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胆总管结石EST术后复发因素的探析
胆总管结石ERCP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胆总管结石ERCP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施惠海;周春晓;杨柳;张金坤【摘要】目的研究胆总管结石经ERCP取石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方便收集该院2009年9月—2014年9月期间进行ERCP胆总管取石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多发结石、胆总管直径,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x2检验筛选出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76例患者,有23例复发,复发率8.3%.提示胆囊切除术后、多发结石与结石复发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胆囊切除术后为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切除术后为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9(038)013【总页数】4页(P73-75,78)【关键词】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结石;回顾性研究;危险因素【作者】施惠海;周春晓;杨柳;张金坤【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江苏苏州 215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江苏苏州 215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江苏苏州 215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消化科,江苏苏州 2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67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末,内镜下Vater 乳头的插管初次报道于19 世纪60 年代。
经过50 余年的不断发展完善,现已成为融诊断、治疗于一提的完整的学科体系,在胆胰疾病临床诊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内镜下十二指肠球囊扩张术(EPBD)及乳头切开术( E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大量研究显示,ERCP 术后胆总管结石存在复发,ERCP 取石术后存在一定复发率[1],增加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我们来介绍一下EST和EPBD的定义。
EST即经皮穿刺胆道镜,是一种内镜下的胆囊和胆总管手术,它是利用内镜术对体外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通过穿刺胆总管抽取结石。
EPBD即胆总管扩张球囊结石碎石术,是一种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通过扩张球囊将结石碎破。
这两种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治疗胆总管结石。
1. 疗效显著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清除胆总管结石,避免了传统手术切除的创伤和复杂性。
病患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较快,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也有很好的耐受性。
疗效显著是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大优势。
2. 操作简单EST+EPBD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对于技术要求不高,一般内镜医生都可以掌握,学习曲线较缓,临床应用较为方便。
3. 安全性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在临床应用中,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避免胆总管损伤和排石难的问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4. 术后恢复快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后,患者术后疼痛轻,一般可以于术后当天即可进食,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好。
这对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有很大的帮助。
5. 术后并发症少与传统手术切除相比,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感染率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得出结论:该方法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努力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为更多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胆总管结石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的病变,导致胆囊内的胆汁淤积形成结石,随着时间的推移,结石可能会移至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梗阻,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EST(经内镜鼓泡括约肌切开术)和EPBD(经内镜溶石取石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对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原理EST是指通过内窥镜进入胆总管,将鼓泡剪开,使胆总管口扩大,从而排出结石。
EPBD是指通过内窥镜在胆总管内注入融化药物,溶解结石并取出。
EST+EPBD结合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能够更加全面地治疗胆总管结石。
首先通过EST扩大胆总管口,然后通过EPBD溶解并取出结石,可以有效解决胆总管梗阻等问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临床疗效观察1. 临床症状缓解经过EST+EPBD治疗后,患者常常可以感到明显的症状缓解。
胆总管结石引起的腹痛、恶心等症状会逐渐减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这也是EST+EPBD治疗方法的首要目的,即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2. 结石排出率高通过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排出率相对较高。
通过扩大胆总管口和溶解结石的双重作用,结石往往可以比较完整地排出体外,有助于防止结石残留导致反复发作的情况。
3. 术后并发症较少EST+EPBD治疗方法相对来说并发症较少。
由于治疗过程中无需进行切开手术,避免了外科手术的风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较低,术后恢复期也相对较短。
