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八十年代初,公交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八十年代初,公交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八十年代初,公交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八十年代初,公交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九十年代,绿皮火车是人们长途出行的普遍选择。而今,私家车也逐渐进入中国家庭。有人说,交通工具的变化,让人出行更便捷;但也有人说,自己还是喜欢自行车的慢生活。从1949年到2019年,七十年,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房子大了,道路宽了,灯亮了,高铁、飞机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当然,也有人认为:房子大了,亲情没了;道路宽了,心的距离远了……

在你的生活里,你又目睹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引起你哪些思考?请你据此写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详解】(一)审题:审题: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审题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材料主要写了七十年交通工具的变化,引出感慨“房子大了,道路宽了,灯亮了,高铁、飞机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当然,也有人认为:房子大了,亲情没了;道路宽了,心的距离远了”,由此可见,本题紧扣“变化”从正面立意,肯定这种变化带来的便捷、物质的丰富等;也可以从反面立意,精神和情感的淡漠。文体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二)立意:利用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从①家乡的可喜变化②校园的变化③国家的变化④人心的变化⑤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立意。

(三)写作思路:本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安排材料,顺着“起因-经过-结果”的思路写下去。这种结构最易安排,但也最难出彩。其实一些简单的结构技巧,如设置悬念式、穿插回放式、欲扬先抑式、画面组合式就可以让文章多姿多彩。写议论文要立好议论文的总体框架——基本结构是考场作文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时间仓促,不可能反复琢磨,须以基本结构为依托,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切合试题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要求开头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主题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结尾归纳总结。立好议论文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例文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了对家乡变化的惊喜。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 摘要 关键字 1 问题的重述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节能、健康的出行方式,正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推广与普及。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中,自行车租赁的站点位置及各站点自行车锁桩和自行车数量的配置,对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用户的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 附件1为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提供的某20天借车和还车的原始数据,所给站点的地理位置参见附件2(详细信息可以参考温州市鹿城区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06532521.html,)。请你们在搞清楚公共自行车服务模式和使用规则的基础上,根据附件提供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讨论以下问题: 1. 分别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及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并对所有站点按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分别给出它们的排序。另外,试统计分析每次用车时长的分布情况。 2. 试统计20天中各天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不同借车卡(即借车人)数量,并统计数据中出现过的每张借车卡累计借车次数的分布情况。 3. 找出所有已给站点合计使用公共自行车次数最大的一天,并讨论以下问题: (1)请定义两站点之间的距离,并找出自行车用车的借还车站点之间(非零)最短距离与最长距离。对借还车是同一站点且使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借还车情况进行统计。 (2)选择借车频次最高和还车频次最高的站点,分别统计分析其借、还车时刻的分布及用车时长的分布。 (3)找出各站点的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在地图上标注或列表给出高峰时段各站点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并对具有共同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的站点分别进行归类。 4. 请说明上述统计结果携带了哪些有用的信息,由此对目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做出评价。 5. 找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其他运行规律,提出改进建议。 2 问题的分析 本题是一个运用excel软件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信息,之后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运作模式建立出数学模型,再对温州市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做出适当的评价,并对它的系统提出改进意见。

2019陕西试题研究-说明文阅读-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2017陕西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①城市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健康环保的代步工具,已成为绿色出行的象征。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从、到,日臻完善,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发展中国家改善交通现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本。 ②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免费使用,被称作“白色自行车计划”。这个勇敢的尝试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起源。现在,这个古老且曾超级发达的城市约有40%的交通由自行车承担,那一条条河道把城市划分成了无数个格子街区,自行车成为最适合的出行工具。此外,荷兰还具有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良好基础。早在1890年,荷兰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目前,荷兰人均自行车道路长度居世界第一位,并拥有先进的自行车指路系统,可以提供地点、距离、方向等信息。 ③法国是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的国家。1974年拉罗舍尔推出了供市民租赁使用的“小黄车”项目。2004年里昂推出了世界上首个使用计算机控制,采取会员卡制度系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开启了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第三代公共自行车潮流。2007年法国最为著名的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在巴黎诞生。Velib这个词语是由法语中“自行车”(Velo)与“免费”(liberte)组合而成,这个项目实际上也始终践行着这一理念——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需办理相关手续便能享受一年无限次的使用。目前,巴黎的公共自行车吸引了22.43万名会员,骑行人数增加41%,每年公共自行车使用总次数达1.3亿次。 ④英国的自行车租赁业务也很发达,租赁公司遍布全国,许多外国游客使用自行车环游英国。2010年,伦敦推出自行车出租服务,由当地政府税收支撑,实行全天24小时不停歇运营。租车系统中的两个租借点之间一般不超过300米,用控制触屏在无停车位时直接搜索,并点选宽限15分钟找车位的选项,可免去找下一个车位的租金。2016年,伦敦的11500辆公共自行车安装了blaze激光灯,它会在车前的地面上投射一个绿色的符号,可以让骑行者在夜间更加醒目,提高骑车的安全性。 ⑤美国纽约市庞大而且成熟的自行车共享系统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于2013年5月27 日正式开始投入服务。纽约市民以及来自美国和全世界的游客,在纽约可以方便地利用300个无人看管停车点的6000辆自行车去上班、上学、购物、锻炼、旅游,为纽约市增添了一项绿色、健康的交通方式。 ⑥目前,成熟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全球至少49个国家的535个城市建立起来。 ⑦在我国,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开始大规模运行。短短一年多,用户总数从0增至1900万,引来了众多企业的资金追捧、技术助力和需求支撑。国外的做法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在未来,我国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将更趋于规范,更利于环保,更便于出行。 (根据有关材料改写)

