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论文
浅谈《茶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论文】
浅谈《茶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浅谈《茶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职教文章成就论文艺术内容思想职教《茶馆》浅谈凝练的笔法,娴熟的技巧;含蓄的语言,不朽的成就张孝明——浅谈《茶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凝练的笔法,娴熟的技巧;含蓄的语言,不朽的成就——浅谈《茶馆》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摘要:三幕剧《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一大力作,发表于1957年。
这部作品的发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法将旧北京一个茶馆在旧中国所遭受的凄惨遭遇淋漓尽致的勾勒出来,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尽显无遗,取得了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极大成就。
《茶馆》一剧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紧扣时代的脉搏,将光明和希望的种子拨撒于人们的心田。
在人物的塑造上,老舍先生独具匠心,用较多的笔墨塑造出六七十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包括各行各业,可谓是一部话剧描写了一个社会。
在语言的锤炼上,老舍先生精心推敲,大胆创新,使人读后既觉得亲切熟悉,又觉得耳目一新,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老舍先生在批判讽刺旧事物的同时,也给予了那些积极进取的或没落的小人物无限的美和同情,给了人民以光明和希望。
由此可见,《茶馆》这幕话剧笔法凝练,写作技巧娴熟而自然,语言运用含蓄而恰当,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艺术成就上都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其作品以其水平之深,艺术成就之高而闻名于世,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而最能将老舍剧作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便是三幕话剧《茶馆》。
《茶馆》发表于1957年,老舍先生用他那一贯的凝练的笔法,含蓄独道的语言,巧妙的通过对北京一个茶馆——裕泰大茶馆在清朝末年、军阀混战时期、解放之前所遭受的不同的压迫,结果却是相同命运的描写,使旧中国那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众人面前。
写一篇细读老舍《茶馆》的语言之恨、传统之殇的论文,2000字
写一篇细读老舍《茶馆》的语言之恨、传统之殇的论文,2000
字
《茶馆》是老舍五四运动期间笔下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北京茶馆中失传的古老茶文化,以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对话中所发生的故事。
文中讽刺地描述了语言之恨和传统之殇,令人不禁感叹老舍凝重而深刻地表达了他对语言之恨和传统之殇的看法。
一、语言之恨
小说中,老舍通过茶馆张青的言行,展现出他的鸿沟感,反映出语言之恨的心态。
他让语言成为现实的障碍,不让老头子们能够对政治、社会等事情有所理解,也不让他们能够表达自我,用语言做出自己的声音。
可以说,老舍把语言当作一种自我表达的武器,但缺乏理解及使用能力却又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二、传统之殇
小说中,老舍借助失传的北京茶馆文化,反映了他对传统之殇的感受。
老舍以一种既柔柔弱弱又不同寻常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的失落和没落描写的淋漓尽致。
新的现代市民,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但那些曾经留存在老北京茶馆里的古老茶文化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以说,老舍运用一种比较平和的方式来把传统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指出社会上关于传统文化的否定,强调了新老文化之间的冲突。
本文通过分析老舍《茶馆》中蕴含的语言之恨和传统之殇,令
人深刻感受到作者以文字抒发的真实情感。
老舍在文中把一些潜台词暗指社会的发展变化,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态度,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思考,无疑是一部令人难忘的古典力作。
茶馆鉴赏论文1000字
茶馆鉴赏论文1000字《茶馆》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
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
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茶馆》的谋篇布局独具匠心。
全剧没有贯穿到底的矛盾斗争,是一出以人物带故事的话剧。
它由几乎没有联系的几个小故事组成。
幕与幕之间在情节上的联系,表面上看是不太紧密的,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三幕之间的联系是作者描写的一种深层的政治意识。
如“莫谈国事”的字条一幕比一幕多。
这富有象征意义的纸条,揭示出在这三个军阀政府的专制下,人民受苦受压,是不能说话的,同时也有力地说明临近解放的国民党政府残酷的事实真相。
作者老舍塑造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方式。
着重刻画时代的、阶级的、职业的和气质的特点以及地方色彩,作出各种社会典型的艺术概括,通过浮雕般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反映出不同的社会面貌。
如秦二爷是民族资本家,他出场时少年得志,对实业救国充满信心,但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年幼无知。
秦二爷轰赶饥民的恶劣态度,暴露了他和贫民格格不入的本性。
经过几十年风雨,他只剩下对现实和自我痛苦而盲目的诅咒。
秦二爷的悲剧是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性格和命运的缩影。
《茶馆》中有不少悲剧性的场面,但是全剧的基调却是喜剧的,而且即使是悲惨的情节和细节也往往以幽默的笔法表现出来。
老舍茶馆论文
老舍茶馆论文引言老舍茶馆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话剧作品,由著名作家老舍创作于1957年。
该剧以北京茶馆为背景,通过茶馆里各色人物的对话和争论,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本论文将从剧本的创作背景、主题以及角色塑造等方面,分析老舍茶馆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一、剧本创作背景老舍茶馆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社会。
当时中国正经历着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政治和社会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老舍以茶馆为小剧场,通过戏剧的形式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和对社会现象的关切。
