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结构的发展概况
大跨度建筑
3.1.2桁架结构的特点
桁架结构比梁结构具有更多更大的优点: (1)扩大了梁式结构的适用跨度; (2)桁架可用各种材料制造,如钢筋混凝土、钢、木均
可; (3)桁架是由杆件组成的,桁架体型可以多样化,如平 行弦桁架、三角形桁架、梯形桁架、弧形桁架等型式; (4)施工方便,桁架可以整体制造后吊装,也可以在施 工现场高空进行杆件拼装。
薄壳结构的概念 概念 • 壳体结构 • 等厚度壳
比较
• 薄壳
双轴力 顺剪力
薄膜内力
平板
双弯矩 扭矩
壳体
空间受力 薄膜内力
很大的强度、刚度 材料强度充分利用
优点
薄壳结构的曲面形式
旋转曲面
由一条平面曲线绕着该平面内某一指定的直线旋转一周所 形成的曲面
北京天文馆
圆顶的结构组成及结构型式
壳身 支座环
门式刚架的类型与构造
门式刚架从结构上分类有: (1)无铰刚架;(2)两铰刚架;(3)三铰刚架
无铰刚架
两铰刚架
三铰刚架
桁架结构
桁架结构是指由若干直杆在其两端用铰连接而成的结
构。桁架结构受力合理、计算简单、施工方便、适应 性强,对支座没有横向推力,因而在结构工程中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检票口通廊: 五个双曲扁壳,中间的为21.5m*21.5m,其余16.5m*16.5m
矢高3.3m,厚度60mm,每个顶盖均可采光
鸟瞰图
美国圣路易航空港候机室
由三组壳体组成
每组有两个圆柱形曲面正交形成 两个柱形曲面的交线为十字形交叉拱,加强壳体, 并将荷载传至支座 三组壳体的相交处为采光带
室外透视 双曲抛物面
下部支承
1.壳身结构
平滑圆顶
【精品】陈桥生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发展与施工技术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发展与施工技术(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陈桥生)[摘要]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空间网格结构和张力结构两大类,其主要发展方向有张拉整体结构、膜结构、开合结构、折叠结构等新型空间结构。
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跨度建筑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状况与施工技术水平是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的普及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为空间结构的加速发展创造了真正的条件,大跨度空间结构造型越来越新颖,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无疑给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通过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钢屋盖工程,重点介绍了目前大跨度钢结构的发展趋势与施工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跨度空间结构空间网格结构张力结构张拉整体结构膜结构开合结构折叠结构杂交结构施工技术1前言空间结构是指结构的形态呈三维状态,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三维受力特性并呈空间工作的结构。
空间结构与平面结构相比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国内外应用非常广泛。
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生产、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大大增强了社会对空间结构尤其是大跨度高性能空间结构的需求。
在建筑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空间体系始终没有停止其自身的发展,而且日益显示出一般平面结构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和创造潜力,体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空间结构的卓越工作性能不仅仅表现在三维受力,而且还表现在通过合理的曲面形体来有效抵抗外荷载的作用。
当跨度增大时,空间结构就愈能显示出它们优异的技术经济性能.计算机的普及和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为空间结构的加速发展创造了真正的条件,大跨度空间结构造型越来越新颖,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无疑给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2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发展特点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主要是指网架、网壳结构及其组合结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建筑材料组成)和杂交结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形式构成)。
大跨度桥梁的发展趋势
大跨度桥梁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杨玉章高级工程师中铁十九局集团公司《桥梁建筑艺术与造型》桥梁建筑对于具有卓越才能和自信心的工程师来说是一项既吸引人又富有挑战性的艰巨任务。
桥梁建筑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满足于交通,还在于桥梁一旦胜利建成,它将会使人们感到无限的快乐和极大的满足。
