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划:理论与实践》
我国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方案[1]行政区划地概念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其所管辖地地区进行有效的和方便的管理而作出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
国家除了全国性的中央级的管理机构外,还需要对其各级地方进行分区管理,各级行政区都设有相应的地方行政机构。
我国目前设有各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在特别行政区设有特区政府。
一、行政区划分原则行政区是依据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地理、历史及国防等多种因素,并便于国家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分级管理系统。
因此,在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时,应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民族、历史和自然等有关因素。
1.政治原则行政区划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中央能否有力地统率和指导地方,关系到地方政权能否在本行政区内行使其职权。
我国行政区划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保证国家领土、主权完整,防止外来侵略,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行政管理是管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和人。
“地”是指地域的大小、数量;“人”是指人口的数量、空间的分布等。
在一级行政区的划分上,大多把人与地两要素综合起来考虑,科学地划定各级政权的管辖范围。
其次,要合理地确定行政区划的层次等级。
一般层次不宜太多,以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政权单位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乡三级;在有自治州和实行市管县的地方分为四级,这种行政区划层次体系基本符合我国国情。
2.经济原则行政区的划分必须服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以便于组织经济运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行政区划上,经济原则的体现,首先是经济中心,其次是经济核心区,第三是其辐射范围。
各省区都有一个经济中心省会所在地,大多是省内最大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力量最强,发展也最快,工、农、商通过交通运输与通讯渠道组成一个经济网络。
省会的周围地区往往在经济上居于特殊地位,形成经济核心区,通过交通上的枢纽地位,其辐射作用影响到全省范围。
经济特区、开发区等则是完全从经济出发而划出的特殊的行政区。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行政学》-复习资料-全
导论~.它的作者是(A.怀特)。
者的制度属于(C.考任制)
14. 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 B.张 43. 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A.决策权力)。
金鉴
44. 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B.行政道德)的核
15. 公共行政环境的(A.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
21. 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ABCDE)。
22. 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A.向治体地方政府 C.民主集中
制地方政府 E.行政体地方政府)。
23. 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24. 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振有(A.泰勒的科学管
理组织理论 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
1.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亚里士多德)。
用。
2. 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C.公共性)。
31. 总统制起摞于 18 世纪末期的(B.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
3. 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首,又为政府首脑的巾央政府组织形式。
4. 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是(C.欧文)。
49. 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B.中国)。
20. 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A.工业社会)。
50.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
21. 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
的科举制,而始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32. 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C.半总统
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专业:课程编号:S0108010705016 课程名称:城市规划课程英文名称:Urban Planning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人文地理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3.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编制程序4.城市用地规划编制原理与方法5.城市规划的实施6.城市规划行政与法制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和城市规划专题调查研究,从而对基本知识有深入理解和对学科前沿研究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提交专题调研报告(3-4个专题调研)与开卷考试相结合。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城市研究基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城市发展史》,[美]刘易斯•芒福德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城市意象》,[美]凯文•林奇著,华夏出版社。
填写人:曲凌雁审核人:陈振楼课程编号:S0108010705018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Urban Economics学分 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1.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问题: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定位、2.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劳动分工与都市区空间组织3.土地利用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4.住宅、交通问题基本要求1、系统掌握城市经济学的结构体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2、基本掌握城市经济研究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对中国城市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调查、思考和研究。