茶馆成为了老舍描述社会深层问题的象征。
二、主题分析老舍茶馆的主题围绕着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困境展开。
通过茶馆里的对话和争论,老舍揭示了旧社会的各种弊病和社会矛盾。
茶馆里的人物代表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政治立场和不同思想观点,他们的争论和冲突既反映了旧社会的悲剧,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茶馆代表了旧中国社会的封闭和沉寂,而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茶馆里的人物逐渐认识到旧时代的束缚和腐朽。
老舍通过茶馆的变化,展示了人性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他也透过茶馆的角度,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和权益。
这一主题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共鸣,也深刻影响了后来中国话剧的发展。
三、角色塑造老舍茶馆中的角色塑造非常鲜明和生动,每个角色都代表了一种社会类型和思想观点。
下面是几个主要人物的简要描写:1.王利发:茶馆老板,代表着旧时代的封建势力,保守而贪婪。
2.铁炮公:退伍军人,身上带有受封建道德束缚的伤痕,但也有着对社会乱象的反抗精神。
3.秦健:懦弱而贫穷的小商人,为了生计不择手段,代表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无奈和困境。
4.许云山:思想开明的知识分子,代表了改革的力量,有着对社会现象的冷静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角色的对比和互动,老舍成功地展示了旧时代的社会矛盾和思想冲突。
他巧妙地运用了幽默和讽刺的手法,为角色赋予了生动的个性和情感,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
老舍茶馆作文800字
老舍茶馆作文800字《茶馆》是老舍的一部力作,全剧共分为四幕。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民国初年的北京城,讲述了一个以茶馆为背景的故事。
茶馆主角是卜老板,他一心想把茶馆经营好,但是茶客们却总是阻挡他的经营,一次次打乱他的计划。
而茶客们则分别展现了北京的社会面貌,他们有的是京城有名的富商要人,有的是无业游民,有的是教授,还有的是道德沦丧的风月场女子,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境遇和命运,却又因为种种原因聚集在一起。
剧中涉及了许多社会矛盾问题,比如封建礼教、习俗陋规、西学东渐等等。
老舍通过茶馆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多重面貌以及社会变革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和矛盾。
剧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有博学的孔乙己,有不务正业的县令、有守旧的小尚书、有各色小角色,他们都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经典形象,通过他们的种种遭遇和心路历程,老舍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剖析。
例如,茶馆中一位老者为了那渺茫的一件祥瑞服,而把儿媳妇推出家门,结果也是苦不堪言;又比如烟花女玫儿表面风风火火,骄奢淫逸,实际却也是深受其害,最终走向了悲剧。
这些都是老舍用叙事的手法,将个体的命运与社会的背景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更具震撼力。
此外,老舍还通过《茶馆》一剧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做出了深刻的思考。
剧中的孔乙己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是一个博学的读书人,却因为家境贫寒,无法生存,最终被逼得沦为酗酒之徒,在茶馆里以吟诗作赋为生。
孔乙己的悲哀命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老舍借此对传统文明进行了反思,呼吁当时的社会要追求现代文明,使得中国社会能够迈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最后,老舍的《茶馆》不仅仅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戏剧作品,更是一部揭示社会矛盾和人性命运的伟大作品。
这部作品以情节丰富、人物多样、思想深刻等特点而成为了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通过《茶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也能更深刻地认识人性的复杂性。
老舍茶馆毕业论文
浅谈《茶馆》中王利发的人物形象二〇一二年六月摘要王利发是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的主人公,他是逆来顺受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却屡遭无耻权贵的剥削;他是处世圆滑、精明干练的小商人,却被反动派长期欺压;他是与时俱进的积极改良主义者,却终因没有新的思想武器而被现实击碎。
他的凄凉命运不仅是自身复杂的性格所致,也是清朝末年到解放以前五十年间的专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所致。
本文第一部分对老舍先生和话剧《茶馆》进行简介。
第二部分是写作的重点,将对王利发的典型人物形象深入剖析,包括悲剧的人生经历、复杂矛盾的统一体以及王利发的结局三个方面的阐述。
第三部分主要是揭示王利发形象的现实意义,通过我们深层次的探索,对王利发的形象深入剖析,他的善良与冷漠,顺从与反叛,圆滑与老实,所处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复杂的性格特征,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茶馆》王利发形象现实ABSTRACTWang Lifa is Lao She's famous play" teahouse" the hero, he is resign oneself to adversity social bottom figures, but was shameless exploitation of power; he is a shrewd and capable people, a small businessman, but by reactionaries long oppressed; he is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and actively reformist, but due to the end of no new ideological weapon and was the real break. His sad fate is not only their own complex character by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o before liberation, but also fifty years of monarchy and other factors.