三、治疗注意事项1. 术前评估对于患者进行EST+EPBD治疗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疾病严重程度等进行评估,避免术中意外情况的发生。
2. 术中操作在进行EST+EPBD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操作,确保治疗的效果。
要严格掌握鼓泡切开和溶石取石的技术,避免术中出现意外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ERCP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治现状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作息、饮食方面的坏习惯等多 重因 素 影 响,致 使 胆 总 管 结 石 (commonbileductstones, CBDS)变成了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胆结石分为胆固醇结 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固醇结石为胆固醇含量超过 50%的胆结石,胆色素结石是胆 固醇 含 量低 于 30% 的 胆结 石,且可细分为黑色素胆结石和棕色素胆结石[1]。相对于胆 囊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和黑色素结石,而胆总管结石多为棕 色素结石,有文献指出棕色素结石是胆汁淤积和胆道感染所 致[2]。随着医学的发展,CBDS的治疗已经越来越微创化、可 视化,如 内 镜 逆 行 胰 胆 管 造 影 术 (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以 及 在 此 基 础 上 开 展 的 内 镜下取石治疗已经不断完善成熟,但是治疗后仍有 CBDS复 发的可能。文献报道,ERCP治疗 CBDS的清除率达到 92% ~100%[3],但另 有 研 究 报 道 ERCP治 疗 CBDS的 复 发 率 为 4% ~24% 。 [4] 复发性 CBDS一般指在 CBDS治疗后六个月 以后出现的症状性 CBDS。有文献定义在 ERCP术后一年内 CBDS的复发 为 早 期 复 发,而 在 一 年 以 后 的 复 发 为 晚 期 复 发[5]。为了对 ERCP术后复发性 CBDS有一个较全面的 了 解,本文就复发性 CBDS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随访策略及 相关检查方法、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
有研究显示单独口服 PPI是增加 CBDS复发风险的独立 危险因素[21]。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12I论 著 8
中国医药指南2 1 年 1 00 0月第8 第2 期 G i o C i Mein, c br 00V 1。 o 9 卷 9 u e f h a dc eO t e2 1, o8N . d n i o . 2
也 易处理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测技术并行联合 ,敏感 性指数则分别 为9 . 5 %和9. 2 5 %。 因此 ,除常 规 8
检 测腹水脱落细胞 、C A A1—等 ,在 临床测定工作 ,对 于恶性腹水可 能性 较大的患者更应该 如 此 ,以此来对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提 高”] 。 虽然 在对 腹水D 含 量进 行测 定时 ,会有 一些 不可 控的 因素产 NA
M E G Xin— e, U Jn— a , N a m iW i b oDAN G
( nr noiIsi toDi sv sae, e eo d fl t H si lf atu dcl ol eB oo 10  ̄ c 1 e g l tuef g t e esst cn A i e opt B oo i lg, a t 04 3 n Mo an t e i Di hS i ad ao Me a C e u
参 考文 献
[】 汤 钊猷. 肿瘤学 [ . 海: 医科大学 出版社 , 0 : 415 1 现代 M] 上 上海 2 31 - . 0 2 2
EST术后远期并发症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EST术后远期并发症及防治的研究进展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作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核心诊疗技术之一,因其具有无需开腹、创伤小、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者及家属欢迎。
然而,EST属侵入性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相关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
本文将EST术后远期并发症及防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在EST术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为减少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所借鉴。
众所周知,有关EST术后早期(0~3个月)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经过治疗,一般能治愈,并且随着器械设备的发展及医生技术的日趋成熟,EST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往年大大降低,大致为6.3%~11.0%[1-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EST术后的远期(≥3个月)并发症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如逆行性胆管炎、胆管结石复发等[4-8]。
有学者曾做过报道,EST术后患者随访时间>10年,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是5.8%~24.0%[6,9]。
1 逆行性胆管炎Hawes等[10]报道过EST术后胆道系统细菌感染率可高达60%,胰液及肠道内容物反流至胆管,细菌入侵,便可引起细菌的逆行感染。
Sherman等[11]对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瘘的患者成功完成了EST加支架置入术,术后跟踪随访9个月,发现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其中1例并发症为轻度胆道炎,考虑是支架阻塞引起,取出支架以及对症抗感染后炎症消失。
有关EST术与胆道细菌感染的关系,Mandryka等[12]做过相关的预测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基本全部的EST术患者胆管内都会有细菌感染,且定殖的细菌大部分是革兰氏阴性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
张博等[13]的研究发现,ERCP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大部分具有耐药性,因此,当感染发生时,首先应该做的是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进行药敏实验,根据得出结果再选用恰当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EST(经内镜下药物波式胆道扩张术)和EPBD(经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两种常用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
EST和EPBD都是采用内镜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相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它们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点。
