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思维逻辑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思维逻辑课程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初中思维逻辑课程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思维逻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初中思维逻辑课程教材》或其他相关逻辑思维教材。

2. 教学PPT或黑板。

3. 练习题和案例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猜谜语、智力题等,激发学生对思维逻辑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思维逻辑的思考。

二、思维逻辑的基本概念(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思维逻辑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听教师讲解,了解思维逻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三、逻辑思维方法与技巧(25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技巧,如分类、比较、分析、推理等。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掌握这些逻辑思维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第二课时:四、思维逻辑训练(2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思维逻辑训练活动,如逻辑游戏、思维导图等,让学生通过实践锻炼思维逻辑能力。

2. 学生参与活动,运用所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

五、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思维逻辑方法和技巧。

2. 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2. 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的正确率: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3.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展现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以上是一个初中思维逻辑课程的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市场营销学课后思考题答案教案资料

市场营销学课后思考题答案教案资料

第二章: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1.试评述市场营销的管理导向及其意义。

答:市场营销的管理导向是需求管理,其意义通过营销调研、计划、执行而控制来管理目标市场的需求水平、时机和构成,以达到企业目标。

3.市场营销管理的新、旧观念的最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答:市场营销管理的新、旧观念的最根本区别是旧观念是以企业为中心,而新观念是以消费者和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

4.什么是顾客满意?企业要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去达到顾客满意?答: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将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要的绩效与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

企业从增加顾客购买总价值,减少顾客购买总成本去达到顾客满意。

5.评述价值链理论及其对企业营销的指导意义?答:价值链理论是指企业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要求企业创造更多的顾客认知价值。

为此,企业必须系统协调创造价值的各分工部门(即企业价值链)以及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组成的供销价值链的工作,达到顾客与企业利益最大化。

价值链理论对企业营销的指导意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要创造顾客高度满意,需要价值链成员的共同努力。

6.试论企业组织改革在全面贯彻现代市场营销管理观念中的作用。

答: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挑战,企业实现顾客满意还必须改革自身组织与管理体制,成为真面向市场的组织。

市场导向的组织创新的主要原则包括:满足主要利益方(顾客,供应商、经营商、企业员工和股东)的要求;改进关健业务过程,使企业创造顾客满意的总目标能有效遍及整个业务环节和全过程;形成合理配置资源机制,使企业的有限资源按顾客满意方式有效配置根据这些原则,企业需要建立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型组织。

这种新的组织必须保证企业能迅速、有效地倾听市场内外的各种信号,并能从听取的信息及业务经验中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组织知识状态,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组织倾听和学习的结果,要进一步落实到决策和领先上。

第三章: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1.总体战略、经营战略与职能战略是什么关系?答:总体战略又称公司战略,是企业最高层的战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4 数学思考(1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4 数学思考(1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4 数学思考(1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2. 解决问题的策略3. 数学思维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反思不足。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数学思考2. 板书内容: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思维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排队问题-一年级上册第100思考题(教案)

排队问题-一年级上册第100思考题(教案)

排队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册第100页思考题(排队数数)教学目标:1、建立队形模型;2、渗透符号化思想;3、增强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一、课前谈话1、请小朋友大声齐读:前后左右排头排尾正数倒数(用手势表示)2、猜一猜:(1)有个小姑娘,正着数是5,(起立)后面还有几人?这一组有几人?(2)有个小姑娘,她的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2个人。

(学生起立)这个小组一共有几人?师:怎么想的呢?(3)有个小姑娘,倒着数是第4,正着数是第3 个。

(学生举手)这个小组一共有几人?师:怎么想的呢?二、新知探究1、小红在小组里正着数她排第5,后面还有3个人,这个小组一共有几人?(1)摆一摆,问:“5”指的是哪几个圈,3指的是哪几个圈。

(标出)(2)列式计算。

2、我的前面有6人,后面有2人,这队一共有几人?(1)齐读(2)自由画图,列式(3)指明学生上台摆一摆。

问:为什么要加上这个“1”?3、小朋友排排坐,从前数我第4,从后数我第5,这一队一共有几人?(1)齐读(2)快速回答(3)指明学生上台摆一摆。

(4)改数字为10、3.。

三、总结会找规律(1)什么情况下“+1”?板书:少数了,要+1(2)什么情况下“—1”?板书:多数了,要—1四、练习1、小朋友,排排坐,正着数,我第5,后面还有10个人。

