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

合集下载

新生儿硬肿

新生儿硬肿

(三)器官功能损害:轻者,器官功能低下。表现为不吃、不哭、反应低下、心率慢或心电图及血生化异常;重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DIC、肾功衰竭及肺出血等。
1.循环衰竭 重症体温过低患儿,特别是体温< 30℃或硬肿加重时,常伴有明显微循环障碍,如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凉、皮肤呈花纹状、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先快后慢、心音低钝及心律不齐。重症出现心衰、心肌损害及心源性休克。
状态时考虑用肝素,但DIC已发生出血时不宜用肝素。休克时除扩容纠酸外,可用多
巴胺。
【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 患儿胎龄、日龄、体重、分娩史及APgar评分情况,及患儿有无感染
(一)复温:
1.复温方法:
⑴轻-中度患儿,体温>30℃产热良好(腋-肛温差为正值),立即放入适中环境温度,减少失热,升高体温。可将患儿置入预热至30℃的暖箱内,箱温在30-34℃范围,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农村、机层单位可因地制宜用热水袋、热炕、电热毯包裹或贴身取暖复温等方法。
脏器损害,甚至出现DIC。
实验室检查常有代谢性酸中毒、尿素氮升高及血糖的变化。
【治疗原则】
l.复温 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2.支持疗法 足够的热量有利于体温恢复,根据患儿情况选择经口喂养或静脉营
养。但应注意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3.合理用药 有感染者选用抗生素,纠正代谢紊乱。有出血倾向者用止血药。高凝
二、临床表现:
本症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和低日龄组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临床表现包括三大主征,即体温不升、皮肤硬肿和多系统功能损害。
(一)体温不升:体温过低是主要表现,全身或肢端凉、体温常在摄氏35度以下,严重者可在30度以下。体温过低分产热良好与产热衰竭两种不同的情况,有助于判断病情。产热良好者腋温>肛温,腋温减肛温差为正值(在0-0.9度之间),大多病程短,硬肿面积小,属于轻型。产热衰竭者,腋温<肛温,腋温减肛温差为负值,多为病程长,硬肿面积大,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属于

怎样鉴别新生儿硬肿症,治疗方法[001]

怎样鉴别新生儿硬肿症,治疗方法[001]

怎样鉴别新生儿硬肿症,治疗方法一、新生儿硬肿症的鉴别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头部或其他部位出现的硬实质肿块,主要由胎膜内缺陷或胎儿发育异常引起。

鉴别新生儿硬肿症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主要包括妊娠期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生长发育史等。

2. 体格检查:包括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质地、表面光滑度、局部皮肤颜色及纹理等。

3. 影像学检查:可采用B超、X线等影像学检查方式,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组织结构等。

4.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等,可协助诊断病因和病程。

5. 组织学检查:可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和恶性程度等。

二、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方法新生儿硬肿症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小型、病情较轻、无明显危害的新生儿硬肿症,可以采取观察清醒、消肿、止痛等保守治疗方法,定期随访观察。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有明显危害、需手术治疗的新生儿硬肿症,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如脑膜瘤、脑积水、颅内血肿等疾病。

3. 化疗治疗:对于一些恶性肿瘤,可采用化疗等综合治疗方式,以控制病情。

4. 放疗治疗:对于一些恶性肿瘤,需要进行放射治疗,以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三、新生儿硬肿症的注意事项1. 定期随访:对于小型、病情较轻的新生儿硬肿症,需要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避免病情扩散和加重。

2.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对于恢复病情、提高治愈率起到重要作用。

3. 给予情感支持:对于患有新生儿硬肿症的新生儿和家属,需要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关注,建立他们的信心和信任,对病情的治疗和康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 预防感染: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需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包括采取合理的手术切口处理、术后休息、加强营养等。

5. 注意休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防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恶化。

新生儿硬肿症的标准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的标准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的标准护理【诊断】1.诊断依据(1)病史:是否发病于寒冷季。

有无环境温度过低或保温不当史,严重感染史。

是否为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

有无窒息、产伤,或摄入不足或能量供给低下。

(2)临床表现:早期哺乳差,哭声低,反应低下。

体温<35℃,严重者<30℃且腋光温差由正值变为负值。

感染或夏季发病者可不出现低体温。

硬肿为对称性,依次为双下脱臀、面颊、两上肢、背、腹、胸部等。

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

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心率低下、微循环障碍,严重时休克、心力衰竭DIC、肺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

