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与王小波小说对比研究_以_寒冬夜行人_和_黄金时代_为例
寒冬夜行人
(二)追寻与解构
目标 :为他所读的只有开头的小说找下文。 小说中的故事模式的基本要素是:追寻/再追寻。 第一重故事以“找下文/得开头”为中心,主要围绕读 者“你”的行动而循环展开。
第二重故事以“提供线索/找到另一故事开端”为中心, 包括以下情节单元:
书店老板、卡利干尼先生等人得知“你”要找故事的 下文,向“你”提供线索。但循着线索去找,“你”得到 的却是另一本小说的开头。
不带私心,不设先入为主的观念
• 她的不断阅读时为了小说 本身,而不是为了心灵得到安 慰、获得知识、获取快感等一 些外在的东西。
阅读时看到作家所不知道的东西
• 她有较强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超 越于男读者的思维模式,她总走在男 读者前面,至少也超前他一步。她能 跳出简单的书页,不仅能看到书页所 蕴含、暗示、预兆的事情,还能看到 书页以外的广阔的世界。
然而,读下去的时候又发现,这个“你”并不是现实 生活中的读者。
在这种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下,作者像是一无所知,却又引导 “你”去行动。
•
你同意她的观点吗?同意?那就告诉她说:“是呀,这种书值
得一读。”
•
她又说:“话虽这么说,我并不否认这本小说还是很有趣的。”
•
诺,别让谈话就此中断了。说呀,说什么都行。“您读小说读得
• 续着这层关系,我把这十部小说看做 是一部小说,那么里面的十个主人公“我” 都是同一个“我”。这十个人都有着一种 共同的人生观——过去即地狱 。
• 萨特在《禁闭》中写了一句经典的话: 他人即地狱。即我们在现实中常常身不由 己,这个阻碍就是“他人”的目光。借用 这句话换成“过去即地狱”即让我们身不 由己的,阻碍我们生存的就是过去。
“你以为每一篇小说都必须有个开头又有个 结尾吗?古时候小说只有两种:男女主人公经受 磨难,要么结为夫妻,要么双双死去。一切小说 最终的涵义都包括这两个方面:生命在继续,死 亡不可避免。”
论卡尔维诺的文学政治观——以《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为例
学小 组“ 乌 力波 ” 有过 亲密 的交 往 。卡尔维 诺受 结构 主义影 响 , 吸收 了后者 数学 化 的审美 观并创作 出如“ 晶
( 收 稿 日期 】 2 O l 4 一l 2 一l 5 【 作者简介】 唐亚( 1 9 9 0 一 ) . 女. 安徽 省六安市人 ,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一
、
平衡 文学 的“ 轻” 与政 治的“ 重”
2 O世纪 4 0年代 末 的意 大利 文坛 正盛 行葛 兰西 主导 的人 民文 学理 念 .他 认为 文学 家要 与人 民群众融 为一体 , 文 学家要 成为 民众 的教 育者 。卡 尔维诺 则认 识到这 种文 学创 作原 则具 有极 强 的封 闭性 和排他 性 . 会导致 作 家从服 务 群众 转变 成 服务 政 治 , 从 而失 去创 作 的 自觉 性 和文 学 的独 立性 。从 5 0年代后 。 卡尔维 诺一 直关 注 民间文 学尤 其是 童 话寓 言 的收集 和 重写 , 童话 和 寓言形 式 的轻 盈 感逐 渐缓 解 了卡 尔维诺 身上 所背 负的政 治压 力 。另外 卡 尔维 诺 出 生于一 个 受科学 熏 陶 的家庭 , 这 加深 了 他对 自然 的 热爱 和对科 学的
主义、 现 代 主 义和后 现代 主 义 的 各个 阶段 。 始终 站 在尊 重 文 学 自身 独立 性 的 立 场上 , 既 不 为 了政 治 , 也 不反 时 参 与
政治, 保 持 与政 治的 恰 当距 离 , 不 断在 其 中为 文 学寻 求新路 。 卡 尔维诺 不仅 理 清 了文 学 与政 治之 间 的关 系。 而且 还 在具 有 后现 代 主 义特 色的 “ 晶 体 结构 ” 之 中融入 自己对 政 治 的深 刻 思考 . 展 现 出其 身 上从 未 消 失的社 会 责 任 感 、 对
浅析卡尔维诺作品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以短篇小说集《马可瓦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3浅析卡尔维诺作品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以短篇小说集《马可瓦多》为例李 晶【摘 要】卡尔维诺是意大利文学史上,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不论是在意大利还是在世界范围,卡尔维诺都是一位备受关注的作家。
在中国,卡尔维诺的作品从20世纪不断被翻译成中文,截至目前,卡尔维诺的所有作品都已经有了中文版,这也为中国读者了解和研究卡尔维诺,以及他所代表的意大利文学创造了绝佳的环境。
自1956年,卡尔维诺第一部译著进入中国,国内学者对于卡尔维诺的研究也一直未曾停止,主要集中在对他的长篇小说的分析和研究;关于卡尔维诺短篇小说《马可瓦多》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本文旨在讨论该短篇小说对现实当代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卡尔维诺 《马可瓦多》 意大利文学一、引言卡尔维诺是意大利文学史上,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他并不从属于某一单独的文学流派,他一生的创作风格几乎涵盖了从新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但是他和这些文学流派保都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反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创作风格。
不论是在意大利还是在世界范围,卡尔维诺都是一位备受关注的作家。
在中国,卡尔维诺的作品从20世纪不断被翻译成中文,截至目前,卡尔维诺的所有作品都已经有了中文版,这也为中国读者了解和研究卡尔维诺,以及他所代表的意大利文学创造了绝佳的环境。
正如评论家所说,如果二十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文学的代表人物为皮兰德娄,那么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代表人物非卡尔维诺莫属。
自1956年,卡尔维诺第一部译著进入中国,国内学者对于卡尔维诺的研究也一直未曾停止,“国内批评界对卡尔维诺的研究角度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大致来说,对前期作品从社会、政治、性等角度出发的比较多,对后期作品则侧重其后现代特征。
