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疝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处理

合集下载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摘要:目的:总结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52例腹壁切口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随访结果。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行单纯缝合修补20例,复发2例(10%);行人工合成生物材料修补32例,复发1例(3.12%)。

结论:腹壁切口疝一旦形成,须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腹壁切口疝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直接缝合法补片修补术围手术期处理【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07-02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12%[1]。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自愈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现总结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5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方式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的方式与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材料。

男28例,女24例。

年龄25~82岁,平均64.8岁。

均有腹部手术史。

切口疝距上次手术的时间,术后6月以内28例,术后6~12个月15例,术后12月以上9例。

切口疝分类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8月制订的分类标准[2]:小切口疝(疝环最大距离3cm者尽可能选择补片修补法,特别是存在诸如肥胖、咳嗽等可能引起疝复发的因素时。

目前常用的人工补片包括聚丙烯类、膨化聚四氟乙烯。

对于补片的放置,膨化聚四氟乙烯可置于腹膜内侧,先以补片缘与腹膜周围间断缝合,再将疝环缘与补片间断缝合,而聚丙烯可置于腹壁鞘前或腹壁肌鞘后。

补片应超过疝环缘3~5cm,要注意修剪,使放置平整。

对于巨大腹壁切口疝,由于腹膜内容物长期突入疝囊内,腹腔容量减少,手术贸然将疝内容物回纳入腹腔,可能造成呼吸、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

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可通过疝囊复位后加压包扎的方法来逐步扩大腹腔容积,采用合成材料补片修补,应尽可能少切除腹壁组织,使术后腹腔容积的改变不会过大而影响呼吸。

消化内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消化内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方法

消化内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与处理方法手术是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虽然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手术并发症依然是一种无法完全避免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消化内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一、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消化内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术后伤口感染主要表现为红肿、渗液、发热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伤口护理、及时更换伤口敷料等。

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出血术后出血是消化内科手术的另一种常见并发症。

术后出血可能由于手术操作不当、血管损伤等原因引起。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止血、输血支持,必要时行手术修补血管。

三、胃肠道功能紊乱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是消化内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调整饮食,使用抗胃酸药或抗恶心药物,必要时行胃管抽吸等。

四、肺部并发症消化内科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肺部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等。

处理方法包括术后早期活动促进呼吸通畅,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人工气道通气治疗。

五、深静脉血栓形成消化内科手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处理方法包括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或使用弹力袜等物理方法预防血栓形成。

六、胃肠穿孔胃肠穿孔是消化内科手术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处理方法包括紧急手术修补穿孔部位,进行抗感染治疗等。

七、切口疝术后切口疝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处理方法包括进行手术修补或使用人工网格进行加固。

八、内脏器官损伤消化内科手术过程中,偶尔会出现脾脏、胆囊、胆管、胆总管等内脏器官损伤。

处理方法主要依据损伤程度进行修复,必要时进行器官切除。

九、胆瘘手术后出现胆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处理方法包括进行胆管引流或行手术修复等。

综上所述,虽然消化内科手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手术并发症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医生和患者需要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确保患者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和康复。

腹壁切口疝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腹壁切口疝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腹壁切口疝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列各种腹外疝第3位,约占腹外疝总数的1.5%[1]。

腹部手术后,如切口获得Ⅰ期愈合,切口疝的发生率通常2%~11%[2],但如果切口感染,侧发生率可达10%,伤口哆开者甚至可高达30%[3],由此可看出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是疝形成的重要原因。

疝一旦发生,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越来越大,无自愈的可能,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传统手术修补复发率可高达30%~50%[4],而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将疝的复发率降低至最低水平。

2000~2010年收治切口疝患者54例,结合临床资料,现分析探讨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31~78岁,平均68岁,其中年龄≥60岁44例(81.5%)。

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分类标准,中、小切口疝17例,大切口疝34例、巨大切口疝3例。

切口类型:腹部纵切口42例(正中切口23例,旁正中切口7例,经腹直肌切口12例),斜切口12例(麦式切口4例,肋缘下切口5例,不规则切口3例)。

切口愈合及合并症情况:原手术切口Ⅰ期愈合15例,发生切口感染Ⅱ期愈合32例,切口全层裂再次缝合7例。

合并COPD 7例,糖尿病4例,前列腺增生5例,冠心病5例。

原手术方式:54例中,4例行阑尾切除术,12例行胆囊切除术和(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2例行结肠癌根治术,4例行妇科手术,16例行胃癌根治术或胃大部切除术,外伤术后6例。

治疗方法:按无张力修补的原则,根据疝环大小和腹壁薄弱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10例中、小型切口疝采用传统方法直接缝合修补;其余用人工补片修补。