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Lao She and drama" teahouse" brief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is the focus on the writing of Wang Li, the typical image of in-depth analysis, including the tragic life experience,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unity and Wang Li ending in three aspects. The third part is mainly reveals the realistic meaning of the image of Wang Li, through our in-depth exploration, to Wang Li 's image of in-depth analysis, his kindness and apathy, obedient and rebellious, sleek and hone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made his complex character, be worth us thoughtful.Keywords" Teahouse" Wang Lifa image reality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绪论 (1)一、《茶馆》概况 (2)(一)老舍简介 (2)(二)话剧《茶馆》的简介 (2)二.王利发——悲剧的小人物 (5)(一)悲剧的人生经历 (5)1.茶馆的新掌柜 (5)2.家庭的顶梁柱 (6)3.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6)(二)复杂矛盾的统一体 (7)1.善良与冷漠 (7)2.顺从与反叛 (8)3.圆滑与老实 (9)(三)王利发的结局 (10)三、王利发形象的现实意义 (11)(一)永葆善良 (11)(二)适当退让 (11)(三)处世圆融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绪论话剧《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作品,《茶馆》是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
老舍《茶馆》论文
老舍《茶馆》论文11语文教育4 曾茵慧浅论老舍《茶馆》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摘要:《茶馆》以其独一无二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是老舍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创作的富有“独立之美”的扛鼎之作。
剧作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本质,展示了历史反战的必然趋势,揭示出吃人的旧社会必然要灭亡的历史规律。
关键字:艺术社会创作历史意义正文:《茶馆》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话剧。
老舍的《茶馆》创作于1956年,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一、《茶馆》独一无二的写作手法。
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
人物表现年代,而年代又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提升到不得不让人用看“历史剧”的眼光评审这部巨作。
二、《茶馆》独特的艺术创新艺术贵在创新,纵观老舍的剧作,可以说每一出都有其独到之处,而《茶馆》则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创作的富有“独立之美”的扛鼎之作。
1、《茶馆》突破了传统的“一人一事,一线到底”的结构形式。
作品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事件和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用富于典型意义的戏剧片段组成一系列社会生活画面,共同完成表现主题的任务,这里有“太监娶妻”之类的血腥买卖,有流氓打手的寻衅敲诈,特务暗探的搜捕无辜等。
2、《茶馆》采用的是一种典型的人物展览式的戏剧结构。
《茶馆》展览了七十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生活风貌和性格特点,揭示了社会的一角。
它没有突出的主人公,也没有共同一致的行动,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过去,成为一条独立的故事线,而《茶馆》的出色之处不在于老舍使用了这种戏剧结构,而在于这种戏剧方法成功的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正是这些创新赋予了《茶馆》顽强的艺术生命力,使它在十七年文学众多话剧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七年文学独挡一面的旗帜。
老舍茶馆的现实意义
老舍茶馆的现实意义老舍的戏剧作品《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犀利揭示和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茶馆》的现实意义。
《茶馆》通过对茶馆这一特殊场所的刻画,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茶馆作为一个聚集了各阶层人士的场所,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与茶客们的对话,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以及农民和市民的生活困境。
戏剧中的茶客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商人、有的是官员,通过他们的对话和互动,观众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多元面貌和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一刻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引发了对社会变革的思考。
戏剧中的角色塑造和情节设置,使观众对那个特定时期的历史和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剧中,观众可以看到清末民初时期的社会现象,如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商业发展等。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展示,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戏剧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和遭遇使观众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这种历史感和情感共鸣使得《茶馆》不仅是一部戏剧作品,更是一部记录历史和社会的纪实文学。
《茶馆》还通过对人性的揭示,探索了人类的命运和精神困境。
剧中的角色形象丰满而鲜明,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和追求,有着各自的苦难和困惑。
王利发作为茶馆老板,虽然身份高贵,却深受奴役和压迫;贾天明作为知识分子,一直寻求改变和进步,却在封建社会的枷锁下无法自拔;贾三灾作为农民,被迫参与土地兼并后的起义,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这些角色的命运使观众深感人类的无奈和苦难,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这些精神困境的探索,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不公。
《茶馆》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戏剧,通过对茶馆这一特殊场所和其中的人物命运的刻画,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同时也探索了人性的命运和精神困境。
《戏剧鉴赏》选修课论文之《茶馆》