公共自行车系统设计与实现

公共自行车系统设计与实现 1.设计目标 通过先进的智能技术,实现自行车的自动租借、异地还车、用户和车辆管理、租借点无人管理等,在保障用户借还自行车的方便性、快捷性、安全性得同时,采用更合理的方案以节约成本,提高系统的性价比。 2.系统结构 本文所设计的系统由管理中心、租借点主控制器、车位分控制器的三层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首先,管理中心的中央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用户信息管理、车辆监控、报表生成等功能,并且通过GPRS网络实现与个租借点的实时通信,以完成系统数据库的同步。再者,各个租借点控制层包括主控制器、刷卡终端、电源(开关电源、备用电源)等,目的是实现整个租借点的车位和车辆管理。最后,车位分控制层包括自行车、电子锁、车身电子标签读头等,主控层与分控层之间通过RS485通信。 下面对其中的关键技术点进行介绍: (1)主控制器:对租借点的车位控制器、GPRS等外设进行控制,完成管理中心的数据同步;

(2)GPRS模块:使用GPRS无线网络实现中央管理系统与各租借点间的通讯; (3)车位分控制器:对刷卡信息、电子锁锁止信息、自行车检测信息进行处理; (4)电子锁:在系统确认用户有效刷卡后,车位控制器向电子锁发送开锁指令,电子锁打开,用户可自行取车;还车时,将车身上锁扣推入电子锁锁槽,电子锁将车锁死; (5)读卡器:每个车位各一个,用户借还自行车上在上面刷卡,具有读写功能; (6)识别器:通过车身电子标签检测车位是否有车,有哪辆车,保障了租借卡与自行车的正确绑定; (7)电源:用于给主控制器、车位控制器等供电。 3.工作原理和流程 本系统旨在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对自行车租借点的智能化管理,所以下面从用户的角度来推演系统工作的具体流程。 (1)办理租借卡:用户凭相关证件和押金,到指定地点填写申请表,办理租借卡; (2)租借点借车:用户持租借卡可以到任意租借点刷卡借车,借车具体过程如下: 1.在租借点主控制面板刷卡,刷卡有效后,主控制器向卡内写入借卡时间和车辆信息,取车指示灯亮,提示用户到指定车位取车; 2.系统延迟5秒开车位锁,同时将刷卡信息和开锁信息发送到管理中心,系统绑定租借卡和车辆信息。由于中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可以保障分控制器RS485的轮询通信时间,即时多人刷卡也不会发生冲突; 3.用户在系统提示的指定车位可以提取车辆,开始使用; (3)(另一)租借点还车:用户可就近到任意租借点还车,还车具体过程如下: 1.将需还车辆推入空车位,将车身上的锁芯推入支架上的电子锁锁孔,电子锁自动锁住自行车; 2.车位处的读头检测自行车上的电子标签,将信息传送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核算用户的借车时间和费用,更新数据库; 3.用户在主控制面板刷卡,系统自动扣除相关费用,此时还车完成。 4.系统功能 根据以上的工作流程,可以设计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1)刷卡借还:用户可以在任意租借点刷卡借车还车,并且允许异地还车; (2)实时通信:租借点采集的租车换车信息可以实时发送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可以在秒级以下的时间内刷新数据库,并将修改的数据实时发送到各租借点; (3)语音提示:对用户的操作进行相关语音提示,如“取车成功”、“祝您一路顺风”、“换车成功”、“谢谢使用”等,以方便用户确认操作是否完成; (4)阈值报警:对车辆将满或车辆过少的情况设置阈值(如20%以下和80%以上),当超过阈值时,提醒管理中心,以方便车辆动态调度; (5)客户黑名单:实行一卡一车制,当卡不符合租借条件时,将其列入黑名单,发送到每个租借点的控制器,使该卡刷卡无效; (6)脱机功能: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各租借点仍然可以进行车辆借还,当网络恢复时,再将信息发送至管理中心; (7)车辆报失:对于在设置天数内(比如3天)未还的车辆进行报失,以便于车辆管理; (8)故障报警:在各租借点设置故障报警按钮,当用户发现故障时,可以按按钮报警,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进行故障排除; (9)车辆实时跟踪:能够实时跟踪自行车何时何地被何人借出或归还,并可以根据自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The Instal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第1部分交通标志 (征求意见稿)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4标志设置基本原则 (3) 5标志设置要点 (3) 6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 (8) 7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 (14) 8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0)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交通标志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道路交通标志的结构、尺寸及设置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中心城区内城市道路、各区县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内城市道路的交通标志设置。 本部分含有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基本要求、标志设置要点、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 18833—2012 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 2382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51038-2015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DB510100/T 129.1-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1部分-总则 DB510100/T 129.2-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2部分-一般城市道路 DB510100/T 129.3-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3部分-城市快速路 DB510100/T 129.4-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4部分-一般公路 DB510100/T 129.5-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5部分-慢行交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交通标志road traffic signs 在道路上用于交通管理目的并以颜色、形状、字符、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特定信息的设施。3.2 组合标志 combination signs 两个或两个以上警告、禁令、指示标志布设在同一个版面上的交通标志。 3.3 作业区 work zone 由于道路施工、养护等作业影响交通运行,而进行交通管控的路段。