44例中、大切口疝行腹膜前筛网补片(BardMesh)修补,3例巨大切口疝行腹腔内Composix复合补片修补,手术均用张力缝线。

术后均以腹带绑扎保护腹部,以防止因张力过高而裂开。

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拆线10~16天,平均14天。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常见原因及治疗对策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常见原因及治疗对策
TAPP vs TEP.Surg Endosc,1995,9:984-989.
14 藏潞 ,李健 文,郑 民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 与经腹 膜前疝修补术 的临床对照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25:611-613.
15 Luke V,Adr ian G ,KirstyMc,et a1.Cost effectiveness of alternative
DOI:10.3877/cma.j.issn.1674-392x.2010.02.028 作者单位 :250021 济南,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胃肠 外科 通讯作者 :李乐平 ,E·mail:lileping@medmail.eom.cn
手术采 用 腹 腔 内 网 片 植 入 法。Rudmik等 报 道 的 一 项 OVHR的研究 中(含 36组共 3255例):单纯组织缝合修补术 的复发率 为 39% ,肌间 补片修补术 (Inlay)为 48% ,Orday为 14% ,Sublay为 8% ,IPOM 为 4.5%。现在前两种方法应用者 渐少 ,Sublay法 和 IPOM 法为 现今 切 口疝 修补 的主流 术式 。 两种术式预防复发最关 键要点 是补 片边缘 应超 出疝环 至少 5 cm,防止聚丙烯补片材料经过 20% ~40%的皱 缩后 无法完 全 覆 盖 疝 缺 腹壁切 口疝手术后 复发 和手术 方式 、切 口疝部 位 、腹 内 压 、患者腹壁组织坚实情况等 因素有 关 。年老 、久病 、切 口感 染 、肥胖 、糖 尿病 、吸烟 、长期 应用皮质 醇激素都 是造成 腹壁 组织强度下降的原 因。生物组 织学发 现 以上人群 人体 内胶 原代谢紊乱 ,羟脯氨酸含量减少 ,成 纤维细胞增 生异常 ,超微 结构中含有 不规 则的微纤 维 ,血浆 中促 弹性组织离解 活性高 于其他人群。其 他研 究还 发现腹主动脉瘤 、心血管 患者的腹 壁组织强度也 比常人 下降。慢 性咳嗽 、慢性便秘 、排尿 困难 、 腹水 、妊娠等腹 内压 明显增高者 复发 率明显升 高。以上导致 复发的因素应尽 可能 去除方 可大 幅降低 复发 可能 。切 口疝 部位不同手术修补难 度不同 ,术后 的复发率也 不尽 相同。若 疝环邻近骨性结 构(肋骨 、骨 盆)、膈肌 、重要血管及脏器则补 片固定困难 ,容易复发 而且 固定补 片时 易发 生大 出血 、腹壁 剧痛等并发症。切 口疝 手术修 补方 式分 为组 织缝 合修 补和 补片修补。组织缝合 修补大多数 为张力性修补 ,仅适 用于较 小 的切 口疝 (疝环直径小于 5 am) 。补片修补手术 分为开 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开 放式手术 包括 :(1)肌鞘前 的修 补方法(Onlay法):即用 单纯 聚丙烯材料 在腹 壁脂肪 与肌鞘 (如腹直肌鞘 )之 间进行修 补 ;(2)肌 肉与肌 肉 (如 中线 切 口 裂开)之间的修补 (Inlay法 ):通常采用 聚四氟 乙烯材料 直接 与腹壁缺损的边 缘进行缝 合修补 ;(3)肌后 (Sublay法 )和腹 膜前修补方 法 :一般采用聚丙烯材料或 聚丙烯与聚 四氟 乙烯 复合材料 ,在腹直肌与后鞘之间或腹直肌 与腹膜之 间对缺损 进行修补 ;(4)腹腔 内网片植入 (IPOM法 ):完全将 修补 材料 衬垫在腹腔 内对腹壁 缺损进行 修补,这种 修补方法必须 采用 聚丙烯 与聚四氟乙烯 复合 材料 或聚四氟乙烯材料 。腹 腔镜

成人腹壁切口疝治疗体会

成人腹壁切口疝治疗体会
而使伤 口内发生血肿 : 壁切 口缝线边 距太 小 。 腹 易致组 织撕
腹壁切 口疝 的分类 1根据疝环缺损大小分为 : 1 小切 口疝 : . () 疝环最大距离