(3)实验室检查:依病情需要检测动脉血气、血糖、血钾、血钠、血钙、血磷、血尿素或肌酐、心电图、胸片等。

【治疗】1.复温(1)复温时的监护:①生命体征的检测。

②体温调节状态综合判定指标:检测肛温、腋温、腹壁皮肤及环境温度(室温或暖箱温度)。

以肛温为体温平衡指标,腋一肛温差为产热指标,皮肤温一环境温度差为散热指标。

③摄入或输入热量、液量及尿量监护。

(2)复温方法:①轻、中度:体温>30℃,产热良好(腋一肛温差为正值)者用暖箱复温。

患儿置入预热至30C的暖箱内,调节箱温于30~34℃,使患儿于6~12h内恢复正常体温。

乡村、基层医疗单位可用热水袋、热炕、电热毯包裹或母怀取暖等方法复温。

如无效应立即转上级医院。

②重度:体温<30℃或产热衰竭(腋一肛温差为负值)者先以高于患儿体温1~2C的暖箱温度(不超过34℃)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箱温1℃,于12~24h内恢复正常体温。

必要时辅以恒温水浴疗法(水温39~40℃,脐部置消毒小纱布,用橡皮膏固定,头露水外,每次15min,每天1~2次)。

浴后立即擦干放入30~32℃暖箱内保温。

或用远红外线抢救台(开放式暖箱)快速复温,床面温度从30℃开始,每15~30min升高体温1℃,随体温升高逐渐提高远红外线箱温度(33℃)。

恢复正常体温后置于预热的暖箱中。

抢救台环境温度易受对流影响,可用塑料薄膜覆盖患儿上方。

新生儿硬肿症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硬肿症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硬肿症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新生儿硬肿症的病理病因,新生儿硬肿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新生儿硬肿症病因
*一、病因: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容易散热,综色脂肪是新生儿体内特有的组织,它的代谢是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中急需产热时的主要能量来源,而饥饿时的能量来源是白色脂肪,如小儿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散热过多,棕色脂肪容易耗尽,体温即会下降,新生儿严重感染时体温也会不升,这些情况下皮下脂肪都容易凝固而变硬,同时低温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易发生水肿,结果产生硬肿。

1.周围循环阻力(20%):
低体温时周围循环阻力下降,血液淤滞,组织缺氧,中心血循环量则减少,心率减慢,尿量减少,在复温过程中血循环量增加,如尿量不随之增加,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甚至发生肺水肿和肺出血。

2.红细胞(15%):
低体温时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减少,肝素样物质也减少,种种原因都可引起凝血障碍,诱发弥漫性血管内
凝血(DIC),严重感染时由于休克更易发生DIC。

3.呼吸(20%):
低体温时呼吸减慢,有时呼吸暂停,易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又由于营养进入量不足,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因此重型硬肿症酸中毒也较重。

4.糖代谢(10%):
低体温时糖代谢不完善,病初起可能出现高血糖,但由于糖消耗增高,继而发生低血糖。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新生儿硬肿症病因,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新生儿硬肿症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新生儿硬肿症”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

中度 <35℃ ≤0℃ 25% ~ 反应差、功效显 50% 著低下
重度 <30℃ <0℃ >50 % 休克、DIC、 肺出血、急 性肾衰
新生儿硬肿症
第11页
治疗关 1、键复点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关键。标准是
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2、支持疗法:补充分够热量有利于体温
恢复。 3.合理用药:有感染者选取抗生素。纠
第9页
临床表现
3、多器官功 效衰竭:早 期心间低钝、 心率迟缓、 微循环障碍 表现;严重 时可展现休 克、DIC.急 性肾衰和肺 出血等MOF 表现。
新生儿硬肿症
第10页
TA-R
硬肿 全身情况及器 范围 官功效改变
轻度 ≥35℃ >0℃ < 20% 无显著改变
感染、早产、 颅内出血和红 细胞增多症等 时也易发生硬 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
第6页
临床表

多发生在冬、春严寒季节, 以出生3 日内或早产儿多见。发病早期表现 体温降低、吮乳差或拒乳、哭声弱 等症状;病情加重时发生硬肿和多 器官损害体征。
新生儿硬肿症
第7页
临床表

