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剂-辛温解表 桂枝加葛根汤
解表剂(辛温解表)
麻黄汤功用主治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
浮紧。
麻黄汤方义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 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 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 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 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汤运用
本方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临床应用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为辨证要点。
桂枝汤加减化裁
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 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 宣肺止咳平喘。
桂枝汤禁忌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均当忌服,孕妇及月经过多者 慎用。
趣记:桂枝要三 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三)
桂枝汤组成用量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炙)6g。
桂枝汤功用主治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
浮缓或浮弱者。
桂枝汤用法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 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 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 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 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 酒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服取微汗)。 [2]
方剂学 解表剂(此文件仅供参考,让大家对于解表剂有所了解。要学要背的内容我会单独发
【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汤】【出处】《伤寒论》【组成】君:麻黄(三两,去节;9g)臣:桂枝(二两,去皮;6g)佐:杏仁(七十个,去皮;9g)佐使:甘草(一两,炙;3g)【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两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临床加减】外感风寒较轻,见头身疼痛不甚,无须强力发汗者,可去方中桂枝,或加苏叶、荆芥肺郁生痰,兼咳痰稀薄,胸闷气急者,可加苏子、橘红,以增强祛痰止咳平喘之功风寒郁热,兼心烦口渴者,可加石膏、黄芩,以兼清里热风寒夹湿,见无汗而头身重痛,舌苔白腻者,可加苍术或白术,以发汗祛湿附【麻黄加术汤】【出处】《金匮要略》【组成】麻黄(三两,去节;9g)、桂枝(二两,去皮;6g)、杏仁(七十个,去皮;9g)、甘草(一两,炙;3g)、白术(四两;9g)【用法】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湿痹,身热烦疼,无汗。
附【麻杏苡甘汤】【出处】《金匮要略》【组成】麻黄(去节,半两,汤泡;6g)、杏仁(十个,去皮尖,炒;6g)、甘草(一两,炙;3g)、薏苡仁(半两;12g)【用法】锉麻豆大,每服四钱(12g)。
水一盏,煮八分,去滓温服,取微汗避风。
【功效】解表祛湿【主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附【大青龙汤】【出处】《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六两;12g)、桂枝(二两;6g)、甘草(炙,二两;5g)、杏仁(去皮尖,四十粒;6g)、石膏(如鸡子大,碎;12g)、生姜(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3枚)【用法】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方歌整理
一、解表剂1. 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三桂二甘草一,杏仁七十去尖皮,恶寒发热头身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附: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麻杏苡甘汤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大青龙汤大青龙重麻黄汤,再加石膏大枣姜,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最良。
2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覆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附: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入桂枝汤,汗出恶风项背强。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加厚朴杏子汤,喘家中风神效彰。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龙牡加入桂枝汤,涩精止遗调阴阳。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分经论治宜变通。
附:大羌活汤九味羌活去白芷,再加独活防己知,还把黄连白术入,大羌活汤散热湿。
4香苏散:香苏散就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附: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纳防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寒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
香苏葱豉汤香苏散合葱豉汤,妊娠伤寒母子康。
5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附:小青龙加石膏汤石膏加入小青龙,咳喘热烦两相逢。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苑半夏加五味。
6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苑,白前桔梗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2. 辛凉解表1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2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附:银翘汤鞠通开来银翘汤,竹草麦冬生地黄,阳明温病寒下后,脉浮无汗服之康。
3麻杏甘石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定喘除烦效力彰。
附:越脾汤越婢汤中有石膏,麻黄生姜和枣草,风水恶风一身肿,水道通调肿自消。
葛根汤[精.选]
【方名】桂枝加葛根汤【出处】《伤寒论》秦之瑛自拟方歌:桂枝汤中葛根入,解肌祛风调营卫。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桂枝(6克)芍药(6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葛根(12克)【原方】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方诀】桂枝加葛根汤证是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于濡养,所以项背强几几。
但有汗出来风,是表虚。
所以用桂枝汤减少桂、芍用量,加葛根,取奇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之功。
【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
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chuo,吃)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禁忌】斟酌。
【原文】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来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 芍药6克生姜9克(切) 甘草6克(炙) 大枣12枚(擘) 桂枝6克(去皮)【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麻黄、葛根,减2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覆取微似汗。
调养如桂枝汤法。
【功用】解肌发表,生津和营。
【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儿儿,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葛根汤主之。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word.。
1-解表剂
配伍意义
桑叶— 疏散 清肺止咳 君
菊花— 风热 清利头目 臣
杏仁、桔梗—宣肺止咳
连翘—清热解毒
佐
薄荷—疏散风热
芦根—清热生津
甘草—调和诸药
使
[银翘散与桑菊饮比较]
组成:两方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 根;银翘散有银花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 叶。桑菊饮有桑叶配杏仁 功用:两方均能疏散风热;但银翘散解表清热 之力强,桑菊饮宣肺止咳作用大。 主治:桑菊饮以咳嗽为主,银翘散热毒较盛。
杏仁、赤茯苓、陈皮、甘草
注意事项
虽有是证,若脉浮而弱,汗自出, 或尺中脉微与迟者,俱不可用.