3、在系统掌握理论和方法基础上进行系统总结并与教师讨论,就中国城市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论文及考试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西方经济学、地理系主要教材及参考书1.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第四版),中信出版社,2003。
2.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教出版社,2001。
中国的行政区划
乡管辖的区域一般以行政村为单位 ,每个行政村下辖若干个自然村。
镇
定义
镇是一种较乡高级的农村 基层行政单位,通常拥有 更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优 势。
建制与规模
镇的建制和规模相对较大 ,一般拥有较为完善的城 镇设施和公共服务。
管辖范围
镇一般管辖若干个行政村 和居委会。
民族乡
定义
民族乡是一种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建立的基层行政 单位。
历史沿革
古代行政区划
在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经历了从春 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到秦汉时期的郡 县制,再到唐宋时期的道州制和元明 清时期的行省制的演变过程。
现代行政区划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行政区划 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如1949年的 大区制、1954年的省辖市、1983年的 市管县等。
行政区划的意义
01
行政管理
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的基础,有利于政府对地方行政区 域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02
社会管理
行政区划有助于社会管理,通过明确行政区域界限,减 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03
经济规划
行政区划对于经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政府对地 区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
02 省级行政区划
安徽省
简称:皖
省会:合肥
行政区划代码:340000
安徽省
行政区域面积
139600 km²
下辖地区
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52个县、45个市辖区
人口
6324.1万人(2021年常住人口)
安徽省
地理位置:华东地区
经济:安徽省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 动力资源。
风景名胜:黄山、九华山等
河北省
国开形成性考核《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形考作业(1)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形考作业(1)试题及答案(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题目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C)、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原理》B、《行政学》C、《行政之研究》D、《政治与行政》题目2、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CDE)。
A、权威接受理论B、组织平衡理论C、社会人理论D、新型领导能力理论E、非正式组织理论题目3、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ADE)。
A、民主职能B、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C、确保社会公平分配的职能D、政治统治职能E、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题目4、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BCDE)。
A、原始社会的行政体制B、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C、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D、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E、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题目5、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
A、辅导监督B、减免税收C、补助D、委托公共事务E、法律管制题目6、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AC),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A、古德诺B、法约尔C、威尔逊D、泰勒E、韦伯题目7、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BCE)。
A、权威接受理论B、非正式组织理论C、组织平衡理论D、新型领导能力理论E、社会人理论题目8、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BCD)来完成的。
A、韦伯B、魏劳毕C、怀特D、费富纳E、泰勒题目9、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非政府性B、非营利性C、自治性D、组织性E、志愿性题目10、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BCE)。
A、三权分立制地方政府B、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C、自治体地方政府D、议行合一制政府E、行政体地方政府题目11、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BCDE)。
A、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B、中介作用C、监督政府D、监督市场E、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题目12、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只是充当“社会主宰者”的角色。
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探讨
1适当调整行政 区划 。有学者提 出 ,我 国大都市 区的形成还 处于初级 阶段 ,在城市快速发展和空间外延的客观形势下 ,适 当
如何看待和处理现有行政 区划 与区域经济发展 的关系已成 为学术 的行政区划调 整 , 以减少不必要 的资源浪费和无谓 的区域 内消 可 界和政府部门研究 的~个热点问题。关于我 国行政 区划与区域 经 耗 ,扩大市场运作空间 ,整合政府间的关系以促进公共效 率的提 济发展 关系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 四个方面。
描述 缺 乏深入 、系统 的理论探讨 。
内各项职 能 ; 二是建立松散城市协调机构 , 针对城市群 区难 以统一
2 O世纪 9 O年代 初 ,刘君德 先生提 出了 “ 行政 区经济 的概 行政跨界职能状况 立负责跨界职能 的一些非政府机构协调体 : 建 念 。之后 ,舒庆著 的 《 中国行政 区经济 与行政 区划研究》 、刘君 三是建立城市联合政府 , 以成为 ” 可 都市联盟 ”协调 政府间的利 德主编 的 《 中国行政 区划的理论 与实践》 中国政区地理》 、《 ,周 益 , 解决政府之 间的公共服务问题。
整不是都市 区区域协调管治的根本途径 , 最终要依赖系统的制度
创新 。
2 实行跨行 政区协 同发展 。一些学者认 为提高都市 区整体 经 .
