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4 RFID之TCPIP方式读写卡实验
RFID实验报告.doc
![RFID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b58ff35c551810a6f424863d.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RFID 射频识别实验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15级物联网4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高明琴2017年11月12日实验一125KHz RFI D 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 125kHz 只读卡、 125kHz 读写卡的基本原理2、熟悉和学习125kHz 只读卡协议、125kHz 读写卡协议二、实验内容与要求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 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 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和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注意事项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RFID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9600bps2、环境部署⑴准备 125K低频RFID模块,参考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 2 ,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 OFF,参考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⑶运行 RFID 实训系统 .exe软件,选项卡选择125K模块;3、打开串口操作设置串口号为COMx,设置波特率为9600 ,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4、寻卡操作串口打开成功后,将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ID并显示在ListView控件中,16进制数据listview控件显示的是16进制标签ID , 10 进制数据 listview控件显示的是10进制标签ID ,实验结果如下图;思考题1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答:多张卡在一起时,无法正确识别卡号,因为125kHz 的读卡器没有采用防冲撞算法2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 : 当卡和阅读器的距离超过 5cm后,读卡结果并不理想,几乎读不到数据。
RFID实验
![RFID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42e6b9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1.png)
2.3 信号耦合与应答器供电 (1) 信号耦合:
根据射频耦合方式的不同,RFID系统的信号耦合 方式分为电感耦合(磁耦合)方式和反向散射耦合(电 磁场耦合)方式两大类。
具有很小作用距离(典型值在lcm之内)的射频识别系统称
之为紧耦合系统。为了正常工作,必须把这种系统的应 答器插入阅读器中,或者是放置在一种事先规定的表面 上。紧耦合系统不仅可采用电感式耦合,也可采用磁场 式耦合。从理论上讲,它可以工作在从直流到30 MHz
振荡器是用于产生周期性振荡信号的电路。对于振
荡器的输出信号,应该由以下指标来衡量:一是频率, 即频率的准确度与稳定度;二是振幅,即振幅的大小与 稳定性;三是波形及波形的失真;四是输出功率,要求 该振荡器能带动一定的负载。按照选频网络性质分为LC 振荡器和RC振荡器。
2.1.1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
这种电路的LC并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感有首端、中
1A 1 1Y 2 2A 3
2Y 4 3A 5 3Y 6 GND 7
14 VCC 13 6A 12 6Y 11 5A 10 5Y
9 4A 8 4Y
不带负载时振荡电路输出的电压峰峰值可达4~10V
,在不添加任何中间电路的情况下很容易驱动末级功放 。如果电路没有振荡,可以在C5上并联一个可调电容,
调节可调电容使其振荡,用示波器可以看到稳定的方波 信号。波形虽然不是标准的正弦波,但经过末级功放的 选频网络可将波形还原成正弦波。
合,目前,在市场上所提供的射频识别系统中至少有 90%都属于电感(磁)耦合系统。
作用距离大于l m的射频识别系统称之为远距离系统。所
有远距离系统都是采用电磁波方式工作在超高频和微波 范围内。这类系统根据其物理功能原理被称之为反向散 射射频系统。还有一些工作在微波范围的远距离系统采 用的是表面波应答器。
TCP IP 实验 报告
![TCP IP 实验 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702348f7ec4afe04a1dfbc.png)
TCP/IP协议分析实验一Ethereal 抓包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Ethereal工具抓取数据包并分析,从而更深刻的理解TCP/IP网络从底层到顶层的一个封包过程,以及一些常见协议的通讯过程。
并可以通过该工具进行日常的网络诊断。
二、实验环境多台具有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局域网环境,操作系统上安装有Ethereal软件。
