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范文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范文一、课程背景分析1.1 课程目的和意义大地测量是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测绘工程的基础。
通过学习大地测量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为他们将来参与测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大地测量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大地测量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地测量基础知识、大地测量仪器设备与操作、大地测量方法与技术、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1.3 课程特点大地测量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需要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另外,大地测量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常规仪器设备和专业软件的操作技能。
二、课程设计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大地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够灵活使用各类大地测量仪器进行测量;能够运用大地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工作;能够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2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原则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地测量课程的设计要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
3.2 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程设计要求全面、系统地传授大地测量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3.3 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大地测量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测绘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四、课程设计内容4.1 课程教学内容大地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地测量基础知识、大地测量仪器设备与操作、大地测量方法与技术、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4.2 课程实践内容大地测量课程的设计还包括一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地测量操作、数据处理分析等实践环节。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旨在巩固和运用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要求我们运用大地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完成一个实际测量任务,包括设计测量方案、进行外业测量、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等。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我们首先学习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了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实习地点,并制定了实习计划。
2. 实习地点与测区概况:我们选择的实习地点位于我校附近的一个公园。
测区地形较为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测量工作。
3. 设计测量方案:根据实习要求和测区概况,我们设计了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测量路线、测量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等。
4. 外业测量:我们按照设计的测量方案进行了外业测量工作,包括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和高程测量等。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测量规范,确保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 数据处理与成果分析:在完成外业测量后,我们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测量结果、绘制测量图表和分析测量成果等。
三、实习成果与总结通过本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测量方案、进行外业测量和数据处理,掌握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技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了大地测量学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更加坚定了学习大地测量学的信心,为今后从事大地测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大地测量学知识和技能,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地测量学在现代测量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地测量学是一门关注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学科,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地球物理、地图制图、导航、建筑工程等领域。
因此,对于大地测量学的学习和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一、课程目标大地测量学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技术和工具,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3.了解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地图制图、建筑工程、导航等领域。
4.能够熟练运用大地测量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测量问题。
二、教学内容大地测量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大地水准面等。
2.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
3.大地测量学的误差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如气象因素、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等。
4.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地图制图、建筑工程、导航等领域。