一共有几人?2、一个小组同学站成一队,组长前面有3个人,组长后面有4个人。

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3、猜一猜(1)影院门前人如海,进院对号坐下来。

正数我坐第10排,倒数我坐第9排。

请你帮我数一数,影院一共多少排?(2)一队小鸡叫喳喳,队里混只唐老鸭。

顺着数,它第7,倒着数,它第8 。

请你帮着数一数,小鸡一共几只呀?。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反思。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2. 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3. 数学思考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

2. 教学难点:数学思考的应用,如何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学思考。

2. 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15分钟)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包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

3. 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10分钟)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反思。

4. 数学思考的应用(10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

5. 小组活动(3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思考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结果记录在大白纸上。

6. 分享和总结(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提问和评价。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数学日记,记录自己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经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和小组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步骤,并能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活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如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分数、小数、整数等。

2.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

第二部分: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1.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科学实验中的数学问题等。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部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烹饪、旅行等。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实际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管理学思考题答题思路(参考)讲课教案

管理学思考题答题思路(参考)讲课教案

我们结合教材内容,给出了各章后思考题的答题思路或答题时需要运用的相关理论,供任课老师参考。

实际上,管理学的许多思考题,需要老师和同学运用相关理论、结合自己的“思考”给出自己的通常不一致的回答。

绪论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企业管理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组织的管理是否也具有指导意义?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管理实践。

从广义上来说,管理实践包括对个体活动的管理和对群体活动的管理。

任何个人即使在从事仅与自己相关的目标活动时,也需要在可利用的不同资源中进行选择。

但管理学主要是在研究对群体活动的管理、特别是对以企业为主要载体的组织活动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活动的管理。

管理学萌芽于对管理实践的思考。

管理思考虽然历史渊源久远,但是管理思想则是伴随着工厂制度而大量涌现的。

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工厂或企业的数量愈来愈多,规模愈来愈大,活动内容愈来愈复杂,专门从事管理的人因此愈来愈多,对这些人所专门从事的管理活动的思考也愈来愈丰富。

正是这些思考的累积促进了管理思想的系统形成,进而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

因此,现代管理学通常通过解剖企业经营活动来描述和抽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把企业组织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因为它是现代微观经济活动选择的普遍形式,不仅因为这种组织形式数量众多、提供着大量鲜活的研究案例,而且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对人的活动,或者说对人在活动中的行为与关系的协调是企业以及其他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在企业研究基础上抽象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其他类型组织的管理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现代管理学是如何产生的?这对当代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可能提供哪些启示?工厂制度为管理思想的繁荣提供了客观的基础,系统的管理理论便是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而逐渐萌芽的。

从企业基层做起的泰勒对作业方法与时间的研究和法约尔对一般管理的研究,显示了早期管理学者与管理实践的密切关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拓展思考题及解答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拓展思考题及解答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的拓展思考题及解答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无论是技术如何进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中,我们学习了万以内加法和减法。

但是,数学知识并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通过拓展思考题的方式,使我们的数学思维得到更深层次的挑战和发展。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中的拓展思考题及解答。

题目一:请列出加减法的组合方式及结果,其中每个数都不能出现两次:1+2=3,3+4=7,7-2=5,5+9=14,14-3=11,11-8=3题目二:有6个苹果,6个橙子,8个葡萄,可以按照任意组合分给四个人,请问每个人最少可以分到几个水果?解答:由于每个人都必须分到水果,每个人最少可以分到一个,除去四个水果,还剩下12个。

如果每个人分到3个,总共只能分12个水果,只有可能有一个人可以分到4个水果,其余三个人分到2个水果。

题目三:小明和小华比赛抢红包,小明比小华先抢到1元,此后每秒钟小明可以抢到1分,小华每秒钟可以抢到2分,现在红包中有100元,请问小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赶上小明?解答:假设小华需要T秒才能赶上小明,在这期间,小明抢到的红包总额为:1元+T*0.01元而小华抢到的红包总额为:T*0.02元小明和小华抢到的红包总额相等,可以得到方程:1元+T*0.01元 = T*0.02元解得T=50秒,小华需要50秒才能赶上小明。

