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著名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著名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爱德华·戴明和约瑟夫·朱兰: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爱德华·戴明博士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

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博士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

约瑟夫·朱兰博士的管理思想对现在盛行的ISO质量认证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概述】戴明博士和朱兰博士对管理学所做的贡献分别表现在质量管理十四原则和质量客理中的“突破历程”上。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又称大擀量管理思想,该思想认为,质量管理并非简单的质量检验,它是涉及到计划、控制及生产全过程的全面管理行为,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若要提高质量水平,单纯提高质量监督部门的管理是不够的,还要其他部门的通边合作,方能奏效。

【背景故事】爱德华·戴明,美国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

他在其早期的工作生涯中,发展了运用统计方法来提高组织效率的思想。

1960年,日本天皇授予他杰出人才奖,这是一个他所欣赏的奖励,表明了对他的高度承认。

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

此外,戴明博士有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返璞归真我须惊人之举。

”“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他平实的见解和骄人的成就之所以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和尊重,是因为若能系统地、持久将这些观念付诸行动,几乎可以肯定在质量管理上就能取得突破。

约瑟夫·朱兰,美国管理学家,曾获明尼苏达大学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后又获得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朱兰作为质量管理的权威人士,在将质量观念引入公司业务这一过程中,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他的《质量管理手册》于1951年首次出版,至今仍是这一领域中重要的国际性参考著作。

他最早把帕累托原理引入擀量管理。

《管理突破》与及《质量计划》两书是他的经典之作,由侏兰博士主编《质量控制手册》被称为当今世界质量控制和质量控制科学的名著,为奠定全面质量管理(TOM)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三全”“四一切”三全“全员、全程、全面”四一切“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

TQM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

ISO8402对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具体来说,TQM蕴涵着如下含义:强烈地关注顾客。

从现在和未来的角度来看,顾客已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

“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全面质量管理注重顾客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顾客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

为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必须把以顾客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中,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牢固树立“顾客第一”的思想,不但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而且要为顾客做好服务工作,最终让顾客放心满意。

坚持不断地改进。

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企业获取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

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

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并且还与组织如何交货,如何迅速地响应顾客的投诉、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等都有关系。

精确地度量。

TQM采用统计度量组织作业中人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是指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旨在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监督和全过程控制,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全面质量提升。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通过质量的全面管理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从全员参与、全方位监督和全过程控制三个方面来阐述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

一、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强调组织中每个人都对质量有责任和义务,不仅限于质检部门或管理层。

全员参与要求建立起一种全面的质量文化,使所有员工都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活动中。

这包括从产品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每个员工都应时刻关注并努力提升质量。

全员参与的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培训体系。

组织应该确保顶层领导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并向员工传递质量管理的理念和目标。

此外,培训是全员参与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增强其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二、全方位监督全方位监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另一个核心概念。

它强调对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全方位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

内部监督是指组织内部对质量进行的监控和评估。

它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内部质量标准、建立内部审核机制等手段来实现。

内部监督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外部监督是指组织外部对质量进行的监察和检查。

它可以通过政府监管、行业协会评定等方式实现。

外部监督的目的是确保组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三、全过程控制全过程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它要求在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全面控制,以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从而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全过程控制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阶段。

质量计划阶段是在产品或服务设计之前,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控制计划。

质量控制阶段是在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对各项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和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爱德华兹·戴明

全面质量管理——爱德华兹·戴明

全面质量管理——爱德华兹·戴明W·爱德华兹·戴明被广泛地认为是质量管理领域的先驱思想家。

他对日本战后经济改革是最具影响力的催化剂,但是直到最近,他的思想和实践的价值才被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认可。

生平及简历戴明1928年在耶鲁大学获数理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以后的10年中,他致力于数学、物理学和统计学的演讲和写作。

只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他才熟悉沃尔特·休哈特的工作,沃尔特·休哈特当时正试验着将统计分析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过程。

戴明对把休哈特的技术运用于非生产活动,特别是办公室、政府和管理活动很感兴趣。

戴明1939年加入美国人口普查局,之后他将随机过程控制应用到人口普查的工作当中,使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在此期间,他还对工程师和设计师讲授他和休哈特的随机过程控制进化方法。

