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心和郝丽娜丛德宏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先进控制技术与智能系统应用高级研修班
结班典礼
企业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对接高级研修班(第二期)
时间
内容
主讲人
8:30-8:45
开班典礼
7月7日
8:45-11:20
以金融资本市场驱动技术创新
张道航: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教授,中共大连市委、市政 府咨询委员,辽宁省优秀专 家。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主编教材7部,在国內 外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 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获多项省部级科研奖。
周二
13:00-16:00
全球经济新格局下的国际资本市场 博弈
陈平: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员,长 策智库“全球宏观经济政策 项目”(GMEP)特约研究员。 最近3年,在《国际金融研 究》、《国际经济评论》、《拉 丁美洲研究》、《当代世界与 社会主义》等国际经济、政 治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 篇,主持、参与国家、省部 级课题三项。
13:00-16:00
7月1日 (周三)
8:30-11:20
复杂工业过程集成优化控制理论与 技术
邵诚: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 电信学院先进控制技术研究 所所长、辽宁省工业装备先 进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 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 步奖二等奖、辽宁省政府科 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国家 级专项奖励。
附件
时间
内容
主讲人
6月30日 (周二)
8:30-8:45Βιβλιοθήκη 开班典礼8:45-11:20
工业生产计划与智能优化调度
刘晓冰: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863计划C1MS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应用示范 工程专业专家组成员、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设计自动 化专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 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 委员;国家自动化学会专家 委员会副主任。
突破全息直觉理论 打造机器智能引擎——记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张立华
突破全息直觉理论打造机器智能引擎——记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张立华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中国人》 2020年第11期
在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智能机器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立
华正带领一个科学家团队,与清华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合作,提出了机器直觉这一新的交
叉学科研究方向,致力于让机器实现类似甚至超过人类的直觉能力,赋予机器洞察力与创造性。
在融合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群体智能的全息群智理论与机器直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力
图打造赋智于机器人的核心智能引擎,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提供较为系统、完整的基础理论与
关键技术支撑。
张立华,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智能机器人教育部工程研究
中心副主任。
2000年获清华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
位论文”奖。
任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责任专家等。
长期从事计算机
视觉与人工智能、异构计算与并行算法、复杂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以及异构多核处理器架构设计、3D物理仿真等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先后负责参与超过百项各类科研项目,包括世界首款
商用512核异构众核处理器PPU、PPU PhysX物理仿真引擎、异构系统性能分析工具、异构系统任务调度器、智能图像处理与视频分析、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等。
(正文见22页)。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总表
单位名称姓名性别职称学科*研究方向一*研究方向二*研究方向三研究方向四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刘震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化研究虚拟仪表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及应用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满永奎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能质量控制新型电力电子整流技术的研究电力系统及电力传动装置的故障诊断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电力系统与电力传动研究所王大志男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随机系统理论及应用复杂系统故障诊断技电气自动化研究所褚恩辉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的谐波分析与抑制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尝技术的研究电力系统有源滤波器的研究软开关电力变换回路及控制方式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冯健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SCADA技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控制智能过程控制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李爱平女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微型燃气轮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智能化电气传动系统控制电气设备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佟玉鹏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电力系统自动化高频开关电源研究变频调速控制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王占山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无功优化负荷预测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电气自动化研究所阎士杰男副教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滤波和无功补偿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高压大功率交流调速系统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及其智能控制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张化光男教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理论分析及应用大功率电机的节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模糊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复杂网络和混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康恩顺男副教授电路与系统电子技术应用 EDA技术应用智能控制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李宏毅男副教授电路与系统交流调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李晶皎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图像处理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李景宏男副教授电路与系统 EDA技术应用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及其硬件实现图像处理与识别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刘纪红女副教授电路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及其硬件实现智能信息处理 EDA技术应用图像处理与识别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马学文女副教授电路与系统智能控制数字信号检测与处理 EDA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王旭男教授电路与系统智能化信息检测与处理盲信号分离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赵丽红女副教授电路与系统生物特征识别图像处理与识别智能信息处理 EDA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丁山男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可重构计算计算机辅助VLSI设计可重构实时调度理论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贺立红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污染与电磁兼容研究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李华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电磁兼容性研究图像压缩技术研究图像配准及融合方法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李世平男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可再生能源控制技术研究先进工业控制技术研究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技术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刘晓志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电气传动及控制电力系统动态控制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王安娜女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故障诊断:故障诊断算法、基于PC机及嵌入式系统的故障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故障诊断算法、基于PC机及嵌入式系统的电磁成像:电阻抗及电磁成像技术研究及实现电磁兼容:电磁兼容及抗电磁干扰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吴春俐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磁兼容设计与干扰抑制技术超导电工技术单片机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吴建华女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脉冲功率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电能质量控制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肖军女副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传动及控制节能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所张石男教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技术实时信号处理与DSP技术医学影像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胡景德男副研究员计算机应用技术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江根苗男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成像技术、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江早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像处理、数字放送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李品彦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刘春雨男副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刘积仁男教 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嵌入式软件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柳玉辉男副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像处理、网络安全技术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卢朝霞女教 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数据库理论与计算机集成管理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温涛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东北大学软件中心杨利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东北大学软件中心余克清男副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工作流系统研究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袁 淮男副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作流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张 霞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管理系统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张立东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商业智能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张伟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赵 宏男教 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多媒体信息系统及多媒体网络技术东北大学软件中心赵大哲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学东北大学软件中心郑全录男研究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成像技术东北大学软件中心邹豪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成像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鲍玉斌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邓庆绪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董晓梅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及保密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胡明涵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林树宽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器学习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申德荣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数据库及Web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王大玲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挖掘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王义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杨晓春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数据管理与访问控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于戈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理论与技术、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张俐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朱靖波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系统研究所高福祥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系统研究所刘辉林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检索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研究所乔建忠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分布式、并行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研究所史岚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研究所王波涛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流移动计算时空间数据库不确定性计算计算机系统研究所王国仁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P2P数据管理可视媒体数据管理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计算机系统研究所王剑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研究所夏利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一代网