这两种方法在操作方式和治疗效果上还是有一些区别。
EST是通过内镜下给予药物波式扩张胆道,使胆总管扩张,结石脱落后排出体外。
这种方法具有简便、安全、低创伤等特点。
通过多项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EST的治疗成功率在80%以上,切口出血、排石不畅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EST也适用于一些病情较重或合并其他胆道疾病的患者,因为它可以同时进行病灶切除、行胆道引流等操作。
ES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
EPBD是通过内镜下置入气囊进行扩张,促使结石脱落。
相较于EST,EPBD的扩张程度更大,能够更好地促使结石脱落。
一些研究表明,EPBD的结石清除率可达到80%以上。
EPBD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术中需要仔细操作,以避免部分结石卡住胆总管而无法排出的情况。
由于扩张程度较大,EPBD可能会导致胆总管损伤、胆管炎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权衡利弊。
胆总管结石EST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胃毕 Ⅱ式术后胆道感染及结 石的发病率为 1%~2 ,胃毕 Ⅱ式 6 4% J
术后 ,食物直 接进入空肠 ,使胆囊收缩 索释放减少 , 囊收缩和排 空 胆
石的核心 。有学者对胆管结石 E 治疗后认 为结 石 已完全清 除的病例 ML
起来 的一 项新 的微 创技 术 。同外科 手术 相 比 ,具 有不 需开 腹 ,损伤
小 ,无胆瘘 、胆道狭 窄及肠梗 阻甚至死亡等优 点 ,备受广 大消化科医
师推崇 。其次 ,可使 患者免受手 术之苦 ,更 给手术禁忌证 患者 或不愿
组”和 “ 期胆囊切 除组” ,对 这些患者进 行E T 先 S 术后 长达2 年 的跟 3
贾红杰 等 认为 胆管 角度也 是E T S 术后 结石复 发的 因素之一 。正 常情 况下 ,肝外胆 管略弯 曲近于 直线状走行 ,胆 道手术史等 因素可引
导胆管 走行 弯 曲甚 至成 角。胆管 角度 越大胆 汁流动 越缓慢 ,胆 汁排 空 时 问延 长。胆 汁浓缩 ,胆汁 中胆 固醇饱 和度 提高 ,使胆汁促/ 核体 抗成
党 【 键词 】胆 总 管结石 ;E T术 ;因素 分析 关 S 彤 武 金 宝
中图分 类号 :R 7 .+ 5 56 2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0 9 0 0- 2 6 1 8 9 21 )2 — 24 0
经十二指肠 镜乳 头括 约肌切 开 (S )取 石术是 近年来广 泛开展 ET
ES D S U 或I U 检查 ,证 实81%胆道 内有微小碎石残 留曲 。所 以取石 时 . 0
食管型柱状大气囊扩张治疗EST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疗效观察

o f e t p r r etea y Reut O e 1 a e t te ee6 p t ns (75 w t p r m u aydv rc l 3p — i r c e om t rp . s l f h 6 p t ns h r w r ai t 3 . i o f h h s t i , e e %) i ei p l r ie i a a h a l tu ,
trtmy P ui ,We i eoo u F x g n n We,WagX a d a n esy a i n i ,e a. eodAf ie H si l aj gMe i lU i rt n i ad ao n c v i,N in jg
h d a h soy o S r t d e e r s e t ey Al p t n su d r e tE L D i o t d i o a S n a g h mp l r a i r fE T we e su id r to p ci l . l a i t n e t v e w n P B w t u d t n l T t e l r e te a u l y h a i E o a
【 关键词 】 内镜
气囊扩张
胆总管结石
复发
E d s o i a i a y l r eb l o i to o h r a m e to e u r n i u tso e a e t t ro p i c n o c p c p p l r a g a l n d l i n f rt e t e t n fr c r e tb l d c t n si p t n s wi p i r s h n - l o a e n i h
患者(88 有高血压 , 例患者(I 有肝硬化 , 中 3例患者应用 了碎石器碎石 ,3例患者仅一次就取净结 石 , 中单发 1.%) 1 63 %) 其 1 其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也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但手术切除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疼痛明显等缺点。
而最近发展起来的EST+EPBD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疼痛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推广该技术。
本文就对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EST+EPBD可以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
EST指的是内镜下的电切术,也就是用电刀将胆管内的结石割掉。
而EPBD则是内镜下的扩张术,通过气囊扩张胆管,使结石排出。
EST切除和EPBD气囊扩张可以一起使用,对于小的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扩张较好的病人,治疗效果显著。
根据临床数据,EST+EPBD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且相较于传统的手术切除,其治愈率差别不大。
其次,EST+EPBD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快。
传统的手术切除需要通过胸腔或腹部开刀进行手术,恢复期大约需要2-4周,且术后肚子疼痛较明显,需要注射大量的镇痛剂。
而EST+EPBD则是内镜手术,创伤小,术后可以迅速恢复,大多数患者可以在24小时内出院,无需使用镇痛剂,大大缩短了康复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最后,EST+EPBD手术的安全性高。
由于EST+EPBD技术是内镜下的手术,术中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病变部位,减少了手术的操作难度,减少了手术中的意外发生,风险较小。
同时,术后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感染等。
因此,EST+EPBD手术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欢迎。
总之,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可以有效治疗胆总管结石,且恢复快,风险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当然,由于不同病人的身体情况、病变部位的位置和大小等不同,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较大的胆总管结石,可能需要采取其他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医生做出全面的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和健康风险。