对于战后日本的人口普查来说,戴明作为一个专家提出的意见是很有帮助性的。

这一时期,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领导者,世界上其他地区很“嫉妒”美国的产品;美国看来似乎不需要戴明的新观点。

另一方面,日本认识到,按照国际标准来说,他们的产品质量低劣。

而且,在战后,他们承担不起生产后检验所带来的原材料浪费,所以日本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

在日本,戴明参加了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协会,他给日本人讲解统计方法和全公司的质量管理,一种现在称之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技术。

到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美国才注意到戴明在日本取得的成就。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出版物介绍戴明的著作和他的影响。

1980年在美国研讨会上,他谈到西方式管理应当从整体上进行转变。

1986年,出版了《转危为安》一书,这本书讲述了他给日本制造业带来变化的思想和实践。

1987年,英国成立了英国戴明协会,自此他的观点在英国也获得了认同。

1993年,戴明去世。

主要思想戴明的工作和著作与其说是由技术构成的,倒不如说是由管理哲学构成的。

他致力于质量和对质量持续不断的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解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解

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解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以全面优化质量为目标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它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旨在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将质量置于企业的核心位置,将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

它要求企业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每个人都要对质量负责,追求零缺陷的产品和服务。

全面质量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管理方法,更是一种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转变。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的定义超出了产品和服务本身,还包括了企业的管理、流程、沟通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它要求企业从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开始,关注每一个细节,确保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管理责任的明确、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方法的规定等。

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培训和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使每个员工都能够为质量管理做出贡献。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客户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超越客户期望,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2.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不仅仅是质量部门的责任,而是每个员工的责任。

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质量管理中,关注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推动质量的提升。

3. 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持续地寻求改进的机会,通过不断地收集和分析数据,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4. 流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对业务流程的管理,通过对流程的规范和改进,提高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5. 数据驱动:全面质量管理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改进措施。

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显而易见。

首先,它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增强客户的忠诚度。

质量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从古典的泰勒“靠检验把关”的质量管理思想,到摩托罗拉提出的6σ管理方法,都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代质量管理追求顾客满意,注重预防而不是检查,并承认管理层对质量的责任。

1.戴明理论戴明(Deming)管理理论分为14个要点,其核心思想是“目标不变、持续改善和知识积累”,归纳其基本观点如下。

(1)持续改进:即最高管理层要从追求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回到长远建设的方向上来,把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永恒的目标,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

(2)把质量管理全过程划分为计划(Plan,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执行(Do,实现计划中的内容)、检验(Check,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行动(Action,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4个阶段,建立PDCA的循环(戴明环)。

(3)严格把关:即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4)预防胜于检验: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太迟了,而且成本高、效益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改良生产过程。

2.朱兰理论朱兰(Juran)在1974年出版的《质量控制手册》书中,强调了高层管理行为对连续的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性。

朱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适用性(fitness for use)”,其基本观点归纳如下:(1)适用性就是通过遵守技术规范,使项目符合或者超越项目干系人及客户的期望。

(2)定义了质量和等级的区别和联系。

(3)提出了质量规划、质量控制、质量提高的质量三元论,被称为“朱兰三部曲”。

此外,朱兰提出了质量改进的10个步骤。

3.克鲁斯比理论克鲁斯比(Crosby)以建议组织向零缺陷努力而著名,并在1979年出版了《质量是免费的》一书。

他强调低劣质量的成本应当包括第一次没有做对该项工作的所有成本。

他认为很多公司低估了低劣质量的成本,好像公司可以有利可图地花大量的资金来提高质量,并提出了提高质量的14个步骤。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一种形式,它以经营为目标,由全体职工参加,在全过程中对产品的全部广义质量所进行的管理,包括思想教育并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和特点,概括起来是“三全”、“四一切”。

(一)“三全”——是指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

1 . 全面质量的管理过去我们一说到质量,往往是指产品质量,它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即所谓狭义质量概念。

当然,产品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产品质量再好,如果制造成本高,销售价格贵,用户是不欢迎的。

即使产品质量很好,成本也低,还必须交货及时和服务周到,才能真正受到用户欢迎。

因此一个企业必须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抓成本质量、交货期质量和服务质量。

这些质量的全部内容就是所谓广义的质量概念,即全面质量。

可见,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广义质量的全部内容进行管理。

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服务=全面质量2 . 全部过程的管理产品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是包括企业一系列活动的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设计、试制、工艺与工装的设计制造、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检验出厂和销售服务。

