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指标 二、经济增长决定因素分析
一、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指标 经济增长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 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 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 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 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增 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 率等(不变价格)。效率增长率指标,比如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二)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和发 展战略。基本含义指经济在长期发展趋势 上表现出向前发展和正增长的走势。实质 是将当前与长远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既 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和利益,又重视后代人 的需要和利益,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人口、 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1)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 基本内容。 (2)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保护自然环 境为基础。 (3)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人民生 活质量与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 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以产业结构合理 化为基础,合理化和高度化是产业结 构优化的两上基点。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 从低度水平向高度水平的发展过程, 实质是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化、 高技术化、高集约化演进的一种趋势。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内容: 从产业结构的结构比例看, 一是产业重点依次转移; 二是各种要素密集度依次转移; 三是产品形态依次转移。
2、第二产业演变规律 3、产业结构演变的两种方式 4、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工业化道路
(二)产业结构优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实现供求 结构均衡、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并取得 较好结构效益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标志是: 第一,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和使 用。 第二,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 第三,各个产业之间在生产上相互衔接、紧密 配合。 第四,适合本国的基本国情。 第五,有利于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现代化发展。
(一) 产业地区布局的涵义和条件
产业地区布局,是指产业各部门、各
要素、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和分布。
产业地区布局条件主要有: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和劳动力、科学
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等。
(二) 产业地区布局的规律和任务
产业布局规律:大机器工业前,产业布局带有明显的分散 性和落后性;大机器工业时代,产业布局从分散走向集中;现 代经济条件下,产业布局同时存在聚集和分散两种趋势。集中 和规模化产生聚集效益;过高的聚集又带来诸多弊端。所以, 既要聚集,又要分散,在聚集中有分散,在分散中有聚集,是 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产业地区布局的动态规律。 产业布局政策是通过地区产业的合理布局实现空间经济的 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的统一。
第一、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效率; 第二、科技进步程度及其应用; 第三、自然资源的数量和开发利用程度; 第四、制度或体制,包括产权制度、市场制度、 分配制度等; 第五、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状况。
第二节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和形式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经济增长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四、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二)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1、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见表和图) 不同国家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表
1965年 一 发展中国家 29 二 29 三 42 1973年 一 24 二 32 三 44 1980年 一 19 二 37 三 44 1986年 一 18 二 34 三 48
(二)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
缓解我国经济发展资源约束的需要;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需要; 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的需要;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国具备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条件。
(三)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注意的问题 六个问题: 第一,努力提高“要素生产率”,这是实现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 第二,在积极推进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同时,要继 续开辟适合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第三,注意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 第四,协调要素在部门、地区间的配置,优化结 构效益。 第五,防止经济增长率大的波动,使投入产出效 益稳定提高。 第六,以体制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及其优化
一、产业分类和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优化
三、产业的地区布局
四、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一、产业分类和产业结构
(一)产业分类 (二)产业结构
(一)产业分类 产业的含义。产业是生产某种相同属性产品的企业 的集合。产业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 产业分类。是指对各产业部门的划分。产业分类方 法有多种,较为流行的有: 1、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具体内容是:第一次产业,由广 义的农业构成;第二次产业,主要的是制造业,也包括 建筑、煤气、电力、采矿等部门;第三次产业,广义的 服务业。 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1940年,在他的《经济 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次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揭示 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规律。 我国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第三次产业统计。我国第
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程度看, (1)产业高附加值化,即产品价值中所含剩余价值比例 大; (2) 产业高技术化; (3) 产业高集约化,即产业组织合理化,有较高的规模 经济效益; (4) 产业高加工度化。
三、产业的地区布局
(一) 产业地区布局的涵义和条件
(二) 产业地区布局的规律和任务 (三) 产业地区布局战略选择
产业布局任务:
1、促使地区产业及企业的适度集中, 以取得空间集聚的效益。 2.、促进地区产业和企业的适当分 散,实现空间经济的均衡发展。
(三) 产业地区布局战略选择 1、产业地区布局战略选择的理论 ——区位理论是产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机制。 ——比较优势理论是决定产业布局的利益机制。 ——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公平与效率理论。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和形式
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是指一个国家或 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或道路,它可分 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