1.低体温: 体核温度常<35℃,重症<30℃。新生
新生儿硬肿症
第21页
4.预防 感染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加强皮肤护理, 经常 更换体位, 预防体位性水肿和坠积性肺 炎, 尽可能降低肌肉注射, 预防皮肤破 损引发感染。
新生儿硬肿症
第22页
5.观察病情
注意T、P、R硬肿范围及程度、尿量、 有没有出血症状等, 详细统计护理单, 备好抢救药品和设备, 一旦发生病情改 变, 能分秒必争组织有效抢救。
低下相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硬肿、水肿相关。 5、潜在并发症:肺出血、DIC。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保暖和育儿知识。

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分度标准

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分度标准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颅骨骨缝过早闭合或骨骼过度增生,导致头颅畸形和颅内压力增高的疾病。

该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分度标准,对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一、诊断依据新生儿硬肿症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病史:了解孕期、分娩和新生儿期情况,尤其是母亲是否有药物、病毒感染等不良因素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2.体格检查:对新生儿头颅大小、形态、骨骼生长情况、颅缝是否闭合、前囟大小、张力等进行详细检查。

3.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颅骨、颅内结构、脑室等进行评估。

二、分度标准根据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分度。

1.轻度:颅骨颅缝部分闭合,头颅畸形轻微,前囟张力正常,颅内压力无明显升高。

影像学检查可见颅骨骨缝部分闭合,颅内结构正常。

2.中度:颅骨颅缝明显闭合,头颅畸形明显,前囟张力增高,颅内压力升高,可出现呕吐、嗜睡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可见颅骨骨缝明显闭合,颅内结构受压,脑室扩张。

3.重度:颅骨骨缝完全闭合,头颅畸形明显,前囟高度张力,颅内压力明显升高,可出现抽搐、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影像学检查可见颅内结构受压明显,脑室扩张严重。

三、临床意义新生儿硬肿症的分度标准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对于轻度病例,可通过观察和保守治疗达到治愈的效果;对于中度和重度病例,则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和危及生命的后果。

总之,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于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需要严格的科学标准。

分度标准的制定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保驾护航。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的硬肿结节,它可能伴随有发热、抽搐、面色发黄等症状。

硬肿症也是婴幼儿发病的常见病症,而且病症的发生有时是不可预知的。

硬肿症的护理与治疗一般分为药物治疗和物理护理两部分。

一是药物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多用抗生素静脉输液或口服,抗感染。

根据病情,还可以给予苯巴沙星、克林霉素等抗生素。

除此之外,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利多卡因、抗炎药等。

二是物理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护理措施包括穿刺硬肿结节,以及清洗或刮治硬肿结节,以减轻病症。

尤其是当宝宝出现发热、抽搐等症状时,应尽早做穿刺抽血,以便尽早发现细菌感染。

此外,在护理新生儿硬肿症时,应重视宝宝的睡眠质量,定时,及时给予宝宝科学的护理,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为了保证宝宝睡眠质量,应给宝宝提供安静、通风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光线刺激和外界噪音的影响。

此外,新生儿硬肿症患儿护理时,还要注意宝宝的营养,及时补充营养,给宝宝提供产业营养素及软脂类,以确保宝宝的发育。

最后,还要及时做好宝宝的卫生护理,包括每日清洗宝宝的头部、面部、毛囊,以及皮肤发育状况,来防止发病。

以上就是关于新生儿硬肿症护理的体会,新生儿硬肿症护理涉及多方面,因此,护士在护理中应遵循宝宝的特点,按照科学的护理方法,运用科学的护理技术,做到积极护理、精准护理,在保证宝宝的
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延长宝宝的生命。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

