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习题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原卷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面旗帜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这面旗帜是()A.“实业救国”道路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和平建国方针2.(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该事变标志着()A.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序幕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3.(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1936年,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则共”方针:1937年7月,中共作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同年9月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B.团结抗战是救国的需要C.国民革命社会基础扩大D.反抗国民党的力量增强4.(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西门子公司雇员约翰·拉贝在日记中记载了“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
”日记中所记载的事件是()A.东北三省沦陷B.旅顺大屠杀C.南京大屠杀D.皖南事变5.(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家)变化示意图,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A.水陆交通便利B.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C.对外贸易发达D.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6.(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由此,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
材料中的“此”是指()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7.(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部编版历史 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八一宣言发表B.瓦窑堡会议召开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2.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3.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屈辱。
下列侵略战曾经攻占过我国首都的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日本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⑤4. 如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示意图,对该战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反映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D.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5.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A.武汉会战B.淞沪会战C.豫湘桂战役D.台儿庄战役6. 下图是发生在日本东京的一幕场景。
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最近、联系最紧密()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D.抗战胜利7. 国共两党关系的歌谣中唱到: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
其中“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指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国共合作抗日D.重庆谈判8. 如图是“赵登禹路”路标,与赵登禹将军有关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八一三事变D.皖南事变9. 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反映的是A.东三省沦陷B.南京大屠杀C.淞沪会战D.旅顺大屠杀10.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言的发表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D.国共合作组织的发表11. 七七事变后,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牺牲的将领有A.邓世昌B.佟麟阁C.关天培D.陈化成二、填空题12.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史称“__________”。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后练习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梯级训练基础练习:1.下边两则材料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2.历史学家认为:“卢沟桥事变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而已。
”这个“更大图谋”指日本( )A.割占台湾B.侵占东北三省C.制造南京大屠杀D.灭亡中国3.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联手,共御外侮。
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八路军、新四军改编完成C.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D.淞沪会战的爆发4.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总指挥是( )A.毛泽东B.朱德C.彭德怀D.叶挺5.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南京。
南京国民政府组织了规模空前的( )A.太原会战B.武汉会战C.徐州会战D.淞沪会战6.右图是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在1937年12月报道的消息。
它客观反映了灭绝人性的(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D.秘密细菌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7年7月,在中国北京郊外日中两军发生冲突,以此为契机,日中战争爆发。
8月在上海也发生了冲突,没有宣战的状态下,日本军接连不断扩大战线,同年12月占领中国首都南京。
这时,日本军在混乱之中杀害了众多俘虏及居民,受到国际性谴责。
——日本教育出版社中学历史教科书(1)材料中“在中国北京郊外……”“在上海也发生了冲突”分别是指哪两个事件?(2)南京大屠杀共杀害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多少人?日本教科书是怎样描述这一事件的?(3)你如何评价日本教科书这一描述?你对此有何感想?能力练习:8.(2022大庆)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准备举办一场抗日战争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了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他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A.英勇抗日,同仇敌忾B.抗美援朝,洪流奔涌C.三大改造,胜利完成D.十年“文革”,烽火绵延9.1937年7月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含答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1.“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军士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军不撤兵回去,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A.柳条湖事件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A.歌曲《松花江上》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D.电影《甲午风云》3.“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卢沟桥事变中为国牺牲的将领有()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林则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1937年,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普遍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是因为()A.井冈山根据地创建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南昌起义鼓舞人心D.抗日战争即将胜利5.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路军的总指挥是() A.朱德 B.彭德怀C.叶挺D.项英6.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以下哪一项最合适()A.同室操戈B.隔岸观火C.同仇敌忾D.不谋而合7.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进无退。
