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防火树种的选择及评价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0,1*203+24*.5*+-.6,278+925:
安徽省防火树种的选择及评价研究!
徐六一;,罗<宁;,刘桂华!,李益兵$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肥!$""$;;!=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合肥!$""$>;安徽省林业厅,合肥!$""";)
摘<要:在大量的野外调查测定和室内分析基础上,应用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模糊聚类、多目标决策等方法,对安徽省;#种针阔叶树种的抗火性能进行了排序、分类和评价。
结果表明,拟选的;#种树种依据其抗火性及
经济性状可分为%类,即:"类树种(抗火性很强)———木荷,是皖南、大别山南坡及皖东部分地区的首选防火树
种;#类树种(抗火性强)———油茶和珊瑚树;$类树种(抗火性较强)———甜槠、苦槠、石栎、青冈栎、茶树、厚皮
香、交让木和女贞;%类树种(抗火性弱)———马尾松、湿地松、杉木和香樟,这类树种不宜作防火树种,而是被保
护的对象。
关键词:安徽;防火树种;选择及评价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0文章编号:;>@!A$#!B(!""#)"$A"$%&A"#
由于不同树种的化学内含物、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由不同树种所形成的林分(带)在抗火、耐火及阻火性能上也存在相应的差别。
如何选择适宜的树种营造生物防火林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抗火、阻火效益,是生物防火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根据安徽省森林分布及树种组成特点,通过选点调查,典型取样,对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在防火期内对其叶片的内含物及燃烧指标进行了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模糊聚类、多目标决策等方法和手段,对;#个树种的抗火、耐火及阻火性能进行了综合评判和分类,旨在为安徽省生物防火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与方法
!#!"材料及分析因子的选择
在树的枝、叶、干和皮等器官中,叶是最易燃的部分。
因此,本研究以叶为测定对象。
在!"";年!’$月防火季节,选择安徽省人工林和天然林中代表性树种;#个,分别是:茶树(!"#$%%&"’&($(’&’(C2,,D)E*,5F8)、青冈栎(!)*%+,"%"(+-’&’.%"/*"(G1*,HD)I8+95)、甜槠(!"’0"(+-’&’$)1$&(J1-KLD MN O8,51D)G*4541)、油茶(!"#$%%&"+%$&2$1"0H8.D)、木荷(3*4&#"’/-$1,"P-+Q,85J1-KLD)、厚皮香(5$1(’01+$#&" .)#("(04$1"?L+-3*8D)、女贞(6&./’01/#%/*&7/#025D)珊瑚树(8&,/1(/#"9",/:&ED E)41D)、石栎(6&04+*"1-/’.%",1"(G1*,HD)R-S-2)、交让木(;"-4(&-4)%%/##"*1+-+7/#T2UD)、苦槠(!"’0"(+-’&’’*%$1+-4)%%"(C2,Q.D)?41)55S:)、香樟(!&(("#+#/#*"#-4+1"(CD)V+89.D)、马尾松(<&(/’#"’’+(&"(" C-KHD)、杉木(!/((&(.4"#&"%"(*$+%"0"(C-KHD)W))S)、湿地松(<&(/’$%%&+00&&M,38.KD)。
对象树种的树龄为;!’;#年,分上、中、下$冠层取叶,每层取样!""3,密封带回实验室立即进行叶内含物及燃烧指标测定。
根据影响燃烧性的主要因子和室内实验条件,对含水率、粗脂肪、灰分、苯乙醇抽提物、热值、燃点、燃烧速度和木质素等进行了测定。
树种的抗火、耐火和阻火性能除与自身的内含物有关外,还与其生物学特性(树冠形态、生长速度、萌芽能力、叶片厚度及质地等)、生态学特性(适应性等)有关。