” 经济区” ,行政区与经济区是一种简单的服从或替代关系。改革 济效益 ,应选择跨行政 区协同发展的道路。汪宇 明、刘君德 、戴
开放初期 ,人们 开始关注行政 区与经济区的关系问题,但感性认 君 良根据 对上海 大都市 区行政区划体制研究后认 为 , 建立协调 性 识 的成分居多 。 随着 改革 的不 断推 进和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格局 的逐步 形成 , 政府机构如长江三 角洲地 区城市联合政府 , 解决 国际大都市 的政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使学生掌握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地理信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省区差异、增进民族团结的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服务国家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行政区划的概念:根据国家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将国家领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区域;(2)行政区划的分类:省级、地级、县级、乡级;(3)行政区划的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
2. 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1)省级行政区划: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地级行政区划:333个地级市、15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3)县级行政区划:2844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旗、自治旗、特区、林区、垦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
2. 教学难点:地级行政区划的分类和数量,县级行政区划的种类和数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活动法等;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案例材料、网络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行政区划;2. 讲授新课:讲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三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数量;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不同省区的行政区划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行政区划的作用;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行政区划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的能力;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管理创新]欧美行政区划的启示
[管理创新]欧美行政区划的启示[管理创新]欧美行政区划的启示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11-27 08:59 共人浏览[大] [中] [小] 作者:孙平欧美行政区划的启示孙平湖北省民政厅摘要本文阐述了西方国家行政发展趋势,分析了欧美行政区划基本情况,并重点剖析了美国行政区划设置,在此基础上,强调了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必要性,着眼于欧美经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欧美行政区划所带来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欧美行政区划改革启示一、西方国家行政发展趋势近代西方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人类社会迅速向前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西方民主政治建设,由此促进了行政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
(一)西方国家政治体制概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有一定发展过程,其现代政治体制的典型形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
二战中民主政治战胜了法西斯政治,战后几个法西斯政权相继跨台,资产阶级民主制终于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行的政治模式。
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一些原则长期指导着资产阶级的政治实践,现在仍然成为其民主政治的普遍规则。
主要表现在:其一,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并兼听少数人意见的原则,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其二,主权在人民,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其三,代议制原则,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最高权力;其四,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即实行国家权力过程中的合理分工与权力的相互制衡,强调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其五,法制原则,国家的政治生活、国家机器的运转以及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处理均以法律为指导。
围绕上述原则,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一般实行这样几种基本制度:一是议会制度,它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象征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二是选举制度,它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基石;三是政党制度,它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轴心,是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运转的推动器;四是行政制度,它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司法制度,为民主制度提供合法依据和法律保障。
英国是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确立议会主权的国家,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同时保留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这是历史上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湘教版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中国的行政区划”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实用性较强的话题较为感兴趣,特别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他们在学习上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喜欢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可能会对复杂的行政区划划分和管理体制感到困惑。此外,对行政区划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产生的影响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例来加深对行政区划的理解和认识。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级别及管理体制。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行政区划的知识。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结合讲授法,清晰地讲解行政区划的概念、级别及管理体制,以理论阐述为主。