戏剧鉴赏之《茶馆》《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
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
三幕话剧《茶馆》,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第一幕可分为六个场面,主要写清朝末年的社会生活,具体时间是1898年的秋天,正是戊戌政变失败之后,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被杀害不久,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种种活动,透视了戊戌政变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具体描绘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流氓地痞横行、市民阶级混乱、农民破产、宫廷生活腐败荒淫、爱国者横遭迫害的社会形态,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图景。
最后一句台词“将!你完啦!”无疑是对这个社会作出的历史判决。
这部剧运用对京城中裕泰大茶馆里人们的谈话,体现了国家的兴盛衰败。
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到解放战争的前夕,时代的变迁让茶馆里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变成了一部历史剧,而这部历史剧的主角当然就是茶馆掌柜王利发了。
王利发是个精明而正直的人,年仅二十岁就出来替早逝的父亲打理生意,他生在一个混乱的、战火连绵的年代,最后因为不能忍受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茶馆被人强行霸占而上吊自杀。
是啊,用戏中的话说,那是一个人们“一堆一堆给洋人送钞票”的日子,不少的人都当起了汉奸,特别是戏中的两代小人——刘麻子和小刘麻子。
先说刘麻子吧,他见利忘义,干着给人说媒拉线这种不正当的生意,不论双方愿意与否,只要有钱赚他就干,有时甚至还卖人儿女。
在第一幕中,他竟然把一位生活贫苦的农民——康六的女儿康顺子以十两银子的价钱卖给了给了一个太监。
而刘麻子的儿子小刘麻子呢?他非但没有“改邪归正”,反而还“发扬光大”,要创办一个专给美国人提供女招待的“花花联合公司”,甚至想方设法霸占了王掌柜的裕泰茶馆,把它改成了一个“取得大量情报,捉拿共产党”的地方。
现如今,像这样见利忘义的人还在少数吗?有些奸商,为了谋求暴利,用偷工减料制成的东西来蒙骗消费者,甚至不惜搭上消费者的性命!剧本的最后,常四爷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分明是老舍先生托剧中人物之口说出来的!就好像现在的清洁工,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每天起早贪黑,默默地为我们这个国家做着巨大的贡献,可又有哪些人去安慰安慰他们,哪怕是一句节日的问候?很少很少。
茶馆老舍的主题学术论文范文
茶馆老舍的主题学术论文范文《茶馆》是老舍先生在建国后戏剧的巅峰之作,是表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迁和人情冷暖的一部作品。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茶馆的主题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茶馆的主题学术论文篇一:《茶馆》语言的艺术特色摘要:我国当代“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先生在语言运用上有多方面的贡献,运用活生生的北京口语是其突出而独特的贡献之一。
话剧《茶馆》正是以对话的形式,生动的运用了大量北京口语词,完美地与人物的性格相结合,用自然流畅、纯净漂亮的现代白话语言,将作品表达得生动、传神。
关键词:口语形式艺术特色话剧《茶馆》的选词择句是以平易朴实为标准的,基本上都直接选用有生命的、活在口语中的词语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没有什么古雅深奥、晦涩难懂的词语。
《茶馆》中北京口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动词重叠式在《茶馆》中的使用动词重叠“AA”式和“A一A”式是人们在日常口语对话中经常使用的形式,《茶馆》中这两种形式的使用情况也比较有特色。
本文对《茶馆》中动词重叠“AA”式和“A一A”式的词例使用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发现“AA”式动词重叠词为40个,用例为99例,使用频率为892%,是使用面最宽的动词重叠形式;“A一A”式动词重叠词为2个,用例为2例,使用频率为1.8%,使用面较窄。
在具有口语特色的《茶馆》中,“AA”式无论是词例数量还是用词数量都远远大于“A一A”式,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语言现象。
比较“A一A”和“AA”格式时发现,两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用上,认为在语用价值上,“A一A”和“AA”的区别在于“AA”是自由式,有随意性,而“A一A”是郑重式,不具有随意性。
如:王利发唐先生,你外边踏踏吧!句中使用“踏踏”显得很自由、随意,比使用“踏一踏”适合当时的语境,这说明在人物对话中要求受话人做某事时,用“AA”式比用“A一A”式更能显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融洽、和睦。
《茶馆》正是一部通过描写老百姓日常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的话剧,运用口语对话这一形式是其特色,口语中词语的表达应该自然、随意、亲切,因此,“AA”式的使用频率会比“A一A”式高得多。
戏剧剧作分析《茶馆》
戏剧剧作分析《茶馆》论文分析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旳一部不朽旳名著,该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旳世事变化,由70多种角色表演各阶层人民旳生活层面。
一种大茶馆,就是一种浓缩旳小社会。
老舍先生选用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旳三个历史阶段,透过茶馆这一窗口,呈现出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旳生死沉浮,折射出整个社会旳变迁;描绘了一幅近半个世纪旧时代旳历史画卷。
茶馆之因此成功,是由于《茶馆》具有鲜明旳人物形象,独特旳戏剧构造,特殊旳戏剧冲突以及风趣诙谐旳语言艺术。
它在历史内容、构造形式、主体意识、人物塑造、戏剧语言、场景设计等各方面既体现了鲜明旳民族性,也传达出强烈旳现代审美特性。
《茶馆》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旳人物形象。
全剧出场旳人物有七十多人,有名有姓旳就有五十多人,并且这些人物大多种性鲜明。
下面对以王利发、秦二爷、常四爷、刘麻子旳形象进行分析。
王利发是一种贯穿全剧旳人物。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屈求全,善于应酬。
在剧中,他巧于应付巡警旳敲诈,耐心倾听崔久峰旳牢骚。
作为商人,他还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旳特点。
如他对李三旳苦处、康顺子旳处境和难民旳哀告虽然同情,但也很有限度。
他对社会抱有强烈旳不满,但体现得十分含蓄,如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旳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旳愁苦和愤怒。
王利发旳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旳真实写照。
秦二爷是民族资产阶级旳代表。
他完全可靠着祖上旳财产,吃喝玩乐一辈子,但是面对国弱民穷,帝国主义列强旳入侵,他决心搞实业救国,变卖了家里所有旳房产、地产,办了个“顶大顶大”旳工厂,但是,在那黑暗旳、腐朽旳时代,他旳努力最后只智能化成泡影。