5.大地测量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数据的精度评定、误差传递、数据拟合等。
三、教学方法针对大地测量学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课外实习、案例分析等。
1.课堂讲解课堂讲解是大地测量学教学的基础,通过讲解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来说明理论知识的应用。
2.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大地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技术和工具,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同时,实验操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的应用。
3.课外实习课外实习是大地测量学教学的延伸,通过实际工程实习,让学生了解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2. 掌握GPS信号的组成,理解坐标系统、时间系统在GPS定位中的作用;3. 掌握利用GPS进行大地测量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操作GPS设备,进行实地测量,并正确处理数据;2. 学会分析GPS测量结果,判断测量精度和可靠性;3. 能够运用GP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制作、地形测绘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地测量和GPS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地理信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测量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GPS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GPS测量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地理信息知识和数学基础,对新技术具有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GPS基本原理与结构-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起源、发展与应用领域;- 学习GPS卫星、地面控制站、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掌握地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等坐标系统;- 了解GPS时间系统及其在定位中的应用。
3. GPS信号传播与接收- 学习GPS信号的组成、传播过程以及信号接收原理;- 了解多路径效应、信号遮挡等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
4. 大地测量操作方法- 学习利用GPS设备进行大地测量操作的基本步骤;- 掌握坐标转换、高程求解等数据处理方法。
5. GPS测量误差分析- 分析GPS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掌握提高GPS测量精度的方法。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应用大地测量课程设计灯湖矿区控制网设计目 录一、 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2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三、测区有关测绘资料⋯⋯⋯⋯⋯⋯⋯⋯⋯⋯⋯ 3四、测区已有地形图⋯⋯⋯⋯⋯⋯⋯⋯⋯⋯⋯⋯⋯ 4 五、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5 六、导线网的建立⋯⋯⋯⋯⋯⋯⋯⋯⋯⋯⋯⋯⋯⋯ 6 七、高程控制测量 ⋯⋯⋯⋯⋯⋯⋯⋯⋯⋯⋯⋯⋯ 8 八、埋标与经费预算⋯⋯⋯⋯⋯⋯⋯⋯⋯⋯⋯⋯⋯ 11 九、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12十、控制网相关参数与班平差级结:果测绘 ⋯⋯⋯⋯⋯⋯⋯12—1 13 十一、水准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 40十二、上交资料清单姓名:王亚亚46⋯⋯⋯⋯⋯⋯⋯⋯⋯⋯⋯⋯ 学号: 07122825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2014-6-5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1、 目的:1.总结和检验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
工程控制网分测图控制网、 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等。
通过设计控制网的技术实践,深化已有知识, 拓宽新的知识,掌握控制网设计的方法。
2.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中涉及到的大量的、零散的、独立的观点和资料,按照设计任务通知书的要求,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完成技术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技术设计说明书是对工程设计进行解释与说明的书面材料,是一种技术性文件。
设计者通过技术设计,编写技术设计书,是进行科技写作的锻炼,培养科技写作的实际能力。
2、目的要求:1.设计的项目和内容应该齐全并符合大纲和规范的要求。
设计分为几个步骤:学习领会技术任务书、图上设计构网、做出精度估算、制定观测方案、绘制控制网图、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
2.设计的论点应该正确,明确表达设计者的主张、意见和看法。
论据力求做到真实、充分、新颖。
公式推导正确,推理符合逻辑。
3.认真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
在使用专业词语、布局、谋篇及至行款格式等方面,都要加强训练。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2. 掌握使用GPS接收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方法;3. 掌握大地测量中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技能目标:1. 学会操作GPS接收器,进行实际测量并获取数据;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大地测量中与GPS相关的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测量技术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和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现代测量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的认识;3. 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选修课,结合大地测量的实际需求,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大地测量领域,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GPS基本原理与系统组成- GPS系统的发展历程- GPS信号的组成与传播- GPS定位原理及误差分析2. GPS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GPS测量基准与坐标系- GPS静态定位与动态定位- GPS测量精度与可靠性分析3. GPS接收器操作与数据处理- GPS接收器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GPS测量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GPS测量成果的整理与分析4.