裂 ; 口过长 切断肋 问神经过多 、 切 术后 留置引流时间过 长、 局 部形成窦道等也均可减弱伤 口的愈合作用 , 而显 著增加切 从
能切断肋 间神经 和腹壁 神经使 得腹 直肌强度 降低 。假 若切 口为横切 口其走 向与纤 维方 向一 致 , 不会切 断纤 维组织 , 在 缝合时缝线环绕筋膜纤维 , 这样 在腹 壁收缩时缝 线受到 的侧
向张力大大 降低 , 不会 对切 口造成损 伤 。因此 在不影 响手
大 , 自愈的可能 。切 口疝 , 无 尤其是 巨大 切 L疝疝 内容 物 常 I
直肌严重破坏、 萎缩导致腹壁薄弱或 因创 伤所致腹壁 的完整
> 1 m。 0c
2 根据缺损部位分为 : 1 中线切 口疝 ( . () 包括 脐上 中线切 口疝 、 脐下中线 切 口疝 和脐上 下 中线 切 口疝 ) ( ) ;2 侧腹 壁切 口疝 ( 括 肋缘 下切 口疝、 股 沟 区切 口疝 和肋 髂 间切 口 包 腹 疝 ) 。 二 、 壁切 口疝 的病 因 腹
口疝发生率 。高原等 报道低年 资医师手术后切 口疝 的
3c ( ) m;2 中切 口疝 : 疝环最 大距 离 ~5c ( ) m; 3 大切 1疝 : 3 疝环最大距离 ~1 m;4 巨大切 口疝 : 0c ( ) 疝环缺 损最大距 离

发生率 明显高于高年资医师 ( 9 1 ) 这与手 术技 能和经验 5 :3 , 有关 。手术缝合材料 的选择 正确 与否与切 口并发 症发 生率 高低也有关 , 期 一份 Me 近 t 析结 果 提示 , a分 关腹 缝 合 筋膜 时, 使用 可吸收缝 线发 生切 口疝 的危 险度为 0 6 , .8 使用 连续 缝合发生切 L疝 的相对危险度 为0 7 , 使用不 吸收缝线连 I .3 故 续缝合是预 防切 口疝发生 的两 个保护 因素” 。国外 经验是 关腹时使用 不吸收缝线 连续 缝合 , 针脚距切缘 1c 这样使 m。 用 的缝线长度应是切 口的 4倍 。 4 疾病本 身因素 : . 多次腹壁手术 患者 腹壁组织 特别是腹

术后并发症整改措施

术后并发症整改措施

术后并发症整改措施
术后并发症是指手术后出现的不良症状或并发疾病。

针对术后
并发症,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这些
整改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和实施:
1. 术后监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2. 专业护理,患者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包括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来
控制疼痛、预防感染、减轻炎症等,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4. 康复护理,对于一些术后并发症,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护理,
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5. 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医护
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者获得充分的
营养。

6. 心理疏导,术后患者常常面临着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疏导和支持。

7.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

总之,针对术后并发症,整改措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并发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望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外科切口的处置方法

外科切口的处置方法
肉芽组织填合, 缺点:时间长,易形成窦道
外科切口的处置方法
40/77
切口感染改进处理
敞开换药:早期,全程,全层,去除各 种异物、积液、积脓
换药4-6天二期缝合, 优点:愈合快,并发症少 缝合方法:分层缝合或者全层缝合
外科切口的处置方法
41/77
切口感染两种处理方法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切口愈合平均时间(天) P
头面部伤口局部血运良好,伤后12小时 仍可按污染伤口行清创术 。
外科切口的处置方法
4/77
清创术
[适应症]
具备以下条件者,各种类型开放性 损伤视为新鲜伤口,争取清创后一期缝 合:
1.伤后6~8h以内者。
2.伤口污染较轻,不超出伤后12h者。
3.头面部伤口,普通在伤后24—48h以 内。
外科切口的处置方法
普通:头面颈,术后4~5d,下腹、会阴6 ~7d, 胸、上腹部、背部、臀部7 ~9d,四肢10 ~12d(近 关节处可适当延长),减张缝线14d。
早期拆线防止“蜈蚣脚”、“铁路轨”样瘢痕。
青少年病人可适当缩短,年老、营养不良病人可 延迟,有时(如切口较长)可先间隔拆线,1 ~2d后 再拆余下线。
外科切口的处置方法
33/77
伤口并发症
近期并发症 伤口裂开、伤口感染、脂肪液化、伤
口血肿、伤口血清肿 远期并发症
瘢痕疙瘩、切口疝
外科切口的处置方法
34/77
切口脂肪液化
外科切口的处置方法
35/77
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脂肪细胞坏死液化,属无菌性炎症, 先由细胞坏死,后有液化
术后5-7天 ,无自觉症状
肥胖病人、高频电刀使用使切口脂肪液 化增加
局部原因:感染、血肿、脂肪液化、各种原 因致腹压增高,使切口处于不稳定状态