题目四:某个村庄种植了10亩果树,每亩果树可以种植100棵,一年可以收获1吨果实,果实售价为每吨3000元,请问该村庄种植果树一年可以收入多少钱?解答:该村庄种植果树的总数为10亩*100棵=1000棵,一年可以收获1吨果实,一年可以收获1000/100*1=10吨果实,总收入为10*3000=30000元。

通过以上拓展思考题的练习,不仅能帮助我们巩固基础知识,掌握运算技巧,更能让我们在思考过程中锻炼数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幼儿园观摩思考题教案

幼儿园观摩思考题教案

幼儿园观摩思考题教案教学背景和目的幼儿园观摩思考题教案是针对3-4岁幼儿的教学教案,旨在通过多种互动方式,鼓励幼儿发掘和探索自己的思考能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本教案,幼儿将不仅能够提高基本语言、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好奇心,掌握学习技巧。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通过不同形式的思考题,培养幼儿思考、分析和推理能力,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3.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主题:观摩思考题头脑风暴题目1.你能发现出周围的颜色吗?2.一只鸟飞到什么地方会没有树?3.苹果上挂了2根香蕉,一共多少个水果?推理思考题目1.这张地图的北边是朝上还是朝下?2.格子内的数字按照什么顺序排列,你能推理出来吗?3.每盏灯的开关分别掌握在楼梯的不同两个方向上,请推理一下楼长下去等级和开关的使用。

幼儿自发思考题目1.你在最近的生活中遇到过让你困惑的问题吗?2.你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这个方法可行吗?3.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老师引导孩子们首先关注与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校园里的建筑、树木、草坪等。

鼓励孩子们问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想法。

2. 头脑风暴要求孩子们在一定时间内说出他们想到的尽可能多的答案。

在孩子与成人对答案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分析具体原因。

3. 推理思考题目老师将幼儿分成小组,组员讨论并交换想法。

成人应该在小组讨论的前后及时给出反馈,提出问题。

4. 幼儿自发思考题目老师引导幼儿尽可能多地表达观点,鼓励孩子们尝试一些新奇的想法以及未曾想到的解决方案。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情境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幼儿期是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有效的观察能力对幼儿认知发展非常有益。

本教案以观察和思考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头脑风暴、推理思考和自发思考等活动,培养了幼儿思考、分析和推理能力,并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辛亥革命》思考题教案

《辛亥革命》思考题教案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辛亥革命的学习和思考,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启发我们对社会和政治的思考。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设计出一份辛亥革命思考题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深远影响;3.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重要事件;2.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2.启发学生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1.引入介绍辛亥革命背景,激发学生思考中国历史和社会的问题,如“中国为什么会进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在哪里?”等等。

2.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通过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介绍中国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面临的困境。

然后通过讲解辛亥革命的重大事件,如武昌起义、五四运动等,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

3.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通过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来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方面: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改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这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改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经济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官僚主义的统治,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3)文化方面: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变革。

辛亥革命注重民主、科学、进步,提高了中国人们的文化素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革新和进步。

4.教学总结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加深对于历史和社会的认识。

让学生在了解和思考辛亥革命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增强自己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二:分数除法的思考题与提高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二:分数除法的思考题与提高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二:分数除法的思考题与提高题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分数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分数除法更是其中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部分。

本教案主要面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旨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思考题和提高题的训练,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数学能力提高。

一、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1.分数除法的概念分数除法是指将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得到一个新的分数的运算。

例如:$\frac{3}{4}\div\frac{2}{3}$就是一个分数除法。

2.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与分数乘法相似,只需要将除法转化成乘法,即将除数取倒数后与被除数相乘即可。

例如:$\frac{3}{4}\div\frac{2}{3}=\frac{3}{4}\times\frac{3}{2}=\frac{9}{8} $,其中$\frac{2}{3}$取倒数后为$\frac{3}{2}$。