”周小莉在文章中将国内对于卡尔维诺的研究分为四类:第一类,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角度分析卡尔维诺作品的后现代风格,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他的后期作品上:《命运交叉的城堡》、《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帕洛马尔》,例如艾晓明的《叙事的奇观――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和《叙事的奇观――图说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两篇文章;第二类为小说主题研究,从新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研究卡尔维诺小说的诸多主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前期作品中。
卡尔维诺与王小波小说的共同审美趣味
《 我们 的祖先》 和王小波的《 绿毛水怪》 等作品 , 均以
少年 作 为 主人公 , 以少 年 的眼光 看待 这个世 界 , 言 语 纯净 、 美好 , 同时 反衬 出现 实 的沉 重无 趣 。 14 9 6年 ,3岁 的卡 尔 维诺 发 表 了 他 的 处 女 作 2
《 向蜘蛛 巢 的小径》 主人公是 一个 叫皮恩 的少 通 , 年, 小说通过他的眼光去看待刚刚发生过 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题材虽然是 战争 , 但却没有一般战争题
、
童话 色 彩
纳博 科 夫 说 : 伟 大 的小 说 首 当 其 冲应 为 美 丽 “ 的童 话 故 事 。 … 而 卡 尔 维诺 与王 小 波 小 说 的 首要 ” 特点 就 是都具 有 童话 色彩 。这 主要体 现在 他们 二人 早期 的作 品 , 卡 尔 维诺 的 《 向蜘 蛛 巢 的 小 径 》 如 通 、
关键词 : 尔维诺 ; 卡 王小波; 小说 ; 童话 ; 游戏 ; 意 ; 诗 智性
d i1 .99 ji n 10 5 5 .0 10 .2 o : 36 /.s .00— 7 7 2 1 .6 0 8 0 s
中图分 类:005 5 (0 1 0 - 2 -4 10 -7 7 2 1 )60 80 - 0
收稿 日期 :0 1( 一9 2 1 _5 l )
都很坏 , 可是净在小孩面前装好人 。他们都板着脸 , 训你 呀 , 骂你 呀 ” “ 跟 你 说 , 界 上 就 是 小 孩好 。 ;我 世 真的, 还不如我永远不 长大呢”30 等等。这些都 [1 1; 和卡尔维诺在《 向蜘蛛巢 的小径》 通 中通过皮恩 的
恩( i) Pn 这个名字本身就是著名童话《 木偶奇遇记》
的主角皮诺 曹 ( ioci) Pncho 的简写 。可 以说 这部小 说 从形 象设 置开始 就具 有 童话 色彩 了 。 与 卡尔 维诺 一 样 , 小 波 的早 期 作 品也 充 满 了 王 童话 色彩 。比如《 毛水 怪 》, 先作 者 采 用 了一 种 绿 首 儿童 的视 角展 开叙 事 , 成 了对 虚 伪 复 杂 的成 人 世 构 界 的反讽 。 比如妖 妖 经 常 对 “ ” : 我 觉 得 大 人 我 说 “
城市即内心--从卡尔维诺和王小波小说中的城市意象说起
城市即内心--从卡尔维诺和王小波小说中的城市意象说起李玉植【摘要】从古到今,很多作家都用“城市”来表示内心世界,这种替代既生动又深刻。
在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和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中都有对城市的描写,然而这两位思维的大师写的不单是城市的样子,写的更是他们内心的形状。
这两位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思维大师利用“城市”这一意象,通过不断的暗示来引导读者走向他们的内心。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2页(P199-200)【关键词】城市;意象;王小波;卡尔维诺【作者】李玉植【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在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和王小波的《红拂夜奔》中都有对城市的描写,然而这两位思维大师写的不单是城市的样子,写的更是他们内心的形状。
而本文要讨论的,就是这两位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思维大师是怎么利用“城市”这一意象,通过不断的暗示来引导读者走向他们的内心的。
在小说中,卡尔维诺对11个与城市相关的理念加以形式上的排列组合,融于55座城市中,并且每一理念并不特别对应哪几座城市,可以说每座城市都有蕴含这11个理念的影子。
每一个理念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而后扩展到55座城市的故事中,又扩展出55种象征。
而对于这些城市的表述也反过来诠释了理念本身。
更有趣的是,到最后审查过这全部的线索,读者会发现,这庞杂的一切里面,其实只有一条思路而已,即逃离纷乱、扰人的现实,去寻求最本源的、最初的一些东西。
下面选取几个典型的片段进行分析:城市与欲望之二在安娜斯塔西亚,“你以为自己在享受整个安娜斯塔西亚,其实你只不过是她的奴隶”。
作者对于这座城的描写是有关于宝石、雉肉、女人的。
这是一座天堂般的美好城市,人的一切欲望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满足。
然而当人“每天八小时”沉浸于这无边的欲望中时,其实你已不再是你自己,你只是欲望的零件,是欲望的奴隶。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与体会分享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与体会分享(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与体会分享【导语】: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写的一篇小说,时代三部曲之一,关于《黄金时代》读后感知道多少呢?来了解一下吧!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一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不能忽略这个细节:“等到我毛手毛脚给她解口子时,她把我推开,自己把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叠好放在一边,自己直挺挺地躺在草地上。
论王小波与卡尔维诺小说创作的异同——以《白银时代》系列为例
湃 的想 象力 。 ” _ 6 J 正是 想 象力 的驱 使 , 使得 王 小 波 一 反常规 , 驰 骋 于 自由时 空 , 任 意 书 写 现实 生 活 , 看 似
