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否是科学——自然辩证法角度论述
中医是科学吗
中医是科学吗专业:学号:姓名:中医是科学吗?摘要: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在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
不同的历史孕育了不同层次的科学。
由于中医学与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水乳交融,使得它始终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徘徊。
又由于人体的高度复杂性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渗透和影响,使得中医的认识充满随机性、灵活性、模糊性等不确定。
有鉴于此,中医能否归属于“科学”的范畴,成为争论的焦点。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中医科学科学,或称为“科学理论”。
科学界和哲学界目前对此词并无严格统一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可分为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在科学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差距。
古代科学的突出特点是:以直接观察为基础,采取直观思辨的方法,探索自然的奥秘,缺乏科学实验的论证,对自然现象只能做出猜测或主观臆测的说明。
它与现代科学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但是,这种差距只是科学水平的差异。
只能说古代科学没有达到现代科学的水准,不能说古代科学不科学。
我们不否认中医更多的是立足于古代科学,相对侧重现象描述、经验总结、提出假说、研究假说。
这与现代科学的一些特征确实有不相符合的地方,但这并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
盲目地用“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这种二选其一的判断来界定中医是欠公允的。
对一门学科科学性的判定,必须综合考虑该门学科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多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检验性等。
那么,中医是否具备这些特点?中医以经验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经验”二字,表达了人们的认知方式: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检“验”,才能上升为理论。
没有这个过程,就谈不上“科学”二字。
可以认为“科学”就是“经验”的论点;“经验”就是“科学”的论据。
中医通过“司外揣内”进行观察,依靠“尝百草”确定药物的性质和作用,依靠推测和反证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理、法、方、药的辨证思维过程,将中医的经验性特征显露无遗。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中医与自然辩证法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基于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观察和分析自然环境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中医师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从而实现平衡和健康。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与自然辩证法的各个方面,以帮助读者对这一主题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一、中医的基本原理1. 阴阳平衡:中医认为宇宙万物存在着阴阳两个相对的方面。
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来判断其阴阳平衡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恢复平衡。
2.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界各种现象归纳为五个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
中医师利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诊断和治疗。
3. 气血理论: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
气血的流动和平衡与人体的各种病理状况密切相关。
中医师通过调节气血的流动来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二、自然辩证法与中医实践1. 万物相生相克: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每个现象都与其他现象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
中医师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洞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中医师可能会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和厚度,以了解其身体内部的状况。
2. 平衡与调节:自然辩证法强调维持平衡和调节的重要性。
中医师在治疗患者时,注重观察和调整身体的平衡状态。
他们可能会采用针灸、中药或其他疗法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和健康。
3. 支持自然愈合力:自然辩证法鼓励支持和增强人体自身的愈合能力。
中医师通常会建议患者采取一些自然疗法,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以促进健康和康复。
三、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1. 综合医学模式: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将中医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到诊断和治疗中。
这种综合医学模式可以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医疗护理。
2. 科学研究支持:许多研究表明,中医的某些理论和疗法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探讨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探讨引言中医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自古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闻名于世。
其中,自然辩证法作为中医的核心思想之一,深刻地反映了中医对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理解。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探索其背后的哲学观点以及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中医的根基与哲学观点中医起源于古代中国,其基础理论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
根据中医的观点,宇宙万物都由阴阳和五行构成,而人体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阴阳理论强调平衡,认为健康是阴阳平衡的体现,而疾病则是阴阳失衡的结果。