(二) 表现: “五不” 不吃、不哭、不动、体温 不升、体重不增。 五个垂危征兆 :肺出血、呼吸衰竭, 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急性肾功能衰 竭、中毒性肠麻痹
特点:冷、硬肿
多发生在全身皮下脂肪积聚部位,皮肤紧贴皮下 组织,不能移动,其特点为硬、亮、冷、肿、色暗 红、压之轻度凹陷。 硬肿发生顺序是:小腿 →大腿外侧 → 整个下肢 → 臀部 → 面颊 → 上肢→ 全身。
硬肿范围计算:
头颈部20%
双上肢18% 前胸及腹部14% 背及腰骶部14% 臀部 8% 双下肢26%
可按硬肿范围分为:
轻度 < 20%
中度 20%—50%
重度 > 50%
辅助检查: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动脉血气分析 血糖 血电解质 血尿素氮、肌酐 血常规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 必要时可进行EKG、胸廓X线等
(3) 新生儿饱和脂肪酸多,其溶点高,遇 冷或热量不足时易硬化。 (4) 新生儿的产热以棕色脂肪的化学产热 为主,这种产热过程耗氧量大,在窒息缺 氧时易抑制这种产热过程。因此新生儿的 散热过程往往大于产热过程。
2、 寒冷因素: 当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时,新生儿的体温易偏低 或不升,皮下脂肪硬肿,使周围微血管收缩,周 围微血管阻力增加,局部血流量减少,外周循环 不良,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一方 面发生皮下水肿,另方面如果渗出量过多,使有 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发生休克,少尿或无尿。另 方面由于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寒冷损伤可引起毛细血管内壁损伤,释放组织凝 血活酶,三者作用下,加重休克以致出现DIC,且 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轻中度患儿: T 35---31 。 C 6—12小时 T 37.5。 C (T 36。 C过去)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实 , 则宝 宝 容 易 发 生窒 息 。 否
< 0例 , 6d7 6~1 2例 , 0 d8例 , 均 ( . 0d2 >1 平 5 9±0 8 d .) 。
其中1 0例吸人性肺炎 ,7例为单 纯性早 产 、 8 低体重儿 ,3例 1
新 生 儿 坏 死 性 小 肠 结 肠 炎 ,9例 缺 氧缺 血 性 脑 病 。 1 6例 因 经济 困难 放 弃 治 疗 。冬 春 季 发病 者 6 8例 , 6 % , 秋 季 发病 3 占 8 夏 2 例 , 3 % 。轻 度硬 肿 症 5 占 2 4例 , 5 % ; 度硬 肿 症 3 占 4 中 4例 , 占 3% : 度硬肿症 l 4 重 2例 , 1 % 。 一 般 平 均 住 院 天 数 9 5d 占 2 . ,
将 患 儿 置 于 温箱 内 , 露 出按 摩 部 位 , 指 腹 及 鱼 际 自下 而 上 裸 以
21 恢复体 温: 生儿 一旦发 生硬 肿症要 首 先为其恢 复体 . 新
温。若肛温 > O ,A—R , 3℃ T ≥0 提示体温虽低 , 但棕色脂 肪产 热较好 , 时可通过减少散热 , 此 使体 温回升 。将患儿置于已预 热至 中性温度的暖箱中 , 一般在 6~1 2 h内可恢 复正常体 温。
24 对患儿实施 中药浴局部按 摩 : 中医角度来看 , . 从 硬肿 属 于一种瘀证 , 为气滞血瘀 。按摩能加速 血流灌 注 , 改善 组织 缺 氧, 有利于硬肿消 退。若 配合 中药来按摩 效果更 好 : 防风 、 艾
叶 、 骨草 、 花 各 2 , 透 红 0g 白矾 5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 20 0m , 2次 用 。 , 0 l分
洗前将 中药加入洗澡盆 内, 温 3 4 ℃ 。室温 2 — 0 , 水 9~ o 8 3 ℃ 相 对湿度 5 % 一 5 。脐部盖消毒小纱布 , 5 6% 用橡皮膏 固定 , 头露 在水外。由于新生儿皮肤薄嫩 , 透性好 , 渗 在按摩 手法的干预

《新生儿硬肿症》课件

《新生儿硬肿症》课件
《新生儿硬肿症》PPT课 件
什么是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常见的婴儿疾病,主要表现为脑部及周围组织的肿胀和硬化。这个疾病对新生儿的 生存和发育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新生儿硬肿症的危险性
1 潜在的后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预防的重要性
新生儿硬肿症会导致脑部功能受损、智力 发育迟缓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及早预防和诊断可以降低新生儿硬肿症的 发生率,并减少患者长期受影响的风险。
新生儿硬肿症的诊断和治疗
1
诊断方法
通过体格检查、颅骨X射线和脑部超
治疗方案
2
声等多种方法来确定婴儿是否患有新 生儿硬肿症。
治疗包括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手术
疗法。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根据患儿的
情况制定。
3
护理和注意事项
提供适当的护理和关怀,包括合理的 营养、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等,以促 进患儿的康复和发育。
结论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适当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生存和发展机会。我们希望 未来能有更多研究和创新来帮助婴儿战胜这个挑战。

治疗硬肿症的三个偏方

治疗硬肿症的三个偏方

治疗硬肿症的三个偏方硬肿症是一种婴儿多发的疾病,起病原因是多方面的。

婴幼儿患者在患病之后通常都有局部或者全身肌肤硬化的症状,有些患者还会有身体水肿的表现,这些对于婴幼儿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也是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的,所以很多家长会在第一时间送去医院治疗,但是很多时候治疗效果并不显着,所以这时候很多家长会想着寻找硬肿症的偏方来帮助治疗。