桥梁建筑能使人产生一种激情,在建桥人的一生中总是那样的清新绮丽,那样的朝气蓬勃,那样富有激励性。
——(德)弗里茨·莱昂哈特——《桥梁造型》桥梁能够满足人们到达彼岸的心理希望,同时也是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并且常常成为审美的对象和文化遗产。
”——(日本)伊藤学——我国大跨度桥梁建设现状⏹悬索桥异军突起势如破竹⏹斜拉桥后来居上独占鳌头⏹连续刚构竞相超越标新立异⏹钢砼拱桥多姿多彩群星璀璨第一篇悬索桥悬索桥的型式与结构组成⏹悬索桥(吊桥)是特大跨度桥梁的主要型式之一。
⏹常见单跨和三跨(简支或连续)两种结构形式。
⏹悬索桥由主缆、塔架、加劲梁和锚碇四部分组成。
⏹主缆制造:AS法(空中送丝法);PPWS法(预制束股法)⏹塔架型式:一般采用门式框架;材料用钢或混凝土。
⏹加劲梁:主要有钢桁架梁和扁平钢箱梁。
⏹锚碇型式:有重力式锚碇和隧道锚碇。
(采用重力式锚碇居多;自锚则不用锚碇,直接锚固在边跨端的主梁上。
)古代悬索桥与现代悬索桥※中国是古代悬索桥的发源地主要在长江流域,采用皮索、藤索结构。
※现代悬索桥从1883年美国建成布鲁克林桥主跨486m开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20世纪30年代,美国相继建成数座超千米的特大桥。
20世纪末日本及欧洲也相继兴起悬索桥修建高潮。
乔治华盛顿桥,主跨1067m,1934年,美国。
旧金山大桥,主跨1280m,1936年,美国。
恒比尔大桥,主跨1410m,1981年,英国。
大贝尔特桥,主跨1624m,1997年,丹麦。
The Golden Gate Bridge震惊世界的悬索桥风毁事故⏹1940年11月7日⏹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海峡桥(The Tacoma Narrows Bridge)⏹主跨853m,全长1524m,排名旧金山及华盛顿大桥之后位居世界第三⏹建成四个月后⏹在八级大风(风速19m/s)作用下⏹经过剧烈扭曲震荡后,吊索崩断,桥面结构解体损毁,半跨坠落水中······⏹悬索桥的天敌:台风及飓风英国特色的悬索桥⏹1964年英国塞文桥(The Severn Bridge),主跨988m,结合抗风试验研究成果,首选流线型扁平钢箱梁加劲,采用斜吊索,钢筋混凝土桥塔。
大跨度桥梁发展回顾
大跨度桥梁发展回顾大跨度桥梁是指跨度超过1000米的特大型桥梁。
在过去几十年,世界各国在大跨度桥梁建设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些桥梁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标志性建筑。
本文将回顾大跨度桥梁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1. 大跨度桥梁的起步阶段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始于20世纪,最初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
众所周知,1955年萨拉曼卡大桥建成开通,跨度哥本哈根海湾大桥获得超过 1300 米的跨度跨度,成为了第一座大跨度桥梁的典范,拉开了大跨度桥梁建设的序幕。
此后,日本、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逐渐加入了大跨度桥梁的建设。
这些桥梁不仅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也成为了当地标志性的建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
2. 大跨度桥梁在交通领域的作用大跨度桥梁在交通领域的作用不言而喻。
它们为城市的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缓解了交通压力,加速了地区之间的联系。
中国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将珠江三角洲连接在一起,也成为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大加强了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交通联系。
类似地,美国的旧金山湾大桥、法国的米勒高架桥、日本的鸭绿江大桥等大跨度桥梁也扮演着类似的角色,成为了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
3. 大跨度桥梁的结构与设计大跨度桥梁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
在桥梁结构设计上,大跨度桥梁往往采用钢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等新型材料,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
在施工技术上,大跨度桥梁采用了预制构件、悬索桥技术、悬挂钢索等先进工艺,保证了桥梁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4. 大跨度桥梁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将会更加普遍化。
未来,大跨度桥梁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并将继续发挥着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跨度桥梁的建设难度将逐渐降低,对人们的生活将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到2030年,预计全球将建设一批新型大跨度桥梁,为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国以来大跨度建筑的空间结构发展