医案
高X X,女,37岁。患浮肿八年,每每因遇 寒冷而加剧,曾经西医诊断为粘液性水肿, 多方求治无效。全身浮肿,以颜面部为甚, 伴恶寒,肢体沉重疼痛,无汗,胸脘痞满, 小便不利,大便常秘。舌苔白滑,脉浮紧
风寒束表 卫气外浮,营阴不固—出汗恶风, 脉浮缓
卫强营弱 风邪相犯,邪正相争—发热,头 痛
邪气郁滞,肺胃失和—鼻鸣干呕
配伍意义
桂枝9—助阳通络,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君
白芍9—益阴敛阴和营
臣
生姜9—助桂枝辛散表邪 调和营卫
佐
大枣8枚—助白芍补中和营
炙甘草6(甘温)—调和诸药
使
[附
[附方]
1 1.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生姜、甘
[组方分析]
病证解析
邪袭肺卫,卫气被郁—发热,
温病初起
微恶风寒,有汗或无汗
邪在卫分 温邪上犯,经脉不利—头痛
热邪伤津,肺气失宣—咳嗽咽痛
配伍意义
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芳香辟秽 君
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解表利咽 臣
第五版方剂教材常用歌诀
方剂歌诀一、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襄;伤寒无汗兼烦躁,发汗清热此方良。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此为功。
【桂枝加葛根汤】加入葛根治项强,又兼汗出与恶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若云热甚加黄连;新加香薷豆易花,加入银翘暑温痊。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止咳散】止咳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送下服之痊。
2、辛凉解表剂【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邪热壅盛咳喘急,辛凉疏泄此方良。
【越婢汤】麻杏石甘汤-杏仁+姜枣【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升麻葛根汤】局方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葱豉桔梗汤】俞氏葱豉桔梗汤,连翘竹叶甘草襄;加入焦栀与薄荷,辛凉疏表法昭彰。
3、扶正解表剂【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羌独柴前枳壳同;生姜薄荷煎汤服,袪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败毒散】败毒散-人参+荆芥防风【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葛根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解表方之桂枝加葛根汤
解表方之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葛根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7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肌祛风,生津舒经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痛拘急,不能自如俯仰,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本方由桂枝汤加葛根构成。
方中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葛根鼓舞胃气上行,提升津液以濡润经脉,解除项背拘急,且有助于解肌发表。
【按语】:本方以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不舒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感冒、落枕、颈背肌劳损、痢疾、毛囊炎等。
如风邪偏盛,加防风、荆芥;高血压伴头痛项强,重用芍药、葛根、加赭石、牡蛎、龙骨、钩藤;面肌拘紧,口眼歪斜,加白附子,全蝎;温病初起而项背强急,则加银花、连翘。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发表者:赵东奇 36925人已访问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甘草(炙)9克,大枣(擘)4枚,葛根12克【用法】以水先煮葛根数沸,再内余药煎取一怀,温服。
【方解】葛根甘平,《本经》谓主消渴,身大热。
可见是一清润性的解热药,而有解肌及缓解筋脉拘急的作用,尤其有解项背部强急的作用。
今加味于桂枝汤,故治桂枝汤证而又见项背强急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2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注解:“几几”是形容短羽之鸟,不能飞腾,动则先伸其颈之状。
项背强几几者,即项背强急,俯仰不能自如之谓。
太阳病汗出恶风,是桂枝汤证,今又见项背强几几,故加缓解是证的葛根来主治。
葛根汤是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这里的“反汗出恶风者”,是对葛根汤证而言,暗示二方在应用上的主要鉴别点,而以一“反”字传其神。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项背肌肉强急。
【验案】任某,女,21岁,门诊病历号;49703,1965年12月l0日初诊。
昨日感冒,头疼头晕,汗出恶风,肩背疼痛,头向左顾则左项发紧且痛,苔薄白,脉浮稍数。
证属太阳表虚而见项背强几几之证。
予桂枝加葛根汤: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葛根12 克结果:上药服一剂证大减,二剂证已。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去枣麻黄防风+知母术附)【方剂组成】桂枝12克,芍药9克,甘草6克,麻黄6克,生姜15克,白术15克,知母12克,防风12克,炮附子6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桂枝汤增桂姜、去大枣,另加麻黄、防风发汗解表,复用术附以逐湿痹。
知母以消下肢肿,故以治风湿关节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
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加减运用,桂枝加葛根汤医案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加减运用,桂枝加葛根汤医案【桂枝加葛根汤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组成】葛根15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5g 红枣12枚【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使微汗出,病愈停后服,不愈续服之。
【主治】太阳病中风,项背强几几。
【加减】无汗、脉浮紧者加麻黄。
【禁忌】1.口干、口苦、喜冷、思饮者,忌之。
2. 表实无汗者,忌之。
【类方】1.葛根汤:同为治项背强几几之方。
不同者,葛根汤治太阳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者。
2.瓜蒌桂枝汤:均可治表虚证之项背强几几。
不同者,瓜蒌桂枝汤证兼阴虚,故有口干、口渴、脉沉等津液亏损症状。
【桂枝加葛根汤临床运用】1.感冒、肩凝、项背部神经痛、痢疾初起、麻疹、猩红热。
2.落枕。
3. 胃痛。
劳累或进食生冷则痛剧,喜温按,舌淡,脉弦细。
4.中毒性痢疾。
脓血便10〜20次/日,午前寒战,午后高热无汗,舌淡,苔薄白腻。
2. 僵人综合征。
症见头项强直,面色苍白,肌肉紧张,全身汗出。
6.面肌瞤动。
兼自汗、恶风,舌淡红,脉弦。
7.项背拘急。
伴自汗恶风,便溏后重,舌苔白润。
【桂枝加葛根汤浅议】此调和营卫、解肌升津之方也,以汗出、恶风、项背拘急不舒为临床使用目标。
项背强几几,即颈项强急不舒、顾盼俯仰不自如之谓。
为风寒侵袭,经脉不通,津液不能上达,筋肉失养所致。
故用桂枝汤解外,加葛根升达津液。
