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晖讲课稿:隋及初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六)
古代文学:唐代文学:隋及初唐诗歌
• 颈连,紧承上联,却又推开一步,奇峰突起。 它含有两层意思:你我既为知己,心心相印, 因此,即使远在天涯,隔千山万水,但仍犹 如近在比邻;
• 尾联,是惜别和安慰。“歧路”,岔路。古 人送别,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此处即指分 手。交情很深的朋友在离别的时候总是难舍 难分,然“儿女情长”,就难免“英雄气 短”。这两句诗,既曲折地表达了双方的惜 别之情,又以“无为”二字摒除了“儿女情 长”,鼓舞对方的英雄气概。全诗一洗悲酸 之态,意境雄阔,风格爽朗。
• 陈子昂这篇短文在唐诗发展史上起到了颇为 重要的作用。他高出前人之处,就在于:第 一,他对前代诗风的批判,不是从教化的角 度着眼,而是主要从诗歌本身的审美特征考 虑。所谓“兴寄”,“兴”指兴发,“寄” 指寄托;联系陈子昂的创作情况,可以具体 地解释为对重大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强烈 关怀和由此激发起的热烈情感。“彩丽竞繁, 而兴寄都绝”虽不能作为对南朝诗歌的全面 的
• 颔联,写惜别之感和鼓励之意。“与君”句, 写惜别之感,妙在欲说还休。“意”,指心 情。同是为求官而漂流异乡,已有一重别绪; 彼此在客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真有无 限凄恻。“同是宦游人”,不仅是惜别,更 有劝慰和鼓励之意:好友离别,令人感伤; 但为了干一番事业,那就难免要各奔前程。 因此,也就无须过分感伤了。
• 又曰:诗有八对。一曰的名对:送酒东南去, 迎琴西北来是也;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 虫穿草上文是也;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 春风馥丽兰是也;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 迁延一介心是也;五曰联绵对:残河若带, 初月如眉是也;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 论花颊胜花是也;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 意得逐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 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 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隋及初唐诗坛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及初唐诗坛(主题法·提纲)此章涉及十五位作家的生平、创作,课时有限,也为了突出重点,培养同学们善于提炼教材中心内容,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表达见解的能力,我改变生平、创作,地位、贡献等常规性讲法,采用“主题法”讲授这章内容,即将全章内容归纳为一个中心主题——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贡献,运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材料说明之,而不是一般地将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几个条条,与具体内容脱节。
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是:一个问题贯穿始终,两种创作倾向互有消长,交错并存;最终以三个方面的成就端正了诗歌发展的方向,是为特征;为唐诗的繁荣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诗繁荣的准备期),是为影响。
所谓一个问题贯穿始终,就是如何将重性情与重声色完美地结合起来,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道路。
第一节隋及初唐诗坛两种创作倾向的并存与消长一般文学史将隋及初唐文学分为三个阶段:1.隋(581-618);2.初唐前五十年(618-668);3.初唐后五十年(669—713)。
一、隋文帝时代,由于杨坚努力扭转南朝文风,由北入隋的北朝诗人有兴趣借鉴南朝文风,所以北、南两种诗风并存;隋炀帝时期,杨广虽然代表着南北文风交融的方向,但是,其身边聚集了一批由南入北的南朝文士,所以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最终占据了隋代诗坛的主导地位。
二、初唐前五十年,虽然出现了代表清新诗风的王绩、作诗流露真性情的骆宾王、卢照邻,但是,由模仿和拾掇六朝声律辞采的普遍兴趣,而导致的贞观诗风转向南朝诗风的新变,和贞观、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的出现,都表明南朝诗风对初唐宫廷文学的影响力(一)早年质朴刚健的贞观诗风,因研习诗歌技巧成为政治家或文学侍从写作应制、应诏之诗的当务之急而新变;独拔流俗的王绩难成气候。
(二)贞观、龙朔年间(太宗、高宗年间)离权力中心较远的诗人代表骆宾王、卢照邻不足以取代居诗坛主导地位的以“上官体”为代表的宫体诗1.上官体2.卢照邻、骆宾王三、初唐后五十年,特别是高宗后十五年及武后时期逐渐结束了两种创作倾向的徘徊,实现了南北文风的融合这一时期的诗人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文章四友”之一杜审言、李峤(645?—714?)、沈宋和乔知之(?—690)为代表的诗人。
马春晖讲课稿: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七)
马春晖讲课稿: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七)(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籍贯:张家川)概述:中唐,约七十年,分为两个时期。
代宗大历中到德宗贞元中为转折时期,此后直到穆宗长庆末为唐诗继续兴盛的时期,也是唐诗的第二次繁荣。
诗歌数量丰富,风格流派繁多,个性得到发展。
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以平易通俗的语言为其艺术特征;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艺术上追求新奇险怪;李贺以绚丽的色彩、奇特的想象、感伤的情调独树一帜;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各异,都有独到的成就。