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操作GPS接收器进行定位测量- 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与技巧-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GPS基本原理与系统组成第二周:GPS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第三周:GPS接收器操作与数据处理第四周:实践教学环节本教学内容基于课本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掌握GPS大地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2.有关软件的原代码、示例检验结果,程序使用说明 七、实用工程坐标系设计的原理及方法 (一)基本原理
根据《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规定:“所有大地测量的观测成果, 都须归化到参考椭球面上,……所有国家大地点均按高斯正形投影计算其在 6°带内 的平面直角坐标(一般称作高斯一克吕格平面坐标)。在 1:1 万和更大比例尺测图的 地区,还应加算其在 3°带内的平面直角坐标”,根据这种规定所采用的高斯投影 6° 带或 3°带坐标系统通常称作国家统一坐标系统。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测绘科学与技术系测绘工程教研室
付培义、薛永安编写 2008 年 6 月编写,2010 年 10 月修订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涵盖测量坐标
基准建立的理论及坐标系转换、以及大地控制测量基本方法等内容,理论性、实践 性均很强,学习本课程对学生形成完整的测绘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进行课程设 计的目的在于:通过一个综合性题目的设计,使学生加深对坐标基准的内涵的理解, 培养学生应用本课程知识解决大地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计划与时间分配
欲使长度综合变形得以抵偿,必须:
Hm RA
s
y
2 m
2R2
S
将推证式(3)时所引用的关系和数据代入,则
y2
H
m
2 6371000
式中,若 y 以百公里作单位,H 以 m 作单位,则
H=785y2
(5)
利用上式可以确定抵偿高程面的位置。例如,某地中心在高斯投影 3°带的坐标
y=91km,该地平均高程为 400m,按式(5)算得:
大地测量实验的教学设计方案
实验数据处理
计算方位角
准确计算
分析数据准 确性
确保数据正确性
撰写实验报 告
详细撰写
绘制方位角 图
清晰绘制
● 05
第5章 GPS定位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
了 解 GPS 定 位 测 量 的原理
掌 握 GPS 仪 器 的 使 用方法
学会进行GPS定位测 量
实验步骤
打开GPS仪 器,设置参
数
准备工作
实验步骤
设置测量起 点
确保准确性
记录数据
细致记录
绘制方位角 图
清晰展示
使用方位仪 测量目标方
向
注意仪器使用
实验注意事项
避免磁场干 扰
保证测量准确
注意目标物 体的识别
避免错误测量
注意留意指 示
确保操作正确
定期校准仪 器
确保仪器精度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处理包括计 算方位角、绘制方位 角图、分析数据准确 性和撰写实验报告。 学生需要仔细处理测 量得到的数据,进行 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结 果展示,以确保实验 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实验步骤
设置水准路 线
规划水准路线
进行高程测 量
实地测量
记录数据
数据记录
调整水准仪
到震 动
保持仪器稳定 避免外力干扰
定期校准仪器
确保测量准确 提高数据可信度
注意天气因素
天气对测量影响 选择适合的测量时间
注意数据的连续性
数据采集连续性 避免漏测情况
实验数据处理
展望学生在大地测量 领域的发展前景,探 讨本课程的未来发展 方向和目标
感谢观看
THANKS
01 计算高程差
数据计算方法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第一篇: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 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本科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对学生建立测绘基准(包括: 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测绘系统(包括: 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等测绘学科的基本概念, 了解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和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技术, 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业务作风,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 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注重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指导思想, 坚持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将大地测量学理论学习与测绘实践紧密结合,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3.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为主线, 以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和工程实际应用为主导, 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 从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入手, 逐步引入各类测绘成果处理过程中所必须依据的各种基准和系统, 并安排相应的计算实习,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本课程是近年我院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产物, 要力求避免原有多门课程知识的简单拼凑, 按照21世纪人才培养对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的要求, 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知识基础, 明确课程主旨, 合理选取课程内容, 贯彻“少而精”的方针。
因此, 本课程并不完全遵循已有的专业课程体系, 也不受限于以往的课程设置范式。
大学专业基础课程与适当介绍学术热点、学术前沿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 但恰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热情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的画龙点睛之处。