因此,对拟选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
!收稿日期:!""%A">A"@
基金项目: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生物防火工程体系建设及综合效益研究(!"""A#)”项目资助。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徐六一(;&>&X),男,副研究员。
行研究也十分必要。
!"#$研究方法
!"#"!$内含物及燃烧性测定!含水率采用烘干法("#$鼓风烘干%&’至恒重);燃点利用()*%型点着测定仪测定;灰分含量采用干灰化法;木质素含量采用水解法测定;苯乙醇抽提物和粗脂肪含量均采用残余法测定;燃烧速度(炭化和灰化时间):取相同重量的鲜叶在同样火强度的电炉上(%###))灼烧(垫石棉网),用秒表观测叶片炭化无焰燃烧和灰化(有焰燃烧成灰分)的时间;热值采用内含物含量推算法,即用%+&*二硝基酚比色法测定碳水化合物,
用凯氏法测定蛋白质,用乙醚浸提残渣法测定脂肪,最后根据有关公式求热值[%,-]。
!"#"#$生物学、生态学及经济性状调查!根据安徽省自然环境和森林树种的分布特点,调查测定不同立地下各树种的生长速度、长势、萌发情况、不同年龄树冠状况、不同树种的林地凋落物性质及数量、各树种的分布范围。
从树种各器官的利用价值,当前市场需求及价格等对各树种的经济性状进行评价定位。
#$结果与分析
#"!$叶的内含物等性状与燃烧性的关系
燃点是燃烧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显示,不同树种叶的燃点存在差异。
经逐步回归得知,叶的燃点(!)与含水率
(".)、苯乙醇抽提物("%)和木质素("/)之间的关系为:!#/#&+&-0/$#+&#.&".$/+&.&/"%$#+.&/%"/(复相关系数%##+1#2&,经检验相关显著)。
从方程可知,燃点与叶子含水率、苯乙醇抽提物、木质素含量均呈负相关。
热值高低影响火蔓延等火行为。
分析热值的影响因子可以更好地揭示可燃物的燃烧特性。
逐步回归的结果表明,热值(!)与粗脂肪含量(".)、苯乙醇抽提物("%)和木质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是!#.1&.%+-/&.&.%&+0./%".&."2+1%./"%&/.+0/&0"/(复相关系数%##+12"2,经检验相关显著)。
回归方程表明,热值与粗脂肪含量(".)、苯乙醇抽提物("%)和木质素("/)均呈正相关。
表!$不同树种叶内含物及燃烧指标
34567.!896:4;7:<;=7>:7<?@9<?7<?A 9B >:BB7=7<??=77AC7@:7A 4<>:?A @9D5EA?:9<:<>7F7A
树种编号GC7@:7A H9+含水率I J )4?7=@9<?7<?A 粗脂肪I J K9E;’B4?灰分I J LA’@9<?7<?A 苯乙醇抽提物I J M’7<7?’N646@9’9645A?=4@?:9<叶厚I @D 896:4;7?’:@O<7AA 木质素I J
P:;<:<
燃点I $
Q;<:?:9<
C9:<?热值I OR ·O;S.T469=:B:@U46E7燃烧速度I A ·;S.
T9D5EA?:9<=4?7A
.-.+&.%+.&-+.%1+1%#+#/./.+%.%/"%#.1-./+-1%-#+10%+0&&+./"+./#+#/#/.+%"%&.%.1"..#+/./-.+%-%+0&&+.&2+./#+#///#+.1%&&%%.&%.%+#%&-%+.1/+.2&+1/-+20#+#&2/.+.1%&#%.&.1.&+#%--0+1&%+#&-+0%&+2/#+#/%/.+10%00.22&0.-+/00-/+.%%+.1&+%.1+"%#+#-./#+.0%&1%./.&..+2/1-.+/%/+#-/+2""+&.#+#/2/.+%-%/"%#.&%.%+#-"-1+0&%+.1/+%.0+%.#+#&#/#+.&%-2%#.1%.-+%/2&2+.-%+#/&+#."+1-#+#/./.+&-%&&%.&/%.%+%".#&2+0-%+/.&+#-.#+#"#+#/#/%+.&%&-%%.&/.%+&%..-#+%..+20&+#/2+#"#+#/%/.+&-%/&%%.%-.#+#&.%&&+./&+#./+0-."+"2#+#/.%"+2.%%1%/.%-2+&/./&#+#.&+02/+1%.2+.1#+#-1/.+"&%.#%&.#."+&/.&&#+#"/+22/+2".2+0/#+#&&%1+0&%#/%/.10"+"/.-&.+%-&+1.