- 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典型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对当地发展的影响,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深入理解行政区划的作用。
- 利用项目导向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地区的行政区划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中国转型期“行政区经济”现象与行政区划体制改革
(2)“行政区经济” 行政区经济” 的典型特征
----企业竞争中地方政府的强烈 ----企业竞争中地方政府的强烈 干预; 干预; ----生产要素流动的跨行政区受 ----生产要素流动的跨行政区受 阻; ----区域经济的同构性和稳态性 区域经济的同构性和稳态性; ----区域经济的同构性和稳态性; ----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的高度 ----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的高度 一致性; 一致性; ----行政区边界经济的衰竭性 行政区边界经济的衰竭性。 ----行政区边界经济的衰竭性。
2011-1-18
29
(2)当前行政区划改革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行政区经济时期突现行政区 划改革的必要性; 划改革的必要性; 2/ 现实的区划矛盾要求理顺行 政区划体制; 政区划体制; 3/ 行政区划历史发展的必然要 求改革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
2011-1-18
30
(3)中国行政区划体制 存在的问题
2011-1-18 24
(2)行政区经济运行下 的区际关系调控
1/调控的三种模式: 1/调控的三种模式: 调控的三种模式 ----行政 行政——经济区分级、 经济区分级、 ----行政 经济区分级 分区调控模式; 分区调控模式; ----市场 市场——经济区调控模 ----市场 经济区调控模 式;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经济区调 ----中心城市 经济区调 控模式。 控模式。
2011-1-18 23
(四)行政区经济运行 走势与区际关系调控
(1)行政区经济运行走势分析 ----方向:从封闭的“ ----方向:从封闭的“行政区 方向 经济”走向开放的“ 经济”走向开放的“经济区经 济”。 ----条件 条件: ----条件: 1/制度性保障 制度性保障; 1/制度性保障; 2/内部运行机制的变化 内部运行机制的变化; 2/内部运行机制的变化; 3/外部强大的推动力 外部强大的推动力。 3/外部强大的推动力。
我国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冲突与调适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冲突与调适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是两个不同的划分体系,行政区划是为了方便行政管理而进行的地理分区,经济区划则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地理分区。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两个划分体系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导致一些地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需要进行调适。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冲突和调适问题,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推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为国家的长期发展
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现状:梳理我国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研究冲突:分析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冲突表现形式及原因,研究导致冲突的主要因素和机制。
3. 研究调适:探讨解决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冲突的各种方法和途径,寻找最适合中国国情的调适模式和对策,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发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多角度全面地探讨问题,以期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四、预期成果
1. 对我国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冲突及调适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掌握其基本特征和规律。
2. 提出不同情境下的针对性调适建议,让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为政府部门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为学术界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解决我国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冲突问题,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日益引人关注。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意义、现状和建议,以及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
一、概念和意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在相互作用和合作下,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国家、省、市乃至县级的行政区划,也可以是一些相互依存的经济活动区域。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首先,合作共赢。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以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可以使不同区域在发展中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既取长补短,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次,均衡发展。
通过协调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均衡发展,避免某些地区“一极独大”和“一衰俱衰”,中心与边缘地区的差距等问题。
这可以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提高社会公平性和社会稳定性。
第三,开放共享。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可以促进与外部的经济开放。
各地区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合作开发商品、技术和服务。
这不仅能够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各地经济的竞争力,而且还能够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国家间的友谊和合作。
二、现状和问题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情况尚不尽如人意。
