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与心理学

合集下载

测谎的心理学原理及应用

测谎的心理学原理及应用

测谎的心理学原理及应用1. 介绍心理学对于测谎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并且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谎的心理学原理,以及这些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将探讨的内容包括非言语行为的分析、情绪和心理压力对回答问题的影响、以及一些先进的测谎技术。

2. 非言语行为的分析2.1 眼神运动研究表明,当人们在回答问题时,他们的眼睛会展示出不同的运动模式,这可能暗示着他们的思考方式。

例如,当人们回忆事实时,他们的眼睛会向上运动;而当他们编造谎言时,他们的眼睛会向下运动。

这种测谎方式被称为眼球扫视识别,已经被用于一些调查和审讯中。

2.2 身体姿势和手势人们的身体姿势和手势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来判断他们是否在说谎。

例如,当人们紧张或不确定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交叉双臂、避免眼神交流、摆动腿或者是频繁地摸头发。

这些非言语行为在一些情境中被认为是测谎的指标。

2.3 身体语言匹配观察一个人的身体语言是否与他所说的话相一致,也是测谎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当一个人回答“是”的时候,他的体态应该是肯定的,而不是犹豫或者否定的。

如果身体语言与言语不匹配,那么就可能暗示他们在说谎。

3. 情绪和心理压力对回答问题的影响3.1 态度变化当一个人在回答不同的问题时,他的情绪和心理压力可能会引起态度上的变化。

例如,当一个人回答与他个人利益相关的问题时,他可能表现出更加紧张和不自然的反应,这可能意味着他在说谎。

3.2 反应时间研究还发现,说谎者在回答问题时,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考虑他们的回答。

他们可能会停顿、思考和重复问题,以获得更多的时间来编造谎言。

因此,观察回答问题的反应时间可以提供测谎的线索。

3.3 情绪表达情绪表达是另一个可以用来测谎的指标。

当人们说谎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不自然的情绪表达,例如过度的笑容或者不适当的表情。

观察情绪表达可以帮助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4. 先进的测谎技术除了观察非言语行为和情绪反应外,科技的发展也为测谎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技术。

心理学角度分析说谎

心理学角度分析说谎

心理学角度看待说谎1、研究表明:从我们学会说话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学会撒谎了;2、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在一天的时间里会说两次大的谎,1/ 3的谈话都会含有某种形式的欺骗,80%的谎言没有被揭穿,超过80%的人会为了获得一份工作而撒谎(大部分人说他们觉得雇主并不希望求职者坦言自己的背景和经历);3、揭穿谎言的时候,公众所掌握的技巧其实比随意猜测好不了多少;4、调查发现:很多相处良久的伴侣也很难发现自己的另一半正在撒谎。

很多结婚多年的夫妇之所以能够长期厮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彼此无法识破对方的谎言;5、人们之所以无法察觉谎言,是因为他们将自己对各种行为的看法当作了评判的基础,但这些行为其实与欺骗无关;6、说谎者通常会从心理上与谎言保持距离,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很少提到自己或个人感受;7、如果有人向你提了一连串的问题,问你上周都做了什么。

你很可能已经不记得很多琐碎的细节了,如果你是一个诚实的人,肯定会坦言自己已经忘记了,但说谎者却不会这么做。

当说到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信息时,他们似乎都具备了超强的记忆力,而且通常都会“想起”哪怕是最细枝末节之处。

8、能够辨别谎言的真实线索就是人们的遣词造句;9、说谎者的描述通常缺少细节;10、说谎者说话时停顿和犹豫不决的情况比较多;11、说谎者为了与谎言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会尽量避免使用指向自己的词语,比如“我”;12、说谎者不会谈及自己的感受;13、对于说真话者可能忘记的琐碎细节他们却记得一清二楚;14、真心的笑容并不仅仅涉及颧大肌的活动,同时还会关乎眼睛周围的眼轮匝肌。

当露出真心的微笑时,这些肌肉会绷紧,把脸颊往上拉,同时把眉毛往下拉,从而在眼角周围产生微小的细纹。

眼部肌肉的收缩是无法随心所欲加以控制的,“只有内心的甜蜜感才能够让它们动起来”;15、研究表明:经常真心笑的人比假笑的人在工作、生活、爱情树上更加顺利;16、研究表明:通过操控人的记忆,就可以让他们回忆起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17、暗示的欺骗效果并不仅仅会让世界上的领导人把虚构的故事当作事实。

社会心理学实验 我们为何对自己撒谎 认知失调

社会心理学实验 我们为何对自己撒谎  认知失调

社会心理学实验我们为何对自己撒谎认知失调1959年的一个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证明了我们如何以及为何对自己撒谎。

对这个实验的理解很好地解释了我们内在动机的阴暗世界。

这个无比创新的实验是由Festinger和Carlsmith(1959)负责的。

人们总是试图解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而这个实验正是提供了对于这种自我解释的重要而深刻的理解。

实验中充满了巧妙的骗术,所以对它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想象自己正身临其境。

那么请坐好,放松,让我们回到过去。

现在的时间是1959年,而你是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作为你课程的一部分,你同意参加一项"表现衡量"的实验。