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计划1.doc

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方案1 目录 城市概况(4) 第一章、公共自行车系统概述(5) 一、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概念(5) 二、公共自行车在城市绿道上的应用(6) 三、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优点(9) 3.1、节能环保方面(9) 3.2、城市建设方面(10) 3.3、经济方面(11) 3.4、百姓生活方面(13) 第二章、XXXX公共自行车系统原理(15) 一、系统组成方案(15) 1.1、系统结构图(15) 1.2、自行车服务点结构图(17) 二、硬件系统方案(19) 三、软件系统方案(19)

第三章、XXXX公共自行车系统相关产品简述(20) 一、后台服务中心产品(20) 二、站点控制、自助服务终端产品(20) 三、锁止器系统产品(20) 四、监控终端产品(20) 五、公共自行车产品(20) 六、软件系统产品(21) 第四章、运营方案(22) 一、工程概况(22) 二、公共自行车网点规划(22) 2.1、规模估算(22) 2.2、网点布设原则(22) 2.3、网点布局典型模式(22) 2.4、押金及租赁费用(22) 三、站点的规划及具体建设(22) 3.1、服务点的建设(22) 3.2、停保基地规划(22)

3.3、设施(22) 3.4、近期建设计划(22) 四、运营组织机构(22) 4.1、机构设置(22) 4.2、人力配备(22) 4.3、人员职责(22) 第五章、移交方案(23) 一、停车管理系统移交(23) 二、其他设施移交(23) 三、移交内容(23) 四、移交费用(23) 五、移交项目的性能(23) 城市概况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蒸蒸日上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各地旅游人口的不断涌入,城市现有的城市交通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目前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公共交通工具覆盖盲区;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D题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节能、健康的出行方式,正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推广与普及。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中,自行车租赁的站点位置及各站点自行车锁桩和自行车数量的配置,对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用户的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 附件1为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提供的某20天借车和还车的原始数据,所给站点的地理位置参见附件2(详细信息可以参考温州市鹿城区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06532521.html,)。请你们在搞清楚公共自行车服务模式和使用规则的基础上,根据附件提供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讨论以下问题: 1. 分别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及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并对所有站点按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分别给出它们的排序。另外,试统计分析每次用车时长的分布情况。 2. 试统计20天中各天使用公共自行车的不同借车卡(即借车人)数量,并统计数据中出现过的每张借车卡累计借车次数的分布情况。 3. 找出所有已给站点合计使用公共自行车次数最大的一天,并讨论以下问题: (1)请定义两站点之间的距离,并找出自行车用车的借还车站点之间(非零)最短距离与最长距离。对借还车是同一站点且使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借还车情况进行统计。 (2)选择借车频次最高和还车频次最高的站点,分别统计分析其借、还车时刻的分布及用车时长的分布。 (3)找出各站点的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在地图上标注或列表给出高峰时段各站点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并对具有共同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的站点分别进行归类。 4. 请说明上述统计结果携带了哪些有用的信息,由此对目前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设置和锁桩数量的配置做出评价。 5. 找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其他运行规律,提出改进建议。 附件1:公共自行车数据(内含20个Excel文件) 附件2: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图 1 问题分析 1. 分别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及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并对所有站点按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分别给出它们的排序。另外,试统计分析每次用车时长的分布情况。 分析: 把问题1分为3个步骤进行: (1)统计各站点20天中每天及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 (2)所有站点按累计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分别给出它们的排序; (3)统计分析每次用车时长的分布情况。(直方图表示)

