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高三联考
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2018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了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即这一时期在北纬30°上下,人类文明精神发生重大突破,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这一时期的中国A.老庄提倡崇尚自然,超越功利 B.儒释道三教并立局面形成C.成为中华文化圈的中心D.黄宗羲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25.战国时实行兵士戍边制度,当时规定戍边期限为三日,一切费用自理。
而秦统一后,广大将士却对该制度深恶痛绝。
这主要是由于A.政治腐朽,军饷无法保障B.国家统一,人民热爱和平C.路途遥远,粮草需要自备D.将士厌战,急需农业生产26.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
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
并称:“建储册立。
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
该制度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予选贤任能D.排除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27.图5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疆域图。
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图5A.②③①④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28.公元前399年的一个傍晚,在苏格拉底即将处死的那天晚上,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他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
”与其思想本质一致的是A.王守仁“致良知”B.大卫·休谟“理性是激情的奴隶”C.康德“思想自由”D.马尔克斯“生命无非是一连串活下去的机会”29.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面作用。
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
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30.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0所名校】2017-2018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文综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文综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B. 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C. 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D. 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2.《史记·李将军列传》讲述了李广一生,在汉文帝时期为中郎将,无所事事;后来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一位抗击匈奴的重要将领,威震北边,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说明( ) A.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成就B. 时代变迁影响对人物的评价C. 英雄人物推动历史进程D. 统治者的好恶决定战争胜负3.北宋时,在与辽、夏等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场所——榷场里面,书画交易只是偶然出现,并未形成气候。
到了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
据此可知( )A. 两宋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B. 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C. 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D. 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4.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 A. 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 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5.据文献记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
2018届河北石家庄二模文综历史试题0001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24.西周的青铜器,花纹大致有几套配合使用,铭文文字是一样的,词句格律也一致。
周代的贵族子弟,彼此可以引诗赋诗,作为社交的媒介,或据此对当时的事件或人物进行批评、议论。
这表明周代A.形成了注重历史传承的风尚B.社会上层文化具有同质性C贵族教育强调官学私学结合D.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观念25.汉代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主管监察。
唐代设御史台,实行三省、六部、一台的政治制度。
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分别监察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州县地方政府。
这一变化A.表明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推动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D.有利于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6.元朝斡脱(蒙古语“合伙”的音译)商人活跃。
他们多为西域商人,资本来源于蒙古王公贵族,经营活动或放高利贷,或远距离贩卖货物。
他们从政府那里获得特权,可以使用官方的驿站交通,有官军护卫,可减免税收。
据此推知,元朝A.西域商人垄断商业活动B.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起C.政府实行商品专卖政策D.民营商业的运营环境恶化27.明代,李时珍的本草之学,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
徐霞客的地理之学,全由亲身旅行各处,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有工艺器械的制作过程,并有实绘的图样,还介绍了一些外来技术。
这表明,他们都A.具有理性主义学风B.强调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C.力图总结传统科技D.受到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281842英国人“然而彼固重之者,为其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也,可谓知所敬。
” 上表为不同书籍关于“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林则徐蜡像的原因”的历史叙述。
据此可知 A .禁烟运动是导致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B .近代国人未能正确理解蜡像展出的用意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 .林则徐的忠正勇毅受到中英两国的尊重19世纪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纲常名教”提出公开质疑。
河北省石家庄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
石家庄市2018 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综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l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A.革新了选官制度 B.提出家国一体观念C.设刺史以察民情 D.推动了儒释遭融合25.如图5,唐玄宗开元年间将10道析分为15道,其中山南道两分为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道三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以适应监察事务繁重的需要。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南方经济的发展 B.藩镇势力的扩大C.海上丝路的开通 D.君主专制的加强26.据文献记载两宋时期.“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复以医药弗使,饮膳难得·自村幢而迁于邑,白岜而迁于郡者,亦多矣。
”又如奉化李雄飞之父.“隆于教子,其徙城市,便二子之从师也”.这主要反映了两宋时期A_工商业市镇吸引大量人口 B科举考试促进重学风气形成C.城市职能呈现多元化特征D.土地兼并导致农村经济萧条27.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 B.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足宣扬国威28. 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唯物史观派’。
……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
”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A.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 B.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D.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29.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苏俄苏联全球趋势1.(2018年全国Ⅲ卷文综历史12)12.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 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 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2.(2018年江苏单科历史18)18.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C3.(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届高三最后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学者钱乘旦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A. 苏俄新经济政策B. 苏联斯大林模式C. 美国罗斯福新政D. 中国的改革开放【答案】B4.(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它任何国家。