络服务质量移动IPv6计算机系统研究所徐久强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普适计算与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研究所于亚新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媒体信息检索数据空间管理XML数据管理数据流计算机系统研究所赵海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nternet宏观拓扑结构之复杂性嵌入式技术与操作系统传感器网络与数据融合软件拓扑结构中模型驱动型软件测试支撑平台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黄玉基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基于事例推理系统研究智能化信息处理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马宗民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Web数据库个性化查询技术本体工程与应用传感器数据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王兴伟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组织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认知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可信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信息安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张斌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计算Web信息处理数据挖掘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张锡哲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挖掘服务计算web智能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赵林亮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智能网络管理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周福才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可信计算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混沌分形理论及其应用计算中心常桂然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协同计算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分布式多媒体系统计算中心高克宁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web信息集成计算中心黄卫祖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工程教育技术自然语言处理计算中心吕振辽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信息化互联网知识挖掘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高立群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模式识别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图像识别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井元伟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复杂控制系统研究通信网络系统控制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石海彬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切换控制网络控制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王明顺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嵌入式控制系统:微控制器硬件系统设计及软件设计智能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在MCU系统中的应用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杨光红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容错控制、故障诊断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张嗣瀛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模式识别复杂系统与智能控制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赵军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非线性系统切换系统控制理论与导航技术研究所郑艳女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导航制导研究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罗小川男副教授系统工程复杂生产过程运行控制钢铁生产过程动态优化动态优化算法设计与分析化工过程运行优化方法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曲蓉霞女副教授系统工程大型系统建模、优化方法及其应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管理与优化软件工程、系统体系架构与数据库技术ERP、MES系统研发与计划调度模型优化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王成恩男教授系统工程知识工程在复杂产品研制中应用多学科设计系统集成技术制造执行系统技术秦皇岛分校白秋果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计算机自动测试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秦皇岛分校才书训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挖掘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秦皇岛分校党群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丁顺利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格计算信息挖掘数据库应用秦皇岛分校顾德英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控制秦皇岛分校郭福田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贺忠海男副教授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秦皇岛分校黄力群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秦皇岛分校蒋学英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金伟男教授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秦皇岛分校李雅珍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刘杰民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刘星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马淑华女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控制秦皇岛分校孟庆山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彭艳东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齐世清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秦皇岛分校曲荣欣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路由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安全加密算法分析秦皇岛分校曲秀云女副教授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生产过程参数测量与优化控制系统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秦皇岛分校任彦硕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过程监测诊断控制复杂工业过程自动化秦皇岛分校汪晋宽男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新一代高速信息网络关键技术自适应自组织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秦皇岛分校王翠荣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网络信息挖掘数据库应用秦皇岛分校王凤文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新一代高速信息网络关键技术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秦皇岛分校王娟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王雷震男副教授系统工程制造系统生产与物流运作管理商业与服务系统运作优化与决策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的软计算方法秦皇岛分校吴朝霞女副教授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多相流检测控制工程与环境检测技术及智能仪器软测量技术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秦皇岛分校于丁文男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过程监测诊断控制鲁棒控制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秦皇岛分校袁静波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张春宏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挖掘秦皇岛分校张家生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复杂工业过程自动化秦皇岛分校张金泉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过程监测诊断控制自适应控制通信网络系统控制秦皇岛分校张文志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网络应用秦皇岛分校张瑛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秦皇岛分校赵一丁男副教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过程监测、诊断与安全控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陈东岳男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生物视觉系统模型研究基于视频信息的智能交通系统视频信息的快速模式识别方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崔建江男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数字图像处理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仿真与控制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郝培锋男教 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工业过程数学模型研究系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识别与分析技术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佟国峰男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足球机器人与教育机器人模式识别与智能机器人移动视场全景重建和虚拟现实技术机器人支撑平台软件与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王斐男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模式识别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助残康复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王晓哲女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智能优化方法及应用基于视频的智能交通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魏颖女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吴成东男教 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图像智能处理多源信息融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建筑智能化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薛定宇男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分数阶控制理论网络控制理论图形与影像处理控制系统仿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赵姝颖女副教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智能人机交互虚拟现实软件学院高晓兴男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通信编码计算机网络安全视音频通讯软件学院姜慧妍女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三维成像CAD软件学院朱志良男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杜荔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宽带交换网络中的QoS路由技术智能光网络及光网络生存性流量工程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郭磊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智能光网络网络生存性新一代互联网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季策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自适应盲信号分离与图像处理信号检测与估值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嵌入式计算机及其开发技术的研究移动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的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沙毅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音视频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软件无线电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宋清泮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下一代无线通信网中的QoS保证体系多模终端的的网络选择和垂直切换决策异构无线网络的负载平衡和呼叫准入控制无线移动网的移动性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原萍女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自组织网络通信服务的研究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图像处理算法及其应用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张振川男副教授通信与信息系统音视频信号处理与编码无线通信技术与系统智能家居网络系统及技术计算机通信及组网技术物流优化与控制高振男副教授系统工程、物流优化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优化优化算法物流优化与控制唐立新男教授系统工程、物流优化与控制流程工业生产计划与调度数学规划计算机生产管理制造执行系统系统工程研究所胡清河男副教授系统工程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项目管理理论与应用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系统工程研究所黄敏女教授系统工程智能优化与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物流管理及供应链优化与决策面向全球制造的计划与存储控制的建模与优化系统工程研究所刘士新男教授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与优化调度工业与服务业物流系统建模与优化生产计划/调度理论与方法制造执行系统系统工程研究所刘树安男副教授系统工程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的软计算方法系统工程研究所庞哈利男教授系统工程制造系统建模、优化与仿真供应链与物流系统运作决策管理ERP/MES系统设计与开发公共交通系统建模、优化与仿真系统工程研究所唐加福男教授系统工程制造系统供应链与物流运作优化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商业与服务系统运作优化决策分析与优化的理论、方法系统工程研究所汪定伟男教授系统工程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智能优化算法生产与服务系统的管理技术弹复性工程与紧急响应。
中国象棋计算机博弈
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着法生成的棋盘扫描规则
• 区域定义: • 定义棋盘有效区域 • 定义红方半区 • 定义黑方半区
A (i, j ) 1 i 10,1 j 9
AR (i, j ) 6 i 10,1 j 9
AB (i, j ) 1 i 5,1 j 9
由当前棋局P M生成64位随机数
hk Random (kM , PM ) , k 1,2,...32 64 k
形成哈希数(值)
32
H hk
k 1
为异或算符,H 为64位数
H 便构成当前棋局的索引值,与棋局形成单向对应, 即由P 可以生成H,但由H 无法产生P。
哈希变换没有反变换!
—— 棋谱
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棋局状态展开示意图
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红方走棋时展开深度为4的博弈树
红方
Depth 0
黑方
Depth 1
红方
Depth 2 黑方 Depth 3
红方
Depth 4
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象棋博弈软件的基本构成
• • • • • • • • 人机界面 棋局表示与数组管理 着法生成与博弈树展开 棋局评估函数 博弈搜索引擎 开局库 残局库 系统总控
1. 确定走动的棋子(moved) 2. 找到该棋子的当前位置(from) 3. 根据象棋规则,扫描棋盘,逐个找到全部合 理落址(to)(考虑制约条件、有效区域、 本方占位、对方占位等) 4. 如果落址为本方棋子,则不可行;若为对方 棋子,则可以吃子(Captured) 5. 如果到达落址,构成 “将军”(叫杀),则 应该给对方以提示——“将!”