腹壁切口疝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腹壁切口疝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本 组 25例 ,男 18例 ,女 7例 ;年 龄 67~84岁 ,平 均 72岁 ;其 中 开放 手 术 20例 ,腹 腔镜 下 手 术 5例 ;结 肠 癌 术 后 切 口疝 18例 ,直 肠 癌 术 后 切 口疝 7例 。 1.2 术 后 并 发 症
术 后 切 口疝 复 发 1例 ,血 清 肿 8例 ,并 发 肠 漏 1例 ,经 对 症 治疗 及 护 理 ,住 院 l0~80天 后 ,1例 死 亡 ,余 均 康 复 出 院 。 2 并 发 症 的观 察及 护理 2.1 切 口疝 复 发
对 于腹 壁 切 口疝 ,手 术 是 唯 一 有 效 的治 疗 措 施 ,但 术 后 复 发 率 可 达 30%~50%嘲。腹 壁 切 口疝 术 后 复 发 与 手 术 方 式 、 切 口部 位 、腹 内压 以 及 患 者 腹 壁 组 织 坚 实 程 度 等 因 素 有 关 。 年老 、久 病 、切 口感 染 、肥 胖 、糖 尿 病 、吸 烟 和 长 期 应 用 皮 质 醇 激 素 都 是 造 成 腹 壁 组 织 强 度 下 降 的原 因。 手 术 前 应 积 极 治 疗 全 身 性 疾 病 以 防止 腹 内压 过 高 ,术 后 指 导 患 者 在 切 口处 用 500 g沙 袋 压 迫 止 血 ,腹 带 包 扎 防 止 移 位 并 卧 床 3~5天 , 勿 过 早 下 床 活 动 ,术 后 注 意 保 暖 , 以防 受 凉 而 引 起 咳 嗽 。如 有 咳嗽 应 及 时 用 药 物 治 疗 。护 士 应 指 导 患 者 有 效 深 呼 吸 和 咳 嗽 、咳 痰 ,协 助 拍 背 排 痰 ,并 嘱 病 人 在 咳 嗽 时 用 手 按 压 切 口 ,减 少 腹 内压 增 高 对 伤 口愈 合 的 不 利影 响 。 注 意保 持 大小 便 通 畅 ,必 要 时 进 行 灌 肠 ,留 置 导 尿 ,及 时镇 痛 ,以减 少 复 发 的 几 率 。本 组 发 生 1例 腹 壁 切 口疝 术后 复发 的病 例 经 二 次 手 术 治疗 后 康 复 出 院 。 2.2 血 肿 及 血 清 肿

常见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常见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常见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有哪些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了解这些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准备,也能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术后护理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手术的术后并发症。

一、普外科手术1、切口感染这是普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切口可能会被细菌污染,导致切口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

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

切口感染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还可能影响切口的愈合,导致切口裂开。

2、出血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或者术后血管结扎线脱落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术后出血。

少量出血可能表现为伤口渗血,大量出血则可能引起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3、肠梗阻腹部手术后,由于肠粘连、肠麻痹等原因,可能会发生肠梗阻。

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4、深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在下肢手术或腹部大手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

血栓一旦脱落,可能会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二、骨科手术1、伤口愈合不良骨科手术切口较大,若患者营养状况差、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者术后伤口护理不当,都可能导致伤口愈合不良,出现伤口裂开、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的情况。

2、感染骨科手术植入物的使用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一旦发生感染,可能需要取出植入物,进行长时间的抗感染治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3、神经损伤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病变本身的影响,可能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肢体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

4、关节僵硬关节手术后,如果患者没有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可能会出现关节僵硬,影响关节的活动功能。

三、心血管手术1、心律失常心脏手术后,由于心肌受到刺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危及生命。

2、心力衰竭心脏手术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患者术前心脏功能较差,术后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3、出血心血管手术中,需要使用抗凝药物,这增加了术后出血的风险。

基层医院腹腔手术后切口疝及切口裂开治疗体会

基层医院腹腔手术后切口疝及切口裂开治疗体会

大块 的组 织缝合 ,切 口不要 留存 间 隙 ,以免积液 积血 ,缝 合后 伤 口内不能存 在渗血 ,掌握 围手术期 抗生
素应 用指 针及伤 口引流 指针 。
2 2 3 严格操作 技术 ..
针对手 术者在 操作过 程 中可 能产生 滑 结 、缝 线 缝针 过 线 、缝 线 撕裂 筋膜 、结 扎
I詈类 6 口 献识] [ 编 302,一11 [ 箸R 啪 标码A 文 号1—900 l 中分号徘 图 5 ] 6 [ 章 ]74() 一l 文 6 11 2 一 R—I 1 0 0
切 口疝及切 口裂 开是腹腔 手术后 并不 少见 的并发症 ,切 口裂开是 腹腔 手术后严 重 的并 发症之 一 。通 过近 1 O年 我 院外 科相关 病例 的临床 资料分 析 ,对 其原 因及 防治进行讨 论 。
2 2 切 口 裂 开 防 治 体 会 .
2 2 1 避免 或减 轻腹 内压 增 高 减少各 种增加 腹 内压 因素 ,尽力减 轻术后 腹胀 。 ..
22 ..
减 少切 口感染 无 菌观念 最为重要 。坏死 组 织清 除 ,切 口缝 合 后尽 量 减少 组 织缺 血 ,减少 密 而
2 讨