的作 品 。始 于 自由 , 终 于 自由 , 他 们对 故事 内容 的设 置都 十分 离奇 , 通 过 离 奇 的想 象 力 和创 作 力 来 实 现 他 们 的 自由人 生 。 卡尔 维 诺 “ 喜欢 自由发 挥— — 他
第2 7卷
第 2期
重 庆第二 师 范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Vo I . 2 7 No . 2 Ma r c h, 2 01 4
子 爵因 战争而 身 体 一 分 为二 , 又 合 为 一 体 成 为 一个 完整 的人 ; 《 树 上 的男 爵》 写 1 7世 纪 意 大 利 贵 族 少 年柯 希莫 因反 抗 专 制 家 庭 而 上 树 终 其 一 生 ; 《 不 存 在的骑 士 》 以 中世 纪 为 背 景 , 讲 述 身 体 不存 在 的骑 士阿季 卢尔 福 为 了证 明 自身存 在 而不 断 探 索 , 最 终 失 败而 消失 于树林 中。卡 尔维诺 生 活在 2 0世 纪 , 这 些 故事都 发 生在他 虚 构 的过 去 时空 。梅达 尔 多 的身 体被 炸成 两半 还 能存 活 , 柯 希莫在 树上 终其 一 生 , 阿
・
6 9・
时代》 将“ 我” 放置于 2 0 2 0年这一时空 中, 通过回忆
荒诞不经 , 实则呼出了他 的心声。在《 白银时代》 系
论王小波小说的黑色幽默
论王小波小说的黑色幽默当谈到中国当代文学时,王小波的名字和他的作品始终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王小波小说中的黑色幽默及其意义。
黑色幽默是一种文学流派,通常以幽默的方式处理痛苦或荒诞的题材,从而引发读者的反思和情感共鸣。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黑色幽默的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他常常用荒诞的情节、反讽的语言和夸张的人物形象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人性弱点。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黑色幽默的独特叙事方式尤为引人注目。
他常常通过戏谑、调侃的语气来描绘悲剧性的题材,从而将痛苦和荒诞转化为幽默和讽刺。
这种叙事方式既能够减轻故事的压抑氛围,又能够让读者在笑声中领略到故事的真实内涵。
王小波还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哲学思考寓于具体的故事情节之中,从而让读者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思考人生的真谛。
王小波小说的黑色幽默及其意义是他在文学界的独特贡献。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黑色幽默风格让读者重新审视生活中的荒诞性和人性的弱点,并引发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和思考。
他以幽默的方式处理痛苦题材,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也为当代文学注入了一种新的元素。
王小波小说的黑色幽默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哲学思考,让读者在欢笑中领略到故事的真实内涵和人生的真谛。
他的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色幽默在王小波的小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愉悦的感受,更能在思考中体会到其深刻的哲理。
这种独特的风格也为其他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使黑色幽默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作品,其中的“黑色幽默"风格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黑色幽默”的角度,对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进行探讨。
卡尔维诺和王小波小说中的超现实想象
卡尔维诺和王小波小说中的超现实想象
陈培浩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08(000)021
【摘要】卡尔维诺和王小波都喜欢以超现实的方式来建构小说,但他们的小说所建构的超现实形象能够指涉读者的生存经验,使得作品不但可以获得读者关于真实的认同,而且还会获得一种强烈的陌生化审美效果.卡尔维诺和王小波的艺术经验,值得二十一世纪的小说家珍视.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陈培浩
【作者单位】广东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潮州,5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
【相关文献】
1.走向卡尔维诺——论王小波对卡尔维诺的接受
2.城市即内心--从卡尔维诺和王小波小说中的城市意象说起
3.人物塑造的接受与重构——卡尔维诺与王小波小说比较研究之一
4.轻逸:从讽刺、“追求有趣”到边缘化——卡尔维诺与王小波小说比较研究之二
5.论王小波与卡尔维诺小说创作的异同——以《白银时代》系列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王小波小说的语言特色—以黄金时代为例
论王小波小说的语言特色——以黄金时代为例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迎来重大转折时期,越来越多的国人开眼看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强盛也为文学发展提供机遇。
王小波的作品以后现代语境特色进入大众视野,在时代发展和大众心理转变的双重呼唤下,《黄金时代》以独特的语言特色和另辟蹊径的写作风格登上文学论坛之巅,作者用荒诞的故事情境和灵动的语境刻画来塑造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理压力和生活状态,进而凸显出主人公王二的人物性格,以抒发王小波内心深处对“文革”的反抗[1]。
可以说,《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如果想系统全面地研究王小波写作特色,必定要从《黄金时代》入手。
据不完整统计,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从文学角度研究王小波作品的资料多达四百篇,其中不乏报纸、学术期刊、学位论文等形式[2]。