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B. 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C. 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工业化方针提出使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B5.(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私人土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5%,却生产了25%-30%的苏联农产品。
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A. 鼓励私人农场发展B. 集体农庄生产效率较低C. 忽视农业重视工业D. 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答案】B6.(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苏联作家爱伦堡在《解冻》(1954年发行)里中写到:“窗外是一片激动人心的情景。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
石家庄市2018 届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4. C25. D26.A27.A28.B29. B30.B31.C32. A33.C 34.B 35.C41.(1)主张:自由平等的经济权利是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前提;通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与发展实业,效率与公平两者可以兼得;效率与公平的兼得需要制度创新。
(每点2分,共6分)评析:这一思想把西方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反映了时代要求,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和有益的启示。
(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共4分)这一主张目标过于理想化,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难以实现。
(2分)(2)变化:从重公平、轻效率到保基本、重效率。
(4分)原因:国家财政负担沉重;人们工作积极性降低;经济出现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失灵。
(每点2分,共6分)认识: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与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改善民生存在一定内在联系;效率与公平的实现需要制度保障;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效率与公平进行历史评价(任答其中1点,言之成理即可,3分)42.评分标准:(1)论题(3分)(2)史实与论证(8分,运用2个与题目相关的具体史实加以论证)(3)结论与论题一致,1分。
示例“大一统”思想内涵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丰富。
西周时期,各民族繁衍生息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风俗、文化,但随着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推行,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融合交流,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的分裂动乱,诸子百家不仅将原有的“大一统”观念系统化、理论化,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加强调国内政治秩序的统一问题。
董仲舒针对汉武帝初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系统发挥了大一统思想,强调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符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清政府力主华夷同源,无内外、中外之分,确立了清代“天下一家”“中外一体”的“大一统”观念。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 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 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答案】D【解析】从材料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中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察举制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与设计之初相背离,故D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唯一标准”;B项错误,选官制度的发展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察举制在不断走向末路。
2.据统计,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漕运交通为21项,防治水害为33项,居民用水为14项。
这说明唐朝时期A. 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B. 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C. 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D. 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解析】从材料“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中可以看出,农田水利设施占大多数,说明唐朝政府比较重视农业,也就是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睛:小农经济地位: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③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④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⑤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3.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的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周易》中有关的观念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A. 宋代儒学回归和孔孟学说复兴B.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 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融合D. 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到“《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宋代儒学逐渐回归先秦儒学,故A项正确;A项是汉代,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石家庄市二中高三联考第四期文综历史试卷
2017届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高三联考第四期文综历史一、单选题:共12题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
分封对象服从巩固统治的需要B.宗法关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国家政权实现向帝国结构转变D.血缘分封有助扩展中原文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
根据题干材料“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可知,分封的对象包括功臣、兄和弟、外甥以及舅舅等,对象多样性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宗法关系,故B项错误;据材料“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可知,西周刚建立,当时周天子确立的是天下共主的地位,而不是“独主"的帝国结构,故C项错误;功臣与周天子无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2.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
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
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
”材料表明,张玄素A。
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 B.反对君主独断专行C。
主张加强控制地方 D.建议扩大选官范围【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张玄素认为,隋朝是亡于“其君自专”即君主独断专行,而不是暴政,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3.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五年五月诏告天下:“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
”此规定反映出A。
重农抑商不适应时代需要 B。
重视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C.政策干预以实现休养生息D。
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与材料“工商农业皆听其故”不符,故排除;政府下诏让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冻馁不能自存者,反映出政策干预以实现休养生息,故C项正确;D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4.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2-5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1.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B. 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C. 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D. 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答案】D【解析】“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天子班贡,轻重以列。
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都能反映天子和诸侯国国君之间的关系,故选D;“列尊贡重”反映不出是否是姬姓诸侯国,故排除A;三则材料只有第二则与东方诸侯国有关,故排除B;分封制下,周天子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的说法本身就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C。
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历史研究需要从若干个相同或者不同类的史料中找出其共性的东西,从而确定史料的真伪。
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孤证不立”。
所以这一题一定要根据几个文字材料的大意找出其共同之处,就是可以推论出的史实了。