众多诗人立足新变,大胆探索,共同创造出虽不如盛唐诗坛那么光芒耀眼,却更加色彩纷呈的局面。
正是由于中唐诗人不满足于守成而立足于创新的种种努力,唐诗才得以在难乎为继的盛唐高峰之后别开生面。
中唐诗人的杰出成就和艺术上的探索,不仅丰富了唐诗自身,而且衣被后人,他们勇于创新,以变求通的精神,尤其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光辉的范例。
关键词:唐大历诗人大历十才子艺术成就正文:中唐,约七十年,分为两个时期。
代宗大历中到德宗贞元中为转折时期,此后直到穆宗长庆末为唐诗继续兴盛的时期,也是唐诗的第二次繁荣。
诗歌数量丰富,风格流派繁多,个性得到发展。
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元白诗派,以平易通俗的语言为其艺术特征;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艺术上追求新奇险怪;李贺以绚丽的色彩、奇特的想象、感伤的情调独树一帜;刘长卿、韦应物、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各异,都有独到的成就。
众多诗人立足新变,大胆探索,共同创造出虽不如盛唐诗坛那么光芒耀眼,却更加色彩纷呈的局面。
正是由于中唐诗人不满足于守成而立足于创新的种种努力,唐诗才得以在难乎为继的盛唐高峰之后别开生面。
中唐诗人的杰出成就和艺术上的探索,不仅丰富了唐诗自身,而且衣被后人,他们勇于创新,以变求通的精神,尤其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光辉的范例。
中唐前期的代表人物有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及大历十才子。
这批人大多生于开元盛世,自然受到盛唐精神的感染和盛唐艺术的熏陶,诗歌中也会表现出对盛唐气象的继承。
【学习课件】第二章隋及初唐的诗歌
2021/7/9
31
一、初唐宫廷诗人
❖ 1、贞观诗人 ❖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
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
南朝文士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北方文人以关陇士 人为主,入唐后多为史臣。 ❖ 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主掌贞观诗坛的唐太宗李世民 (598~649) ;成就最高的是魏征。
2021/9
26
2、隋炀帝的文學成就
❖ 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 士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 , 于是爱好梁陈宫体。
❖ 《隋书·经籍志》着录《炀帝集》55 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2021/7/9
27
2.1隋炀帝的诗歌内容
❖ 今存其诗多为乐府歌辞,内容或为应酬赠赐;或写声色 游娱,显然沾染齐梁之风,但頗有一些清丽明快之作。
2021/7/9
11
2.2.1从军行的北方特点
❖ 该诗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 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已略具初唐歌行格调,为一代先 声。
❖ 但是,与梁、陈文人的歌行体落笔常在“思妇”一 边不同,此诗将描写的重心转到了“征夫”身上, 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情 实感,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 重气质的特长,历来为人称道。
2.1.1《出塞》其二赏析
❖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边塞 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在诗中表现 得更为真切。
❖ 該詩在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 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 咽之音。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2021/7/9
22
诗歌精讲 隋及初唐诗人ppt课件(56张)
据《全唐诗》存录,唐代诗人有姓 名可考的有2200多人。
帝王 :太宗李世民、中宗李显、 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文宗李昂、 德宗李适、宣宗李忱
后妃:武则天、杨贵妃 童子:骆宾王、杨炯、杜甫 妇人:鱼玄机、薛涛、李冶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体制五言短篇
张若虚 情景理融为一炉 体制七言歌行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
其一: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其二:夜露含花气, 春潭漾月辉。 汉水逢游女, 湘川值两妃。
1. 写景兼艳情, 艳情趋于净化淡化。 2. 五言四句, 篇制短小,境界狭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
• 对理想的热切追求,以及理想不能实现 的愤慨不平,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 代表作《感遇诗》三十八首
• 感遇诗三十五首:本为贵公子,平生实 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 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 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初唐四杰
•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 四杰都是早慧才高,又地位卑微,命 运极其不幸。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 名的幻想与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 的雄杰之气,他们以才子齐名出现于 文坛,反对上官体的纤微雕刻、绮错 婉媚,提倡刚健骨气,成为初唐诗歌 准备时期的一股新生力量。
王勃(650——676),字子安
唐 抄 本
王 勃 集
唐 抄 本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坛