谈及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孟繁华认为,该作品中大量的性爱描写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是作者追逐健康向上生活的代表,这种语言特色已然超越性爱本身的意义[3];在吕德强看来,王小波用大量的辩证性语言对“破鞋”一词进行探讨,让这个与轻佻、卑微的词汇焕发出更深层次的内容,在“文革”严肃正式的背景下,以幽默风趣、调侃讽刺的语调叙述事物,有举重若轻之感[4];梁沛好则从故事叙述角度出发,点出隐匿于故事情境之中的属于王小波的儿童情节,将其中的趣味和狂欢本质呈现于读者眼中[5]。
而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鲜少针对语言特色进行详细阐述的,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以《黄金时代》为研究对象,运用符合我国实际的语言艺术理论,从用词特点、句式衔接、修辞方式三方面入手,归纳完善王小波作品的语言特色分析。
二、用词(语言)特点(一)文白夹杂文白夹杂,“文”指文言文,有书面语之意,“白”指白话文,是口语的指代;从叙述语言的角度分析,文白夹杂是指文学作品不拘一格,将书面语和口语进行灵活运用,这也是王小波语言功底深厚、文学造诣高深的突出表现。
在《黄金时代》中出现大量的文白夹杂片段,如“吾友许由见了我的红色药水,问清用途,深表赞同”一句中,就用“吾友”这一文言词汇置入口语色彩浓厚的语句之中,在语体上给人不协调、不舒服之感,却也能充分表明主人公王二正处于新旧交替时代,通过词汇的精准表达展现新旧文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与磨合期,能很好地让读者代入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具有极大的渲染效果。
“作家”身份危机:论卡尔维诺的元小说《寒冬夜行人》
年 代 移 居 巴 黎 后 , 的 生 活 就 和 索 绪 尔 、 特 劳 他 斯
斯 、 特 等人 链 接上 了。后 期 ( 其 是 7 巴 尤 O年 代 ) 转 向文 本 游 戏 , 中 在 迷 宫 意 识 和 写 作 手 法 上 都 其
机
元 小 说 ( t c o 《 冬 夜 行 人 》( 9 9)】一 Me f t n) 寒 a i i 17 f 】 ,
边 是 “ 事 ”的 叙 述 , 边 是 小 说 “ 作 ”的 讨 论 故 一 写 和 评 说 , 创 造 艺 术 的形 象 世 界 的 同 时 , 建 构 起 在 也 批 评 的 抽 象 世 界 , 一 部 关 于 “ 说 ”的 百 科 全 是 小 书 。 作 者 的 “目的 在 于 用 十 个 故 事 的 开 头 说 明 小 说 的 实 质 。 十个 故 事 展 开 的 方 式 差 别 很 大 , 问 这 但 题 的核 心 只 有 一 个 , 即它 们 都 对 同 一 种 形 式 施 展
意 大 利 小 说 家 伊 塔 洛 ・ 尔 维 诺 ( tl av— 卡 I oC li a n ,9 3—1 8 , 终 将 “ 么 写 ”置 于 “ 什 O 12 9 5) 始 怎 写 么 ”之 上 。他 赞 赏 一 种 足 以 与 “ 复 ”世 界 相 匹 配 繁 的百科全 书式 小说 。 为公 认 的后现 代主义力 作 , 作
影 响。这个形 式决 定着 它们 又反过 来 被它们 所决
定 。对 小 说 可 能 呈 现 的 多 样 性 进 行 取 样 ”吲 。从 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 以看 出 博 尔 赫 斯 的 显 著 影 响 [ 圳 。无 可 否认 , 尔 卡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最近,我读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这是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
在这个耽美风格的文字泛滥成灾的时代,王小波的作品提醒了我,文字的美丑就如同人的相貌一般,只是一个表面,而且会随着人们的口味变化而老化褪色;凌厉耀眼的思想非但不会被粗俗的外表掩饰,反而可能因此放出异样的光彩,就和大家常说的“丑人多作怪”是一个道理。
王小波的作品,乍看之下有时让人难以忍受,因为他的语言风格太过粗砺写实,或是给人以卖弄口才之感,又或者让读者有种被他的文字暴力虐待的体会。
确实,他的小说情节有很浓的超现实主义意味,而且不是所有细节都与主题直接相关,有时让人读得摸不着头脑。
但这种不连贯和复杂性正是现实的写照。
就像一棵大树,总是要枝枝桠桠一大堆才有美感,要是只有笔直的一条光杆,谁也不会觉得好看了吧。
这点是否正是这类文学作品的魅力,我不清楚。
不过当这种赤裸裸的粗线条文字中偶尔闪现出一丝温柔的影子时,那简直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之一。
在《黄金时代》中,有很多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比如,“这种感觉和我相通。
我没结婚时也觉得日子过得很慢,仿佛有无穷无尽的时间;而现在觉得自己在向老年和死亡俯冲。
以前还有时间过得更慢,甚至是很难熬的时候。
比方说十七岁时,坐在数学竞赛的考场里,我对着五道古怪的题目,屏住了呼吸就像便秘,慢慢写下了五个古怪的解,正如拉出了五截坚硬无比的屎一样。
当时的时钟仿佛是不走了。
现在再没有什么念头是如此缓慢地通过思索的直肠,而时钟也像大便通畅一样的快了。
”这段文字用幽默的语言,描写了时间的变化,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
还有“我要是说我去过抄家物资拍卖场,你准说我扯谎。
其实我真去过。
不过不是在唐朝宣阳坊,而是在一九七三年北京东四附近一个地方。
名字叫抄家物资门市部,里面放了文革初期从黑帮们家里抢来的东西。
开头是只接待中央首长的,等好东西挑得差不多了,小一点的首长也让去了。
那里面的东西便宜得和白给一样。
不管是谁办了这个抄家物资门市部,都是大损阴德,因为它害死人了。
繁复:细节蔓延与推倒重建——卡尔维诺与王小波小说比较研究之三
瘩 ”。p 他笔 下 的许 多主人 公都具 有这样 文理并 蓄 的知 识储 备: 《 红拂夜奔 》里 的卫 公李靖不仅 是个 “ 大 科学家 、大军 事家 ,其实他还 是一个大 诗人 ,大 哲学家 ”, “ 他在土 耳其
作家评 论 ! 点 e ……………
繁 复 研究 之三
潘颂汉
