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五课中国的外交课件(共53张PPT)-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
![第五课中国的外交课件(共53张PPT)-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https://img.taocdn.com/s3/m/2dd9acd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6f.png)
(3)核心要义:“十个坚持” 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 要任务和独特风范。
“十个坚 持”
内容
一个统领
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 领导
一个使命 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个宗旨
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障了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
答案与解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并 不能保障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
5.中国所主张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只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
答案与解析:×。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不同国家之间由于政治、安全、经 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存在利益分歧是一种常态,但中国推动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了不同国家人民共同的利益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既有共同 利益,也有利益冲突。
答案与解析:×。中国的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并不是所有 国家。
7.我国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同世界 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
答案与解析:×。我国一贯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 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当我国领土受到侵犯、国家主权受到干涉时,我 们一定会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还击。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课标要求】 解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述合作共赢的理念,认识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主干梳理
中国的外交
独立自主
主权 五项原则
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定力量
重要力量
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
重大外交 共同价值
新中国的外交(复习课件)
![新中国的外交(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9015d277232f60dccca178.png)
总结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的外
交成就?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 很高的国际声誉。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 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 系准则,它不包括( D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和平与发展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原 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B )
A.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 B.中印之间关于西藏问题 C.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 D.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
37
2.一位老新闻记者自豪地说:“上个世纪70年代,我曾 写过一篇题为‘跨洋握手’的新闻稿。”该新闻稿报道 的应是( C )
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
3.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10年5月25日在北京 结束。“分歧中合作,仍是中美双方的主基调。”这是 台湾《旺报》对目前中美关系的评论。与中美关系进入 正常化发展阶段相关的历史事件是(D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建交
中美建交过程
1.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 美交往的大门。以 “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轰动了世20界。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交成就?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 很高的国际声誉。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 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 系准则,它不包括( D )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和平与发展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原 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B )
A.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 B.中印之间关于西藏问题 C.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 D.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
37
2.一位老新闻记者自豪地说:“上个世纪70年代,我曾 写过一篇题为‘跨洋握手’的新闻稿。”该新闻稿报道 的应是( C )
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
3.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10年5月25日在北京 结束。“分歧中合作,仍是中美双方的主基调。”这是 台湾《旺报》对目前中美关系的评论。与中美关系进入 正常化发展阶段相关的历史事件是(D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万隆会议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建交
中美建交过程
1.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 美交往的大门。以 “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轰动了世20界。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新中国的外交》专题复习(共27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新中国的外交》专题复习(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c3a3334b73f242336c5fdc.png)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题思路】此题突破点在于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关键词的理解,再联系后面的实际问题就不难得出答案。
材料研读:中国为什么能在70年代重返联合国
材料一: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票数
20 70
世 纪 年 代
材料二: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 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 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发展: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 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以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知识框架:
新中国的 外交
建国初 期的外 交建树
20世纪70 年代的外 交新局面 改革开放 以来的外 交成就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建 树
考点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 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 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
链接中考:
1、[中考题]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 线图,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美关系的改善 D.苏联解体
【解题思路】中美关系的改善是重点要掌握的内容,
但仅仅会死记硬背是不够的,还应理解其的作用和影响。
【解题思路】此题突破点在于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关键词的理解,再联系后面的实际问题就不难得出答案。
材料研读:中国为什么能在70年代重返联合国
材料一: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票数
20 70
世 纪 年 代
材料二: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 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 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发展: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 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以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知识框架:
新中国的 外交
建国初 期的外 交建树
20世纪70 年代的外 交新局面 改革开放 以来的外 交成就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建 树