2. 《史记·李将军列传》讲述了李广一生,在汉文帝时期为中郎将,无所事事;后来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一位抗击匈奴的重要将领,威震北边,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说明A. 社会环境影响个人成就B. 时代变迁影响对人物的评价C. 英雄人物推动历史进程D. 统治者的好恶决定战争胜负【答案】A3. 北宋时,在与辽、夏等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场所——榷场里面,书画交易只是偶然出现,并未形成气候。
到了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
据此可知A. 两宋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B. 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C. 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D. 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答案】B【解析】北宋时期,与辽、夏等边境地区进行贸易时,书画交易不常见,而到南宋时则成为常见的“由北向南回流”现象,这是因为南宋偏安江南,对故国存在浓烈的依恋和思乡之情,书画交易就是其表现,故选B;A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与题干无关,D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D。
最新 【历史】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8届度高三年级阶段验收测验二 精品
石家庄二中2018—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阶段验收测验(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问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在姓名后注明班级)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刘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生须独立完成答卷,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题1 5分,共计6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分封制在间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井田制的瓦解3.考古发掘仿佛是一把通往过去旧钥匙,出土的文物无声地告诉了我们大量的历史信息。
从这件春秋时代的青铜牛尊上,能挖掘的历史信息有()①春秋时期青铜铸造水平很高②人们“以牛耕田”③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已经创造④封建制度确立A.②④B.①②C.①④D.②③4.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齐国B.晋国C.吴国D.宋国5.春秋后期,在今山东曲阜一带有某一贵族,其封地是300亩,另新辟荒地200亩。
按当时规定,它应向国君缴纳贡赋依据的田亩数是()A.300亩B.500亩C.200亩D.100亩6.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石刻一方,上有记文日:“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这块石刻应出自()A.西周B.汉代C.秦代D.元代7.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和亲”就是一种基本的形式,曾和西汉政府和亲的西域政权是()A.乌孙B.匈奴C.大宛D.大月氏8.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的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
最新-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
石家庄市2018年度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文综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24.B 25.A 26.B 27.C 28.D 29.C 30.D 31.C 32.A33.B 34.A 35.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其中第40题25分,第41题12分,第45题—48题为选做题,四选一,均为15分,共52分。
)40.(25分)(1)特点:皇帝重视文人;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参与决策和纳谏;削弱相权,维护皇权;官员文化素质较高。
(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2)原因:官员选拔方式落后,封建特权色彩浓厚;官僚体系紊乱,腐败现象严重,办事效率低下;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启蒙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影响。
(10分,答出其中5点即可。
)(3)进步性:有利于公平公正;防止徇私舞弊和官场腐败;有助于提高官员素质;推动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
(7分,答出其中1点3分,2点5分,3点7分。
)41.(12分)示例一信息:民国初年的轻工业等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分)说明:中国社会性质和国家经济建设方针的改变。
(3分)示例二信息:民国初年工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中西部也有发展。
(3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更注重工业的合理布局。
(3分)第45题—48题为选做题,四选一,均为15分45.(1)原因: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中央集权削弱;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巩固统治的需要;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外政策的调整。
(7分,答出其中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
)(2)特点:地方分税给中央;三级分税;重复征税。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作用:维护了联邦制;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4分)46.(1)主要观点:反对专制,提倡分权和地方自治;重视法制建设,保障民主自由;反对无政府状态。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文中所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A.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 B.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C.辛亥革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造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2.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与此背离的是A. 汉中外朝制B. 唐三省六部制C. 宋二府三司制D. 元一省制3.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其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这种“制度”是A. 科举制度B. 世卿世禄制度C. 征辟制度D. 军功爵制度4.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5.《全球通史》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了”。
直接导致“机构倒塌”的历史事件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俄国十月革命C. 俄国二月革命D. 《四月提纲》的发表6.出于与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类似的目的,北宋采取的措施是A.设三司使、枢密使、参知政事B.设转运使C.让文官做知州,并由通判监督D.“杯酒释兵权”7.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期联考语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音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人文主义的视野新人文主义,关注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强调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人文”概念。
“人文”之“人”,应是唯物史观意义上的“现实的人”;“文”,应是“现实的人”的文化与精神生活。
狭隘的人文主义者,则将“人文”仅仅局限在文化生活或精神生活的范围内,离开现实的人抽象地谈论人的精神生活(当然,只关注人的物质生活而忽视精神生活,则是对人文的另一种扭曲)。
在对待科学的观念上,新人文主义与狭隘的人文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狭隘的人文主义,把科学及其价值归结为“实证主义”或“功利主义”,因此将其置于人文主义的对立面予以批判,于是进一步加剧了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和对立。
事实上,科学的诸多价值在本质上都是人文的。
科学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使科学具有极为深刻的人文意义的基础,不能将其归结为狭隘的“实证主义”或“功利主义”;事实证明,它对于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具有根本性的积极意义。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科学不仅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而且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这里已经包含了对科学技术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深刻的理解。
在新的人文观念的视野中,科学不仅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
【历史】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试卷(解析版)
255 项,漕运交通为 21 项,防治水
A. 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C. 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 D. 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 “在唐代 323 项水利工程中, 农田灌溉工程为 255 项 ”中可以看出, 农田水利设施占大
多数,说明唐朝政府比较重视农业,也就是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故
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对亚非美洲: 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 白银大量地
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⑷对世界: 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
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5.