对于治疗胆总管结石,EST(经内镜)和EPBD(扩张球囊括约肌切开术)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那么,针对胆总管结石,EST+EPBD治疗的效果如何呢?本文将对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进行分析。
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EST和EPBD的治疗原理和过程。
EST,全称为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是通过内窥镜在十二指肠乳头直接切开括约肌,将胆总管结石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
EPBD,全称为扩张球囊括约肌切开术,是通过内窥镜在十二指肠乳头置入扩张球囊,扩张括约肌切开胆总管结石。
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内窥镜治疗,可以避免传统的刀切开切口,术后恢复快,创伤小,效果好。
1.治疗效果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效果是将结石排出体外,从而解除胆总管梗阻,缓解患者的症状。
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EST+EPBD治疗方法不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而且可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目前已经成为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2.并发症风险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但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操作技术等因素,仍有发生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可能性。
在进行治疗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采用EST+EPBD治疗方法。
3.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对于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评估,主要是观察患者在术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和随访结果。
一般来说,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可以明显感觉到疼痛减轻、消化功能改善等情况,同时在随访中也没有出现结石复发的情况。
可以说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4.注意事项在进行EST+EPBD治疗时,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术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性和手术风险,术后也需要严格遵守医嘱,避免不必要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因素研究进展

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因素研究进展【摘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治疗晚期胆结石最重要的微创手术之一。
晚期胆结石的复发是 ERCP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目前,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是取石手术后产生的导管结石是诱发胆结石的重要因素,但是又有研究者的实验反驳了这一点,导致目前的研究很难去明确胆道病症的诱发因素。
而不同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会影响对胆结石的治疗。
因此,本文总结了取石手术后胆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一线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结石;复发因素胆结石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治疗方法是胃肠镜和手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 1970 年代被引入用于临床实践中。
出现胆管结石复发是大多数胃肠病患者在切除结石后的常见并发症[1]。
以前的研究表明,胆管结石的复发率为 4%至 24%。
因为复发性胆管结石的病因众多且复杂,需要尽早确定影响发病的因素,及时筛查复发风险高的患者,做好早期预防、术后密切随访和诊断后早期治疗等工作,这样才可以降低胆管结石的风险,减少复发的频率[2]。
因此,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以指导临床实践。
1ERCP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发病机制结石切除后,胆管结石复发的具体病因仍是研究热点和难点,尚未完全研究明确。
据文献报道,引起胆总管反复肾性胆汁淤积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和肠道胆汁反流引起的生理变化[3]。
首先,胆管中的胆汁淤积会导致胆汁增厚,从而导致胆结石的形成,甚至可能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影响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功能障碍,以及造成纤维蛋白沉积。
同时,胆汁浓度也可能增加胆红素、糖蛋白和钙离子的浓度,增加自由基活性,并有助于胆结石的形成。
如果停留的时间过长,更有可能接触到胆汁细菌发生感染[4-5]。
引起胆汁反流的胆总管细菌感染是结石复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结石是常见的复发性胆管结石的主要形式,通常在胆管中形成,并且通常与胆管的细菌感染有关。
EST治疗LC术后胆总管结石体会

・
临床研究 ・
E T治 疗 L S C术后 胆 总管 结 石 体 会
吴 成 军 刘 志 苏。 汪 望 月 张 扬 , , ,
(. 1武汉大学 第二临床学院 , 湖北 武汉
丽 水 市 人 民 医 院 普 外科 , 江 丽 水 浙
407 ; . 30 1 2 武汉大学 中南 医院 普外科 , 湖北 武汉
可 出院 。
2 结 果
后 胆总 管结 石采 用 内镜 逆行 胰 胆 管 造 影 (no oi eds pc c
rt gaeco"g pn r t rp yE C ) 内镜 乳 头 er rd hl i ace o ah , R P 和 o a o n ag 括 约 肌 切 开 术 (n o oi shn r o y E T) 取 得 e ds p p it o m , S , c c et
术(K T 治疗胆 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 效果 方法 S) 行 EC R P明确诊 断并利用 F T取石 。结果 _ S
功, 术后 患者均痊愈 出院 , 复查 B超无结石残存 或胆 管扩 张。结论
全 、 创 、 效 , 治 疗 I 术 后胆 总 管 结 石 的 首 选 方 法 无 有 是
[ 关键词 ] 胆 总管结石 ;e h 囊切 除术 ; 腹腔镜 ; 胰胆 管造影 ; 内镜括约肌切 开术 [ 中图分类 号] R 5 . 6 74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0 —15 (06 0 —00 —0 07 94 20 )5 3 1 2 _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 5期 8
20 0 6年 1 月 0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V0 . 8 No 5 11 .