考点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 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 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
。
链接中考:
1、[中考题]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 线图,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美关系的改善 D.苏联解体
【解题思路】中美关系的改善是重点要掌握的内容,
但仅仅会死记硬背是不够的,还应理解其的作用和影响。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4a520f102de2bd97058867.png)
年7月28日,杨洁篪
部长在外交部会见了
40
第40页/共64页
首届“香港大学生外交夏令营”营员。 新中国外交62年来,经受住了国际风 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历史成就,以此社会热点隐性介入 考点,可对新中国外交进行全面考查。
41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页/共64页
高考例析 (2010·高考大纲全国卷 Ⅰ)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 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 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 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 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8
第38页/共64页
解析:选A。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 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 大突破,此后,中国同很多国家建 立了外交关系,为中国的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9
第39页/共64页
追踪社会热点,隐性介 入考点
2011年7月23日,由外交部驻香港特 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和香港青年会联 合举办的首届“香港大学生外交夏令 营”举办启动仪式,2011
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
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 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航空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31
第31页/共64页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 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 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 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 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部长在外交部会见了
40
第40页/共64页
首届“香港大学生外交夏令营”营员。 新中国外交62年来,经受住了国际风 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历史成就,以此社会热点隐性介入 考点,可对新中国外交进行全面考查。
41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页/共64页
高考例析 (2010·高考大纲全国卷 Ⅰ)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 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 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 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 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8
第38页/共64页
解析:选A。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 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 大突破,此后,中国同很多国家建 立了外交关系,为中国的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9
第39页/共64页
追踪社会热点,隐性介 入考点
2011年7月23日,由外交部驻香港特 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和香港青年会联 合举办的首届“香港大学生外交夏令 营”举办启动仪式,2011
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
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 件种)类 计费单位(每10克) 邮资(元)
亚洲各国
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0.48
航空 西欧各国(捷克转) 0.48
西欧各国(香港转) 0.80
其他各洲
0.80
31
第31页/共64页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 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 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 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 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2015年一轮复习原创课件--新中国外交
![2015年一轮复习原创课件--新中国外交](https://img.taocdn.com/s3/m/f350f2b51a37f111f1855b4c.png)
另起炉灶
同苏联等 国建交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 瓦会议 参加万隆 会议
二战 后, 社会 主义 与资 本主 义两 大阵 营对 立
独 立 自 主 的 外 交 政 策
方 针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 请客
一边倒 团结世界 各国人民
成 就
是对强权政治和大国霸权主义的彻底否定 是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是政治准则也是经济准则 是一切国家事务处理的准则 是第三世界崛起时代的特征 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开端
开怀大笑
副 璃: 大 部 !“ 笑 长 ”震 , 乔 碎被冠 了西华 议方潇
新时期对外关系
(1)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维护世界和平,成为 我国国策。 (2)在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表现为不结 盟政策 。 (3)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4)积极开展同周边 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 和平的周边环境。 (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
不利形势
另起炉灶
二战 后, 社会 主义 与资 本主 义两 大阵 营对 立
独 立 自 主 的 外 交 政 策
方 针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 请客
一边倒 团结世界 各国人民
成 就
例1、(09广东文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 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 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 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现 代 外 交
复兴 与 崛起
新中国的外交 外交 政策 和基 本方 针 建国初期 外交新局 面的开拓 和一边倒 的方针
新中国外交复习课件
![新中国外交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a96b787fd5360cba1adb17.png)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内容: 互不侵犯 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4】影响:国际: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 互不干涉内政 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同:
1、遭遇相同: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2、面临问题相同(愿望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 立,促进世界和平.
⑵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在中美外交史上分别有什么意义?
第一个公报标志中美之间消除敌对状态,趋向缓和接触。 第二个公报标志着二十多年的对抗从此结束,两国关系 趋向正常化。 第三个公报促进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⑶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你知道什么是亚 太经合组织吗?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英 文名称为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 APEC)成立于1989年, 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 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 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目前该组织共有21 个成员: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 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 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新加 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俄罗斯和越南。
求同: 共同的发展目的
2、建设道路不同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1、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异: 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敌对
合作
敌对
建交
曲折
1840
1937
1945
1、史实?
2、原因?