建国以来大跨度建筑的空间结构发展空间大跨度结构是建筑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自五十年代以来就开展了对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建成了一批有影响的代表性工程,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八十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空间网格结构在理论研究、标准规范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随着国力的增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空间结构由单一结构形式发展为组合结构、混合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应用范围也从公共建筑、体育建筑发展到工业建筑乃至建筑的各个领域。
50年来,空间大跨度结构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我们能充满信心地去营造21世纪更广阔的空间。
一、五十年空间大跨度结构的发展历程建国50年来,空间大跨度结构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第一时期为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第二时期为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第三时期为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第四个时期为九十年代。
这四个发展时期都是依据当时的国力和建筑技术水平,反映出各自的结构特点与技术水平。
1、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五十年代末,随着建国十年来国力的复苏,国家已有能力关注大型体育馆与大跨度公共建设的需要。
广大结构设计研究人员也以空前的热情投入于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的理论研究。
这些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工程需要,在当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在薄壳结构方面,我国技术人员对球壳、圆柱面柱、双曲扁壳、组合扭壳等作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论文。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其中代表性的工程如新疆某工厂的金工车间,采用跨度60m的椭园旋转壳体结构,目前该工程仍为国内最大跨度的薄壳结构。
还建成了跨度42m双曲扁壳的北京网球馆。
建成于1959年的北京火车站,其跨度为35m×35m,也采用双曲扁壳结构。
薄壳结构取材容易、材料省、结构与建筑围护合二为一,造价低,除模板制作稍麻烦外,施工相对简便,计算分析可用连续化方法求解,这些都是符合当时的技术水平与施工条件的。
配合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于1965年完成了国内第一本空间结构方面的规程《钢筋混凝土薄壳顶盖及楼盖设计计算规程》(BJG16-65),这一规程对以后薄壳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是指具有较大的跨度,并采用钢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的空间结构。
它具有结构轻、刚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会展中心、机场航站楼、大型工业厂房、桥梁等领域。
本文将讨论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首先,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体育场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体育场馆一般需要较大的空间来容纳观众和运动场地。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可以灵活地满足这个需求,通过钢结构的轻量化设计,使得体育场馆的屋盖结构可以实现较大的跨度,减少了柱子和横梁对观众视线的遮挡。
同时,钢结构的刚度高,可以有效地抵抗风荷载和地震荷载,提高了体育场馆的安全性。
其次,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会展中心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会展中心一般需要大空间来容纳展览和会议等活动。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可以满足会展中心的大空间需求,同时可以通过灵活的钢结构设计,将大空间划分为多个小空间,方便会展中心的使用和管理。
此外,钢结构还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吊顶和装饰材料,使得会展中心的内部空间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和舒适性。
再次,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机场航站楼的建设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场航站楼一般需要较大的跨度来容纳飞机起降和旅客流动。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可以满足机场航站楼的需求,同时由于钢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可以减少大型混凝土结构对地基的要求,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此外,钢结构还可以灵活地设计出大型的航站楼玻璃幕墙,提高机场航站楼的视觉效果,增加乘客的舒适感。