老年代步工具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对市场现有的老年代步车的改良设计。以安全性、舒适性、功能性为宗旨,做了老年人代步车的市场调查,了解了国内外老年代步车的发展现状和设计情况,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行产品定位和方案设想。 针对如今老龄化社会中老人数量不断增多,以及老年人的心理以及生理的特殊情况,为老年人设计出适合老人使用的产品。 经过调研分析发现现有市场上的老年人代步车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而且设计中往往缺乏对老人的关爱,所以根据现在已有的产品进行综合分析,从功能和外形的使用上结合人机工程学进行设计,设计一款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电动车,本设计是一款轻巧,安全,实用的电动车,为老年人提供了简单的出行工具。 关键词:代步工具、老年人、人机工程学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vailable in the market improved elderly scooter design.Safety, comfort, functionality for the purpose of doing a market survey elderly scooter,Elderly at home and abroad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cooter design case, accor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for product positioning and program ideas. For now the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in an aging society increasing,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pecial case of the elderly, the elderly used to design products for the elderly. After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the elderly scooter analysis on the existing market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erms of, and the design is often a lack of care for the elderly,So now according to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ducts, ergonomic design combines functionality and appearance from the use of the design for the elderly to use an electric car,This design is a lightweight, safe, practical electric car for the elderly provide a simple travel tool. Keywords: means of transport,elderly,ergonomics

景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方案

第1章景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第2章建设方案 二O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1章景区公共自行车系统 (1) 第2章建设方案 (1) 二O一七年一月 (1) 第3章项目介绍 (4) 3.1. 项目背景 (4) 3.2. 必要性分析 (5) 第4章方案设计 (6) 4.1. 系统介绍 (6) 4.2. 系统构架 (6) 4.3. 系统组成 (7) 4.3.1. 闸机子系统 (7) 4.3.2. 站点控制器 (9) 4.3.3. 自行车临时锁 (10) 4.3.4. 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 (10) 4.3.5. 车辆轨迹跟踪 (12) 4.3.6. 后台管理软件 (13) 4.3.7. 微信扫码租车 (13) 4.4. 系统优势 (15) 4.4.1. 人性化设计 (15)

4.4.2. 强大后台功能 (15) 4.4.3. 手机扫码租还车功能 (15) 4.4.4. 实时租还数据采集 (16) 第5章建设方案 (17) 5.1. 设备清单 (17) 5.2. 工程效果图 (19) 5.3. 景区规划设计图 (20) 5.4. 工期进度计划 (20) 5.5. 工期安排进度 (21) 5.6. 安全事宜 (21) 5.6.1. 施工安全 (21) 5.6.2. 用电安全 (21)

第3章项目介绍 3.1.项目背景 景区作为人们度假旅游的圣地,每年都会吸引来成千上完的游客前来游玩,而公共自行车可以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让游客出行多了一种选择,让游客玩得更尽兴。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作为景区的一种增值业务,也将成为景区智能化的一大亮点,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并加以使用。已杭州公共自行车为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不仅方便了人们的近距离出行、游玩,同时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还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基础建设,增加了杭州的知名度,为杭州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各地游客。 特点:低碳、环保、绿色、智慧管理等。 功能: 1)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方便游客进行游玩; 2)通过对自行车行驶信息数据的采集,为景区改良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建立绿色交通系统,既解决了景区内交通问题,又不会破坏景区内生态环境; 4)通过收取保证金、收费租车、定制化服务、广告等方式,使景区获得盈利; 5)提供景区导航、景区软文推送等服务,增加游客游玩景区的体验度; 6)建设绿色、智慧化景区,为景区申请星级景区提供有力帮;