2 1 切 口裂 开常见原 因 腹 腔 手术 后 切 口裂 开 原 因较 多 。 主要有 腹 内压增 高 、年 老体 弱 、营养不 良 、 . 贫 血 、低 蛋 白血症 、肥 胖 、切 口感染 、电刀的使用 、恶性 肿瘤 、腹 水 、糖 尿病 、肾上腺 皮 质激 素应 用 、
围手术期 化疗或放 疗_ 。术后切 口裂 开多发 生在术 后 1 以内 ,根据 Ha d d统计 ,1 0 0例腹 腔 手术 】 ] 周 de 80 切 口裂开原 因肥胖 占 4 ,肠胀气 占 3 % ,切 口感 染 占 3 [ ,切 口裂 开率为 0 4 %。 O 5 3 2 ] .4

一例腹腔镜术后切口疝及疝修补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病例的临床治疗体会

一例腹腔镜术后切口疝及疝修补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病例的临床治疗体会
换药 、 引流 、 身抗 感染 、 全 营养 支持治 疗 为主 ,8d后 引 流液 1 明显减少 ( 5m/ ) 周围 肉芽组织 生长 良好 。引流管 当 日 约 ld , 脱落 , 局部直接放 置引流 条 引流 , 遂 5d后 引流 量再 次增 多 ,
引流物性质 同前 , 再次 置管 引流 。为明确病 情 , 5月 3 故 于 0 日用 泛影葡胺行 局部 造影 检查 , 结果 为 : 其 正位 显示 造影 剂 在引流管旁少量存 留 , 见 弥散人 腹 腔 , 位显 示造 影剂位 未 侧
于腹 壁软组织外 , 并可见 部分补片影 , 故除外肠瘘 。B—U 检 S 查 发现腹腔 内有 明显 积液 , 据病 情 考虑 : 次置管 引流 有 根 前 效, 因患者年 龄较大 , 浆液肿 的腔 隙 已明显 缩小 , 且 故决定继 续加 强负压引流 , 让其 肉芽组 织进一步生 长。2 1d后负压 引
大, 伴纳差及 进食后 包块 增 大 , 卧后 包块 可 消失 。入 院查 平 体: 脐下 方可见一 陈 旧性 手术 切 口瘢痕 长 约 1 5mm, 立位 站 时瘢 痕周 围可 出现一大小约 7c × m质软包 块 , m 6c 无波 动 、
的浆液肿 可能性大 , 切 口感染 暂不 除外 , 治疗 上 以局部 但 故
处皮肤 张力较 高, 口处有渗 液 , 再次 收入 院 。人 院查 体 : 切 故 患者 生命 体征平稳 , 脐下部 略膨 隆 , 原手术切 口偏 左侧外 1 3 / 处有一破 溃 口, 长约 2 5c 周 围无 红肿 , 脓性 渗 出, . m, 无 仅见
暗红 色渗 液 , 探查 可及补片组织 , 间有 一 明确残腔 , 其 触之有
的临床治疗谈谈 体会。 患者女性 ,4岁 , 7 汉族 。以 “ 腔镜 胆囊 切 除术 后 4年 腹 余, 脐下包块 进行 性增 大 2年余 ” 入院 , 患者 20 04年 行腹 腔 镜胆囊切除术 , 后因 习惯性 便秘 、 支伴 慢性 咳 嗽而腹 压始 慢 终呈较高状态 , 术后 1年脐 下 出现一 小包 块 , 包块 进行 性增

疝术后发热护理措施

疝术后发热护理措施

一、概述疝术后发热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见于腹股沟疝、切口疝等手术患者。

术后发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炎症反应、药物反应等。

针对术后发热,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有助于患者康复。

二、护理措施1. 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每日至少测量4次,体温超过38.5℃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寒战、出汗、头痛、乏力等伴随症状。

2. 评估发热原因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发热原因。

常见原因包括:(1)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

(2)炎症反应:手术创伤、药物反应等。

(3)其他原因:脱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

3. 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对于体温在38.5℃以下的轻度发热,可采取以下物理降温措施:(1)头部冷敷:用冰袋敷于患者头部,每次15-30分钟,每隔1-2小时重复一次。

(2)温水擦浴:用温水擦拭患者腋窝、腹股沟、颈部等大血管走行区域,每次5-10分钟。

(3)酒精擦浴:用25%-50%酒精擦拭患者四肢,每次5-10分钟。

4. 药物降温对于体温超过38.5℃的患者,或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常用药物包括:(1)对乙酰氨基酚:每次0.5-1.0g,每日3-4次。

(2)布洛芬:每次0.3g,每日3-4次。

(3)消炎痛:每次25-50mg,每日3次。

5. 加强营养支持术后发热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以补充能量和营养。

可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如牛奶、豆浆、粥等。

6. 保持患者舒适患者应保持舒适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伤口。

根据需要,可给予患者软垫、枕头等辅助物品。

7.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体温持续升高、切口红肿、渗出物增多等,应及时报告医生。