用户的意见又反馈到企业加以改进,这整个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循环过程。

如图:可见,产品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全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管理。

3. 由全体人员参加的管理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企业许多环节和工作的综合反映。

每个环节的每项工作都要涉及到人。

企业的人员,无论是前方的还是后方的,是车间的还是科室的,没有一个人不与产品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每个人都重视产品质量,都从自己的工作中去发现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因素,并加以改进,产品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因此,质量管理,人人有责。

只有人人都关心质量,都对质量高度负责,产品质量才能有真正的提高和保证。

所以,质量管理必须由全体人员进行管理。

(二)“四一切”——即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

泰罗制的管理思想 总结

泰罗制的管理思想 总结

泰罗制的管理思想总结泰罗制(TQM)是一种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旨在不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质量水平。

它起源于日本汽车业,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渐被许多企业和组织所采用和应用。

泰罗制的目标是通过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持续学习,实现组织内外的质量领导地位和竞争优势。

本文将从泰罗制的主要原则、关键要素和实施过程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

首先,泰罗制的主要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

它强调组织应始终关注并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实现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只有真正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的组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泰罗制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全员参与。

泰罗制认为每个组织成员都是质量的负责人,应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和改进活动,在各个岗位上发挥创造力和专业知识。

通过培养全员的质量意识和主动性,组织可以打破层级束缚,实现高效的横向协作和信息共享,为持续改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泰罗制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持续改进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和行为,它要求组织不断地寻找并消除质量问题的根源,通过创新和学习,提高工作流程和绩效水平。

持续改进需要建立有效的问题解决机制和反馈机制,以及鼓励员工提供改进建议的文化氛围。

另外,泰罗制重视度量和数据的使用。

它强调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实现对组织绩效和质量水平的掌握和监控,帮助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并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泰罗制使用各种质量工具,如流程图、鱼骨图、直方图等,帮助组织识别问题和改进机会,确保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此外,泰罗制强调供应链的管理。

它认为企业的质量水平不仅取决于内部流程和操作,还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泰罗制鼓励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和绩效。

泰罗制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组织对质量的追求和期望。

然后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规范、程序和流程等。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种组织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全员参与、以顾客为中心、以数据为决策基础,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达到满足顾客需求、提高组织绩效和维护组织竞争力的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包括:
1. 顾客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注重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成为全体员工的首要任务。

2. 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倡导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员工,每个人都应该对质量做出贡献。

3. 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追求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纠正错误、优化流程和提高绩效,实现质量的持续提升。

4. 数据驱动决策: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数据为依据做出决策,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来识别问题、找出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改进措施。

5. 管理系统化: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建立和运用一系列管理方法和工具,如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管理、团队合作等,以实现组织质量目标。

6. 长期战略: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长期发展和战略目标,而不是
只关注短期利益,在组织内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减少浪费和成本,增强组织绩效和竞争力。

全面质量管理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可应用于任何组织或行业。

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概念

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概念

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概念一、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通常认为,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一)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前,产品质量基本上依靠操作者的技艺和经验来保证,可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到了20世纪初,由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容易造成质量标准的不一致和工作效率的低下,因而不能适应生产离得发展。

科学管理的奠基人泰罗(F.W.Taylor)提出了在生产中应该将计划于执行、生产与检验分开的主张。

后来,在一些工程中开始设立专职的检验部门,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鉴别合格品或废次品,从而形成所谓“检验员(部门)的质量管理”。

这种人专职制订标准、有人负责实施标准、有人按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的“三权分立”的质量管理是质量检验阶段的开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便从此诞生。

(二)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由于“事后把关”的检验不能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对于大批量生产和破坏性检验也难以适用。

于是,促使人们去探寻质量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前苏联等)相继制订并发布了公差标准,以保证批量产品的互换性和质量的一致性。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研究概率和梳理统计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926年美国贝尔电话研究室工程师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质量管理新思路,并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发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解决了质量检验和破坏检验在事后把关的不足。