三、实验内容1、Ethereal软件的安装(软件请从下载)2、Arp请求和应答数据包的抓取并分析其请求应答过程◆分别抓取下面这些类数据包(ARP请求、ARP应答、无故ARP包)◆写出抓取该数据包的方法和过程◆分析出数据包中的各个字段的取值◆用发包软件模拟ARP攻击3、IP数据包的抓取并分析其格式◆分别抓取下面这些类数据包(普通IP数据包、分片IP数据包(请指出各个分片)、带记录路由选项的IP数据包、带源路由选项的IP数据包、带时间戳选项的IP数据包、以及各个各种数据包所对应的应答包◆写出抓取该数据包的方法和过程,如果不能捕捉到,请说明原因◆分析出数据包中的各个字段的取值4、ICMP 数据包的抓取并分析其格式◆分别抓取下面这些差错报告类数据包(终点不可达(端口、目标主机等)、源点抑制、超时、参数问题、改变路由等)◆分别抓取下面这些查询报告类数据包(回送请求及应答、时间戳请求和应答、地址掩码请求和应答)◆写出抓取该数据包的方法和过程,如果不能捕捉到,请说明原因◆分析出数据包中的各个字段的取值四、实验步骤根据要求,上机前先设计抓取各种数据包的方法、以及使用的工具等、以及需要搭建的网络环境。
上机时配置好相应的环境及软件,抓取数据包,并将抓取的结果(整理成需要的格式)和过程保存下来。
回去完成实验报告。
有不懂的地方请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
五、实验要求要求记录抓取每一种数据包的方法、过程、结果查看方法。
并将所抓取的数据包数据存盘、数据包显示内容存盘后并加以注释。
六、实验报告要求1、填写课程名称:TCPIP协议分析,然后填写日期。
RFID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RFID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525c69a6bec0975f465e272.png)
《RFID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何宁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2014年12月前言IC卡是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简称,也叫IC智能卡,它是将一个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中,封装成标准尺寸大小卡的形式而得名。
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IC卡产品问世,它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品,主要用于金融、交通、医疗、身份证明等多个行业。
IC卡芯片具有写入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能力,卡中存储器的内容可根据需要有条件地供外部读取,或供内部信息处理和判定使用。
根据卡中所镶嵌的集成电路不同IC卡可分为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和CPU 卡三种。
按卡与外界数据传送形式不同,IC卡可划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IC卡具有以下特点:(1)高稳定性:数据在IC芯片中保存时间可达几十年以上。
(2)高可靠性:数据读写次数可达10万次以上。
(3)高安全性:卡中信息不易被读出和改写。
(4)低功耗:工作电压在5V以下,瞬间工作电流为毫安级。
(5)数据读写速度快:卡与读写设备的数据交换时间小于1秒。
实验一接触式IC卡读写及控制测试一、实验目的1、熟悉接触式IC卡的结构和读写方式;2、学习和掌握接触式IC卡的基本读写操作功能及识别控制原理;3、理解接触式IC卡双向数据的通信过程。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进行卡中信息的查询、修改等读写操作。
2、进行身份识别、交易及并口输出控制外设操作。
3、进行读写卡波形测试和芯片存储器代码测试。
三、实验原理接触式IC卡读写控制系统由读写器、计算机和数据输出显示电路三大部分构成。
图1 接触式IC卡读写控制系统实验用读卡器为USB接口,存储芯片为西门子的SLE4442,芯片触点为6个引脚,有电源端、地端、串行时钟端、串行数据端(双向)、复位端和1个空脚,它是串行的EEPROM。
当卡片加电工作时,用户可通过给定的权限对卡中信息进行读写操作,并可通过并行口对外部设备进行控制操作。
RFID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55b26a77cd184254b3535f0.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RFID射频识别实验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 15级物联网4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高明琴2017 年 11 月 12 日实验一125K H z R F I D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125kHz只读卡、125kHz读写卡的基本原理2、熟悉和学习125kHz只读卡协议、125kHz读写卡协议二、实验内容与要求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和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注意事项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 9600bps2、环境部署⑴准备 125K 低频 RFID 模块,参考 1.4.2 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 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 OFF,参考 1.4.3 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 5V 电源;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 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⑶运行 RFID 实训系统.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 125K 模块;3、打开串口操作设置串口号为 COMx,设置波特率为 9600,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4、寻卡操作串口打开成功后,将 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 ID 并显示在 ListView 控件中,16 进制数据 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 16 进制标签 ID,10 进制数据 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 10 进制标签 ID,实验结果如下图;思考题1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答:多张卡在一起时,无法正确识别卡号,因为125kHz的读卡器没有采用防冲撞算法2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实践课07 RFID13.56MHz写卡实验