8. 预防感染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术后换药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9. 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发热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切口疝的护理

切口疝的护理

切口疝的护理切口疝(incisional hernia)是指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自腹壁手术切口突出的疝。

其发生率约占腹外疝的第三位。

腹部手术后,若切口一期愈合,切口疝的发病率通常在1%以下;若切口发生感染,切口疝的发病率则可达10%,切口裂开再缝合者甚至高达30%。

最常见的腹壁切口疝是经腹直肌切口疝。

主要症状是腹壁切口处出现肿块,通常在站立或用力时更为明显,平卧休息时缩小或消失。

较大的切口疝有腹部牵拉感,伴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部隐痛等表现。

因切口疝多无完整疝囊,疝内容物易与腹膜外的腹壁组织粘连而成为难复性疝。

检查时在腹壁切口瘢痕处可见肿块,有时疝内容物可达皮下;若为肠管,常可见肠型和肠蠕动波,触诊可感到肠管蠕动。

疝内容物回纳后,常能扪及切口裂开处形成的疝环边缘。

切口疝的疝环一般比较宽大,故很少发生嵌顿。

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埋向患者讲解切口疝的病因、诱发因素、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的方法,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2.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除急诊手术外,凡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压增高因素者,待症状控制后再择期手术,否则易导致术后疝复发。

吸烟者术前戒烟,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的食物,保证大便通畅。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紧急处理。

4.活动与休息疝块较大者应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发生嵌顿。

5.肠道准备术前一日下午给予甘油灌肠剂llOrnl灌肠,了解排便情况。

术前晚餐可进清淡饮食,术前10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

6.泌尿系统准备术前放置导尿管或嘱患者排尿,避免术中损伤膀胱。

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训练,避免术后出现尿潴留。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患者返回病室后,平卧位,予以心电监护4~6小时,伤口处予以腹带包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敷料情况。

腹腔镜术后切口肠疝1例护理

腹腔镜术后切口肠疝1例护理

腹腔镜术后切口肠疝1例护理作者:胡新安志洁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49-012013年4月,我科收治了一例卵巢癌患者,术后并发了切口疝。

腹腔镜术后穿刺部位切口疝很罕见,发生率为0.07%,【1】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后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51岁。

因卵巢癌于2013年4月28日在我院行腹腔镜卵巢癌根治术术,术后患者取右侧卧位,持续腹腔负压引流,48h后拔除引流管,共引出血性液体120ml。

术后第3d患者自觉腹胀,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未排气,肌注654-2 10mg及胃复安各10mg,无好转。

查体右下腹腔穿刺孔突出一囊性肿物约3cm×4cm,T 36.4℃,P 76次/min,R 18次/min,Bp llO/80mmHg,请普外科会诊,考虑是(1)腹壁切口肠疝;(2)不完全肠梗阻。

行急诊手术,术后7天痊愈出院。

2 围手术期的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以亲切友好的态度向患者解释其目的、过程,以减轻其焦虑或不适,取得患者的合作,主动接受手术治疗。

2.1.2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练习。

2.1.3 消除腹压增高的因素,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压升高的因素,均作相应处理。

2.1.4 术前常规准备,术前2d 禁食豆类牛奶等易产气食物,告知患者术前禁食12 h,禁饮4h,,晚间保证其充足睡眠.2.2 术后护理2.2.1 体位护理疝修补术后患者取平卧位,为了使腹部能够充分放松,缩小切口张力,患者的双腿要屈曲,在膝下适当进行垫枕。

术后2 -3d 可以适当把床头抬高,大概抬高18°-28°。

手术后患者要卧床7d,这期间,不应下床活动。

2.2.2 切口护理在进行切口护理的时候,应该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31例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体会

31例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体会

31例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总结使用聚丙烯网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防止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的相关注意事项和经验教训。

方法采用聚丙烯网片对3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适当加压以及抗炎对症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经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置后,无术后切口积液、积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且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恢复快,避免了二次处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均无复发及其它不适。

结论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包扎,可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并可减轻病人痛苦,对术后恢复及手术效果的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负压引流个体化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11%。

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术后发生切口积液、积血、感染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9年5月诊治腹壁切口疝31例,对其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理,以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现象的发生,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25例,女6例。

年龄35~74岁,平均60岁。

本组大切口疝8例,巨大切口疝2例,疝环最大距离均在5cm以上,其中1例达10cm。

31例中无复发性切口疝。

1.2 材料采用美国“美外”,意大利“善释”及国产“华立普”提供的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

1.3 手术方法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根据2001年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1]的建议,常规手术修补,术中适度分离缺损区域,妥善放置并固定补片,低功率电刀严密止血,皮下常规放置负压闭式引流管1-2根,并保证闭式负压引流的通畅和无菌。

术后于切口上方加与分离区域形状、大小相当的小枕(内装小米,厚度以完全覆盖分离区域,放置后略高于周边皮肤为佳),并以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固定。