葛根一药,既有解肌驱邪、宣通经络之力,复有生津濡筋、升液止渴之功,《本经》谓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是以外感内伤皆可用之。
解肌用量宜大,通常为30〜60克。
颈椎骨质增生,落枕多有此症,若兼见恶风,汗出,舌质淡,余常以本方治之。
体弱者,加当归、黄芪;瘀滞者,加王不留行、姜黄,多能消除或缓减症状。
大论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二阳合病,即既有麻黄汤证,又见下利,为表邪及里,故用葛根汤解表和里。
《中医方剂学》笔记 01.解表剂——辛温解表
一、麻黄汤:《伤寒论》
【处方】麻黄6g 桂枝4g 杏仁9g 甘草(炙)3g
【功能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
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
卫阳被遏 →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 脉浮
营卫郁滞 → 头身疼动、脉紧
肺气不宣 → 咳喘
(使用注意: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因为本方较温燥 )
方解(方义分析)
病机:外寒里饮证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 | 里饮
君 麻黄\ 发散风寒 | 臣 干姜\ 温肺化饮
桂枝、生姜、甘草一个系列,“辛甘化阳”(化有转化之意)
芍药、大枣、甘草这个系列,形成“酸甘化阴”(化有转化之意)这是一个标准的阴阳双向调节。
桂枝得芍药,散中有收,汗出有源
芍药得桂枝 滋而能化,补不敛邪
附方1 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桂枝汤加葛根
功用:解肌发表,生津舒筋。
主治:桂枝加葛根汤是治疗风寒客于太阳经输,项背,同时主证是营卫不和的。
五、小青龙汤:《伤寒论》
【处方】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功能主治】解表蠲饮,止咳平喘。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麻、杏宣降(桔梗、白前也是一宣一降,化痰止咳)
张仲景对服用麻黄汤的要求:密切观察、中病即止、不可过量;(这也是用解表剂的通则)
附方1.大青龙汤:《伤寒论》
辛温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6方)
1.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组成记忆口决:麻黄汤,麻桂杏草
功用记忆口决:麻黄汤,麻黄功。
2.大青龙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炙甘草生姜大枣
组成记忆口诀:大青龙,麻桂杏草膏草姜枣
功用决记忆口决:大龙发表情-热大龙发表清热
3.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组成记忆口决:桂枝芍药草姜枣
功用记忆口决:鬼子鸡表调英味桂枝肌表调营卫
4.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细辛、防风、白芷、川芎、甘草、生地黄、苍术、黄芩
组成记忆口决:就为抢活,辛勤兄弟白纸老厂房九味羌活,辛芩芎地白芷草苍防功用记忆口决:九味寒食,减轻里热九味汗湿,兼清里热
5.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桂枝、半夏、芍药、五味子、细辛、干姜、甘草
组成记忆口决:小青龙马跪下,稍喂新干草小青龙麻桂夏,芍味辛干草
功用记忆口决:小龙姐表散文非花银小龙解表散温肺化饮
6.止嗽散:
组成:百部、紫苑、荆芥、白前、桔梗、甘草、陈皮
组成记忆口决:智叟百万金钱借老陈止嗽百苑荆前桔草陈
功用记忆口决:支书选飞机,舒服即可止嗽宣肺气,疏风止咳
辛温解表剂附方:(8方)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加白术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姜
华盖散:麻黄紫苏子杏仁陈皮桑白皮赤茯苓甘草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加桂汤:桂枝汤加桂枝量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加芍药量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苑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
方 剂 学 方 歌
方剂学方歌第一单元解表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A三拗汤华盖散麻黄加朮汤麻杏苡甘汤桂枝汤A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九味羌活汤A香苏散A小青龙汤A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A银翘散A麻杏甘石汤A越婢汤升麻葛根汤柴葛解肌汤A扶正解表败毒散A荆防败毒散仓廪散参苏饮再造散麻黄附子细辛汤 A加减葳蕤汤 A第二单元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A小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B大陷胸汤温下大黄附子汤A温脾汤A润下麻子仁丸A五仁丸济川煎A逐水十枣汤 A疏凿饮子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黄龙汤A增液承气汤第三单元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A蒿芩清胆汤A调和肝脾四逆散A柴胡疏肝散逍遥散A丹栀逍遥散B黑逍遥散B痛泻要方A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A生姜泻心汤B甘草泻心汤B第四单元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A;竹叶石膏汤A清营凉血清营汤A犀角地黄汤A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A凉膈散A普济消毒饮A大头瘟毒服之痊。
气血两清清瘟败毒饮清脏腑热导赤散A龙胆泻肝汤A左金丸A戊己丸泻白散A葶苈大枣泻肺汤清胃散A玉女煎A芍药汤A白头翁汤A;清虚热青蒿鳖甲汤A安。
清骨散当归六黄汤A袪暑解表新加香薷饮香薷散A袪暑利湿六一散A碧玉散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A第六单元温里剂温中袪寒理中丸A附子理中丸吴茱萸汤A小建中汤A黄芪建中汤回阳救逆四逆汤A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参附汤回阳救急汤A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A黄芪桂枝五物汤第七单元表里双解剂解表攻里大柴胡汤A厚朴七物汤防风通圣散解表清里葛根黄芩黄连汤石膏汤解表温里五积散第八单元补益剂补气四君子汤A六君子汤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朮散A七味白朮散补中益气汤A;举元煎生脉散A人参蛤蚧散补血四物汤A圣愈汤桃红四物汤当归补血汤A归脾汤A风崩漏总能医。
炙甘草汤A加减复脉汤气血双补八珍汤A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泰山磐石散补阴六味地黄丸A;知柏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左归丸左归饮A大补阴丸A二至丸一贯煎A月华丸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补阳肾气丸A肾济生肾气丸右归丸A右归饮第九单元安神剂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A磁朱丸滋养安神酸枣仁汤A天王补心丹A柏子养心丸甘麦大枣汤第十单元开窍剂凉开安宫牛黄丸壅闭心窍。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加葛根汤方
原方:桂枝加葛根汤方:葛根四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参考比例:葛根四桂枝三白芍三生姜三炙甘草二红枣四;分三服。