徐心和郝丽娜丛德宏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组合发球包括 : PenaltyKick GoalKick FreeBall FreeKick
(罚点球) (罚门球) (争球) (罚任意球)
2019/5/26
28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2019/5/26
29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39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2019/5/26
40
O5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1
3
X
7
HOME
9
GOAL
11
Danger Area
8
12 10
Homeline
Forwardline
6
2
4
Y 右攻假设与球场分区
2019/5/26
41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决策系统映射关系
中场开球 一传一射 底线传中射门
2019/5/26
33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状 态 函 状态函数 数
动 作 动作函数 函 数
信息预信息处预处理理函数 函数
几何关几何系关系函函数集 数集
相关函数集的关系
2019/5/26
34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信息预处理函数一览表
GetBallMotionLine 计算小球的运动方程
转动一定角度
MoveAlong 向某点(或方向)作定向运动
2019/5/26
16
2019/5/26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dx
机器人 方向角
目标点
FROG - LEG型真空机械手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F R O G-L EG 型真空机械手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黄玉钏1,2曲道奎1,3 徐 方1,31.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110168摘要:根据F R O G-L E G 型真空机械手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其等效的串联结构运动学模型,并求出了运动学的正反解㊂将F R O G-L E G 型真空机械手动力学问题分为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进行讨论,用牛顿-欧拉法求出了两个方向的动力学方程㊂最后利用MA T L A B 机器人工具箱对机械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实验㊂关键词:真空机械手;运动学;牛顿-欧拉法;动力学仿真中图分类号:T P 241.3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132X.2014.04.009D y n a m i c sM o d e l i n g a n dS i m u l a t i o no f F R O G -L E GV a c u u m M a n i pu l a t o r H u a n g Y u c h u a n 1,2 Q uD a o k u i 1,3 X uF a n g1,31.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R o b o t i c s ,S h e n y a n g In s t i t u t e o fA u t o m a t i o n ,t h e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S h e n y a n g,1100162.G r a d u a t eS c h o o l o f t h e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1000493.S I A S U N R o b o t&A u t o m a t i o nC o .,L t d .,S h e n y a n g ,110168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r u c t u r e o f a F R O G-L E Gv a c u u m m a n i p u l a t o r ,t h i s p a pe r p r e s e n t e d t h ek i n e m a t i c sm o d e l of t h e v a c u u m m a n i p u l a t o r ’s e qu i v a l e n t s e r i e s s t r u c t u r e ,t h e ns o l v e d t h e f o r w a r da n d i n v e r s ek i n e m a t i c s .A f t e r t h a t t h e d y n a m i c s i n t h e d i r e c t i o no f l e v e l a n du p r i gh tw a s d i s c u s s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u s i n g N e w t o n-E u l e r m e t h o dt o g i v ed y n a m i c se qu a t i o ni nt w od i r e c t i o n s .L a s t l y ,r o b o t t o o l o fMA T L A Bw a s u t i l i z e d t o s i m u l a t e t h ek i n e m a t i c s a n dd yn a m i c s o f F R O G-L E G v a c u u m m a n i pu l a t o r .K e y wo r d s :v a c u u m m a n i p u l a t o r ;k i n e m a t i c s ;N e w t o n -E u l e rm e t h o d ;d y n a m i c s s i m u l a t i o n 收稿日期:2012 09 05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9Z X 02012)0 引言I C 产业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I C 装备是其必要支撑㊂晶圆传输机械手是I C 装备的核心之一,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晶圆的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体现着整个加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1‐2]㊂该加工平台包括两类晶圆传输机械手:大气机械手和真空机械手[3‐5]㊂前者将晶圆从晶圆盒中取出并放到预对准设备上,工作环境满足一定的大气洁净度要求㊂后者将晶圆从预对准设备中取下,搬运到各个工位进行刻蚀等工艺流程加工,并将加工完的晶圆放置到接口位置,等待大气机械手放回晶圆盒㊂这些工艺流程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机械手必须要完全满足真空洁净度要求㊂国外的I C 产业起步早㊁基础好,形成了较大的市场,使得其真空机械手的技术日益成熟㊂美国的B r o o k s A u t o m a t i o n ㊁A d e p t 和日本的J E L 等公司不仅已经拥有系列化产品,还申请了许多专利技术㊂国内的I C 产业起步较晚,对晶圆传输机械手的研究较少㊂F R O G-L EG 型真空机械手的结构较为特殊,控制过程中容易出现抖动和碰撞等问题㊂深入研究该类机械手的动力学控制,有助于解决机械手在搬运硅片中的抖动问题和实现碰撞保护㊂1 真空机械手的运动学建模F R O G-L EG 结构的直驱型真空机械手如图1所示,手臂为对称双连杆的并联结构(包括1对大臂和2对小臂)㊂2个直驱电机分别通过2个同轴的旋转轴连接大臂,大臂末端通过4个旋转轴连接尺寸相同的2对小臂,2对小臂的末端又分别通过2个旋转轴连接晶圆托持器㊂图1 新松公司研发的直驱型真空机械手样机㊃174㊃F R O G-L E G 型真空机械手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黄玉钏 曲道奎 徐 方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对称双连杆结构的F R O G-L E G 型真空机械手虽然只有3个驱动电机,但机械手的水平对称连杆却有10个旋转关节㊂因此很难对整个真空机械手建立旋转关节坐标与末端晶圆托持器坐标之间的函数对应关系㊂运动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分两步:①建立水平对称连杆各旋转关节与末端晶圆托持器伸缩位移的对应关系,即水平对称连杆的运动学模型;②将水平对称连杆的运动模型等效为一个移动关节,建立整体真空机械手的等效串联结构运动学模型㊂1.1 水平对称连杆的运动学建模建立对称双连杆机械手水平对称连杆的坐标系,如图2所示㊂图2中,粗实线表示大臂O A C 和O E G ,细实线表示小臂A B ㊁C D ㊁E F 和G H ㊂每个大臂均连接2个小臂,O A C 连接的小臂为A B 和C D ,O E G 连接的小臂为E F 和G H ,点B ㊁D ㊁F ㊁H 与x 轴的距离恒为k ,l 1㊁l 2分别为机械手大臂连杆一侧O A 和小臂连杆A B 的长度,θ1㊁θ2分别为这两个连杆的关节角,令α=θ1+θ2㊂当一对小臂伸出时,另一对小臂缩回并附在大臂旁边跟随其一起运动㊂B x 为机械手晶圆托持器x 轴方向移动的位移,当机械手水平向右运动时,根据真空机械手水平连杆结构的几何关系可得B x =l 1c o s θ1+l 2c o s αk =l 1s i n θ1+l 2s i n }α(1)图2 