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朱 峰 侯 辉 郑 彬 ( 宁 医学院 第五 临床学 院 暨锦 州市 中心 医院普 外 二科 辽 宁锦 州 1 10 ) 辽 20 1
【 要l 摘 目的 探讨 十二指 肠镜乳 头括 约肌 切开术 ( dsoi shnt o m ,S ) 合腹 腔镜胆 囊切除术 (aao oi co cs c m . e o p pic rt yE T联 n c c e o 1 rs pc hl yt t y p c e eo
ZHU e g HOU Hu Z NG F n i HE Bi n De a t e t of Ge e a S r e y, n h u Ce ta s t l Jiz o 1 0 , i a p rm n n r l u g r Jiz o n r lHo pi , n h u 21 01 Ch n a
胆囊结石合并胆 总管结石是 胆道外科常见疾病 之一 , 占胆 石症 约 的l 。 传统疗法 为开腹手 术行胆囊 切除加胆 总管切开 取石T l 其 管引 流术 (pn c oeytco n p n c o d c o too - o e h l setmy a d o e h l oh lh tmy T c e i
a d u d r n t t s i a n l z R s t Th r we e no s a i tc l i f r nc i h S c e s a e n p s p r t v o lc t o n n e we t s a i tc l a a y e. e ul s ee r t ts i a d f e e e n t e u c s r t a d o t o e a i e c mp i a i n
自20年 1 05 月至20年5 08 月我院共收治 8例胆 囊结 石合并胆总管结 5 石患者 ,所 有病 例 均经超 声 、 T、 RC 检查 或术 中证 实 。S + C C E P ET L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E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和EPBD(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是两种常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内窥镜技术。
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效果分析。
EST是一种通过在胆总管括约肌位置切开的内窥镜技术。
它可以切开括约肌,造成胆总管壁松弛,从而使结石通过胆总管顺利排出。
EST相对来说是一种成熟和常用的技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根据研究结果,EST的结石排出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
EST对于小型结石的疗效较好,但对于大型结石可能需要其他治疗手段的辅助。
EPBD是一种通过在胆总管口径位置扩张的内窥镜技术。
它利用了气囊扩张胆总管口径,使结石得以顺利通过。
EPBD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一般不需要切开括约肌。
研究显示,EPBD的成功率约为80%左右,相比于EST略有下降。
EPBD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的优势在于,它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两种技术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考虑到术后的并发症。
EST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胆管炎、胆道狭窄等。
尽管这些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仍需要引起注意。
而EPBD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主要是轻度胰腺炎,且发生率也较低。
从术后并发症的角度来看,EPBD的安全性更高。
EST和EPBD是两种常用的胆总管结石治疗技术。
EST的结石排出成功率较高,适用于小型结石的治疗。
EPBD的治疗成功率略低于EST,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创伤小。
根据结石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治疗。
对于大型结石或合并其他胆道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治疗手段的辅助。
LCBDE与ERCPEST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疗效对比

LCBDE与ERCP/EST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疗效对比作者:徐西壮刘瑞文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28期[摘要] 目的比較LCBDE和ERCP/EST在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方面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105例,其中LCBDE组59例,ERCP/EST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残石发生率等。
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出血、胆瘘、术后残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CBDE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03.33±21.22)min,明显长于ERCP/EST组的(62.52±13.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CBDE组住院费用为(2.41±0.51)万元,明显低于ERCP/EST组的(3.09±0.35)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CBDE组感染率高于ERCP/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CBDE 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低于ERCP/E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BDE与ERCP/EST均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术者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括约肌切开术;胰胆管造影术;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1)28-0067-04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LCBDE and ERCP/EST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choledocholithiasisXU Xizhuang LIU