城市公共自行车调度方法研究

城市公共自行车调度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通出行需求越来越大,城市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面对这样的形势,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交通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公共自行车在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是由于公共自行车站点规划布局的不合理,以及运营管理部门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调度不合理等原因,在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无车可借,无桩位可还”的问题,这种现象制约着城市绿色交通的有序发展。 基于这种现象,本文对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调度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在总结归纳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特征,并分析了公共自行车调度的必要性。 同时,对公共自行车调度系统的调度内容、调度模式、调度成本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调度模式方面,分析了传统多车场简单分区调度模式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多调度车场协同运输的调度模式。 其次,分析了多车场协同运输调度模式的特点以及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综合调度运输成本最低的多车场协同调度模型。该模型将系统内所有调度车场进行协同考虑,优化公共自行车静态调度的最优路径问题。 在模型求解方面,本文通过对不同启发式算法适用性的分析,最终构造了一种融合遗传算法和禁忌搜索算法的启发式算法,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模型的求解。最后,以中山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为例,分别采用多车场协同运输调度模式和传统多车场简单分区调度模式进行调度。 以综合调度成本最低为目标,对两种调度模式下的最优调度方案进行对比分

析,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多车场协同运输的调度模型以及求解算法的适用性。

公共自行车项目背景

1.1项目背景 目前,在绿色环保交通工具中,地铁和公交车无疑成为人们的首选,但是无论是地铁还是公交车,均不能完全解决末端交通问题,人们在乘坐地铁和公交车之后,仍然需要步行到自己的最终目的地。 发展公共自行车交通不仅能有效弥补这一块缺陷,解决公交系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可以实现换乘功能,解决节点交通问题,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机动性和可达性;同时,发展公共自行车交通,相比公交、地铁成本低廉,成效显著,且节约道路资源,减轻停车压力,有利缓解市区日益突出的“行车停车难”问题。 对环境而言能有效地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很好地节约燃油等交通能源,节能减排,又能休闲和运动,增强全民体质,建设健康绿色城市,同时提升城市形象。 对市民而言能分享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成果,不再需要自己掏钱买车,不再需要为自行车停放、修理、失窃而烦恼,尽享便利生活,让每一位来旅游的游客都能享受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优质服务,不再为打不到“的士”,乘不上公交车而烦恼。 1.2环保要求 排放量2700千克,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目前在中国人均CO 2 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因此,低碳生活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城市中主要的低碳交通方式以公交、地铁、轻轨等方式为主,但其实自行车交通以其轻便、灵活、环保、舒适的特点,也是城市短途出行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1.3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会席上发表讲话时曾说“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在这次会议上,公共自行车项目作为中国政府重视环保的重要措施写入温总理的讲话稿。 1.4推行有点 民生:以公共自行车项目为切入点,构建城市综合家园,可以更好地解决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面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吸引更多的“上班族”利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满足出行需求。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公共服务。 低碳:推行自行车服务系统可减少私家小汽车的出行率,缓解交通堵塞,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碳指标:碳指标越来越被众多城市所重视。广元低碳发展引起联合国的关注,成为中国西部唯一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城市。联合国此次向中国城市发出参会邀请函,一是四川广元市,二是广东省深圳市。2010年4月,上海世博会购买广元市1万吨碳指标,11月,广元市向广州亚运会提供了1万吨经过认证的碳减排指标。 环保: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快捷、经济的交通工具,是缓解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打造低碳环保交通的重要措施。