/+0/
.2+2-#+#-"
%0+"%
%.2
%%1.-2
+&/!!注:.+茶树’()*+,+)*)(P:<<V )WE<?X7;%+青冈栎’(-./01/(3’E<5V )Y7=A?;/+甜槠’(,2%,*(T’4DCV ZF [7<?’V )3E@?@’;&+
油茶’(3.,*4,%/L576V ;-+木荷5()06,%7/\4=><7?T’4DCV ;0+厚皮香8(-29+/+:;,%/GC=4;E7V ;1+女贞<(.01*=09L:?V ;"+珊瑚树>(/?/70@*WV W9@’V ;2+石栎<(-./7%/(3’E<5V )H4O4:;.#+交让木A(9/1%363=09]:^V ;..+苦槠’()1.,%36;2../(P:<>6V )G@’9??ON ;.%+香樟’(1/96;3%/(PV )M=7A6V ;./+马尾松B(9/))3+*/+/P4D5V ;.&+杉木’(./+1,3./:/(P4D5V )_99O ;.-+湿地松B(,..*3::**Z<;76DV 。
下同3’7A4D74A B9669‘A 。
#"#$叶的不同测定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包GLG 程序[0],从样本的相关矩阵出发,对叶子的内含物和燃烧性能测定值进行主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年
万方数据
分分析,依据性状累积方差贡献率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由表!可知,含水率(主成分")、热值(主成分!)、苯乙醇抽提物(主成分#)、燃点(主成分$)和粗脂肪(主成分%)对全部性状的累计贡献率为&#’#"(,其余测定指标对全部性状的贡献率很小。
因此,用以上的测定指标为主要分析因子,以其余指标为辅助因子评判树种的抗火性能。
表!"叶子测定指标前#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
)*+,-!./*01*23-342501+651420*5-7*28*881519-9*01*23-342501+651420*5-74:;*1234;<42-257主成分
=*1234;<42-257
特征值
>?*0*35-0175139*,6-贡献率@(>42501+651420*5-7
累积贡献率@(>6;6,*519-9*01*23-342501+651420*5-7
"(含水率A*5-03425-25)!’BC"D"E’!DB$"B !D’B$!!(热值>*,401:139*,6-)!’%&BDC E’!BDBB!%$’$EC #(苯乙醇抽提物F?-2-5?G,*,34?4,*+750*35142)"’BD!#%E’"D!#DD D"’B$B $
(燃点HI215142<4125)"’""D!#E’""%"%C C#’"B!%
(粗脂肪J46I?:*5)E’&C$%B
E’"E"$C#
&#’#"E
表$"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及经济性状分级标准
)*+,-#.K9*,6*51423015-01*4:+14,4I13*,,-34,4I13*,*28-3424;133?*0*35-07:4081::-0-2550--7<-31-7
参数F*0*;-5-0"级L0*8-"
!级L0*8-!
#级L0*8-#
树冠>04M2342815142整枝不良,冠层稀疏
整枝较好,冠层较密
整枝良好,冠层浓密
林地可燃物
N6-,34281514274:5?-:40-75:,440阳性杂草多,凋落物分解慢,
且水分含量低,油脂含量高
阳性杂草较少,凋落物分解较
快,水分含量较高,油脂含量
较低阳性杂草少,凋落物分解快,
水分含量高,油脂含量低适应性O8*<5*5142不耐旱和瘠薄,不具一定庇荫能力
较耐旱和瘠薄,具一定庇荫能力
耐旱和瘠薄,具较强庇荫能力
萌芽及幼树生长速度L-0;12*5142*28I04M5?0*5-74:7--8,12I7萌芽能力弱或无萌芽能力,幼树生长速度慢
萌芽能力较强,幼树生长速度较快
萌芽能力强,幼树生长速度快经济性状
K3424;133?*0*35-07
林产品的利用价值低,市场需求量低
林产品的利用价值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
林产品的利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
表%"不同树种生物学、生态学及经济性状分级
)*+,-$.K9*,6*51424:+14,4I13*,,-34,4I13*,*28-3424;133?*0*35-07:4081::-0-2550--7<-31-7
树种编号
)0--7<-31-7
树冠状况>04M2342815142
林地可燃物状况N6-,34281514274::40-75:,440
适应性O8*<5*5142
萌芽及幼树生长速度L-0;12*5142*28I04M5?0*5-74:7--8,12I7
经济性状K3424;133?*0*35-07
"!!!##!##!!!###!!!$!#!!#%!####B #!!!"D #!!!!C ##"#"&##!!!"E !#!""""##!!!"!!!"!#"#!"#"!"$"""##"%
!