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比较: 粗放型指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扩大资本和劳动的投入: 集约型是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粗放型和集约型大体相当于通常说的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大再 生产。 根据总量生产函数分析和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 可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由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所致和由要素 生产率提高所致两部分。经济增长率可基本归结为要素(资本、 劳动)投入量增加和要素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两者综 合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可以把在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量增加起 主要作用、要素生产率提高起次要作用的,称作粗放型增长方 式;把要素生产率提高起主要作用、要素投入量增加起次要作 用的,称作集约型增长方式。更简单地说,投入产出效益较低 的增长,可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投入产出效益较高的增长, 可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有时还是互相交叉的。
Biblioteka Baidu
两个探讨问题:
第一,从量化角度如何判断经济增长方式
的类型。
第二,积累是否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
三、经济增长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一) 经济波动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是相互联系的,经济增长率总 会有高低差异。但若经增长剧烈变动,这表明社会出现 了严重的了导致需求增长过猛或供给不足的因素。这种 表现为增长率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可称为失衡性波动。 失衡性波动的两种表现形式: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过度膨胀,经济过速增长;需求不足,增长率大幅度下 降。
一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崛起;对传统产 业实施重大改造、重组和淘汰。
2、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问题
——三次产业结构比已发生向高度化演 进趋向 ——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和低度化 ——地区产业布局和地区发展不协调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含义,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 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 联结、相互制约的关系。 产业结构划分:产业结构划分是与产业分类是 一致的,主要有:三次产业结构;两大部类结构; 农轻重结构;其他结构。 产业结构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投资 额所占比重来表示。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 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理论上搞清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含 义及其决定因素。 2、搞清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的理论 。 3、学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中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石油国
41
20 4
27
30 54
32
50 42
38
16 2
32
33 62
30
51 36
33
13 1
35
37 64
32
50 36
32
13 2
33
34 56
35
53 42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第173页。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 进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曹文忠、林平编制2002年10月 。
2、标准产业分类法 联合国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 类索引》文献。标准产业分类先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个大 项,大项下分中项,中项下分小项,小项下再分细项。全部 经济活动按四个层次系统进行编码。
3、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4、两大部类的划分 两大部类的分类是马克思提出,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 高度概括。农、轻、重和两大部类分类法突出物质产品生产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有局限性。 5、其他产业分类方法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按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提出的分类; 按要素密集程度进行的划分;依据产业的生命周期所进行的 划分等。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涵义 (二)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 (三)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注 意的问题
(一)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涵义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 型增长方式为主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增 长方式转变是必然的、渐进的、全局性的,在 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是两种 方式并存。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的原则:(1) 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2) 有利于投 入产出效益的提高;(3) 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 社会福利改善和环境的保护等。
2、产业布局战略选择的原则 ——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效率优先。 ——产业政策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 以产业倾斜为重点。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结合,以市场配 置为基础。 ——从全局利益出发,尽可能发挥各地区的 相对优势。 ——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 互补、共同发展。
3、西部大开发战略
因素可分为两类 一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力供给数量和质 量;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及其转 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状况;现有技术装备水平;资本积累 的最大可能量。 二是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 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社会有效需求总量与结构以及社 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
二、经济增长决定因素分析
(二)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
1、与积累率相联系的投资率的变动。 2、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 3、 经济体制的因素。 4、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的变动和重 要资源的发现等。
四、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一)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辨析 经济增长指经济总量在数量,即产品和劳务 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经济发展:总量的增长;结构的优化;质量 的提高。 二者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前 提,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者的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窄,且偏重于 数量方面;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宽,既注重数量 更注重质量。
四、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含义和特点 2、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问题 3、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4、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
1、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含义和特点 战略性调整的含义。战略性调整与适应性调整
的区别。
战略性调整的特点:在世界性信息技术革命的
带动下,以信息化为重点;在新科技创新推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