公共自行车系统简介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由管理中心、站点、发卡处、调度中心、通讯网络和互联网业务平台共同组成,其中站点又包括公共自行车、锁车器和站点控制器。其运营原理是利用通讯网络信号,通过站点控制器将站点运营信息上传到管理中心服务器,管理人员利用互联网调取服务器中的站点信息,从而实现管理中心对全城各个站点的整体管控。 站点包括公共自行车锁车器、站点控制器和公共自行车。 (一)公共自行车锁车器 公共自行车锁车器又称锁止器,是由读卡器和控制模块组成的能够自动锁住公共自行车的室外装置,市民只需要刷卡就能从锁车柱上取车,还车时能够自动锁住公共自行车。该设备24小时全天候工作,通过总线通讯将数据发送给站点控制器,同时带有借车、还车语音提示及故障语音提示功能。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安全可靠,内置大容量记忆芯片保证信息在断电情况下永久保存。多种色彩及多款外形,可根据不同城市形象定制设计。 (二)站点控制器 每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安装一台,它由室外机柜、通讯控制模块、密码键盘、LCD显示器、电源转换器以及后备电池组成。该控制设备与公共自行车锁车柱实时通讯,同时通过无线通讯与管理中心服务器交货数据,实现系统联网。每一个站点控制器带有一个查询终端,方便市民查询借还车信息等。 (三)公共自行车 公共自行车不同于一般的自行车,它具有坚固耐用、耐腐蚀,特别是车胎一定是免充气车胎,可大量减少维修维护工作。低跨度设计、不同身高及男女适用。每一辆车都有一个不同编号的电子身份识别卡,通过物联网技术跟踪监控。每辆公共自行车可配备临时密码锁,市民中途办事可用密码锁锁车。 公共自行车具有以下优势:①不存在大气和噪音污染,可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便捷的绿色出行方式,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同时骑车还有助于强身健体,减少城市病的发生;②为城市提供1-5公里的短途出行解决方案,成为城市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解决公交出行“最后1公里”难题;③与公共汽车相比。自行车具有体量小、操作灵活、可达性好和投资少的特点。可作为轨道交通接驳的辅助性工具,最大限度地促进各种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居民多层次的短距离出行以及不同出行目的的交通需求,便捷、高效地集散客流,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1] (四)自行车电子卡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标准

一、道路交通标志 1、设计原则 交通标志的设置力求做到种类齐全、功能完善,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道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为其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并使其具有足够的发现、认读和反映时间。 2、版面设计 交通标志主要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作业区标志、告示标志以及各类辅助标志。由于现行的国家规范和相关规定中主要对指路标志的设置有一定区别,故本标准主要根据国标及现行规范,针对XX市路网特点,对XX市指路标志牌、路名牌及交通标杆进行统一设计。 2.1、版面字高 汉字高宽比一般为1:1(特殊情况下可适当调整高宽比),汉字间距满足有关规范要求,英文(大写)字高为汉字字高的0.3h(h为汉字高度)。 根据以上原则,城市道路行车速度基本为40~70 km/h ,所以指路标志汉字高度选用40cm。当行车速度大于70 km/h时,汉字高度选用50cm。

2.2、版面内容及尺寸 1)按道路的等级划分,指路标志分为以下四类:

A类:城市快速路; B类:城市主干道、放射性主干道和其他一些区域内起主干道作用的次干道组 成的道路网络上的指路标志; C类:除系统道路以外的系统性不强的次干道和双向四车道(含四车道)以上 的交通性支路指路标志; D类:除C类以外的双向四车道以下的生活性支路的指路标志。 各类指路标志的选定及版面内容、尺寸详见参考《XX市交通指路标牌设计》(XX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支路路口指路标志版面设计,图如下: 2)路名牌 考虑到与指路标志版面风格统一的原则,路名牌上均采用中英文对照。 2.3、此次调整增加的内容 1.标志的汉字、拼音字母、拉丁字母、数字等采用道路交通标志字体(简体),中文和拼音字对照。 2.此次增加了分车道标志,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_规划和建设_谭喆_TanZhe