二、思考题1.小明设计了一道分数除法的题目,他问小红,$\frac{5}{6}$能够被$\frac{1}{3}$整除吗?请你帮助小红回答这个问题。

解析:$\frac{5}{6}\div\frac{1}{3}=\frac{5}{6}\times\frac{3}{1}=\frac{15}{6 }=2\frac{1}{2}$,因为$\frac{5}{6}$不能被$\frac{1}{3}$整除,答案为不成立。

2.请计算$\frac{12}{25}\div\frac{4}{15}$。

解析:$\frac{12}{25}\div\frac{4}{15}=\frac{12}{25}\times\frac{15}{4}=\frac {3}{5}\times\frac{3}{1}=\frac{9}{5}=1\frac{4}{5}$。

3.小明在学校里教他的弟弟分数除法,他要求弟弟回答$\frac{2}{5}$除以$\frac{7}{9}$等于多少,请你帮助弟弟回答这个问题。

小学英语《Unit4Whatcanyoudo》教案思考题

小学英语《Unit4Whatcanyoudo》教案思考题

小学英语《Unit4Whatcanyoudo》教案思考题教案思考题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会做的事情。

2.学生能够用英语问和回答别人会做的事情。

3.学生能够自主地使用What can you do?句型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1.掌握句型:What can you do?2.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流。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流。

2.学生如何用英语描述自己会做的事情。

教学过程:Step 1:Warm-up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一下上个单元的知识点,以复习和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熟练度。

Step 2:Presentation1.教师播放图片资源和视频资源,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动作。

2.教师可以请学生大声朗读What can you do?句型,让学生熟悉这个结构。

3.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动作的名称,并提供不同的示范。

Step 3:Practice1.教师让学生互相向彼此介绍自己会做的事情,并回答对方的提问。

2.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资源或者视频资源,展示不同的动作,让学生口头描述这些动作。

3.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放置不同的物品或者图片,让学生走向这些物品或图片,并使用What can you do?句型描述与这些物品或图片相关的动作名称。

Step 4:Extension1.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图片和视频资源制作小短片,展示自己会做的事情和口头描述。

2.教师可以设计趣味的小游戏,让学生使用What can youdo?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过程,学生们学习到了口语交流的正确方式和如何用英语描述自己会做的事情。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参与活动,来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更丰富和多样的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呈现各种动作,让学生能够通过眼观、耳听的方式轻松地学习口语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生物液体制剂思考题(作业一答案来自网络)讲课教案

生物液体制剂思考题(作业一答案来自网络)讲课教案

第二章液体制剂课堂作业一、名词解释1.潜溶和助溶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了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

助溶: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

2.增溶和胶束增溶:solubilization,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胶束: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中非极性部分会自相结合,形成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这种多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或胶团(micelles)。

3.HLB值、CMC、cloud point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石蜡无亲水基,HLB=0,聚乙二醇,全部是亲水基,HLB=20。

其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介于0~20之间。

CMC:开始形成胶团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CMC)cloud point:温度升高可致表面活性剂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发生混浊现象称为起昙,此时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4.乳剂和混悬剂乳剂: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5.凝胶和胶凝凝胶: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在温热条件下为粘稠性流动液体,当温度降低时,高分子溶液形成网状结构,分散介质水被全部包含在网状结构中,形成不流动的半固体状物,称为凝胶。

胶凝:形成凝胶的过程。

6.絮凝和反絮凝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称絮凝。

反絮凝:向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ζ电位升高,静电斥力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该过程称反絮凝。

7.微乳和复乳微乳:microemulsion,又称纳米乳(nanoemulsion),当乳滴粒子小于100nm时,乳剂处于胶体分散范围,为透明状液体,称为微乳。

阅读理解:小学二年级教案《骆驼和羊》的思考题

阅读理解:小学二年级教案《骆驼和羊》的思考题

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二年级教案《骆驼和羊》的思考题,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技巧。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授阅读理解时,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理解故事的内容,让他们有更深刻的思考,培养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

老师需要利用视觉教具,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给学生呈现故事背景,让学生通过直觉感受进入故事情境,提高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这个故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有关骆驼和羊的照片或视频,让他们了解骆驼和羊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等,让他们对这个故事中的角色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老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设计一些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例如:为什么骆驼看到羊困在沙子里没有停下来?这个问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放入骆驼的角色,想象和推断出骆驼的思考过程和行为逻辑。