合方分解: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
葛根滋补肌表之津液,以此而收柔肌、通络之效,治疗因为表部津液营养不足所导致的肌肉僵硬、强直、干瘪性疼痛,主要作用于项(后颈部到后脑勺的下部)、肩、背心区域,亦同样能作用于腰背、脊部。
与白芍的区别是:白芍之痛为抽搐拘挛痛,葛根之痛为僵硬、强直痛;与红枣的区别是:红枣之痛是虚软柔软的痛,白芍是充实性的拘挛、胀满痛,葛根是僵硬不柔软的强直、干瘪痛。
按:此方为桂枝汤加一味葛根,即在桂枝汤方证上,另外出现了一项葛根药证,即项背强几几的僵硬疼痛症状,故桂枝汤原有方证脉象,同样会见于此方证之中,此处仅突出葛根药证而不详述桂枝汤方证,为重点揭示加葛根的依据之意。
另外,此方不仅可用于项背强几几的桂枝汤证中,同样能用于腰背强直僵硬的桂枝汤证中,即凡有桂枝汤证又有葛根药证的,即可应用本方。
中医方剂》解表剂》辛温解表》葛根汤
中医方剂》解表剂》辛温解表》葛根汤葛根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几味药组成,是临床常用的一个方子。
一、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
(炙)芍药6克大枣12枚(擘)二、药方原理: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三、葛根汤的功效。
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
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四、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五、妙用葛根汤治疗14种病:对《伤寒论》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提起葛根汤,大家想到的一般是它可以治疗项背强痛、下利,其实,葛根汤可以治疗的病证还有很多,子雨禾总结了14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治疗感冒。
临床上葛根汤用于风寒感冒比较多。
感冒伴有疲劳感,头痛,项背强,周身酸痛沉重,容易恶寒,皮肤痒,无汗,鼻塞等症状,用葛根汤30分钟就起效,加桔梗,治疗咽喉疼痛。
加生石膏,治疗感冒出现的烦渴、口渴症状。
2、治疗病毒性腹泻。
葛根是升阳、透散的药,可用葛根治疗腹泻,中医称之为逆流挽舟。
一位4岁的患儿,一开始是汗后受凉,然后就出现了肠鸣腹泻,大便清稀,有泡沫样,一天好几次。
全身症状有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纳差。
给葛根汤原方:葛根12g,麻黄5g,桂枝6g,白芍10g,大枣3枚,生姜2片,甘草3g。
1剂药以后腹泻就减轻。
3、治疗痤疮。
葛根汤治疗痤疮,如果体形壮实;脸色要黝黑,黄暗,粗糙,油腻,就可以用。
第一可以合桂枝茯苓丸,第二个可以加大黄和川芎,用于治疗有脓头的痤疮。
中医方剂顺口溜-刘俊士、刘定益、刘智华、顾婷婷
中医方剂顺口溜目录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麻黄汤(三拗汤,麻黄加术汤)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附子汤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香苏散(香苏葱歧汤)大青龙汤(越婢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二、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十二甘草石膏汤升麻葛根汤三、扶正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人参败毒散(银翘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加减葳蕤汤(于金葳蕤汤)升阳散火汤第二章清热剂一、清气分热白虎汤(人参白虎汤,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苍术汤,羚犀白虎汤,化斑汤) 二、清营凉血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三、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仙方活命饮(真人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四、升散解热升降散五、清脏腑热导赤散(升麻清胃汤)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清胃散泻黄散泻白散苇茎汤玉女煎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加味白头翁汤)黄芩汤(黄芩芍药汤。
黄芩半夏生姜汤四苓芩芍汤芍药汤青蒿鳖甲汤(清骨散)第三章散寒剂一、温中祛寒理中汤(桂枝人参汤、连理汤,附子理中丸,枳实理中丸,理中化痰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归芪建中汤)二、回阳救逆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浆水散) 真武汤(附子汤)黑锡丹三、渴经散寒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五物汤阳和汤第四章泻下剂一、寒下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三化汤)大黄牡丹汤凉膈散二、温下大黄附子汤三、逐水十枣汤(控涎丹,舟车丸)己椒苈黄丸四、攻补兼施温脾汤第五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香附旋覆花汤二、调和肝脾四逆散(柴胡舒肝散)逍遥散(丹栀逍遥散,黑逍遥散)化肝煎痛泻要方延年半夏汤三、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汤完带汤四、治疟达原饮清脾饮第六章表里双解剂一、表里双解大柴胡汤(复方大柴胡汤)二、解表清里葛根黄芩黄连汤三、解表温里五积散(五积交加散)第七章祛湿剂一、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藿薷汤,除湿汤)平胃散(金不换正气散,和解散,对金饮子,柴平汤,胃苓汤)三仁汤(藿朴夏苓汤)三香汤二、清热化湿茵陈蒿汤(茵陈四逆汤,栀子柏皮汤)蚕矢汤连朴饮甘露消毒丹黄芩滑石汤八正散宣痹汤宣清导浊汤—二妙散(三妙丸、四妙丸。
方剂学 速记歌诀 详细版
看歌诀的人注意了:以后歌诀中“三”即代表“枣、姜、草”。
例如桂枝汤三勺:桂枝(君)大枣生姜炙甘草白芍葱白七味饮:治阴虚感冒日边红杏歌:葱地豆根生卖。
成份:葱白、干地黄、豆豉、葛根、生姜、麦冬辛温解表剂: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君)桂枝杏仁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加白术功效:解表祛湿。
主治:外感寒湿,一身烦痛。
大青龙汤将麻黄汤早使生姜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大枣石膏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寒郁化热。
三拗汤干妈姓姜炙甘草麻黄杏仁生姜功效: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咳嗽。
桂枝汤桂枝汤三勺桂枝(君)大枣生姜炙甘草白芍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
出汗异常,神经性头痛,癫痫,产后发热,人流术后发热,经期发热,高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悸),无脉症,怔忡、冻疮。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尝。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加葛根功效: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厚朴杏仁功效:解肌发表,平喘止咳。
主治:桂枝汤证兼有咳喘者。