你被告知这个实验需要两个小时。

由于你原本每年就需要作为被试者参加一定数量的实验,所以这次只是多了两个小时而已。

你并不知道,这个实验会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经典。

在你看来似乎是实验者造成的意外事故实际上都是被小心控制的骗局的一部分。

不过就目前来看,你是无辜的。

准备进了实验室,他们告诉你实验是关于你的预期如何影响你在一个任务中的实际经历的。

很显然,被试者被分为两组。

而在另外一组中,被试者被告知了一个特殊的关于这次研究的预期结果。

为了清楚地灌输这个预期结果,一个显然刚刚完成这项任务的学生正在给另一组被试者作非正式的简要介绍。

不过,在你的这组里,被试者不会被告知预期结果。

你可能会纳闷为什么要告诉你所有这些东西。

虽然如此,这样看起来似乎更加刺激,因为你现在知道了一些这个实验的背后过程。

于是你开始着手于第一个任务,不过很快又发现它无比地无聊。

头半个小时里,你被要求将一些线轴放到一个箱子里。

接下来的半小时里,你又被要求将一些钉子放在一块木板旁边。

说实话,相比这个,你宁愿看着油漆变干。

在任务的结尾实验员感谢你的参与,并告诉你很多其他被试者发现这个任务非常有趣。

这有点令人困惑--这个任务明明很无聊。

管他呢,你就这么让它过去了。

实验的疏忽然后那个实验者看上去有一点尴尬,他开始吞吞吐吐地解释说出现了一点小差错。

儿童心理学如何辩证看待孩子说谎

儿童心理学如何辩证看待孩子说谎
模仿行为
儿童可能模仿周围人的说谎行为,将其作为一种 社交手段。
寻求关注
有时儿童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或获得关注而说谎 。
自我保护机制
逃避惩罚
儿童可能因为害怕惩罚而 说谎,以试图掩盖自己的 错误行为。
维护自尊
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儿童可能会说谎以掩饰自 己的失败或不足。
避免冲突
在面临冲突时,儿童可能 会说谎以避免更大的矛盾 或纷争。
说谎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
01
02
03
普遍性
说谎是儿童心理发展中普 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 儿童都会经历说谎的阶段 。
发展性
随着儿童认知和语言能力 的提高,说谎行为会逐渐 复杂化,从无意说谎向有 意说谎发展。
影响性
说谎行为对儿童的心理发 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 响,需要引起家长和教育 者的关注。
说谎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
应对孩子说谎的策略和方法
介绍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孩子说谎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包括倾听、理解、引导等。
强调辩证看待孩子说谎的意义和价值
深入了解儿童心理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正确应对孩子说谎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促 进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通过辩证看待孩子说谎,可以更加深入地了 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明确表达对孩子诚实行为的期望和奖励
家长应该明确表达对孩子诚实行为的期望和奖励,让孩子知道诚实是值得赞赏和鼓 励的。
当孩子表现出诚实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通过明确的期望和奖励,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逐渐形成诚实的习惯。
提供正面榜样,以身作则
1
家长应该提供正面榜样,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 习诚实的榜样。

《说谎心理学》读后感

《说谎心理学》读后感

《说谎心理学》读后感说谎不是人类的堕落,是人类的天性,哄骗和察觉谎言,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中重要的作用,说谎有利于生存,创新,社交。

下面是我整理的读后感,盼望对大家有关心!《谎言心理学》读后感[篇1]: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了解每个人为啥都会说谎。

马克吐温说,大家都在说谎,每一天,每一小时糊涂时,沉睡时(善意的谎言)。

说谎不是人类的堕落,是人类的天性,哄骗和察觉谎言,在我们生活中扮演中重要的作用,说谎有利于生存,创新,社交。

一、人类是说谎的动物。

1.大部分是没有恶意的,主要是人的天性。

人类说谎,大部分是源于社会性本质。

(社会性本质: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在社会中,不仅需要保持与别人的关系,又要考虑自身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还要考虑怎么回应四周人的行为和反应。

为了快速处理这些简单的人际关系速率,人脑体积开头增大,决策力量越强,社会智能被提出。

人的智能,不单单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适应社会关系。

人类有了高智商之后,发觉哄骗能提高生存力量,从而说谎成为了人类生存的一种力量。

3.不光是人类,近亲类动物——灵长类动物也会说谎,说谎需要肯定的智商才能消失。

二、孩子如何学会说谎。

9个月的孩子,为了融入群体,可能会跟着四周的人笑或者哭;4岁的孩子,可能会拿了饼干,但是会说谎是没拿,甚至把错误怪罪到别人头上。

(3岁的孩子可能承认,4岁的孩子可能撒谎,这中间差别,科学家解释为心智理论,即知道别人不知道自己所思所想)。

三、识破说谎者并不简单。

1.识别说谎,观看面部表情,一般状况下表情会反应人的真实情感。

2.说谎胜利的机率,比我们想象中大,大部分人高估别人会发觉自己说谎的力量。

3.说谎仪器并不肯定牢靠。

测谎仪器是通过检测几种生理指标(血压,呼吸速率),来结果描绘在匀速移动的纸条上,通过观看纸条上的波动线来推断人是不是有在说谎。

测谎仪成立的前提是说谎过程中真的存在成功变化,但人的血压降低也不仅仅是由于说谎四、人为什么会哄骗自己。

为什么人们会说谎

为什么人们会说谎

为什么人们会说谎*导读:为什么人们会说谎,在工作中、恋爱中撒谎,说谎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撒谎的原因。

环视周围,我们会发现许多人每天都会撒很多个谎。

事实上,据说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一生之中总会有撒谎的时候。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撒谎是为了保护个人利益,但也有人撒谎是为了欺骗别人,还有人只是撒谎上瘾。

许多人撒谎是为了避免社会上的各种批评。

*人为什么会在恋爱中撒谎?很难理解恋爱中的人为何撒谎。

首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害怕一旦说出自己的秘密,伴侣会离他们而去。

在恋爱中的人们撒谎是为了向对方隐藏其人格中的不良方面。

许多人不承认以往的恋爱史或婚外情,是因为不希望伴侣打扰他们的现有生活。

恋爱中的谎言和欺骗是出于自卑,不希望对方知道。

心中的恐惧,是人们撒谎的原因。

比如,为了保持与女伴的稳定关系,一个男人在财务状况、年收入和财产上面撒谎,害怕女方知道实情后和他分手。

最好笑的是,人们明知谎言会在人生中的某个时候揭穿,却依然会撒谎。

这些人享受着谎言带来的暂时解脱和沾沾自喜的错觉。

为什么人们会说谎*人为什么会在工作中撒谎?原因很多。

完成任务并升职的残酷竞争常常导致人说谎。

许多人罔顾事实说竞争对手的坏话以获得职位或领先位置。

为未完成任务编一个理由的现象很常见。

还有人在工作场所撒谎以提升个人形象。

许多人撒谎是因为有经济利益驱使。

例如,店老板对顾客吹嘘商品的质量。

*人们为什么撒谎的更多原因人们为什么撒谎和歪曲事实并不总是负面的。

有时候,谎言是为了保证一个人的美好生活。

许多情况下,一个人没有时间向对方解释全部状况,并让他相信现在的做法是对的。

许多情境中,谎言能使避免特定状况继续恶化。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从心理学上理解人们为什么撒谎是非常困难的。