上海
汉口
北京
安徽芜湖
四川长寿
吉林
黑龙江
3
5
2
1
1
4
2
上表是 1905——1911 年全国新建面粉厂分布情况,据此可知
A. 民族工业受到外资企业的排挤
B. 南方与北方经济趋于平衡
C. 近代工业逐渐向内陆地区扩展
D. 中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 “四川长寿 ”吉“林 ”“黑龙江 ”等地面粉厂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的近代工业逐渐由沿海
到内地发展,故 C 项正确; 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B 项错误, “上海 ”北“京 ”等地无法代表南
北经济;材料中只反映了 “面粉厂 ”的状况,故 D 项错误。
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
“三看 ”:一看图表
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第Ⅰ卷本卷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 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B. 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 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D. 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答案】D【解析】从商朝商王是“盟主”到西周周王权威至高无上,说明王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周与商比较,王权的权威性,不能体现对地方是否间接管理,故A项错误;分封制都是依靠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统治,故B项错误;分封制都扩大了王朝的统治疆域,故C项错误。
2.史载楚国从武王熊通(前740前~690年在位)时开始对外进行征伐兼并,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与楚王成为县。
由此可见,当时A. 楚国率先发动兼并战争B. 各诸侯国之间攻伐不断C. 北方诸国政局相对稳定D. 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楚国敢于兼并小国且设置县,这表明分封制瓦解,地方行政体制发生裂变,D 项正确;A 项“率先发动”、B项“各诸侯国攻伐不断”、C 项“北方稳定”材料均无法推断。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先后吞并了一些周边的小国,灭国所得之地,直属与楚王成为县”的理解,可以得出分封制瓦解,郡县制开始在局部地区出现。
3.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慎罚”的“礼治”;提出了旨在长治久安的“德治”思想;反复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
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
据此可知A. 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B. 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C. 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D. 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已,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说明孔子试图通过社会变革,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18届高三联考第四期文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题文】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分封对象服从巩固统治的需要B.宗法关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国家政权实现向帝国结构转变D.血缘分封有助扩展中原文化【答案】A【分值】4分【解析】根据材料中“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得出当时分封的主要诸侯服从周天子的统治,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并未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且材料中并非只是强调血缘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实行的仍是贵族政治,并不是向帝国结构转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分封制的目的是维护统治,并不是扩张中原文化,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易错点】将宗法制和分封制两个历史概念混淆。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诸侯”“天子”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指的是分封制,材料中并未涉及血缘关系,排除与所以与宗法制无关。
25.【题文】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
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
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
”材料表明,张玄素A.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B.反对君主独断专行C.主张加强控制地方D.建议扩大选官范围【答案】B【分值】4分【解析】根据材料中“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说明张玄素认识到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但是本题主要是从中吸取教训,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说明张玄素认为君主应该任用贤臣,使得百官各司其职,实质是反对君主独断专行,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古代的选官的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B项。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易错点】将中国古代不同的政治制度混淆。
本题涉及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及选官制度,要结合其具体的朝代区分不同的历史概念。
【解题思路】材料中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是君主专制独裁,以此作为突破口解决问题。
并且材料中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及选官制度。
26.【题文】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五年五月诏告天下:“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
”此规定反映出A.重农抑商不适应时代需要B.重视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C.政策干预以实现休养生息D.土地兼并计划了社会矛盾【答案】C【分值】4分【解析】材料中反映的当时出现了贫困者,政府如何救助,并未提出其出现的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救济贫困着,并未强调对农业的重视,故B 项错误;材料中“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说明政府进行调节,以保障人民度过难关,体现的是政府的作用,故C项正确;土地兼并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故选C。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易错点】易错选A,对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过程和特点理解不准确。
【解题思路】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得出关键信息是政府帮助贫困者,与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土地兼并无关。
27.【题文】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
”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B.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C.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D.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答案】D【分值】4分【解析】根据材料中“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可知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照盘照抄,可见是提倡创新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指出的是明代的学风缺少创新,不是对明代学术成果的全盘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有创新意识,不是经世致用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前人成果不可逾越,故C项错误,故选D。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易错点】易错选B,对材料信息不能准确解读,且对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势。