Ruiwen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unshan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Kunshan 2153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LCBDE and ERCP/EST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choledocholithiasis. Methods A total of 105 recurrent choledocholithiasis patients,including 59 patients in the LCBDE group and 46 patients in the ERCP/EST group,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operation times,hospital stays, hospitalization cos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idences of residual ston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hospital stay,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biliary fistula, and residual stones (P>0.05).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in the LCBDE group was(103.33±21.22)minutes,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62.52±13.91)minutes in the ERCP/EST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in the LCBDE group was(2.41±0.51)ten thousand yuan,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3.09±0.35)ten thousand yuan in the ERCP/EST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infectious rate in the LCBD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RCP/EST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But the incidence of pancreatiti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ERCP/EST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Both LCBDE and ERCP/EST a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choledocholithiasis. The surgeon can choose a reasonable treatment plan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Key words] Choledocholithiasis;Sphincterotomy;Cholangiopancreatography;Complications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s,CBDS)是胆道系统常见疾病。
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因素的分析

6.19
<0.05 <0.05 <0.05 <0.05
胆总管直径 乳头切口
5.96
5.96
1.2 入选标准
(1)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复发。 (2)临床 资料完整。
6.47
<0.05
1.3 排除标准
(1)肝内胆管结石者。 (2)严重肝脏疾病者。 (3)先天 性胆总管囊肿者。
1.4 观察方法
收集两组临床资料, 主要项目有年龄、 性别、 BMI、 手术 史、 胆总管直径、 结石大小、 结石数量等。
1.6 统计学
单 因 素 分 析 中 计 量 资 料 t 检 验, 样 本 率 c 2 检 验, 将 P< 0.05 的数据录入 Logistic 分析中, 采取 SPSS 中文版进行 统计。
项目 性别(例)
表 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研究组 男 女 年龄(岁) 以往是否有胆道手术 史(例) 合并胆囊结石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1.5cm ≥ 1.5cm <1.0cm ≥ 1.5cm 胆总管结石直径 <1.0cm ≥ 1.5cm 单个 大于 2 个 58 42 46.9±16.5 73 27 29 71 59 41 49 51 53 47 39 61 24 76 对照组 55 45 49.8±12.4 46 54 8 92 26 74 82 18 67 33 82 18 71 39 t/χ2 0.29 0.51 0.24 P >0.05 <0.05 >0.05 >0.05
关键词:ERCP;胆总管结石;复发;因素 中图分类号:R575.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72.094
0 引言
胆总管结石由于患者营养、 代谢失调, 造成肝脏失去原 有 的 稳 态, 造 成 胆 道 内 环 境 紊 乱。 随 着 内 镜 技 术 的 发 展, ERCP 及 EST 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用手段。但是部分胆 总管结石患者接受 ERCP 取石后, 仍会出现病情复发。再次 手术不仅增加患者痛苦, 还加重经济负担。为了降低胆总管 结石术后的复发, 本文拟收集 2013 年 3 月至 2016 年 2 月我 院接受 ERCP 术的患者, 分析患者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 关因素。
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风险因素

论著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7-0579-03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风险因素分析丁国乾,秦鸣放,王庆,勾承月,李宁【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后胆管结石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南开医院2000年6月至2002年9月1971例因胆管结石行EST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以EST术后是否复发胆管结石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EST术后1616例获得确切随访,其中181例胆管结石复发,复发率为11.2%,通过统计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胆囊状态、胆道积气、壶腹憩室、行碎石术与EST术后胆管结石复发有关。