"
!
"
!
!&$"防火树种选择的多目标决策
选择防火树种,不仅要考虑各树种枝叶的燃烧性能,而且必须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及经济性状。
因为生物学特性中的树冠形态、整枝状况、萌芽能力、凋落物的性质等、生态学特性中的适应性等不仅影响树种在生态群落层次上的抗火性、阻火性和耐火性,而且也影响到被选择树种的实际应用范围和推广价
值,因此只有对一个树种的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才能制定合理全面的树种选择方案。
"
%##!卷#期徐六一等.安徽省防火树种的选择及评价研究 万方数据
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及经济性状分别划分!级,"级为易燃或经济价值低;#级为比较易燃或经济性状中等;!级为难燃或经济性状好。
具体分级标准见表!和表$。
根据各测评结果,采用%&’()*优化集合的一维比较方法进行多目标决策[+]。
首先将不同量纲的目标
换算成同一的效用单位,再根据各指标对抗火的贡献率及专业知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由!!结合原始数据的归一处理"!#计算各树种的综合评价值"!!"!#,依其结果排序抗火、耐火、阻火次序(表,)。
!"#$不同树种的燃烧性聚类结果
根据各树种叶子内含物和燃烧指标测定值及生物学、生态学、经济性状评判结果,通过数据标准化、建模粗相似距阵,进行聚类。
结果表明,取!$-./0时,可将",种树种分成$类,即:!类(木荷);"类(油茶、珊瑚树);#类(青冈栎、甜槠、厚皮香、女贞、茶树、石栎、交让木和苦槠);$类(马尾松、杉木、香樟和湿地松)。
根据综合评判结果可知,!类的抗火性能最强;"类树种的抗火性能强;#类的抗火性能较强;$类树种的抗火性能弱,不宜作为防火树种。
表%$不同树种的阻火综合评判值
1&23(,45*67’(8(9:;<(&::(::6(9)*==;’(7’(<(9);*9=*’>;==(’(9))’((:7(?;(:
树种编号1’((:7(?;(:
含水率@A B&)(’?*9)(9):粗脂肪含量C*DE8=&)苯乙醇抽提物%8(9()8F3&3?*8*3&2:)’&?);*9燃点GE9;);*97*;9)热值5&3*’;=;?<&3D(整枝状况5’*H9?*9>;);*9
"-."+$+-.-!$0-.-/II -.-/0/-.""$/-.-+#-#-."0-"-.-#I"-.-+$!-.-/II -."-#!-.-I--!-."+-$-.-#I"-.-,II -.-II"-.-I0,-.-I--$-."/II -.-#+#-.""#"-.-/+0-.""-"-.-+#-,-.#"0!-.-!I0-."!$+-."#$I -."!"#-.-+#-0-."I/$-.-!#$-.-/"+-."--/-.""#"-.-I--+-."0II -.-#0!-.-+"$-.-/0/-.""I/-.-I--/-.#!"#-.-!#$-.-I+#-.""-+-.""0#-.-I--I -."$I/-.-!I/-.-0I#-.-I/0-."-+/-.-I--"--.",!"-.-!-"-.-,/$-.-II/-.-II/-.-+#-""-.",I$-.-$"#-.-0"!-.-/!#-."--#-.-I--"#-."$#"-.-#"I -.-#I$-.-+I/-.-I-"-.-+#-"!-."#"$-.-#-"-.-#$"-.-00!-.-/#--.-+#-"$-."!-"-.-#$"-.-#!+-.-0"I -.-/+0-.-,+0",-."!I#-.-"I/
-.-#"I
-.-0II
-.-I#,
-.-+#-树种编号1’((:7(?;(:
林地可燃物状况JD(3?*9>;);*9:*=)8(=*’(:)=3**’
适应性K>&7)&);*9萌芽及幼树生长速度L(’6;9&);*9&9>E’*H)8’&)(:*=:((>3;9E:
经济性状M?*9*6;??8&’&?)(’:评判值K::(::6(9)<&3D(排序N(OD(9?("-.-+#--.-$/--.-!---.-!---.+,#/,#-.-I---.-$/--.-#$--.-#$--.+!"-I !-.-I---.-$/--.-#$--.-#$--.+!"+/$-.-I---.-$/--.-#$--.-!---.//-I #,-.-I---.-0---.-!---.-!---.I#/+"0-.-+#--.-$/--.-#$--.-"I#-.++/0$+-.-+#--.-$/--.-#$--.-#$--.+!##+/-.-I---.-!/$-.-!---.-"I#-./,,$!I -.-I---.-$/--.-#$--.-#$--.+$"#0"--.-I---.-$/--.-"I#-.-"I#-.0/I0""""-.-I---.-$/--.-#$--.-#$--.+#"!"-"#-.-+#--.-!/$-.-#$--.-!---.,II+"#"!-.-,+0-.-0---.-"I#-.-#$--.,$0+"$"$-.-,+0-.-!/$-.-!---.-!---.,$"-",",
-.-,+0
-.-$/-
-.-"I#
-.-#$--.,0$"
"!
&$小结与讨论
通过野外测定和室内分析,应用逐步回归、主成分分析、模糊聚类及多目标决策等方法和手段,对安徽
省",种树种的抗火性能进行了综合评判。
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其抗火能力存在差异。
从模糊聚类分析和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年
万方数据
综合评判值可知,!"种树种的抗火性可分成#类,它们分别是:!类树种———木荷,抗火性很强,此树种分布的海拔跨度大,最高可达!!$$%,且生长良好,耐瘠薄,适宜在酸性土壤上生长,树冠浓密,林下杂草极少,凋落物分解较快,木材材质优良,是安徽省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及皖东部分地区的首选防火树种。
"类树种———油茶、珊瑚树,抗火性强。
其中油茶耐瘠薄、耐干旱,适宜在酸性土壤上生长,茶油为优良保健油,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作为防火树种,既起阻火作用,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经济效益显著,在皖南、大别山南坡可作为主要防火树种;珊瑚树属阴性树种,适宜在阴湿、肥沃、中到微酸性土壤生长,此树枝繁叶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适宜栽植于风景区、森林公园,既起防火作用,又起美化环境作用。
#类树种———青冈栎、甜槠、石栎、苦槠、厚皮香、茶树、女贞和交让木。
这些树种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种中的一部分,通常生长于湿润、肥沃的环境中,抗火性能较强,其中青冈栎、甜槠、石栎、苦槠木材用途较广,材质坚硬,这些树种常与杉木、马尾松、毛竹形成天然混交林,这种林分抗火性能好。
因此,这些壳斗科防火树种适宜栽植于肥沃、湿润的中下坡,栽植于杉木、马尾松、毛竹等用材林中能明显提高其林分的抗火性能。
茶树、女贞属经济树种,适应性也较强,作为防火树种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茶树适合皖南及大别山南坡,女贞几乎适宜于全省各地。
交让木喜阴湿之地,在较高海拔上能生长良好,是中高海拔防火树种的选择对象,也适宜栽植于风景区作为防火、观赏两用树种。
厚皮香属阴性树种,喜生长于阴湿之地,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适合栽植于皖南、大别山区及江淮部分地区的风景区和森林公园。
$类树种———马尾松、杉木、湿地松、香樟。
抗火性最弱,不宜作防火树种,应作为保护的对象,其中马尾松、杉木、湿地松应尽量营造针阔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的抗火性能。
参考文献:
[!]舒立福,田晓瑞,李惠凯&防火林带研究进展[’]&林业科学,!(((,)"(#):*$+*#
[,]陈存及,何宗明&)-种针阔树种抗火性及其综合评价的研究[’]&火灾科学,!((#,)(!):#,+"![)]寇纪烈&广西大桂山区防火树种的选择研究[’]&林业科学,!(((,)"(!):.(+-.