在 《 未来千 年文学备 忘录》 (《 备 忘 录 》 ) 里 ,卡 尔 维 诺 ( 1 9 2 3 -1 9 8 5 )提 出 了 “ 繁复 ”这 一概念 。他 认为 ,一个 优秀 的作家 ,应 该 “ 把世 界看成是 ‘ 诸系统 的系统 ’,每 一 个系统 都制约其 他系统 ,也 受其他系 统的制约 ”;有 了这样 的认识 观之后 ,现代小说家才 能在创 作的过程 中,实践小 说 写作 的无限可 能: “ 有一种 统一 的本 文,表达 的是一个单一 的声音 ,但 是又表 现出可 以得到 几个层 次的解释 ”口 】 。 由此 在 “ 细 节 ” 的基 础 上 又 将 其 “ 细 节 化 ” , 因 此 , 我 们 可 以 把 这 样 的一 种 写作 方 法 称 为 “ 细 节蔓延”。 细节 之 蔓延 的另 外 一个 显著 特征 表 现在 作者 使用 “ 有 关 …… 的情 况还 可 以补充 如 下 ”等字 眼 。 《 革命 时期 的 爱 情 》里 时 常 出现 类似 的句 子 : “ 有 关那住姓 颜 色的女 大 学生 ,有一 点 需要 补 充的 地 方 ,那 就是 在 我 清 醒 的 时候 ,也 觉得 她 挺 麻 烦 的 。 ” 前面 的一段文 字 已经提 到这 位 “ 姓颜 色的女大学生 ”, 接 下来 , 作 者 又 故 意 加 上 这 一 段 , 继 续 说 明这 位 “ 姓 颜 色 的 女大学生 ”更为细节化的问题 ,为的就是故意增加 小说的 “ 细 节 ”,读来觉得小说的叙述有如春蚕吐丝,非常之细致。 以上这种形式 是王小波采用 的 “ 细节 的事 后补充 ”;还 有 另~ 种形式是 “ 细节 的事前补 充” ,在文本 中的表现就是 “ 把 时间推到……之前 ”,在 《 革命 时期 的爱情 》里也 比较 常 见 ,如 : “ 把 时 光推 到我 在 豆 腐厂 里 当工人 时 … … ” 然 而,王小波常常 不满足细节 的蔓延就此停止 ,于是 , 类似的延伸像藤蔓一样 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来 : “ 把 时 光 再 往 前 推 ,我 是 个 小孩 子 ,站 在 我 们 家 的 凉 台 上 ……那 时候我有 四岁到五 岁的样子 ,没有经历过后 来的 事 情 ,所 以我该把一切都遗忘。”
优秀作家推荐的文章样例
优秀作家推荐的文章样例引言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表达,通过文字的串联展示作者的思维和情感。
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的人来说,研究优秀作家的文章样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位优秀作家推荐的文章样例,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启发。
1. 王小波《黄金时代》《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小说中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角度,王小波成功地刻画了女主人公陈清扬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他用鲜明的笔触和幽默的语言,让读者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研究到王小波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叙述技巧。
他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的揣摩,让读者产生共鸣。
同时,他的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这样的文章样例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叙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韩寒《三重门》韩寒是当代青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三重门》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邃的思考而受到广泛关注。
这篇文章以一种幽默而又深沉的方式,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独白和思考,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缺陷。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研究到韩寒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考方式。
他以幽默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的反思,让读者在笑声中思考。
这样的文章样例可以帮助我们拓展写作的思路和视角。
3. 鲁迅《狂人日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狂人日记》是一部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通过主人公的狂躁独白,鲁迅以犀利的笔触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和残酷。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研究到鲁迅犀利的文笔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他的写作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样的文章样例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性和批判思维能力。
结论优秀作家推荐的文章样例是我们提升写作水平的宝贵资源。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文章,我们可以了解优秀作家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视野。
相信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我们能够成为更好的作家。
希望本文提供的几篇文章样例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启发,期待你能在写作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从《寒冬夜行人》看后现代语境下的戏仿之作
从《寒冬夜行人》看后现代语境下的戏仿之作
周小莉
【期刊名称】《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2)003
【摘要】戏仿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方式,其精神实质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变.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成功地利用了戏仿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精神实质,通过对象置换、结尾缺失的具体策略完成了对传统侦探小说文本结构的瓦解,以此为文学活动中各个因素的平等对话、交互作用提供了场所,体现了无中心和互文性的观念.