王、杨在唐诗形式上的主要贡献是五律;卢、骆对唐诗发 展的主要贡献是七言歌行。 作品解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在狱咏蝉》
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
遭遇尤其悲惨(四人中有三人死于非命)。
——闻一多《唐诗杂论· 四杰》
王勃是短命的天才诗人, 其《滕王阁序》是骈文史 不可多得的名篇,相配的 《滕王阁诗》及其他许多 诗,各都既深得六朝文学 营养,又初步显示了唐代 精神。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坛
1、本章主要内容
隋代文学概貌。初唐诗歌创作及诗歌理论。承齐梁 馀风的宫廷诗,“四杰”对诗歌题材的拓展,五律 的定型,陈子昂复古革新的诗歌主张与创作实践, 张若虚等人对诗歌意境美的追求。
2、应当重点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上官体;初唐四杰;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型; 陈子昂倡导的“兴寄”、“风骨”的诗歌主张;文 章四友;吴中四士,兴寄、风骨、律诗。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竟为雕刻。 糅之以金玉龙凤,乱之以朱紫青黄,……骨气都尽, 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杨炯《王子安集序》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引《诗苑类格》
诗有八对:一曰的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是也;二曰异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是也; 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是也;四曰 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是也;五曰联绵 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是也;六曰双拟对,议月 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 得,意得逐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 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
1第一章 隋与初唐诗歌.解析
咏怀、咏史、咏物的作品如卢照邻的 《行路难》、《咏史四首》、《浴浪鸟》, 骆宾王的《畴昔篇》、《咏怀》、《在狱咏 蝉》等。
羁旅、送别、怀人的作品如王勃的《送 杜少府之任蜀川》、《别薛华》、《山中》, 杨炯的《夜送赵纵》,骆宾王的《于易水送 人》等。
21
2、诗中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慷慨刚健的气 势力量,上承建安风骨,下启盛唐之音。
虞世南( 558-638),字伯施,会稽 余姚( 今浙江余姚)人。
其创作主要体现宫廷诗风,有的作品也 透出清新之气,风格典雅。如《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1
三、上官仪和“上官体” 1、上官仪及其诗歌 上官仪( 608?-664),字游韶,陕 州(今河南陕县 )人。 其诗多宫廷奉和应制之作,在艺术上 注重声律辞藻对偶之美,诗风精巧绮丽, 流媚婉转,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浮艳雕琢 的齐梁诗风。如《早春桂林殿应制》、 《奉和山夜临秋》等。
—卢照邻《至望喜瞩目言怀》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卢照邻《长安古意》 又如骆宾王的名篇《在狱咏蝉》。
24
四杰诗中对理想价值的强烈追求和愤世 不平的慷慨之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 重要因素。这种气骨在他们各类题材的作品 中都有体现,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 川》,又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4
2、杨素 杨素( 544-606),字处道,弘农华 阴 ( 今属陕西)人。隋朝开国重臣。 其《出塞》、《赠薛播州诗十四章》等 作品,慷慨悲凉,深雄雅健。
5
3、薛道衡 薛道衡( 540-609),字玄卿,河东 汾阳( 今山西万荣县)人。 其诗明显表现出南、北两种风格。 《出塞》 雄健苍凉,气势昂扬,具有北 方贞刚之气。 成名作《昔昔盐》是闺怨题材,清辞丽 句,委婉细腻,颇具齐梁风格。 五言绝句《人日思归》语淡情深,韵味 悠长。
马春晖讲课稿:隋及初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四)
马春晖讲课稿:隋及初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四)(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籍贯:张家川)概述:在盛唐诗坛上,与山水田园诗派并存,还有一个影响很大的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是高适与岑参,此外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顾。
崔灏等。
关键词:盛唐诗人高适岑参边塞诗派正文:在盛唐诗坛上,与山水田园诗派并存,还有一个影响很大的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是高适与岑参,此外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顾。
崔灏等。
高适今存诗200多首。
内容有的慨叹身世,抒发怀才不遇;有的反映民生疾苦,同情百姓。
还有一些送别应酬诗。
一首《燕歌行》在蔚为大观的边塞诗中脱颖而出,奠定了他边塞诗代表诗人的地位。
殷璠称赞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河岳英灵集》卷上)《燕歌行》综合了作者的见闻,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极其凝炼的笔墨,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边塞战争,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其中既有对战士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的颂扬,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还有对当时边塞用兵而将非其人的揭露和不满,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超过同时的许多诗人。