硬肿症的偏方一:万花油局部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治疗方法:患儿均给予保暖、补液、纠酸、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治疗等综合疗法。

在此基础上给予万花油局部按摩硬肿部位。

方法:护士洗净并消毒双手,暴露硬肿部位,根据硬肿部位大小,将万花油2~3 ml涂抹在硬肿处,并用指腹于硬肿中心向外周轻柔按摩,用力均匀。

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日2次。

疗程3~5天,直至硬肿消退。

中医理论认为新生儿硬肿症为寒凝经络,气滞血瘀所致,属于瘀证。

万花油由乌药、川芎、红花、大黄、赤芍、防风等多种中药配制而成,具有驱寒解毒、行气活络、消肿散瘀之功效。

并能改善微循环、增强组织血流量、抗凝及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治疗上采用局部按摩,更有利于药物对皮肤渗透,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促进硬肿消退。

且此药渗透性好,按摩后吸收快,治疗中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万花油局部按摩在哺乳量恢复、体温回升及缩短住院时间上均有良好效果,尤其是硬肿消退方面有显着疗效,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无危险性。

硬肿症的偏方二: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给予入暖箱、复温、纠酸、抗感染,保证液量和热卡供给,纠正器官功能紊乱,输血浆或白蛋白支持治疗。

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2 mL/(kg天)静脉滴注,1次/天,同时根据硬肿面积将VitE胶丸(100 mg/粒)2~4粒刺破涂于硬肿处,并用拇指指腹由内向外轻揉按摩,压力均匀,3次/天,15~20分钟/次,5~7天为一疗程。

复方丹参乃丹参与降香等配制而成,丹参活血行气化淤,降香性温,芳香入血,可止血,运行气血。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的胎龄、体重。

2、评估患儿出生环境。

3、评估患儿自身疾病因素。

有无感染、窒息、缺氧等。

二、护理措施1、按新生儿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患儿卧位舒适,抬高头肩部,经常更换卧位。

3、供给患儿足够热量,细心喂养,根据病情选择经口喂养或静脉营养。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

5、复温护理:合理给氧,积极复温,消除硬肿。

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

复温过程中严密监测体温变化,观察尿量、暖箱的温湿度、硬肿范围及程度,同时严密监测血糖、电解质及肾功能等。

6、观察有无心力衰竭、休克、DIC、肺出血等发生,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7、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

8、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暖,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鼓励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

四、注意事项1、注意复温原则,避免复温过快,导致不良后果。

2、选择合适的保暖措施,避免使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体会新生儿硬肿症系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发病率为6.8%[1],常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此外,窒息、重症感染(败血症、肺炎)等均是新生儿硬肿症可能导致的发病因素,严重患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死率高。

合理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的重要保证。

1 临床资料我科1997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患儿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

胎龄<33周30例,33~37周59例,37~42周6例,42周以上5例;平均(35.4±0.4)周,体质量<1 500 g 32 例,1500~2500 g 60例,>2500 g 8例,平均(1 760.0±30.5)g;发病日龄<6 d 70例,6~10 d 22例,>10 d 8例,平均(5.9±0.8)d。

其中87例为单纯性早产、低体质量儿,10例吸入性肺炎,1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

春季发病者68例,占68%。

夏秋季发病32例,占32%。

轻度硬肿症54例,占54%;中度硬肿症34例,占34%;重度硬肿症12例,占12%。

一般平均住院天数9.5 d,治愈89例、占89% ;好转6例(含自动出院)占6%;死亡5例,占5%。

2 护理观察及分析2.1 恢复体温的护理复温是护理低体温患儿的关键措施。

2.1.1 若肛温>30℃,TA-R≥0,提示体温虽低,但棕色脂肪产热较好,此时可通过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

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 h内可恢复正常体温。

2.1.2 当肛温<30℃时,多数患儿TA-R<0,提示体温很低,棕色脂肪被耗尽,虽少数患儿TA-R≥0,但体温过低,靠棕色脂肪自身产热难以恢复正常体温,且易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但只要肛温<30℃,一般均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温。

新生儿硬肿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新生儿硬肿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一,体温不升,都在35度以下,重症仅26度左右,然后反应差,哭声低微,或者是不哭,吸吮会出现困难,全身及四肢冰冷,呼吸不规则,心率减慢而脉搏微弱。