【总页数】4页(P223-226)
【作者】周小莉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后现代视野下的戏仿研究——兼谈琳达·哈琴的后现代戏仿观 [J], 陈后亮
2.后现代语境下《逃往加拿大》与《孙行者》之戏仿对比性研究 [J], 黄娇迷
3.后现代语境下《逃往加拿大》与《孙行者》之戏仿对比性研究 [J], 黄娇迷
4.从“囚徒困境”看后现代语境下的哲学转向 [J], 段新明
5.后现代语境下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文本研究 [J], 屠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卡尔维诺作品的“元小说”特征分析
卡尔维诺作品的“元小说”特征分析
杨丽娟
【期刊名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3
【摘要】作为小说艺术的创新者,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是一位公认的"元小说"大师。
他以"世界正在变成碎片,我在这些虚悬着的碎片上奔跑……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重新存在,重新恢复"的艺术理念,并通过其大量的小说创作,尤其是《寒冬夜行人》的写作实践,把"元小说"这一命题演绎得淋漓尽致,实现了他"伟大的艺术把不同信仰的人们带到一起,因为它好像是把他们的不同词汇转变成为一种合并了这些词汇所有含义的一种综合经验,属于各种哲学之间"的写作目标。
【总页数】6页(P125-130)
【关键词】元小说;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
【作者】杨丽娟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论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J], 屈小鹂
2."作家"身份危机:论卡尔维诺的元小说《寒冬夜行人》 [J], 李明英
3.试论后现代视域下的叙事策略——以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作品为例 [J], 曾
斌;陈志华
4.浅析卡尔维诺作品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以短篇小说集《马可瓦多》为例[J], 李晶;
5.浅析卡尔维诺作品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r——以短篇小说集《马可瓦多》为例[J], 李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的元小说叙事策略
论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的元小说叙事策略屈小鹂(常州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常州213000)摘要:《寒冬夜行人》是卡尔维诺用来演示后现代叙事理论的一部杰作。
卡尔维诺在该书创作中进行形式上的实验与创新。
采用了后现代叙事中的框架策略,在文中嵌入十部不同类型的未完成的小说片断,形成多维叙事视觉的元小说框架。
卡尔维诺通过设置作家、读者等一系列人物来展示并讨论作家、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表述了小说阅读与写作理论.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小说中的小说”,即元一J、说。
关键词: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元小说叙事边界小说卡尔维诺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也是难能可贵的求新求变的实验性作家。
历观其创作。
从初期的现实主义作品到后现代小说的创作,卡尔维诺一直紧跟创作理论风潮,不断进行自我突破,成为世界级著名作家,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勒因此称赞他是“最富魅力的后现代派大师”。
其中,他最成功的实验性作品就是《寒冬夜行人》,这部著作对后现代的元小说叙事进行了实验,并被公认是最成功的元小说。
卡尔维诺本人把它称作是“超越性小说”(h ype卜novel)。
本文拟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寒冬夜行人》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
一、多维叙事视角的元小说框架元小说又被称为“自我意识小说”。
“元小说指的是这样一种小说写作形式——它有意识地、系统地揭示小说作为艺术品的身份。
目的是为了提出一些关于虚构和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戴维洛奇认为元小说关注的是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
为了打破作品的虚构框架,作者往往采用多变的观察视角,这样一来元小说可能包含多重叙事结构。
《寒冬夜行人》被公认为最成功的元小说,多重叙事结构正是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叙事结构上,《寒冬夜行人》分为两个交叉的部分。
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叙事。
第一部分是小说的主干故事,主要采用了第二人称“你”作为叙事人(只有第八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这一部分描述小说主人公“男读者”在阅读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寒冬夜行人》时,发现内容前后连接不上,于是到书店换书.巧遇了同样来换书的女读者柳德米拉。
卡尔维诺与王小波小说的共同审美趣味