老师可以利用语言游戏,让学生通过模仿情景中角色的语言和行为,加深对故事内容和情节的记忆。

例如,在这个故事中,学生可以模仿骆驼的长鸣声,引导学生学习表达和语音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骆驼在故事情节中的角色及其行为。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和讨论,通过分享和合作,对故事内容进行逐步深入的了解。

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问题探讨和答案研究,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从其他同学的看法中学习并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点。

阅读理解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骆驼和羊》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上几种方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建立自己的阅读框架,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质量。

基本员工关系管理复习思考题教案资料

基本员工关系管理复习思考题教案资料

一、案例分析1、某钢铁厂招收一批煅造工,要求身体健康。

张某因患乙肝,便让其孪生弟弟代为体检。

张某被录用后,试用期为3个月。

上岗后,该厂发现张某体力不支,与体检状况不符,但并未多疑。

试用期满的两天后,厂里对这批煅造工再行体检,发现张某有乙肝,且已有一段时间,经调查,张某体验时被人顶替。

于是厂方以张某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决定解除张某劳动合同。

问:该厂决定是否正确?2、2011年3月,深圳市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刊登广告,招聘一名部门经理,要求有计算机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李某应聘,双方签订了3年劳动合同。

8月5日,李某一次工作失误引起公司对其专业水平的怀疑,遂将其硕士学位证书送交有关部门鉴定,结果发现是伪造的。

该公司遂解除了与李某的劳动合同。

李某要求则该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并赔偿其未提前1个月书面通知的代通知金。

公司拒绝,李某向深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王某与2012年12月被某商场录用为合同制工人,合同期限为5年。

按合同规定,王某从事收银工作。

2013年5月,商场以营业员人手不够为由,调换王某去站柜台,王某不同意,遂发生争议。

问:本案应如何仲裁?4、张某,2008年1月入职深圳某证券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一份三年期的劳动合同,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工作岗位职责要求等基本录用条件,且约定了试用期为3个月。

试用期间,张某因帮客户操作证券买卖不当造成小额亏损,曾多次遭到客户的投诉。

试用期满前1周,公司经过对张某进行了试用期考评,显然,张某的考评成绩并不理想,公司当日便向张某提出两种解决方案:要么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理由系张某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要么延长张某的试用期3个月,以便继续观看工作成绩。

张某为保住这份工作,同意了公司延长试用期的方案,双方次日便在劳动合同中注明:“试用期延长三个月”的字样并签名、盖章确认。

眼看延长的三个月试用期又过去了,但张某的工作成绩不但未见任何起色,反而还多次遭到客户及同事的投诉,公司于是在6个月试用期满前对张某再进行了一次考评,考评结果显示张某仍未能达到该工作岗位最基本的任职要求,于是,公司在张某试用期满当天便向其送达了一份书面通知,告知张某因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

一年级数学教案《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练习五8~11题,思考题》教学设计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

(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

(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

(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

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里填上〉、〈或=。

5+6○813-6○612+2○15
15-7○616-8○811-2○7
12-6○15-410+5○13-717-9○18-10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13-4=9
课后小记:。

活学活用:中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思考题

活学活用:中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思考题

近年来,儿童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为了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开设科学活动课程。

今天,我将分享一个中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教案设计和思考题,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教案设计1.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能够:(1)通过观察和感知,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特征。

(2)学会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外貌特征。

(3)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环境和习性。

(4)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活动准备(1)课前准备:老师准备一些植物图示和实物叶子,并制作出一张以“常绿树”和“落叶树”为标题的图片,供幼儿观看。

(2)学生准备:幼儿需要穿着舒适的衣服和鞋子,准备接受户外实践活动。

3.活动介绍(1)开始讲解:介绍什么是常绿树和落叶树,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老师可以引用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2)户外实践:带领幼儿外出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和感知周围的植物,尝试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外貌特征。

(3)总结归纳:回到教室,老师将向幼儿介绍更多有关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知识,并总结和归纳前面的学习和实践介绍的信息。