1979 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是不可 阻挡的潮流。未来中美关系应是和 平共处、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3、当今中美关系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美双 4、未来中美关系? 方存在共同利益,双方互相依 存、相互竞争。友好发展是主 流,但双方存在摩擦和矛盾。
新中国的外交(复习课件)知识分享
![新中国的外交(复习课件)知识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95d38c9128ea81c758f5789e.png)
7.2008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2 月2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周恩来同志 诞辰110周年。他曾于1955年4月率团出席了万隆会议。 下列表述与万隆会议无关的是( C )
A.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 际会议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 功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美关系破冰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思维延伸
总结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的外
交成就?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 很高的国际声誉。
3、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 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图说历史
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 总理尼赫鲁会谈
请回答: (1)会谈时周总理提出了什么重要 原则? (2)该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
请回答: 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什 么方针?起到了什么作用?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
主题回放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飘扬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华
突破篇 (70年代外交)
毛泽东与尼克松会晤
意料的外交新19闻71之年一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时与周恩来握手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毛泽东与尼克松会晤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有史以来第一位访问 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 ,中美在上海签订了《中 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突破篇 (70年代外交)
考点:中美建交和中日建交
中国的外交-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的外交-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22d0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9.png)
注意区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和 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
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考点精讲: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原因或表现
①含义: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
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②把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六个方面的主要表现:
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内涵
原因/必要性 总体要求 具体措施 积极意义
中国智慧的 贡献领域 生动实践 实践行动
考点精讲: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的含义: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
由我国的国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屡受外国侵 家性质决定 略、奴役的社会根源。→政策性质
由我国的国 家利益决定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绝 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也绝不侵犯 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政策内容
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 2022.11第五届进博会 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
局;
(2)推进国际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
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开展公共外交: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
原因或表现
基本 目标
维 主 和 促 和平发护进权与展我世、发利国界安展益的的全,①标也②何于从 ; 是 要 外 人共 ,国 从 求 来同 反内 国 : 压目层 际 坚 力对标次 层 决 ;干看 次 维 坚,涉看 护 定, 也别国 维体维 ,国现家 护护 促内了主国我 进政我权际国世,国公的界、反外对平主的安交以正权和全政强义平、和策凌与发安,的弱发展全反宗展利和对旨益发把,展自是,利己绝时益的不代屈是意的服志首要于强要求任目加,
15《新中国的外交》课件
![15《新中国的外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1bba2e0722192e4536f613.png)
美苏两极对峙
美国遏制中国:政治孤立、 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导学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出席万隆会议(1955年4月)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
体验感 悟……
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
强权外交
炮口下的外交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跪倒在地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
新旧中国的外交比较:
“跪倒在地办外交”“炮口下的外交”给中 国带来了什么? 新中国在外交上要“新”在 何处?怎么做?
丧权辱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挺直腰杆办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导学一:
(1)建国之初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2)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方针和基本 原则是什么?
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为首 的西方国家拒不承认;1950年 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全面禁运; 1954年12月,美国同蒋介石 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 军事骚扰。
美苏两极对峙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多 极化的趋势出现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一、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 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 联合国大会通过 2758号决议, 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恢 复 华开怀大笑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 席位和一 切合法权利。
70年代的外交成就
26新中国外交一轮复习PPT课件
![26新中国外交一轮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095eb3ddccda38376baffb.png)
温故知新
2、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美苏冷战的影响 4、20世纪后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5、二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6、二战后日本重新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7、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你胸有成竹吗?
1842年《南京条约 》
1919年巴黎和会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71年第26届联大
2008年八国峰会
两极对峙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之“一三五”
“求同存异”放光辉
(1) “求同存异”方针中,“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同—中国—代指表亚团是非来国求团家结团而不结是一来吵致架,的…共…同在这反个对会议殖上民用不 着主来义宣,传个谋人求的思发想展意识等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
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基异同础—。中呢国—?代有指表的团亚。是那非来就求国是同亚家而非不的绝是大社来多立会数异国制的家。度和在人和我民们建自中近设间代有道以无来路求都同不曾的经 受殖(过民2、主)并义求且痛现苦同在和存仍灾在难异受中方着找殖共针民同在主基义础我所,们造我成们平的就常灾很难 容的和易生痛互苦相活了…中…解从和适解尊用除重、 互吗相?同实情和际支上持,它而存不是在互什相疑么虑道和恐理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万隆精神:团结、—宽—摘容自、周恩谦来虚在万、隆诚会议恳上等的讲”话
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相逢一笑泯恩仇
材料六:美国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 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 同
时也中,有对重美解要关决作系台用湾。改问所善题以有,,实中利现国于祖对台国美统国湾一改问大善题业中,美 关的系的解表决示,作出积极的反映。
欧洲崛起
美苏争霸中苏联处 于攻势地位
3.1954了
2、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3、美苏冷战的影响 4、20世纪后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5、二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6、二战后日本重新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7、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
你胸有成竹吗?