最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大型工业厂房和桥梁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大型工业厂房往往需要较大的空间,并需要有一定的开放度和通透性。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同时还可以通过灵活的结构设计,满足不同工业生产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桥梁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可以以较小的材料消耗建造出较大跨度的桥梁,提高了桥梁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具有轻、高、好的特点,在体育场馆、会展中心、机场航站楼、大型工业厂房、桥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中重点及难点分析
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中重点及难点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不断增加,而在城市建筑中,其建筑结构的设计对于提高建筑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城市的建设中,其大跨度的建筑结构设计是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是衡量一个城市和国家建筑体系发展的重要的标准,因此加强对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进而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成为设计人员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大跨度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等方面进行简要研究和分析,进而为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提高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关键词: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前言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中,城市建筑逐渐增加,大型的综合体建设量也越来越多。
在这些建筑中,由于对建筑的综合性需求,大跨度的建筑在城市中逐渐受到追捧。
同时,由于建筑功能要求,这些大型商业综合体一般具有建筑长度较长、内部大开洞造成连接薄弱、连廊及影厅跨度较大、局部位置大悬挑等共同特点。
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大跨度结构设计工作,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因此,设计人员需加大对大跨度建筑的结构设计分析,掌握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提高大跨度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
一、大跨度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在现代城市中大跨度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而大跨度结构的建筑是巧妙的借助力学的原理,结合设计师对自然的感受,比如乔木、贝壳等,形成的一种建筑结构。
这种建筑结构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同时由于在设计上接住了大自然中的事物,使得大跨度建筑结构为人们提供一种感官上的愉快享受,进而为人类的创造提供了范本。
但是,在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大跨度建筑结构的样式繁多,例如卡斯滕结构和树状结构等。
而随着现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简单的建筑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其建筑也逐渐朝着更大跨度、更大空间、利用更合理以及更加美观的方向发展。
第九章 大跨度建筑结构
• 使用环境需要 • 屋架结构的跨度
4.桁架结构的布置 •桁架跨度:3m为模数
•桁架间距:6m、7.5m、9m、12m
三. 拱结构
拱结构
1. 受力特点和水平推力的处理方式
杆件为压弯构件,产生水平推力 H=M/f
• 拱轴形式的选择: • 合理的拱轴线,只有轴力,没有弯矩 • 均布荷载:二次抛物线
辐射形布置: 内环受拉、外环受压
网状布置:
双层悬索体系
特点:
稳定性好,整体刚度大,反向曲率的索系可以承
受不同方向的 荷载作用。 适宜采用轻屋面,如铁皮、铝板、石棉板等屋面 材料和轻质高效的保温材料,以减轻屋盖自重、 节约材料、降低造价。
分类:单曲面、双曲面、 1.单曲面双层拉索体系
常用于矩形平面的单跨或多跨建筑
短向跨度L=30~60m时,取(1/12~1/16)L 短向跨度L>60m时,
取(1/14~1/20)L
腹杆布置
交叉桁架体系:腹杆倾角40~55度 角锥网架:腹杆倾角60度 大跨度网架:再分式腹杆
4. 平板网架的支承方式
周边支承于柱 每个结点都设置柱 周边不设置边桁架 用钢量省
适用范围:大跨 度和中等跨度
横隔:6 ~ 12m
球壳
f < 1/5 L1
L2/L1 < 2
t ~1/600R 且 > 40mm
五. 折板结构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厅(1953~1958)
六. 网架结构