水平连杆坐标系定义由式(1)可得θ2=a r c t a n (s i n θ2/c o s θ2)(2)c o s θ2=B 2x +k 2-l 21-l 222l 1l 2s i n θ2=±1-c o s 2θ2令l 1+l 2c o s θ2=a ,l 2s i n θ2=b ,可以得到:θ1=a rc t a n (s i n θ1/c o s θ1)(3)s i n θ1=a k -B xb a 2+b 2c o s θ1=a B x +b ka 2+b2由图2可以看出,支链O C D 的关节角θ3与θ1相差一个固定角度θ㊂由β的定义,容易得到:θ3=θ1+θθ4=β-θ3k =l 1s i n θ3+l 2s i n }β(4)与支链O A B 求解过程类似,考虑关节角在真空机械手整个运动行程中的取值范围,可以得到支链O C D 平移运动时关节转动的角度:θ3=θ1+θθ4=β-θ3β=ar c t a n (±m /1-m 2üþýïïïï)(5)m =(k -l 1s i n θ3)/l 2根据机械约束,舍去式(2)中s i n θ2的正根,并根据l 2c o s β+l 1c o s θ3与B x 异号,舍去一个β的取值㊂由对称性容易求得机械手向右运动的运动学方程,这里不再详述㊂综上所述,对于机械手水平方向的运动,可以看作随着θ1的变化,机械手的水平伸缩量B x 跟随变化㊂1.2 真空机械手整体运动学建模真空机械手的运动包括:升降运动㊁旋转运动及水平伸缩运动㊂由D H 方法建立真空机械手的坐标系[6‐8],得到真空机械手等效的串联结构的运动学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O n o a 是末端托盘坐标系㊂真空机械手的连杆参数如表1所示㊂图3 真空机器人等效运动学模型表1 真空机器人的关节参数iαi -1a i -1d i θi100h 02000θ+90°390°B x得到F RO G -L E G 型真空机械手的传递矩阵及运动学正解方程:T 0t =n x o x a x p x n y o y a y p y n z o z a z p z éëêêêêêùûúúúúú0001=T 03-10000-1000010éëêêêêêùûúúúúú0001=s i n θ0c o s θc o s θB x -c o s θ0s i n θs i n θB x 0-10h éëêêêêêùûúúúúú01(6)容易得到F RO G -L E G 型机械手运动学反解:㊃274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4期2014年2月下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h =p zθ=a r c t a n (s i n θ/c o s θ)=a r c t a n (a y /a x )B x =±p 2x +p 2üþýïïïïy(7)B x 取正负的条件是:a x p x ≥0,B x 取正值,反之,取负值㊂2 真空机械手的动力学建模真空机械手在工作中的升降运动㊁旋转运动及水平伸缩运动是分步进行的,即3个自由度是解耦的㊂升降运动:当机械手水平连杆处图1中的状态即无伸缩状态时,完成升降运动㊂这时垂直方向的质量设为m '1和m '2,前者对应机械手末端托盘无晶圆的质量,后者对应有晶圆的质量㊂垂直方向的动力学方程为T 'j =m 'j (h ¨+g )+c s g n h ㊃+ζh ㊃j =1,2(8)式中,c s g n h ㊃为库伦摩擦力,与速度方向相关;ζh ㊃为黏性摩擦力;c ㊁ζ为对应的摩擦力系数;T '为升降关节电机提供的扭矩;j =1表示末端无晶圆,j =2表示末端有晶圆㊂旋转运动:机械手处于水平连杆无伸缩量的状态时,完成旋转㊂由于机械手的对称性,整个机械手的质心位于z 2轴上,相对该质心的转动惯量用J j 表示,j 的含义与升降运动中一致㊂真空隔离的装置位于电机定子转子中间,真空隔离装置虽然实现了水平连杆工作的环境与大气部分的隔离[9],但同时增大了摩擦力,尤其是增加了旋转电机启动时的摩擦力㊂关节2处的动力学模型为T ″=J jθ¨+c s g n θ㊃+ζθ㊃(9)式中,c 为包含静摩擦力和克服真空隔离装置的摩擦力系数;T ″为旋转关节电机提供的扭矩㊂伸缩运动:根据水平连杆的对称性和运动特点,建立水平连杆的D H 坐标系㊂图4是关于图2中真空机械手水平连杆上半部分的仿真图㊂这样水平连杆的伸缩运动就可以等效为3个旋转关节组成的平面操作机械手,从左向右,图4中的第一个旋转关节对应图2中的O 点,第二㊁第三个旋转关节对应A C 的中点和B 点㊂将图4中3个关节处的旋转角度分别记做θ1㊁θ2和θ3㊂由牛顿-欧拉方程,可求机械手动力学方程:图4 真空机械手上半部仿真图i +1ωi +1=i +1I R i ωi +θ㊃i +1i +1^Z i +1i +1ω㊃i +1=i +1i R i ω㊃i +i +1i R i ωi θ㊃i +1i +1^Z i +1+θ¨i +1i +1^Z i +1i +1v ㊃i +1=i +1i R [i ω㊃i i p i +1+i ωi (i ωi i p i +1)+i v ㊃i ]i +1v ㊃C i +1=i +1ω㊃i +1i +1p C i +1+i +1ωi +1(i +1ωi +1i +1p C i +1)+i +1v ㊃i +1i +1F i +1=m i +1i +1v ㊃C i +1i +1N i +1=C i +1I i +1i +1ω㊃i +1+i +1ωi +1C i +1I i +1i +1ωi +1i f i =i +1i R i +1f i +1+i F i i n i =i N i +i +1i R i +1n i +1+i p C i i F i +i p i +1i i +1R i +1f i +1τi =i n T i i ^Züþý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ïi (10)I k =I k x 000I k y 000I éëêêêùûúúúk z k =1,2,3(11)式中,m i 为连杆i 的质量;i +1ωi +1为第i +1个连杆的角速度在坐标系i +1中的表示;i v ㊃i ㊁i +1v ㊃i +1分别为连杆i 在坐标系i 中的加速度和连杆i +1在坐标系i +1中的加速度;θ㊃i +1为关节i +1的速度;i +1^Z i +1为坐标系i +1中的z 轴向量;i +1i R ㊁i i +1R 分别为坐标系i +1相对坐标系i 的姿态阵和坐标系i 相对坐标系i +1的姿态阵;i +1p C i +1为质心i +1在坐标系i +1中的表示;i p i +1为坐标系i +1的原点在坐标系i 中的表示;i +1F i +1㊁i +1N i +1㊁i f i ㊁i n i 分别为坐标系i +1中的惯性力㊁扭矩㊁合力和合扭矩;τi 为关节i 的扭矩;I k 为连杆的惯性张量㊂如图4所示,设从左到右的3段连杆长度分别为l 1㊁l 2和l 3,连杆质量分别为m 1㊁m 2和m 3㊂每段连杆中心相对自身坐标系的坐标为(p i ,0,0)㊂利用式(10)可以得到真空机械手各个关节的扭矩㊂对应图4,研制的真空机械手水平连杆的上半部3个关节中只有1个主动关节(关节1)㊂其余连杆关节为皮带轮传动的从动关节,传送的角度比θ1∶θ2∶θ3=1∶(-2)∶1,也就是说连杆的末端只在关节1的x 轴方向做直线运动㊂忽略摩擦力,我们给出关节1的动力学方程:τ=MΘ¨+B Θ㊃1+D Θ㊃2+G(12)Θ¨=θ¨1θ¨2θ¨[]3T Θ㊃2=θ㊃21θ㊃22θ㊃[]23TΘ㊃1=θ㊃1θ㊃2θ㊃1θ㊃3θ㊃2θ㊃[]3TG =[]000Tτ=τ1τ2τéëêêêùûúúú3 M =m 11m 12m 13m 21m 22m 23m 31m 32m éëêêêùûúúú33B =b 11b 12b 13b 21b 22b 23b 31b 32b éëêêêùûúúú33 D =d 11d 12d 13d 21d 22d 23d 31d 32d éëêêêùûúúú33m 11=∑3i =1(I i z+m i p 2i )+m 3(l 21+l 22)+l 21m2+2l 1m 2p 2c o s θ2+2l 2m 3p 3c o s θ3+㊃374㊃F R O G-L E G 型真空机械手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黄玉钏 曲道奎 徐 方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l 1l 2m 3c o s θ2+2l 1m 3p 3c o s (θ2+θ3)m 21=m 12=I 2z +I 3z +m 2p 22+m 3p 23+l 22m3+l 1m 2p 2c o s θ2+2l 2m 3p 3c o s θ3+l 1l 2m 3c o s θ2+l 1m 3p 3c o s (θ2+θ3)m 22=I 2z +I 3z +m 2p 22+m 3p 23+l 22m 3+2l 2m 3p 3c o s θ3m 31=m 13=I 3z +m 3p 23+l 2m 3p 3c o s θ3+l 1m 3p 3c o s (θ2+θ3)m 32=m 23=I 3z +m 3p 23+l 2m 3p 3c o s θ3m 33=I 3z +m 3p 23b 11=-2l 1m 3p 3s i n (θ2+θ3)-2l 1l 2m 3s i n θ2-2l 1m 2p 2s i n θ2b 12=-2l 2m 3p 3s i n θ3-2l 1m 3p 3s i n (θ2+θ3)b 13=-2l 2m 3p 3s i n θ3-2l 1m 3p 3s i n (θ2+θ3)b 22=-2l 2m 3p 3s i n θ3 b 23=-2l 2m 3p 3s i n θ3b 31=2l 2m 3p 3s i n θ3 b 21=b 32=b 33=0d 12=-l 1m 2p 2s i n θ2-l 1l 2m 3s i n θ2-l 1m 3p 3s i n (θ2+θ3)d 13=-l 2m 3p 3s i n θ3-l 1m 3p 3s i n (θ2+θ3)d 21=l 1m 3p 3s i n (θ2+θ3)+l 1m 2p 2s i n θ2+l 1l 2m 3s i n θ2d 11=d 22=d 33=0 d 23=-l 2m 3p 3s i n θ3d 31=l 2m 3p 3s i n θ3+l 1m 3p 3s i n (θ2+θ3)d 32=l 2m 3p 3s i n θ3式中,pi 为关节i 的扭矩(i =1,2,3);M 为惯量矩阵;B 为李氏力矩阵;D 为哥氏力矩阵㊂G =[000]T从物理意义上来讲是:重力对真空机械手的水平运动不造成影响㊂这样就可以利用式(12)研究真空机械手的后向动力学问题㊂根据式(12)可得真空机械手前向动力学的公式:Θ¨=M -1(τ-B Θ㊃1-D Θ㊃2)(13)M -1的计算涉及矩阵求逆,较为复杂,可利用高斯消元法避开矩阵求逆的计算,其原理是将M 进行L U 分解:M =L U =10 0l 211 0︙︙︙l n 1l n 2éëêêêêêùûúúúúú1u 11u 12u 1n 0u22 u 2n ︙︙︙00 u éëêêêêêùûúúúúún n (14)然后分步求解Θ¨㊂令τ-B Θ㊃1-D Θ㊃2=t ,则有U Θ¨=y ,L y =t ㊂求解Θ¨分为了两步:先利用线性等式L y =t 求出y ,再利用y 和线性等式UΘ¨=y 求出Θ¨㊂求出Θ¨后,在Θ(0)=Θ0,Θ㊃(0)=Θ㊃0的条件下,采用下式进行欧拉积分:Θ㊃(t +Δt )=Θ㊃(t )+Θ¨Δt Θ(t +Δt )=Θ(t )+Θ㊃(t )Δt +0.5Θ¨(Δt )}2(15)可以得到机械手在扭矩已知情况下的运动情况㊂其中,Θ0为真空机械手的位置初始值,Θ㊃0为速度初始值㊂3 仿真结果分析利用MA T L A B 的R o b o t 工具箱给出真空机械手的等效运动学仿真,如图5所示㊂图5 真空机械手等效串联结构运动学仿真图6所示为水平方向1㊁2㊁3关节的在伸展任务中的角度规划,根据水平方向3个关节的轨迹曲线,并结合式(13)给出真空机械手的后向动力学仿真图,即τ随关节角度值的变化曲线㊂图6 真空机械手水平伸展任务的关节轨迹图根据新松公司的真空机械手模型,给出仿真过程需要的参数:I 1=0.5000200010.