虽然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在区域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新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出现。
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东部地区经济实力快速上升,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同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行业结构也存在差异。
这种不均衡的发展,不仅使一些地区面临就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也影响了全国整体经济发展。
另一个问题是地区间的竞争和合作不充分。
虽然近些年来,各地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但实际上还存在竞争和合作不充分的问题。
刍议“行政区经济”:理论阐释、实践应用与发展前景
19 ’.Fo e nm r dm r hlr re h er a z grg nl cnmid vl met A dt hn m — 9 0 S rm t no oea oes oas s i t oyal i i a eoo c ee p n. n epe o e h n c tsh i n yn eo o h
Is Th o e ia y t m ,Pr cie App yng a d Fo e r u d t e r tc lS se a tc li n r g o n
S I i og . nf H . n HEQ — We d u
贵州省的行政区划_变化、格局与趋势(可编辑)
贵州省的行政区划 _ 变化、格局与趋势摘要行政区划作为上层建筑, 是把国家权益和政府职能合理配置于各级地方的空间基础, 是协调区域利益格局的法理路径 , 也是有效地管理和治理地方事务的重要举措。
贵州省处于我国西南部的腹心地带,其行政区划建设历来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确保西南边疆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 它的科学合理性不仅关系到本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而且也事关国家的政局稳定和整体发展水平。
当前 , 贵州省是中国最不发达的省区之一 , 经济社会发展中亦存在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
系统性研究贵州省行政区划的变化、格局与趋势,对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建设、统筹国家区域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紧扣贵州省行政区划格局变迁这一主题, 在遵从行政区划具有历史传承性的前提下, 以时间轴为脉络, 根据地方志等文献为基础素材, 结合实地调研,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重点研究与一般研究相结合等方法, 梳理了贵州省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阶段性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 ; 分析了贵州省行政区划的现状格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贵州省行政区划的改革趋势。
通过研究, 本文认为 : (1 ) 在影响行政区划的诸多因素中 , 自然地理环境、国家政治格局、经济发展要素和民族文化等对贵州省行政区划的变迁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2 )贵州省行政区划变迁呈现出省建制较晚、民族型政区发展多变和城市数量少且规模小等特点 , 并存在建制不规范、管理幅度悬殊、政区名称严重重复等诸多现实问题; (3)为响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诉求, 贵州省应以经济主导、政治稳定、民族团结、高效管理和以人为本等原则, 因地制宜, 适时采取增设地级市、县级市建制 , 加强若干大中城市周边县、县级市 (或特区 ) 改区、撤镇设办、撤乡并镇和撤村改居等改革措施 , 加快形成符合贵州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行政区划格局。
关键词: 贵州省 ; 行政区划 ;变化;格局;趋势IAbstract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s the superstructure, it ’s the spatial basis to rational allocate thenational interests and government functions to levels of local place, the le gal path tocoordinate the pattern of regional interests,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manage and govern thelocal affairs effectively. Guizho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heartland of southwest in China,its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to promote economicconstruc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in border areas of southwestsince ancient times, and its scientific rationalit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ocio-economicdevelopment in the provincial domain,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country's political stability andthe overall level of development. Guizhou is one of the most underdeveloped provinces andexist some complex problems at present. Studies systematically o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change, pattern and trend in Guizhou province have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accelerate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Guizhou, to coordinat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nationand to promote national unity and stability in border areasThis paper closely linked to the theme that the pattern changes of administrativedivision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in the premise that complies with the historical inheritance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nd as the time axis for main line, basing local chronicles and fieldsurvey, using document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combine focus on with the generalresearch, combe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factors of Guizhou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nd analyzed its current pattern and problems, anddiscussed the reform trend of Guizhou provinceBy studying, this paper