4.活动评价通过本次活动,老师将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二、教案思考题1.常绿树和落叶树是怎么区别的?常绿树和落叶树是树木生长习性不同的代表。

常绿树指在整年内绿叶常存的树木,树叶可以细化至年老而被青枯掉下,生长新叶,例如松树、柏树、柚子树等。

落叶树指在冬季脱落叶子的树木。

叶子脱落是由于活动层萎缩而引起的,例如枫树、槐树、榆树等。

2.常绿树和落叶树有哪些不同的生长环境?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环境有所不同。

常绿树多生长在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如热带、亚热带地区。

落叶树的生长范围较广,可能生长在温带、亚热带、热带或寒带等各种气候条件下。

3.你能否列举出几种常见的常绿树和落叶树?常绿树包括松树、柏树、黄杨树、垂柳等。

关于完全平方公式的思考题教案二

关于完全平方公式的思考题教案二

关于完全平方公式的思考题教案二导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起着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

数学中有许多公式,其中完全平方公式是我们在数学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必学知识,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方式。

本文将从完全平方公式的定义、应用以及解题思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完全平方公式的定义完全平方公式,指的是求一个二次多项式的平方值。

具体形式为:(a+b)^2 = a^2 + 2ab + b^2其中,a和b是任意实数。

简单地说,完全平方公式就是两个数的平方和可以分解成一个数的平方和两倍乘积的形式。

这个公式,虽然听起来很抽象,但实际上是非常实用的,特别是在解决一些代数问题时,可以大大简化计算,提高解题速度。

二、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在数学中,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应用于各种代数题目当中。

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应用。

1.解决因式分解问题对于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如果要进行因式分解,可以使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求解。

例如,对于方程x^2 + 6x + 9 = 0,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知,该方程可以写成:(x+3)^2 = 0所以方程的两个解为x=-3,x=-3。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其进行因式分解得到:(x+3)^2 = (x+3) × (x+3) = 02.求解勾股定理问题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经典的几何定理,其表述如下: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其斜边的平方。

在求解勾股定理问题时,如果知道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即可使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第三条边的长度。

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求斜边长。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完全平方公式来解答这个问题:5^2 = 3^2 + 4^2所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

3.解决其他代数问题此外,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应用于各种其他代数问题当中,例如求解多项式的平方,计算两个数的平均数等等。

三、解题思路在使用完全平方公式解题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思路。

1.找出问题中的二次多项式在使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之前,需要先找出问题中的二次多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1、软件项目开发首先要做的事是什么?答:首先要做的事软件需求分析,它是一个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正确理解,然后把它用软件工程开发语言(形式功能规约,即需求规格说明书)表达出来的过程。

本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和用户一起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软件的逻辑模型,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文档并最终得到用户的认可。

需求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等方法。

本阶段的工作是根据需求说明书的要求,设计建立相应的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将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或模块,定义子系统或模块间的接口关系,对各子系统进行具体设计定义,编写软件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或数据结构设计说明书,组装测试计划。

2、你认为该软件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答:方便用户使用,功能界面友好,考虑各种特殊情况,有效避免发生异常。

3、你认为怎样分工是最合理的?答:为保障软件工程的顺利实施,建立合理的角色管理体系是整个软件工程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们采用角色分工的方法,首先划清角色职责,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为每位成员分配角色(根据项目规模和人员情况,可以一人兼多个角色和多人充当一个角色),以保证项目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责任明确、分工到人。

角色数量与公司规模和项目规模有关,一般设置为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工程师、系统设计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软件编码工程师、测试设计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软件支持工程师8个角色。

通过划分软件工程角色,可以根据技术员的技能安排相关的任务,可以有目的的培训或招聘相关技能的人才,可以有重点的稳定高级人才,防止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

我有什么类型的业务,我就需要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我有什么样的人,我就做什么样的业务。

如果没有明确的角色划分,就没有合理的职责分配,一个人几乎什么都需要掌握(学习是有成本的),当他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自然就追求更高的待遇,他具备高级软件工程师的水平,但我们更需要程序员,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待遇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待遇。

