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合集下载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李清照之手的如梦令,是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的享受。

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

写她经久杨杰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和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2、浓睡:酣睡。

3、卷帘人:指侍女。

4、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诗句大意:昨夜雨稀稀落落下个不停,风却刮得很紧,沉睡一宿,酒意却还没有全消。

(写景叙事,点明下文发问的起因)我问侍女海棠怎样了,她却说,海棠还是像原来那样啊。

(“试”:关切花事,既想知道又不忍知道花落消息的矛盾心理。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啊!(这是词人对侍女“海棠依旧”的回答的否定,更是对风雨中花朵凋零的惋惜,对春天逝去的无奈。

“绿肥红瘦”,别致而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的景色,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主题思想: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表达了爱春(伤春)、惜花的真情,也含蓄表达了感慨青春易逝,爱惜自己如花青春年华的感情。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

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

老师朗读一副对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

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

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赏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海棠花的诗句李清照

海棠花的诗句李清照

李清照关于海棠花的诗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这首小令属于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小令主要描写海棠经过一夜的疾风骤雨摧残,词人李清照不忍再去观赏海棠被摧残后的情景。

李清照悼亡丈夫的诗

李清照悼亡丈夫的诗

李清照悼亡丈夫的诗
河南洛阳人李清照(1084年—1155年),北宋文学家,被
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丈夫赵明诚在宋徽宗时期被杨广权臣害死,李清照写下了许多悼念丈夫的诗作。

以下是其中几首:
1.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作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和对逝去的幸福时光的回忆。

直白而真挚的词句,表达出她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通过这些作品,她将自己沉浸在悲痛中的心情展现给读者,感动了无数人。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译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译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一首词。

以下是该词的译文:
昨晚雨势渐渐减弱,风却越刮越大。

梦中我独自徘徊,仿佛回到了故乡。

月色如水,清辉四溢,我的心情也随之荡漾。

忽然听到一阵笛声,悠扬动听,让我神魂颠倒。

笛声渐远,我也随之迷失在梦境之中。

其中,“如梦令”是词牌名,表示这首词的调子如同梦境一般虚幻缥缈。

“雨疏风骤”是用来形容昨晚的天气状况,意为雨势逐渐减弱,但风却越刮越大。

“故乡”是指作者的家乡,在梦中出现可能是因为内心渴望回家。

“月色如水”是用来形容月色清澈明亮,如同流水一般。

“笛声”是指笛子的吹奏声,在词中用来表现情感的抒发。

李清照(如梦令二首)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二首)赏析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年~1151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

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

丈夫赵明诚历任地方官职,对金石学很有研究。

她早年生活在一个学术、文艺气氛都非常浓厚的家庭里,过着优闲平静的生活。

南渡以后不久,丈夫死去,颠沛流离,境遇孤苦。

她是南宋有名的女作家,诗词散文都有成就。

所作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要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南渡后在词中蕴含着沉痛的家国兴衰之惑,通过个人遭遇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动乱,现实意义较强。

她是词中婉约派的大家,擅长白描手法。

论词注重协律,崇尚典重、情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所作诗风格豪迈,爱国热情极强,但流传不多。

所著《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简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美文赏读〗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词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诗词主题〗《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1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3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诗词赏析〗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中国诗词大会诗文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中国诗词大会诗文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疑难注解]
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古文今译]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诗文赏析]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这过四五十首。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
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诗词赏析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诗词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诗词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这首词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在雨夜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如梦令”、“忆仙姿”等。

2. 昨夜雨疏风骤:昨晚的雨虽然不大,但风却十分猛烈。

这里的“雨疏风骤”是形容夜的宁静和美丽。

3. 浓睡不消残酒:形容酒醒后仍然昏昏欲睡的状态。

这里的“浓睡”和“残酒”都暗示了词人的心情和状态。

4. 卷帘人:指侍女。

5. 海棠依旧:指海棠花仍然在。

6. 绿肥红瘦:这里的“绿肥红瘦”是指绿叶茂盛,花朵凋谢的景象,暗示了春天的逝去。

7. 知否,知否?:是词人询问的语气,意思是“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写作背景: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当作于词人年轻时期。