éëêêêùûúúú5 I 2=0.3500010éëêêêùûúúú005I 3=0.150000.50éëêêêùûúúú008 l 1=20mm l 2=22mm l 3=13mm p 1=10mm p2=11mm p3=9mm 其中,惯量矩阵I 1㊁I 2㊁I 3(含晶圆的转动惯量)的单位为k g㊃m 2㊂从图7㊁图8可以看出,关节1处的扭矩与关节2处的扭矩变化趋势相反,这与图6中关节规划的变化是一致的㊂另外,关节3由于处于机械手末端,惯量小,所以其扭矩变化相对较小㊂这与直观的物理解释相符:刚体的惯量和速度越小,对应动力学所需扭矩就会越小;反之,所需扭矩就会越大㊂下面根据式(14)㊁式(15)进行真空机械手前向动力学的仿真,即给定扭矩曲线,求取各关节的㊃474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4期2014年2月下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图7 水平关节1和2的后向动力学仿真图8 水平关节3的后向动力学仿真运动轨迹㊂考虑伺服电机的特性和电流的不可突变性,这里给定关节1㊁2和3的扭矩(单位N ㊃m )曲线:τ1=1.4t ,τ2=-1.4t ,τ3=0.004t ㊂这里用以上3条直线表示图7㊁图8中后向动力学产生的三条扭矩曲线,3个关节的初始关节角分别为0.2618r a d ㊁-0.5236r a d ㊁0.2618r a d ,3个初始关节速度分别为0.6981r a d /s ㊁-1.3963r a d /s ㊁0.6981r a d /s㊂关节初始角和初始加速度是根据图6的初始角和初始加速度来确定的㊂由图9所示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真空机械手的伸缩运动动力学仿真得到的3个关节的运动(a)关节1(b)关节2(c)关节3图9 水平连杆的前向动力学仿真轨迹与图6中的参考轨迹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前向动力学计算的正确性㊂我们分析仿真轨迹与参考轨迹的误差来源,将图7㊁图8中的3个扭矩用直线来表示带来了误差,计算机的截断误差对仿真也带来了一定的误差影响㊂图10~图13是真空机械手在水平方向进行直线伸缩运动的前向动力学仿真过程中的一部分截图㊂通过这些截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真空机械手在给定扭矩和关节初始位置㊁初始加速度情况下的运动过程㊂4 结语本文根据F R O G-L E G 型真空机械手的结构特点,得到其串联结构的运动学模型,并计算出图10 水平连杆前向动力学仿真截图1图11 水平连杆前向动力学仿真截图2图12 水平连杆前向动力学仿真截图3图13 水平连杆前向动力学仿真截图4(下转第490页)㊃574㊃F R O G-L E G 型真空机械手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黄玉钏 曲道奎 徐 方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m a t o l o g y,2009,25(2):214‐217.[2] H i d a l g oD A.F i b u l aF r e eF l a p:A N e w M e t h o do fM a n d i b l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J].P l a s t.R e c o n s t r.S u r g.,1989,84(1):71‐76.[3] H i d a l g oDA,R e k o w A.AR e v i e wo f60C o n s e c u t i v eF i b u l aF r e e-f l a p M a n d i b l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J].P l a s t i ca n d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v eS u r g e r y,1995,96(3): 585‐596.[4] 刘彦普,龚振宇,何黎升,等.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下颌骨缺损重建术[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3,19(5):523‐524.L i uY a n p u,G o n g Z h e n y u,H eL i s h e n g,e t a l.M a n d i-b l e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B a s ed o n R a p i d P r o t o t y p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J].J o u r n a lo fP r a c t i c a lS t o m a t o l o g y, 2009,25(2):214‐217.[5] E n g hC A,B o b y nJD.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S t e m S i z ea n dE x t e n t o f P o r o u sC o a t i n g o nF e m o r a l B o n eR e-s o r p t i o na f t e rP r i m a r y C e m e n t l e s sH i p A r t h r o p l a s-t y[J].C l i n.O r t h o p.R e l a t.R e s.,1988,231:7‐28.[6] M c n a m a r aB P,C r i s t o f o l i n iL,T o n iA,e ta l.R e l a-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B o n e-p r o s t h e s i s B o n d i n g a n dL o a dT r a n s f e r r i nT o t a lH i p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J].J.B i o m e c h.,1997,30(6):621‐630.[7] C u t t i n g C,B o o k s t e i nFL,G r a y s o nB.T h r e e-d i m e n-s i o n a l C o m p u t e rA s s i s t e dD e s i g n o f C r a n i o f a c i a l s u r g e r yP r o c e d u r e s:O p t i m i z a t i o n a n d I n t e r a c t i o nw i t hC e p h a l o-m e t r i c s a n dC TB a s e dM o d e l s[J].P l a s t i c sR e c o n s t r u c-t i o nS u r g e r y,1986,77(6):877‐887.[8] A n d r e w s JC,A n z a iY,M a n k o v i c hNJ,e t a l.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 C TS c a n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f o r t h eA s-s e s s m e n t o fC o n g e n t i a lA u r a lA t r e s i a[J].A m.J.O t o l.,1992,13(3):236‐240.[9] B e r r y E,B r o w nJ M,C o n n e l lM,e ta l.P r e l i m i n a r yE x p e r i e n c ew i t h M e d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so fR a p i d p r o-t o t y p i n g b y S e l e c t i v e L a s e rS i n t e r i n g[J].M e d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P h y s i c s,1997,19(1):90‐96.[10] M a n k o v i c hNJ,S a m s o nD,P r a t tW,e t a l.S u r g i c a lP l a n n i n g U s i n g T h r e e-d i m e n s i o n a l I m a g i n g a n dC o m p u t e rM o d e l i n g[J].O t o l a r y n g o lC l i n i c sN o r t hA m.,1994,27(5):875‐889.