当他从自己亲手办旳工厂被赶出来时,只带了签支票用旳金笔和在工厂门口捡到旳两个螺丝帽。
他对王利发说:“人哪,有钱就该吃喝嫖赌,决不能做好事,做好事绝没有好下场!”他旳失败有力地证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旳旧中国,靠实业救国是行不通旳。
高中语文《茶馆》赏析作文
高中语文《茶馆》赏析作文【篇一】老舍先生的茶馆,正似一杯幽幽清茶,不浓不烈,不急不躁,不沉不浮,从从容容,淡泊致远。
像低进尘埃里的素颜,似高攀灵魂的风骨,忍不住,去口味。
初品,是岁月的苦涩。
第一幕,一个初秋的上午,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走进裕泰歇脚,茶客们细品着茶点,闲聊着风月。
突然,一洪亮的男声携着满怀的豪情,对醒目的“莫谈国事”恍若无视,拍案诉说着对洋鬼子的不满,眉眼中的壮志显而易见,却被那特务吴思子和宋祥子抓了去。
可怜的康老六为了让女儿过上好日子,将女儿卖给了年过七旬的庞太监。
女儿凄凉的泪向人们诉说着对世界的不满。
于这一方茶馆,各色的人演绎着各色的人生。
亲抿一口,品味出些苦涩,融着些百味,苦涩的绝唱,响彻岁月的枝头。
就像乌云密布的天,让人不由得心情沉重。
这样的《茶馆》,让我不禁想去再次品味。
再品,是乱世的本味。
人们追逐着时光的脚步,来到了民国初年。
身处乱世的裕泰艰难的维持着,掌柜王利发积极改良,却屡遭失败。
唯有那“莫谈国事”变得更加醒目。
掌柜的儿子与儿媳打点着茶馆。
常四爷终于出狱了,将他关进去的二人却又成为军阀的走狗……这一方茶馆,接受着岁月的考验。
望茶叶于杯中沉沉浮浮,与沸水的碰撞,激出了美的舞蹈。
它飞旋着,舞着它的态度,于乱世中得一丝本味。
这清茶愈加苦涩,可又让人们品出了它的态度,它的决心,它的本真。
而我们于这如海的苦涩中寻懂了那一丝本味,去追寻那心心念念的苦尽甘来。
【篇二】老舍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很熟悉的一位作家了,在此也就不多介绍了。
倒是写作背景的说说:话剧写于1956至1957年间,它是老舍一生中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空前的范例”。
老舍写小说很少,却写了不少的戏。
在写《茶馆》之前,他写了话剧《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在《茶馆》之后写了《红大院》《女店员》和《全家福》等。
《茶馆》跟这些配合时事政治的作品,在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样,他重新写起了解放前写惯了的“陈年往事”。
老舍《茶馆》论文
老舍《茶馆》论文浅论老舍《茶馆》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摘要:《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
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景颇具匠心。
作者避开了对重大历史时间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从而避开了时代共名的简单、僵化和专断,发挥了作家熟悉旧北平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人物的优势。
在结构艺术上,《茶馆》采取了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使剧本“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紧密联系当时的时代发展,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而神凝,并且构成了一副“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
关键字:人物结构艺术社会价值意义正文: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地演出着一幕幕的人间活剧。
《茶馆》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话剧。
老舍的《茶馆》创作于1956年,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茶馆学术论文
茶馆学术论文《茶馆》作为中国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一直是观众关注的对象和学界研究的热点,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茶馆学术论文,仅供参考!茶馆学术论文篇一谈《茶馆》语言的幽默艺术摘要:《茶馆》的幽默首先是一种思想和胸怀。
旧社会的畸形和病态,愚昧和可怜是老舍先生编织幽默喜剧的材料,其次才是技巧,平民化的语言是幽默的外衣。
老舍先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粹语句,做到朴中见色,平中现奇,使《茶馆》成为不朽之作,再一次生动地证明了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关键词:茶馆;幽默艺术;老舍先生中图分类号:I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62-02时下荧屏上充斥着所谓的幽默剧、搞笑剧,大都是出自哗众取宠、让人啼笑皆非的文本。
又一次执教老舍的《茶馆》,忍不住也谈谈老舍先生的《茶馆》中所表现的“真”幽默。
1.《茶馆》幽默的语言首先源于一种博大的胸怀老舍先生〈〈茶馆〉〉仅三幕,出场的人物多达七十多人,通过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活动反映了三个历史时期五十多年的风云变幻、事态人事,再现了人民的悲剧命运,展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特殊的矛盾冲突,表现了旧社会旧中国的必然灭亡,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
同时也体现了老舍先生对我们民族的深邃的洞察力和真切的关怀。
没有远见卓识是无法达到如此深刻的。
这是一部幽默剧,更是一部悲剧。
幽默不是滑稽,只为逗人一笑,幽默有更深远的意义。
老舍先生在《谈幽默》中说:“幽默”是“既不呼号叫骂,也不顾影自怜”,“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地写出来,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于是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过深奥。
”老舍先生是旗人的后代,从小就过着贫苦的生活,但他跳出了这个圈子,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以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作家的视觉在作品中借封建遗老松二爷来表现旗人的腐朽和没落,也刻画了豪爽正气的旗人常四爷,并借常四爷之口来反映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结。
更是通过茶馆中的三教九流来反映旧社会旧制度的必然衰亡。
毕业论文《茶馆》艺术谈
《茶馆》艺术谈《茶馆》是老舍建国后话剧创作的代表作,是当代中国话剧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在国内外戏剧界享誉甚隆,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到此为止几个方面:一、作品构思巧妙。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是,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摘自老舍《茶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剧本》一九五八年五月号)老舍的这一番话解答了他为何选择“茶馆”作为契入点,从而生动形象地展开了对从一八年戊戌政变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五十多年的社会变迁的描述。