因此, 本课程在重视基础内容的经典性和完整性的同时, 也酌情安排一些关于学科新进展的窗口, 以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并作为测量工程后续专业课程的接口。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利用大地测量学知识完成高斯投影坐标的正反算、投影带间的高斯直角坐标的邻带换算和不同投影带间高斯坐标换算。
一、课程设计目的1. 能根据给定椭球(1975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椭球和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上任一点大地坐标(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计算出对应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即能独立完成高斯投影坐标的正算工作。
2. 能根据给定高斯平面直角坐标(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通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计算出对应大地坐标,即能独立完成高斯投影坐标的反算工作。
3. 能根据给定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将其换算到指定带高斯坐标系内坐标,包括6°带和3°带投影的高斯直角坐标内部换算和6°带和3°带坐标转换。
二、课程设计内容1. 已知椭球上有5个点,其大地坐标分别为:3( 274345.0423 106552 4.8321) P ''''''︒ ,遵义市试求它们对应6°高斯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下对应的高斯通用坐标(横坐标包括带号),并利用所求结果,用高斯投影反算进行检核。
2. 已知5个6度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其纵横坐标分别为:1( 26394.1221 106 3735.5329 ) P ''''''︒︒,贵阳市2( 262448.3442 1 063959.7703 )P ''''''︒︒,花溪区 4( 261523.7432105 5639.2108 )P ''''''︒︒,安顺市1( 17737529.206)3169709.102p ,2()586327.543449400.46522 p ,3()8316329.7062040555.789 p ,4()144359.607200455.455369 p ,5()3336907.81019853547.620 p ,5( 271821.4542105 1650.8234 ) P ''''''︒︒, 毕节市 6( 27445.183110 9 116.0425 ) P ''''''︒︒, 同仁市1) 试求 1P 点所在6°带第18带中的坐标及在3°带第36带中高斯坐标; 2) 试求 2P 点所在6°带第21带中的坐标及在3°带第40带中高斯坐标; 3) 试求 3P 点所在6°带第19带中的坐标及在3°带第37带中高斯坐标; 4) 试求 4P 点所在6°带第19带中的坐标及在3°带第36带中高斯坐标; 5) 试求 5P 点所在6°带第20带中的坐标及在3°带第40带中高斯坐标。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安徽理工大学《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编制:张国卿测绘学院2013年6月控制测量课程设计在进行了控制测量课堂教学(课堂讲授、课堂实习)之后,进行的为时一周的课程设计。
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控制测量课程设计能使学生在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面得到锻炼。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控制网技术设计。
控制网技术设计是在学完《大地测量学》课程之后,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实践和应用。
在课程设计中,每个同学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使课程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应用系统的控制测量知识,对工程技术实际作出推理、判断和决策,分析和解决控制网布设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1.总结和检验《控制测量》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
通过布设控制网的技术实践,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掌握控制网技术设计的方法。
2.将《控制测量》课程中涉及到的大量的、零散的、独立的观点与资料,按照设计任务通知书的要求,经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的逻辑组合,而完成技术方案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技术设计说明书是对工程设计进行解释与说明的书面材料,是一种技术性文件。
设计者通过对自然语言一文字和人工语言一图像、表格、公式等各种书面符号的综合应用,可进行科技写作的锻炼,培养科技写作的实际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满足如下要求:1.设计的项目和内容应该齐全并符合本大纲之规定。
设汁的四个阶段:编制技术任务书、设计构思、绘制工作图、编制工程设计说明书,不可偏颇。
2.全部设计的论点(论断)应该正确、深刻,明确表示设计人所提出的主张、意见和看法。
论据力求做到真实、典型、充分,新颖,论据和论点应有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要求公式推导正确,推理符合逻辑规则。
3.认真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及至行款格式等方面,都要加强自我训练。
在文字语言中力求做到:精确(确切无误),简约(语意精粹,容量较大)、清晰(体现鲜明的逻辑性、条理性、确定性)、平实(质朴无华、庄重严谨)。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2)、在小比例地形图上进行控制网初步设计,网形可采用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导线 网,GPS 网及综合网。主要工作是在图上选点布网。(主要叙述图上设计方法)
3)、根据规范要求,从精度上对各种布网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论证,进行控制网优化。其 主要工作就是对各种布网方案上机平差计算,进行精度估算,选择较优方案。
第二章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 2 2.1 课程设计内容 ------------------------------------------------------------------------------------------ 2 2.2 时间安排 ------------------------------------------------------------------------------------------------ 2 2.3 上交资料及课程设计报告编写要求 --------------------------------------------------------------- 2
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李飞
一、任务概况1.1、任务目的焦作市北山位于焦作市西北部,北依太行山,根据焦作市整体规划纲要,需要对北山区域进行建设规划,应对该区域布设控制网,为后期施测1:500的地形图做准备。
