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八版习题答案精选全文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八版习题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八版习题答案8.1简单分页与虚拟内存分页有何区别?进程运行时,简单分页的所有页必须都在内存中,除非使用了覆盖技术,虚存分页并非所有页都须在内存页框中,仅在需要时才读入页,把一页读入内存可能需要把另一页写出到磁盘。

8.2什么是抖动?当操作系统读取一块内存时,它必须把另一块换出。

如果一块正好在将要用到之前换出,操作系统就不得不很快地把它取回。

这类操作通常会导致一种称为系统抖动(thrashing)的情况。

这样会使处理器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交换块而非执行指令。

8.3为何在使用虚拟内存时,局部性原理至关重要?局部性原理描述了一个进程中程序和数据引用的集簇倾向。

因此,假设在很短的时间内仅需要进程的一部分块是合理的。

同时,还可以对将来可能会访问的块进行猜测,从而避免系统抖动。

局部性原理表明虚拟内存方案是可行的。

8.4哪些元素是页表项中能找到的典型元素?简单定义每个元素。

页号:虚拟地址的页号部分。

进程标志符:使用该页的进程。

页号和进程标志符共同标志-个特定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的一页。

控制位:该域包含一些标记,比如有效、访问和修改,以及保护和锁定信息。

链指针:若某项没有链项,则该域为空(或用一个单独的位来表示)。

否则,该域包含链中下一项的索引值(0~2^m-1之间的数字)。

8.5转换检测缓冲区的目的是什么?原则上,每次虚存访问都可能会引起两次物理内存访问:一次取相应的页表项,另一次取需要的数据。

因此,简单的虚拟内存方案会导致内存访问时间加倍。

为克服这个问题,大多数虚拟内存方案都为页表项使用了一个特殊的高速缓存,通常称为转换检测缓冲区(Tran slationLookaside Buffer,TLB)。

8.6简单定义两种可供选择的页面读取策略。

请求分页,只有当访问到某页中的一个单元时才将该页取入内存。

若内存管理的其他策略比较合适,将发生下述情况:当一个进程首次启动时,会在一段时间出现大量的缺页中断:取入越来越多的页后,局部性原理表明大多数将来访问的页都是最近读取的页。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中文答案全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中文答案全

•2.1 情况(a)和情况(b)具有相同的答案。

•假设处理器的操作不能重叠,但I/O操作可以。

•1job:时间周期=NT•处理器利用率=50%;•2jobs:时间周期=NT•处理器利用率=100%;•4jobs:时间周期=(2N-1)NT•处理器利用率=100%•2.2 I/O限制程序只用相对较少的处理时间,因此,受到短期调度算法的偏爱。

然而,如果一个处理器限制程序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被处理器时间拒绝,那同样的这个短期调度算法则会允许处理机去处理过去一段时间一直没有使用处理机的程序,所以,并不是永远不受理处理器限制程序所需的处理器时间。

•2.3 关于分时系统,我们所关注的是周转时间。

•首选的是时间片,因为它在一个很短的时间给•所有的程序一个访问权限去使用处理器。

在批•处理系统,我们所关注的是吞吐量和更少量的上•下文转换,对于进程来说获得了更多的处理时•间。

因此,最小化上下文转换的处理是有优势•的。

•2.4 应用程序运用系统调用去调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功能。

关键的是,系统调用导致转换到•进入内核模式的系统程序。

操作系统第三章习题解答•3.1 系统和用户进程的创建和删除:在系统中进程对于信息共享,加速计算,模块性和便利性都能并发执行。

并发的执行需要进程的创建和删除机制。

进程所需要的资源在进程被创建时获得或者在其运行的时候分配。

当进程结束时,操作系统需要收回任何可重用资源。

•进程的挂起和恢复:在进程调度中,当进程在等待某些资源时,操作系统需要把进程状态改变成等待或者就绪状态。

当进程所要求的资源可用时,操作系统需要把它的状态变为运行状态恢复它的执行。

•进程同步机制:协调进程分享数据。

并发访问使用共享数据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性,操作系统不得不为其提供一种进程同步机制用来确保协作进程有序的实行,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进程通信机制:在操作系统下执行的进程要么是独立的进程要么是协作的进程。

协作进程必须使用某些方法来实现进程间的通信。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六版》中文版答案总结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六版》中文版答案总结

复习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主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算术逻辑单元,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控制单元,解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并且使他们得到执行;输入/输出设备,由控制单元管理。

1.2 定义处理器寄存器的两种主要类别。

用户可见寄存器:优先使用这些寄存器,可以使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的程序员减少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

对高级语言而言,由优化编译器负责决定把哪些变量应该分配给主存储器。

一些高级语言,如C语言,允许程序言建议编译器把哪些变量保存在寄存器中。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以控制处理器的操作,且主要被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例程使用,以控制程序的执行。

1.3 一般而言,一条机器指令能指定的四种不同操作是什么?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可以从处理器传送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传送到处理器。

处理器-I/O:通过处理器和I/O模块间的数据传送,数据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

数据处理:处理器可以执行很多关于数据的算术操作或逻辑操作。

控制:某些指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

1.4 什么是中断?中断:其他模块(I/O,存储器)中断处理器正常处理过程的机制。

1.5 多中断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处理多中断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当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禁止再发生中断。

第二种方法是定义中断优先级,允许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处理器的运行。

1.6 内存层次的各个元素间的特征是什么?存储器的三个重要特性是:价格,容量和访问时间。

1.7 什么是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是比主存小而快的存储器,用以协调主存跟处理器,作为最近储存地址的缓冲区。

1.8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I/O操作的三种技术。

可编程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用以执行这个指令);在进一步的动作之前,处理器处于繁忙的等待中,直到该操作已经完成。

中断驱动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并继续执行后续指令,直到后者完成,它将被I/O模块中断。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习题与答案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习题与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主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算术逻辑单元,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控制单元,解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并且使他们得到执行;输入/输出设备,由控制单元管理。

1.2 定义处理器寄存器的两种主要类别。

用户可见寄存器:优先使用这些寄存器,可以使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的程序员减少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