追求不朽功名的高亢基调,与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使全诗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
此诗在艺术上也取得很大成功。
诗中句式骈散相间,用韵平仄交替,动荡开阖,纵横豪宕,显示出浑厚的骨力和矫健的笔力,不愧是唐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他的送别诗《别董大》声情慷慨,气势豪壮,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体贴,更包含着对友人的理解、信任与期待。
从中显示出盛唐文人对前途的乐观自信和友谊的巨大精神力量。
岑参一生中曾两次出塞,在西北边地长达六年,并在安西、北庭、关西节度幕中任过职,有丰富的边塞生活的阅历。
充满异域情调的风土人情,尤其是西北边地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了这位生性“好奇”的诗人,成为他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
因此他的边塞诗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这些诗想象奇特鲜明,语言雄奇瑰丽,艺术上善用比喻、夸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马春晖讲课稿:隋及初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五)
马春晖讲课稿:隋及初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五)(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籍贯:张家川)概述:李白(701一?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他祖籍陇西成纪,诞生在西域碎叶城,后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
他的一生大体经历了蜀中游历、远游求仕,长安三年、再次漫游、身经战乱等五个时期。
他一生中曾有过两次较大.范围的漫游,这使他遍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使他结交了众多朋友,因而创作了许多抒写怀抱、表达友情、赞美祖国山川的诗篇。
长安三年时间虽短,却使李白看清了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与腐朽,因而使他的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早年于谒投赠,积极求仕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安史之乱时,参加永王璜藩府;流放夜郎遇赦后,又请缨从军,都说明李白怀有—颗强烈的从政报国之心。
他在漫游中与杜甫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这两位文化巨人的交往,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佳话。
李白一生创作丰富,存诗九百八十余首。
有《李太白全集》三十卷。
关键词:盛唐诗人李白艺术成就影响正文:一、李白的生平和思想(一)生平:李白(701一?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他祖籍陇西成纪,诞生在西域碎叶城,后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
他的一生大体经历了蜀中游历、远游求仕,长安三年、再次漫游、身经战乱等五个时期。
他一生中曾有过两次较大.范围的漫游,这使他遍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使他结交了众多朋友,因而创作了许多抒写怀抱、表达友情、赞美祖国山川的诗篇。
长安三年时间虽短,却使李白看清了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与腐朽,因而使他的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早年于谒投赠,积极求仕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安史之乱时,参加永王璜藩府;流放夜郎遇赦后,又请缨从军,都说明李白怀有—颗强烈的从政报国之心。
他在漫游中与杜甫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这两位文化巨人的交往,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佳话。
李白一生创作丰富,存诗九百八十余首。
有《李太白全集》三十卷。
(二)思想1、李白思想比较复杂,儒、道、侠这三种思想对他都有影响。
马春晖讲课稿: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八)
马春晖讲课稿: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八)(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籍贯:张家川)概述:韩孟诗派,指的是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在唐诗经过长期发展并已取得极大成就以后,注意更广泛地从前代诗歌中吸取营养,有意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戛戛独造。
发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创立自己的新风格。
虽有时因翻新出奇而不免流于晦涩险怪,却避免了中唐诗风滑向柔弱浮荡一途。
韩愈所开创的以文为诗,对后世诗歌尤其是宋诗散文化特点的形成,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
除韩、孟外,这一派诗人还有贾岛、姚合、卢仝、刘叉等。
关键词:唐代诗人韩愈韩孟诗派艺术成就正文:韩孟诗派,指的是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在唐诗经过长期发展并已取得极大成就以后,注意更广泛地从前代诗歌中吸取营养,有意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戛戛独造。
发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创立自己的新风格。
虽有时因翻新出奇而不免流于晦涩险怪,却避免了中唐诗风滑向柔弱浮荡一途。