[11] M c G u r k M,P o t a m i a n o sP,A m i sA A,e t a l.R a p i dP r o t o t y p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A n a t o m i c a lM o d e l i n g i nM e d i c i n e[J].A n n.R.C o l l.S u r g.E n g l.,1997,79(3):169‐174.(编辑 陈 勇)作者简介:陈亚东,男,1985年生㊂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㊂主要研究方向为快速成形技术应用于下颌骨重建手术指导㊂李 虎,男,1976年生㊂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㊂尚德浩,男,1976年生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主任医师㊁副教授㊂王宛山,男,1946年生㊂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上接第475页)运动学正反解㊂分别讨论了该真空机械手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动力学模型㊂利用牛顿-欧拉方程计算出真空机械手水平连杆的动力学方程㊂通过MA T L A B的R o b o t工具箱建立仿真模型,编写仿真程序,获得了真空机械手的动力学仿真特性,其动力学特性符合工况要求㊂参考文献:[1] Q u i r k M,S e r d aJ.半导体制造技术[M].韩郑生,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 C o n g M,Z h o u Y,J i a n g Y.A n A u t o m a t e d W a f e r-h a n d l i n g S y s t e mB a s e d o n t h e I n t e g r a t e dC i r c u i t E q u i p-m e n t s[C]//I E E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 M a n i p u-l a t o r i c s a n dB i o m i m e t i c s.S h a t i n,2005:240‐245.[3] T a k a s h iK a t s u m a.V a c u u m M a n i p u l a t o r f o rS e m i-c o nd u c t o r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E q u i p me n t[J].I n d u s t r i a lR o b o t,2002,29(4):324‐328.[4] C h i a k i T s u z u k u.T h eT r e n d o fR o b o tT e c h n o l o g y i nS e m i c o n d u c t o ra n d L E D I n d u s t r y[J].I n d u s t r i a lR o b o t,2001,28(5):406‐413.[5] 丛明,于旭,徐晓飞.硅片传输机器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7(4):18‐23.C o n g M i n g,Y u X u,X u X i a o f e i.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R e s e a r c hS t a t e o fW a f e rT r a n s f e rR o b o t[J].R o b o tT e c h n i q u e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2007(4):18‐23. [6] 宋伟刚.机器人机械系统原理理论㊁方法和算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C r a i g J J.机器人学导论[M].贠超,译.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黄晓华,王兴成.机器人动力学的李群表示及其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07,18(2):201‐205.H u a n g X i a o h u a,W a n g X i n g c h e n g.L i eG r o u p R e p r e-s e t a t i o n o f R o b o t D y n a m i c a n d I t sA p p l i c a t i o n[J].C h i-n a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007,18(2):201‐205.[9] O z a k iK,F u j i w a r a T.A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 o fH i g hS p e e dS i n g l eS t a g e M a g n e t i cF l u i dS e a l s[J].J o u r n a l o f M a g n e t i s m a n d M a g n e t i c M a t e r i a l s, 1987,65(2):382‐384.(编辑 张 洋)作者简介:黄玉钏,男,1985年生㊂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化研究所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㊂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学㊁智能控制㊂曲道奎,男,1961年生㊂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化研究所研究员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徐 方,男,1962年生㊂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化研究所研究员㊂㊃094㊃中国机械工程第25卷第4期2014年2月下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宁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获奖名单
商业彤 刘一鹤 王强 王围 刘金松 王超 张芹 饶祖源 王圣玥 朱何安 吴正斌 张志强 关阳 任书文 李浩 赵琦 李政霖 吴昊 穆可望 杨奕潇 陈思 郑智沧
朱茂坤 郝鹏丞 宋鑫 周贵川 田晓旭 牛晓青 卢子健 赵应鑫 高文龙 常宏 项羽 王胜 张强 韦佳宝 徐俊妍 葛建文 王艳栋 李俊鹏 郭治呈 张天宇 高翔 高林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于天扬 张志鹏 祁丽杰 张帅
高静 王宇 姜云鹤 马跃晏
郑宇 徐龙 王港 邢德志
刘亚轩
陆定超
冯嵩 曲姣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3队 周永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4队 张海峰 沈阳建筑大学1队 沈阳理工大学3队 沈阳理工大学4队 欧定超 李浩彬 王贵生
附件1:
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学生获奖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队伍名称 东北大学4队 东北大学1队 东北大学3队 沈阳工学院3 大连工业大学2队 沈阳工业大学3队 大连交通大学4队 东北大学2队 辽宁大学 3队 辽宁工业大学1队 辽宁工业大学3队 辽宁工业大学4队 沈阳理工大学1队 沈阳工学院1队 沈阳工业大学1队 沈阳工业大学2队 大连大学1队 大连工业大学1队 大连工业大学3队 苏鹏鹏 闫心刚 宋晨 苏文斌 梁堃 龚益群 卢晨光 陈佳 刘雨健 焦振宇 樊振宇 吴金良 孟凡宇 刘培源 刘欢锂 田伟杰 邢毓鑫 李健 刘振强 金浩然 乔志健 王鹏飞 周雷 吴晗 冉沛 苑钊铖 张量奇 郝传鹏 张国永 常帅 李晨晨 赵晓宇 侯立业 孙鹏亮 蒋志龙 王金鹏 陈思远 何永龙 邓智城 龚启琛 孟雨皞 王蕾 赵崇 位海洋 李昊儒 田小雨 胡佳 宋强 王飞达 孙丹丹 程贤兵 岳亭 孟尧 李文院 蒙建源 杨钧麟 党玉莹 康永 王勇 易斌 刘志超 余歌扬 胡亚伟 丁沛然 罗潇逸 赵春阳 张强 刘行 魏健 林欣瑶 喻琪家 杨春阳 陈秉杰 张建宇 张诗悦 赵芯宇 获奖学生 蒋润菘 刘慧明 葛力源 孟婷婷 王守钰 于肖博 杨秀军 郑志刚 宋飞 刘思宇 杜建平 林帅帅 余肖 程前 谭继鑫 黎庆木 高金根 李品 教经纶 王世林 曾昕玥 宋长超 陈泽勇 刘通通 鲁震 刘阔 李彩霞 董凤竹 高天琦 郭文书 陈文光 吕畅泽 王硕 宣泽元 王思超 柳青岩 李元龙 吴孟强 卞晨阳 陶帅 汤洁 孔明慧 刘梓楠 何春华 孟冰冰 杨涛 杨乃旭 吕海洋 张晋鹏 赵治 刘震 张娜 盖欣桐 苏鹏 孟凡宇 汪威 周昱岑 王人侬 董辉 王凯 鲁启杨 陈驰 刘让宝 白雨 陈晶 屈博阳 张利民 孙宇 冀冲 王知潭 吴森 储超 鲁翰庭 闫辉垠 梁晨 周兆钟 周佳伟 赵海天 苏梓航 姜茂文 田畅 李佺威 郭喆 姜博 孙向然 周浩 郭建 唐在洋 李屏 刘都镇 燕自帅 金钰博 王新宇 王儒超 田凯 李华东 李青青 李程耀 宣凌锋 徐鹏 李博学 指导教师 丛德宏 丛德宏 丛德宏 李鹤 李明颖 韩颖 吕斌 丛德宏 李宾 蓝和慧 王晓磊 康乐 刘猛 耿欣 韩颖 韩颖 李玉光 李明颖 李明颖 黄迎春 张文静 侯春光 侯春光 蓝健 丁金华 孙秋花 许超 席文平 李晓丹 李娜 王学俊 侯春光 获奖奖项 一等奖+冠军 一等奖+亚军 一等奖+季军 一等奖+季军 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东北大学——智能技术与科普展示