对高级语言而言,由优化编译器负责决定把哪些变量应该分配给主存储器。

一些高级语言,如C语言,允许程序言建议编译器把哪些变量保存在寄存器中。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以控制处理器的操作,且主要被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例程使用,以控制程序的执行。

1.3 一般而言,一条机器指令能指定的四种不同操作是什么?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可以从处理器传送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传送到处理器。

处理器-I/O:通过处理器和I/O模块间的数据传送,数据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

数据处理:处理器可以执行很多关于数据的算术操作或逻辑操作。

控制:某些指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

1.4 什么是中断?中断:其他模块(I/O,存储器)中断处理器正常处理过程的机制。

1.5 多中断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处理多中断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当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禁止再发生中断。

第二种方法是定义中断优先级,允许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处理器的运行。

1.6 存层次的各个元素间的特征是什么?存储器的三个重要特性是:价格,容量和访问时间。

1.7 什么是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是比主存小而快的存储器,用以协调主存跟处理器,作为最近储存地址的缓冲区。

1.8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I/O操作的三种技术。

可编程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用以执行这个指令);在进一步的动作之前,处理器处于繁忙的等待中,直到该操作已经完成。

中断驱动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并继续执行后续指令,直到后者完成,它将被I/O 模块中断。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 课后题答案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 课后题答案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课后题答案C HAPTER 2O PERATING S YSTEMO VERVIEWReview Questions2.1 Convenience: An operating system makes a computer more convenientto use. Efficiency: An operating system allows the computer systemresources to be used in an efficient manner. Ability to evolve: Anoperating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such a way as to permit theeffective development, testing, and introduction of new systemfunctions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service.2.5 The execution context, or process state, is the internal data by which theoperating system is able to supervise and control the process. Thisinternal information is separated from the process, because theoperating system has information not permitted to the process. Thecontext includes all of the information that the operating system needsto manage the process and that the processor needs to execute theprocess properly. The context includes the contents of the variousprocessor registers, such as the program counter and data registers. Italso includes information of use to the operating system, such as thepriority of the process and whether the process is waiting for thecompletion of a particular I/O event.Problems2.1 The answers are the same for (a) and (b). Assume that althoughprocessor operations cannot overlap, I/O operations can.1 Job: TAT = NT Processor utilization = 50%2 Jobs: TAT = NT Processor utilization = 100%4 Jobs: TAT = (2N – 1)NT Processor utilization = 100% 2.4 A system call is used by an application program to invoke a functionprovided by the operating system. Typically, the system call results intransfer to a system program that runs in kernel mode.C HAPTER 3P ROCESS D ESCRIPTION ANDC ONTROLReview Questions3.5 Swapping involves moving part or all of a process from main memoryto disk. When none of the processes in main memory is in the Ready state, the operating system swaps one of the blocked processes out onto disk into a suspend queue, so that another process may be brought into main memory to execute.3.10 The user mode has restrictions on the instructions that can be executedand the memory areas that can be accessed. This is to protect theoperating system from damage or alteration. In kernel mode, theoperating system does not have these restrictions, so that it canperform its tasks.Problems3.1 •Creation and deletion of both user and system processes. Theprocesses in the system can execute concurrently for informationsharing, computation speedup, modularity, and convenience.Concurrent execution requires a mechanism for process creation and deletion. The required resources are given to the process when it iscreated, or allocated to it while it is running. When the processterminates, the OS needs to reclaim any reusable resources.•Suspension and resumpti on of processes. In process scheduling, theOS needs to change the process's state to waiting or ready state when it is waiting for some resources. When the required resources areavailable, OS needs to change its state to running state to resume itsexecution.•Provision of mechanism for process synchronization. Cooperatingprocesses may share data. Concurrent access to shared data mayresult in data inconsistency. OS has to provide mechanisms forprocesses synchronization to ensure the orderly execution ofcooperating processes, so that data consistency is maintained.•Provision of mechanism for process communication. The processesexecuting under the OS may be either independent processes orcooperating processes. Cooperating processes must have the means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Provision of mechanisms for deadlock handling. In amultiprogramming environment, several processes may compete fora finite number of resources. If a deadlock occurs, all waitingprocesses will never change their waiting state to running state again, resources are wasted and jobs will never be completed.3.3Figure 9.3 shows the result for a single blocked queue. The figurereadily generalizes to multiple blocked queues.C HAPTER 4P ROCESS D ESCRIPTION ANDC ONTROLReview Questions4.2 Less state information is involved.4.5 Address space, file resources, execution privileges are examples.4.6 1. Thread switching does not require kernel mode privileges becauseall of the thread management data structures are within the useraddress space of a single process. Therefore, the process does notswitch to the kernel mode to do thread management. This saves theoverhead of two mode switches (user to kernel; kernel back to user). 2.Scheduling can be application specific. One application may benefit most from a simple round-robin scheduling algorithm, while another might benefit from a priority-based scheduling algorithm. Thescheduling algorithm can be tailored to the application withoutdisturbing the underlying OS scheduler. 3. ULTs can run on anyoperating system. No changes are required to the underlying kernel to support ULTs. The threads library is a set of application-level utilities shared by all applications.4.7 1. In a typical operating system, many system calls are blocking. Thus,when a ULT executes a system call, not only is that thread blocked, but also all of the threads within the process are blocked. 