然而,出于好意而撒谎不应该被看成是欺诈行为。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尽量避免撒谎,否则将给人留下一个坏印象,让别人很难再相信我们。

儿童心理学如何辩证看待孩子说谎

儿童心理学如何辩证看待孩子说谎

引导孩子认识说谎的危害性
解释说谎的含义 和后果
举例说明说谎可 能带来的负面影

引导孩子思考说 谎的动机和原因
提供正确的沟通 方式和解决问题 的方法,以避免
说谎的发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5
家长和教育者 的责任
树立榜样作用
家长和教育者应 该以身作则,诚
实守信
家长和教育者应 该引导孩子认识
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教孩 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 感受,避免使用谎言来达
到目的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道德观念:让孩子理解说 谎是不对的,诚实是美德
责任感:让孩子明白说谎 的后果,学会承担责任
教育方式:通过故事、案 例等方式,引导孩子理解
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家长榜样:家长要以身作 则,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媒体影响、社会价值观等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引导孩子正确面对问 题等
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
家长和教育者应 该以身作则,树
立诚实的榜样
引导孩子认识到 说谎的危害,培 养他们的道德观

鼓励孩子说实话, 给予他们足够的 信任和支持
帮助孩子建立正 确的价值观,培 养他们的责任感
儿童心理学如何辩证看待孩子说谎
目录
01 儿童说谎的普遍性 02 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待说谎 03 辩证看待孩子说谎 04 如何纠正孩子说谎 05 家长和教育者的责任
01
儿童说谎的普 遍性
儿童说谎的年龄段
4-5岁:说谎行为逐渐增多, 开始学会用谎言来逃避惩罚
6-7岁:说谎行为达到高峰, 开始学会用谎言来获取利益

说谎行为的心理学

说谎行为的心理学

说谎行为的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出于对自身或他人利益的考虑而说一些善意的谎言。

和日常生活中的小谎言不同,在司法和临床医学等专业领域,对当事人陈述真实性的识别则关系重大。

正是由于这些来自实际社会工作的需求,心理学家对说谎行为的研究始终都是与人们对说谎的识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国际关于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研究文献中,deception和lie经常是通用的,为避免歧义,本文一律取“说谎”意,即在明知真相的情况下故意对事实进行隐瞒、歪曲或凭空编造虚假信息以误导他人的行为。

以下是心理学家对说谎行为研究的成果。

1、说谎行为存在的意义探究心理学家通过要求被试品尝饮料味道的实验发现:12岁的儿童就已经完全具备了和成人一样的能力来控制他们的语言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感觉。

说谎行为如此普遍,如此根深蒂固,引发学者对其存在的意义进行探究。

语言作为人类首要的沟通工具,是欺骗行为的重要载体。

为什么人可以通过说谎来欺骗对方?心理理论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表征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包括他人的知觉、意图和想法。

对心理状态的认知是日常生活认知的核心,在日常生活认知中人们总是论及他人的心理状态、推知他人的意图和观念,并通过推测心理状态而预测人们的行为。

这就为说谎提供了可能性,比如A了解到B和自己看到的不一样并利用这一认知去组织谎言,进行欺骗。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欺骗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从病毒表层蛋白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欺骗到昆虫的拟态,欺骗是生物为了更好地繁衍而进化出的本领。

进化心理学认为,虽然人类个体本质是自私的,但是也存在利他行为;利他行为不仅局限于血亲之间,也存在于陌生人之间,基于互惠的利他行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如果一方试图利用对方对其互惠的信赖,就会产生欺骗。

说谎行为本身会根据结果的反馈不断演化,并且随着说谎频次的增加,对方识别能力逐步提高,说谎行为也会相应地演变得更加难以识别。

一些进化心理学家进一步提出,为了更好地防止谎言行为合理化,有助于说谎行为的成功;同时,通过自我欺骗个体的心理处于更加和健康的状态,有益于个体的整体适宜性。

心理学之谎言读心术

心理学之谎言读心术

心理学之谎言读心术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谎言。

无论是善意的小谎言,还是恶意的欺骗,都可能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甚至生活造成影响。

而心理学中的“谎言读心术”,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揭开谎言的面纱,洞察他人真实的想法。

要理解谎言读心术,首先得明白人们为什么会说谎。

有时候,人们说谎是为了自我保护,避免受到批评或惩罚;有时候是为了获取利益,比如在职场上为了争取晋升机会而夸大自己的成绩;还有时候是为了维护关系,不想让对方伤心或生气。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说谎者在心理和行为上都会表现出一些蛛丝马迹。

从言语方面来说,说谎者的话语往往缺乏细节。

当一个人在讲述真实的事情时,他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各种细节,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等等。

而说谎者由于是编造的内容,往往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框架,对于具体的细节则含糊其辞或者前后矛盾。

比如,当你询问一个人昨天的行踪时,如果他说“我昨天出去了”,但却说不出具体去了哪里、做了什么,这就可能存在问题。

另外,说谎者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重复提问者的问题。

这是因为他们需要时间来构思谎言,通过重复问题来争取思考的时间。

比如你问“你昨晚是不是去喝酒了?”,对方回答“我昨晚是不是去喝酒了?没有啊。

”这种重复就显得有些不自然。

语速和语调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说谎者可能会突然加快语速,试图尽快结束对话,以免露出破绽;或者语调变得比平时更高,显得有些紧张和激动。