1842年《南京条约 》
1919年巴黎和会
1954年日内瓦会议
1971年第26届联大
2008年八国峰会
两极对峙
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之“一三五”
“求同存异”放光辉
(1) “求同存异”方针中,“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同—中国—代指表亚团是非来国求团家结团而不结是一来吵致架,的…共…同在这反个对会议殖上民用不 着主来义宣,传个谋人求的思发想展意识等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
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基异同础—。中呢国—?代有指表的团亚。是那非来就求国是同亚家而非不的绝是大社来多立会数异国制的家。度和在人和我民们建自中近设间代有道以无来路求都同不曾的经 受殖(过民2、主)并义求且痛现苦同在和存仍灾在难异受中方着找殖共针民同在主基义础我所,们造我成们平的就常灾很难 容的和易生痛互苦相活了…中…解从和适解尊用除重、 互吗相?同实情和际支上持,它而存不是在互什相疑么虑道和恐理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万隆精神:团结、—宽—摘容自、周恩谦来虚在万、隆诚会议恳上等的讲”话
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相逢一笑泯恩仇
材料六:美国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 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 同
时也中,有对重美解要关决作系台用湾。改问所善题以有,,实中利现国于祖对台国美统国湾一改问大善题业中,美 关的系的解表决示,作出积极的反映。
欧洲崛起
美苏争霸中苏联处 于攻势地位
3.1954了
2019年中考人教版历史专题复习—新中国的外交课件共32张PPT
![2019年中考人教版历史专题复习—新中国的外交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7ae3fc2cc58bd63186bd48.png)
中美关系转变过程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
中
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美国 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美 国 家 利
④美国经济衰退,受到西欧、日本的挑战 益
①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共
中国 ②中苏关系恶化
同 需
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 求
引申: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由什么决定呢?
知识梳理——外交档案(二)
重大发展--70年代的外交
时间
成就
意义
1971
恢复在联合国合 法席位
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孤立中国 政策失败
1972 尼克松 访华
中美关系由对抗 到 缓和 , 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 中美 建交
。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但时 有波折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 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 决策,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人民政府采取敌对态度,先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 海峡,阻碍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又组织联合军入侵朝鲜,威胁我国东北。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中美发表《中 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万隆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的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大型多边国际会议, 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和推进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积极发展意义重大。大会 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大会的圆满完成,加强了我国同 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往来。以为新中国的外交赢得了新局面。
请思考 1、为什么要说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轮复习-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
![一轮复习-新中国的外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8d5d0d0066f5335a812172.png)
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外交方针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2.外交成就 (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 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材料二: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 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 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国内)
2、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支持(国际) 3、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国际)
▲什么是“双重代表权”方案?它的本质是什么? 同意北京和台北都拥有联合国席位。 这是尼克松政府在联合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双方共同的要求。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 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
(4)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
方针,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并取得重大成就。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第一份国书
基础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突破
高考命题揭秘
活页限时训练
问:1、求同存异中的“异”指什么?“同”又主要包括哪些内 容?
新中国外交复习课件
![新中国外交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ce2dc289eb172ded63b7ef.png)
4.主要外交对手: 4.主要外交对手:美国 主要外交对手 5.外交基本特点 外交基本特点: 5.外交基本特点:一边倒
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 方针 含义
“另起炉 灶”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 旧的屈辱外交关系 改变了 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 的地位, 要在新的基础 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 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 平等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平等外交关系
思考: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总理步伐匆匆, 思考: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总理步伐匆匆, 心情急切,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心情急切,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周恩来等步入日内瓦会场
朝鲜战争,三年苦战。 朝鲜战争,三年苦战。
台湾海峡,第七舰队封锁。 台湾海峡,第七舰队封锁。
印度支那,虎视眈眈。 印度支那,虎视眈眈。
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 际会议。 际会议。
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
新中国外交面貌焕然一新,原因是什么? 新中国外交面貌焕然一新,原因是什么? 政治基础: 政治基础: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 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摆脱了半 殖民地的地位。 殖民地的地位。 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 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力 量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量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人民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1954年4月,日内瓦会议排除美国
的干扰,实现了印度支那停战。
1955年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 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 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 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 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 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 总理倡导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 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 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 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 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6张PPT)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74e8355f0e7cd184253682.png)
பைடு நூலகம்
[史论形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 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 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 间的经济关系。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际关系应遵循平等的基本原则。
(二)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成就)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非洲民族 解放运动高涨形势下。 2、时间:1955年 3、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4、参加代表: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中国是 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 5、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 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6、阻力: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 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 解和疑惧。
4、内在联系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核心和基础。 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保证。 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 (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5、意义: ①国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 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国内意义: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 局面奠定基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7、成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8、成功原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 促 进——体现中国的作用(历史纵横) 9、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 多的亚非国家建立是外交关系——1950年第二次 建交热潮。 ②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 会议(特点)。 ③会议铸就了万隆精神: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 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 友谊的精神。
[史论形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 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 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 间的经济关系。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际关系应遵循平等的基本原则。
(二)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成就)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非洲民族 解放运动高涨形势下。 2、时间:1955年 3、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4、参加代表: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中国是 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 5、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 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6、阻力: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 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 解和疑惧。