那时她还是快乐的,又是酒醉的,又是充满生活情趣的活泼女子,在她身边还有一个忠诚憨厚的书童(卷帘人)。

然而几年以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词人南渡,颠沛流离,丈夫病死,再加上其它等等的变故,使她的命运充满了苦难。

她后期(南渡以后)的词充满了血和泪,愁与恨,黯谈与悲怆。

而这首词所反映的,只是她早期生活中的一点小小插曲。

海棠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象征着美丽、高贵和青春,同时也是女性美的象征。

而在李清照的生活背景中,她的丈夫赵明诚去世较早,她独自生活,生活艰辛。

因此,她对美好的事物和回忆有着深深的眷恋,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迷茫和担忧。

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可能正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创作背景。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拼音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拼音版

如r ú梦m èn ɡ令l ìn ɡ·昨zu ó夜y è雨y ǔ疏sh ū风f ēn ɡ骤zh òu【宋s òn ɡ】李l ǐ清q īn ɡ照zh ào昨zu ó夜y è雨y ǔ疏sh ū风f ēn ɡ骤zh òu ,浓n ón ɡ睡shu ì不b ù消xi āo 残c án 酒ji ǔ。

试sh ì问w èn 卷ju àn 帘li án 人r én ,却qu è道d ào 海h ǎi 棠t án ɡ依y ī旧ji ù。

知zh ī否f ǒu ,知zh ī否f ǒu ?应y īn ɡ是sh ì绿l ǜ肥f éi 红h ón ɡ瘦sh òu。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 释】疏:指稀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白话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如梦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词赏析比较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晚年遭际坎坷,故其词从创作风格上看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多描写青少年时期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或对爱情的追求和纯真;后期则主要描写个人遭遇,抒发故国之思,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绘细腻心情,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

下面试赏析比较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来理解其词的风格和特点。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两阕,一是广为传诵的“昨夜雨疏风骤”,一是情趣盎然的“常记溪亭日暮”。

两词均为小令,结构和音律上都是单词,33字,7句,5仄韵,一叠韵。

两词的共同之处是:1.从表现手法上都侧重勾勒线条,写意传神,往往通过一两个字,一两句话,达到概括表现主题的目的。

2.从表现内容上看,也都是反映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都从醉酒、花美等自然界的变化中刻画主人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和青春的朴素感情。

但从用语、造词以及意境内的创造上去把握,我们也可以从这两首词中看出李清照创作的不同时期不同特色和诗人不同的语言表现技巧。

一、用语、造句一“平” 一“奇” 。

“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常记”表明所叙是一件时常引起词人回忆的往事,是少女时代一次郊游活动的剪影。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朝代:宋代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赏析: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如梦令昨夜雨小风大,酣睡未止宿醉。

问快门,海棠还在。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肥红瘦。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前两句,叙述者早上醒来。

昨晚喝了很多酒,一夜昏昏沉沉的睡了。

当我早上醒来的时候,我还醉着。

昨晚下雨了,风很大,我感到很困。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从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词人醒来第一件事问的就是海棠的情况,可见昨晚的酒醉也与海棠有关。

如此关心海棠,按理词人自己应起身推开窗户直接查看海棠的情况,可词人却“试问”卷帘人。

为什么?也许词人心里早有答案,只是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或不忍直视,寄希望于他人。

一个“试”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词人内心的细腻与复杂。

当卷帘人道“海棠依旧”时,我们好象看到词人无奈地一笑:傻丫当卷帘人道“海棠依旧”时,我们好象看到词人无奈地一笑:傻丫头,不对。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两个“知否”重叠使用,更体现了词人内心是有自己的判断的,一夜的“骤风”,虽然“雨疏”,但柔弱的海棠能坚持多久呢?结局只能是“绿肥红瘦”!“肥”、“瘦”二字,极其精炼地概括描绘出春末夏初风吹雨打之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