除了言语,非言语的线索同样能揭示谎言。

肢体语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比如,一个人在说谎时可能会避免与你眼神接触,或者眼神游离不定。

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摸鼻子、挠头或者摆弄手指,这些小动作往往是内心紧张和不安的表现。

还有,说谎者的姿势和动作也可能会显得僵硬不自然。

比如,原本放松的坐姿突然变得笔直,或者双手紧紧交叉在胸前,像是在自我保护。

面部表情也能透露出端倪。

真正的笑容是由眼睛周围的肌肉带动的,会出现鱼尾纹;而假笑往往只是嘴角上扬,眼睛没有相应的变化。

教你识破谎言的心理学

教你识破谎言的心理学

教你识破谎言的心理学心理学研究表明,说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是人类适应群体生活的必备技能。

每个人每天都在说谎,个体说谎行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过程,许多谎言是下意识的直接反射,说谎会不经意的产生。

生活中我们需要谎言,但是说谎要以向善为目的,恶意的谎言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伤害,让受欺骗的人心理产生巨大的愤怒和痛苦体验。

下面从心理学角度教你如何识别谎言,以尽量避免受欺骗和伤害。

易受骗人群我们先来看看你是不是易受骗人群。

请对照以下内容自测一下。

1、缺乏社会经验、思想单纯的人容易受骗。

比如我们在校读书期间不少人都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

2、易受心理暗示的人容易受骗。

我们熟悉的春晚小品《卖拐》,赵本山就是用心理暗示的手段成功骗到了范伟。

3、自我意识弱、依赖性强、缺乏主见、易从众的人容易受骗。

比如现在微信上常常出现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假信息,你本来是不信的,但是大家口口相传,自己熟悉的朋友推荐给你,加上高点击率及看似权威的发布者,你就开始深信不疑了。

如何识破谎言?大部分人在说谎时都会努力掩饰,但控制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心理学家指出了以下几种与说谎有直接关联的线索。

1.面部表情特征眼神:瞳孔放大、眼神飘忽不定、专注地盯着你的脸,不看你的眼睛。

说谎者眼神容易干燥会导致过多眨眼。

眼睛向右上方看(说真话时向左上方看,这种“眼动”是一种反射动作,很难控制)表情:假笑,或忍不住偷笑。

鼻孔扩张。

表情不自然, 脸部肌肉突然短暂地抽搐几下。

2.声音特征说话停顿多、使用“嗯”“呃”等词,语速慢,小心用字遣词。

也可能话速加快,将早已编好的谎话尽快说完。

更多的逻辑和言语错误。

说话音量和声调突变;突然大声、高音。

3.肢体动作特征抠衣角、拽衣领、摸脖子或拨弄头发。

用手掩口或用食指掩着上唇。

频频吞咽口水及舔口唇。

抓面颊或耳朵。

掰手指关节或转动指环。

双腿轻微发颤。

下意识的用食指或手背蹭一下鼻子,不自觉地经常摸鼻。

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问来测试对方有没有说谎。

说谎的调研报告

说谎的调研报告

说谎的调研报告背景介绍说谎是人类社交交往中常见的现象之一,也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

无论是为了保护自己,掩盖事实真相,还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说谎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本篇调研报告将深入探究说谎的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差异,并从社会角度与个体角度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社会心理学分析1. 说谎的原因人们说谎有着广泛的原因和动机。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保护自己的利益,免受惩罚;取得他人的认同和喜爱;避免尴尬和冲突;获取个人或团体的利益等。

此外,人们也可能出于安慰他人,给予希望等好心的考虑而说谎。

2. 说谎的影响说谎可能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个体层面上,说谎者常常承受负罪感、焦虑和疑心等不良情绪。

在人际关系中,说谎也可能破坏信任、增加矛盾和误解。

而社会层面上,频繁的说谎行为可能损害社会的公正和信任,使社会整体的效率和稳定性受到影响。

3. 说谎的心理机制说谎的心理机制涉及到认知、情绪与意识三个方面。

在认知方面,说谎者需进行信息加工和选择性忽视,以编造谎言。

情绪上,说谎者常常面对焦虑、紧张和不适等负向情绪。

在意识层面上,说谎者必须监控自己的言行,以保持谎言的连贯性。

文化差异分析1. 文化与说谎说谎行为在不同文化中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文化中对于礼貌的标准更为严格,人们更可能通过说谎来维护他人的尊严和面子。

另一方面,在一些西方文化中,强调直接和诚实的表达方式,说谎行为可能受到更大的指责和谴责。

2. 文化对说谎的态度在一些社会中,说谎被视为一种技能,人们鼓励年轻人学习说谎,以提高社交能力。

这种文化氛围下,说谎被视为一种必要且普遍接受的社交技巧。

而在另一些社会中,真诚和诚实被视为最高价值,说谎被视为道德败坏的行为。

结论与建议从社会角度来看,说谎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但过度的说谎行为可能会破坏社会信任和和谐。

因此,建立健全的法律和伦理规范、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有助于减少说谎行为。

说谎心理学

说谎心理学

说谎心理学说谎是人类社交活动中常见的行为之一。

无论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尴尬,或者是出于其他目的,说谎的方式和动机都各不相同。

说谎行为背后隐藏着许多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和机制。

本文将探讨说谎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因和影响。

首先,要理解说谎的心理学,我们需要了解说谎的定义。

说谎是指有意向地提供虚假的陈述,以蒙骗他人或掩盖真相。

这是一种社会交往的手段,通常用于满足自己的利益或达成某种目的。

说谎通常涉及对真实情况的扭曲或隐瞒,而有时也可能完全杜撰。

说谎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人们可能会说谎是为了保护自己。

当面对可能引起处罚、惩罚或社会压力的情况时,说谎可以成为一种保护机制。

例如,在工作场所上犯了错误的人可能会编造借口来避免承担责任。

此外,为了维持个人形象或避免尴尬,人们也可能会说谎。

社交场合中,人们常常会夸大自己的能力、财富或经历,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此外,说谎还可以用作一种机智和幽默的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赢得他们的喜爱。