[#]李振问,阮传成,李春林&火力楠防火性的初步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裴喜春,薛何儒&010及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袁嘉祖,冯晋臣&模糊数学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023********:;<93=956787>?6@2A@2B6B5985C@220D2462B 6818E=6F@7<6842
GH I6=AJ6!,IHK L68M !,INH O=6AE=9,,IN P6AQ68M )
(!&18E=6F@7<684693?7@2B50462856>64R2B29@4E N8B565=52,S2>26,)$$)!;,&04E7737>?7@2B5@J 98:O9@:28,18E=61M@64=35=@93H86<2@B65J ,S2>26,)$$)!;)&CE2?7@2B5@J T2D9@5%2857>18E=6F@7<6842,S2>26,)$$$!)
!"#$%&’$:U9B2:7868<2B56M9567898:68:77@9893JB2,QJ %298B 7>@2M@2BB67898:%96847%D782859893JB2,>=VVJ 439BB6>649567898:%=356A59@M25:252@%6895678,5E2>6@2A@2B6B598427>5E2>6>5228822:32AQ@79:329<2:>7@2B5BD2A 462B W2@2B2X=2842:,439BB6>62:98:2<93=952:Y CE2@2B=35B BE7W2:5E955E2B232452:>6>5228BD2462B 498Q2439BB6A >62:6857>7=@M@7=DB 9447@:68M 575E26@>6@2A@2B6B5984298:24787%644E9@9452@B ,89%23J ,!BD2462B 5JD2(D7W2@>=3>6@2A@2B6B59842)Z !"#$%&’()*+,&,WE64E 6B 5E2>6@B5B232452:>6@2A@2B6B5985>7@2B5BD2462B 685E2B7=5E2@898:29B52@8D9@57>5E218E=6F@7<68429B W2339B 5E2B7=5E2@8B37D27>5E2T9Q62/7=85968Y "BD2462B 5JD2(B5@78M >6@2A@2B6B59842)Z -&%*..$&/*$0*+&,1$,(+2(%&3&,(4$5#BD2462B 5JD2(M77:>6@2A@2B6B59842)Z -&’6&27)’$’*8+*$,-&’6&27)’$’’".*+7)#8..&,9$6#7"&+)(’:.&,+&,-8".7,&.&27)’$’:.&("&,-&%*..$&’$2*2’$’,;*+2’6+7*%$&:8%2&26#*+&,<&)#2$)#8..(%%&"+7)7/(%&2/9$:(’6+(%.("$/(%254Y $BD2462B 5JD2(%63:>6@2A@2B6B59842)Z =$2(’%&’’72$&2&,=$2(’*..$766$$,-(22$2:#&%$&.&2"*7.&6&&2/-$22&%7%(%"&%)#7+&,WE64E 9@2=8B=659A Q32>7@5E2>6@2A@2B6B5985>7@2B5BD2462B Q=55E27825E95BE7=3:Q2D@752452:Y
()*+,%-#:18E=6F@7<6842;>6@2A@2B6B59855@22BD2462B ;B2324567898:2<93=95678
)
")),卷)期徐六一等[安徽省防火树种的选择及评价研究 万方数据
安徽省防火树种的选择及评价研究
作者:徐六一, 罗宁, 刘桂华, 李益兵, XU Liu-yi, LUO Ning, LIU Gui-hua, LI Yi-bing
作者单位:徐六一,罗宁,XU Liu-yi,LUO Ning(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肥,230031), 刘桂华,LIU Gui-hua(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合肥,230036), 李益兵,LI Yi-bing(安徽省林业
厅,合肥,230001)
刊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5,32(3)
引用次数:12次
参考文献(7条)
1.舒立福.田晓瑞.李惠凯防火林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林业科学 1999(4)
2.陈存及.何宗明37种针阔树种抗火性及其综合评价的研究 1994(1)
3.舒立福.田晓瑞.寇纪烈广西大桂山区防火树种的选择研究[期刊论文]-林业科学 1999(1)
4.李振问火力楠防火性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1(4)
5.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 1978
6.裴喜春.薛何儒SAS及应用 1998
7.袁嘉祖.冯晋臣模糊数学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 1988
相似文献(4条)
1.期刊论文熊翠林.刘桂华.XIONG Cui-lin.LIU Gui-hua江淮丘陵地带防火树种选择-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35(1)
在大量的野外调查测定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模糊聚类、多目标决策等手段和方法,对江淮丘陵地带15种针阔叶树种的抗火性能进行了排序、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依据15个树种的抗火性及经济性状可分为4类.即:Ⅰ类树种(抗火性很强)-木荷是皖南、大别山南坡及皖东部分地区的首选防火树种;Ⅱ类树种(抗火性强)-油茶、珊瑚树;Ⅲ类树种(抗火性较强)-甜槠、苦槠、石栎、青冈栎、茶树、交让木、小叶青冈、女贞等;Ⅳ类树种(抗火性弱)-马尾松、湿地松、杉木、香樟,这类树种不宜作防火树种,而是被保护的对象.