1.2、任务要求为了满足北山区域设计、施工、运营三阶段测绘各种比例地形图的需要,应在该区域建立统一的具有足够精度的和密度的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
1、施测范围:在所提供资料(1:2000地形图)范围内,进行控制网的布设。
2、技术要求:遵照国家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CJJ8-9)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进行三等水准高程网和四等导线平面网的布设。
3、时间要求:要求在接到该任务通知书一个月内完成技术设计和准备工作,10个月内完成建网任务。
1.3、任务范围在所提供的1:2000地形图上,利用已知的四个二等GPS点的基础上全面布设四等导线控制网,同时进行水准联测。
二、测区整体概况2.1、地理条件本测区位于焦作市西北部,东经113°18′—113°20′、北纬35°26′—35°28′之间,北山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218.75米。
2.2、气候状况焦作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
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春干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
全市常年的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1月最冷,月均气温在-2℃上下。
自然灾害天气主要有雷击、暴雨、大风、冰雹等。
2.3、交通通讯状况本测区地势复杂,有少许村庄和农作物,有两条道路通往山区,一条为盘山沥青路,比较平整,另外一条为土路,运输车辆比较多道路崎岖,灰土较大。
北山通讯事业发展良好,有两个移动通讯发射架,手机信号充足,网络覆盖全面。
2.4、测区进行测绘困难情况由于测区属于山区,且大部分山路崎岖不平,对于整体选点和制造觇标造成很大困难;山上长满荆棘,通行不便,给作业带来一定难度。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应用大地测量课程设计灯湖矿区控制网设计寸录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三、测区有关测绘资料.................四、测区已有地形图 ..................五、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六、导线网的建立.....................七、高程控制测量.....................八、埋标与经费预班级:...测绘 (121)九、工作量综合计算名及工王进程计划表•…十、控制网相关参数与平差结果.........十、水准高程控制网布设7方案2825... 十二、上交资料清2014-6…1112 13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1、目的:1.总结和检验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
工程控制网分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等。
通过设计控制网的技术实践,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掌握控制网设计的方法。
2.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中涉及到的大量的、零散的、独立的观点和资料,按照设计任务通知书的要求,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完成技术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技术设计说明书是对工程设计进行解释与说明的书面材料,是一种技术性文件。
设计者通过技术设计,编写技术设计书,是进行科技写作的锻炼,培养科技写作的实际能力。
2、目的要求:1.设计的项目和内容应该齐全并符合大纲和规范的要求。
设计分为几个步骤:学习领会技术任务书、图上设计构网、做出精度估算、制定观测方案、绘制控制网图、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
2.设计的论点应该正确,明确表达设计者的主张、意见和看法。
论据力求做到真实、充分、新颖。
公式推导正确,推理符合逻辑。
3.认真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
在使用专业词语、布局、谋篇及至行款格式等方面,都要加强训练。
3、任务要求:1.阅读领会任务通知书2.熟悉测区地理环境及原有测绘成果等情况;对原有控制测量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定,确定其利用程度。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1.设计旳任务及目旳规定 (2)2.测区旳概况 (2)3.施工进度计划表 (3)4.图根控制网旳布设 (3)4.1平面图根控制网布设 (3)4.1.1首级控制网旳布设 (3)①方案一: 布设闭合导线控制网 (5)附录一: 首级闭合导线控制网 (5)②方案二: 布设附合导线控制网 (7)附录二:首级附合导线控制网 (7)4.1.2首级控制点布网形式旳选择 (8)4.1.3二级加密控制点旳推算 (8)4.2水平角观测 (8)4.3距离测量 (10)4.4高程控制网旳布设 (11)5.分幅和编号(附录三)........................................... ..146.附录四: 二级加密控制点旳布设 (14)7.测图措施 (14)方案一: 小平板 + 经纬仪测图 (14)方案二: 全站仪全野外数据采集 (16)方案一与方案二旳比较 (19)8.经费预算 (19)9.课程设计总结 (20)1.设计旳任务及目旳规定⑴任务: 做包头市大地测量基础课程设计, 在测区内进行三等三角网旳布设,并且进行二等水准联测。
⑵目旳:本次课程实习是在完毕《大地测量学基础》理论学习和地形测量实习旳基础上进行旳, 通过本次实习, 使学生可以把学到旳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旳结合起来, 充足提高对本专业旳理论认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测量理论知识, 分析和处理本专业一般测量问题旳能力。
并且, 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旳复习和巩固,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旳程序和措施, 从而使学生在碰到专业性旳测量问题时, 合理旳处理这些问题旳能力得到提高。
⑶总结和检查《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旳学习状况。
通过布设控制网旳技术实践, 深化已经有知识, 拓宽新旳知识, 掌握工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旳措施。
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中波及到旳名词、概念、术语、原理及理论, 按照设计任务告知书旳规定, 通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抽象与详细旳逻辑组合, 完毕技术方案设计任务, 到达培养和提高学生旳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明性思维能力旳目旳。