在说谎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理过程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当人们说谎时,他们会经历自我调节和情感调节的过程。

自我调节是指人们根据情境和目标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说谎时,人们会调整自己的口吻、语调和肢体语言来使得自己的谎言更加真实可信。

情感调节是指人们在说谎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情绪。

一般来说,说谎会引起内心的不安和愧疚感,但人们可以通过冷静思考、自我说服或转移注意力来缓解这种负面情绪。

说谎行为还会对人类社交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一方面,说谎可能会破坏信任关系。

当人们发现他人说谎时,他们会对这个人的诚信度产生怀疑,并且可能会不再信任他们。

这种信任破裂可能会导致友谊的破裂或工作关系的恶化。

另一方面,说谎也可以成为一种社交技巧,用于改善个人形象或提高自己的吸引力。

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在初次相识的交流中,会通过夸大自己的优点来引起他人的兴趣和喜爱。

尽管这种说谎行为可谓是小谎言,但它确实对人们的情感和社交互动产生了影响。

心理学角度探索中学生说谎的成因,表现及应对方法

心理学角度探索中学生说谎的成因,表现及应对方法

心理学角度探索中学生说谎的成因,表现及应对方法【摘要】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学生说谎的表现分为两类,一种是有意说谎,另外一种是无意说谎。

学生说谎的原因多元,主要有家庭环境,虚荣心作祟,逃避惩戒,青春期逆反等原因,在处理上也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事论事,通过多种形式,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说谎习惯的转变。

【关键字】学生说谎;说谎表现;说谎原因;说谎处理方法一.学生说谎的表现学生说谎表现可以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

有意说谎是指学生故意说谎,并且也意识到自己在说谎,说谎时还伴有出现较强的心理紧张、不安、恐惧、内疚等情绪体验。

但是如果学生经常说谎,或者是把说谎当成一种习惯,那从表现上看,几乎没有任何破绽,就是所谓的“脸不变色,心不跳”“佛系说谎”。

但是如果是学生偶然的说谎,一般会有如下表现:(一)语言异常。

这是指学生在说谎时,内心充满了紧张,不安的情绪,导致在陈述相关事实的时候语言异常,与其平时说话习惯不符。

如学生日常习惯说话比较流利,但是这次却吞吞吐吐,前后语言没有逻辑关系。

还有学生日常性格开朗,说话大声爽朗,但是这次陈述事却别别扭扭,说话声小,且语言前后矛盾。

(二)与相关人,事实际不符。

这是指学生在说谎的时候,所述事实,与教师平日里了解的相关人员的实际情况不符,例如在学生陈述事实时,事实中的相关人物性格暴躁,但是相关学生实际生活中没有类似的行为,则陈述事实的这位学生有说谎的嫌疑。

(三)行为举止异常。

从学生的角度,说谎时还伴有出现较强的心理紧张、不安、恐惧、内疚等情绪体验,这些体验会体现在行为举止上,如学生说谎时,眼神会比较飘,不敢看老师的眼睛,还有部分学生会习惯性的摸摸嘴唇,摸摸鼻子,揉揉眼睛等动作。

疑似说谎的学生还有时会频频点头、鼓励对方多说话来掩饰自己的不安,疑似喜欢坐在桌子椅子等后面以寻求安全感。

学生另外一种表现为无意识说谎,学生没有故意欺骗他人的愿望,根本不知道“谎言”是什么。

这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判断与你交流的人是在说谎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判断与你交流的人是在说谎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判断与你交流的人是在说谎我们每个人都会说谎,这都不是秘密了,但是,有的谎话无关紧要,有的谎话可就事关人命,举足轻重,所以,学会判断谎话可以帮助我们多长个心眼,在某个时候掌握主动,更能游刃有余地生活。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当说谎者想竭力隐瞒时,即使他的语言编排得天衣无缝,他仍然会露一些肢体痕迹以及虚假的情绪。

首先,他会表现稍纵即逝的迟疑:一闪而过的面部表露,你要学会捕捉其表情的细微变化。

在突发的场合或者不可能做精心准备的场合,判定一个人是否是在真诚地交流,还是试图以谎言应对,面部表情的瞬间迟疑是一个显著的信号,甚至可能是社交中能够发现的第一个重要的谎言信号。

说谎的人一般最注意控制的就是自己的语言和面部表情,他们知道交谈的对方特别在意的就是这些,但他们对自己言辞的控制往往比对脸部的控制更成功。

因为掩饰言辞很容易,只要事先准备好,在没人的时候念两遍就可以了,而隐藏面部表情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适时地关注并发现对方面部表情的迟疑信号,并及时抓住,你就稳操胜券了。

一般来看,当一个人试图掩饰诺言时,脸部是最重要的一个地方。

大多数人会通过微笑、点头等来调整和掩盖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

然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的脸部特征很难被完全控制。

一个明显的情况是,当一个人试图掩饰谎言时,尽管他会微笑、会点头,或者眨眼睛,但是他的整个面部表情会出现短暂的凝固——一种类似于停顿下来的生硬的面部“迟疑状态”。

这个状态大概会持续2~3秒。

所以,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在很多场合都会存在类似的情况。

如果你希望洞察这种心理活动。

那么你应该更敏锐。

比如,在你与对方谈判的时候,又或者在你与对方聊天的时候,更或者当一个男人夸耀自己与妻子或丈母娘的关系如何如何融洽的时候,你需要仔细观察他的表情。

如果这个人所说的和所想的并不一致,那么他的脸部肌肉总是会瞬间僵硬,而且会持续2~3秒——这就是典型的迟疑状态。

迟疑会辅之以停顿的语言,迟疑的表情是最常见的试图撒谎的迹象。

真相与谎言心理学中的谎言知识点

真相与谎言心理学中的谎言知识点

真相与谎言心理学中的谎言知识点真相与谎言:心理学中的谎言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中,谎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虚假信息,有时为了保护自己,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与谎言相关的知识点,并探讨真相与谎言之间的关系。