![实践课07 RFID13.56MHz写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e9e73f777232f60dccca19b.png)
1、RFID介绍最初在技术领域,应答器是指能够传输信息回复信息的电子模块,近些年,由於射频技术发展迅猛,应答器有了新的说法和含义,又被叫做智能标签或标签。
RFID电子电梯合格证的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2、特性:(1)工作频率为13.56MHz,该频率的波长大概为22m;(2)除了金属材料外,该频率的波长可以穿过大多数的材料,但是往往会降低读取距离,感应器需要离开金属一段距离;(3)该频段在全球都得到认可,并没有特殊的限制;(4)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5)该系统具有防冲撞特性,可以同时读取多个电子标签;(6)数据传输速率比低频要快,价格不是很贵。
1、通过本实验了解RFID的原理特性2、熟悉RF500寄存器的相关配置3、熟悉RF500写卡的操作流程1、编写配置RF500 IO口及寄存器的程序。
2、编写RF500写卡操作函数1.4.1硬件部分1、RFID射频识别开发平台图1-12、 PC 主机一台3、 J-Link 仿真器一个4、 13.56M 读头模块一个图1-21.4.2软件部分Keil μVision4 开发环境,J-Link 驱动程序RFID 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实验知识 1.5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实验16—RFID自动读卡
![实验16—RFID自动读卡](https://img.taocdn.com/s3/m/62b43e5333687e21ae45a915.png)
实验题目:实验16—RFID自动读卡实验时间:2016.1.4一、实验目的:了解RFID 相关知识。
掌握RFID 模块自动识别IC 卡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及程序分析:1、STM8S处理器概述本实验所使用RFID 模块由STM8处理器和MFRC531(高集成非接触读写芯片)两片芯片搭建而成的。
STM8是基于8 位框架结构的微控制器,其CPU 内核有6 个内部寄存器,通过这些寄存器可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
STM8的指令集支持80条基本语句及20种寻址模式,而且CPU的6 个内部寄存器都拥有可寻址的地址。
ST M8 内部的FLASH程序存储器和数据EEPROM由一组通用寄存器来控制。
用户可以使用这些寄存器来编程或擦除存储器的内容、设置写保护、或者配置特定的低功耗模式。
用户也可以对器件的选项字节(Option byte) 进行编程。
FLASH●STM8S EEPROM 分为两个存储器阵列:─最多至128K字节的FLASH程序存储器,不同的器件容量有所不同。
─最多至2K字节的数据EEPROM(包括option byte -选择字节),不同的器件容量有所不同。
●编程模式─字节编程和自动快速字节编程(没有擦除操作)─字编程─块编程和快速块编程(没有擦除操作)─在编程/ 擦除操作结束时和发生非法编程操作时产生中断●读同时写(RWW)功能。
该特性并不是所有STM8S器件都拥有。
●在应用编程(IAP)和在线编程(ICP)能力。
●保护特性─存储器读保护(ROP)─基于存储器存取安全系统(MASS 密钥)的程序存储器写保护─基于存储器存取安全系统(MASS 密钥)的数据存储器写保护─可编程的用户启动代码区域(UBC) 写保护●在待机(Halt) 模式和活跃待机(Active-halt)模式下,存储器可配置为运行状态和掉电状态。
数据EEPROM(DATA) 区域可用于存储用户具体项目所需的数据。
默认情况下,DATA 区域是写保护的,这样可以在主程序工作在IAP 模式时防止DATA 区域被无意地修改。
RFID技术实验报告
![RFID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1ab4c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c.png)
RFID技术实验报告福建农林⼤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程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RFID技术姓名:***系:电⼦信息⼯程专业:电⼦信息⼯程年级:2012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5 年6 ⽉24 ⽇实验项⽬列表福建农林⼤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程类实验报告系:电⼦信息⼯程专业:电⼦信息⼯程年级: 2012级姓名: *** 学号: *** 实验课程: RFID技术实验室号:_⽥C306 实验设备号: 12 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名称例:实验⼀ RFID()实验⼀、实验⽬的1、学习ZigBee协议栈的原理。
2、学习RFID模块数据的传输过程。
⼆、实验内容1、搭建由协调器、路由器、终端节点组成的ZigBee⽹络。
2、通过ZigBee⽹络采集RFID模块的数据并在上位机上显⽰结果。
三、实验设备1、串⼝线、USB线(⼀头扁的⼀头⽅的)、M3-LINK仿真器、5V电源。
2、协调器开发板、路由器开发板、包含RFID()传感器的节点开发板和射频卡。