The Common Aesthetic Values of Calvino's and
Wang Xiaobo's Fictions
作者: 邹洪锦
作者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南宁530006
出版物刊名: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28-3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卡尔维诺;王小波;小说;童话;游戏;诗意;智性
摘要:从整体上看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小说作品,二人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相同的审美趣味,即都拥有童话色彩、游戏精神、诗意想象和智性思维四个方面。
而且四个方面是彼此交融难以分清的,童话往往是诗意的,游戏往往离不开想象,而前三者之中又渗透着智性思维———这种一般作家少有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交代这些人物的时候, 作者基本上都不去描写他
卡 尔 维 诺 的 小 说《寒 冬 夜 行 人》颠 覆 了 传 统 小 说
们的外貌特征, 对出现的人物不加展示, 不加评论, 的叙事结构, 使得小说的创作延伸到了一个新的领
人物完全服从于情节的安排; 削弱了小说主人公的 域, 那就是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小说的作者、作
表作进行对比, 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以及产 得知古时候小说只有两种结局: 男女主人公受尽磨
生此种情况的原因。
难, 要么结为夫妻, 要么双双死去, 于是男读者便与
女读者结了婚。 一
男读者去找自己要找的小说, 遇见女读者, 但是
传统的小说结构、故事情节相对来说都是一个 《寒冬夜行人》并没有像传统小说似的按照既定的线
将 原 本 散 乱 的 故 事“ 拼 凑 ”完 整 , 以 便 使 读 者 读 懂 小 器, 只追求阅读的数量和信息量。
说 。 那 么 , 和 传 统 小 说 不 同 的 是 , 王 小 波 的《黄 金 时
除了颠覆的对象不同之外, 两部小说所具有的
代》读起来显得较为散乱, 情节与情节之间连接不是 “元小说”叙事因素也不相同。所谓的“元小说”叙事
知 识 分 子 的 立 场 , 对 传 统 文 化 、民 族 心 理 , 对 其 负 面 讲, 他的刻意追寻小说的独特的结构方式也有了答
和劣性进行深刻的解剖和批判, 表现了传统文人的 案, 那就是有意识地向民间故事取材, 模仿民间故事
强烈的“入世”情结。那么, 由此可见, 王小波受到中 的结构模式, 并创造出自己的东西来,《寒冬夜行人》
鉴卡尔维诺的写作手法, 使自己的小说创作呈现出 女读者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故事最后男读者还是
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所以, 他们的作品在一定意义 没有找到自己要找的小说, 只好回到家乡, 在家乡的
上的可比性就很强。那么, 笔者就选了他们各自的代 图 书 馆 里 和 一 些 正 在 图 书 馆 里 读 书 的 人 交 谈 之 后 ,
行人》正是作者实践此创作理念的作品; 由于将此创 一位男读者在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发现有错页的现
作理念运用得有如炉火纯青, 所以一直被评论界认 象, 于是去找书店老板换书, 遇见为同样目的而来的
为是他小说创作技巧达到顶峰的代表性作品。
女读者柳德米拉。书店老板解释说, 接到出版社的书
王 小 波( 1952- 1997) , 中 国 当 代 著 名 小 说 家 , 杂 面通知,《寒冬夜行人》在装订时与另外一部小说《在
靠它们自己之间发展的必然性, 而是通过人物讲述 就是在小说描述的过程中, 作者有意或无意地暴露
出来的方式得以实现。那么, 传统小说情节发展的完 自 己 的 叙 述 行 为 和 构 思 痕 迹 。 在《寒 冬 夜 行 人》里 ,
整性也被打破了, 与之相反的是相对“凌乱”的, 支离 “ 元 小 说 ”叙 事 因 素 呈 显 形 , 而《黄 金 时 代》的“ 元 小
【关键词】《寒冬夜行人》;《黄金时代》; 相似; 相异
伊塔洛·卡尔维诺 ( Italo Calvino, 1923—1985) , 完整的体系, 开头、过程、结尾相互衔接, 形成一个统
意大利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终身致力于小说艺术的 一的整体。但是在《寒冬夜行人》里我们却看不见这
探索与实践, 注重展现小说的无限可能性,《寒冬夜 样的现象: 小说以《寒冬夜行人》的出版为开头, 叙说
个作者在小说中虚构的人物的“风流史”。在《似水流 拓者, 但是从整体的风格上来讲, 他更偏向于后现代
年》里有一个年表, 更从一个侧面强调“王二”这个人 主义, 这方面的作品尤为丰富,《寒冬夜行人》只是其
物在小说中的真实可靠性, 使读者明白这个人物确 中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后现代主义的作家们认为,
实是生活在作者的虚构之中, 而不能把小说中人物 世 界 是 以“ 碎 片 ”的 形 式 存 在 的 , 以“ 无 序 ”的 形 式 拼
诺的敬仰之情,“有位意大利朋友告诉我说, 卡尔维 行 人》的 下 文 , 但 是 却 因 此 结 识 了 一 些 人 , 找 到 了 另
诺的小说读起来极为悦耳, 像一串清脆的珠子洒落 外的线索, 于是便牵扯出下一部只有开头的, 与前一
于地。”[1]王小波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很注重学习、借 部毫不相关的小说……在寻找的过程中, 男读者与
