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与王小波小说对比研究_以_寒冬夜行人_和_黄金时代_为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家, 小说集《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 《三十而立》、 马尔堡市郊外》弄混了。男读者便与女读者一起寻找
《似水流年》) 是他的代表作。他在自己写的有关艺术 《寒冬夜行人》的下文。然而找来弄混的《在马尔堡市
的杂文里曾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对意大利作家卡尔维 郊外》的后半部, 他们又发现, 这个根本不是《寒冬夜
靠它们自己之间发展的必然性, 而是通过人物讲述 就是在小说描述的过程中, 作者有意或无意地暴露
出来的方式得以实现。那么, 传统小说情节发展的完 自 己 的 叙 述 行 为 和 构 思 痕 迹 。 在《寒 冬 夜 行 人》里 ,
整性也被打破了, 与之相反的是相对“凌乱”的, 支离 “ 元 小 说 ”叙 事 因 素 呈 显 形 , 而《黄 金 时 代》的“ 元 小
马尔堡市郊外》这部小说的结局。这样, 小说就由这 然— ——牛仔们长蘑菇。这样从可能到必然的推论就
些“ 不 完 整 ”的 十 篇 只 有 开 头 的 小 说 组 成 , 从 而 打 破 造就了一种荒诞, 让人从这样的荒唐的推论中感受
了传统小说故事的完整性。作者在打破了传统小说 到产生这样想法的可笑。通过这样的夸张的叙述, 就
表作进行对比, 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以及产 得知古时候小说只有两种结局: 男女主人公受尽磨
生此种情况的原因。
难, 要么结为夫妻, 要么双双死去, 于是男读者便与
女读者结了婚。 一
男读者去找自己要找的小说, 遇见女读者, 但是
传统的小说结构、故事情节相对来说都是一个 《寒冬夜行人》并没有像传统小说似的按照既定的线
破碎的, 拼凑起来的小说情节模式。
说 ”叙 事 因 素 则 呈 隐 性 。
在 阅 读《寒 冬 夜 行 人》时 候 , 我 们 时 常 发 现 类 似 二
于 这 种 风 格 的“ 议 论 性 ”文 字 :
突破了传统故事叙事模式的完整性, 就使这两
“ 我就是小说的主人公, 在小吃部与电话亭之
部小说具有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同时, 两部小说里 间穿梭而行。或者说, 小说的主人公名字叫‘我’, 除
鉴卡尔维诺的写作手法, 使自己的小说创作呈现出 女读者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故事最后男读者还是
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所以, 他们的作品在一定意义 没有找到自己要找的小说, 只好回到家乡, 在家乡的
上的可比性就很强。那么, 笔者就选了他们各自的代 图 书 馆 里 和 一 些 正 在 图 书 馆 里 读 书 的 人 交 谈 之 后 ,
[ 作者简介] 潘颂汉( 1982- ) , 男, 广西武鸣人,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 2005 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中外文学关系。 彭春华( 1975- ) , 男, 湖北黄冈人,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 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艺思潮。
2007.7
105
语 文 学 刊
作家作品
索发展下去, 而是转向了另一部小说《在马尔堡市郊 人 穿 了 这 几 天 就 发 霉 , 美 国 那 些 牛 仔 岂 不 要 长 蘑
诺的敬仰之情,“有位意大利朋友告诉我说, 卡尔维 行 人》的 下 文 , 但 是 却 因 此 结 识 了 一 些 人 , 找 到 了 另
ຫໍສະໝຸດ Baidu
诺的小说读起来极为悦耳, 像一串清脆的珠子洒落 外的线索, 于是便牵扯出下一部只有开头的, 与前一
于地。”[1]王小波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很注重学习、借 部毫不相关的小说……在寻找的过程中, 男读者与
语文学刊
卡尔维诺与王小波小说对比研究
— ——以《寒冬夜行人》和《黄金时代》为例
○ 潘颂汉, 彭春华