3、安装有Keil uVision4的计算机以及ZigBee组⽹源程序。
四、实验说明1、硬件组成从硬件⾓度看,系统由4⼤部分组成:位于最底层的传感器采集节点、中间的路由节点、将数据传送到PC机的协调器节点以及PC机⼏个平台。
系统框图如下图所⽰:从上图可以看到,除协调器与PC机的通讯可采⽤以太⽹或USB外,其他各个部分之间都采⽤ZigBee⽹络。
整个系统除了PC 机外的其他部分都采⽤当前最流⾏的低功耗、⼩封装的Cortex-M3芯⽚做主控芯⽚。
其中的终端节点和路由节点采⽤LM3S811,汇聚节点采⽤内部集成以太⽹和USB控制器的LM3S6952或LM3S9B96,终端节点除ZigBee部分进⾏数据传输外,还有不同的传感器信号处理部分。
2、ZigBee协议栈串⼝应⽤五、实验步骤1、将PDL-LM3S-6734MDK⽂件夹下的Luminary⽂件夹拷贝到“C:\Keil\ARM\INC”⽬录下,若弹出“确认⽂件夹替换”的对话框,请选择“全部”。
RFID相关实验实验指导书整合版(DOC)
![RFID相关实验实验指导书整合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f7a9a3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8.png)
RFID相关实验实验指导书整合版(DOC)⼴州飞瑞敖电⼦科技有限公司IOT-L01-05型物联⽹综合实验箱RFID相关实验指导书⼴州飞瑞敖电⼦科技有限公司IOT-L01-05型 (1)实验⼀ LF低频RFID实验 (2)⼀、实验⽬的 (2)⼆、实验设备 (2)三、实验原理 (2)四、实验过程 (5)实验⼆、HF⾼频RFID通信协议 (7)⼀、实验⽬的 (7)⼆、实验设备 (7)三、实验原理 (7)四、实验步骤 (15)实验三 UHF特⾼频RFID实验 (20)⼀、实验⽬的 (20)⼆、实验设备 (20)三、实验原理 (20)四、实验步骤 (26)实验四 2.4G有源RFID低功耗实验 (31)⼀、实验⽬的 (31)⼆、实验设备 (31)三、实验原理 (31)四、实验步骤 (34)实验⼀ LF低频RFID实验⼀、实验⽬的1.1了解ID卡内部存储结构1.2掌握符合ISO 18000-2标准的⽆源ID卡识别系统的⼯作原理1.3掌握符合ISO 18000-2标准的⽆源ID卡识别系统的⼯作流程1.4 掌握本平台ID模块的操作过程⼆、实验设备硬件:RFID实验箱套件,电脑等。
软件:Keil,串⼝调试助⼿。
三、实验原理3.1 低频RFID系统与ID卡低频RFID系统读卡器的⼯作频率范围⼀般从120KHz到134KHz。
该频段的波长⼤约为2500m,除了⾦属材料影响外,⼀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
低频RFID系统使⽤ID卡,全称为⾝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作为其电⼦标签。
ID卡是⼀种不可写⼊的感应卡,其内部唯⼀存储的数据是⼀个固定的ID卡编号,其记录内容(卡号)是由芯⽚⽣产⼚商封卡出⼚前⼀次性写⼊,封卡后不能更改,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
ID卡与我们通常使⽤磁卡⼀样,仅仅使⽤了“卡的号码”⽽已,卡内除了卡号外,⽆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
⽬前市场上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
RFID实验报告 (3)
![RFID实验报告 (3)](https://img.taocdn.com/s3/m/911bcf4c16fc700abb68fc75.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RFID射频识别实验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 15级物联网4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高明琴2017年 11 月 12 日实验一125K H z R F I D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125kHz只读卡、125kHz读写卡的基本原理2、熟悉和学习125kHz只读卡协议、125kHz读写卡协议二、实验内容与要求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和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注意事项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9600bps2、环境部署⑴准备125K 低频RFID 模块,参考1.4.2 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FF,参考1.4.3 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⑶运行RFID 实训系统.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125K 模块;3、打开串口操作设置串口号为COMx,设置波特率为9600,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4、寻卡操作串口打开成功后,将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ID 并显示在ListView 控件中,16 进制数据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16 进制标签ID,10 进制数据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10 进制标签ID,实验结果如下图;思考题1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答:多张卡在一起时,无法正确识别卡号,因为125kHz的读卡器没有采用防冲撞算法2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当卡和阅读器的距离超过5cm后,读卡结果并不理想,几乎读不到数据。
TCP IP实验报告
![TCP IP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010414876eeaeaad0f3308d.png)