二,全身皮下脂肪聚集的部位均可以发生硬肿,水肿,或者是硬而不肿,触及的时候像是硬橡皮的样子,常见于大腿两侧,臀部,小腿外侧,肩部。

可波及背、胸、腹部及脸颊部,严重者手心足心也会发硬,病初的时候皮肤发红,像煮熟螃蟹的颜色,如若伴缺氧的话,可会呈现紫红色:出血,循环障碍成苍灰色,如有黄疸则苍黄色是蜡样。

三,感染并存,常并发有肺炎和败血症等等。

四,可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信息损害肾功能不全,严重的话可能会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肺出血等等。

五.新生儿硬肿症应该同水肿,维生素e缺乏来相鉴别。

新生儿硬肿症。

危重新生儿硬肿症30例临床护理体会

危重新生儿硬肿症30例临床护理体会

危重新生儿硬肿症30例临床护理体会新生儿硬肿症是我国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常见于寒冷冬季,多见于早产儿或重症感染儿,病死亡率高,2003~2009年收治危重新生儿硬肿症患儿30例,经过精心临床治疗及耐心细致护理,硬肿症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诊断标准:按1983年陕西临潼新生儿疾病学术座谈会制定的标准,硬肿范围参照新生儿灼伤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头面部20%,双上肢18%,前胸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见表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30例,男12例,女18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19例,体重<2.5kg 8例,年龄4~15天。

护理方法:所以危重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均入住监护室,进行吸氧,及时复温,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病情严重的给予输新鲜血或血浆,对于反应较差没有吸吮能力的及早给予鼻饲,30例中有22例采用鼻饲,24小时严密监护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并详细记录。

治疗效果:体温升至正常时间:24小时12例,其余在48小时内升至正常(除死亡病例);硬肿症消退情况:在体温逐渐回升后,全身一般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四肢逐渐变温,苍白青紫也逐渐减轻,在24~48小时内硬肿症开始逐渐变软,范围逐渐缩小,5~7天基本消退。

结果30例患儿18例治愈出院,死亡12例,死亡率40%,死亡主要原因为肺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临床护理加强护理管理:首先保持室内安静,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经常翻身,用生理盐水护理口腔,保持患儿衣服、被子、床单、尿布清洁干燥。

患儿喂奶、穿衣、试表、换尿布等的护理工作均在暖箱内进行,避免受凉,护理动作要轻柔。

复温护理:将收治的30例危重新生儿硬肿症采用慢复温,即入院时将患儿用暖棉襁褓包裹置于24~25℃温室中,等体温升至35℃左右时移到26℃暖箱内,4~6个小时逐渐调至30~32℃,在复温过程中,体温上升速度控制在0.3~0.5℃/小时。

切忌体温剧增,避免血液分配紊乱,引起dic及肺出血,并详细记录t、p、r变化及硬肿部位变化。

新生儿硬肿

新生儿硬肿

新生儿硬肿症(scleredema)也成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y syndrome)或新生儿冷伤(cold injury)。

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低体温,病情严重是出现皮肤硬肿。

新生儿硬肿症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或并发于严重感染、颅内出血、窒息缺氧、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尤其家庭分娩或社会经济条件低下地区。

新生儿硬肿症95%发生在生后48小时以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与产房温度低下有关。

严重低体温硬肿症可能继发肺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致死,是新生儿危重之一。

病因:1、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织特点①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低下: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易于散热,能量(糖原、褐色脂肪)贮备少,产热不足,生后早期主要以棕色脂肪组织的化学性产热为主,缺乏寒战的物理产热机制以及产热代谢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如儿茶酚胺、甲状腺素水平)低下等。

②皮下脂肪组织特点:新生儿皮下白色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比不饱和脂肪酸多,当体温降低时,皮脂易发生硬化。

2、寒冷损害:①能量代谢和体温的变化:环境温度越低,皮肤-环境温差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失热量越大。

②呼吸商减小,表明机体时以脂肪作为主要能源物质。

③循环障碍。

④组织缺氧和酸中毒。

⑤DIC 和出凝血机制变化。

最常见肺出血。

3、感染:如败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鼠伤寒杆菌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腹泻等可伴发硬肿。

4、其他:许多非感染因素:如窒息、出血、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或某些畸形等均可引起硬肿,会伴有血心房利钠肽含量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水平增高。

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变(80.5%伴低T3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强,血糖升高。

临床表现:本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尤以我国北方各省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但也可因感染及其他因素影响发生于夏季和南方地区。