(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奉卡尔维诺为自己老师的王小波, 在小说创作上非常注重对卡尔维 诺 小 说 创 作 艺 术 的 模 仿 和 借 鉴 ;《寒 冬 夜 行 人》与《黄金时代》则分别是卡尔维诺和王小波的代表作。打破传统小说故事叙述的完整性, 描写知识分子所处的困境是两部小 说的相似之处; 颠覆的对象不同,“元小说”叙事元素的显隐与否则是两部小说的不同点。在本文的最后, 笔者还尝试找出产生此 种情况的原因。
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很深的。小说《黄金时代》里 本身就是模仿了《一千零一夜》的结构模式。
就 体 现 了 作 者 着 力 塑 造 的“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关
美学思想、思维模式的不同使得两部小说存在
系,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美。 一定程度上的不同。但是以卡尔维诺的学生自居的
里 , 常 见 的 一 些 段 落 的 开 头 方 式 是“ 陈 清 扬 后 来 说 像柳德米拉那样虔诚, 和作品保持有一定的距离, 却
…… ”,“ 后 来 …… ”,“ 有 关 斗 争 差 的 事 是 这 样 的 能对作品所描写的一切关怀在心, 而不是罗塔里娅
……”这些补充式的叙述, 作者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 式的纯粹为了阅读小说而阅读, 成为简单的阅读机
在交代这些人物的时候, 作者基本上都不去描写他
卡 尔 维 诺 的 小 说《寒 冬 夜 行 人》颠 覆 了 传 统 小 说
们的外貌特征, 对出现的人物不加展示, 不加评论, 的叙事结构, 使得小说的创作延伸到了一个新的领
人物完全服从于情节的安排; 削弱了小说主人公的 域, 那就是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小说的作者、作
形象, 将小说人物的功能弱化到了最低的程度。
品、出版社及与读者之间的复杂的关系, 同时探讨了
在 王 小 波 的《黄 金 时 代》里 , 作 者 也 着 力 去 突 破 小说的阅读接受的过程。卡尔维诺和小说里的作家
单一的叙述角度, 打破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在小说 弗兰奈里所持的心态是一致的, 希望自己的读者都
所描写的人物所处的时间段; 并且这三部小说都有 就是男、女读者对小说结局的不断追寻的过程。卡尔
一 个 共 同 的 人 物 , 那 就 是“ 王 二 ”。 实 际 上 , 这 个“ 王 维诺的创作则始终体现了他永远不满足于同一种艺
二”就是作者借用的叙述视角, 为的是讲述“王二”这 术风格的精神, 他是小说艺术领域里永不止息的开
将 原 本 散 乱 的 故 事“ 拼 凑 ”完 整 , 以 便 使 读 者 读 懂 小 器, 只追求阅读的数量和信息量。
说 。 那 么 , 和 传 统 小 说 不 同 的 是 , 王 小 波 的《黄 金 时
除了颠覆的对象不同之外, 两部小说所具有的
代》读起来显得较为散乱, 情节与情节之间连接不是 “元小说”叙事因素也不相同。所谓的“元小说”叙事
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的同时, 也削弱了传统小说的要 把“文革”里扼杀人性的做法的荒唐性栩栩如生地表
素之一“人物”的功能。在《寒冬夜行人》里, 由于小说 述 出 来, 颠 覆 了 当 时“ 大 人 物 ”们 嘴 里 所 说 的“ 神 圣 ”
不住地被发现, 人物也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变换, 并且 和“至高无上”。
术手法加以变形、夸张, 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王
在这段话里, 对于“我”这个人物的出现, 读者还
小 波 本 人 非 常 地 推“ 黑 色 幽 默 ”的 风 格 , 他 自 己 就 声 在 接 受 之 余 , 作 者 就 站 出 来“ 解 释 ”给 读 者 听 :“ 除 此
称“我的风格是黑色幽默”[3]。反映在《黄金时代》里描 之 外 你 对 这 个 人 物 还 什 么 也 不 知 道 ”; 另 外 , 对 车 站
的“真实”与作者混淆起来。这样一来, 就暴露了作者 接起来的, 这个理念让他们的作品大都以拼接、无序
虚构小说人物的意图, 从而使《黄金时代》有了“元小 的形式组合而成, 表达出作者对这个无序、混乱的世
说”的叙述因素。区别于《寒冬夜行人》明显、集中的 界的失望和担忧。《寒冬夜行人》这部小说就是由10
“ 元 小 说 ”叙 述 因 素 的 是 ,《黄 金 时 代》里 的“ 元 小 说 ” 个看起来互不相关的小故事组合而成, 充分体现了
【关键词】《寒冬夜行人》;《黄金时代》; 相似; 相异