后来,美国人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ig)又提出了抽样检验法,并设计了可实际使用的“抽样检验表”,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在应用中的困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提高军品质量和可靠性,美国先后制定了三个战时质量控制标准,即AWSZ1.1-1941《质量管理指南》、A WSZ1.2-1941《数据分析用控制图表》、AWSZ1.3-1942《工序控制图法》,并要求军工产品承制厂商普遍实行这些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戴明质量管理全面的思想

戴明质量管理全面的思想

戴明质量管理全面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戴明的名字,同全面质量管理紧密相连。

他从统计学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入手,经过多年摸索,为质量管理提出了系统全面的思想、理论和方法。

在戴明眼里,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过去所有的质量管制办法,都无助于质量的真正提高。

他认为,以用户满意为宗旨,是质量管理的起点。

他关于只有高质量才能降低成本的断言,对质量、成本、生产能力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全新的论证,从而彻底改变了质量研究的传统观念。

他提出的质量管理十四要点,在企业管理思想上具有突破性意义,尤其是他关于系统问题和变异问题的区分,在质量管理的方法改进上具有重大作用。

日本的战后经济崛起,戴明是首位功臣。

由他主持的四日谈,也对促进美国管理转型影响巨大。

而戴明同德鲁克之间的学术论争,对于管理学本身的发展方向也有着相当影响。

管理世界由量向质的转变,学习型组织在质量管理中的体现,在戴明的思想中有代表性的反映。

不了解他的人,会被他所起的社会作用所折服;了解他的人,则会为他思想中的哲学光辉所感召。

威廉。

爱德华兹。

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1900-1993),是一位在美国成长起来的质量管理学者,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勤奋而有效的抽样调查专家,同那些成千上万为政府效劳的专业雇员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戴明本人,他来到日本,在战后日本的经济重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业绩,大师的地位由此奠定。

随着日本经济对美国的进逼和威胁,美国人开始重新打量戴明,并把他的思想“引进”回国内。

一代名师,在日本和美国的经济互动中“左右逢源”,走向世界。

在美国本土的成长戴明于1900年10月4日生于美国依阿华州的苏城(Sioux City),他的父亲是个农场主,但并不富有。

从小戴明就养成了自食其力的习惯,以打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

他打工的范围很杂,包括傍晚点亮街灯、扫雪、为饭店打杂、清理床铺等等,什么都干。

质量管理的三大理论

质量管理的三大理论

质量管理的三大理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以确保竞争力。

质量管理作为一种关键的商业实践,涵盖了众多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质量管理领域中的三大重要理论。

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测量和分析过程中的变异性,不断提高产品和流程的质量水平。

六西格玛方法将实际产生的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从而识别和消除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五个步骤,组织能够实现质量的持续改善,并提高绩效水平。

TQM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以全员参与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TQM强调的是全员质量意识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的全员参与,试图将质量管理的责任扩展到每个员工,不只局限于质量保障部门。

TQM致力于建立持续改进的文化和系统,推动组织在全面质量管理上取得持久的成功。

PDCA循环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

该循环包括计划(Plan)阶段,即制定目标和方法;执行(Do)阶段,即根据计划执行并收集数据;检查(Check)阶段,即比较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行动(Act)阶段,即根据检查结果采取行动改进。

PDCA循环的核心思想是循环性改进,通过不断反馈和调整来提高产品和流程的质量水平。

以上是质量管理领域中的三大重要理论,六西格玛、TQM和PDCA循环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组织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合的理论和方法来改善质量管理,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百年管理思想

百年管理思想

百年管理思想精要1.法约尔(法国 1841—1925)管理的十四项法则思想精要:管理是普遍的。

管理的过程就是预想、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

管理应遵循14项一般原则。

思想评述: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法约尔都称的上是一位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他的许多著作对管理者应承担的角色和管理的一般原则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法约尔的贡献之一在于对管理普遍性问题的思考,进行了比以前人更加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他总结道:“在所有企事业单位中,无论它规模大小,无论它从事的是工业或商业,政治或宗教或其他,管理在实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更知道,在1954年,甚至在杜拉克的《管理实践》问世之前,很少有人敢如此大胆地表示对管理学这门学科的赞同。

管理的14条法则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原则2.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 1856—1915)工作标准化和科学管理思想精要:科学地挑选工人。