韩愈所开创的以文为诗,对后世诗歌尤其是宋诗散文化特点的形成,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
除韩、孟外,这一派诗人还有贾岛、姚合、卢仝、刘叉等。
一、韩愈韩愈是中唐、也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文学家。
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坛领袖,广交文友,提携后进,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掀起了有影响的新诗潮。
韩愈今存300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是诗风豪放雄奇。
他的诗大都气魄宏大,气势磅礴,改变了大历以来诗坛上纤巧卑弱的现象。
其次,是他有意打破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想象奇崛,意象怪奇,构思奇特,标新立异。
表现了一种过去从未曾有过的风格。
韩愈的另一创造是“以文为诗”,就是把过去不曾入诗或不宜入诗的材料和手法引进诗歌。
如将散文的某些表现手段、结构方法、语言形式用于诗歌;用散文那样浩瀚的体制来扩展诗的篇幅;以汉赋那种铺陈排比来结构诗歌;语言打破匀称、均衡、和谐、圆润,使律化的诗歌复古,通篇单行等。
马春晖讲课稿:隋及初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一) (2)
马春晖讲课稿:隋及初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一)(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籍贯:张家川)概说:唐朝建国后,经济上实行均田制、租庸调法等措施,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再加上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因而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并得到发展。
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也因农业的发展而发展,手工产品丰富多彩,商业都市繁荣兴旺,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形成了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间的“太平盛世”,成为唐代经济繁荣的顶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便是这繁荣情形的写照。
但天宝十四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唐代经济。
进入中唐,均田制名存实亡,租庸调法也改为两税法。
农业生产力遭到破坏,农民负担加重,生活日益贫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加速了唐帝国的衰亡。
在政治上,唐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唐初便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又废除九品中正制,限制豪门世族的势力,并照顾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使他们有机会参政、议政,因而扩大并巩固了唐代政权的基础;同时,完善科举制度,使许多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为新政权效力。
上述政治上的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唐帝国的兴盛。
安史之乱这一政治军事动乱,大大削弱了唐帝国的统治。
到中、晚唐时期,藩镇跋扈,宦官专权,边患频仍,导致政局日趋黑暗,社会日益动荡不安,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导致了唐帝国的最后覆灭。
唐代的文化思想空前活跃。
儒、释、道各家思想都得到自由传播与发展。
由于唐代政局统一与政治比较开放,因而出现了南北文化与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融汇,促使唐代文化呈现多姿多彩,达到空前繁荣。
由于文化繁荣,促使唐代文学特别是唐代诗歌达到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仅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所录,唐代有诗人二千多家,诗歌五万一千多首,并出现了众多诗歌流派和一大批优秀的诗人。
唐诗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风格各异:它们争奇斗艳,蔚为壮观。
此外,散文、小说、词等各种文学样式也在统一文化背景下得到了发展。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坛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坛(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隋代文学、初唐诗坛概况。
重点:宫廷诗的发展与意义,“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
难点: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隋代文学概貌(581---618)1、特点:过渡性。
短命的王朝,自己的文学特点并没有形成。
(似秦朝,“秦无文。
”)南北统一,为南北文学的大融合作了准备,但南北文学融而未合。
2、作家:北朝入隋的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南朝入隋的有:虞世基。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春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隋最著名的诗人是薛道衡(播州)。
代表作有《人日思归》、《昔昔盐》。
《昔昔盐》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以环境的寂寞来写思妇的孤寂凄苦,流传广泛。
(唐刘餗《隋唐嘉话》:“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
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