2. In a pure ULT strategy, a multithreaded application cannot take advantage ofmultiprocessing. A kernel assigns one process to only one processor ata time. Therefore, only a single thread within a process can execute at atime.Problems4.2Because, with ULTs, the thread structure of a process is not visible to theoperating system, which only schedules on the basis of processes.C HAPTER 5C ONCURRENCY:M UTUALE XCLUSION ANDS YNCHRONIZATIONReview Questions5.1 Communication among processes, sharing of and competing forresources, synchronization of the activities of multiple processes, and allocation of processor time to processes.5.9 A binary semaphore may only take on the values 0 and 1. A generalsemaphore may take on any integer value.Problems5.2 ABCDE; ABDCE; ABDEC; ADBCE; ADBEC; ADEBC;DEABC; DAEBC; DABEC; DABCE5.5Consider the case in which turn equals 0 and P(1) sets blocked[1] totrue and then finds blocked[0] set to false. P(0) will then setblocked[0] to true, find turn = 0, and enter its critical section. P(1) will then assign 1 to turn and will also enter its critical section.C HAPTER 6C ONCURRENCY:D EADLOCK ANDS TARVATIONReview Questions6.2 Mutual exclusion. Only one process may use a resource at a time. Holdand wait. A process may hold allocated resources while awaitingassignment of others. No preemption. No resource can be forciblyremoved from a process holding it.6.3 The above three conditions, plus: Circular wait. A closed chain ofprocesses exists, such that each process holds at least one resourceneeded by the next process in the chain.Problems6.4 a. 0 0 0 00 7 5 06 6 2 22 0 0 20 3 2 0b. to d. Running the banker's algorithm, we see processes can finishin the order p1, p4, p5, p2, p3.e. Change available to (2,0,0,0) and p3's row of "still needs" to (6,5,2,2).Now p1, p4, p5 can finish, but with available now (4,6,9,8) neitherp2 nor p3's "still needs" can be satisfied. So it is not safe to grantp3's request.6.5 1. W = (2 1 0 0)2. Mark P3; W = (2 1 0 0) + (0 1 2 0) = (2 2 2 0)3. Mark P2; W = (2 2 2 0) + (2 0 0 1) = (4 2 2 1)4. Mark P1; no deadlock detectedReview Questions7.1 Relocation, protection, sharing, logical organization, physicalorganization.7.7 A logical address is a reference to a memory location independent ofthe current assignment of data to memory; a translation must be made to a physical address before the memory access can be achieved. A relative address is a particular example of logical address, in which the address is expressed as a location relative to some known point, usually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gram. A physical address, or absolute address, is an actual location in main memory.Problems7.6 a. The 40 M block fits into the second hole, with a starting address of80M. The 20M block fits into the first hole, with a starting address of 20M. The 10M block is placed at location 120M.40M 40M 60M 40M 40M 40M 30Mb. The three starting addresses are 230M, 20M, and 160M, for the 40M, 20M, and 10M blocks, respectively. 40M 60M 60M 40M 40M 40M 30Mc. The three starting addresses are 80M, 120M, and 160M, for the 40M,20M, and 10M blocks, respectively. C HAPTER 7M EMORY M ANAGEMENT7.12 a. The number of bytes in the logical address space is (216 pages) (210bytes/page) = 226 bytes. Therefore, 26 bits are required for the logical address.b. A frame is the same size as a page, 210 bytes.c. The number of frames in main memory is (232 bytes of mainmemory)/(210 bytes/frame) = 222 frames. So 22 bits is needed tospecify the frame.d. There is one entry for each page in the logical address space.Therefore there are 216 entries.e. In addition to the valid/invalid bit, 22 bits are needed to specify theframe location in main memory, for a total of 23 bits.30M40M40M60M40M40M40Md. The three starting addresses are 80M, 230M, and 360M, for the 40M,20M, and 10M blocks, respectively.C HAPTER 8V IRTUAL M EMORYReview Questions8.1 Simple paging: all the pages of a process must be in main memory forprocess to run, unless overlays are used. Virtual memory paging: not all pages of a process need be in main memory frames for the process to run.; pages may be read in as needed8.2 A phenomenon in virtual memory schemes, in which the processorspends most of its time swapping pieces rather than executinginstructions.Problems8.1 a. Split binary address into virtual page number and offset; use VPNas index into page table; extract page frame number; concatenateoffset to get physical memory addressb. (i) 1052 = 1024 + 28 maps to VPN 1 in PFN 7, (7 ⨯ 1024+28 = 7196)(ii) 2221 = 2 ⨯ 1024 + 173 maps to VPN 2, page fault(iii) 5499 = 5 ⨯ 1024 + 379 maps to VPN 5 in PFN 0, (0 ⨯ 1024+379 =379)8.4 a. PFN 3 since loaded longest ago at time 20b. PFN 1 since referenced longest ago at time 160c. Clear R in PFN 3 (oldest loaded), clear R in PFN 2 (next oldestloaded), victim PFN is 0 since R=0d. Replace the page in PFN 3 since VPN 3 (in PFN 3) is used furthestin the futuree. There are 6 faults, indicated by **4 0 0 0 *2*4 2*1**3 2VPN of pages in memory in LRU order 32143243434242241241243122Review Questions9.1 Long-term scheduling: The decision to add to the pool of processes tobe executed. Medium-term scheduling: The decision to add to thenumber of processes that are partially or fully in main memory.Short-term scheduling: The decision as to which available process willbe executed by the processor9.3 Turnaround time is the total time that a request spends in the system(waiting time plus service time. Response time is the elapsed timebetween the submission of a request until the response begins toappear as output.Problems9.1 Each square represents one time unit; the number in the square refersto the currently-running process.FCFS A A A B B B B B C C D D D D D E E E E E RR, q = 1 A B A B C A B C B D B D E D E D E D E E RR, q = 4 A A A B B B B C C B D D D D E E E E D E SPN A A A C C B B B B B D D D D D E E E E E SRT A A A C C B B B B B D D D D D E E E E E HRRN A A A B B B B B C C D D D D D E E E E E Feedback, q = 1 A B A C B C A B B D B D E D E D E D E EFeedback, q = 2i A B A A C B B C B B D D E D D E E D E EC HAPTER 9U NIPROCESSORS CHEDULINGA B C D ET a0 1 3 9 12T s 3 5 2 5 5 FCFS T f 3 8 10 15 20T r 3.00 7.00 7.00 6.00 8.00 6.20T r/T s 1.00 1.40 3.50 1.20 1.60 1.74 RR qT f 6.00 11.00 8.00 18.00 20.00= 1T r 6.00 10.00 5.00 9.00 8.00 7.60T r/T s 2.00 2.00 2.50 1.80 1.60 1.98RR qT f 3.00 10.00 9.00 19.00 20.00= 4T r 3.00 9.00 6.00 10.00 8.00 7.20T r/T s 1.00 1.80 3.00 2.00 1.60 1.88 SPN T f 3.00 10.00 5.00 15.00 20.00T r 3.00 9.00 2.00 6.00 8.00 5.60T r/T s 1.00 1.80 1.00 1.20 1.60 1.32SRT T f 3.00 10.00 5.00 15.00 20.00T r 3.00 9.00 2.00 6.00 8.00 5.60T r/T s 1.00 1.80 1.00 1.20 1.60 1.32 HRRT f 3.00 8.00 10.00 15.00 20.00NT r 3.00 7.00 7.00 6.00 8.00 6.20T r/T s 1.00 1.40 3.50 1.20 1.60 1.74FB qT f7.00 11.00 6.00 18.00 20.00= 1T r7.00 10.00 3.00 9.00 8.00 7.40T r/T s 2.33 2.00 1.50 1.80 1.60 1.85 FB T f 4.00 10.00 8.00 18.00 20.00q = 2i T r 4.00 9.00 5.00 9.00 8.00 7.00 T r/T s 1.33 1.80 2.50 1.80 1.60 1.819.16 a. Sequence with which processes will get 1 min of processor time:1 2 3 4 5 Elapsed time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BBBBBBBCCDDDDDEEEEEEEEEEE1015192327303336384042434445The turnaround time for each process:A = 45 min,B = 35 min,C = 13 min,D = 26 min,E = 42 minThe average turnaround time is = (45+35+13+26+42) / 5 = 32.2 min b.Priority Job Turnaround Time3 4 6 7 9 BEACD99 + 12 = 2121 + 15 = 3636 + 3 = 3939 + 6 = 45The average turnaround time is: (9+21+36+39+45) / 5 = 30 min c.Job Turnaround TimeA B C D E 1515 + 9 = 24 24 + 3 = 27 27 + 6 = 33 33 + 12 = 45The average turnaround time is: (15+24+27+33+45) / 5 = 28.8 min d.RunningTimeJob Turnaround Time6 9 12 15 DBEA3 + 6 = 99 + 9 = 1818 + 12 = 3030 + 15 = 45The average turnaround time is: (3+9+18+30+45) / 5 = 21 minC HAPTER 10M ULTIPROCESSOR AND R EAL-T IMES CHEDULINGReview Questions10.1 Fine: Parallelism inherent in a 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Medium: Parallelprocessing or multitasking within a single application. Coarse:Multiprocessing of concurrent processes in a multiprogrammingenvironment. Very Coarse: Distributed processing across network nodes toform a single computing environment. Independent: Multiple unrelatedprocesses.10.4 A hard real-time task is one that must meet its deadline; otherwise it willcause undesirable damage or a fatal error to the system. A soft real-timetask has an associated deadline that is desirable but not mandatory; it stillmakes sense to schedule and complete the task even if it has passed itsdeadline.Problems10.1 For fixed priority, we do the case in which the priority is A, B, C. Eachsquare represents five time units; the letter in the square refers to thecurrently-running process. The first row is fixed priority; the secondrow is earliest deadline scheduling using completion deadlines.A AB B A AC C A A B B A A C C A AA AB B AC C A C A A B B A A C C C A AFor fixed priority scheduling, process C always misses its deadline.10.4normal executionexecution in critical sectionT 1T 2T 3s locked by T 3s unlockeds locked by T 1Once T 3 enters its critical section, it is assigned a priority higher than T1. When T3 leaves its critical section, it is preempted by T 1.C HAPTER 11I/O M ANAGEMENT AND D ISK S CHEDULING Review Questions11.1 Programmed I/O: The processor issues an I/O command, on behalf of aprocess, to an I/O module; that process then busy-waits for theoperation to be completed before proceeding. Interrupt-driven I/O:The processor issues an I/O command on behalf of a process,continues to execute subsequent instructions, and is interrupted by the I/O module when the latter has completed its work. The subsequent instructions may be in the same process, if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that process to wait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I/O. Otherwise, the process is suspended pending the interrupt and other work is performed. Direct memory access (DMA): A DMA module controls the exchange of data between main memory and an I/O module. The processor sends arequest for the transfer of a block of data to the DMA module and is interrupted only after the entire block has been transferred.11.5 Seek time, rotational delay, access time.Problems11.1 If the calculation time exactly equals the I/O time (which is the mostfavorable situation), both the processor and the peripheral devicerunning simultaneously will take half as long as if they ran separately.Formally, let C be the calculation time for the entire program and let T be the total I/O time required. Then the best possible running timewith buffering is max(C, T), while the running time without buffering is C + T; and of course ((C + T)/2) ≤ max(C, T) ≤ (C + T). Source:[KNUT97].11.3 Disk head is initially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decreasing tracknumber:FIFO SSTF SCAN C-SCANNext track accessed Numberof trackstraversedNexttrackaccessedNumberof trackstraversedNexttrackaccessedNumberof trackstraversedNexttrackaccessedNumberof trackstraversed27 73 110 10 64 36 64 36129 102 120 10 41 23 41 23 110 19 129 9 27 14 27 14 186 76 147 18 10 17 10 17 147 39 186 39 110 100 186 17641 106 64 122 120 10 147 3910 31 41 23 129 9 129 1864 54 27 14 147 18 120 9120 56 10 17 186 39 110 10 Average 61.8 Average 29.1 Average 29.6 Average 38If the disk head is initially moving in the direction of increasing tracknumber, only the SCAN and C-SCAN results change:SCAN C-SCANNext track accessed Numberof trackstraversedNexttrackaccessedNumberof trackstraversed110 10 110 10120 10 120 10129 9 129 9147 18 147 18186 39 186 3964 122 10 17641 23 27 1727 14 41 1410 17 64 23 Average 29.1 Average 35.1Review Questions12.1 A field is the basic element of data containing a single value. A recordis a collection of related fields that can be treated as a unit by some application program.12.5 Pile: Data are collected in the order in which they arrive. Each recordconsists of one burst of data. Sequential file: A fixed format is used for records. All records are of the same length, consisting of the same number of fixed-length fields in a particular order. Because the length and position of each field is known, only the values of fields need to be stored; the field name and length for each field are attributes of the file structure. Indexed sequential file: The indexed sequential file maintains the key characteristic of the sequential file: records are organized in sequence based on a key field. Two features are added; an index to the file to support random access, and an overflow file. The index provides a lookup capability to reach quickly the vicinity of a desired record. The overflow file is similar to the log file used with a sequential file, but is integrated so that records in the overflow file are located by following a pointer from their predecessor record. Indexed file: Records are accessed only through their indexes. The result is that there is now no restriction on the placement of records as long as a pointer in at least one index refers to that record. Furthermore,variable-length records can be employed. Direct, or hashed, file: The direct file makes use of hashing on the key value.Problems12.1 Fixed blocking: F = largest integer B RWhen records of variable length are packed into blocks, data formarking the record boundaries within the block has to be added to separate the records. When spanned records bridge block boundaries, some reference to the successor block is also needed. One possibility is a length indicator preceding each record. Another possibility is a special separator marker between records. In any case, we can assume that each record requires a marker, and we assume that the size of a marker is about equal to the size of a block pointer [WEID87]. For spanned blocking, a block pointer of size P to its successor block may C HAPTER 12F ILE M ANAGEMENTbe included in each block, so that the pieces of a spanned record can easily be retrieved. Then we haveVariable-length spanned blocking: F=B-P R+PWith unspanned variable-length blocking, an average of R/2 will be wasted because of the fitting problem, but no successor pointer is required:Variable-length unspanned blocking: F=B-R2 R+P12.3 a. Indexedb. Indexed sequentialc. Hashed or indexed。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_第五版》练习题及答案(DOC)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_第五版》练习题及答案(DOC)