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

培训工人与完美的工作标准结合,辅之制定工作标准化,以科学和管理方法,创造出最高的生产率。

思想评述:管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其最大的优点可能就是它乐意接受无论来自何方的知识。

其实,对于管理思想来说,我们对它们的寻找就像随时准备去“挖掘黄金”,无论它在哪里。

泰勒的管理思想产生年代离我们很久远了,但现在提起来,对我们的管理活动依旧有其极高的参考价值。

3.马克斯·韦伯(德国 1864—1920)行政集权组织思想精要:一个组织只有遵从规章,摆脱个人主义影响,才能长期生存。

只有合理和法定的权利才是行政组织的基础。

管理就是意味着以知识为依据来进行控制,领导着应在能力上胜任其工作,要依据事实而不是随意地来进行领导。

思想评述:在管理理论这一领域,马克思-韦伯是个厌恶的人物,是泰勒在社会学领域的孪生兄弟。

全面质量管理核心与内容ppt课件

全面质量管理核心与内容ppt课件
2、戴明循环(PDCA环)的特点
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P
D
C
A
P
D
C
A
P
D
C
A
2)循环上升。每转一圈都有新计划和新目标。
原水平
P
D
C
A
P
D
C
A
新水平
管理循环每转一周,就提高一步,管理循环就如同爬楼梯一样,逐级升高,不断地转动,质量问题不断地得到解决,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就能达到新的水平。
从质量职能角度看: 不同部门承担不同的质量职能,要保证长期稳定生产顾客满意的产品, 必须建立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要“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
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影响质量的因素有人、机、料、法、环、测。 应区别不同的因素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老七种工具、新七种工具 新方法包括:质量功能展开、六西格玛、水平对比法、业务流程再造等。
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 “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和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5S 的含义
整理:清理工作现场物品,保留需要的 ,清除不需要的 。 关键:按物品的重要性进行管理。 目的:“一”就是最好。如:使用一套工具、设置一个文件存放处、一站式服务、一分钟电话、一小时会议、一天事物处理等。
5S 的含义
整顿:对需要的物品确定其位,置于方便取放的位置。 目的:使工作场所物件一目了然;节省寻找时间;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创造整齐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内容:定置管理和目视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史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Quality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

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

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

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理解析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理解析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理解析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涵盖组织所有层级和关键业务过程的管理模式。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能够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本文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理进行解析。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强调从顾客需求出发,全员参与,不断改进,并以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手段的管理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提高质量,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组织文化,以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

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并超越其期望,通过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它强调质量是整个组织的责任,要求全员参与,形成协同合作的氛围,通过团队精神和持续改进来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1. 以顾客为中心: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不断追求顾客满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通过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组织能够精确制定质量目标,并通过持续改进来实现这些目标。

2. 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质量改进中来。

每个员工都要追求卓越,不断改进工作,促进组织整体的质量提升。

通过团队合作和共同努力,实现质量目标。

3. 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持续改进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组织要通过分析数据、收集反馈信息,并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4. 沟通与合作: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

只有在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质量目标,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5. 数据驱动决策: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数据为依据进行决策和改进。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制定合理的改进方案,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1. 制定质量目标:根据顾客需求和组织战略,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并与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相一致。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比较项目
质量管理不同发展阶段比较
质量检验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生产方式 管理对象 管理方法 管理目标 管理范围 管理职能 参与人员 管理特点
手工和半机械生产
大量生产
产品质量
由产品质量向工作质量发展
质量检查
数理统计方法
符合产品质量规格
标准
工序
生产过程
剔除不合格品 消除产生不良品的工艺原因
强调事前控制; – 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用数据说话,并建立严密的
管理体系; – 保证基础上的质量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
主要特点:
• 全面的质量:质量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产品质量 、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等在内的广义质量。
• 全员参与:质量第一,人人有责。全面质量管 理不仅是质量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职责,不 仅是组织内部部分人员的职责,而是组织所有 人员的职责。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和本组 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 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受益 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 途径
核心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 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和社会受 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ISO • 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思想: – 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突出人的积极作用的管理方法; – 质量不仅仅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因此要以预防为主,
售后服务;产品质量、工作质量。 (2)用户第一的观点:树立“下道工序就是
用户”的思想。 (3)以预防为主的观点:把不合格品消灭在
生产过程中。 (4)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强调科学性,
以准确的数据反映产品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4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全面质量管理的4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强调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一切以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突出人的积极因素以及按PDCA循环办事。