五行学说则将自然界的五个元素(木、火、土、金、水)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对应,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的自然辩证法,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强调将人体与自然界联系在一起。
中医医生常常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如四季交替、气候变化,以帮助诊断和治疗患者。
在寒冷的冬季,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阳气相对较少,因此容易出现寒邪感冒。
这种观点强调了自然界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强调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共荣。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原则自然辩证法在中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包含一些核心原则,帮助中医医生理解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1. 阴阳平衡阴阳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
中医认为,健康是阴阳平衡的体现,而疾病往往是由阴阳失衡引起的。
中医治疗的一个关键目标是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
这可以通过草药、针灸、饮食和其他治疗方法来实现。
2. 五行相生相克中医将自然界的五个元素与五脏相联系。
这种相互关系不仅帮助中医医生理解疾病的起因,还指导了治疗方法。
如果一个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中医医生可能会使用与木元素相关的草药或针灸点来恢复平衡。
3. 顺应自然规律自然辩证法鼓励个体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这包括遵循四季的变化、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
中医认为,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
4. 全面治疗中医不仅仅治疗症状,还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
中医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情绪和生活环境,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摘要】不同的历史孕育了不同层次的科学。
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在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
中医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当时最先进的自然哲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通过直觉判断和推理反证进行思维和构建理论体系,坚持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路线,以实践作为检验其认识成果的唯一标准。
古老的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具备了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的彰显,充分地证明了中医的科学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中医科学回顾中医在近现代的曲折发展史:距离鲁迅先生把中医定性为“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已有80年。
再向前追溯,距离中西医汇通派的形成已有150年。
如果从近代医学史上第一个接受西医学说的医家——王宏翰(约卒于1700年)所处的时代算起,关于中医的存废之争已经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
可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将来可能也不会出现一门学科——像中医这样备受争议。
由于中医学与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水乳交融,使得它始终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徘徊。
又由于人体的高度复杂性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渗透和影响,中医的认识充满随机性、灵活性、模糊性等不确定[1]。
有鉴于此,中医能否归属于“科学”的范畴,理所当然成为历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科学,或称为“科学理论”,英语写作“science”。
它来源于拉丁语“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
科学界和哲学界目前对此词并无严格统一的定义。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科学理论”被阐释为:“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既可以是所观察到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的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可分为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在科学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差距。
浅谈中医科学性 自然辩证法大论文
摘要作为我国丰富文化历史留下的瑰宝,中医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议也从未间断过。
结合中医和科学的基本定义,中医在实践过程和研究的结论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符合科学的。
而科学定义不清、民族自卑感的影响以及中医被歪曲利用等因素,成为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存在的原因。
中医应该看清现实,不必在科学性问题上做过多的纠缠,如何继承、如何大力发展真正的中医才是当前要注重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医;科学性;争议中医是我国丰富文化历史留下的瑰宝,随着中华文明的进步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带有浓厚的古代哲学色彩,所以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议从未间断过。
自上个世纪初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以来,有关中医前途命运的争论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20世纪初由北洋政府主导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第二次是1929年从行政上的“废止中医案”;第三次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被视为“四旧”成为了清除对象。
进入二十一世纪,2006年张功耀等人发起的《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在全国各大媒体和网上火爆传播,引发了本世纪新一波中医科学性的争论。
到现在,中医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依旧站定自己的观点,随时都有可能再爆发新一轮决定中医走向的争论。
每当提到中医是否是科学这个问题,必然不能避免地涉及到中医和科学的定义。