第 1 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 、图 1.3中的理想机器还有两条I/O 指令:0011 = 从 I/O 中载入 AC0111 = 把 AC保存到 I/O 中在这种情况下, 12 位地址标识一个特殊的外部设备。

请给出以下程序的执行过程(按照图 1.4 的格式):1.从设备 5 中载入 AC。

2.加上存储器单元 940 的内容。

3.把 AC保存到设备 6 中。

假设从设备 5 中取到的下一个值为3940 单元中的值为 2。

答案:存储器( 16 进制内容):300:3005;301:5940;302:7006步骤 1:3005->IR;步骤 2:3->AC步骤 3:5940->IR;步骤 4:3+2=5->AC步骤 5:7006->IR:步骤 6:AC->设备 61.2 、本章中用 6 步来描述图 1.4 中的程序执行情况,请使用MAR和 MBR扩充这个描述。

答案: 1. a. PC 中包含第一条指令的地址300,该指令的内容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 300 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1940)被送入 MBR,并且PC增 1。

这两个步骤是并行完成的。

c.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 IR 中。

2.a.指令寄存器 IR 中的地址部分( 940)被送入 MAR中。

b.地址 940 中的值被送入 MBR中。

c.MBR中的值被送入 AC中。

3. a. PC 中的值( 301)被送入 MAR中。

b. 地址为 301 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5941)被送入 MBR,并且 PC增 1。

c.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 IR 中。

4.a.指令寄存器 IR 中的地址部分( 941)被送入 MAR中。

b.地址 941 中的值被送入 MBR中。

c.AC中以前的内容和地址为 941 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相加,结果保存到 AC中。

5.a. PC中的值( 302)被送入 MAR中。

b. 地址为 302 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2941)被送入 MBR,并且PC增 1。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六版》中文版答案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六版》中文版答案

复习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计算机得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主存储器,存储数据与程序;算术逻辑单元,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控制单元,解读存储器中得指令并且使她们得到执行;输入/输出设备,由控制单元管理。

1、2 定义处理器寄存器得两种主要类别。

用户可见寄存器:优先使用这些寄存器,可以使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得程序员减少对主存储器得访问次数。

对高级语言而言,由优化编译器负责决定把哪些变量应该分配给主存储器。

一些高级语言,如C语言,允许程序言建议编译器把哪些变量保存在寄存器中。

控制与状态寄存器:用以控制处理器得操作,且主要被具有特权得操作系统例程使用,以控制程序得执行。

1、3 一般而言,一条机器指令能指定得四种不同操作就是什么?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可以从处理器传送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传送到处理器。

处理器-I/O:通过处理器与I/O模块间得数据传送,数据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

数据处理:处理器可以执行很多关于数据得算术操作或逻辑操作。

控制:某些指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

1、4 什么就是中断?中断:其她模块(I/O,存储器)中断处理器正常处理过程得机制。

1、5 多中断得处理方式就是什么?处理多中断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当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禁止再发生中断。

第二种方法就是定义中断优先级,允许高优先级得中断打断低优先级得中断处理器得运行。

1、6 内存层次得各个元素间得特征就是什么?存储器得三个重要特性就是:价格,容量与访问时间。

1、7 什么就是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就是比主存小而快得存储器,用以协调主存跟处理器,作为最近储存地址得缓冲区。

1、8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I/O操作得三种技术。

可编程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得指令时,它给相应得I/O模块发布命令(用以执行这个指令);在进一步得动作之前,处理器处于繁忙得等待中,直到该操作已经完成。

中断驱动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得指令时,它给相应得I/O模块发布命令,并继续执行后续指令,直到后者完成,它将被I/O模块中断。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图1.3中的理想机器还有两条I/O指令:0011 = 从I/O中载入AC0111 = 把AC保存到I/O中在这种情况下,12位地址标识一个特殊的外部设备。

请给出以下程序的执行过程(按照图1.4的格式):1.从设备5中载入AC。

2.加上存储器单元940的内容。

3.把AC保存到设备6中。

假设从设备5中取到的下一个值为3940单元中的值为2。

答案:存储器(16进制内容):300:3005;301:5940;302:7006步骤1:3005->IR;步骤2:3->AC步骤3:5940->IR;步骤4:3+2=5->AC步骤5:7006->IR:步骤6:AC->设备61.2、本章中用6步来描述图1.4中的程序执行情况,请使用MAR 和MBR扩充这个描述。

答案:1. a. PC中包含第一条指令的地址300,该指令的内容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0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1940)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这两个步骤是并行完成的。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2.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0)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0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MBR中的值被送入AC中。

3. a. PC中的值(30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1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5941)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4.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1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AC中以前的内容和地址为941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相加,结果保存到AC中。

5. a. PC中的值(302)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2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2941)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操作系统答案(全)

操作系统答案(全)