1.强调质量第一任何产品都必须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水平,否则就没有或未完全实现其使用价值,从而给消费者、给社会带来损失。

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必须是第一位的。

1984年首届世界质量会议提出“以质量求繁荣”,1987年第二届世界质量会议提出“质量永远第一”,这些都说明“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

贯彻“质量第一”就是要求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层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要求企业在确定经营目标时,首先应根据用户的需求,科学确定质量目标,并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证。

“质量第一”并非“质量至上”。

质量不能脱离当前的消费水平,也不能不问成本一味讲求质量。

应该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把质量与成本加以统一,确定最适宜的质量。

2.强调用户至上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用户至上”就是要树立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服务的思想。

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必须满足用户的要求,产品质量的好坏最终应以用户的满意程度为标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

这里的用户是广义的,不仅是产品的直接用户,而且指在企业内部,下工序是上工序的用户,下工段或下车间是上工段或上车间的用户等。

3.预防为主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凡事要防患于未然。

重视产品设计,在设计上加以改进,消除隐患。

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尽量把不合格品消灭在发生之前,同时对产品质量信息及时反馈并认真处理。

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检验是重要的,可以起到不允许不合格品出厂的把关作用,同时还可以将检验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

但影响产品质量好坏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检验,而主要是在于设计和制造。

4.强调用数据说话这就是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科学的工作作风,在研究问题时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和表面现象,要对问题除去有定性分析外还尽量定量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全面质量管理的4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全面质量管理的4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周全质量治理的4个指点思惟是什么?周全质量治理的根本指点思惟是:强调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一切以预防为主,用数据措辞,凸起人的积极身分以及按PDCA轮回处事.一.强调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在周全质量治理中,“用户至上”就是要建立用户为中间,为用户办事的思惟.产品德量与办事质量必须知足用户的请求,产品德量的利害最终应以用户的知足程度为尺度,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点思惟.这里的用户是广义的,不但是产品的直接用户,并且指在企业内部,下工序是上工序的用户,下工段或下车间是上工段或上车间的用户等.二.一切以预防为主1.预防为主:在企业的质量治理中,要卖力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凡事要防患于未然.看重产品设计,在设计上加以改良,清除隐患.对临盆进程进行掌握,尽量把不合格品祛除在产生之前,同时对产品德量信息实时反馈并卖力处理.质量是设计.制作出来的,而不是磨练出来的.在临盆进程中,磨练是重要的,可以起到不许可不合格品出厂的把关感化,同时还可以将磨练信息反馈到有关部分.但影响产品德量利害的真正原因其实不在于磨练,而主如果在于设计和制作.三.用数据措辞1.强挪用数据措辞:这就是请求在周全质量治理工作中具有科学的工作风格,在研讨问题时不克不及知足于一知半解和概况现象,要对问题除去有定性剖析外还尽量定量剖析,做到心中有“数”.应用各类统计办法和对象进行剖析,供给基于数据剖析的事实根据是很重要.四.凸起人的积极身分以及按PDCA轮回处事1.凸起人的积极身分:与质量磨练阶段和统计质量掌握阶段比拟,周全质量的特色之一就是全部人员介入治理,“质量第一”.“人人有责”,非分特别强调调动听的积极因要进步质量意识,调动听的积极身分,一是靠教导,二是靠规范,同时还要有关质量的立法以及须要的行政手腕等各类鼓励以及处罚措施.2.按照PDCA轮回处事:PDCA轮回是指筹划(plan).履行(do).检讨(check),和总结(action)轮回上升的进程.PDCA轮回是具有广泛意义的工作程序,它反应了事物的客不雅纪律,,是我们应当遵守的质量治理原则.PDCA这四个阶段不是孤立的,不克不及把它们离开.四个阶段有先后,但又有接洽,头尾连接.如统一个车轮,车轮向前迁移转变,我们的工作就不断顿的进步.是以,可以以为质量治理就是PDCA轮回不竭地迁移转变.周全质量治理的基起源基础理与其他概念的根本不同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治理必须始于辨认顾客的质量请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觉得知足.周全质量治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指点人.机械.信息的调和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德华·戴明和约瑟夫·朱兰: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爱德华·戴明博士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