完整的说,中医应该称为中医学,它是产生在中国并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独特理论体系,是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中医拥有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是在自发的辨证法思想及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为医学理论体系。
在科学发展史上,科学的定义都是人们从某一个侧面对于科学的本质特征做出的论证和描述,其概念非常难以界定。
由于科学本身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久不变的定义几乎是做不到的,关于科学的定义也众说纷纭[1]。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中医与自然辩证法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联系和相似之处。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中汲取营养,以研究自然界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能力和限度。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审视中医,从多个方面论述中医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中医注重从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预防为主的生活方式,以及注重实践检验的思维方式。
这些都与自然辩证法的原则和精神相一致。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医具有科学性,是值得研究和信赖的医学体系。
中医学承载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人民在漫长岁月中与疾病不断抗争的生动见证。
它汇聚了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智慧,为医疗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经过长期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医学逐渐形成了完善独特的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中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中医学是一门涵盖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等领域的综合科学,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理论体系受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黄帝内经》这一重要的医学文献,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此外,《难经》作为一部古典医籍,由秦越人撰写,成书于汉之前,内容涵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之处。
同样重要的是,张仲景在两汉时期写成了《伤寒论》,这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辩证论的第一部专书,为后世临床实践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后,还有一些流传后世的医学专著相继问世。
这些典籍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以及经络学说等。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中医的科学性近年来有许多人对中医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有人写文章批判中医的科学性,有人在网上发起告别中医的征集签名。
究其原因,是由于一些人没有真正弄清中医的科学性,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打着“老中医”、“祖传中医”的虚假口号,利用人们对中医了解不深的漏洞,使用中医行骗,这严重损害了中医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以致于歪曲了人们对中医的看法。
但给中医贴上伪科学的标签是不合理的,因为中西医的哲学基础是异质性的,而且科学的评价标准理应是非绝对唯一性的。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中医的探索角度和其在治疗疾病中所起到的医学价值。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如今很多人喜欢利用西医学的标准去评价中医,当中医很多理论无法用西医学的观念去解释和理解时,他们便对中医产生质疑,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
比如当前流行的观点认为脏腑理论不科学,因为脏腑找不到现实的实体结构作为对应。
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则是按照一个个有形的实体单位来追溯它的功能,但是每一个实体结构单位真的能独立完成它所谓的功能吗,如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但仅靠胃能消化食物吗,当然不能,它必须依赖内分泌、神经等等其它机制的协助。
由此推而广之,其实人体任何功能的完成都不可能靠某一个独立的形体结构单位来实现,而是依赖一个统一的机制来完成。
而中医脏腑理论中心、肝、脾、肺、肾实质上是人体五个大的功能系统,它们超越了单一的形体结构单位,是多个形体结构单位相互协作的结果。
勿容置疑,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和科技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事物即使是为同一目的服务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事物,同样把一个事物的衡量标准用于去衡量另一事物也是不合理的。
中医是科学吗?
中医是科学吗?
中医是不是科学,我个人觉得其实这就是一道伪命题。
一提到科学,或许大家潜意识会认为科学=正确,伪科学=错误。
1.所谓科学的定义: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从定义来分析,中医是老祖宗发现,积累并广泛应用,被大家所认可的,而且成就了医学派,并能经历了社会更迭传承下来,及时悠久,说明她具有系统化的知识。
因此中医=科学
2.要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要符合逻辑的、经验的、社会学的和历史的四套标准,缺一不可。
从判断标准来说,中医符合经验社会、历史这三个判断标准,至于逻辑这个特点,就更不在话下了,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等八纲辨证也符合逻辑;中医的治未病,中医的养生符合逻辑。
因此中医=科学,命题也成立!
3.所谓的非科学:非科学≠伪科学,是指对可观存在未能做出解释的学说。
自然辩证法里是这样阐述的:那些与科学同一文化体系不同于科学认识对象的其他文化部门(宗教)以及没按照科学的认识方式认识事物的部门(如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中医)。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医=非科学
4.其实我个人对中医的认识也是不断的改变。
从大一接触到毕业直至工作,从当初的怀疑、徘徊、接受、肯定、自豪,我觉得她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洗净铅华只有精华的文化。
她包容,当初西医的入侵碰撞,她包容了;她坚定,当初反中医伦,没有被打倒;她唯一,每当遇到西医无能为力的时候,总会听到:要不你去看看中医吧;她璀璨,面对在2003年的SARS,她照亮了大家的生命,面对2019年的新冠,她就是黎明前的那道光!