[ 作者简介] 潘颂汉( 1982- ) , 男, 广西武鸣人,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 2005 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中外文学关系。 彭春华( 1975- ) , 男, 湖北黄冈人,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 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艺思潮。
2007.7
105
语 文 学 刊
作家作品
索发展下去, 而是转向了另一部小说《在马尔堡市郊 人 穿 了 这 几 天 就 发 霉 , 美 国 那 些 牛 仔 岂 不 要 长 蘑
的“真实”与作者混淆起来。这样一来, 就暴露了作者 接起来的, 这个理念让他们的作品大都以拼接、无序
虚构小说人物的意图, 从而使《黄金时代》有了“元小 的形式组合而成, 表达出作者对这个无序、混乱的世
说”的叙述因素。区别于《寒冬夜行人》明显、集中的 界的失望和担忧。《寒冬夜行人》这部小说就是由10
“ 元 小 说 ”叙 述 因 素 的 是 ,《黄 金 时 代》里 的“ 元 小 说 ” 个看起来互不相关的小故事组合而成, 充分体现了
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的同时, 也削弱了传统小说的要 把“文革”里扼杀人性的做法的荒唐性栩栩如生地表
素之一“人物”的功能。在《寒冬夜行人》里, 由于小说 述 出 来, 颠 覆 了 当 时“ 大 人 物 ”们 嘴 里 所 说 的“ 神 圣 ”
不住地被发现, 人物也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变换, 并且 和“至高无上”。
叙述因素显得更隐蔽一些。
后现代主义流派的这一创作观念。但是, 读完《寒冬
夜行人》的读者们都会发现, 作者并没有像其他的后 三
现代主义作家那样, 对世界、对人类的未来的发展充
王 小 波 除 了 在 小 说 领 域 取 得 令 人 瞩 目 的 成 就 满了悲伤、失望之情: 男读者和女读者在小说的结局
外, 他的杂文创作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王氏杂文以 喜结连理, 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从作者这一方面来
语文学刊
卡尔维诺与王小波小说对比研究
— ——以《寒冬夜行人》和《黄金时代》为例
○ 潘颂汉, 彭春华
(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奉卡尔维诺为自己老师的王小波, 在小说创作上非常注重对卡尔维 诺 小 说 创 作 艺 术 的 模 仿 和 借 鉴 ;《寒 冬 夜 行 人》与《黄金时代》则分别是卡尔维诺和王小波的代表作。打破传统小说故事叙述的完整性, 描写知识分子所处的困境是两部小 说的相似之处; 颠覆的对象不同,“元小说”叙事元素的显隐与否则是两部小说的不同点。在本文的最后, 笔者还尝试找出产生此 种情况的原因。
写 的“ 文 革 ”时 期 的 种 种 荒 诞 事 情 的 描 写 上 , 这 样 的 的 情 况“ 也 是 如 此 , 你 只 知 道 它 叫‘ 车 站 ’, 除 此 之 外
特点就更为明显。在《三十而立》里, 有这样一段:
你 什 么 也 不 知 道 ”。作 者 在 这 里 就 大 胆 地 暴 露 了 自 己
所描写的人物所处的时间段; 并且这三部小说都有 就是男、女读者对小说结局的不断追寻的过程。卡尔
一 个 共 同 的 人 物 , 那 就 是“ 王 二 ”。 实 际 上 , 这 个“ 王 维诺的创作则始终体现了他永远不满足于同一种艺
二”就是作者借用的叙述视角, 为的是讲述“王二”这 术风格的精神, 他是小说艺术领域里永不止息的开
文家, 小说集《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 《三十而立》、 马尔堡市郊外》弄混了。男读者便与女读者一起寻找
《似水流年》) 是他的代表作。他在自己写的有关艺术 《寒冬夜行人》的下文。然而找来弄混的《在马尔堡市
的杂文里曾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对意大利作家卡尔维 郊外》的后半部, 他们又发现, 这个根本不是《寒冬夜
破碎的, 拼凑起来的小说情节模式。
说 ”叙 事 因 素 则 呈 隐 性 。
在 阅 读《寒 冬 夜 行 人》时 候 , 我 们 时 常 发 现 类 似 二
于 这 种 风 格 的“ 议 论 性 ”文 字 :
突破了传统故事叙事模式的完整性, 就使这两
“ 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 在小吃部与电话亭之
部小说具有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同时, 两部小说里 间穿梭而行。或者说, 小说的主人公名字叫‘我’, 除
都出现了“颠覆”的对象, 但是, 颠覆的对象却是不一 此之外你对这个人物还什么也不知道; 对这个车站
样的。
也是如此, 你只知道它叫‘车站’, 除此之外你什么也
很明显的,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颠覆的就是“文 不知道, 只知道你从这里打电话没人接。也许在某个
革”的“神圣”、 “至高无上”, 通过黑色幽默、反讽等艺 遥远的城市里有个电话铃在响, 但没有人接”。[5]
马尔堡市郊外》这部小说的结局。这样, 小说就由这 然— ——牛仔们长蘑菇。这样从可能到必然的推论就
些“ 不 完 整 ”的 十 篇 只 有 开 头 的 小 说 组 成 , 从 而 打 破 造就了一种荒诞, 让人从这样的荒唐的推论中感受
夸张的叙述, 就
术手法加以变形、夸张, 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王
在这段话里, 对于“我”这个人物的出现, 读者还
小 波 本 人 非 常 地 推“ 黑 色 幽 默 ”的 风 格 , 他 自 己 就 声 在 接 受 之 余 , 作 者 就 站 出 来“ 解 释 ”给 读 者 听 :“ 除 此
称“我的风格是黑色幽默”[3]。反映在《黄金时代》里描 之 外 你 对 这 个 人 物 还 什 么 也 不 知 道 ”; 另 外 , 对 车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