这种写法取得了以小见大,窥豹一斑的艺术效果。
剧本通过裕泰大茶馆掌柜王利发一生的遭遇,把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把那些冷酷无情的血淋淋的社会现实,一幅幅地扒到读者和观众的面前,而一切又同那个社会的政治发生着有形无形的联系,茶馆这个“小社会”正是那个大社会的缩影。
作者把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以人物带动帮事,立足于今天来观察和描写过去的历史生活,结合当时写作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绝不是单纯为了暴露旧社会的黑暗,而是通过新旧社会的腐败和黑暗的同时,自然引起思考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在中国发生的必然性,从而点明了只有共产党能救中国的主题。
“茶馆”成了一面镜子,照出“过去”,照出现在,照出“将来”。
二、作品结构独特。
《茶馆》并不是用一个故事贯穿全剧,而是一出以人物为中心的话剧,采用“人物展览式”的结构,10多个主要人物和几十个次要人物穿插在一起,而在人物安排上,作家又巧妙的把主要人物自壮至老,全剧次要人物,父于相承,每个角色都说自己的事,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因此,人物虽多但活动有序,事件虽繁,但情节不乱,时间虽长,但线索明晰,充分体现了老舍驾驭戏剧艺术的娴熟技巧。
第一幕时,茶馆正是生意兴隆、高朋满座的时候,在这样一家大茶馆的茶客是当时的有闲阶级,他们过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安逸生活,他们不爱动脑筋,但嘴不停,没话找话,废话甚多。
浅析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大学论文
浅析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目录摘要 (2)Abstract (3)前言 (4)正文 (4)一、主题表达的“反描”手法 (4)二、“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 (5)三、“人像展览”的结构形式 (6)四、独具特色的话剧语言 (7)五、真实与荒诞相结合的情节艺术 (8)六、总体风貌的喜剧样式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摘要《茶馆》是一部三幕话剧。
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通过茶馆这个窗口,在三幕戏中分别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深刻地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本质。
《茶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话剧史上赢得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曾被誉为“东方来的奇迹”。
《茶馆》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主题表达的“反描”手法,“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人像展览”的结构形式,独具特色的话剧语言,真实与荒诞相结合的情节艺术,总体风貌的喜剧样式。
关键词:艺术特色话剧社会本质AbstractDrama "teahouse" is a three ACTS. Author with superb artistic technique, through the window of the teahouse in act 3 scene cross-sectional answers from three times, respectively, showed different era profoundly the essence of social life. "Teahouse" for its unique artistic style, teachs the won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en hailed as a "miracle" from the east. "Teahouse" art characteristic mainly reflects in: theme expression "stroke" technique, "revealed" side expression, the structure of "portrait exhibition", the unique features of drama language, combined with a ridiculous plot of real art, the overall style of comedy style.Keywords: drama society essence art characteristics前言《茶馆》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观众的检验。
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分析作文
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分析作文篇一:《<茶馆>,那不一样的艺术世界》嘿,同学们!你们知道老舍先生的《茶馆》吗?这可真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茶馆》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把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儿都装了进去。
就好像一个装满了各种宝贝的百宝箱,每打开一次,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先来说说它的人物吧!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
有精明能干的王利发掌柜,有正直爱国的常四爷,还有狡猾奸诈的刘麻子。
这些人物可不是简单的角色设定,他们就像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想法。
比如王利发掌柜,他为了让茶馆能经营下去,那是费尽了心思,到处赔笑脸,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为了梦想努力打拼的大人吗?再看看《茶馆》里的对话,那叫一个精彩!每一句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就像我们和小伙伴们聊天一样,自然又亲切。
“哟,常四爷,您今儿个怎么有空来啦?”“哼,我来看看这世道变成啥样了!”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让人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这难道不像我们在学校里和同学拌嘴,一下子就能听出对方是高兴还是生气吗?还有啊,《茶馆》的情节设置也特别巧妙。
它没有那种惊心动魄的大场面,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儿。
可就是这些小事儿,一点点地展现出了社会的变迁。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再到抗战胜利后,茶馆里的人和事儿都在变。
这不就跟我们种的小树苗一样,每天看着好像没什么变化,可过一段时间再看,就发现它长高了一大截!在《茶馆》里,每个人物的命运都让人感慨万分。
常四爷那么正直的一个人,最后却落得个穷困潦倒的下场,这难道不让人痛心吗?刘麻子靠着坑蒙拐骗发了财,可最终也没有好下场,这难道不是恶有恶报吗?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不也充满了各种变化和无奈吗?有时候努力了很久,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有时候以为遇到了好事,结果却是一场空。