因此我认为中医=科学,却又>科学,她是唯一的文化。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张瑜摘要:不同的历史孕育了不同层次的科学。
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在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
中医从诞生之日起,就以"-3时最先进的自然哲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通过直觉判断和推理反证进行思维和构建理论体系,坚持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路线,以实践作为检验其认识成果的唯一标准。
古老的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具备了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的彰显,充分地证明了中医的科学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中医科学回顾中医在近现代的曲折发展史距离鲁迅先生把中医定性为“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已有80年。
再向前追溯,距离中两医汇通派的形成已有l50年。
如果从近代医学史上第一个接受西医学说的医家——王宏翰(约卒于1700年)所处的时代算起,关于中医的存废之争已经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
可能历史于拉丁语。
scJentia”,意为“知识。
、“学问”。
科学界和哲学界上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将来可能也不会出现--t3学科——像中目前对此词并无严格统一的定义。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医这样备受争议。
由于中医学与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水乳交融,“科学理论”被阐释为:。
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使得它始终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徘徊。
又由于人体的高度复杂性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渗透和影响,中医的认识充满随机性、灵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既可以是所观察到的,也可以是假定活性、模糊性等不确定[1]。
有鉴于此,中医能否归属于。
科学”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的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的范畴,理所当然成为历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解释这些事物。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可分为古代科学,近代科学,或称为“科学理论”,英语写作“science”。
它来源科学、现代科学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在科学水平光纤的衰耗理论极限可低达10一2~10—SdB/km,若真的实现光纤衰耗小于10—3riB/kin,中继距离可达三万多公里,那么实现全球无中继的光纤通信就会成为现实。
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自然辩证法
什么是科学?维基百科上这样说:它涵盖三方面含义:1。
观察:致力于揭示自然真相,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实验),通常指可通过必要的方法进行的,或能通过科学方法-—一套用以评价经验知识的程序而进行的.2.假设:通过这样的过程假定组织体系知识的系统性。
3。
检证:借此验证研究目标的信度与效度.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而科学方法使用可再现的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基于此我认为中医并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医理论不科学。
中医理论经典自成书以来就一直使用到现在,而现当代很少有中医典籍问世,中医理论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其中很多理论比较陈腐,与现代科学不符。
此外,中医典籍刻有很深的古代哲学的烙印,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天人合一的论述,带有浓重的哲学色彩,导致中医一直保持着一种医哲不分的理论形态。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合,都取决于邪正之间斗争的结果。
在中医中直觉认识是一种相当重要的认识方式,使得人们的认识很难对事物进行深入地把握,同时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也很难对事物进行精确地表述,因此,目前在中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事实现象还难以解释,不少概念仍然缺乏精准性和清晰性,不少原理还有一定的附会和牵强,所以中医理论不科学.第二,中医治疗方法不科学。
中医很多治疗都是靠经验的积累,医者不同治疗手段就大不同,所造成的治疗效果也很不相同,这种靠经验的积累和医者对中医理论把握程度进行的医治,对于同样的疾病很难实现同一治疗,中医的治疗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很难检验其有效性,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可重复、可检验的性质,不科学。
第三,中药有毒。
中医所采用的药是未经过提纯的纯天然的草药,对于药物的成分及方剂中的化学反应不是很明确,因此很难明确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服药时的禁忌,中医师对中药毒副作用以及和什么在一起服用会有不良反应,会有什么样的不良反应都没有说明,都不具有科学性。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中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传统,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观察自然界现象并从中获取启示的方法,中医则借助于这种辩证思维来理解和治疗人体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与自然界被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息息相关,相互影响。
例如,中医强调春季是万物萌发的季节,而秋季则是收获与收敛的季节。
这种观念反映了中医与自然辩证法的联系,人体的生理变化与自然界的变化相互呼应。
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受到自然辩证法的启发。
中医师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脉象、面色等来判断体内的阴阳平衡,这种观察方法类似于自然辩证法中观察自然现象的方式。