2.期刊论文叶双峰多种统计分析方法选择防火树种的研究-防护林科技2003(3)
防火树种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对防火树种的选择进行研究,以期寻找科学的确定方法.
3.期刊论文陈黎.汪小飞生土防火路改建木荷防火林带的效益研究-江苏林业科技2002,29(2)
对生土防火路改建木荷防火林带的林木生长效果、防火性能、培肥地力与水源涵养功能以及经济效益等的研究表明,木荷适应性强,在原防火路较差的土壤条件下,能迅速郁闭并很快成林且防火性能强,是优良的防火树种,12年生混交林带中木荷的平均树高达9.36 m,胸径达9.97 cm,生物量达
40.56t/hm2,显示出较强的防火效能.同时,该防火林带与生土防火路相比,不但具有较强的培肥地力、涵养水源等功能且经济效益显著,是该区较为理想的防火林带,可进一步推广营造.
4.期刊论文谢雪峰木荷育苗及造林-安徽林业2005(3)
木荷,是我国重要的防火树种之一.木荷具有不易燃烧和含水量高、油脂含量少、枝叶繁茂的特点,林带郁闭成林后,便会形成一道浓密的林墙,影响气流通过,当山林大火向林带冲击时,木荷林带便能削弱火势,并且阻止林火蔓延.祁门县西武林场科学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对森林防火已起到很大作用.现就木荷育苗及防火林带营建技术简述如下.
引证文献(12条)
1.李世友.罗文彪.舒清态.马长乐.马爱丽.张桥蓉昆明地区25种木本植物的燃烧性及防火树种筛选[期刊论文]-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9(3)
2.李世友.张桥蓉.马爱丽.袁俊杰.杨林.舒立福6种针叶树活枝叶在森林防火戒严期的燃烧性比较[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2)
3.李世友.马爱丽.王少名.张桥蓉.刘文胜.马长乐14种常绿木本植物活枝叶在防火期的易燃性比较[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9(4)
4.李世友.王少名.年有春.马爱丽.张桥蓉.袁俊杰.王文元落叶灌木南烛在防火戒严期的燃烧性动态[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8(5)
5.王李进.胡欣欣.宁正元蚁群聚类分析在防火树种分类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莆田学院学报 2008(5)
6.李世友.李小宁.罗文彪.王学飞20种园林绿化树种活枝叶的燃烧性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4)
7.李世友.陈宏刚.罗文彪.李生红.王少名.王学飞昆明地区主要造林树种鲜枝叶的燃烧性研究[期刊论文]-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5)
8.马长乐.刘亮.李靖.李世友森林城市建设与城市森林防火思考[期刊论文]-山东林业科技 2008(4)
9.李世友.马长乐.罗文彪.李生红.王学飞.袁俊杰.杨林昆明地区35种森林木本植物的燃烧性排序与分类[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8(06)
10.何志杰.张雷湘南地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初探[期刊论文]-湖南林业科技 2007(03)
11.骆文坚.周志春.冯建民浙江省优良生物防火树种的选择和应用[期刊论文]-浙江林业科技 2006(03)
12.刘桂华.张洁.余立华.熊翠林皖南19种树种生物防火能力的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6(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ahnydxxb200503018.aspx
下载时间:2009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