think:1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country's politicalsituation, the elemen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culture are more important toinfluence the evolvement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in Guizhou province in all factors;2Guizhou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demonstrating province formed later, nationaladministrative division varied and less number and small-scale of cities characteristics,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establishment non-standard, range of management extraordinarydisparity, name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 repeat seriously etc;3 in order to responddeman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Guizhou province shouldcomply with principles of economy-oriented, political stability, national unity, efficientIImanagement and people foremost, and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timely adding tocities at prefecture-level and county-level, shifting the cities at county-level, county or SARto municipal districts, withdrawing the town and township to set up offices and combine town,and changing the village to neighborhood committees etc, accelerating to constructadministrative division pattern for Guizhou provinc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in the new eraKey words: Guizhou Provinc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Change; Pattern; TrendIII目录摘要. 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3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6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 92.1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联系理论 92.2 层级与幅度联系理论112.3 行政区经济理论. 132.4 地理学相关理论. 14第三章贵州省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特点与影响因素163.1 贵州省行政区划的沿革 163.2 贵州省行政区划演变特点 293.3 贵州省行政区划变迁的影响因素 33第四章贵州省行政区划的现状格局与存在问题. 384.1 贵州省行政区划的现状格局384.2 贵州省行政区划现存问题 45第五章贵州省行政区划的改革趋势. 485.1 贵州省行政区划改革的响应、趋势及原则485.2 贵州省未来行政区划新格局的构建51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566.1 主要结论 566.2 讨论与展望56参考文献58附录. 60后记. 61图表目录图 1-1 论文研究逻辑思路结构示意图 8图 2-1 行政区划纵向结构形态示意图. 12图 3-1 春秋战国时期在今贵州区划格局 17图 3-2 秦汉时期在今贵州郡县格局17图 3-3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今贵州的政区格局的主要变迁18 图 3-4 隋唐在今贵州的郡(州)县格局 19图 3-5 宋代在今贵州区划格局. 19图 3-6 元代在今贵州区划格局. 20图 3-7 明代贵州布政使司所领府、州、县及卫的布置 21图 3-8 清代前期贵州省府、厅、州、县格局. 22图 3-9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格局. 23表 3-1 1978~1994 年间部分年份贵州省城乡发展情况. 27 图 3-10 贵州省现行行政区划格局. 29图 3-11 明代在今贵州交通沿线主要卫所分布32表 3-2 贵州省城市建成区面积与中心城区人口数(2009 年)33图 4-1 贵州省行政区划层级结构图38表 4-1 贵州省地级行政区管辖政区数、人口与面积统计表(2010 年). 39 表 4-2 贵州省县级行政区管辖政区数、人口与面积统计表(2010 年). 39 表 4-3 贵州省城镇型政区总体格局(2010 年)41图 4-2 贵州省民族型政区分布图 44图 4-3 贵州省“飞地”图 47表 5-1 调整后贵州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基本情况54图 5-1 贵州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图. 55华东师范大学 2012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贵州省的行政区划: 变化、格局与趋势第一章绪论行政区划是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 是关系国家繁荣[1]昌盛和长治久安的大政 ,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行政区划改革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通过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和结论四个部分,深入剖析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内在逻辑和未来方向。
在文献综述部分,我们回顾了以往关于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研究成果。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经历了多次重要的调整,如元代行省制度的建立、明清两代的府州县制和当代的市县乡三级制等。
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描述和分类,缺乏对行政区划改革的系统性和深度研究。
为了深入探讨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了解行政区划改革的政策背景、历史演进和实践经验。
我们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了一手数据,对行政区划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揭示行政区划改革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通过研究发现,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政府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加强基层治理。
改革措施包括优化行政层级、调整区划范围、推行地方自治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
然而,行政区划改革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如政府效能的提升并不明显,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基层治理的难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在讨论部分,我们对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反思,认为改革应当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增强政策实施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地方差异和民众需求。