一、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可能会说谎。

根据这个理论,当人们的观念、信念或态度与他们的行为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为了减少这种不一致感,人们倾向于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或改变来恢复一致性。

这种解释或改变可能涉及虚假陈述,以消除不舒服的认知失调。

二、微表情微表情是心理学中对细微而瞬间的面部表情的称呼。

相比常规表情,微表情难以察觉,但它暴露了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状态。

当一个人说谎时,他们可能试图隐藏真实的情感,但微表情往往会不自觉地泄漏出来。

通过识别和解读微表情,心理学家能够辅助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三、语言启示语言启示是指人们在言语中不自觉地透露出他们的内心状况或真实意图的提示。

有时,当一个人在谈话中说了谎言时,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使用不同的措辞、语速、声调或修饰词语,以遮掩谎言。

通过敏锐观察和分析对方的语言启示,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出谎言。

四、眼神互动眼神互动在心理学中被广泛研究,因为眼睛是人们情感和意图的窗口。

当人们说谎时,他们往往会在眼神互动上产生变化,避开直视对方的目光或表现出紧张的眼神。

这可能是由于内心的不安或想要隐瞒真相。

观察对方眼神的微妙变化,能够揭示出潜在的谎言。

五、行为分析行为分析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和行为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当一个人说谎时,他们通常会出现紧张、不自然或不一致的行为。

例如,他们可能会手舞足蹈、手足无措,或者在谎言的各个方面产生不一致的行为或反应。

通过行为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并解读这些疑似谎言的线索。

六、心理状态检测心理状态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旨在通过监测生理指标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

心理学中的谎言揭示人们为什么喜欢撒谎

心理学中的谎言揭示人们为什么喜欢撒谎

心理学中的谎言揭示人们为什么喜欢撒谎心理学研究了人类大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为什么人们喜欢撒谎。

撒谎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行为,人们为了达到各种目的,常常选择说谎。

本文将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为什么人们喜欢撒谎的原因。

一、保护自尊人们喜欢撒谎的一个原因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面对一些尴尬或者不利的情况,人们会编造谎言来掩饰自己的错误或者缺点。

这种行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让别人对自己有更好的评价。

例如,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为了避免被批评,人们可能会编造一些谎言来掩盖真相。

二、获得好处另一个撒谎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好处。

人们常常通过撒谎来获取一些利益或者回避一些不利的情况。

例如,在面试工作时,一些求职者可能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者经验,以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种撒谎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三、避免惩罚人们还喜欢撒谎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

当人们认为说实话会导致不利的后果,他们可能会选择撒谎来逃避责任或者惩罚。

例如,当孩子做错事,面对父母的询问时,他们可能会撒谎来避免受到责备或者惩罚。

四、维护关系撒谎还可以用来维护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为了不伤害别人的感情,人们可能会选择说谎。

例如,当朋友问起自己的新发型是否好看时,即使并不喜欢,人们也可能会撒谎说好看,以维持良好的友谊。

撒谎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背后涉及了众多心理因素。

而心理学通过对撒谎行为进行的研究,揭示了人们喜欢撒谎的原因。

了解这些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并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总结起来,人们喜欢撒谎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保护自尊、获得好处、避免惩罚、维护关系等都是促使人们撒谎的原因。

通过了解这些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人类行为,并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加谨慎和理解。

读《说谎心理学》有感

读《说谎心理学》有感

读《说谎心理学》有感在生活的舞台上,谎言似乎无处不在。

有时,它是微不足道的白色谎言,旨在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有时,它却是精心编织的骗局,足以颠覆我们的认知和信任。

当我翻开《说谎心理学》这本书时,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内心深处的神秘之门,让我对说谎这一行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书中首先指出,说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行为。

从孩童为了逃避惩罚而撒的小谎,到成年人在职场、社交中的种种掩饰,说谎似乎贯穿了我们的一生。

这让我不禁反思,为什么我们会如此频繁地说谎?是为了自我保护,还是为了获取利益?或许,答案并非那么简单。

它可能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我们的心理需求、社会环境以及个人价值观等。

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案例,揭示了说谎时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比如,当一个人说谎时,他的心跳可能会加速,眼神可能会游离,甚至语言表达也可能会变得不那么流畅。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随着说谎经验的增加,有些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这些外在表现,使得谎言更加难以被察觉。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表面的迹象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而需要更加深入地观察和分析。

同时,书中还探讨了说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说谎一定是不道德的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为了保护他人的生命安全而说谎,似乎又有其合理性。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说谎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导致关系的破裂。

这让我明白了,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和信任是多么的重要。

只有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关系,才能够长久和稳固。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

我想起了曾经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说的谎,虽然当时暂时避免了麻烦,但事后内心却充满了愧疚和不安。

我也想起了那些被别人的谎言所伤害的时刻,那种失落和失望的感觉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通过这些亲身经历,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说谎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识别谎言的方法和技巧。

然而,这些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说谎的方式和表现都有所不同。

心理学说谎定律

心理学说谎定律

心理学说谎定律
说谎者的行为特征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我们在说话时总会伴有一些肢体语言,手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动作去配合我们的说话。

但是,说谎者会出于本能意识减少身体的占用空间,通俗地说,就是他们基本没有肢体语言的配合,他们甚至会刻意躲避与你的目光接触,他们通常会用手下意识地摸自己的脸、鼻子和嘴巴,以此来缓解自己的不安。

说谎者的表情特征是:
通常情况下当你收到满意的礼物时,一定会高兴地说:“谢谢,我很喜欢”,但是说谎者却是在说完“我很喜欢”后,才会露出微笑的表情,这就是我们说的语言和表情不合拍;还有一种情况是语言和表情互相矛盾,就好比一个人皱着眉头说“我喜欢你”,你一定知道他在说谎。