东北大学——智能技术与科普展示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NEWNEU创新团队【期刊名称】《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42-45)【作者】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NEWNEU创新团队【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NEWNEU创新团队,具有15年科普创作与研发经验,曾获得过中国第一个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冠军,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全国科普创作与产品研发示范团队,在2013年示范团队评比中全国排名第一,团队建设的机器人科普基地被命名为辽宁省科普基地。
团队由10名专职科研人员和30余名在校师生组成,专业背景涵盖计算机、自动化、机械、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
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姝颖教授带领下,依托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科研实践经验,积极拓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科普领域的应用,为中国科技馆等10余所科普场馆研究开发了多个系列50余项智能化科普展品(包括中国科技馆三期“科技与生活”主题的信息技术系列展品),完成项目经费总额超过1000万元。
荣获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普展品评比“创意奖”和展品创新“荣誉奖”;为辽宁科技馆、辽阳科技馆等场馆提供了展区、展馆规划方案和500余项新展品创意设计,获得辽宁科技馆新馆“信息时代”主题展区优秀方案设计奖、辽阳科技馆“突出贡献奖”和“优秀设计奖”。
目前,团队工作重心正在从科普领域新展品研发转变为集科普展馆展览规划、展区设计和产品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创作。
团队将继续秉承信息技术引领,科普源头创新,服务大众与社会,积极探索科技、文化和艺术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为推动科普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研方向:机器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
标志性成果:中国第一个足球机器人世界冠军,全国科普示范团队。
产业化探索:开展智能化产品的产业化探索,研制开发了机器人类、虚拟现实类、数学类、信息技术类等多个系列的科普展品;面向社区开发了服务型科普展品;面向学校、家庭和更广泛的展览展示行业,设计了智能型多功能互动展示系统等。
复杂环境下群组无人系统交互与博弈演进规律的学科交叉融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复杂环境下群组无人系统交互与博弈演进规律的学科交叉融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包括对群组无人系统、复杂环境下的挑战和学科交叉融合等主题的简要介绍。
群组无人系统是指由多个无人系统组成的群体,它们通过协作和博弈等方式完成各种任务。
在复杂环境下,群组无人系统面临诸多挑战,如信息不完全、动态变化的环境和多方博弈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学科交叉融合变得至关重要,它可以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篇文章将探讨群组无人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交互与博弈演进规律,并探讨学科交叉融合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复杂环境下群组无人系统交互与博弈演进规律的学科交叉融合。
首先,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详细介绍群组无人系统的概念,探讨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和挑战。
接着,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讨论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探究跨学科合作对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意义和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交互与博弈演进规律作出综述,分析学科交叉对规律解析的作用,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这样的结构,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学科交叉融合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复杂环境下群组无人系统的交互与博弈演进规律,并探讨学科交叉融合对于解析这些规律的重要性。
通过对群组无人系统的概念、复杂环境下的挑战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交互与博弈演进规律的综述和学科交叉对规律解析的影响的探讨,希望能够为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同时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践案例。
最终,本文还将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学术界和工程界在群组无人系统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引导。
2.正文2.1 群组无人系统概念群组无人系统是指由多个无人系统组成的集合体,这些无人系统之间可以进行协作、通信和协同决策,而无需人类操控。
“人工智能”研究生课程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人工智能”研究生课程实验的实践与探索王超,庄东晔,于清华(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课程实验作为“人工智能”研究生课程的重要环节,对于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编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人工智能”研究生课程实验环节的教学实际,分析实验教学特点和在课程内容覆盖、实验问题设置、实验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在课程实验过程中引入大量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人工智能案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内外以研究性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关键词]人工智能;实验课程;考核方式[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灾难环境中大规模人与智能体协作任务规划”(61702528)[作者简介]王超(1986—),男,河南三门峡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智能科学技术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智能规划与决策研究;庄东晔(1983—),男,湖南华容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智能科学技术系讲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应用研究;于清华(1988—),男(满族),辽宁西丰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智能科学技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机器人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1)35-0100-04[收稿日期]2021-02-08一、概述随着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高潮的到来,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推动和指导下[1,2],国内众多高校陆续设立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相关专业,开设“人工智能基础”和“机器学习”等本科生课程。
部分院校多年前已将“人工智能”作为基础课程并对控制工程、计算机等专业学生授课。
此外,按照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众多理工科学生需要通过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为其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走在科普大路上
走在科普大路上赵姝颖;张丹;田祥章;李海龙【期刊名称】《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5页(P4-8)【作者】赵姝颖;张丹;田祥章;李海龙【作者单位】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东北大学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东北大学NEWNEU创新团队,从1999年开始,先后完成了4项百万元以上科普展品开发项目,总经费超过1000万元,实现了多个系列、50余项科普展品和500余项新展品的创意设计,多次获得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普展品评比的“创意奖”和展品创新“荣誉奖”。