根据中医理论,体内发生疾病是因为阴阳失衡,中医师需要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这种思维方式与自然辩证法中对抗矛盾以达到和谐统一的目标相契合。
此外,中医也注重与自然界的协调。
中医认为,人体应该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保持身心的平衡。
因此,人们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应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以保持健康。
例如,在夏季,人们要注意清热解暑,养护心脏;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养肾。
这些养生方法的制定,正是基于中医对自然辩证法的运用。
总的来说,中医与自然辩证法紧密相连,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中医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来理解和治疗人体的疾病。
与自然界相呼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使中医成为一门全面而丰富的医学体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鉴中医的思维方式,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并通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提高身心健康。
中医是否是科学——自然辩证法角度论述
中医是否是科学——自然辩证法角度论述我认为,中医不是伪科学,但也并非完美的科学。
1.科学是什么?科学的首要主旨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
科学,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一方面,它反映和揭示了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和规律。
另一方面,科学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是一个反复、发展、运动的过程。
1999年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科学”条目称“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最近英国科学委员会为“科学”一词下了新定义,认为:“科学是以日常现象为基础,用系统的方法对知识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理解。
”在谈到新定义的意义时,英国哲学家AC·格雷琳说:“因为‘科学’涵盖的领域很广,所以对它的定义也应很宽泛,需要说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也要说到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用到‘系统’和‘现象’这样的词语2中医不是伪科学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这些都体现了中医的科学性。
3.中医并非完美的科学然而,中医理论以及治疗手段和方法也有不尽科学之处。
例如中医理论草创于秦汉,有浓厚的思辨与经验色彩,笼统模糊有余,而精细准确不足。
另外,有很多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现象极其复杂,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
中医理论存在不完美,恰是科学发展的常态。
人类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科学的历史,就是这种荒谬思想逐渐被排除的历史”(恩格斯语),是一个不断告别谬误、纠错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由相对走向绝对的历史。
总之,我们不能笼统的断定中医是伪科学,也要认识到中医在科学上的不足之处。
自然辩证法之中医之我见
中医之我见——中医是不是科学我认为中医(是指狭义的传统中医,不包括中西医结合之类的广泛中医)不是科学。
首先第一点西医也是有中医阶段的,各大文明都有最初的原始医学阶段。
原始医学,其实是好听的说法,难听一点,就是巫术。
王威的《医学的故事》,将人类各大文明的医学,约略的阐述的一遍。
埃及医学、希腊医学、古罗马医学、中国医学、阿拉伯医学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很伟大。
但是为什么到了现代就不行了呢,连西洋人自家的四元素体液说也被抛弃了。
道理很简单,近两三百年的医学大发展,发展出来的西医是全球化时代,所有国家一起努力。
无数天才如星星一样涌现,耗费无尽的人力物力,才达到今天的巅峰状态。
这不是中医所能抗衡的。
今天的中医有很多的迷梦,大致而言有如下几条:一、我是最特殊的,要特别对待。
殊不知现代工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标准化。
在各个领域,标准化就是一切。
你无法标准化,你就会被消灭掉。
你自己搞特殊化了,还想挤进现代科学里头,这就是不讲政治。
二、整体论。
认为中医对待病人最有情,把病人看成是一个整体,而西医则将人机械化,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动刀子。
其实整体论,各大文明的原始医学都有过,结果是导致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因为一病起来,就“整体”了。
整体论不重要嘛,重要,而且重要的很。
但是难题的一个个的具体解决了,才能完成整体论的阐述,就像一个小学生,连五千个汉字都没学会,就要研究经典文献,可能嘛,不可能。
现代的西医也有整体论,现代西医的整体论是建立在几百年来的各种科研攻关之上的。
只是中医研究者无知罢了。
总而言之,西医的整体论的境界不是中医整体论者所能梦见了。
到现在还一本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研究到便秘,中医还有什么资格谈整体论。
三、中医是有效的。
但是各大文明的原始医学都无效嘛,都有那么一点点效。
中医自古以来有很多的验方,到现在都能用。
但是相比之现代医学,这种“有效”差距实在太大了。
什么意思呢,就是现代医学的有效,都有很庞大的实验数据支撑着,中医没法做到,也失去做到的可能性了。
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自然辩证法
什么是科学?维基百科上这样说:它涵盖三方面含义:1.观察:致力于揭示自然真相,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实验),通常指可通过必要的方法进行的,或能通过科学方法——一套用以评价经验知识的程序而进行的。
2.假设:通过这样的过程假定组织体系知识的系统性。
3.检证:借此验证研究目标的信度与效度。
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
而科学方法使用可再现的方法解释自然现象。
基于此我认为中医并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医理论不科学。
中医理论经典自成书以来就一直使用到现在,而现当代很少有中医典籍问世,中医理论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其中很多理论比较陈腐,与现代科学不符。