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完善行政区划法律法规、推进地方自治制度的落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行政区划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深入探讨影响改革效果的多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推动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还需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本科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过程终结测验
timu试题正文我国行政组织按纵向划分为( )选择一项:A. 五级B. 三级C. 六级D. 四级试题正文行政执行的实施阶段,一般包括四个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
选择一项:A. 行政指挥B. 行政沟通C. 行政控制D. 行政协调试题正文领导者最基本的两大职责是:( )和( )。
A. 决策B. 带头表率C. 用人D. 任命下属试题正文现阶段,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具体内容是:( )、( )、()。
A. 以上三种转变都不是B. 职能重心的转变C. 职能关系的转变D. 职能方式的转变试题正文建立健全责任政府需要切实可行的举措,主要有( )、( )、( )。
A. 完善立法,明确界定行政主体的法定权限B. 完善内、外部的监督机制C. 减了科学的奖惩机制D. 激励行政执法人员主动作为试题正文研究和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在于:( )和( )。
A. 提高和改善政府的办事效率B. 行政执行越快越好C. 有助于降低行政成本D. 衡量行政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试题正文行政责任追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
A. 程序性问题B. 实体性问题C. 流程性问题D. 技术性问题试题正文《行政强制法(草案)》提出了行政强制的四大原则是:( )、( )、( )和( )。
A. 和解原则B. 不得滥用原则C. 适当原则D. 法定原则试题正文行政干预是指政府凭借政权力量,通过政策、指令、计划的制定和运用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目的的方法。
它具有( )、( )、( )、( )社会各地区与各部门行政管理方向,实现国家、社会期望管理目标的功能。
A. 制约B. 协调C. 控制D. 调整试题正文三峡工程占地的行政执行是我国公用设施占地行政执行成功的范例。
为此,土地征用必须要注意以下因素:( )、( )、( )、()。
A. 周密的规划B. 考虑可持续发展C. 依法进行D. 讲究方法,以沟通为先试题正文美国是“思想库”机制运用较为普遍和纯熟的国家,思想库在美国的发展大致划分为( )。
从“行政区经济”到“区域政治经济”
( ) 行 政 区 边 界 经 济 的 衰 竭 性 。 5
行政 区经 济理 论 主要侧 重 于对 行政 区之 间 由于 区域 分 割 问题 而 产 生 的 “ 政 区经 济 ” 现象 行
系 统 向横 向 运 行 系 统 转 变 时 期 出 现 的 具 有 过 渡 性 质 的 一 种 区 域 经 济 类 型 。 现 阶 段 ,我 国 行 政 区 经
济 主要表 现 为 以下 特 征 :( )企 业竞 争 中渗透 着 强 烈 的地 方 政 府经 济 行 为 ; ( ) 生产 要 素跨 行 1 2
提 升 为 理 论 , 即 用 非 市场 手 段 达 到 市 场 经 济 的 目标 ,这 是 我 国建 设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的 重 要 途 径 之 一 。 因此 ,在 理 论 研 究 中从 行 政 区 经 济 转 向 区域 政 治 经 济 , 从 我 国 区 域 政 治
经济拓 展到世 界 区域 政 治经 济 ,这 将 对研 究 东欧转 型 国家 、欧盟 以及跨 区域 组 织等世界
一
、
“ 政 区经 济 ” 的基 本 内涵 与 双 重 矛 盾 行
所谓 “ 行政 区经 济 ” ,是指 由于行政 区划 对 区域 经济 的 刚性 约束 而 产 生 的一种 特 殊 区域 经 济 现 象 ,是我 国在从 传 统计 划经 济体 制 向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体制 转轨 过程 中 ,区域 经济 由纵 向运行
5 7
社会科学
20 09年 第 4期
陈 占 彪 :从 “ 行政 区经 济 ” 到 “ 域政 治 经 济 ” 区
“行政区经济”现象在我国旅游业中的表现及其负面影响(1)
“行政区经济”现象在我国旅游业中的表现及其负面影响(1)一、“行政区经济”的涵义及其表现“行政区经济”理论在国内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此后逐渐丰富和发展。
这一理论不仅系统总结了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而且越来越被现实所证实,并引起了国内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所谓“行政区经济”是指由于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区域经济现象,是我国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区域经济由纵向运行系统向横向运行系统转变时期出现的具有过渡性质的一种区域经济类型。
行政区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经济活动渗透着强烈的地方政府行为,具有强烈的地方利益倾向;受行政区划的刚性约束,生产要素跨区域(行政区域)流动受到人为的限制与阻隔,经济运行秩序比较紊乱。
旅游业是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的新兴产业,我国旅游业萌芽于计划经济时代,20多年来得以快速发展,但是这种综合性的产业恰恰与我国的行政区划约束体制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
使得我国旅游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较强的行政区经济色彩,行政区划和行政区经济在促进我国旅游业快速成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中“行政区经济”现象的成因1.我国现有的政府行政体制和行政区划体系是旅游业“行政区经济”现象产生的制度性根源。
众所周知,我国的旅游业最初是从事政府接待的事业,而非一种成型的产业。
这种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业,具有较强的政府行为色彩,旅游业的主要功能主要是从事外事和行政接待。
政府几乎包揽一切旅游活动,旅游事业是无经济效益可言的。
政府高度集权行政事务的体制在旅游发展初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达到扩大地方财政税收、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当地就业率等目标,纷纷开发新兴产业。
首先是在其行政区域范围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利用各种条件,占领各类市场;其次制定各种有利于自身发展、限制和排斥外来竞争的政策、制度等,以谋求本地利益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中国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划:理论与实践》
作者:刘君德林拓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18年第02期
I S B N:978-7-5641-5984-9
出版日期:2015年8月
定价:39.00元
开本:16K
页码:216页
作者简介:刘君德,华东师范大学
读者对象:本书可供城市人文地理、社会学、规划学、管理学等研究人员学习,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内容简介:本书是行政区经济与行政区划的研究文集,内容涉及中国“行政区经济”的概念、要义与理论,中国行政区间的协同发展、治理机制与改革展望,中国城市系统的概念、理论与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