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用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14
群体感应在控制病原菌中的应用
微生物对宿主的致病过程复杂多样,包括以下几个可能相互交叉的 阶段:微生物对宿主的侵袭和定殖、毒力因子的产生和作用于宿主、对 宿主免疫和药物的抵抗。
在微生物群体感应控制的生命活动3中/1,0/2最02引1 人关注的是对毒力因子产 生和生物膜形成的控制,如果抑制了这两个作用就可以防止致病菌产生 致病作用及增强抗生素的作用效果

对生物膜形成的控制:
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有 lasI/lasR、rhlI/rhlR两个信号 系统,lasI、rhlI与lasR、rhlR 基因分别编码不同的信号分子 合成酶与信号分子受体。信号 分子随着细菌密度的增加而分 3/10/20泌2增1 加,当信号分子达到一定 阈值时,信号分子与相应的信 号分子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 激活的受体再激活相关的转录 调节子,合成胞外多糖、毒性 因子及藻酸盐等,使细菌聚集 形成生物被膜
3/10/2021
LuxR蛋白是细胞质内AI 感受因子,也是一种 DNA结合转录激活元件; 其 N-端与AHL结合,C端则参与寡聚化以及与 启动子DNA的结合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7
种内交流:G- 的QS系统
费氏弧菌的AHL-LuxI/LuxR 型系统:
LuxI产生AHL,自由通过 细胞膜,分泌到胞外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15
群体感应
毒力因子的产生:
肠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是溶
细胞素,由 2 个亚单位CylLL 和CylLS组成,在胞外以具有 毒性的CylLL ″和CylLS″形式 存在。研究表明,CylLS″担 任了QS系统机制中信号分子
的作用。Coburn等发现,
CylLL ″优先与靶细胞结合, 导致游离 CylLS″的积累并超 过诱导阈值,然后激活CylLS 表达,产生高水平的溶细胞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13
种间交流
信号分子AI-2:呋喃酰硼酸二酯类化合物
细菌识别AI-2型信号分子的方式与G+中双组分激酶的识别系统 是完全一致的,即双组分激酶识别 AI-2分子后,把磷酸化基团
3/10/2021
传递给受体蛋白并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
AI-2信号分子作用广泛,能够被多种微生物识别,是不同菌种之 间的共同语言,起着微生物种间交流的作用
• 通过人为地干扰或促进微3生/10/物202的1 群体感应系统, 从而调控其某种功能,以达成实际意义上的应 用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5
群体感应系统的分类
QS 系统由自诱导分子 、 感应分子及下游调控蛋白组成。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大部分细菌一般均有两套群体感应系统,一套用于 种内信息交流,一套用于种间信息交流;根据细菌合成的自诱导分子和感
种AHL-LuxI/LuxR 型系统进行细胞间的交流。费氏弧菌的
LuxI/Lux R双组分系统被视为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的模式
百度文库
系统。
3/10/2021
不同的细菌产生不同的 AHL,差异只在于酰基侧链的
长度与结构,高丝氨酸内酯部分是相同的。这也造成了微生
物在利用AHL信号分子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9
种内交流:G+ 的QS系统
AIP不能自由穿透细胞 壁,需要ABC(ATPbinding-cassette)转运 系统或其它膜通道蛋白 作用到达胞外行使功能
AIP前体肽经转录 后的一系列修饰加 工,在不同细菌内 形成长短不同、稳 定、特异的AIP
3/10/2021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AIP浓度在胞外达到某 一阈值
应机制不同,QS系统主要分为3 种:
种内QS 系统
G-菌QS系统
3/10/2021
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AHL)
群体感应
G+菌QS系统
寡肽类物质 (AIP)
种间QS 系统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呋喃酰硼酸二酯
6
种内交流:G- 的QS系统
LuxI 蛋白是AI合成酶, 能够合成信号分子 N-酰 基高丝氨酸内酯(AHL)
3/10/2021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12
种间交流
信号 分子
信号传递 及识别
AI-1由LuxM 基因编码产物催化产
生,相应的感应分子为LuxN
AI-2的分子本质是呋喃酰硼酸二
酯类化合物,感应分子为 LuxP 和
LuxQ
3/10/2021
LuxN 和 LuxQ 均通过LuxU 来实 现信号传递 ,LuxU 是一种磷酸转 移酶,活化后将信号传递至调节蛋 白LuxO,并在另一蛋白LuxR 的 协助下,启动基因的表达
膜上激酶识别信号分 子,并促进激酶中组 氨酸残基磷酸化
经过天冬氨酸残基的 传递,把磷酸基团传 递给受体蛋白
磷酸化的受体蛋白与 DNA 特定的靶位点结 合,调控基因表达
10
种内交流:G+ 的QS系统
3/10/2021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11
种内交流:G+ 的QS系统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组份QS系统:
1994年Fuqua等提出了群体感应
(quorum sensing,QS)这一概念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2
群体感应的发现
3/10/2021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3
细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许多细菌都能合成并释放一种 被称为自诱导物质(autoinducer,AI)的信号分子,胞外的AI 浓度能随细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信号达到一定的浓度阈 值时,能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
3/10/2021
芽胞杆菌中感受态与芽胞形成、病原细菌胞外酶与毒素产生、 生物膜形成、菌体发光、色素产生、抗生素形成等,我们将 这一现象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4
群体感应的研究意义
• 了解单细胞微生物的信息交流与行为特性的关 系,建立起化学信号物质和生理行为之间的联系
AHL随菌体浓度上升在胞 外积累到阈值
3/10/2021
AHL扩散入胞内与LuxR蛋
白结合,形成AI/LuxR 复
合体,并结合到 DNA上,
激活发光基因的启动子
转 录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8
种内交流:G- 的QS系统
革兰氏阴性菌中,有超过70种的细菌利用 AHL作为胞
间交流的信号分子。有超过50种的革兰氏阴性菌都是利用这
目录
1.群体感应的发现及研究意义
2.群体感应系统的分类及机制
3/10/2021
3.群体感应在控制病原菌中的应用
4.小结及展望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其应 用
1
群体感应的发现
20世纪70年代,海洋细菌费氏弧菌 (Vibrio fiscberi)和哈氏弧菌(V . harveyi) 生物发光现象
Nealson等在1970年首次报道了该 菌菌体密度与生物发光呈正相关,3/10/2021 引发了关于群体感应的猜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