”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促进了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的出现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8.1937年底,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A.天津B.武汉C.南京D.徐州9.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日本的官方言论10.辨析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课后培优分级练部编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85年前的今天,卢沟桥畔一声枪响。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自此大片国土沦陷,3500万同胞伤亡。
与该事件相符的是()A.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国共两党合作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核心力量D.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A【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侵略者燃起的熊熊战火之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
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卢沟桥事变导致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全国人民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的战争,A项正确;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B 项;国共两党合作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核心力量是在国共合作宣言发表后,排除C 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故选A项。
2.《雪庵日记》中写进:“7月28日,北平岌岌可危,报载中国决定正式开战,北平商民人人欢舞”,“7月29日,此次二十九军失败,完全误于宋哲元,和战不定……愧对为国牺牲之佟麟阁和赵登禹等忠魂”,这两篇日记书写时()A.日军炸毁柳条湖铁路B.皖南事变发生C.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D.武汉会战开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北平保卫战中佟麟阁、赵登禹等将领英勇牺牲。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C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日军炸毁柳条湖铁路,排除A项;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排除B项;1938年武汉会战开始,排除D项。
故选C项。
3.以下为中国共产党于1933-1937年发布的一系列文件。
由此可见1933年11月21日中华苏维埃政府与十九路军订立抗日作战协定1935年8月1日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宣言)1936年9月16日中共关于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1936年12月19日西安事变时中共主张和平解决通电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25日中共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A.中华民族持久抗战赢得世界尊重B.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C.中国共产党争取全民族团结抗战D.国共对抗战胜利均作出重大贡献【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华苏维埃政府与十九路军订立抗日作战协定”“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共关于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西安事变时中共主张和平解决通电”“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体现出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实行全民族抗战,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持久抗战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排除B项;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合作抗战,没有说明国共对抗战胜利均作出重大贡献,排除D项。
【八上历史】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测试题附答案)

第19 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时任日本驻华大使馆助理武官的今井武夫在回忆录中说:“那时候,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第二个柳条湖一样的事件’。
”下列哪一史实能够证明这不是“谣言”而是日军的既定计划()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1.答案 D 根据题干信息“华北”“第二个柳条湖”并联系所学可知,七七事变能够证明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的不是“谣言”而是日军的既定计划。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所以D 选项符合题意。
2.人物扫描:山东菏泽人,时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壮烈牺牲。
他是()A.赵登禹B.佟麟阁C.王铭章D.李宗仁2.答案 A 根据“山东菏泽人,时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壮烈牺牲”可知,他是赵登禹。
1937 年7 月26 日,赵登禹奉军长宋哲元之命,赶赴南苑负责北平防务;与日军血战6 小时,在集结途中,不幸被日军的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年仅39 岁。
3.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经实现过两次合作,其中第二次正式合作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卢沟桥事变后C.西安事变后D.南京大屠杀后3.答案 B 1937 年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 选项符合题意。
4.1938 年春,丰子恺收集了大量漫画,并为它们写出说明文字。
为下图“握紧的拳头”所写的说明文字为:“兵好比中指,站在抗战阵线的中心,列队最长。
农工好比食指与大指,位在兵的右翼,作有力的辅佐。
学商好比无名指与小指,位在兵的左方,协力襄助。
”此漫画及文字的主要意图是()A.宣传正面战场的胜利B.号召全民族坚持抗战C.说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庆祝中国国际地位提升4.答案 B 由漫画“握紧的拳头”及其说明文字“兵好比中指,站在抗战阵线的中心,列队最长。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习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A. 社会性质决定的B. 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C. 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决定的D. 主要社会矛盾决定的2.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A. 上海B. 广州C. 南京D. 北京3.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B. 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C. 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D. 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二、思考探究4.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正式形成的标志。
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两党的合作是由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所决定的。
第一次合作,当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混战时期,反封建是当时最主要任务;第二次合作是在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这样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故答案选择D。
2.【答案】C【解析】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在鸦片战争后,在南京签订的,屠杀中国30多万人是1937.12.12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
故选C。
3.【答案】C【解析】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的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为敌手,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国民政府亦明确表示要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两个事件后,国民政府态度完成不一样,故答案选C。
4.【解析】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八上历史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训练1.有诗描写了中国近代一重大事变:“卢沟晓月石狮吼,志士丹心雪国耻,血雨刀光战寇仇,头颅掷耀千秋”。
这一重大事变()A.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2.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
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
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B.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C.见证了全国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反映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曲折历程3.1937年,学者姚绍华提出:“九一八事变后,自日本不顾国际之信誉,强占我国东北,远东的均势之局被打破,……以吾民族历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奋发图强,这种恐怖自然不足惧。