此外,中医典籍刻有很深的古代哲学的烙印,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天人合一的论述,带有浓重的哲学色彩,导致中医一直保持着一种医哲不分的理论形态。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合,都取决于邪正之间斗争的结果。
在中医中直觉认识是一种相当重要的认识方式,使得人们的认识很难对事物进行深入地把握,同时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也很难对事物进行精确地表述,因此,目前在中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事实现象还难以解释,不少概念仍然缺乏精准性和清晰性,不少原理还有一定的附会和牵强,所以中医理论不科学。
第二,中医治疗方法不科学。
中医很多治疗都是靠经验的积累,医者不同治疗手段就大不同,所造成的治疗效果也很不相同,这种靠经验的积累和医者对中医理论把握程度进行的医治,对于同样的疾病很难实现同一治疗,中医的治疗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很难检验其有效性,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可重复、可检验的性质,不科学。
第三,中药有毒。
中医所采用的药是未经过提纯的纯天然的草药,对于药物的成分及方剂中的化学反应不是很明确,因此很难明确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服药时的禁忌,中医师对中药毒副作用以及和什么在一起服用会有不良反应,会有什么样的不良反应都没有说明,都不具有科学性。
1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摘要】不同的历史孕育了不同层次的科学。
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在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的差距,但这并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
中医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当时最先进的自然哲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通过直觉判断和推理反证进行思维和构建理论体系,坚持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路线,以实践作为检验其认识成果的唯一标准。
古老的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具备了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的彰显,充分地证明了中医的科学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中医科学回顾中医在近现代的曲折发展史:距离鲁迅先生把中医定性为“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已有80年。
再向前追溯,距离中西医汇通派的形成已有150年。
如果从近代医学史上第一个接受西医学说的医家——王宏翰(约卒于1700年)所处的时代算起,关于中医的存废之争已经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
可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将来可能也不会出现一门学科——像中医这样备受争议。
由于中医学与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水乳交融,使得它始终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徘徊。
又由于人体的高度复杂性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渗透和影响,中医的认识充满随机性、灵活性、模糊性等不确定[1]。
有鉴于此,中医能否归属于“科学”的范畴,理所当然成为历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科学,或称为“科学理论”,英语写作“science”。
它来源于拉丁语“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
科学界和哲学界目前对此词并无严格统一的定义。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科学理论”被阐释为:“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既可以是所观察到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的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可分为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在科学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认为,中医不是伪科学,但也并非完美的科学。
1.科学是什么?
科学的首要主旨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
科学,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一方面,它反映和揭示了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和规律。
另一方面,科学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是一个反复、发展、运动的过程。
1999年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科学”条目称“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最近英国科学委员会为“科学”一词下了新定义,认为:“科学是以日常现象为基础,用系统的方法对知识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理解。
”在谈到新定义的意义时,英国哲学家AC·格雷琳说:“因为‘科学’涵盖的领域很广,所以对它的定义也应很宽泛,需要说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也要说到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用到‘系统’和‘现象’这样的词语
2中医不是伪科学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这些都体现了中医的科学性。
3.中医并非完美的科学
然而,中医理论以及治疗手段和方法也有不尽科学之处。
例如中医理论草创于秦汉,有浓厚的思辨与经验色彩,笼统模糊有余,而精细准确不足。
另外,有很多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现象极其复杂,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
中医理论存在不完美,恰是科学发展的常态。
人类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科学的历史,就是这种荒谬思想逐渐被排除的历史”(恩格斯语),是一个不断告别谬误、纠错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由相对走向绝对的历史。
总之,我们不能笼统的断定中医是伪科学,也要认识到中医在科学上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