在传统的项目小组中,我们往往安排技术高超、经验最丰富的程序员做项目经理,这是一个误区,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人应该做系统分析和设计,他是技术专家,这是他的特长,项目经理应该是一个管理、协调和客户关系专家,有时,二者可以是一个人,但决不是一个角色,在大的项目中,二者更应当分开。

技术人员一般不善于处理客户关系,很多项目的失败就是因为客户关系处理不好造成的。

一个人到底是什么角色,是在项目中根据项目特点和个人技能临时确定的,并不一定代表一个人的能力和未来,是因事就人,而不是因人就事。

思考题:1、软件项目计划主要完成什么工作?答:软件项目计划主要完成如下工作:1.确定范围对该软件项目的综合描述,定义起所要做的工作以及性能限制,它包括:(1)项目目标;(2)主要功能;(3)性能限制;(4)系统接口;(5)特殊要求;(6)开发概述。

2.分配资源。

(1)人员资源;(2)硬件资源;(3)软件资源;(4)其他。

3.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的好坏往往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按期完成,因此这一环节是十分重要的。

制定软件进度与其他工程没有很大的区别,其方法主要有:(1)工程网络图;(2)Gantt图;(3)任务资源表;(4)成本估算;(5)培训计划。

2、你认为项目开发计划中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答:在项目开发流程中,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是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需要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从事,但公司中具有这种技能的人往往不够,导致项目小组中无法进行职责分配,往往大家一块去调研、一块做设计、一块做编码,导致需求和设计风险较大、开发效率较低、开发成本较高,软件质量得不到保证。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成立软件工程小组、技术支持小组和客户服务小组三个可复用的组织,他们分别从事不同的工作,由不同技能的人组成,一个人可以参与多个组织。

它们都为项目小组服务,并安排人员参与不同的项目小组,提供不同的技能,在某一方面可以做的更好。

一个项目小组一般由软件工程小组和客户支持小组的部分成员,以及几名程序员临时组成,项目结束后,项目小组也随即解体。

3、你认为项目计划怎么对软件开发有意义?答:制订软件项目计划的目的在于建立并维护软件项目各项活动的计划,软件项目计划其实就是一个用来协调软件项目中其它所有计划,指导项目组对项目进行执行和监控的文件。

一个好的软件项目计划可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软件项目有其特殊性,不确定因素多,工作量估计困难,项目初期难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制定一个好的计划,可以让客户了解你的目的和客户的是不是一致,不会导致做无用功的可能。

所以,制定一个项目计划对软件开发是很有意义的。

思考题:1、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中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答:需求的定义包括从用户角度(系统的外部行为),以及从开发者角度(一些内部特性)来阐述需求。

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编写需求文档。

需求的另外一种定义认为需求是“用户所需要的并能触发一个程序或系统开发工作的说明”。

有些需求分析专家拓展了这个概念:“从系统外部能发现系统所具有的满足于用户的特点、功能及属性等”。

这些定义强调的是产品是什么样的,而并非产品是怎样设计、构造的。

而下面的定义则从用户需要进一步转移到了系统特性:需求是指明必须实现什么的规格说明。

它描述了系统的行为、特性或属性,是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的约束。

从上面这些不同形式的定义不难发现:并没有一个清晰、毫无二义性的“需求”术语存在,真正的“需求”实际上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个人们主要是指客户,但一般情况下,用户并不能描述自己的需要,只就需要系统分析人员根据用户的自己语言的描述整理出相关的需要再进一步和客户核对。

系统分析员和客户需要确保所有项目风险承担者在描述需求的那些名词的理解上务必达成共识。

所以,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中是必不可少的。

2、分析系统流程图,流程图和数据流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

答:系统流程图是在系统分析员在做系统构架阶段,或者说,在接触实际系统时,对未来构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种描述。

这种描述是相对简单且完全的,涉及到未来系统中使用的处理部件,如磁盘,显示器,用户输入以及处理过程的先后顺序表示等,标准的系统流程图应该有10种图元,具体的有国家标准。

当然,系统流程图还可以用来表示现有的信息系统处理过程涉及的各个部件以及次序。

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述系统里面的每个部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人工过程等等).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信息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而不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因此尽管系统流程图使用的某些符号和程序流程图中使用的符号相同,但是它确是物理流程图而不是程序流程图数据流程图(DFD)是在系统分析员在系统设计阶段,对实际构建的系统分析综合后,提取逻辑模型的一个过程,它更关注于过程内数据的处理,而把具体处理数据的物理过程,物理分布忽略。