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博士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

约瑟夫·朱兰博士的管理思想对现在盛行的ISO质量认证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想概述】戴明博士和朱兰博士对管理学所做的贡献分别表现在质量管理十四原则和质量客理中的“突破历程”上。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又称大擀量管理思想,该思想认为,质量管理并非简单的质量检验,它是涉及到计划、控制及生产全过程的全面管理行为,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若要提高质量水平,单纯提高质量监督部门的管理是不够的,还要其他部门的通边合作,方能奏效。

【背景故事】爱德华·戴明,美国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

他在其早期的工作生涯中,发展了运用统计方法来提高组织效率的思想。

1960年,日本天皇授予他杰出人才奖,这是一个他所欣赏的奖励,表明了对他的高度承认。

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

此外,戴明博士有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返璞归真我须惊人之举。

”“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

”他平实的见解和骄人的成就之所以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和尊重,是因为若能系统地、持久将这些观念付诸行动,几乎可以肯定在质量管理上就能取得突破。

约瑟夫·朱兰,美国管理学家,曾获明尼苏达大学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后又获得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朱兰作为质量管理的权威人士,在将质量观念引入公司业务这一过程中,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他的《质量管理手册》于1951年首次出版,至今仍是这一领域中重要的国际性参考著作。

他最早把帕累托原理引入擀量管理。

《管理突破》与及《质量计划》两书是他的经典之作,由侏兰博士主编《质量控制手册》被称为当今世界质量控制和质量控制科学的名著,为奠定全面质量管理(TOM)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思想精要】戴明博士质量管理十四原则戴明博士的主要观点就是著名的“质量管理十四原则”,这种思想成为了20世纪的重要理论基础。

这些要点全面阐述了质量管理的精要:原则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

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方向的正确方向,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目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对产品创新的简要定义是,产品创新是开发全新的产品或是将现有产品在结构、性能或形体、材质等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所做的明显的改进与改善活动。

按照创新过程中技术变革程度的高低不同,产品创新又包括重大产品创新和渐进的产品创新两个层面。

由此可知,产品创新实际上包括了技术变化程度不同的多重含义。

原则2:采纳新的哲学。

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原则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检验出来已经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率低。

正确的做法,是改良整个生产过程。

提倡流程管理的新方法。

其内容是以流程为基本的控制单元,按照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对流程的规划、设计、构造、运转及调控等所有环节实行系统管理。

全面考虑各种作业流程之间的相互配置关系,以及与管理流程的适用问题。

原则4: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价格本身并无意义,只是相对于质量才有意义。

因此,只有管理当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工作才会改变,公司一定要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关系,并减少供应商的数目,采购部门必须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质量。

原则5: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

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还是会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

原则6: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在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上。

民用工业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原则7:督导人员民用工必须要让高层管理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

当知道之后,管理当局必须采取行动。

原则8:驱走恐惧心理。

所有同事都必须有胆量去发问、提出问题、或表达意见。

日本的企业非常强调协调与配合,这固然是好的,但若是过于强调这一点,便有可能埋没人们的个性与才能。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盛田极力鼓励职员们昼旗帜鲜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和别人的想法矛盾,也无关紧要。

因为有分歧才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优选出最好的意见和方案来。

原则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

第一部门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

原则10: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激发员工提高生产率的指标。

口号、图像、海报都必须废除。

很多配合的改变往往是在一般员工控制范围之外,因此这些宣传品只会导致反感。

虽然无须为员工定下可计量的目标,但公司却要有这样一个目标:永不间歇地改进。

原则11: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的定额。

定额把焦点放在数量,而非质量。

计件工作制更不好,因为它鼓励制造次品。

原则12:消除妨碍基层员工工作尊严的因素,同时消除不知什么是好的工作表现。

原则13:建立严谨的教育及培训计划。

由于质量和生产力的改善会导致部人工作岗位数目的改变,因此所有员工都要不断接受训练及再培训。

一切训练都应包括基本统计技巧的运用。

原则14:创造一个每天都推动以下十三项的高层管理结构。

此外,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为“戴明环”。

PDCA循环是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是:(1)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2)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3)C(Check)——检查,就是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4)A(Action)——行动(或得理),对总结的检查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的,便于以后工作的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引起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戴明环”如图38-1所示。