结论纠正或避免胆道积气、壶腹憩室等风险因素对预防胆管结石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复发性胆管结石;风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t bile duct stones after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DING Guo-qian,QIN Ming-fang, WANG Qing,et al.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enter of Tianjin Nankai Hospital,Tianjin3001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QIN Ming-fang,E-mail:qins88@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t bile duct stones after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1971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ST for bile duct stones from June2000to September2002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Single factor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and the statistic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re-introduced by 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for multivariate analysis.Results Follow up was definited in1616patients after EST.Recurrence of bile duct stones occurred in181patients with the recurrence rate of11.2%.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currence of bile duct stones is related to gall bladder status,diverticula ampullae,lithotripsy and pneumobilia.Conclusion Management or prevention of gall bladder status,diverticula ampullae,lithotripsy and pneumobilia were significa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bile duct stones.Keywords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recurrent bile duct stones;risk factors胆管结石的复发是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术后远期重要的并发症,且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痛苦及经济负担。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近年来,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逐渐多样化,其中以经皮穿刺胆管引流术(EST)和内镜下胆管探查结石取石术(EPBD)为主要治疗方式。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EST和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EST是一种通过经皮穿刺胆管插入透明导管排石的方法,可适用于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及过度扩张胆总管引起的胆管炎。
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中有造影剂过敏史或禁忌症的患者。
研究表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EPBD是一种内镜下直视直取法,通过胆管内窥镜将结石取出,适用于胆总管结石较大或形状不规则、胆总管狭窄等情况。
相比EST,EPBD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低的复发率。
研究表明,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可达95%,且术后并发症率较低。
对比这两种治疗方法,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范围较广。
由于EST无法直接取石,有时可能需要多次引流才能完全排除结石,因此在结石较多或困难的情况下,EST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
EST对术后胆系感染和胆总管狭窄的治疗效果较差。
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在于直接取石,可以减少结石残留和复发的风险。
EPBD还可以同时进行胆道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治疗措施,对胆总管狭窄等并发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EPBD需要内镜技术娴熟的医生进行操作,对患者的要求较高。
EST和EPBD都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常用的方法,它们各有优劣。
对于结石较小、结石数量少、患者禁忌症多或特殊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EST治疗;对于结石较大、形状不规则、胆总管狭窄等情况,EPBD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来决定,且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件 。因此 , 为了减少胆总管结石的复发, 在胆道探查时应仔 细检查 , 避免结 石残留 ; 手术操作应轻柔 , 免加 重胆 总管 避 开 口处粘膜 的损伤。 所 以, 仔细的术前检查 , 中的细致操 , 术 选择合理的术式 , 是
这些患者进行 E T术后 长达 2 S 3年的跟踪 随访 ,结果 发现 “ 先期胆囊切除组 ” 患者的胆管结石复发率 明显高于“ 胆 无