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而在这些并发症中,有时还会衍生出更复杂的情况,即并发症的并发症。

这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对医疗团队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伤口愈合不良、血栓形成等。

感染是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切口可能会受到细菌的侵袭,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甚至形成脓肿。

如果感染扩散,还可能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如败血症。

出血可能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止血不彻底,或者术后血管结扎线脱落等情况下。

大量出血会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伤口愈合不良可能由于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不佳、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者伤口受到感染、张力过大等因素影响。

血栓形成常见于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下肢手术。

血栓一旦脱落,可能会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二、并发症的并发症1、感染引发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当严重的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时,会导致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失控,血压下降,出现感染性休克。

这需要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感染持续加重,可能会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如心、肺、肝、肾等,导致 MODS。

治疗上需要针对各个受损的器官进行支持和治疗。

2、出血引发的并发症贫血:大量出血会导致血红蛋白降低,引起贫血。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需要输血或补充铁剂等治疗。

失血性休克:如果出血迅速且量大,会导致休克。

此时需要紧急输血、补液,尽快找到出血点并止血。

3、伤口愈合不良引发的并发症切口疝:伤口愈合不良,腹壁肌肉层薄弱,腹腔内的组织可能会通过薄弱处突出,形成切口疝。

需要再次手术进行修补。

慢性疼痛:伤口愈合不良可能会导致神经损伤或瘢痕形成,引起长期的慢性疼痛。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等。

4、血栓形成引发的并发症肺栓塞:脱落的血栓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阻塞血管,引起肺栓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例特殊切口疝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体会
杨群姚伟明指导老师:岑小杰
随普外科手术发展,腹壁切口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行手术修补治疗。

由于临床补片广泛的应用,相应术后并发症文献报道例数较
前增多等。

文献报告术后复发率约5.5-14.89%○1,切口感染率约0.5—9%○2,个
别报告感染发生率10%以上。

术后并发症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其中以切口感染为甚,关系补片去留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科2年多时间有3例切口疝行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术后并发症,皆采用VSD+红外线治疗,取得一定经验及效果,与大家分享,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治疗方案
1.1.一般临床资料
从2013-4-2015.11月收治3例切口疝(均属于大型或巨大型上腹部手术术后切口疝)采用聚丙烯补片行无张力修补术,采用Onlay法修补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的患者。

全部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70岁,平均住院天数21天。

1例:患者65岁,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术后出现切口疝,患有肝炎肝硬化,肝腹水(中等),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多年,多年口服利尿,护肝,补血药物等保守治疗,腹壁切口处缺损约8.2CM,术后第4天内发现切口渗出液(含有腹水),2天后出现感染症状,住院22天;1例胆道术后切口疝:患者年龄78岁,入院时合并有血吸虫肝硬化,肝腹水(少量),第一次胆道手术中出现大出血,切口较大,腹壁切口处缺损约15.4CM,术后第2天发现血清肿,住院14天;1例三次胆道术后切口疝,三次胆道术后为同一部位切口,患者年龄69岁,入院时合并肝硬化,低蛋白血症,中度营养不良,腹壁切口处缺损约11.6CM,术后6天切口发现血清肿,切口裂开,住院30天;
1.2.方法:
发现切口有并发症,先给予传统拆除切口缝线数针,给予引流换药加红外线照射,渗液细菌培养+药敏,一般二联用药,等待药敏调整,积极控制基础病并请相关科室会诊,观望3天左右,症状无明显好转,行VSD负压引流术,切口裂开者当时行VSD负压引流,(行局部麻醉,根据清创范围大小将VSD泡沫剪成合适大小,置入切口内,安装衔接负压引流装置)。

1.3:结果
3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切口4-5天渗出明显减少,切口红肿消退,一般6-7天左右拆除VSD装置,切口裂口营养不良者再次重复使用VSD一次,伤口一般后期换药,自行愈合或二期缝合,随访3月-1年左右,巨大切口疝出院2个月后切口下缘小范围复发,给予棉垫腹带加压包扎,患者因年龄大拒绝再次手术,余无复发,另2例目前未复发,切口未出现异常情况,无补片取出。

2.讨论
2.1.根据2013年《腹壁切口疝治疗指南》版指出,腹壁切口疝病因复杂和多样的,腹部切口疝一经出现,不能自愈,由于腹内压的存在,切口疝有随年龄和病程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给患者带来心身影响,因此,所有切口疝患者均需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而手术修补目前公认有效的方式,补片的置入,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3例切口疝病例,按指南操作执行术前准备,出现术后切口并发症,分析原因:
2.1.切口疝复发与慢性疾病及身体状态密切相关,如年龄、肥胖、糖尿病、吸烟、久病、长期应用皮质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多次手术,此类病人有文献报告:此类人群体内胶原代谢紊乱,脯胺酸合成较少,成纤维细胞增生异常,导致腹壁组织强度较正常下降,此时切口疝发病率增高,也是术后
复发率明显升高○3。