而是需要由最高管理层领导的推动才可奏效。

戴明理论的核心可以概括为:高层管理的决心及参与,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通过教育来提高质量意识,质量改良的技术训练,制定衡量的尽度标准对质量成本的认识及分析,不断改进活动,各级员工的参与。

以上是戴明博士的管理思想,接下来介绍一下朱兰博士和管理思想。

这两位在管理思想史上历来同时出现,不仅是因为两位出生年代相近,而且更重要的他们的思想相得益彰。

朱兰博士的质量管理思想同样在管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我们现在使用的ISO质量认证体系的雏形就朱兰博士建立起来的。

朱兰博士:质量管理理念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是一种合用性,而所谓‘合用性’(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事实证明,TQM带给企业一个强烈的呼声,一个新的工作动力,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

为此,我们对TQM必须全力以赴,再接再厉。

因为,TOM给我们的企业经营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和体系。

”朱兰所倡导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始终影响着世界企业界以及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

他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被称为“朱兰三部曲”。

朱兰博士提出了几个基本的质量管理理念。

第一,生活质量观。

朱兰博士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环境与质量密切相关。

他说:“社会工业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质量的概念必然拓展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卫生保健质量以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和满意程度等。

朱兰博士的生活质量观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共同要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二,朱兰的“80/20”原则。

朱兰博士尖锐地提出了质量责任的权重比例问题。

他依据大量的实际调查和统计分析认为,在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中,追究其原因,只有20%来自基层操作人员,而恰恰有80%的质量问题是由于领导责任所引起的。

在国际标准ISO中,与领导作用相关的要素所占重要地位,在客观上证实了朱兰博士的“80/20”原则所反映的普遍规律。

第三,朱兰质量环。

朱兰博士提出,为了获得产品的可用性,需要进行一系列活动。

也就是说,产品质量是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所以也称为质量进展螺旋。

朱兰博士质量管理中的“突破历程”。

在建立这些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朱兰博士提出了管理中所谓的“突破历程”,采取历程中的具体措施可以全方位有效地改善质量管理。

这些历程包括:历程1:突破的势态管理层必须证明突破的急切性,然后创造环境使这个突破能实现。

要证明此需要,必须搜集资料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而最具说服力的资料莫如质量成本。

为了获得充足资源去推行改革,必须把预期的效果用货币形式表现出来,以投资回报率的方式来展示。

历程2:突出关键的少数项目在纷纭众多的问题中,找了关键性的少数。

利用怕累托法分析,突出关键的少数,再集中力量优先处理。

历程3:寻求知识上的突破成立两个不同的组织去领导和推动变革——其一可称之为“策导委员会”,另一个可称为“诊断小组”。

策导委员会由来自不同部门的高层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变革计划、指出问题原因所在、授权做试点改革、协助克服抗拒的阻力,及贯彻执行解决方法。

诊断小组是由质量管理专业人士及部门经理组成,负责寻根问底、分析问题。

历程4:进行分析诊断小组研究的表征、提出假设,以及通过实验来找出真正原因。

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决定不良产品的出现是操作人员的责任或者管理人员的责任(若说是操作人员的责任必须是同是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操作人员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有足够的数据明了他们所做的效果,以及有能力改变他们的工作表现)。

历程5:决定如何克服变革的抗拒变革中的任务是必须明了变革对他们的重要性。

单是靠逻辑性的论据是绝对不够的,必须亮点他们参与决策的内容。

历程6:进行变革所有要变革的部门必须要通力合作这是需要说服功夫的。

每一个部门都要清楚地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不同的解决方案、变革的成本、预期的效果,以及估计变革对员工冲击及影响。

必须给予足够时间去酝酿及反省,并提出适当的训练。

历程7:建立监督系统变革推行过程中,必须有适当的监督系统定期反映进度及有关突发情况。

正规地跟进工作异常重要,足以监督整个过程及解决突发问题。

有例可证,GE前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刚执掌GE时,就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质量运动。

他说,“质量问题可以真正使GE从最了不起的公司之一这个地位,上升到全球商界绝对最了不起的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