城市建筑┃规划与设计┃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P LANNING A ND D ESIGN 35 油田企业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初探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 Design of Oilfield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 张学青 ■ Zhang Xueqing [摘 要] 本文以河南油田华山小区的规划设计为例,对油田企业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从小区的功能结构、景观系统、交通组织、建筑形象及特色设计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规划立意和思路,展现其力图为企业职工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居住生活环境的目标。 [关键词] 独立工矿区 居住小区 景观环境 规划设计 [Abstract] Tak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enan oilfield in Huashan are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the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to design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f oil field enterprise in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introd- uces the design planning conception and ideas from several as- pects of function structure, landscape system, traffic organizat- ion, building imag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to show its goal of trying to create a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 workers. [Keywords]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residen- tial area,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河南油田基地距河南省南阳市区东南约45 km,地处唐河、新野、宛城三区(县)交界处,始建于1972年。建设初期,按照石油企业“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的发展思路,跟随生产区域就地建设生活基地,逐步形成了目前的远离市区、自建自管的独立工矿生活区。截止2012年底河南油田已建成不同规模的生活小区共计42个,各类成套标准住宅3.4万套,矿区职工家属总人口10.5万人。 河南油田作为无城市依托的独立工矿区,由于建设条件及发展思路所限,早期的居住小区建设形成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筑、轻环境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职工家属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居住小区规划中的环境设计便成为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仅以近期规划建设的华山小区为例,浅谈在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如何体现特色、提高环境质量。 一、 整体和谐、布局合理的功能结构 华山小区位于油田中心区内,四面环路(如图1),与翠湖公园隔路相对,四周均为已建成区。 图1 华山小区 鉴于小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按照人流主要出行方向,在南入口设置小区服务中心,与南侧的已建小区形成呼应。由于小区四周均为中心区干道,为减少道路交通对小区居民的生活干扰,沿小区周边布置公共服务和商业建筑,在形成对外有效屏障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公共建筑的商业价值。 小区布局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建成后可与相邻的小区连成一片,成为矿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优良的居住区。 二、 借景生情、独具立意的景观系统 华山小区东侧与油田中心区唯一的休闲公园—— 翠湖公园隔路相对,在小区内仰首即可观赏到公园内的假山、亭阁,高层住户的居民低头可遥望水波、绿柳。 借助这种独有的环境优势,小区的景观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道路景观、楼周绿化、公共区域景观。主要道路两旁种植常绿乔木,局部集中种植落叶乔木,配置常绿灌木及花卉、草坪。楼前入口处局部花砖铺地,种植常绿的庭荫树,设置休息桌椅;楼后种植常绿灌木,风景树及观赏树、花篱,植草砖作停车场。公共区域设置各类场地、小品、构架等设施,人行道旁种植观赏树、花卉;草坪上种植绿篱、风景树、玩石、花坛、果树,花架旁栽爬藤植物。各专业设施设备采用常绿灌木遮挡、美化。小区绿化率达到43%。 其次从景观形式上,借翠湖公园之景,塑小区个性之美。公园的山水大观拓展了居民的视野,小区则可通过简洁朴素的植物配置为居民创造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植物配置设计中,从形态、色彩、季相上的变化,组合出“春、夏、秋、冬”四季各异的景色变幻,以大片常绿乔木、灌木为基底,随着季节变化,春意盎然的茶花、迎春,欢快明亮的合欢、紫薇,热烈馥郁的红叶李、桂花,相继点缀在居民的视线中,为居住其中的石油职工们创造一个多感官享受和全身心放松的优美住所。 三、 人车分行、关注生态的交通组织 小区道路不同于城市道路,小区内交通组织的原则是既方便本区使用,又要避免外来车辆的干扰。华山小区四周均临中心区干道,小区四面设出入口,同时控制通行:南面临五一路为机动车、行人主入口,北面临中原路为机动车出入口,东、西两面为行人生活出入口。 小区交通组织分为两个独立系统,内部按行人与机动车分流的方式布置。机动车道路分为内环路和外环路,内环路均为6 m 宽,外环路均为4.5 m 宽,消防车道成环形布置。人行通道由南至北,由西至东设置景观步行路,并围绕此道路进行景观设计。 四、 经济适用、规整大方的建筑形象 小区内住宅楼套型设计以舒适、适用、经济为主导思想,并充分考虑本地区职工生活习惯及购买能力,确定100 m 2 主力套型及80 m 2 补充套型相结合,以适应不同人口组成家庭的需要。建筑立面造型以简洁、大方为主题,局部配以线脚,色彩柔和、淡雅。 考虑矿区职工长期形成的日常生活习惯,小区内住宅建筑成组团布置,分为东西两个组团,中间以步行景观路分隔。南面局部布置6层住宅楼,中间大部分为9层住宅楼,周边及北面布置11层住宅楼。整体形成南低北高,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形成完整开敞的内部空间以及富有韵律的沿街景观。 五、 无障智能、节能环保的特色设计 华山小区规划设计中,小区道路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同时所有建筑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及平台,电梯也按无障碍要求进行配置。小区设计安装了重要区域的摄像监控系统、每户的“水电气”三表远程抄表系统及电话、电视、计算机数据三网合一的通讯与网络接口,为居民创造多元化信息和安全、舒适与便利的生活环境。 小区所处为Ⅲ类气候区,即夏热冬冷地区。按照《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节能部分主要为住宅楼的节能设计,对建筑的体型系数进行控制,并对屋面、外墙、门窗、楼板等部位采取专项保温节能措施。屋面采用硬质聚氨酯硬泡作保温层,外墙外贴聚苯板保温,外窗为中空玻璃塑钢窗,外门为保温防火防盗三合一安全门,楼板上铺陶粒混凝土保温隔声层。通过以上节能措施,达到本地区要求的节能标准。 六、 结语 居住小区是油田职工家属的家园,随着我国石油事业的日益发展和石油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也同样反映着时代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专业之间协调配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更新设计理念,融入生态设计的设计手法。同时,规划过程中也应积极倡导居民参与,吸收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服务意识融入规划设计中,才能够设计出居民满意的居住环境空间。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我们有责任创造方便、舒适、富有特点的环境良好的居住小区,使我们的石油职工能够更加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 [2]住宅设计规范[S].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设计院,南阳 473132) 网络出版时间:2013-11-30 11:4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606532521.html,/kcms/detail/23.1528.TU.20131130.1146.201320.40_064.html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测量提供的地形图 2、沿线规划路网 3、现场踏勘资料 4、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 二、设计采用规范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7)《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 (8)《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9)《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 (10)《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11)《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12)《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GB/T2518-2008); (13)《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GB/T6892—2006); (14)《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2009); (15)《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2010); (17)《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11); (18)《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GA/T 509- 2004); (19)《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适用规范》(GA/T 527-2005); (2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2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三、工程简况 工程全长564.62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横断面形式为:25m=5m人行道+0.25m路缘带+2×3.5m车行道+0.5m中间双黄线+2×3.5m车行道+0.25m路缘带+5m人行道。 本工程交通安全和经管设施等级为C级。 四、设计原则 1. 根据行车速度、道路线形、交通流量、流向和交通组成、道路沿线的状况等,适当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等交通设施的设置位置;以道路工程设计为依据,统盘考虑,整体布局,做到连贯性、一致性,满足近期道路交通经管的需求,确保行驶的安全、快捷、畅通。标志的布设应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的司机为对象,通过标志的引导,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允许发生错向行驶。 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交通经管设施,路上的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应按交通经管法规及有关规范,正确、合理地设置。道路交通设施设置不得侵占建筑限界,保证侧向余宽;不应侵占人行道有效宽度和净空高度。 3.当需要在同一地方设置两种以上标志时,可以安装在一根标志立柱上,但同一方向的标志最多不应超过四种。标志牌在一根立柱上并设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地排列。交通标志设置的净空高度:单柱式一般宜为1.5~2.5m,悬臂式一般应大于该道路规定的净空高度。 4.道路标线中车行道分界线的尺寸、导向箭头的尺寸和路面文字标记的高度应根据路段的设计速度确定。 五、交通标志设计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于经管交通的设施。道路交通标志的形状、图案、尺寸、设置、构造、反光和照明以及制作,必须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规定执行。以不熟悉本工程路网体系的司机为使用对象,使其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安全地抵达目的地,避免发生错误行驶。 1. 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形状为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反光,黑图案和边框不反光。 2. 禁令标志

