地区。
因长江在今安徽芜湖至江苏南京为南北流向,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主要指今安徽铜陵以东、芜湖江面以下地区。
即今皖南、今苏南、今浙江、今江西东部这片地区称作江东。
父老:父兄辈人。
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楚汉相争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争霸时期,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为我们今天的语言表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文将为您讲述几个楚汉相争时期的成语故事。
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楚汉争霸时期。
项羽在鸿门设宴款待刘邦,实则想借机加害。
刘邦的谋士张良事先得知消息,通知了刘邦的部将樊哙。
宴会上,项庄借舞剑助兴之名,企图刺杀刘邦。
此时,樊哙闯入宴会,指责项庄舞剑有异心,实际上是在暗示项羽不要轻举妄动。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二、破釜沉舟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决战于巨鹿。
为了激励士气,项羽下令破釜沉舟,表示不胜利就不回头。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三、背水一战在楚汉争霸时期,刘邦的部将韩信曾在井陉山一带与赵国军队展开激战。
为了鼓舞士气,韩信命令士兵背水布阵,表示不打胜仗就无法撤退。
最终,韩信大败赵军,取得了胜利。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处于绝境,不得不拼命一搏。
四、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虽然不是楚汉相争时期的故事,但与楚汉争霸有关。
故事讲的是越王勾践在战败后,为了报仇雪恨,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最终,勾践灭掉吴国,实现了复仇。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五、骄兵必败楚汉争霸时期,项羽虽然勇猛善战,但性格骄傲自大,不善于用人。
在楚汉战争中,项羽多次因骄傲轻敌而败给刘邦。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骄傲的军队必定会失败。
总结:楚汉相争时期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
楚汉战争相关成语典故
楚汉战争相关成语典故楚汉相争,涉及到了很多成语和典故。
以下是一些与楚汉战争相关的成语典故:纸上谈兵:比喻只会在纸上空谈而无实际行动。
典故来自于刘邦和项羽的对峙。
当时,项羽围困刘邦于荥阳,刘邦身陷重围,但他不愿就此束手待毙,而是与堂弟刘德共商对策。
刘德认为,项羽虽然强大,但不懂得固若金汤,可以从内部瓦解。
于是,刘邦按照刘德的建议,在城中设立了一所书院,并在书院中张贴告示,表示希望和项羽的各路将领讲和。
项羽得知此事后愤怒地说:“汉王非攻战之将,城降不血刃。
欲以书文之计与共逞天下之利,此夫纸上谈兵者也。
”最终,项羽并不信任刘邦的谋略,放任刘邦顺利脱困。
胜败乃兵家常事:意即胜败是常事,战争中取得胜利或失败都属正常,不必过于沮丧或自满。
典故源自于汉高祖刘邦与项羽的楚汉战争。
在刘邦多次失败之后,他的一位亲信谏官枚乘安慰刘邦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无需过于自责和灰心。
”这句话激励了刘邦,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最终取得了汉朝的胜利。
势如破竹:形容进展迅速,势不可挡。
成语“破竹之势”来源于刘邦的一次战役。
当时,刘邦被项羽等敌人围困在阳夏(今河南省长阳县)一带,形势十分危急。
刘邦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派遣大量人马袭击了项羽在西方的军队,并不断传话说刘邦大军已经将项羽歼灭。
项羽听闻后疑心生畏,即将围困刘邦的兵力撤回,刘邦顺利突围。
这个战局逆转迅速且势如破竹,于是人们就用“势如破竹”来形容进展迅速,势不可挡的局势。
出奇制胜:利用出乎意料的措施战胜对手。
成语“出奇制胜”源于刘邦的一次战役。
当时,刘邦被项羽围困,面临着胜利的困境。
刘邦的技术顾问张良提出一个计策,借用了楚地一种名为“白蛇”的酒。
此酒性能麻醉人,刘邦便命令手下士兵打碎大量的白蛇酒,将其顺风通过管道引入楚军的战壕中,并与风调雨顺的天气配合,楚军大批士兵因酒醉昏迷,在傍晚之间悉数毙命。
刘邦因此战胜敌人,最终脱离了危机。
这些成语典故是楚汉战争中的重要一环,它们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智慧,对于人们理解楚汉战争的背景和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汉战争前后成语典故集锦1、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与秦将章邯战于巨鹿时)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后以此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比喻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而暗中却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击对方。
3、拔旗易帜——出自《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韩信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4、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原是刘邦入咸阳后的亲民举动,后指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5、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背,背向;水,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6、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7、十面埋伏——出自《前汉书平话》中卷:“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意思是韩信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项羽军,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
8、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刘邦)不如子房。
”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
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表示善于策划用兵,指挥战争。
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鸿门宴上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10、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11、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诀别。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1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
’信入,即被诛。
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后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13、胯下之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后比喻极大的侮辱。
14、一饭千金——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意思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15、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越多越好。
”后以此比喻越多越好。
16、羞与哙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韩信鄙视樊哙,不屑与他同为列侯。
后泛指以跟某人在一起为可耻。