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精读作品篇目:薛道衡《昔昔盐》、卢思道《从军行》阅读作品篇目:薛道衡《人日思归》、无名氏《送别》第二节初唐诗坛魏征《隋书•文学传序》(p219)隋文学合南北文学而保留各自不同的特点,南方的柔媚、婉约,北方的粗犷、质朴,并没有合而为一。
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形成唐诗的风格,正是初唐诗人所面临的课题。
陆侃如、冯沅君认为:初唐诗坛的诗人至少在三百人。
主要分为不同的两群:“王绩、陈子昂等——他们是反对齐、梁的风尚的”,“‘四杰’及沈佺期、宋之问等——他们是继承齐、梁而加以改造的”。
(《中国诗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339页)第三节宫廷诗苑(魏征、上官仪、杜审言及沈、宋)宫廷诗苑始终以其汇聚着大量高层人才,联系和沟通多种方面的创作而居于中心地位。
表现在:其一,宫廷诗人占绝对多数(约9/10)。
即使“初唐四杰”、陈子昂等宫廷以外的诗人也曾在朝中做官。
其二,宫廷诗创作数量占优势。
其三,宫廷诗人地位高,集中活动京都上层,容易造成影响,且人材集中绵延。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代诗歌 优质课件
《吟雪》 禁园凝朝气,瑞雪掩晨曦。 花明楼凤阁,珠散影娥池。 飘素迎歌女,翻花间午移。 牵因千里映,还绕晚年枝。
写景雪和技巧,对仗工整,思想内容上 价值不高。
3、沈荃期和宋之问:
沈、宋生活年代比四杰都要晚,是初唐晚期 诗人。沈宋是宫体诗人,后来因为勾结张易之被 流放,诗歌带有齐粱余习。沈超过宋之问,在当 时受武宠爱。两人诗一般诗宫体诗,内容不值得 称道,艺术上有高超艺术,被贬出朝廷后,诗风 有转变,写了一些较好的诗歌,如宋之问《渡汉 江》
唐太宗常称赞虞世南“五绝”:德行、忠直、博 学、文辞、书翰。他有一首名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沈德潜《唐诗别裁》:“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 尊其品格。”此诗是唐人咏蝉诗歌中最早的一首。 “緌”(rui)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的部分,蝉的 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似冠樱,似垂緌。 蝉:生性高洁,栖(qi)高饮露。 三、四句:立身品格高洁之人,并不需要某种外
六对: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 叠韵对、双拟对。
八对:异类对、联绵对、回文对、隔句对、 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律诗趋于成熟, 上官仪是作了贡献的,律诗经过初唐四杰, 沈宋努力成为唐代诗歌的主要形式。
上官仪的《入朝洛堤步月》: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川曙,蝉 噪野风秋。 上官仪在唐高宗时任宰相,也是其一生最得 意的时候。写作者在皇城外等候入朝时的情怀。唐 初时百官上朝没有待漏院供休息,必须在破晓前赶 到皇城外等候。 脉脉广川:水含情不语,比喻男女关系,同 时以比喻君臣,暗示皇帝对他的恩宠; 历:心情悠然,镇定自若。 秋日凌晨,曙光初露,月挂西山,鸟宿山树, 秋风袭来,寒蝉嘶鸣。
齐梁诗风有明显区别,主要在声律方面,律 诗与古体诗在唐朝分道扬镳。律诗始于初唐, 至沈宋而其始备《唐音审体》——清 钱良释
古代文学-隋及初唐 ppt
第二节 初唐四杰
• 初唐"四杰":在初唐诗坛,能摆脱齐粱诗风影 响、呈现新的创作倾向的诗人是号称"四杰"的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为了扭转 初唐诗坛以上官仪为代表的绮错婉媚诗风,自 觉地进行着斗争。他们批判当时的宫廷诗风" 争抅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杨炯《王子安集·序》),追求着一种清 新刚健的风格,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诸 方面均有新的开拓,成为初唐诗风演变中的第 一次重大突破。
第三节 陈子昂
• 陈子昂(661-702),字伯 玉,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 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 称陈拾遗。其存诗共100 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 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 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 遇》38首,《蓟丘览古》 7首和《登幽州台歌》、 《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 “四杰”之后,更高地举起诗歌革新大 旗的是陈子昂,他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都为唐诗发展开辟了道路。他的著作今 存《陈伯玉集》。他的诗歌革新理论见 之于他的《修竹篇序》。在《序》中, 他首先指出了晋、宋以来文章道弊的事 实,批判了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 兴寄都绝"的颓风,着重提出了恢复"风 骨"与"兴寄"两个问题。陈子昂这种以 复古为革新的理论,对李白、韩愈、白 居易等人的诗文革新都有启迪意义。
• 1、王勃(649-676), 他存诗虽然不多,但抒 怀言志、写景抒情、羁 旅思乡、送人别友诸方 面均有佳作。有《王子 安集》,其《送杜少府 之任蜀川》堪为脍炙人 口之作。
• 2、杨炯(650-693), 诗歌成就低于王,卢、 骆诸人,有《杨盈川集》 十卷。他在《王子安 集·序》中所表达的革 新意向,是"四杰"诗歌 创新精神很好的理论概 括。他的诗歌以《从军 行》最为著名。
诗歌精讲 第一讲隋及初唐诗人ppt名师课件
诗歌精讲 第一讲隋及初唐诗人课件【优秀课 件】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李世民《咏风》
诗歌精讲 第一讲隋及初唐诗人课件【优秀课 件】
诗歌精讲 第一讲隋及初唐诗人课件【优秀课 件】
•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 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 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 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 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 能惜马蹄?