大地测量基础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大地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2)掌握地球椭球体、大地水准面及参考椭球面的基本性质;(3)熟悉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方位角等基本测量元素的概念及测量方法;(4)掌握地球曲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及纠正方法;(5)了解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坐标转换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光学经纬仪、全站仪等大地测量仪器进行基本测量;(2)能够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测量结果;(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大地测量方法和技术;(4)能够运用大地测量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地测量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大地测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地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2.地球椭球体、大地水准面及参考椭球面的基本性质;3.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方位角等基本测量元素的测量方法和原理;4.地球曲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及纠正方法;5.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坐标转换方法;6.常用大地测量仪器及其操作方法;7.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8.大地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大地测量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大地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操作,使学生掌握大地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大地测量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4.实验设备:提供光学经纬仪、全站仪等大地测量仪器,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大地测量课程设计班级: 08 测绘三班**:***学号: **********2011、6、28目录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2)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2)三、测区有关测绘资料 (3)四、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3)五、导线网的建立 (4)六、高程控制测量 (6)七、埋标与经费预算 (9)八、控制网相关参数与平差结果 (9)九、上交资料清单 (10)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1、目的要求根据大地测量技术设计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四等控制网,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设计任务,按设计要求将测区控制网设计精度为四级。
测区周围埋设十个控制点。
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掌握如何根据一个测区的实际情况布设该区平面(GPS网)、高程控制网;掌握水准网精度估算的方法;了解布设控制网时经费预算的方法;进行技术总结。
2、任务要求为了熟练所学大地测量有关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的。
要求建立统一的具有足够精度和密度的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
(1)、范围:河南理工大学及其附近区域,进行水准及导线网的布设。
(2)、认真学习课程设计指导说明书;(3)、根据测区环境设计GPS网、高程控制网;(4)、对坐标系统作出选择,计算出投影面的位置,对经费作出预算;(5)、画出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图并提交设计说明书;(6)、水准网的精度评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案、今后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等。
(7)、时间要求:一周3、实习内容实习具体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1、在焦作新区,沿韩愈路-民主路-神州路-迎宾大道布设一条水准网,进行三等水准测量;2、在焦作新区,沿迎宾大道-神州路-山阳路-韩愈路布设一条导线网,进行四等导线测量。
整个实习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规定主要是《城市测量规范》(CJJ8-9)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概况:本次实习分为两个地点,分别沿迎宾大道向西和向东进行。
水准线路由韩愈路-民主路-神州路-迎宾大道组成,该测线除迎宾大道车辆多以外,其余道路皆车辆稀少,其中神州路通过一段村庄,但是道路平整,无障碍物。
导线线路由迎宾大道-神州路-山阳路-韩愈路组成,该测线除迎宾大道和山阳路车辆多以外,其余道路皆车辆稀少,其中韩愈路通过河南理工大学南校区主干道,在学生上放学期间人员往来频繁,不便于观测。
2、气候条件: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38.5℃,三、测区有关测绘资料1、三角网成果及其精度本次作业所依据的细则为《工程测量规范》和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2、该二等网的主要情况(1)三角形平均边长为1.968.km。
(2)最小求距角为51°。
(3)三角形最大闭合差为0.00″,闭合差正负号的分布符合偶然误差的特性。
(4)按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为±0.00″,平差后为±0.00″。
(5)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50000。
(6)仪器检验项目符合规范要求,归心元素的测定正确,观测成果的取舍合理。
(7)造标埋石质量良好。
经现场踏勘,四点砚标及标石保存良好。
(8)坐标系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六度分带。
3、已知控制点河南理工大学内韩愈路上有两个控制点K01,K02四、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及论证,我们决定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国家大地坐标系,而高程系统则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在图上设计时我们则暂时取图纸的西南角为坐标原点,定出测区内两个假定控制点的坐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水准及高程控制网的设计,及精度估计。
待对该测区进行实测和进行工程建设时,只需确定原点在国家80西安坐标系中坐标,即可延展出所需点坐标。
五、导线网的建立1、1选点(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m(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200米以上;(3)为避免多路径效应,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4)交通方便,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