《茶馆》不就是在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这样,有喜有悲,有起有落。
总之,《茶馆》这部作品就像一杯陈酿的老酒,越品越有味。
它用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一、本文概述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茶馆》的语言艺术,分析老舍如何通过精湛的语言运用,将这部作品塑造成一个生动的社会缩影和历史见证。
我们需要认识到《茶馆》的语言艺术不仅仅是对话的流畅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更是老舍先生对于北京方言的巧妙运用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
老舍先生通过对于北京话的精准把握和巧妙运用,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也让整个戏剧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老舍在《茶馆》中展现了其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他通过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王利发的世故圆滑,还是常四爷的正直不阿,或是秦二爷的豪放不羁,每一种语言风格都与其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紧密相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社会揭示。
老舍在《茶馆》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俗语、谚语和歌谣,这些语言元素不仅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这些地道的语言表达,老舍成功地再现了清末民初北京城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使得《茶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茶馆》的语言艺术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对白的生动传神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更体现在老舍对于北京方言的深入挖掘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上。
通过对《茶馆》的语言艺术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舍先生的艺术成就,以及《茶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老舍的语言风格与特点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在《茶馆》中,老舍运用了地道的北京话,使得人物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地方特色。
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人物的塑造增添了真实感。
老舍的语言风格中,幽默与讽刺是两个显著的特点。
在《茶馆》中,他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巧妙地运用幽默和讽刺手法,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
茶馆论文
论话剧《茶馆》之人物简评张晓丹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08届汉语言文学三班510970摘要每天生活如同在悬崖一线之上,精神状况是草木皆兵,惊弓之鸟。
在艰难岁月下熬过的中国农民,在三座大山逼迫下的中国百姓,在残酷战事中难以自保的中国群众尽管是战战栗栗过着日子,但最终都难得以见明月,而王利发最后以自杀的方式了结了他这代苦命人的被逼迫地难寻出路的悲惨命运。
总的来说,《茶馆》在中国话剧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重要,之所以它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不仅仅是因为它那独特的演示风格,更是因为他能将那个“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表现的如此深刻,这一“黄钟绝唱”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关键词《茶馆》唐铁嘴王利发王掌柜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的老舍于1956年创作经典话剧《茶馆》,《茶馆》将中国从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到抗日战争成功这一艰难时期浓缩在这百姓茶馆里,以这一单独场景为一个角度,而从每个进出这一场景的人物来深刻折射出那个时期的社会状况。
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贯穿全剧三幕的主要人物如王利发王掌柜,实业家秦忠义,旗人常四爷等,还是串演其中的配角如老人乡妇,唐铁嘴,刘麻子,丁宝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真正地路人甲乙丙。
故事梗概:故事时间发生在维新运动到抗日战争成功这50年期间,以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为贯穿人物,描述以北京各阶层人物为缩影的中国广大群众在这一社会背景的生活状态及其最后不同的命运去向,由写裕泰茶馆的兴衰路程而反映出,清末到民国高潮时期,再到抗日胜利初期阶段中国百姓生存状况变化。
鲜明人物简评王利发故事的主要贯穿人物之一,裕泰茶馆的掌柜,他作为清末动乱时期商人的形象,突出显示出精明,世故,善于左右逢源,但为人不坏的性格特征。
在乱世里,他为了生存,不断对茶馆进行改良,可世道冰凉,乱世之中,作为身单力薄的穷苦老百姓是独力难撑,尽管懂得随遇而安,也是抵不过残酷的战乱和暗无出路的革命现状。
老舍《茶馆》论文
老舍《茶馆》论文浅论老舍《茶馆》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摘要:《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
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景颇具匠心。
作者避开了对重大历史时间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从而避开了时代共名的简单、僵化和专断,发挥了作家熟悉旧北平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人物的优势。
在结构艺术上,《茶馆》采取了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使剧本“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紧密联系当时的时代发展,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而神凝,并且构成了一副“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
关键字:人物结构艺术社会价值意义正文: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地演出着一幕幕的人间活剧。
《茶馆》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话剧。
老舍的《茶馆》创作于1956年,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老舍《茶馆》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摘要:
《茶馆》描写了三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个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
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景颇具匠心。
作者避开了对重大历史时间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从而避开了时代共名的简单、僵化和专断,发挥了作家熟悉旧北平社会生活与形形色色人物的优势。
在结构艺术上,《茶馆》采取了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使剧本“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紧密联系当时的时代发展,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而神凝,并且构成了一副“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
关键字:
人物结构艺术社会价值意义
正文:
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地演出着一幕幕的人间活剧。
《茶馆》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话剧。
老舍的《茶馆》创作于1956年,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
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
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
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
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是“吃茶”使各种人物、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类社会活动聚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吃茶”一事,则茶馆中任何事情都将不复存在。
正因为如此,老舍在剧中对北京茶馆文化也花费了不少的笔墨。
如早先的茶馆里,除了喝茶,还有点心“烂肉面”可吃,一边喝茶,一边还可以做不少与茶无涉的事情;北京的茶馆也和江南茶馆一样,是个“吃讲茶”的地方;茶馆的老顾客是可以赊帐的,茶客也可以自己带茶叶来居坐;茶馆也是听书的好地方,说书人可以在此谋得一份生活的来源……
这类细节,给《茶馆》所要表现的主题,增添了一种真切的氛围。
除了为表
现主题服务之外,也展示了中国茶馆文化之一斑。
《茶馆》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通过一个茶馆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于反映了社会变革对茶馆经济和茶馆文化的影响。
《茶馆》的结构比较独特,被人称为“图卷戏”,或者叫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将一个一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一个情节镶嵌进去。
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台词也不多,只是在诉说着自己的事情,在茶馆中一闪而过。
比如崔久峰的出现,只是表现他理想破灭后的悲观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不过反映了他那类封建遗老的没落。
即使是起着贯穿全剧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不过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着自己。
剧中所有的人物,都只是大茶馆中的一个画面,把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成了一幅画卷,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
(1)用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2)小茶馆影射大社会
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事联系。
除了人物,这一幕也没有统一的情节。
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很单一。
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
这样,一个一个小情节,一个一个小故事,像画面一样,汇集起来,便构成了《茶馆》这幅长长的画卷: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独立的,又与下一个情节相衔接:(一)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
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人物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
此剧的写法是以人物带动故事,以人为主。
(二)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
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联续。
这是一种手法,不是在理论上有何根据。
在生活中,儿子不必继承父业;可是在舞台上,父子由同一演员扮演,就容易使观众看出故事是联贯下来的,虽然一幕与一幕之间相隔许多年。
(三)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
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说书的了,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的事。
同时,把他们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艺儿要失传……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的人,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
这样的人物虽然也许只说了三五句话,可是的确交代了他们的命运。
(四)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同时,人物的语言又反映了时代特征:
“三爷。
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满清覆灭。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政局动荡。
大兵:“屌!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通货膨胀。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
——半殖民地时代。
“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
——官僚生活腐化堕落。
总之,茶馆是旧社会的缩影,借茶馆的变化兴衰来反映社会和时代的动乱变迁。
在创作中,老舍自己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对传统戏剧“三一律”的突破。
无统一的情节,无尖锐的冲突。
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使这部剧作成为精品。
参考:
老舍《茶馆》的简介、内容梗概、评论、分析。
浅论老舍《茶馆》的艺术特征和时代
价值意义
姓名:黄芗云
班级:09级3班
学号:20090141075
2010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