多侵犯生后1周内的婴儿,特别是早产儿。

主要表现包括3大主征:即低体温、皮肤硬肿和多系统功能损害。

新生儿硬肿症的表现与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的表现与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的表现与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是在新生儿时期发生的周身或局部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并伴有体温低下。

生活能力降低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或室温过低。

保温不良的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也可在感染产伤窒息之后发生。

本病大多数在生后不久或生后7-10天出现症状,主要表现如下:
一、四不症
吸吮无力,不能吸吮为不吃;哭声微弱。

少哭为不哭;面部表情消失,肢体活动减少为不动;体温常降低至31-35℃之间,甚至26℃左右为体温不升。

二、冷、硬、肿
者是局部发冷,重者全身皮肤发凉,此为冷;皮下脂肪多的部位皮肤变硬,表面光滑,用手不易捏起来,且呈暗黄色或青紫色,此为硬;某些部位用手按压可以有凹陷,此为肿;其硬肿往往先出现于小腿。

大腿外侧,以后双下肢逐渐延至臀部以至胸。

腹。

上肢及面颊部。

眼部。

手心。

足底皮肤常不变硬。

新生儿硬肿症强调早期综合治疗。

轻症经正规治疗多能治愈;重者虽经正规治疗,仍有部分换儿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或并发感染,最终肺出血而死亡。

一般,对于这种新生儿,医院会采取复温、输液,维生素E、抗菌素,部分应用激素、能量、碱性液等方法进行救
治:
一、复温,使过低体温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可用辐射保温台或暖房,如无此设备则室内要温暖,室温要在24℃,全身用厚被包好,用热水袋放于足底,切勿离皮肤太近,以免烫伤。

二、供给足够的水分和热量,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代谢功能,增加身体产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阳气虚衰
三、分型论治
证候 体质虚弱,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 差,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吸吮困难,面色 苍白,皮肤板硬而肿,范围波及全身,尿少 或尿闭。唇舌色淡,苔薄白,指纹淡红不显
治法 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方药 参附汤加味。常用药:人参、附子、黄芪、 桂枝、巴戟天、当归、丹参。
※本型多见于先天不足的患儿。