• 《人日思归》:
•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奉和山夜临秋》:殿帐清炎气,辇道含 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云飞送 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蒙烟 壑深。
诗歌精讲 第一讲隋及初唐诗人课件【优秀课 件】
诗歌精讲 第一讲隋及初唐诗人课件【优秀课 件】
• 《词苑类格》“唐/上官仪曰:诗有六对,一 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 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 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 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 秋池是也。又曰诗有八对,一曰的名对‘送 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是也;二曰异类对‘ 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是也;三曰双声 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是也;四曰叠 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是也;五 曰联绵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是也;六曰 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七 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是也; 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空 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
• 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 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 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 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 量众多。 2、诗人数量众多。 3、体裁全面 。 4、影响广泛。
隋及初唐诗歌
隋及初唐诗歌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2、初唐诗歌革新经历了几个阶段?初唐诗歌革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唐太宗君臣为代表,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在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春晖讲课稿:隋及初唐诗歌教学重点点拨(六)(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籍贯:张家川)概述:杜甫(?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期的著名诗人。
“奉儒守官”的家风和诗艺的薰陶,对杜甫的思想和创作都有一定影响。
促使他逐步走向人民的上要影响,是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生平遭遇。
杜甫的一生是接近人民、同情人民,揭露黑暗、批判暴政的一生。
杜甫的思想是儒家“匡时济世”的思想,其思想核心是忧国忧民,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爱民思想是统一的。
这种思想,由十时代的动乱和生活的坎坷穷困而逐步加深,也由于诗人逐步接近人民而又不断加强。
关键词:盛唐诗人杜甫现实主义艺术成就正文:一、杜甫的生平和思想杜甫(?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期的著名诗人。
“奉儒守官”的家风和诗艺的薰陶,对杜甫的思想和创作都有一定影响。
促使他逐步走向人民的上要影响,是他所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生平遭遇。
杜甫少年时代刻苦好学,聪颖早熟。
二十四岁开始壮游,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其间结识了诗人高适和李白等人,并和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时正是开元盛世,受时代风气影响,青年杜甫充满乐观自信,有—股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诗歌《望岳》、《洗兵马》等,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年青诗人的心胸气魄。
青年时期的苦学和壮游,积累了知识,丰富了生活,开扩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为此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公元746年,三十五岁的杜甫赴京求仕,由于奸相李林甫耍弄“野无遗贤”的骗局,杜甫仕进受挫。
加上父亲又死去,生活渐趋贫困,他不得不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朋”、“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与辛酸的生活。
直到四十四岁,才被任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仕途的失意,理想的破灭,生活困辱,使杜甫正视现实,认识了社会,向人民迈出了第一步。
在长安的十年中,他的代表作品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
这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杜甫生活和创作的转折点。
杜甫和难民一起,开始丁颠沛流离的生活。
756年7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把家安顿在鄜州羌村,只身赴灵武,途中为叛军所俘,困居长安九个多月。
诗人目睹国家残破,人民流血,心情无比悲痛。
代表作品有《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等。
757年4月,杜甫逃出长安,赴风翔,任左拾遗。
不久,因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还麟州。
《北征》与《羌村三首》记录了这时的生活与心情。
两京收复后,杜甫回长安恢复原任,不久使出为毕州司功参军。
一年后,便弃官入蜀了。
杜甫这次从皇帝侍臣出为州县官吏,从宫廷走向民间,为其诗歌创作开拓了广阔天地。
辉煌的现实主义诗篇“三吏”、“三别”即为诗人经洛阳返华州途中所作。
战乱使杜甫走进流亡队伍,得以更深切地了解人民疾苦,更清醒地认识统治阶级生活的骄奢,从而使诗人逐渐走向人民,逐渐加深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使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760年,关内大旱,杜甫弃官西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
他由华州经秦州、同谷,历尽艰辛,到达成都。
,五十一岁时,曾由严武表荐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但不到半年就辞了职。
以后又漂泊到夔州,在那里住了两年。
五十六岁时,老病不堪,乘船出川,想返回家乡。
但由于战乱使他无法北上,在湖北、湖南一带漂泊。
770年冬天,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病死。
漂泊西南的十年,是杜甫创作丰富多采的时期,这时期的作品约占杜诗的三分之一。
代表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壮游》、《昔游》、《遣怀》、《咏怀古迹》、《登高》等。
杜甫的一生是接近人民、同情人民,揭露黑暗、批判暴政的一生。
杜甫的思想是儒家“匡时济世”的思想,其思想核心是忧国忧民,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爱民思想是统一的。
这种思想,由十时代的动乱和生活的坎坷穷困而逐步加深,也由于诗人逐步接近人民而又不断加强。
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杜甫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这些诗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充溢着诗人饱满的始终如一的爱国爱民的激情。
从晚唐以来,杜诗即被誉为“诗史”。