[英文原版]操作系统_精髓与设计原理_第6版答案翻译Keys of Operating Systems Internals and Design Principles6th Edition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复习题:1.1、列出并简要地定义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主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算术逻辑单元,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控制单元,解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并且使他们得到执行;输入/输出设备,由控制单元管理。

1.2、定义处理器寄存器的两种主要类别。

答:用户可见寄存器:优先使用这些寄存器,可以使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的程序员减少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

对高级语言而言,由优化编译器负责决定把哪些变量应该分配给主存储器。

一些高级语言,如C语言,允许程序言建议编译器把哪些变量保存在寄存器中。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以控制处理器的操作,且主要被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例程使用,以控制程序的执行。

1.3、一般而言,一条机器指令能指定的四种不同操作是什么?答:这些动作分为四类: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可以从处理器传送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传送到处理器。

处理器-I/O:通过处理器和I/O模块间的数据传送,数据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

数据处理,处理器可以执行很多关于数据的算术操作或逻辑操作。

控制:某些指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

1.4、什么是中断?答:中断:其他模块(I/O,存储器)中断处理器正常处理过程的机制。

1.5、多中断的处理方式是什么?答:处理多中断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当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禁止再发生中断。

第二种方法是定义中断优先级,允许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处理器的运行。

1.6、内存层次的各个元素间的特征是什么?答:存储器的三个重要特性是:价格,容量和访问时间。

1.7、什么是高速缓冲存储器?答:高速缓冲存储器是比主存小而快的存储器,用以协调主存跟处理器,作为最近储存地址的缓冲区。

1.8、列出并简要地定义I/O操作的三种技术。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练习题及答案要点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练习题及答案要点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图1.3中的理想机器还有两条I/O指令:0011 = 从I/O中载入AC0111 = 把AC保存到I/O中在这种情况下,12位地址标识一个特殊的外部设备。

请给出以下程序的执行过程(按照图1.4的格式):1.从设备5中载入AC。

2.加上存储器单元940的内容。

3.把AC保存到设备6中。

假设从设备5中取到的下一个值为3940单元中的值为2。

答案:存储器(16进制内容):300:3005;301:5940;302:7006 步骤1:3005->IR;步骤2:3->AC步骤3:5940->IR;步骤4:3+2=5->AC步骤5:7006->IR:步骤6:AC->设备 61.2、本章中用6步来描述图1.4中的程序执行情况,请使用MAR和MBR扩充这个描述。

答案:1. a. PC中包含第一条指令的地址300,该指令的内容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0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1940)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这两个步骤是并行完成的。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2.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0)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0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MBR中的值被送入AC中。

3. a. PC中的值(30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1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5941)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4.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1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AC中以前的内容和地址为941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相加,结果保存到AC中。

5. a. PC中的值(302)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2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2941)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6.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1)被送入MAR中。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练习试题和答案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练习试题和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图1.3中的理想机器还有两条I/O指令:0011 = 从I/O中载入AC0111 = 把AC保存到I/O中在这种情况下,12位地址标识一个特殊的外部设备。

请给出以下程序的执行过程(按照图1.4的格式):1.从设备5中载入AC。

2.加上存储器单元940的内容。

3.把AC保存到设备6中。

假设从设备5中取到的下一个值为3940单元中的值为2。

答案:存储器(16进制内容):300:3005;301:5940;302:7006 步骤1:3005->IR;步骤2:3->AC步骤3:5940->IR;步骤4:3+2=5->AC步骤5:7006->IR:步骤6:AC->设备 61.2、本章中用6步来描述图1.4中的程序执行情况,请使用MAR和MBR扩充这个描述。

答案:1. a. PC中包含第一条指令的地址300,该指令的内容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0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1940)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这两个步骤是并行完成的。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2.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0)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0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MBR中的值被送入AC中。

3. a. PC中的值(30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1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5941)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4.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1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AC中以前的内容和地址为941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相加,结果保存到AC中。

5. a. PC中的值(302)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2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2941)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6.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1)被送入MAR中。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六版》中文版答案课件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六版》中文版答案课件

复习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主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算术逻辑单元,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控制单元,解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并且使他们得到执行;输入/输出设备,由控制单元管理。

1.2 定义处理器寄存器的两种主要类别。

用户可见寄存器:优先使用这些寄存器,可以使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的程序员减少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

对高级语言而言,由优化编译器负责决定把哪些变量应该分配给主存储器。

一些高级语言,如C语言,允许程序言建议编译器把哪些变量保存在寄存器中。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以控制处理器的操作,且主要被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例程使用,以控制程序的执行。

1.3 一般而言,一条机器指令能指定的四种不同操作是什么?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可以从处理器传送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传送到处理器。

处理器-I/O:通过处理器和I/O模块间的数据传送,数据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

数据处理:处理器可以执行很多关于数据的算术操作或逻辑操作。

控制:某些指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

1.4 什么是中断?中断:其他模块(I/O,存储器)中断处理器正常处理过程的机制。

1.5 多中断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处理多中断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当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禁止再发生中断。

第二种方法是定义中断优先级,允许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处理器的运行。

1.6 内存层次的各个元素间的特征是什么?存储器的三个重要特性是:价格,容量和访问时间。

1.7 什么是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是比主存小而快的存储器,用以协调主存跟处理器,作为最近储存地址的缓冲区。

1.8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I/O操作的三种技术。

可编程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用以执行这个指令);在进一步的动作之前,处理器处于繁忙的等待中,直到该操作已经完成。

中断驱动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并继续执行后续指令,直到后者完成,它将被I/O模块中断。

(完整版)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课后答案

(完整版)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课后答案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课后答案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主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算术逻辑单元,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控制单元,解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并且使他们得到执行;输入/输出设备,由控制单元管理。

1.2 定义处理器寄存器的两种主要类别。

用户可见寄存器:优先使用这些寄存器,可以使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的程序员减少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

对高级语言而言,由优化编译器负责决定把哪些变量应该分配给主存储器。

一些高级语言,如C语言,允许程序言建议编译器把哪些变量保存在寄存器中。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以控制处理器的操作,且主要被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例程使用,以控制程序的执行。

1.3 一般而言,一条机器指令能指定的四种不同操作是什么?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可以从处理器传送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传送到处理器。

处理器-I/O:通过处理器和I/O模块间的数据传送,数据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