肝胆管结石病变广泛, 病情复杂, 复发率高, 以术后 而且 残 留结石为主的并发症 的发生率高,已成为我 国良性胆道 疾病导致死亡 的重要原因。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较成熟 的微创治疗手段, 在取石治疗 中, 但 会有并发症的发生, 有的 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E T治片 旦 管结石出现并发症的原因 S 总 进行分析和 寸 锚陡 经十二指肠镜 乳头括约肌切 开(S  ̄ E T取石术是 近年来 广 泛 开 展 起 来 的 一 项 新 的微 创 技 术 。 同外 科 手 术 相 比 , 具 有不需开腹 , 损伤小 , 无胆瘘 、 道狭窄及 肠梗 阻甚至死亡 胆 等优点 , 备受广大 消化科医师推崇 。其次 , 可使患者免受手 术之苦 , 给手术禁忌证 患者或 不愿行手术治疗患者带来 更 了巨大便利 。 故对于胆囊切 除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S E T是 首选最佳治疗方法。但近年来研究发现 E T取石治疗后胆 S 总管结石 复发率为 1 2 %, %~ 4 预测 E T后胆 总管结石复发 S 因素 , 对于 临床减 少结石 复发率 , 为患者选择 合适 的治 疗 方 案 具有 重 要 意 义 。 胆囊切 除术后再 发胆总管结石 的形成 可能与多种 因 素有关 , 吴以龙 发现 胆囊 切除本身可导致 O d 括约肌 等 di 基础压明显降低 , 收缩 时间缩短 , 提示阀门作用减弱 , 液 肠 逆流入 胆道机会增 大 ,易致 胆道逆 行感染 。E T术后 有 S 6 %~ 0 %发生胆道细菌感染 。而胆色素结石 的形成是一 0 10 种与细菌感 染 、 汁成份代谢 异常 、 胆 胆汁淤滞 等多种 因素
贾 红 杰 等 认 为 胆 管 角 度 也 是 E T术 后 结 石 复 发 的 因 S 素 之 一 正 常情 况 下 , 外 胆管 略弯 曲近 于直 线 状走 行 , 。 肝 胆
道手术史等因素可引导胆管走行弯 曲甚至成 角。胆管 角度 越 大 胆 汁 流动越 缓漫, 徘空时 问延长。 汁’缩 , 胆汁 胆 浓 胆汁中胆固 醇饱和度提高, 使胆汁促/ 抗成核体系失衡促进成核、 胆道收缩功 能减退, 无法排除过饱和胆汁, 易复发胆管结石。 杨楠 等人认为复发性胆管结石原因主要有 :①胆道感 染。 胆道感染是造成胆管结石的主要因素 , 已被临床所证 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 胆 总管 结 石 E T术 后 复发 因素 的探 析 S
孙爱军 田守 金 马术 友
( 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
【 摘
诸城,6 2 0 22 0 )
要 】 目的: 分析胆道术后 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原 因, 探讨胆总管结石 ET治疗并发症 的原 因及护理对策 , S 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
石; 同时 胃毕 Ⅱ式 术 后 , 二 指 肠 缺 乏 食 物 刺 激 , 液 和 胆 十 胰 汁分泌减少 , 脂肪吸收 障碍 , 当近端空肠祥淤滞时 , 继发 细 菌繁殖, 易发生胆道感染 、 结石。
文卫等认为结石 的大小 与 E T后胆管结 石 的复发 在 S
多因素分析也有有统计学意义。结石大对应 的胆管扩张直 径就大 , 而胆道运 动功能差容 易造成胆 道细菌感染 , 汁 胆
相 关 的 多机 制 参 与 的 病 理 过 程 。TA d 等 【 为 E T术 后 n o S 复发结石 的发生率与胆囊 的功能呈 负相关 。他们将胆总管 结石的患者分 为“ 无胆囊结石组 ” 先期 胆囊切 除组” 对 和“ ,
尽量将结石完整取出, 不做碎石, 这将会减少结石再发率。
实 , 此 , 管 结 石 合 并 急 性 胆 管 炎 时 , 出 结石 症 状 缓 解 因 胆 取 只是完成 治疗工作的一部分 , 而有效地控制感染 , 继续进行
综合治疗则是治愈本病 的关键。 ②手术因素。 由于手术医生 的经验不足 、 操作不当、 目探查等造成 O d 氏括约肌 的 盲 di 损伤 , 或管放置位置不当 、 管腔过粗等 因素损伤胆总管 , 最 终形成胆汁淤积 、 空不 畅 、 排 再加上胆管的炎性改变 , 促使 结石形成 。 般认为胆总管结石的术后复发其形成机制与原发性 胆总管结石相 同, 胆管感染是主要因素, 胆汁淤积是必要条
囊 结 石组 ” 的患 者 。 胃毕 Ⅱ式术后胆道感 染及结石 的发病率为 1 %~ 2 6 4 %
减少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有效办法。
参 考 文 献
[ 窦科峰, 1 】 刘正才. 肝胆管结石术后残 留结石 的原 因及其对策 f. J腹 】
部 外 科 , 0 , () 3 — 3 2 72 6: 8 3 9 0 0 3
回顾性分析我院胆道术后复发性胆 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 。结果: 胆道术后胆 总管结石复发的原因有术后残 留结石 、 肝胆管结石脱落、 再发结石等。其治疗 主要为以胆肠吻合术为主的手术治疗 。 结论: 对每一并发症 的原因进行分析, 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 经
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 患者均痊愈 出院。术前仔细了解结石 的部位 、 大小,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胆道术后结石复发的关键1为胆肠通 2 ]
于成 石 。 产生 大 量 胆 泥 和碎 石 后 清理 不 净 的 胆泥 或 微 小 碎 石 可 能 为 再发 结 石 的核 心 。 有学 者 对 胆管 结 石 E L治 疗后 M 认 为 结 石 已完 全 清 除 的病 例 E S或 I U U D S检 查 ,证 实 81 %胆l 内有- J . 0 道 微/ 留曲。 以取 石日在 可能 的睛况下应 所 寸
显 得 尤 为 重要 。
成份代谢异常 ,胆汁淤滞等 ,而这些 因素易形成胆色素结
石。 另外结石大难 以取出 , 多数需要 E L E 也是大结石 M , ML E T后结石复发 的一个原 因。 S 碎石常导致乳头水肿 , 残石嵌 顿胆总管等可引起的胆道引流不畅, 从而诱发胆道感染 , 易
【 洪涛 , 4 侗 鲁富珍 , 治疗性 E C 对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RP J 】
中国当代医药 ,0 9 1( )1 1 12 2 0 ,6 7:8— 8 1 『 贾红杰 , 5 1 李佳 , 陈超 , 内镜乳头括约 肌切 开治疗 胆总管 结石复 经
发因素的研究 [, J 黑龙江医药科学 ,0 9 3 ( )4 ] 2 0 ,2 5 :9
胃毕 Ⅱ式术 后 , 物直接进 入空肠 , 食 使胆囊 收缩索释 放 减少 , 胆囊收缩和排空发生 障碍 , 造成胆汁郁滞 , 易形成 结
[ 4 1
,
[] 2杨波, 吴登贵l 李树清 旦 管空肠 R u—n Y吻合治疗复发性胆总 o xe — 管结石 3 例体会l. 2 J 当代医学,0 91 (6:9 】 2 0 ,51 ) 7 [ 吴 以龙 , 3 ] 陈丹风 , 无痛 E C R P治疗胆总管结石 8 例临床分析 『, 6 J 1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0 934 :0 3 2 0 ,( 3— 2 )
道 重 建 的 有 效 术式 之 一 。
【 关键词 】 胆总管结石 ET ; 因素 S 术 复发
目前 临床上对 复发性胆管 结石治疗 所面临 的主要难 题是结石术后复发率较高,胆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 病 。而胆石病手术后复发一直影响医患双方对肝胆结石手 术治疗的信心 。因此选择有效 的治疗方法降低术后复发率
中国 中医药 咨讯
-
2 1 年 1 月中 第 2 第 2 期 00 O 卷 9
0co e tb r 2 0 Vo . 01 12 No2 .9
1 6・ 4
J un l f iaTrdto a hn s dcn fr t n o ra n a i n tC ie eMe iieI omai o Ch i n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