《TCP/IP协议》实验报告学院: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8年 6 月实验一Packet Tracer 6.0的使用一、实验目的通过在Packet Tracer 6.0 添加网络设备,熟悉不同的物理设备及其连接方式,掌握使用Packet Tracer 6.0构建网络的方法,掌握捕获、查看通信信息的方法。
二、实验步骤步骤1、打开Packet Tracer 6.0,添加以下网络节点:1841路由器3台,2950-24 交换机1台,PC三台,服务器1台。
步骤2、选择合适的连接线把设备连接起来。
以太网连线时,交换机与计算机或路由器等设备之间连接用直通线,交叉线用于同种设备(路由器与路由器,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相连或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相连。
用直通线吧PC0、PC1、Router0与Switch0的任意端口连接,Router0、Router1和Router2之间需要用交叉线连接,Server0与Router2也要用交叉线连接。
如果连线类型正确,则PC与交换机之间连线上的绿灯马上会点亮。
特别的,为配置路由器,可以用控制台连线把PC2和Router1的Console 端口连接起来,也可以连接到Router1的Auxiliary端口上,但使用方法与连接到控制口时不同。
步骤3、配置设备。
PC的配置可以直接在Packet Tracer 6.0的逻辑拓补图上单击PC图标,打开设备配置窗口,单击Desktop选项卡中的IP Configuration,完成默认网关和ID地址的设置。
依次设置3台PC和服务器0的IP地址,PC0和PC1的默认网关设为192.168.1.1,服务器0的默认网关设为192.168.4.1。
单击需要配置的路由器图标,打开设备配置窗口,单击CLI选项卡,按Enter键出现命令行提示符,然后使用如下命令配置静态路由。
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全局配置Router(config)#int f0/0 #配置接口f0/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接口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随着借口no shutdown 命令的输入,接口连线上的绿灯随时变亮。
RFID实验指导书
![RFID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b0da4fe172ded630b1cb6da.png)
RFID教学实验平台——实验指导书目录第一章简介 (3)1.1射频识别技术(RFID)基础知识 (3)1.1.1RFID简介 (3)1.1.2RFID系统组成 (4)1.1.3RFID相关标准 (7)1.1.4RFID发展前景 (8)1.2RFID实验平台 (10)1.2.1实验平台功能与特点 (10)1.2.2实验平台实物图与相关说明 (11)第二章实验平台使用说明 (12)2.1平台使用环境 (12)2.2PC机软件安装 (12)2.2.1RFID实验平台安装 (12)2.2.2CP2102驱动程序安装 (15)2.3主控程序的下载 (18)2.4使用说明 (19)2.4.1软件界面介绍 (19)2.4.2操作说明 (19)2.4.3错误处理 (20)第三章实验模块——ID (23)3.1预备知识 (23)3.1.1低频RFID系统与ID卡 (23)3.1.2ISO18000-2标准 (23)3.1.3低频RFID系统读卡器 (24)3.1.4应用领域 (26)3.2实验目的 (27)3.3实验内容 (27)3.4实验步骤 (27)3.5课堂作业 (28)第四章实验模块——非接触式IC卡 (30)4.1预备知识 (30)4.1.1高频RFID系统 (30)4.1.2非接触式IC卡 (31)4.1.3ISO14443协议标准简介 (34)4.1.4高频RFID系统读写器 (36)4.1.5应用领域 (38)4.2实验目的 (39)4.3实验内容 (39)4.4实验步骤 (39)4.5课堂作业 (45)第五章实验模块——UHF (46)5.1预备知识 (46)5.1.1超高频RFID系统 (46)5.1.2电子标签存储结构 (46)5.1.3UHF读写器协议标准 (48)5.1.4UHF读写器 (51)5.1.5应用领域 (52)5.2实验目的 (53)5.3实验内容 (53)5.4实验步骤 (53)5.5课堂作业 (60)第六章实验模块——有源(2.4G) (61)6.1预备知识 (61)6.1.1有源RFID系统 (61)6.1.2有源RFID协议标准 (63)6.1.3标签识别过程 (63)6.1.4应用领域 (65)6.2实验目的 (66)6.3实验内容 (66)6.4实验步骤 (66)6.5课堂作业 (68)第一章简介1.1射频识别技术(RFID)基础知识1.1.1RFID简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已经成功应用到生产制造、物流管理、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
rfid原理的六个实验报告
![rfid原理的六个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40f96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2.png)
rfid原理的六个实验报告RFID 原理的六个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究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六个具体的实验,亲身体验和理解 RFID 系统中信号的传输、数据的编码与解码、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协议等关键知识点,为进一步掌握和应用该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 RFID 读写器及配套天线2、多种类型的 RFID 标签(包括无源标签、有源标签等)3、计算机及相关软件4、示波器5、电源供应器三、实验一:RFID 信号频率测量实验步骤1、将 RFID 读写器与天线正确连接,并接通电源。
2、将示波器探头连接到读写器的信号输出端口。
3、启动读写器,使其发送射频信号。