二、揭竿而起——秦末农民起义(板书)师(设问):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领导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统治的?(展示《大泽乡起义》图片)下面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的表演。
掌声有请!(学生表演陈胜吴广起义)(通过表演加深印象,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点拨:刚才同学表演的就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展示《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并指图分析。
课件闪烁起义地点“大泽乡”和“张楚政权”)教师点拨,并板出:起义——政权——发展(问)陈胜吴广起义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分析):秦因其残暴的统治失去了民心,而陈胜吴广起义符合农民反抗暴秦统治的迫切愿望,他们发动的起义是一场“伐无道,诛暴秦“的正义斗争。
因此他们的起义得到了各地农民的响应。
师:很好!(问)陈胜吴广起义结果如何?生: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就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害。
师:(设问)陈胜吴广起义虽失败了,但它的爆发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呢?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却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为后来的起义军推翻秦朝统治打下重要基础。
师:陈胜吴广牺牲之后,农民起义的烈火并没有中断,各地起义军还在继续进行斗争,其中项羽、刘邦两支起义军逐渐壮大起来并领导秦末农民战争,最终推翻秦的统治。
三、秦亡汉兴(板书)师:大家知道秦朝灭亡的关键战役是哪一场吗?1 、巨鹿之战(板书)(显示:巨鹿之战图片)(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师点拨:根据刚才同学所讲,大家知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项羽是怎样做的吗?生: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
师: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师(问):你认为项羽这么做高明吗?(有人认为项羽是不懂兵法;也有人认为项羽这么做实在是高。
)生(最终分析):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得胜利。
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
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
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师(问):这场战争结果怎样?生: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
巨鹿之战成为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
师: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
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显赫一时的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 15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师:下面,根据我们对秦朝兴亡的了解,请同学们对秦始皇做一番是非功过的评价。
人物评价: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呢?(学生辩论)生 A:秦始皇是暴君!他滥施民力、欺压百姓,贪图权贵;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也正是因为他的暴政才导致了他的灭亡。
生 B:不对!他是千古一帝。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修长城抵御匈奴,开凿灵渠开发南疆。
这些功业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所以他不愧千古一帝的称号。
生 C:但是他的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生 D:所以我觉得他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一位暴君,总体来讲是功大于过。
师总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但要注意,评价历史人物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当然,更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所以秦始皇的功绩是主要的。
师:秦朝灭亡后,战争并没有平息,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项羽、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又把中国社会推入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2 、楚汉战争(板书)(问)这时的楚汉之争,性质还是不是农民起义呢?生:不是,因为项羽、刘邦已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这是一场统治者争夺帝位的战争了。
师:说得很对。
师:(展示《鸿门宴》图片)战争开始时,楚强汉弱,项羽常胜,刘邦常败。
图中说的是哪个故事?生:鸿门宴师:这里有个成语叫什么?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师:后来形势发生变化,刘邦反败为胜,其关键战役是“垓下之围”。
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 202 年建立者:刘邦(汉高祖)(板书)都城:长安(问)楚汉之争中,开始时,楚强汉弱,项羽常胜,刘邦常败;后来刘邦却能反败为胜,为什么?生(分析):在战争过程中,项羽刚愎自用,不尊重人才,最终失败;而刘邦注意招贤纳士,取信于民,入关之后,即颁布“约法三章”,赢得了百姓的支持,为了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教学课件PPT 电影片段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观看电影《大风起兮楚汉相争》片头,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揭示本课学习内容二、初读歌诀,识记字词1、出示歌诀(课件)楚汉相争刘邦赢霸王别姬谈伶仃2、借助拼音,自读歌诀3、同桌检查,订正字音4、多种方法,熟读歌诀(小老师领读、小组赛读)5、指名朗读,师生评读6、自学交流,巧记汉字7、学习词组,强化识字楚国汉朝相互争夺刘邦赢取霸王告别虞姬感叹伶俐(1)自由读词(2)说出不明白的词,师生交流(3)点读(25)霸王别姬(课件)(谈谈读后感受)三、巩固练习,强化应用1、背诵歌诀2、用自己喜欢的生字宝宝组词、练习说话四、拓展延伸,升华提高观看电影《大风起兮楚汉相争》电影片段,了解楚汉相争的历史。
如讲古文《鸿门宴》时,可先挂出刘邦项羽进军路线图,再介绍刘邦与项羽相争时的军事形势:“在秦末农民起义军中,有两只声势浩荡的队伍,一支是刘邦的队伍,一支是项羽的队伍。
楚怀王曾与他们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大怒,欲击刘邦。
当时,项羽兵四万,刘邦兵仅十万在霸上。
项羽欲击刘邦易如反掌。
刘、项两军相距四十里,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鸿门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行的一次宴会,它揭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这次宴会包藏杀机,是一场明争暗斗,扣人心弦的政治斗争。
请看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是如何描写的吧。
”《鸿门宴》教案上传: 赖华健更新时间:2012-5-17 16:14:36《鸿门宴》(语文版高一必修)第一课时课型——自主研讨课(一)问题导入猜一历史事件(多媒体展示提示语:项庄舞剑沛公)学生根据阅读积累猜出“鸿门宴”(调动学生原有的阅读经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 板书课题:鸿门宴(二)学生展示①为了更好学习文本,学生以“大家”为栏目,配合自制幻灯片介绍司马迁和《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