在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全国科普创作与产品研发示范团队创建活动中,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NEWNEU创新团队)凭借多年的科普研究基础,科普项目开发经验,团队创新能力等,被评为全国科普创作与产品研发示范团队。
按照中国科协《关于开展全国科普创作与产品研发示范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科协办发普字〔2012〕37号)的要求,经国家有关学会和地方科协推荐,中国科协组织专家评审,全国共评选出29个示范团队,其中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NEWNEU创新团队)是东北唯一一个获评的团队。
1 创新团队建设1.1 发展规划自NEWNEU创新团队建立之初,就积极探寻术适合团队本身的“产学研用”之道,将学生培养、理论研究、高水平竞赛、展品研发等有机结合,寻找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方式。
最终,NEWNEU创新团队将发展规划定为:优化团队、深化研究、打造精品、服务社会。
1)优化团队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通过层层选拔,组建一支既有研究生梯队又有本科生梯队的创新团队,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优化管理办法,加强团队理论、文化、创新思维建设,打造一支创新性、研究型、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成果转化快的优秀团队。
2)深化研究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机器人技术的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利用仿人机器人平台,在机器视觉、机器人运动控制、人机交互、多源传感器信息融合、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应用等方向上做持续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为成果转化与应用提供持续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27
8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首先完成演绎推理
1 —— 准备好决策需要的各种状 态变量函数值—— 条件
4、5、6 —— 作为动作安排可以 统一规划—— 归宿
2020/6/27
9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9.7.4 队形与角色分配
队形——球员在场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它是和比赛双 方特点及场上形势密切相关的。它直接关系到攻守策 略。 足球场上的队形有4-3-3,4-4-2,3-5-2等。 机器人足球车速可在2米以上,攻守转换极为神速,常 常视球的位置、运动速度和方向而决定。队形多构成 堵截和围攻之势。 队形和角色分配密切相关。主攻或主防角色确定之后, 其他队员呈配合之势。 角色分配有相应准则给出。如最近、最有利等。
《机器人原理与应用》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 (四)
徐心和 郝丽娜 丛德宏
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
2020/6/27
1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9.7 机器人决策子系统
9.7.1 从牛牛-1谈起(MiroSot 3:3) 9.7.2 决策子系统的任务与特点 9.7.3 决策推理模型 9.7.4 队形与角色分配 9.7.5 典型动作设计与安排 9.7.6 决策系统结构设计 9.7.7 决策系统的完善与丰富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动作设计的目标
如何从眼花缭乱的比赛中归纳提炼出有 限的基础性的单元动作
如何构造和设计足球机器人的动作体系、 定义动作空间
如何设计和实现各种动作
2020/6/27
12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足球机器人动作特点分析
各种动作都是通过机器人的线速度、角速度、 位移和轨迹来实现的 一切动作都是由小车的速度控制来实现的。 最终都落实到小车左、右轮速的计算,都落 实到VL、VR函数的设计上 动作设计与实现属于机器人运动学范畴的问 题,当前位姿 —— 期望位姿 动作设计的不唯一性
机器人运动动作示意图
2020/6/27
18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机器人
机器人 方向角
1
目标角
2
X轴
机器人转角函数示意图
vL kP T kD (T T1)
vL kP T kD (T T 1)
2020/6/27
19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技术动作 Skilled Action (SA)
输出—— 3×2 矩阵 O 输入—— 7×3 矩阵 I 确定函数 O = f ( I )
视觉系统 I
辨识结果
决策 系统 O 各机器人
轮速设定值
人机界面 决策设定
O=f(I)
2020/6/27
6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决策系统特点
形象思维荡然无存,只能靠逻辑思维 非结构化问题 f ( • ) —? 模糊逻辑是不可缺少的 知识工程前沿问题
2020/6/27
10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9.7.5 典型动作设计与安排
足球机器人动作设计与实现
动作是比赛活动的基本单元
任何精彩激烈的比赛都是由球员的一 系列动作构成的
动作是决策子系统的最终归宿,是决 策的基础和保证
准确有效的动作实现,意味球员具有 良好的基本技能
2020/6/27
11
转动一定角度
MoveAlong 向某点(或方向)作定向运动
2020/6/27
16
2020/6/27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dx
机器人 方向角
目标点
dy
d dx 2 dy 2
机器人
到定点函数设计
vL kd d k vR kd d k
17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2020/6/27
13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动作的层次关系
基本动作——Basic Actions, BA
技术动作——Skilled Actions, SA
组合动作(单人) ——Combinatorial Action, CA
战术动作(多人) ——Tactical Actions, TA
KickBall ShootGoal TurnShoot DefenseBall BlockMan AvoidBound
踢球动作 射门 转身射门 防球(回防) 盯人防守 防止碰撞边界
2020/6/27
B
88
Yθ
41 193
75 167
65 360
49 272
84 155
73 90
71
0
请回答:兰队谁进攻合适?
2020/6/27
4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9.7.2 决策子系统的任务与特点
决策系统的形象比喻
The imaginative explanation
Blind Coach
Input matrix
2020/6/27
14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战术——动—— 作 组合——动—— 作 技术——动—— 作 基本——动——作
动作空间组成示意图
2020/6/27
15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基本动作—Basic Action (BA)
ToPostion
到定点(停)
TurnAngle
2020/6/27
7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9.7.3 决策推理模型
足球机器人六步推理模型
1 输入信息预处理; —计算有关实体速度、相对 距离、角度等
2 态势分析与策略选择; 3 队形确定与角色分配; 4 目标位置确定; 5 运动轨迹规划; 6 左右轮速确定。 一般说来 1、4、5、6 步为演绎推理,可以由数学模型计算 2、3 步为产生式推理,应该由专家系统来完成
2020/6/27
2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9.7.1 从牛牛-1谈起(MiroSot 3:3)
MiroSot 3:3比赛瞬间——兰队谁进攻合适?
2020/6/27
3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从视觉子系统实际得到的信息
X
R1 72
R2 71
R3
4
ER1 10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R2 110
ER3 145
Observer with bright eyes
Output matrix
Blind Player
Playground
Blind Player
Blind Player
2020/6/27
5
第九章 集控式微型足球机器人(四)
决策子系统的任务
任务——就是根据当前球 场上的比赛形势,做出布 署,给队员发出指令,担 负起教练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