≥35 正值 <35 0或正 值 <35 或< 负值 30
>50
【临床表现】
硬肿面积的计算法:头颈部20%,
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
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
26%。
【诊断】
• 在寒冷季节,患儿出现三不征(体温 不升、不哭、不吃),皮肤和皮下脂 肪变硬,(硬、肿、凉)即可诊断。
【概述】
(三)命名:古代医籍中无本病专门记载, 据其症状可归属“胎寒”、“寒厥”、 “血瘀”、“五硬”等范畴。 (四)与西医的关系:西医称为“新生儿硬 肿症”、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内因:先天禀赋不足,元阳不振 外因:感受寒邪
【病因病机】
(二)病机
禀赋不足
复 感
阳气虚衰 寒邪 寒伤脾肾 寒凝血涩
【鉴别诊断】
三、VitE缺乏症:多见于早产儿、人工 喂养儿,40天左右出现硬肿及贫血,
会阴及大腿出现硬肿,眼睑水肿,鼻
流清水样分泌物,伴丘疹样皮疹, 血
中VitE降低。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体质、肤色、唇舌)
• 阳虚:早产、体弱,反应差,气息微弱, 全身冰冷,皮肤苍白肿硬,唇舌淡白。 • 血瘀:体质尚好,有受寒史,全身冰冷, 局部僵硬,肤色紫暗,唇舌暗红
• 同时要判断硬肿程度和有无并发症
【鉴别诊断】
一、新生儿水肿 :全身或局部水肿,但 不硬,皮肤不红,无体温下降。全身 性水肿原因很多,如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营养不良, 新生儿溶血病等, 水肿多极严重,且各有其特征。
【鉴别诊断】
二、新生儿皮下坏疽 :多见于冬春寒冷季节。常 有难产或产钳助产史。在身体受压部位(背和 臀部)易于发生。发热,哭闹,局部皮肤发硬、 变红略肿、迅速蔓延,病变中央先硬结后转为 软化,暗红色,逐渐坏死,形成溃疡,可融合 成大片坏疽。
快速复温。Leabharlann 层可用热水袋、热炕、电热毯等,也可
贴近人体怀抱中取暖。
使用温箱注意事项
• 先加水,再预热 • 嘱家属勿调节温度
• 使用中注意加水
• 注意电源
【西医治疗】
二、热量和液体供给 经静脉补充热量者应达到每日 210kJ/kg(50kcal/kg);可进乳者尽早哺乳,热量
增加至每日419~502kJ/kg。体温低时输葡萄糖速度
肌肤失 于温煦
水湿内停
肢凉硬肿
(双胎、早产)
气血运行不畅 肤色紫暗
总之主要病机:阳气失于温煦, 气血运行不畅。病位:肝脾肾
【西医病因、发病机理】
• 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如受寒、早产、
感染(败血症、肺炎为多)、窒息等。
• 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与以下几方面
有关。
发病机理
1.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
宜慢,一般6~8mg/kg· min,体温恢复后速度可加
至12~14mg/kg· min。
液量按0.24ml/kJ。重症患儿伴有尿少、无尿或明显心 肾功能损害者,应严格限制输液速度和液量,其速 度控制在3ml/kg.h以内。
【西医治疗】
三、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1.循环障碍 :纠酸、扩容;心率慢-多巴胺 2.DIC:肝素 3.急性肾功能衰竭:速尿,限水,量出为入 4.肺出血:气管内插管,正压通气。 5.其他:缺氧者氧疗。抗生素防止感染。口服 VitE。出血者静滴VitK1、止血敏或三七注射 液等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参附注射液 每次5ml,加入10%葡萄糖 40ml中静滴,qd,用于阳气虚衰证。 (2)复方丹参注射液 每次2ml,加入10%葡萄糖 20~30ml中静滴,每日2~3次。各型均可用。 (3)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每日6~8mg/kg,最大 不超过每日20mg,加入10%葡萄糖80~100ml 中静滴, qd, 各型均可用。
新生儿硬肿症
儿科教研室 罗世杰
【概述】
(一)定义:硬肿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 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 综合征。其中只硬不肿者称新生儿皮脂 硬化症;单纯由于受寒所致者亦称新生 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概述】
(二)发病情况: • 发病季节:寒冷季节多见,我国北方冬季 发病率较高 • 发病年龄:多发于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 早产、体弱、伴有他病更易罹患 • 发病性质:虚寒证居多 • 预后:较差,男孩死亡率较高
2、外治法
【其他疗法】
(1)生葱、生姜、淡豆豉各30g,研细混匀,酒炒,热 敷于局部,用于寒凝血涩证。
(2)硬肿软膏: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 15g,丁香9g,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7.5g, 肉桂6g。研末与凡士林900g,拌匀成膏。均匀涂于 纱布上,加温后,敷于患处,1日1次。用于各型。 (3)氦-氖激光 (4)WS101型频谱治疗仪
【预防】
• 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适宜的产房及室内环境 温度,不低于24℃。
• 初生婴儿应立即擦干羊水,用温热毛毯包裹, 注意保暖。 • 加强母乳喂养,补充能量。
• 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应有合适的保暖措施。
• 预防早产、感染、窒息等新生儿高危因素。
课后思考题(作业) • 硬肿症正确的复温方法是
什么?
2.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3.早产儿棕色脂肪少 4.疾病影响 5.硬肿时组织灌注不良
【临床表现】
1、体温降低 2、一般情况差 3、硬肿 4、功能障碍 5、多器官功能损害 特点:硬、肿、凉
新生儿硬肿症病情分度
体温(℃) 分度 轻 中 肛 温 硬肿范 腋-肛 围(%) 温差 <20 20~50 器官功能改变 无明显改变 不吃、不哭、反 应差及心率慢等 休克、DIC、肺 出血及急性肾衰 竭等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三、分型论治 1、寒凝血涩 2、阳气虚衰
1、寒凝血涩
三、分型论治
证候 全身欠温,四肢发凉,反应尚可,哭声较 低,肌肤硬肿,难以捏起,硬肿多局限于臀、 小腿、臂、面颊等部位,色暗红或青紫,或红 肿如冻伤,指纹紫暗。
治法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 当归四逆汤加减。常用药:当归、红花、 白芍、桂枝、细辛、川芎、丹参。 ※本型多见于体质尚好,生后受寒的患儿。
【西医治疗】
一、复温 凡肛温>30℃且腋温高于肛温者,可置入已
预热至适中温度(30℃左右)的暖箱内,一般经 6~
12h左右即可恢复正常体温;体温<30℃者应置于比 肛温高1~2℃的暖箱中,每小时提高箱温1℃至适中 温度,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亦可采用恒温水浴法、远红外线抢救台(开放式暖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