数据处理:处理器可以执行很多关于数据的算术操作或逻辑操作。

控制:某些指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

1.4 什么是中断?中断:其他模块(I/O,存储器)中断处理器正常处理过程的机制。

1.5 多中断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处理多中断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当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禁止再发生中断。

第二种方法是定义中断优先级,允许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处理器的运行。

1.6 内存层次的各个元素间的特征是什么?存储器的三个重要特性是:价格,容量和访问时间。

1.7 什么是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是比主存小而快的存储器,用以协调主存跟处理器,作为最近储存地址的缓冲区。

1.8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I/O操作的三种技术。

可编程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用以执行这个指令);在进一步的动作之前,处理器处于繁忙的等待中,直到该操作已经完成。

中断驱动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并继续执行后续指令,直到后者完成,它将被I/O模块中断。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练习题及答案(DOC)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练习题及答案(DOC)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练习题及答案(DOC)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图1.3中的理想机器还有两条I/O指令:0011 = 从I/O中载入AC0111 = 把AC保存到I/O中在这种情况下,12位地址标识一个特殊的外部设备。

请给出以下程序的执行过程(按照图1.4的格式):1.从设备5中载入AC。

2.加上存储器单元940的内容。

3.把AC保存到设备6中。

假设从设备5中取到的下一个值为3940单元中的值为2。

答案:存储器(16进制内容):300:3005;301:5940;302:7006 步骤1:3005->IR;步骤2:3->AC步骤3:5940->IR;步骤4:3+2=5->AC步骤5:7006->IR:步骤6:AC->设备 61.2、本章中用6步来描述图1.4中的程序执行情况,请使用MAR 和MBR扩充这个描述。

答案:1. a. PC中包含第一条指令的地址300,该指令的内容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0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1940)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这两个步骤是并行完成的。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2.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0)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0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MBR中的值被送入AC中。

3. a. PC中的值(30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1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5941)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4.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1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AC中以前的内容和地址为941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相加,结果保存到AC中。

5. a. PC中的值(302)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2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2941)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课后答案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1.1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主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算术逻辑单元,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控制单元,解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并且使他们得到执行;输入/输出设备,由控制单元管理。

1.2 定义处理器寄存器的两种主要类别。

用户可见寄存器:优先使用这些寄存器,可以使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的程序员减少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

对高级语言而言,由优化编译器负责决定把哪些变量应该分配给主存储器。

一些高级语言,如C语言,允许程序言建议编译器把哪些变量保存在寄存器中。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以控制处理器的操作,且主要被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例程使用,以控制程序的执行。

1.3 一般而言,一条机器指令能指定的四种不同操作是什么?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可以从处理器传送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传送到处理器。

处理器-I/O:通过处理器和I/O模块间的数据传送,数据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

数据处理:处理器可以执行很多关于数据的算术操作或逻辑操作。

控制:某些指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

1.4 什么是中断?中断:其他模块(I/O,存储器)中断处理器正常处理过程的机制。

1.5 多中断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处理多中断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当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禁止再发生中断。

第二种方法是定义中断优先级,允许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处理器的运行。

1.6 内存层次的各个元素间的特征是什么?存储器的三个重要特性是:价格,容量和访问时间。

1.7 什么是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是比主存小而快的存储器,用以协调主存跟处理器,作为最近储存地址的缓冲区。

1.8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I/O操作的三种技术。

可编程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用以执行这个指令);在进一步的动作之前,处理器处于繁忙的等待中,直到该操作已经完成。

中断驱动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并继续执行后续指令,直到后者完成,它将被I/O 模块中断。

如果它对于进程等待I/O的完成来说是不必要的,可能是由于后续指令处于相同的进程中。

否则,此进程在中断之前将被挂起,其他工作将被执行。

直接存储访问:DMA模块控制主存与I/O模块间的数据交换。

处理器向DMA 模块发送一个传送数据块的请求,(处理器)只有当整个数据块传送完毕后才会被中断。

1.9 空间局部性和临时局部性间的区别是什么?空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元素的周围的元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访问。

临时局部性(即时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元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再次访问。

1.10 开发空间局部性和时间局部性的策略是什么?空间局部性的开发是利用更大的缓冲块并且在存储器控制逻辑中加入预处理机制。

时间局部性的开发是利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保留最近使用的指令及数据,并且定义缓冲存储的优先级。

第2章操作系统概述2.1 操作系统设计的三个目标是什么?方便:操作系统使计算机更易于使用。

有效:操作系统允许以更有效的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资源。

扩展的能力:在构造操作系统时,应该允许在不妨碍服务的前提下有效地开发、测试和引进新的系统功能。

2.2 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内核?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常使用的部分,它存在于主存中并在特权模式下运行,响应进程调度和设备中断。

2.3 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是一种处理操作,它在两个或多个程序间交错处理每个进程。

2.4 什么是进程?进程是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它被操作系统控制和选择。

2.5 操作系统是怎么使用进程上下文的?执行上下文又称为进程状态,是操作系统用来管理和控制所需的内部数据。

这种内部信息和进程是分开的,因为操作系统信息不允许被进程直接访问。

上下文包括操作系统管理进程以及处理器正确执行进程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包括各种处理器寄存器的内容,如程序计数器和数据寄存器。