香苏散:香苏散用草陈皮香附苏叶陈皮甘草功效:温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表寒气滞,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脉浮苔白。
香苏葱豉汤香苏散加葱白豆豉功效:发汗解表,调气安胎。
主治:妊娠外感。
活人葱豉汤葱豉汤加麻黄葛根功效:解肌发表。
主治:发热恶寒较重,头项强痛,无汗脉浮者。
九味羌活汤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防风白芷黄芩川芎苍术甘草生地细辛羌活(君)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重酸痛,口苦微渴。
感冒,流感,荨麻疹,寒湿头痛,胁间神经痛,寒火牙痛,面瘫,寒湿泄泻,肌纤维组织炎。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目录第一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拗汤新加三拗汤华盖散)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葛根汤麻桂各半汤葱豉汤(杏前葱豉汤活人葱豉汤葱豉桔梗汤六味葱豉汤)苏羌达表汤第二节辛凉解表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新加麻杏甘石汤荷杏石甘汤桑杏石甘汤) 银翘散(加减银翘散银翘透疹汤)桑菊饮祛风涤痰汤五叶菰根汤防风解毒汤加减普济消毒饮竹叶柳蒡汤解肌透痧汤第三节扶正达邪剂一、益气发汗剂参苏饮人参败毒散(仓廪汤荆防败毒散)二、滋阴发汗剂加减葳蕤汤(葳蕤汤)黑膏汤(加减黑膏汤)青蒿鳖甲汤三、养血发汗剂葱白等七味饮四、助阳发汗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第二章涌吐剂第一节实证涌吐剂瓜蒂散救急稀涎散第二节虚证涌吐剂参芦饮第三节探吐法盐汤探吐法第三章通下剂第一节寒下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解毒承气汤犀连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陷胸汤十全苦寒救补汤陈氏四虎饮清凉攻毒汤第二节温下剂附子泻心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半硫丸第三节逐水剂控涎丹舟车丸己椒苈黄丸疏凿饮子三花神佑丸十枣汤神芎导水丸第四节润下剂麻仁丸通幽汤陆氏润字丸千金地黄煎济川煎第五节攻补兼施剂陶氏黄龙汤增液承气汤承气养荣汤益血润肠丸苁蓉润肠丸三仁丸苁蓉润肠汤第四章双解剂第一节解表清里剂栀子豉汤(栀豉芩葛汤)大青龙汤(越婢汤)柴葛解肌汤葛根芩连汤三黄石膏汤(增损三黄石膏汤)六神通解散白虎加桂枝汤葱豉白虎汤缪氏竹叶石膏汤双解加葱豉汤石膏大青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第二节发表攻里剂大柴胡汤(加味大柴胡汤)大青消毒汤《删繁》香豉汤凉膈散(加减凉膈散)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增损双解散)大黄饮子第三节解表化痰剂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许氏麻黄等十味丸第五章清热剂第一节清泄气热剂一、轻清气热剂新加栀豉汤六花苇茎汤陈氏清肺饮二、辛寒清气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新加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石膏汤)三、苦寒清热剂黄芩汤黄连汤《古今录验》青木香汤白头翁汤(秦皮汤)犀角大青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第二节清热凉营剂一、清营泄卫剂犀地透营汤犀地桑丹汤羚地清营汤凉血解毒汤二、清透营热剂犀角地黄汤清宫汤(加味清宫汤)犀羚救焚汤犀羚三汁饮加减服蛮煎神犀透络汤拔萃犀角地黄加金汁、元明粉三、凉血散血剂凉血散瘀汤清热行血汤第三节清气凉营剂犀羚白虎汤化斑汤(人参化斑汤)陈氏四虎饮陈氏夺命饮清瘟败毒饮第四节清热解毒剂三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消毒活血汤第五节滋清虚热剂葳蕤等五味饮白薇等十味丸青蒿鳖甲煎(黄芪鳖甲煎)秦艽鳖甲散清骨散三甲白薇汤洒沥汤两地汤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地骨皮饮四逆散合白薇汤第六节甘寒清热剂一、清养气液剂生芦根八味饮子麦门冬汤参燕麦冬汤三参冬燕汤新定五汁饮二、清养血液剂千金生地黄煎竹叶地黄汤顾氏八汁饮第七节清泄脏腑剂导赤散(导赤合犀连汤导赤清心汤加味导赤散导赤合加味虎杖散导赤散冲四汁饮)加减导赤泻心汤(导赤泻心汤)清心莲子饮泻青丸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泻黄散清胃散玉女煎(新加玉女煎)泻白散(黄芩泻白散加减泻白散)陶氏逍遥散救阴滋任汤加味白头翁汤养阴清肝汤玉屑无忧散玉雪救苦丹第六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第二节调和肝胃剂黄连汤(进退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崔氏疗胃反方第三节调协肝脾剂逍遥散(丹栀逍遥散黑逍遥散清肝达郁汤)四逆散芍药甘草汤痛泻要方第四节透达暮原剂达原饮(加减达原饮柴胡达原饮)清脾汤柴胡桂姜汤第五节截疟理疟剂常山饮截疟七宝剂首乌鳖甲汤陈氏四獸饮何人饮第七章祛暑剂第一节轻宣暑邪剂薷杏汤青蒿饮雷氏清宣金脏法五叶芦根汤清络饮第二节祛暑散邪剂香薷饮新加香薷饮黄连香薷饮(加味黄连香薷饮)《广济》扁豆汤第三节清暑利湿剂三石汤甘露消毒丹桂芩甘露饮六一散(鸡苏散碧玉散)雷氏清凉涤暑法第四节清暑化湿剂苍术白虎汤藿朴胃芩汤(胃苓汤藿朴夏苓汤)加减六和汤(六和汤)清暑辟秽汤雷氏芳香化浊法第五节清暑益气剂王氏清暑益气汤(东垣清暑益气汤)薛氏参麦茯神汤雷氏却暑调元法第六节清暑敛津剂吴氏连梅汤人参乌梅汤第八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剂一、疏散风邪剂小续命汤川芎茶调散川芎散防风散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已地黄汤二、搜风通络剂牵正散苍耳散止痉散正舌散玉真散五虎追风散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第二节平熄内风剂一、熄风和阳剂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千金排风汤钩藤饮钩藤汤撮风散二、滋液熄风剂加减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阿胶鸡子黄汤大定风珠三、养血祛风剂大秦艽汤地黄饮子羚羊角散秦艽散第九章开窍剂第一节凉开剂紫雪丹(碧雪绛雪)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犀珀至宝丹)牛黄清心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神犀丹飞龙夺命丹玉枢丹犀黄宣窍汤炼雄丹行军散第二节温开剂苏和香丸妙香丸飞马金丹第三节豁痰开窍剂白金丸集成太极丸抱龙丸小儿回春丹涤痰汤菖蒲郁金汤沈氏六神汤玳瑁郁金汤第四节宣郁开窍剂苏合香丸第十章祛寒剂第一节温经散寒剂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当归四逆散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第二节温中祛寒剂理中汤(理中加附子汤延年增损理中丸治中汤)附子粳米汤白术附子汤(近效白术附子汤)茵陈附子干姜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厚朴温中汤大顺散来复丹冷香饮子第三节回阳救逆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回阳救急汤参附汤(参附龙牡汤)真武汤附子汤黑锡丹(二味黑锡丹)三生饮第十一章却湿剂第一节宣散湿浊剂恙活胜湿汤鸡鸣散豆卷藿香荷叶汤苏叶黄连汤神术散第二节温化寒湿剂平胃散(香砂平胃散加味平胃散加减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太乙神术散)藿香正气汤醉香玉屑丸芩桂术甘汤实脾饮第三节清利湿热剂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藿香左金汤(蚕矢汤)连朴饮(燃照汤)昌阳泻心汤清热渗湿汤二妙散(加味二妙散三妙丸)第四节利水渗湿剂一、利水通淋剂八正