4、内在联系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核心和基础。 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保证。 ③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 (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5、意义: ①国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 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国内意义:是我国处理国与国关系,参与国际 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 局面奠定基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7、成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8、成功原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 促 进——体现中国的作用(历史纵横) 9、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 多的亚非国家建立是外交关系——1950年第二次 建交热潮。 ②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 会议(特点)。 ③会议铸就了万隆精神: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 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 友谊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 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 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 他谈"。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国乒 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 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亚非国家自 主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 总理倡导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 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图为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
2、中美关系的改善
材料一: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 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 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 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 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 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南京条约》签订
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 十一条”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 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 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 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怕帝国主义的。清 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 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 交呢? -------《周恩来
材料三: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 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 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 势。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1)美国: ①长期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②自身经济实力下降,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③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④在美苏争霸中面临苏联的严峻挑战 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中国: ①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 ②有利于改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1971年基辛格秘 密访华
1973年2月 毛泽 东会见基辛格 基辛格
历史性的握手
周恩来:“总统先生, 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 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 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到很 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 大的国家。”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史以来第一
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
(05全国一39)材料: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 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 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 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 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 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请回答(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 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 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0分) (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 异”的方针,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 的作用。(4分)
新中国的外交
A.建国初期的外交(走向成熟) B.70年代的外交(重大突破) C.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广泛交流、共促发展)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 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 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
新中国外交面貌焕然一新,原因是什么? 政治基础: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摆脱了半 殖民地的地位。 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力 量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直接原因:人民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三件大事
(1)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2)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 (3)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意义
①结束了长期的对抗,开始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阶段,促 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促使西 方国家与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④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 意义;
会议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会议期间的 周恩来。
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外交险境,主要危险来自哪 里?
1.外交环境恶化: ①中美关系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 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②1960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甚至在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从北面构成对中国的威胁 2.外交政策: “一大片”的外交方针---大力发 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60 年代再加上“两只拳头出击”)。 3.成就:有2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 交,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影响。
1978年5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会见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 布热津 斯基博士。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 公报》,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 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出 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 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 ——新中国外交
课程标准解读
⒈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 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⒊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 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⒋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 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 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 努力。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 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 当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 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 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 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打 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和封锁中国的政策
1965年入侵中国领空的美国飞机
1969年入侵中国边界的苏联士兵
中国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
依据图片资料分析70年代中国是如何突破外交险境的?
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 ‘’
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
二、 中国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 原因 (2) 标志 (3)影响 2.中美关系的改善 (1)背景和原因 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进程 (3)影响 3.中日邦交正常化 基本特点:一条线、一大片
外交任务: 主要对手:
牵制和对付苏联威胁。 苏联。
1、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为什么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但美国阻挠新中国进入联合国
(2)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原因是么?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弱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3)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大
(4)意义
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 提高; 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力量,有利于 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1971年10月25日,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背景
为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核心 )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保证) 平等互利----(条件) 和平共处----(目标)
3特点 4意义
包容性
开放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
国内: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国际: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
70年代毛主席还提出了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 “一大片”的外交方针---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原因 国际:美国军事上受越战拖累;经济上受 到日本西欧挑战;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 态势;急需集中力量对付苏联。
苏联加紧同美国争霸,同时加强对中国 的压力和军事部署。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 国内:中苏关系恶化,需要团结力量对付苏联 的威胁。
答(1)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保留不 同的意见和分歧。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 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 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 愿望。 (2)帝目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 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 促进会 议取得成功。 (3)答: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 了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
思考:三大政策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联 系建国初的国内外环境说明毛泽东确立三大 政策的依据。
“另”:强调与旧中国决裂。 强调清除列强在华特权及残余势力。 “打”: 强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一”:
原因 国际: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 的资国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制裁。 国内: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但新生政权还 不稳固,经济恢复任务艰巨。
①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泱泱大国,独霸一方;宣扬国威。 受列强奴役,国际地位低;屈辱图存。
思考:两图分别代表我国何时的外交状况? 当时我国国际地位如何?外交目的何在?
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