实际上,最初始的数据流程图标准图元只有四个!实体,过程,数据流,数据的存储。

并且,数据流的分析过程是逐步对实际过程求精的,从顶层数据流图,到分层数据流图,数据流,过程类型也逐步增加,直到形成最后的数据字典和底层数据流图。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流图和程序设计中的程序流程图(Flow Chat)是不同的,数据流图关心的是企业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加工的客观过程,并不关心未来电子化处理的加工过程;数据流图中流动的只是数据,并没有控制过程,但在程序流程图当中,必须有控制逻辑。

流程图是流经一个系统的信息流、观点流或部件流的图形代表。

在企业中,流程图主要用来说明某一过程。

这种过程既可以是生产线上的工艺流程,也可以是完成一项任务必需的管理过程。

例如,一张流程图能够成为解释某个零件的制造工序,甚至组织决策制定程序的方式之一。

这些过程的各个阶段均用图形块表示,不同图形块之间以箭头相连,代表它们在系统内的流动方向。

下一步何去何从,要取决于上一步的结果,典型做法是用“是”或“否”的逻辑分支加以判断。

流程图是揭示和掌握封闭系统运动状况的有效方式。

作为诊断工具,它能够辅助决策制定,让管理者清楚地知道,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从而确定出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

3、怎样写符合规范的数据流图和数据词典?答:1.应适当的为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以及外部实体命名,名字应该反映该成分的实际含义,避免使用空洞的名字。

2.一个加工的输出数据流,不应与输入数据流同名,及时他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3.允许一个加工有多条数据流流向另一个加工,也允许一个加工有两条相同的输出数据流流向不同的加工。

4.保持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也就是说,父图中的某加工的输入输出流必须与他的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在数量上和名字上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父图中的一个输入(输出)数据流对应于子图中的几个输入(输出)数据流,而子图中组成这些数据流的数据项的全体正好是父图中的这一个数据流,那么他们仍然算是平衡的。

5.在自顶向下的分解过程中,若一个数据存储首次出现时,只与一个加工有关系,那么这个数据存储应作为这个加工的内部文件而不必画出。

6.保持数据守恒,也就是,一个加工的所有输出数据流中的数据必须能从该加工的输出流中直接获得,或者通过该加工能产生的数据。

7.每个加工必须既有输入数据流,又有输出数据流。

8.在整套数据流图中,每个数据存储必须既有读的数据流,又有写的数据流。

但是在某张子图中,可能只有读没有写,或者只有写没有读。

4、怎样组织对该工作的评审?答:对功能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清晰性,以及其它需求给予评价.评审通过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否则重新进行需求分析。

思考题1.系统设计和需求分析的关系是什么?两者必须先后关联吗?答:系统设计时把需求分析变换成软件表示的过程,主要包含两个阶段: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和部件级设计阶段。

前者为概要设计,后者为详细设计。

系统设计是将需求分析转化为数据结构和软件,进而将软件体系结构性元素转化为软件部件的过程性描述,得到软件详细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过程。

因此,系统设计时基于需求分析的。

两者必须是先后关联,如果不这样,系统设计的盲目的,会导致这个工程失去目标和方向,最终导致失败。

2.怎样描绘系统的体系结构?答:体系结构的描述有多种风格:数据位中心的体系结构;数据流风格的体系结构;调用和返回风格的体系结构;面向对象风格的体系结构;层次式风格的体系结构。

3.怎样绘制符合规范的流程图。

答:首先要对整个系统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其次要使用合适的绘图软件帮助实现,最后要对绘好的流程图进行检查,保证逻辑的清晰正确。

思考题1.简述详细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

答:(1)为每个模块确定采用的算法,选择某种适当的工具表达算法的过程,写出模块的详细过程性描述;(2)确定每一模块使用的数据结构;(3)确定模块接口的细节,包括对系统外部的接口和用户界面,对系统内部其它模块的接口,以及模块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及局部数据的全部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