基于UML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分析设计

基于UML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分析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使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及UML,并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进行建模,形成一个完整的建模系统实例,分析了该系统的需求分析过程,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过程。 关键字:UML 面向对象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 一:定义 UML,即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概念清晰,表达能力丰富,适用范围广泛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它主要以Booch方法,OMT方法和OOSE方法为基础,同时也吸收了其他面向对象建模方法的优点。它可以对任何具有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的系统进行建模,主要作用就是帮助用户进行面向的描述和建模,它可以描述软件从需求分析到软件实现和测试的全过程。UML通过图形化的表示机制从多个侧面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模型进行刻画。它共定义了十种试图,如图1: 序号模型种类图形建模机制 1 用例模型用例图静态建模 2 静态模型类图,对象图,包图静态建模 3 行为模型状态图,活动图动态建模 4 交互模型顺序图,协作图动态建模 5 实现模型构件图,配置图静态建模 图 1

二:需求分析 目前,国外很多城市诸如巴黎,马赛,里昂等都实施了公共自行车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环保和社会效应。自行车是最好的短途交通工具,具有方便、健康、低碳环保等诸多优点。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将自行车纳入到公共交通系统,基于“随用随借,公众使用”的开发理念,解决城市“最后1-3公里”的交通问题。既可以提到道路资源利用率,缓解道路拥堵,促进节能减排,减少尾气污染,还能强身健体,提高城市品位。 2.1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 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大量租车信息处理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本系统主要满足市民和系统管理员,以及管理柱方面的需求。不但要让市民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方便的借到自行车,而且这个系统更易于管理。 其分析如图2: 图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