吾民族每次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兀然生存于世界,而且每经一度祸患,吾民族之内容益加扩大而活跃。
”下列选项能够为该观点提供佐证史实的是()A.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团结一致抗战C.积极寻求英美等国军事上的支持D.邀请各国反法西斯人士前来相助4.1937年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
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的飞机、坦克、汽车、各式枪炮等物资,90%以上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从1937年到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锡、铅等各类矿产及大量的茶叶、生丝、羊毛、驼毛等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
由此可推知A.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日军侵占中国东部大片领土C.中国正面战场面临严峻挑战D.中国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北5.1937年7月9日,红军全体将士致电蒋介石等,表示愿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开赴华北抗日。
在种种压力下,9月,国民党发表拖延已久的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测试 (含答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单项选择题1.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2.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这一危险形势告诉我们……过去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新认识’‘新政策’的空谈,不过是准备对于中国新进攻的烟幕。中国共产党早已向全国同胞指明了这一点,现在烟幕揭开了。”“烟幕揭开"是指()A. 北伐战争的开始B. 九一八事变爆发C. 全面内战爆发D. 日军全面侵华开始3.如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开始转入局部抗战B. 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C.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D. 抗战期问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4.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A. 新世纪的曙光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D.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5.2015年,收藏家张贵银发现了一日军侵华力证——《支那事变战迹の刊》。
此书记录了“七七事变”爆发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
下列事件有可能被此书记录的是()①淞沪会战②南京大屠杀③九·一八事变④一二·九运动A.①②B. ②③④C. ①③D. ②④6.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A.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 卢沟桥事变D. 八一三事变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如图的名称出现在( )A. 北伐战争时期B. 国共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8.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联手,共御外侮。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中共七大2. 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谎言”的事件是()A.济南惨案B.旅顺大屠杀C.南京大屠杀D.皖南事变4. 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
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A.新四军纪念馆B.九一八历史博物馆C.渡江战役纪念馆D.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5. 《灾难与转折1937》这本书之所以将1937年称作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灾难与转折点,是因为:A.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B.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抗日战争C.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D.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内战升级6. 为了纪念惨遭屠杀的30多万遇难同胞,20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B.中国烈士纪念日C.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D.国家宪法日7. 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A.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扩张B.从国共对峙到国共合作C.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抗战D.抗日战争的胜利8. 日本侵略者在哪里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A.北平B.旅顺C.南京D.济南9. 下列关于台儿庄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第一次大规模抗击日军侵略的战役B.歼灭日军4万人C.台儿庄战役总指挥是彭德怀D.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10. 下面是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统计表。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习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习题一、基础题1.“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红军长征胜利C.全民族抗战开始 D.国共十年对峙结束2.下列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内搜查B.日本军队在遭到拒绝后,随即炮击卢沟桥C.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D.日军在卢沟桥事变中没有遭到抵抗3.“……日寇在上海打了仗,江南国土遭沦亡,尸骨成堆,鲜血成河。
”这是京剧《沙家浜》中的片段,这一内容反映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4.请依据下面四幅图片中历史人物的事迹,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A.北伐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B.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C.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D.抗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5.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经实现过两次合作,其中第二次正式合作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卢沟桥事变后C.西安事变后D.南京大屠杀后6.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全民族抗战,最合适的是( )A.同室操戈 B.各自为政 C.同仇敌忾 D.不谋而合7.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A. 新世纪的曙光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D.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8.日本《东京朝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从,所以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这则新闻报道的时间应是()A.1894年7月 B.1931年9月 C.1937年12月 D.1945年8月9.下列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九一八事变②南京大屠杀③卢沟桥事变④西安事变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10.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单选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据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根据地军民的力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根据地的措施D.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2.“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这首悲壮的歌曲反映的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台儿庄战役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C.八一三事变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4.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A.瑞金B.太原C.延安D.西柏坡5.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消息8日才传到南京。