散萆薢分清饮五淋汤石苇散神效琥珀散瞿麦汤海金砂散火府丹小便饮子童便四草汤红白散二、利水消肿剂禹余粮丸五苓散猪苓汤五皮饮防已黄芪汤(防已茯苓汤)千金鲤鱼汤天仙藤散香附散全生白术散第五节祛风胜湿剂巴戟天汤地龙汤防己汤蠲痹汤秦艽散三痹汤四斤丸第十二章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剂二陈汤(加味二陈汤藿朴二陈汤)导痰汤(加味导痰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加味温胆汤)指迷茯苓丸第二节润燥化痰剂润肺饮降痰奔马丸金水六君汤百花汤雪梨膏第三节清化热痰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柴胡陷胸汤加味小陷胸汤)节斋化痰丸滚痰丸雪羹第四节温化寒痰剂理中化痰丸(理中降痰丸)珍珠滚痰丸紫金丹第五节蠲化风痰青州白丸子三生丸半夏白术天麻丸金栗丹竹沥五汁饮第六节止咳化痰剂杏仁煎延年贝母煎延年疗气嗽煎方紫菀饮延年紫苏饮止嗽散三子养亲汤金沸草散紫苑汤降气化痰汤第七节化痰软坚剂内消瘰疬丸海藻昆布玉壶汤第十三章润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剂一、苦温平燥剂杏前葱豉汤杏苏散二、辛凉甘润剂桑杏汤(沙参杏仁汤)萎薤六仁汤清燥救肺汤润燥渗湿汤第二节滋润内燥剂一、清润肺胃剂麦门冬汤(加减麦门冬汤广济麦门冬汤宣明麦门冬饮子)五汁饮韭汁牛乳饮叶氏养胃汤(益胃汤)甘露饮(小甘露饮)桑白皮等十味煎消渴方(延年天门冬煎黄芪汤千金茯神汤)地黄引子百合固金汤琼玉膏(张氏医通琼玉膏)沙参麦冬汤二、滋养肝肾剂集灵膏滋燥养荣汤(清燥养营汤)润肺饮雪梨膏第十四章理气剂第一节行气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四七汤)桔姜薤白半夏汤(桔姜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良附丸(橘核丸)天台乌药散(三层茴香丸暖肝煎)金铃子散启膈散五香散正气天香散瘦胎饮解肝煎十香丸紫苏饮延胡索汤槟榔汤第二节降气剂旋复代赭汤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竹茹汤丁香散)四磨汤(五磨饮)橘皮竹茹汤苏子降气汤(沉香降气散)茴香散第十五章理血剂第一节祛瘀活血剂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大活血丹回生丹失笑散生化汤抵当汤抵当丸桃核承气汤桃仁承气汤大黄蛰虫丸下瘀血汤当归芍药散清热行血汤宣郁通经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丹参饮旋覆花汤泽兰汤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紫苏饮三甲散增损三甲散三虫二甲汤七厘散清经散第二节止血剂十灰散四生丸槐花散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胶艾汤温经摄血汤小牛角腮散平肝开郁止血汤第十六章补益剂第一节益气剂一、益气固脱剂独参汤人参蛤蚧散二、益气摄血剂归脾汤炙甘草汤举元煎三、益气健脾剂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参术膏参燕异功散慎柔养真汤资生丸四、益气升陷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保元汤七珍散第二节养血剂四物汤(四乌汤过期饮地骨皮饮桃红四物汤艾附暖宫丸)圣愈汤补气解晕汤小营煎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泰山磐石散当归补血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天真丸)第三节滋阴剂一、滋养肺肾剂人参固本丸保阴煎补肺阿胶汤(月华丸)两仪膏二、滋养肝肾剂石斛夜光丸一贯煎滋水清肝饮七宝美髯丹二至丸桑麻丸三、滋养肾阴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都气丸八仙长寿丸杞菊地黄丸耳聋左慈丸左归丸新加六味汤)左归饮吉祥丸虎潜丸(大补阴丸滋任通阴煎通关丸)三才封髓丹滋阴大补丸无比山药丸大造丸龟鹿二仙膏第四节壮阳剂一、温煦肾阳剂肾气丸(右归丸十补丸)右归饮鹿茸散巴戟天酒二、温柔濡润剂还少丹赞化血余丹斑龙丸异类有情丸内补丸元武豆三、温补脾肾剂四神丸脾肾双补丸生脉散(全真一气汤)第十七章消导剂第一节消导化滞剂保和丸(大安丸)廓清饮大和中饮(小和中饮)枳实导滞丸(木香导滞丸)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橘半枳术丸曲麦枳术丸)健脾丸(啟脾散)第二节消痞磨积剂枳实消痞丸葛花解醒汤蟾砂散枳实丸鳖甲煎丸耆婆万病丸化瘀回生丹第十八章固涩剂第一节固表敛汗剂牡蛎散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第二节敛肺止咳剂九仙散第三节涩肠固脱剂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汤)訶子散(訶子丸)真人养脏汤地榆丸刘松石猪肝丸第四节涩精止遗剂治浊固本丸秘元煎(苓术菟丝丸水陆二仙丹)固阴煎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补脬饮巩隄丸第五节固崩止带剂固经丸惜红煎完带汤鹿角菟丝丸侧柏樗皮丸第十九章安神剂第一节重镇安神剂朱砂安神丸生铁落饮珍珠母丸磁朱丸第二节宁心安神剂半夏秫米汤酸枣仁汤定志丸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丹平补镇心丹)孔圣枕中丹黄连阿胶汤交泰丸琥珀多寐丸甘麦大枣汤第二十章痈疡剂第一节外疡一、内服丸散汤饮(一)阳证诸方仙方活命饮真人活命饮五味消毒饮连翘金贝煎会脓散醒消丸内补黄芪汤透脓散(心悟透脓散代刀散)消瘰丸六神丸蟾酥丸(二)阴证诸方阳和汤小金丹二、外用膏、丹、散剂如意金黄散回阳玉龙膏红升丹(白降丹八将丹)生肌玉红膏(八宝生肌散)第二节内痈苇茎汤桔梗杏仁煎古今录验桔梗汤大黄牡丹皮汤锦红汤(锦红片锦红新片)清肠饮红藤煎肠痈秘方薏苡附子败散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第二十一章治虫剂乌梅丸槟黄丸下虫丸理中安蛔汤化虫丸使君子丸万应丸(下虫万应丸)追虫丸前言尝读《灵枢·逆顺肥瘦篇》言“圣人之为道也,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度检押乃后传言。
方剂学表格大总结(全)
十、理气剂理气剂===行气理气剂===降气(一)理血剂===活血祛瘀(一)治风剂===疏散外风(二)治风剂===平熄内风十三.治燥剂(一)治燥剂===轻宣外燥(二)治燥剂===滋阴润燥十四、祛湿剂(一)祛湿剂===燥湿和胃(二)祛湿剂===清热袪湿(三)祛湿剂===利水渗湿(四)祛湿剂===温化寒湿(五)祛湿剂===祛湿化浊十五、祛痰剂(一)祛痰剂===燥湿化痰(二)祛痰剂===清热化痰(三)祛痰剂===润燥化痰(四)祛痰剂===温化寒痰(五)祛痰剂===化痰熄风十六.消食剂(一)消食剂====消食化滞(二)消食剂===健脾消食十七、驱虫剂十八、涌吐剂ii.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变化形式:i.药味加减的变化-------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ii.药量加减的变化------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iii.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理中汤4、方剂与治法关系:i.治法是知道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ii.方从法出,法随证立5、常用治法:汗法:麻黄汤吐法:瓜蒂散下法:大承气汤和法:逍遥散温法:理中丸清法:白虎汤消法:保和丸补法:四君子汤各论部分1、解表剂(汗法)分为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扶正解表剂—(人参)败毒散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临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药。
中医方济