说谎者的互动与反应:
说谎的人一般会处于防御状态,他们在面对质问和指责时身体会有轻微的晃动,此外,他们还会无意识的将一些东西放在自己和对方之间,让自己更有安全感。

说谎者的语言习惯:
说谎的人通常会重复对方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回答,或者是很简短地回
答,他们不会强调任何事,同时很少会直接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说谎者的其他特征:
当你突然转移话题时,正常人会感到迷惑,但是说谎者会倍感轻松,希望尽快跳过这个话题。

一般情况下,如果某个人出现了上述情况之一,那么他基本就在说谎了,但也不排除是善意的谎言,所以我们还需要根据他平时的行为习惯做出最后的定论。

谎言的原理

谎言的原理

谎言的原理谎言是指故意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以欺骗他人或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

谎言的原理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多个角度,下面将从这三个层面分别进行探讨。

心理学视角: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谎言的原理涉及到个体的意识和认知过程,以及对他人的情感和社会关系的认知。

以下是几个心理学解释谎言的原理:1. 自我保护:人们说谎往往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惩罚或避免不愉快的后果。

比如,一个学生在老师提问他是否完成作业时撒谎,是因为他害怕被批评或惩罚。

2. 社会认同:人们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喜欢,有时候会说出不真实的话。

这种谎言可能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或者是为了给自己塑造更好的形象。

3. 利益驱使:个体在追求利益时,有时会选择使用谎言来获得更多的收益。

比如,商家可能夸大产品的好处来提升销量,政治家可能承诺虚假的政策来获得选民的支持。

社会学视角: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谎言的原理可以从社会交互和社会规范的角度进行解析。

以下是几个社会学解释谎言的原理:1. 社会信任:社会中的人们往往会依赖他人的言行来判断对方的诚实与否。

谎言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人们可能会在交往中谨慎小心,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不稳定性。

2. 维护社会关系:在一些社交场合,谎言可能被视为某种常规的社会交往方式。

人们可能会通过撒谎来避免冲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 社会规范:谎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社会规范的影响。

例如,有些社会文化认为小谎是可以接受的,而有些则将谎言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语言学视角: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谎言的原理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过程有关。

以下是几个语言学解释谎言的原理:1. 信息操作:谎言通常涉及对信息进行操作和调整。

说谎者有意选择某些信息进行隐瞒或夸大,以达到欺骗受众的目的。

2. 非言语表达:谎言往往不仅仅通过语言表述,还包括非言语的身体语言和表情。

说谎者可能会通过肢体动作、语调、眼神等方式来强调自己的真实性。

3. 信息解读:听众在接收谎言时需要对信息进行解读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谎与心理学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出于对自身或他人利益的考虑而去说一些慌,其实说谎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并且没有人愿意去说谎,但是有时还是为了不去伤害对方的感情而去讲一些善意的谎言,就是所谓的“白色谎言”;但如果是恶意的、为了一己私利的那就是“黑色谎言”。

虽然谎言无处不在但是人们也不是没有办法知道言语中的真假。

说谎者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但是无法控制非言语行为分析及生理方面的分析,下面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说谎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说谎心理学非言语行为分析
心理学家通过日记记录法对人们日常说谎行为进行研究,证明了说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社会行为。

人们平均一天说两次慌,说谎的内容通常与情感与感觉有关的,包括观点、感受、对人事物的评价。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说谎与身份维护、自我呈现和印象管理有关。

日常社会生活中展现的“自我”多少都是经过改编和包装的,通常人们会根据当下所处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表现和表达方式以塑造恰当的形象和身份、获得或提高他人的情感支持、影响他人的偏好、赢得他人的赞同,等等,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人们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说谎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社会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但是为什么要说谎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为了给他人制造积极的印象或保护自身免于陷入尴尬、不安的境地
2.为了获得与自身利益相符合的利益
3.为了使他人显得更好或者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说谎行为如此普遍,如此根深蒂固,引发学者对其存在的意义进行探究。

语言作为人类首要的沟通工具是欺骗行为的重要载体。

为什么人可以通过说谎来欺骗对方?心理理论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表征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包括他人的知觉、意图和想法。

对心理状态的认知是日常生活认知的核心,在日常认知中人们总是论及他人的心理状态、推知他人的意图和观念,并通过推测心理状态而预测人们的行为。

这就为说谎提供了可能性,比如A了解到B和自己看到的不一样并利用这一认知去组织谎言,进行欺骗。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欺骗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从病毒表层蛋白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欺骗到昆虫的拟
态,欺骗是生物为了更好地繁衍而进化出的本领。

进化心理学认为,虽然人类个体本质是自私的,但也存在利他行为:利他行为不仅局限于血亲之间,也存在于陌生人之间,基于互惠的利他行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如果一方试图利用对方对其互惠的信赖,就会产生欺骗。

说谎行为本身会根据结果的反馈不断演化,并且随着说谎频次的增加,对方识别能力逐步提高,说谎行为也会相应地演变得更加难以识别。

Trivers等进化心理学家进一步提出,为了更好地防止谎言被识破,人们还具有自我欺骗的能力,自我欺骗使说谎行为合理化,有助于说谎行为的成功;同时,通过自我欺骗个体的心理处于更加平和健康的状态,有益于个体的整体适宜性。

既然人们有这么多的理由来说谎,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谎言的类型有哪些。

谎言除了可以分为“自我导向”和“他人导向”之外还可以分为“直接的谎言”、“夸大的谎言”和“技巧的谎言”。

1.直接的谎言:也被称为歪曲的事实,是完全错误的,说谎者所传递的信息是与事实完全相反或不存在的。

2.夸大的谎言:在谎言中事实被夸大描述或者传递的信息超出了事实。

3.技巧的谎言:指用来误导他人的字面上的事实。

不借助任何仪器就可以观察到的说谎者可能暴露的语言和非语言线索一直是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所在,对说谎线索的研究将非常有助于人们对说谎现象的正确了解和识别能力的提高。