伊塔洛·卡尔维诺 ( Italo Calvino, 1923—1985) , 完整的体系, 开头、过程、结尾相互衔接, 形成一个统
意大利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终身致力于小说艺术的 一的整体。但是在《寒冬夜行人》里我们却看不见这
探索与实践, 注重展现小说的无限可能性,《寒冬夜 样的现象: 小说以《寒冬夜行人》的出版为开头, 叙说
个作者在小说中虚构的人物的“风流史”。在《似水流 拓者, 但是从整体的风格上来讲, 他更偏向于后现代
年》里有一个年表, 更从一个侧面强调“王二”这个人 主义, 这方面的作品尤为丰富,《寒冬夜行人》只是其
物在小说中的真实可靠性, 使读者明白这个人物确 中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后现代主义的作家们认为,
实是生活在作者的虚构之中, 而不能把小说中人物 世 界 是 以“ 碎 片 ”的 形 式 存 在 的 , 以“ 无 序 ”的 形 式 拼
外》的写作, 直到讲述完《在马尔堡市郊外》的一部分 菇。”
内容, 男、女读者才发现这确实不是他们要找的小
在 前 一 个 条 件 下 , 中 国 的“ 一 些 人 ”认 为 穿 牛 仔
说— ——并且《在马尔堡市郊外》这部小说也没有了剩 裤可能会让女孩子的生殖器发霉— ——只是一种“可
下的部分— ——只是他们却不得不继续往下寻找 《在 能”的猜想, 在后面王小波的推断里就变成了一种必
行人》正是作者实践此创作理念的作品; 由于将此创 一位男读者在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发现有错页的现
作理念运用得有如炉火纯青, 所以一直被评论界认 象, 于是去找书店老板换书, 遇见为同样目的而来的
为是他小说创作技巧达到顶峰的代表性作品。
女读者柳德米拉。书店老板解释说, 接到出版社的书
王 小 波( 1952- 1997) , 中 国 当 代 著 名 小 说 家 , 杂 面通知,《寒冬夜行人》在装订时与另外一部小说《在
都出现了“颠覆”的对象, 但是, 颠覆的对象却是不一 此之外你对这个人物还什么也不知道; 对这个车站
样的。
也是如此, 你只知道它叫‘车站’, 除此之外你什么也
很明显的,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颠覆的就是“文 不知道, 只知道你从这里打电话没人接。也许在某个
革”的“神圣”、 “至高无上”, 通过黑色幽默、反讽等艺 遥远的城市里有个电话铃在响, 但没有人接”。[5]
写 的“ 文 革 ”时 期 的 种 种 荒 诞 事 情 的 描 写 上 , 这 样 的 的 情 况“ 也 是 如 此 , 你 只 知 道 它 叫‘ 车 站 ’, 除 此 之 外
特点就更为明显。在《三十而立》里, 有这样一段:
你 什 么 也 不 知 道 ”。作 者 在 这 里 就 大 胆 地 暴 露 了 自 己
知 识 分 子 的 立 场 , 对 传 统 文 化 、民 族 心 理 , 对 其 负 面 讲, 他的刻意追寻小说的独特的结构方式也有了答
和劣性进行深刻的解剖和批判, 表现了传统文人的 案, 那就是有意识地向民间故事取材, 模仿民间故事
强烈的“入世”情结。那么, 由此可见, 王小波受到中 的结构模式, 并创造出自己的东西来,《寒冬夜行人》
“说什么牛仔裤不通风, 裹住了女孩子的生殖 的叙述行为。
106 器, 要发霉。试问, 谁发霉了? 你是怎么看见的? 中国
《黄金时代》 由三个中篇组成:《黄金时代》、 《三
2007.7
语 文 学 刊
语文学刊
十而立》、 《似水流年》, 小说的标题就已经揭示了它 身, 总是企望从实事中求‘是’”。表现在小说文本里,
除 了 强 调“ 人 ”与“ 自 然 ”的 和 谐 外 , 王 小 波 还 非 王小波在自己创作时有意无意的模仿和借鉴又使这
常推崇自由主义和理性的经验主义哲学。正如其夫 两部小说具有共同点。刻意地向西方的小说艺术创
人李银河所言:“他是一位自由思想家”自由人文主 作取经是王小波开始小说创作的必然之举, 这让他
叙述因素显得更隐蔽一些。
后现代主义流派的这一创作观念。但是, 读完《寒冬
夜行人》的读者们都会发现, 作者并没有像其他的后 三
现代主义作家那样, 对世界、对人类的未来的发展充
王 小 波 除 了 在 小 说 领 域 取 得 令 人 瞩 目 的 成 就 满了悲伤、失望之情: 男读者和女读者在小说的结局
外, 他的杂文创作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王氏杂文以 喜结连理, 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从作者这一方面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