【解题思路】要注意分析材料提供的新情景,切忌对课本提供的知识形成思维定势。
28.【题文】自1894年以后到1913年的二十年间,进口机纱加强了攻势,除印纱外,还有日纱,且国内近代纱厂兴起,产量已占进口纱的62.5%,这对棉农纺织户的自纺纱起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以上现象说明A.列强在华设厂加速自然经济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C.“纺织分离”体现传统经济解体D.“男耕女织”模式受到内外夹击【答案】C【分值】4分【解析】材料中只是说明大量的进口机纱涌入中国,并非是强调列强在华设厂,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强调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大量的洋纱的涌入,对“棉农纺织户的自纺纱起了‘釜底抽薪’的作用”说明造成了中国“纺织分离”的现象,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故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纺织分离”,不是“男耕女织”的模式,故D项错误,故选C。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我国近代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易错点】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的表现分辨不清。
我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传统的耕织分离;纺织分离;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传统的手工业者的破产。
【解题思路】能够解读出材料反映的是“纺织分离”的现象而不是“男耕女织”模式。
29.【题文】观察下表,我们可以得出A.清政府开始追赶世界进步潮流B.洋务运动不是“迟到的近代化”C.内优外患是四国的共同处境D.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发生【答案】B【分值】4分【解析】清政府学习西方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真正的追赶进步潮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是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主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说明当时的中国已经开始了近代化,故B项正确;当时的德国主要是内部分裂,并无外患,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B。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我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比较能力。
【易错点】对历史材料的主旨把握不够准确,导致解题偏离方向。
【解题思路】对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要学会分析比较,从中分析其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30.【题文】20世纪初,孙中山在《排外与国际法》一文中提到:“各国交际,未尝不视国力之强弱以为进退,而相与结不对等之约”“不平等条约”概念呼之欲出。
这反映了孙中山A.看清了列强侵略的本质B.已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C.具备一定国家主权意识D.主张废除不平等的条约【答案】C【分值】4分【解析】材料中仅仅涉及对列强实力的分析并未看清其侵略本质,故A项错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并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各国交际,未尝不视国力之强弱以为进退,而相与结不对等之约”说明认识到列强对中国的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等,说明具有一定的国家主权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认识到条约的不平等性,并未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故D项错误,故选C。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近代孙中山的主要思想,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易错点】对列强侵略的本质和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不能正确区分。
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是其根本目的是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为发展资本主义服务,因此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
【解题思路】根据题目的信息“20世纪初”和“孙中山”可排除反帝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31.【题文】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中国坚持尚和但独立,一直提倡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尊重世界的多样性。
反对把西方的价值观和原则看成是普世的、要求“环球同此凉热”。
由此得出新中国外交A.具有和而不同的传统风格B.仍然受“冷战”思维影响C.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D.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答案】A【分值】4分【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坚持尚和但独立,一直提倡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据此反对西方国家将其价值观和原则普世化,体现了与新中国外交中“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对西方国家的原则是理性的,并未受“冷战”思维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西方的外交态度,并未涉及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A项。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特点,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和历史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易错点】对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阶段得外交政策容易混淆。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我国扩大外交范围,与西方国家关系缓和;新时期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外交上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外交思想越来越成熟。
【解题思路】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要遵循“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原则,对材料中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应该客观分析,正确认识。
32.【题文】理性的职能是认识,理性的行为基于人的知识。
但知识是有限的,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始终正确地指导人的行为,因此,依靠理性来建立道徳是不可能的。
支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B.朱熹C.卢梭D.康德【答案】C【分值】4分【解析】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强调人的理性的作用,故A项错误;朱熹是宋朝理学的代表,并未涉及理性精神,故B项错误;卢梭代表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民主法治,因此认为仅仅靠理性建立道德是不可能的,需要社会的制约因素,故C项正确;康德提出的人的理性的主体地位,与建立道德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
【考查方向】不同考查中外思想家的思想,主要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易错点】对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把握不准确,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