中医方济1.解表剂1.辛温解表▪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麻黄加术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新加汤▪栝楼桂枝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华盖散▪三拗汤▪大青龙汤▪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止嗽散▪金沸草散▪香苏散▪加味香苏散▪香苏葱豉汤▪通宣理肺丸▪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柴胡桂枝汤▪紫正散2.辛凉解表▪银翘散▪银翘汤▪桑菊饮▪麻杏甘石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竹叶柳蒡汤▪宣毒发表汤▪葱豉桔梗汤3.扶正解表▪败毒散▪仓廪散▪荆防败毒散▪参苏饮▪麻黄细辛附子汤▪再造散▪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减葳蕤汤▪千金葳蕤汤▪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小续命汤▪续命汤1.泻下剂1.寒下▪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大陷胸丸▪大陷胸汤▪大黄牡丹汤▪清肠饮▪阑尾化瘀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2.温下▪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三物白散▪温脾汤3.润下▪五仁丸▪麻子仁丸▪赭遂攻结汤▪济川煎▪五仁润肠丸4.逐水▪控涎丹▪十枣汤▪舟车丸▪疏凿饮子▪己椒苈黄丸▪越婢汤▪樟柳散▪珍珀活命丹▪越婢加半夏汤▪泽漆汤▪一物瓜蒂汤5.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黄龙汤▪承气养营汤2.和解剂1.和解少阳▪小柴胡汤▪柴胡枳桔汤▪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清脾饮▪柴胡达原饮2.调和肝脾▪四逆散▪柴胡疏肝散▪枳实芍药散▪芍药甘草汤▪增损逍遥散▪黑逍遥散▪加味逍遥散▪逍遥散▪当归芍药散▪痛泻要方▪开郁种玉汤▪白芍甘草汤▪七白散3.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附子泻心汤3.清热剂1.清气分热▪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苍术汤▪竹叶石膏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2.清营凉血▪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化斑汤▪神犀丹▪清经散▪清血养阴汤▪防己地黄汤▪脏头丸3.清热解毒▪照水丹▪黄连解毒汤▪珍宝散▪针头丸▪泻心汤▪甘草汤▪栀子金花汤▪清瘟败毒饮▪增液解毒汤▪皂角散▪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五福化毒丸▪温清饮▪猪肤汤▪驻车丸▪六神丸▪冰硼散▪内消瘰疬丸▪牛黄上清丸▪清咽丸▪上清丸▪四黄膏▪赤小豆当归散▪紫雪散▪自然铜散4.清脏腑热▪导赤散▪增味导赤散▪皂刺大黄汤▪清心莲子饮▪清心莲子饮▪泽泻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左金丸▪香连丸▪戊己丸▪桔梗汤▪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玉女煎▪白头翁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清胃散▪泻黄散▪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防风通圣散▪苇茎汤▪泻白散▪柴胡桂枝干姜汤▪五积散▪石膏汤▪栀子大黄汤5.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清骨散▪秦艽鳖甲散▪当归六黄汤▪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洗方▪滑石代赭汤4.祛暑剂o清络饮o香薷散o六一散o益元散o碧玉散o鸡苏散o桂苓甘露散o清暑益气汤5.温里剂0.温中祛寒▪理中丸▪增损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桂枝人参汤▪黄芪建中汤▪吴茱萸汤▪当归建中汤▪大建中汤▪小建中汤▪理中化痰丸▪当归生姜羊肉汤1.回阳救逆▪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回阳救急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参附汤▪黑锡丹▪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乌头赤石脂丸2.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楂橘丸▪阳和汤▪中和汤▪小金丹▪芍药甘草附子汤▪乌头汤▪附子粳米汤▪赤丸▪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6.补益剂0.补气▪四君子汤▪掌胃膏▪增损肾沥汤▪三才汤▪枣参丸▪乌鸡白凤丸▪枣肉豆蔻丸▪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泽兰膏▪异功散▪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保元汤▪七味白术散▪升阳益胃汤▪举元煎▪生脉散▪升陷汤▪人参胡桃汤▪完带汤▪人参蛤蚧散▪玉屏风散▪清带汤▪易黄汤▪人参健脾丸▪苍附六君汤▪柴术六君汤▪理冲汤▪补肾固冲丸▪足精丸▪交泰丸1.补血▪四物汤▪养精种玉汤▪桃红四物汤▪贞元饮▪增损当归丸▪圣愈汤▪泽兰汤▪胶艾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当归饮子▪胎元饮▪清肝止淋汤▪上下相资汤▪大营煎▪调经种玉汤2.气血双补▪人参养荣汤▪足卫和荣汤▪增损乐令汤▪增损泽兰丸▪增损四物汤▪八珍汤▪枣仁汤▪增损柴胡汤▪赞化血余丹▪十全大补汤▪炙甘草汤▪加减复脉汤▪泰山磐石散▪八珍益母丸▪固本止崩汤▪毓麟珠▪大补元煎▪玉灵膏▪通乳丹▪救坤丹3.补阴▪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都气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补肾固齿丸▪左归丸▪左归饮▪一贯煎▪大补阴丸▪虎潜丸▪二至丸▪桑麻丸▪月华丸▪补肺阿胶汤▪石斛夜光丸▪蛤蚧定喘丸▪保阴煎▪引火汤▪黄连阿胶汤4.补阳▪肾气丸▪二仙汤▪济生肾气丸▪增益八味丸▪增益八味丸▪十补丸▪右归饮▪右归丸▪温胞饮▪秃鸡散▪补天大造丸▪青蛾丸5.阴阳双补▪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七宝美髯丹▪抗骨增生丸▪赞育丹▪翟平薯蓣丸7.固涩剂0.固表止汗▪牡蛎散▪玉屏风散1.敛肺止咳▪九仙散2.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燥肠丸▪赤石脂禹余粮汤▪桃花汤▪四神丸3.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锁阳固精丸▪水陆二仙丹▪缩泉丸▪桑螵蛸散▪五子衍宗丸▪封髓丹▪寿胎丸4.固崩止带▪固冲汤▪固经丸▪震灵丹▪易黄汤▪完带汤8.安神剂0.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生铁落饮▪珍珠母丸▪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牛黄抱龙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风引汤1.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枕中丹▪酸枣仁汤▪定志丸▪甘麦大枣汤▪安神补心丸9.开窍剂0.凉开▪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紫雪丹▪十香返生丸▪小儿回春丹▪行军散▪至宝丹▪人丹▪麝香保心丸1.温开▪苏合香丸▪紫金锭▪玉枢丹▪冠心苏合丸10.理气剂0.行气▪越鞠丸▪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增味四物汤▪金铃子散▪珍宝饮▪延胡索汤▪良附丸▪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橘核丸▪四磨汤▪定喘汤▪导气汤▪三层茴香丸▪五磨饮子▪香砂养胃丸▪茴香橘核丸▪越鞠保和丸▪木香顺气丸▪香棱丸▪乌药汤▪橘皮丸▪枣肉平胃散1.