它还包括操作系统使用的信息,如进程优先级以及进程是否在等待特定I/O事件的完成。

2.6 列出并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五种典型存储管理职责。

进程隔离:操作系统必须保护独立的进程,防止互相干涉数据和存储空间。

自动分配和管理:程序应该根据需要在存储层次间动态的分配,分配对程序员是透明的。

因此,程序员无需关心与存储限制有关的问题,操作系统有效的实现分配问题,可以仅在需要时才给作业分配存储空间。

2.7 解释实地址和虚地址的区别。

虚地址指的是存在于虚拟内存中的地址,它有时候在磁盘中有时候在主存中。

实地址指的是主存中的地址。

2.8 描述轮循调度技术。

轮循调度是一种调度算法,所有的进程存放在一个环形队列中并按固定循序依次激活。

因为等待一些事件(例如:等待一个子进程或一个I/O操作)的发生而不能被处理的进程将控制权交给调度器。

2.9 解释单体内核和微内核的区别。

单体内核是一个提供操作系统应该提供的功能的大内核,包括调度、文件系统、网络、设备驱动程序、存储管理等。

内核的所有功能成分都能够访问它的内部数据结构和程序。

典型情况下,这个大内核是作为一个进程实现的,所有元素都共享相同的地址空间。

微内核是一个小的有特权的操作系统内核,只提供包括进程调度、内存管理、和进程间通信等基本功能,要依靠其他进程担当起和操作系统内核联系作用。

2.10 什么是多线程?多线程技术是指把执行一个应用程序的进程划分成可以同时运行的多个线程。

第3章进程描述和控制3.1 什么是指令跟踪?指令跟踪是指为该进程而执行的指令序列。

3.2 通常那些事件会导致创建一个进程?新的批处理作业;交互登录;操作系统因为提供一项服务而创建;由现有的进程派生。

(表3.1)3.3 对于图3.6中的进程模型,请简单定义每个状态。

运行态:该进程正在执行。

就绪态:进程做好了准备,只要有机会就开始执行。

阻塞态:进程在某些事件发生前不能执行,如I/O操作完成。

新建态:刚刚创建的进程,操作系统还没有把它加入到可执行进程组中。

退出态:操作系统从可执行进程组中释放出的进程,或者是因为它自身停止了,或者是因为某种原因被取消。

3.4 抢占一个进程是什么意思?处理器为了执行另外的进程而终止当前正在执行的进程,这就叫进程抢占。

3.5 什么是交换,其目的是什么?交换是指把主存中某个进程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内容转移到磁盘。

当主存中没有处于就绪态的进程时,操作系统就把一个阻塞的进程换出到磁盘中的挂起队列,从而使另一个进程可以进入主存执行。

3.6 为什么图3.9(b)中有两个阻塞态?有两个独立的概念:进程是否在等待一个事件(阻塞与否)以及进程是否已经被换出主存(挂起与否)。

为适应这种2*2的组合,需要两个阻塞态和两个挂起态。

3.7 列出挂起态进程的4个特点。

1.进程不能立即执行。

2.进程可能是或不是正在等待一个事件。

如果是,阻塞条件不依赖于挂起条件,阻塞事件的发生不会使进程立即被执行。

3.为了阻止进程执行,可以通过代理把这个进程置于挂起态,代理可以是进程自己,也可以是父进程或操作系统。

4.除非代理显式地命令系统进行状态转换,否则进程无法从这个状态中转移。

3.8 对于哪类实体,操作系统为了管理它而维护其信息表?内存、I/O、文件和进程。

3.9 列出进程控制块中的三类信息。

进程标识,处理器状态信息,进程控制信息。

3.10 为什么需要两种模式(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用户模式下可以执行的指令和访问的内存区域都受到限制。

这是为了防止操作系统受到破坏或者修改。

而在内核模式下则没有这些限制,从而使它能够完成其功能。

3.11 操作系统创建一个新进程所执行的步骤是什么?1.给新进程分配一个唯一的进程标识号。

2.给进程分配空间。

3.初始化进程控制块。

4.设置正确的连接。

5.创建或扩充其他的数据结构。

3.12 中断和陷阱有什么区别?中断与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无关的某些类型的外部事件相关,如完成一次I/O操作。

陷阱与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所产生的错误或异常条件相关,如非法的文件访问。

3.13 举出中断的三个例子。

时钟终端,I/O终端,内存失效。

3.14 模式切换和进程切换有什么区别?发生模式切换可以不改变当前正处于运行态的进程的状态。

发生进程切换时,一个正在执行的进程被中断,操作系统指定另一个进程为运行态。

进程切换需要保存更多的状态信息。

第4章线程、对称多处理和微内核4.1 表3.5列出了在一个没有线程的操作系统中进程控制块的基本元素。

对于多线程系统,这些元素中那些可能属于线程控制块,那些可能属于进程控制块?这对于不同的系统来说通常是不同的,但一般来说,进程是资源的所有者,而每个线程都有它自己的执行状态。

关于表3.5中的每一项的一些结论如下:进程标识:进程必须被标识,而进程中的每一个线程也必须有自己的ID。

处理器状态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只与进程有关。

进程控制信息:调度和状态信息主要处于线程级;数据结构在两级都可出现;进程间通信和线程间通信都可以得到支持;特权在两级都可以存在;存储管理通常在进程级;资源信息通常也在进程级。

4.2 请列出线程间的模式切换比进程间的模式切换开销更低的原因。

包含的状态信息更少。

4.3 在进程概念中体现出的两个独立且无关的特点是什么?资源所有权和调度/执行。

4.4 给出在单用户多处理系统中使用线程的四个例子。

前台和后台操作,异步处理,加速执行和模块化程序结构。

4.5 哪些资源通常被一个进程中的所有线程共享?例如地址空间,文件资源,执行特权等。

4.6 列出用户级线程优于内核级线程的三个优点。

1.由于所有线程管理数据结构都在一个进程的用户地址空间中,线程切换不需要内核模式的特权,因此,进程不需要为了线程管理而切换到内核模式,这节省了在两种模式间进行切换(从用户模式到内核模式;从内核模式返回用户模式)的开销。

2.调用可以是应用程序专用的。

一个应用程序可能倾向于简单的轮询调度算法,而另一个应用程序可能倾向于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

调度算法可以去适应应用程序,而不会扰乱底层的操作系统调度器。

3.用户级线程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中运行,不需要对底层内核进行修改以支持用户级线程。

线程库是一组供所有应用程序共享的应用级软件包。

4.7 列出用户级线程相对于内核级线程的两个缺点。

1.在典型的操作系统中,许多系统调用都会引起阻塞。

因此,当用户级线程执行一个系统调用时,不仅这个线程会被阻塞,进程中的所有线程都会被阻塞。

2.在纯粹的用户级进程策略中,一个多线程应用程序不能利用多处理技术。

内核一次只把一个进程分配给一个处理器,因此一次进程中只能有一个线程可以执行。

4.8 定义jacketing。

Jacketing通过调用一个应用级的I/O例程来检查I/O设备的状态,从而将一个产生阻塞的系统调用转化为一个不产生阻塞的系统调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