术后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等腹压增高因素,
肺部及尿路感染,切口感染易导致术后复发等并发症重要因素。

2.2.切口血肿及血清肿,血肿及血清肿在切口疝常见的并发症,主要与手术操作不当、止血不彻底、疝囊较大,剥离创面较大或有凝血功能异常及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术前无及时调整或调整不当等因素相关。

大部分文献报告○4○5:处理方法:
术后腹带固定2-4周及可预防性防止引流管或引流条,一旦出现血肿或血清肿,应尽早抽吸、或清除血肿,引流,加压包扎,降低感染率。

2.3.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非常棘手,不仅影响切口愈合,还关系着补片是否存留,目前普遍公认有效方法是清创取出补片,引起感染的因素主要以下几方面有关1),患者慢性病史密切相关,上述已提及2)围手术准备部充分,未按规范执行,未合理应用抗生素;3)、手术操作粗暴及术中无菌手术的破坏,手术创面剥离面积大,渗血和积液多,未及时引流,导致继发性感染,4)、与手术应用材料
及放置位置有一定相关性○6。

5)、病房条件等,主要防范措施是预防,手术操作
需精细、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病房防止交叉感染及补片可应用大网眼轻质补片,其有引流通透性、较强抗感染性及舒适度顺应性好等性能。

2.4.腹腔间隙综合征:主要腹腔内压力增高引起心血管、肺、肾功能障碍,严重的危及生命,多见巨大或超级切口疝,早期症状表现: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减弱,胸闷,心慌、心悸,脉压差减少,尿少等。

预防措施:术前如疝内容物容积>20%腹腔容积的患者,术前需人工气腹腹腔扩容、疝回纳腹带加压代偿适应行锻炼及肺活量功能锻炼,术后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幅度(包括腹式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变化等○3。

3例病例中巨大切口疝出现ACS,术后未行VSD时,未出现此类症状,行VSD第一晚出现呼吸急促,腹式呼吸减弱,胸闷,心慌、心悸,脉压差减少,尿少等,立即给予降低负压,持续负压改间断负压模式,常
规负压文献建议-60~-80Kpa○8,吸氧,监测生命体征,1小时后症状缓解
2.5.VSD技术+红外线照射与一般处理措施优势及缺点。

优点有几下几方面1)、有效负压引流,可使创面渗出液、坏死组织和细菌、毒素及时吸出,利于创面清洁,可减少炎性物质累及,引发全身过度炎性反应,尤其部分补片以下病灶,一般换药仍难引出,负压有较满意效果;2)、负压有利于组织液渗出,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血供,血流加速,减少局部炎性因子物质,改善局部血流循环,增加酶的活血,降解部分酸性及坏死炎性物质。

改善肉芽组织生长环境3)调节创面中明胶酶的活性、改善创基内微循环,抑制胶
原和明胶的降解,促进创面愈合○7;4)其次避免每日换药,患者对其耐受力好
减轻痛苦,也减轻切口炎性疤痕反应等。

缺点有以下几方面1)、补片问题,多见补片较大或用生物胶粘连的补片等固定不牢的补片,在持续负压的吸引下,可能导致补片重叠,卷曲等,导致术后复发率的明显提高及不利于创面肉芽组织生
长;2)、对于腹腔切口疝,较大负压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腹腔压力,导致ACS (腹腔间综合征)。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出现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并发症,我们需分析并发症原因,一旦出现,我们需积极处理,不需急于取出补片,扩大清创,VSD负压引流术+红外线照射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促进切口愈合,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补片取出率,但仍注意其不足处,仍需配合我们严格做好术前评估,涉及多科疾病问题,多科需协助治疗,术后积极预防可能导致腹压增高因素及其他可能诱发术后并发症的因素,及时处理。

希望更多学者提出宝贵意见,对于切口疝有更完善预防和处理切口疝的并发症。

○1sanderd DL,King sonrth AN.The modern management of incisional
hernias.BMJ,2012,344:e2843
○2马颂章。

疝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1,266-267。

○3靖昌庆,李乐平等。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常见原因及治疗对策[J/CD].中华疝和腹壁外科(电子版)2010,4(2).186-189。

○4廖新华,樊林,车向明。

切口疝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J/CD].中华疝和腹壁
外科(电子版)2013,7(3).221-222。

○5杨缓缓,黄鹤光等。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并发症70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
志,2013,3(33).218-220。

○6龚方友,王昆华,腹壁切口疝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J/CD].中华疝和腹壁外科
杂志;电子版,2012,6(4).914-916.
○7余洪涛,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腹外疝术后早期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J/CD].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4):337-339.
○8钟小晶,李惠珍等。

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值对体表感染创面愈合的影响[J].南方
护理学报,2005,12(7):15-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