降气▪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大半夏汤▪干姜人参半夏丸▪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新制橘皮竹茹汤▪厚朴麻黄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桂枝生姜枳实汤▪大桂汤11.理血剂0.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增损启膈散▪下瘀血汤▪大黄蛰虫丸▪杖疮珍珠散▪蟅虫散▪泽兰散▪大成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展筋丹▪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补阳还五汤▪七厘散▪复原活血汤▪温经汤▪艾附暖宫丸▪生化汤▪失笑散▪活络效灵丹▪手拈散▪丹参饮▪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阿魏化痞膏▪速效救心丸▪活血止痛散▪麝香追风膏▪跌打丸▪坎离砂▪正骨紫金丹▪生血补髓汤▪黎洞丸▪定痛和血汤▪双柏散▪银花蕺菜饮▪清热调血汤▪四味汤▪舒筋活血汤▪抵当汤▪自生饮1.止血▪四生丸▪十灰散▪咳血方▪小蓟饮子▪障脐汤▪珍珠八宝丹▪槐角丸▪黄土汤▪胶艾汤▪槐花散▪地榆槐角丸▪脏连丸▪三七止血汤▪养阴止血汤▪清经止血汤▪清胃止血汤▪棕灰散12.治风剂0.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苍耳子散▪菊花茶调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大活络丹▪牵正散▪止痉散▪消风散▪五虎追风散▪醉仙汤▪玉真散▪木瓜丸▪明目上清丸▪拨云退翳丸▪消风汤1.平熄内风▪羚角钩藤汤▪钩藤饮▪蚱蝉散▪蚱蝉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阿胶鸡子黄汤▪小定风珠▪地黄饮子13.治燥剂0.轻宣外燥▪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翘荷汤▪沙参麦冬汤1.滋阴润燥▪增液汤▪泽肤膏▪增液承气汤▪增液润燥汤▪麦门冬汤▪增液麻仁汤▪五汁饮▪玉液汤▪益胃汤▪养阴清肺汤▪琼玉膏▪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铁笛丸▪两地汤▪百合鸡子汤▪栝楼牡蛎散14.祛湿剂0.燥湿和胃▪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藿香正气散▪柴平汤▪六和汤▪香砂胃苓汤▪厚姜半甘参汤▪燥湿丹▪燥阴散1.清热祛湿▪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茵陈四逆汤▪斩梦丹▪八正散▪五淋散▪三仁汤▪藿朴夏苓汤▪黄芩滑石汤▪甘露消毒丹▪连朴饮▪当归拈痛汤▪宣痹汤▪二妙散▪三妙丸▪四妙丸▪蚕矢汤▪白带汤▪止带方▪除湿胃苓汤▪三黄洗剂2.利水渗湿▪五苓散▪四苓散▪胃苓汤▪泽漆丸▪茵陈五苓散▪泽泻散▪猪苓汤▪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五皮散▪五皮饮▪茯苓甘草汤▪百合滑石散3.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败酱散▪真武汤▪实脾散▪萆薢分清饮4.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珍宝三生丹▪增补省风汤▪蠲痹汤▪独活寄生汤▪八风续命汤▪三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铁骨丹▪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紫葳汤▪足踏丸15.祛痰剂0.燥湿化痰▪二陈汤▪导痰汤▪涤痰汤▪金水六君煎▪温胆汤▪赭决九味汤▪枣子绿矾丸▪十味温胆汤▪茯苓丸▪苍附导痰丸▪启宫丸▪皂角化痰丸▪散聚汤▪三棱煎▪芎归二陈汤▪苦酒汤1.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清金降火汤▪小陷胸汤▪柴胡陷胸汤▪滚痰丸▪清肺汤▪浙贝蛋▪消瘰丸2.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3.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冷哮丸▪三子养亲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定痫丸▪皂荚丸▪半夏散16.消食剂0.消食化滞▪保和丸▪枳实导滞丸▪鳖甲煎丸▪木香槟榔丸▪开胸顺气丸▪大山楂丸1.健脾消食▪健脾丸▪枳术丸▪资生丸▪曲蘗枳术丸▪橘半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枳实消痞丸▪胵黄散▪葛花解酒汤▪十六味地黄丸▪健脾养胃丸17.驱虫剂o乌梅丸o理中安蛔汤o连梅安蛔汤o肥儿丸o布袋丸o化虫丸o伐木丸18.涌吐剂o瓜蒂散o三圣散o救急稀涎散o盐汤探吐方19.痈疡剂o仙方活命饮o牛蒡解肌汤o海藻玉壶汤o蟾酥丸o连翘败毒散o五味消毒饮o银花解毒汤o四妙勇安汤o犀黄丸o醒消丸o神效托里散o五神汤o托里透脓汤o阳和汤o透脓散o小金丹o中和汤o清肠饮o薏苡附子败酱散o大黄牡丹汤o苇茎汤o薏苡仁汤o内补黄耆汤o如意金黄散o拔毒生肌散o四生散o牡丹散o生肌玉红膏o保心丹o内消连翘丸o紫阳丹o长肉生肌散o藻药散o皂刺散o皂角苦参丸o燥湿丹o泽及汤o樟脑丹o针头散正文1.解表剂1.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汤【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
解表剂
臣 羌活 发散风寒湿邪,止痛
防风
苍术 细辛 白芷 川芎
风中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发汗祛湿,善祛太阴寒湿 祛风散寒,宣痹止痛 轻泄里热 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调和诸药
佐1
佐2 使
生地
黄芩 甘草
·九味羌活汤 ·
配伍特点: 1.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2.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 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 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 —《顾松园医镜》
·麻黄汤 ·
华盖散 【组成】麻黄 杏仁 甘草 陈皮 桑白皮 紫苏子 赤茯苓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
·麻黄汤 ·
医案选录
伤寒表实 刘渡舟医案: 刘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
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C,恶寒甚重, 虽覆两床棉被,仍淅淅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 烫而咳嗽不止.舌苔薄白,脉浮紧有力。
?
·桂枝汤 ·
“药汗”与“病汗”
病汗
温度 部位 有凉意(一出感觉身 上发凉) 局部(有的额头出一 点,有的背上出一点) 带温的 遍身漐漐
药汗
病人 的感受
黏滞不舒
不会有黏滞不舒服(出 了药汗,神清气爽) 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 益佳
·桂枝汤 ·
【辨证要点】 1.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 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 2.临床运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桂枝汤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组成】桂枝汤+厚朴、杏仁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主治】素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 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