蒋介石在当天日记中写道:“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卢沟桥事变意味着()A.局部抗战开始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开始C.日清战争开始D.全民族抗战开始6.历史研究重在证据。
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A.文学作品的描写B.电影片段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D.日本的官方言论7.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有“前师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
该钟警世的“前事”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B.洋务运动失败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国民政府垮台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筑梦中国》解说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D.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了死难人数超过300万人的南京大屠杀9.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朝鲜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0.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测试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测试题1.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 九一八事变B. 卢沟桥事变C. 八一三事变D. 日军南京大屠杀2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A. 7月7日B. 9月3日C. 9月18日D. 12月13日3.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 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 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C. 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 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4.“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文中描述的是:()A. 七七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南京大屠杀D. 西安事变5.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
此事件为(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一•二八事变D.西安事变6.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佟麟阁、赵登禹,以其名命名街道的城市是( )A.上海B.北京C.天津D.广州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改编为( )A.中国人民解放军B.中国人民志愿军C.工农革命军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9.抗日战争时期,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战役是( )A.武汉会战B.百团大战C.淞沪会战D.徐州会战1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把下列哪一座城市作为战时的陪都( )A.南京B.瑞金C.重庆D.延安11.我国政府将每年的12月13日正式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年 ( )A.1931年B.1936年C.1937年D.1938年12. 日本占领南京后,南京居民手无寸铁,士兵放下了武器却仍遭到屠杀,这充分体现了( )A.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B.南京居民缺乏抵抗的勇气C.国民党将士都贪生怕死D.南京居民和士兵不够团结答案:1、B 2、D 3、C 4、C 5、B 6、B 7、D 8、A 9、C 10、C11、C 12、A。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练习 (含答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1题“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1937年7月在此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 )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B.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第2题七七事变爆发后,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牺牲的将领有(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王铭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第3题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是( )A.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B.国共对峙,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C.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第4题由于一线各联队损失巨大,靠着仅有的战力根本无法击溃中国军队,松井石根要求日本国内至少再派遣3个师团以及一批炮兵、战车部队,才能保证击溃中国军队,占领上海,攻下南京城。
这说明淞沪会战的作用是( )A.打破了日本短期内灭亡中国的迷梦B.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保卫了首都南京第5题2019年12月13日,我国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纪念活动。
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同胞达( )A.10万人以上B.20万人以上C.30万人以上D.300万人以上第6题某报纸报道说:“准尉宫冈和野田曾约定做一个砍杀100人的比赛。
12月20日,两人在紫金山下相见,彼此手中都拿着砍缺了口的军刀。
”这篇报道记述的事件是( )A.南京大屠杀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第7题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相同点是( )①日本蓄谋已久而发动的侵华事件②日本制造借口挑起事端③中国军队未作任何抵抗④蒋介石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卖国条约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第8题“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境应发生在(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第9题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你认为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影像资料D.日本的官方言论第10题“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真题训练(解析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选择题1.卢沟桥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从这里开始,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 八一三事变D. 七七事变【答案】D【解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故D正确。
A.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沈阳,故A错误。
B.西安事变发生在西安,故B错误。
C.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上海,故C错误。
故选D。
2.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A. B.C.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A项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开始;南京大屠杀是全面抗战时期日本制造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3.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为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如果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一下最适合的歌词是( )A. 打倒列强,除军阀B.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C.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七七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4.如图是1937年12月日本《日日新闻》的报道,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铁证,这一罪行是()A. 柳条湖事件B. 八一三事件C. 七七事变D. 南京大屠杀【答案】D【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1937年12月”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上的一篇报道。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教版⼋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习题(含答案)《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练习1. 在近代,中国政党的关系对中国⾰命影响重⼤。