杜诗的思想内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杜甫的一生,以逐步走向民众的生活道路和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而使他终身关注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抒写他们的不幸,表达他们的愿望。
在安史乱前,就有揭露不义战争带给人民灾难的《兵车行》。
在安史乱中,他的诗歌集中揭露了叛乱带给人民和国事的灾难,反映了人民反对叛乱、保卫国家和统一的愿望。
如《石壕吏》,写唐军到处抓人补充兵员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诗中既表现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又表现了对老妪应征的理解,这种矛盾心情,是现实生活矛盾的反映,也是杜甫思想矛盾的反映。
在漂泊西南期间,同情人民疾苦,关注国家危难的感情有增无减,这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岁晏行》等诗篇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二)忧国悯时,表现深挚的爱国感情。
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战火烧遍中原,唐王朝政权一度摇摇欲坠。
因此,关注国家命运便成了杜诗非常突出的内容。
这有《悲陈陶》、《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待中都有鲜明的反映。
诗人除了直接抒写战事以寄寓家国之痛外,还通过描写登临山水以抒发感世忧时的怀抱。
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秋兴八自》、《登高》、《登岳阳楼》等诗篇。
(三)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恨感情。
诗人出自对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必然对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产生强烈的憎恨,并加以无情的揭露,如《丽人行》中揭露了杨国忠姐妹们的穷奢极侈的生活,《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更是集中地抨击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阶级对立的现实。
在这首长诗中,诗人已预感到政治形势的严重,表达了“齐终南”的忧国之心。
在吐蕃进占长安,代宗出奔之际,诗人写了《释闷》和《冬狩行》,对代宗的昏庸进行了讽刺,对军阀的劣行,进行了揭露。
在携家出峡,漂泊湘鄂之际,诗人在《岁晏行》中,愤怒地指斥了统治者的暴敛盘剥。
杜诗中对统治阶级的深刻揭露与大胆批判,加强了现实主义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诗歌的社会意义。
(四)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杜诗的题材领喊非常广阔,除表现重大社会主题的作品外,也有表现现实生活的一思一事之作,或感怀,或赠送,或咏物,或题画,或登临,或怀古,都写得沉郁情深,各具风彩,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诗人热爱相国、热爱人民的思想的一种表现。
著名的诗篇有《月夜》、《梦李白二首》、《秋兴八首》、《绝句四首》、《春夜喜雨》、《蜀相》等。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也有时代与阶级局限,他的爱国思想往往与忠君思想联系在一起,他同情人民,也只是从儒家民本思想出发,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三、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杜诗是博大浩瀚的思想内容和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憎分明。
诗人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如《兵车行》、“三吏”、“三别”、《羌村三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
对客观现实作真实而又具体的描写,是杜诗,特别是其叙事诗的重要艺术特色。
如《北征》中,对回家后见到贫困生活中子女的情状的描写;《垂老别》中,对老夫老妻无限伤心的心理状态的描写。
杜诗的工笔描绘,塑造了众多的平民形象,这在前此的诗歌中是少见的。
(三)寓主观倾向于客观叙事之中。
诗人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之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
如《石壕吏》,这是一首揭露官吏横暴,反映人民苦难的诗篇。
开头四句写“有吏夜捉人”的场景;中间十六句,写县吏怒吼、老妇苦啼的情景;最后四句,写老妇被抓走、儿媳低泣及与老翁告别的结局。
全诗除“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稍露诗人爱憎感情外,其余都是客观的白描,诗人的强烈爱憎,对事件的主观评价,都在白描中有所流露。
(四)高度凝炼与丰富多彩的语言。
杜诗在语言运用上是极其成功的,这是诗人向古代诗人、向民间语言学习,以及天才的创造和刻苦锻炼的结果。
杜诗语言的主要特点:慨括性强,精炼准确,丰富多彩,通俗自然。
如《登高》首联的“急”、“高”、“清”、“白”四个形容字用得何等精炼。
颔联的“下”、“来”两个动词,慨括得何等准确。
颈联更是历来誉为用字精炼的范例,十四个字包含有他乡作客,万里作客,经年作客,潦倒作客;深秋登高,独自登高,多病登高,暮年登高等多层可悲之意。
其它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垂”字、“涌”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中的“出”字、“斜”字都是精炼准确的例子。
杜诗语言的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千姿百态的自然与生活景物的描绘上。
杜诗语言的通俗自然,主要指杜甫善用俗语。
此外,诗人也善用一些典雅清丽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事物的情态,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
(五)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
杜甫诗众体兼长,几乎每一种体式都有名篇,并且由于他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努力,使各种诗体在他的创作中部有所发展,如乐府诗由过去多用古题写古事发展为“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如《兵车行》、《悲陈陶》)。
五、七言古诗由过去的篇幅较短发展为长篇巨制(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五、七律是杜甫运用最多、成就最高的诗体(杜诗五律六百三十多首,七律一百五十余首),无论写景、抒情,感时、怀古都写得格律精严,对仗工稳,音调和谐,意境沉雄,使律诗得到长足的发展。
绝句在杜诗中数量较少,但题材领域大为扩展;《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的先例。
杜诗达到了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并形成了诗人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达情意深曲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四、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他继承《诗经》、汉魏乐府及初唐陈子昂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拓宽和加深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使诗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技巧更加丰富多彩,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新的高峰。
(二)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诗人,如元、白的新乐府,晚唐的聂夷中、杜苟鹤、皮日休,宋代的陆游、文天祥,直至清末的黄遵宪等都受到杜诗的影响。
2、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的爱国诗人(如文天样等)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广泛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