1、2 埋石与点之记三角点标石应用混凝土灌制,或用相同规格的花岗石、青石等坚硬石料代替 1、3 使用仪器;拓普康GTS-225全站仪设备1套,脚架3个,反射棱镜2套,喷漆两瓶,钢钉若干。
DS3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脚架1个,黑红双面尺1对。
1、4 线路布设路线图图中:A点为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西门。
红色为水准路线,黑色为导线测量路线。
2、布网依据的原则(1)平面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高程基准。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ZB A75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4)GB12898-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3、外业观测A、控制点布设要求(1)点位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并按照要求绘制点之记;(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B、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1)导线测量技术要求(2)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C、观测过程(1)、观测路线:迎宾大道-神州路-山阳路-韩愈路(2)人员安排:两人负责棱镜与配套脚架,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一人为协调员。
(3)观测方法: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三联脚架法对导线进行观测,具体步骤如下:1)将全站仪安置整平对中在BM2点,棱镜分别安置在后视点BM1和前视点A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
2)采用两个测回观测数据,分别置为0°0′0″和90°0′0″,读取水平角β,和距离S。
3)迁站时,BM2点和A点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全站仪安置在A点的基座上,BM2点上则安置棱镜,再将BM1点的仪器迁到B点,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导线测量完毕。
4、内业计算使用杨运英编写的控制测量优化与平差(v4.1)软件进行数据计算,最后得出网形与精度统计、导线闭合差、控制点成果表、方向平差成果表、边长成果表、高差平差成果表、点位误差、点间误差。
六、高程控制测量1、水准观测(一)、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的规定。
(二)、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1 型不应超过15″;,DS3型不应超过20″;(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3)、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
点位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2、水准控制的一般规定(一)测区的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可沿用原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亦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二)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等级的划分,应依次为二、三、四等。
(三)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
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四)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lkm。
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3 个高程控制点。
应布设成环形网。
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3、布网形式和要求(1)本测区以国家高等级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起算点,布设三等水准网,作为高程控制,以满足测区高程控制发展的需要。
(2)等外水准、测距高程导线,自三等水准联测点起发展不得超过2次。
(3)三等水准观测采用DS3型号的水准仪,中丝法读数,各测段测站为偶数。
作业前须对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检校。
(4)控制网与水准网的连测由相应水准点处采用三角测量的方法传递。
4、实测方法及过程(一)仪器:三等水准测量中使用DS3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脚架1个,黑红双面尺1对,记录板1个。
(二)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注:表中L为闭合导线长度,以km为单位。
(三)、仪器检校水准仪i角检验(1)在比较平坦的地面上选取距离为30米的A、B两点,然后在BA 延长线上选取一点1,使1到A的距离等于30米,最后在AB延长线上选取2点,使2点到B点的距离也等于20.6米。
(2)在A、B两点放上尺垫并在尺垫上竖立水准尺,在1点架设水准仪分别读取在A、B两点所竖立的水准尺上的中丝读数a1、b1(为了提高a1、b1的精度,可在A、B两点水准尺上读中丝读数3至4次,然后取其平均值);(3)将水准仪搬至2点,以同样的方法分别获取A、B两点所竖立的水准尺上的中丝读数a1、b1;(4)根据下式即可计算出水准轴与视准轴之间的夹角i角:如下图所示:(四)、作业方法(1)观测路线:韩愈路-民主路-神州路-迎宾大道(2)人员安排:两人为跑尺员,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一人为计算员。
(3)观测方法:在选取了合适的路线中点之后进行观测,具体步骤如下:1)安置整平仪器,照准后尺黑面,依次读取上、下丝及中丝读数。
2)转动仪器,照准前尺黑面,依次读取上、下丝及中丝读数。
3)前尺变红面朝向仪器,读取中丝读数。
4)后尺变红面,仪器照准后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五)注意事项:1)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内)。
2)从后视转为前视时,望远镜不得从新调焦。
3)读数前应消除视差。
4)当用水准仪瞄准、读数时,水准尺必须立直。
5)每站观测完毕后,必须及时进行计算,检核满足限差要求后才能搬站。
注:当水准线路较长时,可设置转站,水准尺立于尺垫之上,并保证最后测站总数为偶数。
七、埋标与经费预算1、标石埋设要求:(1)、盐碱地区埋设混凝土标石,须加涂沥青,以防腐蚀。
(2)、在泥土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沼泽地区埋设标石时,除应尽量选择好埋石地点以外,应在盘石下边浇灌混凝土底层。
(3)、埋石时,须使各层标石的标志中心严格在同一铅垂线上,其偏差不大于3mm。
并用钢尺量取各层标石面间的垂直距离,填记于点之记的标石断面图中,结果取至厘米。
2、标石价格:(考虑到经济合理性,本次标石选用低型标Ⅱ,在测量过程中须用到的额外费用,随具体情况临时调整预算)八、控制网相关参数与平差结果应用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九、上交资料清单1、一定比例尺地形图一张2、技术设计书3、测量原始数据-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