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过程,其中“再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是()A. 西⽅国家在中国利益的需要B. 世界反法西斯⼒量联合的需要C. ⽇本侵华如剧了中国民族危机D. 国民政府内战政策完全失败2.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8⽇。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下列哪个事件后发表的抗战宣⾔()A. 卢沟桥事变B. 西安事变D. ⼋⼀三事变3. 观察下⾯的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 九⼀⼋事变B. 华北事变C. 七七事变D. 百团⼤战4. 国民党军队主⼒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后⽅地区,敌军占领的⼤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反攻的任务,⾃然地主要由根据地的⼈民军队来进⾏。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北伐战争B. ⼟地⾰命C. 抗⽇战争D. 解放战争5. “万⾥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衡⼭湘⽔,⼜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质,九州遍洒黎元⾎……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学校歌出现的时期是()A. 1912~1919年B. 1920~1926年C. 1927~1936年D. 1937~1945年6. 全国性抗⽇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 九⼀⼋事变B. 卢沟桥事变D. ⽇军南京⼤屠杀7.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的最主要影响是()A. 东北沦陷B. 平津沦陷C. 局部性的抗战开始D. 全国性的抗战开始8. “⼀九三七,祸从天降,⼀⼆⼀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横遍野,⾎染长江。
三⼗余万,⽣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中描述的是()A. 七七事变B. 九⼀⼋事变C. 南京⼤屠杀D. 西安事变9.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在经过了10年最激烈的内战后,红军和⽩军忽然携⼿合唱《友谊地久天长》,美国记者评价的是()A. 北伐战争B. 九⼀⼋事变C. 西安事变D. 七七事变10.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习题
一、基础题
1.“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红军长征胜利
C.全民族抗战开始 D.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2.下列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内搜查
B.日本军队在遭到拒绝后,随即炮击卢沟桥
C.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
D.日军在卢沟桥事变中没有遭到抵抗
3.“……日寇在上海打了仗,江南国土遭沦亡,尸骨成堆,鲜血成河。
”这是京剧《沙家浜》中的片段,这一内容反映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4.请依据下面四幅图片中历史人物的事迹,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
A.北伐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B.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C.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D.抗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5.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经实现过两次合作,其中第二次正式合作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
B.卢沟桥事变后
C.西安事变后
D.南京大屠杀后
6.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全民族抗战,最合适的是( )
A.同室操戈 B.各自为政 C.同仇敌忾 D.不谋而合
7.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
A. 新世纪的曙光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8.日本《东京朝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从,所以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这则新闻报道的时间应是()
A.1894年7月 B.1931年9月 C.1937年12月 D.1945年8月
9.下列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②南京大屠杀③卢沟桥事变④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10.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二、综合题
11. 为了对本课内容了解得更加详细并进行课外拓展,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活动。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一些资料,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吧!
环节一:电影篇
(1)请写出与下列史实对应的影片。
(写符号即可)
①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中国局部抗战开始:________。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________。
③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________。
(2)如果想了解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行径,我们应该观看的影片有哪些?通过这些影片,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在中国犯下的哪些罪行?
环节二:资料篇
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日本有4次审定发行的教科书明显地篡改历史、肆无忌惮地美化侵略战争:1982年第一次审定“侵略华北”成了“进入华北”;把日军“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成“全面进攻”;1986年第二次审定只字不提日本曾侵略过别的国家;2001年第三次审定将南京大屠杀修改为“南京事件”;2005年第四次审定篡改历史的错误仍比比皆是。
(3)日本政府的这种举动的目的是什么?
(4)针对日本政府的种种挑衅,你认为我们应怎样做?
三、提高题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还原历史】
(1) 结合地图,谈谈日军为什么选择在卢沟桥制造事变。
在卢沟桥事变中,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守军是怎样应对的?
【誓言弘扬正气】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
(2) 材料中,佟麟阁的话体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
【“谈话”见证统一】
蒋介石于1937年9月23日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标志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3) 结合“谈话”内容,指出卢沟桥事变对国共两党的关系,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了
怎样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 C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卢沟桥”,可知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它的主要影响是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2. D1937年7月7日,面对日本侵略军的无理要求,中国驻卢沟桥的守军进行了勇敢的反击。
3. D从戏词中“在上海打了仗”,即可知这是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4. C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赵登禹和佟麟阁在卢沟桥事变后,率部队奋勇抵抗日军;东北三省沦陷后,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综合分析,C项符合题意。
5. B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在这一背景下,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C
7. C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相继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大举侵略中国,因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的特征。
8. C
9. C
10. B
二、综合题
11. (1)①A②B③C(2)A、C、D。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制造南京大屠杀。
(3)日本右翼势力妄想掩盖事实真相,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敌视中国。
(4)从国家来说,要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对个人而言,要理性爱国,努力学习。
三、提高题
12. (1)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通道,也是日军南下扩张必经的交通要道。
应对: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2) 不怕牺牲是军人应有的基本素质,军人只有将自己的荣辱与人民、民族、国家利益
联系在一起,符合人民的愿望,军人的牺牲才是有价值的。
(3) 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