明明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却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

不过在千年之后,千古才女李清照创造的神奇成语“绿肥红瘦”,却成了许多股民的心头大痛。

这首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黄蓼园在《寥园词选》中评价李清照的这首词:“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

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译文:惺忪之际问着来卷帘的侍女,却回道:海棠 花还是照旧如常。
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 “试问”的“试”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明确: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 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却又不忍亲见,于 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 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 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运用比拟手法,写出 一夜风雨之后叶长花衰的景象。此四字的运用, 使得诗句更加形象生动,因而更具感染力!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 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 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 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 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 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 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 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 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 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 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此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无可奈何的惜花情 绪,语浅意深。
“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 对比;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 •“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 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四个字创造出一片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形象, 言简意赅。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知识积累
词按字数可分为三类: ⑴小令; 58字以内 ⑵中调; 59至90 ⑶长调:91字以外。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关于如梦令的阅读及答案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一: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二: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案: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风雨情态各1分)2 .B3.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5)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6)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阅读练习二(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肥、瘦分别形容。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5)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译文及注释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译文及注释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这首作品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

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前后。

原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翻译: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
知否,知否?
海棠花依旧如故”。

应是绿肥红瘦。

知道吗,知道吗?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李清照最出名的三首诗

李清照最出名的三首诗

李清照最出名的三首诗词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北宋末南宋初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诗词风格多变,有时娇媚妩媚,有时悲凉哀怨,有时豪迈慷慨,有时清新雅致,展现了她丰富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

她的诗词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后人称为“词中之冠”。

在她传世的60多首诗词中,有几首是广为流传和传颂的名篇,下面就来欣赏其中的三首吧。

第一首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一首代表作,也是她的成名之作。

据说这首词一出,汴京文士莫不“击节叹赏”。

这首词写的是李清照在暮春时节喝醉了酒后对园中海棠花的思念。

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的洒脱和不羁。

她用“昨夜雨疏风骤”点明了时间和气候,也暗示了她内心的波澜。

她用“浓睡不消残酒”表达了她对酒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她用“试问卷帘人”展现了她对海棠花的关心和牵挂。

她用“却道海棠依旧”反衬了她对花开花落的失落和无奈。

她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写出了她对花儿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己青春易逝的感慨。

这首词语言优美,音律和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其中“绿肥红瘦”一语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被后人广为引用。

第二首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婚后与丈夫赵明诚分别时所作的感怀之作。

这首词以秋景为背景,写出了词人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无尽愁苦。

她用“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了她的寂寞和凄凉。

她用“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出了她的无奈和孤独。

她用“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写出了她的期盼和失望。

她用“花自飘零水自流”写出了她的无力和无助。

她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出了她的相通和相隔。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参考答案】: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2。

B3.(3分)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3分)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5)“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6)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问题】(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肥”、“瘦”分别形容“”。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自南宋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词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风猛。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

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浓睡"时如何知屋外"风雨"?)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

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

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

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

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 士,南宁杰出女文学家,章丘 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 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 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是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 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 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 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 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 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 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 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 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 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 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 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
翻译:
昨儿夜里下起稀疏雨水,但吹着阵 阵强风,乘着酒醉酣睡,一觉醒来仍 解消不了残剩的酒意。惺忪之际问着 来卷帘的侍女,却回道:海棠花还是 照旧如常。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 该是绿叶肥嫩、红花憔悴呀。
简评:
这首小词委婉地 表达了作者怜花惜 花的心情,也流露 了内心的苦闷。词 中着意人物心理情 绪的刻画。以景衬 情,委曲精工。轻 灵新巧而又凄婉含 蓄。极尽传神之妙。
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 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
作者的什么心理?
明确:女主人公昨 夜就已知道,经过风 雨之后,今朝的海棠 定是落红满径了。之 所以试问,不是真有 疑问,而是自己不忍 亲见落花的悲惨,一 个“试”字,将这种 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 达出来。贴切入微, 曲折有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 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
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明确: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 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 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 “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 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 好在哪些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