Depaulo等人于2003年所做的有关说谎行为的元分析研究中分类列举了158条可能存在的具体语言及非语言线索。

根据线索所揭示内容的不同层次,Ekman等人将其划分为两大类1.是否在说谎的线索2.揭示谎言掩盖下真实情感的线索。

目前绝大部分关于说谎行为的研究中所提到的线索都属于前者。

从线索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静态线索和动态线索。

静态线索指那些在交往过程中相对恒定的因素,例如:个性、衣着、长相、肤色、气质等。

动态线索指那些随彼此交流的进展而不断变化的因素,如: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眼神等等。

Zukerman等人首先提出“仪表偏见”的概念。

研究发现,一些人无论他说谎与否,都会被判断为说谎,而另外一些人总会被判断为没有说谎。

这些偏见有可能源自一些稳定的外表特点,给人造成无辜或有罪的直观印象,就是说,对方的
外在形象会被观察者直接视为判断其可信度的静态线索。

对静态线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说谎者的外在魅力、面部特征和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识别者判断准确率的影响方面。

外表有魅力的人由于高于普通人的自信,在许多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能力,他们在说谎时表现更加娴熟自然,更善于控制自己的非语言行为(包括举止和表情),暴露更少的线索。

根据社会知觉的生态学理论,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知觉具有适应和演化的功能,如果某种外在的生理特征所揭示的内部心理品质对某个物种的生存或对某个个体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作用,他就会影响印象的形成。

比如婴儿和抚养、保护、成长锻炼等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而成人是和性、智慧、甚至伤害等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

当具有婴儿面部特征的人不是婴儿的时候,这些特征仍然会起到刺激源的作用,使人产生相应的回应。

这种现象被称为“娃娃脸概括效应”。

有关娃娃脸和识别者判断准确率的研究表明,当书面陈述和具有娃娃脸特征的成年人照片(自称是书面陈述的作者)同时呈现在判断者面前,人们更倾向于判断书面陈述是真实的。

对说谎者性别和年龄因素的研究表明,女性似乎更擅于交际,更容易获得信任;儿童和年长者更容易被判断为不诚实。

此外,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刻板印象也会对诚实的判断产生影响。

对动态线索的研究一般都是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或是同一组被试说谎和说真话时的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特点的比较来进行推论。

通常情况下,人们普遍对语言的控制能力较强,而说谎时所要经历的紧张、害怕被识破、兴奋等情绪和与这些情绪“自动链接”的肌肉活动是不易控制的,说谎者容易暴露的线索多属于非语言性质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Depaulo等人通过对116篇研究报告中独立样本的元分析研究,对人们说真话与说谎话时的88种语言和非语言线索进行了比较。

凡效应值(d)大于等于0.20的绝对值的视为某线索说真话和说谎话时的差异较大。

研究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说谎者的具体表现与说真话者比较有以下特点:(1)表达较为收敛。

例如说话时间、回答中对细节的描述都显著少于说真话时的情况,双唇紧闭的时间较多,等等。

(2)说服的力度较弱。

例如逻辑结构、语言的卷入程度、举例都显著少于说真话时的情况,词语的重复显著多于说真话时的情况,在措辞和表达上保持和所述内容的距离,态度和语气不是很肯定,等等。

(3)更加紧张。

例如音调较高,
瞳孔扩大,小动作增加,等等。

(4)缺少正常表达过程中存在的不完美之处。

例如对所述内容的及时修正显著少于说真话时的情况,也较少承认记不得了。

同时Zukerman等人则也强调根据说谎时所经历的不同心理过程研究对应的行为线索,提出影响线索的四个因素:(1)整体唤起水平与说真话的人相比,说慌者可能会经历较高的整体唤起水平。

具体表现包括:瞳孔更大、眨眼频率增加、更多的断句、更尖的音调等。

(2)说谎时的情绪体验说谎者可能会因说谎而产生负罪感、因担心被揭穿而感到害怕、还可能会因为说谎的挑战性或成功而感到兴奋。

比如有负罪感或感到焦虑的人,会显得不安,而且,他们会愿意选择间接的沟通方式以避免面对面的沟通,或减少对视。

(3)谎言的认知负荷 Zukerman等人认为,与说真话相比,说谎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认知过程。

在行为上表现为:应答前的间歇时间较长、停顿较多、用以辅助表达的手势动作减少,等等。

(4)对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试图控制说谎者对自己语言和行为的控制反过来会成为背叛自己的线索。

在说谎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但是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非语言行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在情绪和非语言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自动连接,但情绪和说话的内容没
有自动连接。

人们感到害怕的时候身体以一种自动的方式向后躲,脸
也会变得扭曲;然而,当人害怕的时候不会自动说某些话,为了不暴
露恐惧,就必须采用某种方法来控制非言语行为与恐惧自动连接而不
需要担心言语行为。

2.我们在使用文字方面比使用行为方面更加熟练,而且熟能生巧,因为在
信息交流中文字通常比行为更重要,当要求人们描述当天的后动的时
候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文字描述。

3.在信息交流中文字比行为更重要的事实使得人们更多地去注意他们说的
内容而不是行为。

4.人们不可能让行为保持沉默。

比如在接受审讯的时候,警察对于情况了
解得非常详细,而犯罪者必须给出不一样的说法,在言语上他有时间
来考虑怎么应付尴尬的场面,但行为上会立刻表现出来短暂的缄默。

说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如此普遍,并且人们的说谎技巧也在不断提高。

不管
人们说谎的目的是出于利己还是利他,都是为了提高在群体中的适应性,这也使得人们在办事、工作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圆滑。

其实说谎行为也没有所谓的对与错,是人们为了生存而选择的一种自欺或欺人的行为,但往往能够说谎又给人们带来不良的情绪,如有些人会应为说谎而惴惴不安、焦虑、自责、懊恼等。

所以更多时候说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对自身而不是对他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