4、通过示波器观察并测量信号的频率。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测量和记录,发现读写器发送的射频信号频率稳定在_____MHz 左右,与预期的工作频率相符。
实验分析RFID 系统通常工作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如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等。
本次实验测量得到的频率结果验证了所使用的读写器工作在设定的频率上,这是保证系统正常通信的基础。
四、实验二:RFID 标签读取距离测试实验步骤1、将一个无源 RFID 标签固定在一个位置。
2、手持读写器,逐渐远离标签,同时尝试读取标签的信息。
3、记录每次能够成功读取标签信息时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距离。
实验结果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读取距离有所差异。
在空旷、无干扰的环境中,最大读取距离达到了_____米;而在有金属障碍物和电磁干扰的环境中,读取距离明显缩短,约为_____米。
实验分析RFID 标签的读取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标签的类型(无源或有源)、工作频率、环境中的障碍物、电磁干扰等。
无源标签依靠读写器发送的电磁场获取能量,因此其读取距离相对较短;而有源标签自身带有电源,读取距离通常较远。
环境中的障碍物和电磁干扰会削弱射频信号的强度,从而影响读取距离。
五、实验三:RFID 数据编码与解码实验步骤1、使用读写器向标签写入一段特定编码格式的数据。
rfid技术实验报告
![rfid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17ad1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4.png)
rfid技术实验报告RFID 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 RFID 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特点。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评估 RFID 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 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用于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天线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其工作原理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接收天线接收到从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经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送至后台主机系统进行相关处理。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本次实验所用到的设备和材料包括:1、 RFID 阅读器:_____型号,工作频率为_____,支持的协议为_____。
2、电子标签:_____型号,存储容量为_____,工作频率为_____。
3、计算机:用于安装和运行相关的软件及处理实验数据。
4、连接线缆:用于连接阅读器和计算机。
5、实验平台:用于放置实验设备和进行实验操作。
四、实验步骤1、设备连接与初始化将 RFID 阅读器通过连接线缆与计算机相连,并确保连接稳定。
打开计算机上的相关软件,对阅读器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设置工作频率、通信端口等参数。
2、电子标签编程与写入选择部分电子标签,使用相关工具对其进行编程,写入特定的标识信息,如产品编号、生产日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验准备
注意: RS232串口、RJ45以太网、WIFI三种通信方式不能同时使用,使 用串口方式通信时必须拔掉TCP模块和WIFI模块,同样使用TCP模块 时必须拔掉WIFI模块,使用WIFI通信时必须拔掉TCP模块,否则不 能正常通信。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2. 设置TCP/”,如图七-27所示 ,在IP地址栏中输入WiFi模块或以太网模块IP地址,例如192.168.1.24,以及端 口,例如6000(IP地址和端口与TCP/IP通信模块设置实验中设置的IP地址和端口 一致)。
RFID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9600bps
(五)实验过程
利用WiFi与RJ45以太网口以TCP方式进行RFID读写实验 利用RFID Demo上位机软件演示。 WiFi通信模块与TCP模块工作方式相同 RFID读写卡操作与以RS232串口方式读取类似此处只以利用TCP方式读 取RFID低频实验为例。 1. 连接好硬件,检查无误后,上电。(注意WiFi模块或TCP模块方向不 能插错!)
实验四
TCP/IP方式读写卡实验
上海企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实验目的 了解RFID读写器主板支持的几种通信方式 学习和掌握WiFi无线通信模块的工作原理和设置方式 学习和掌握RFID读写器TCP模块的工作原理和设置方式 (二)实验设备 RFID读写器实验套件 通信模块:WiFi无线模块、TCP以太网模块 无线路由器 操作台:提供电源、PC、USB口、RS232串口、RJ45以太口 软件: RFID Demo上位机软件 (三)实验内容 采用TCP/IP方式演示RFID低频、高频读写实验
图七-27设置TCP方式
3. 低频RFID读卡操作 打开TCP/IP模块低频选项卡,选择正确的标签类型,单击“开始”按钮,开始读 卡操作,如图七-28所示。
图七-28 TCP低频读卡
4. 高频RFID读写卡操作,只要选择“TCP高频”选择卡,读写卡操作与利用串口写 一致,在此不另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