1. 网架结构的特点、优点与适用范围
• 特点:平面桁架相互交叉结合而成 • 优点: • 多向受力的空间结构,跨度大 • 刚度大,稳定性好
气压式薄膜
气承式
大跨度空间结构概述
1975年建成的美国新奥尔良“超级 穹顶”(Superdome),直径 207m,长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 球面网壳。
美国新奥尔良“超级穹顶”
东京代代木国立体育中心莫斯 Nhomakorabea中央红军之家综合体育馆
巴塞罗那圣乔地体育馆
3.大跨空间结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多种作用耦合情况对结构影响(温度应力,风载,焊接残余应力等)
70年代以来,由于结构用织物材料的改进,膜结构或索 -膜结构(用索加强的膜结构)获得了发展: 1988年东京建成的“后乐园”棒球馆,就采用这种结构, 技术尤为先进,其近似圆形平面的直径为202m;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为奥运会修建的“佐治亚穹顶” (Geogia Dome,1992年建成)采用新颖的索穹顶结构,其 准椭圆形平面的轮廓尺寸达192mX241m。
第29届奥运会主场馆: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场
悉尼超级穹顶体育馆是被作为 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多功能 体育馆进行设计的。 菲利普· 考克斯与其合作者们 把大穹顶体育馆想象成一座庞大、 水平且半透明的建筑。建筑外形 呈鼓状,由24根钢柱支撑着的放 射状网架结构形成了遮盖赛场的 轻型屋盖体系。为使其尺度不至 于过大,他们在两侧设置了环抱 体育场的轻质廊道,这就给这个 大尺度的表皮添上了一些人性化 的细部。但是要欣赏大穹顶还是 需要一定的角度和高度,所以他 们在设计时运用了一种类似桅杆 的结构,就像是一个花冠围绕在 体育馆的周围。他们以其纤细但 不失强度的悬索和自由排列的柱 廊强调大穹顶的整体外观。支撑 柱廊的是树状的柱子,屋顶采用 了有拉索支撑的桁架结构,大尺 度出挑的屋檐为场馆提供了阴凉 的空间。
扩展内容:
空间网格结构 网壳结构的出现早于平板网架结构。在国外,传统的肋环型穹顶已有一百多 年历史,而第一个平板网架是1940年在德国建造的(采用Mero体系)。中国第 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网壳是在50和60年代建造的,但数量不多。当时柱面网壳大 多采用菱形“联方”网格体系,1956年建成的天津体育馆钢网壳(跨度52m)和 l961年同济大学建成的钢筋混凝土网壳(跨度40m)可作为典型代表。球面网壳 则主要采用肋环型体系,1954年建成的重庆人民礼堂半球形穹顶(跨度46.32m) 和1967年建成的郑州体育馆圆形钢屋盖(跨度64m)可能是仅有的两个规模较大 的球面网壳。自此以后直到80年代初期,网壳结构在我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对而言,平板网架结构自60年代后期起获得较多应用,1967年建成的首都体育 馆和1973年建成的上海体育馆是早期成功采用平板网架结构的杰出代表,对这种 结构形式在其后一段时期的持续发展有很大影响。80年代后期北京为迎接1990亚 运会兴建的一批体育建筑中,多数仍采用平板网架结构。随着经济和文化建设需 求的扩大和人们对建筑欣赏品位的提高,在设计日益增多的各式各样大跨度建筑 时,设计者越来越感觉到结构形式的选择余地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对建筑 功能和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要求。这种现实需求对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等多种空间 结构形式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刺激作用。
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创新
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创新作者:胡明娜来源:《科学与技术》 2018年第5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根据各个时期空间结构发展特点、形式类型和科技水平可区分为古代空间结构、近代空间结构和现代空间结构,并说明了促进空间结构发展创新的因素;着重指出仿生学对大跨度空间结构形态创新的推动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并对结构仿生在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应用做了侧重阐述。
关键词:大跨度空间结构;发展;结构创新;仿生学正文:大跨度空间结构具有受力合理、自重轻、造价低、结构形体和品种多样,是建筑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因此各国科技工作者都十分关注和重视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科技进步、结构创新、形式分类与实践应用.1 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与特点空间结构发展历史分为:二十世纪初叶(1925 年前后)以前为古代空间结构,其主要标志性结构为拱券式穹顶;二十世纪初叶以后为近代空间结构,其主要标志性结构为薄壳结构、网格结构和一般悬索结构;二十世纪末叶(1975 年前后)以后为现代空间结构,其主要标志性结构为索膜结构、索杆张力结构、索穹顶结构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1975 年不是近代空间结构终止的年份,近代空间结构的那些主要标志结构在1975 年后还在应用、发展和创新,特别是在引入新技术、新概念后,还可以与现代空间结构比美;或者说,可转入现代空间结构的行列.(2)从1925年到1975 年的五十年间,是近代空间结构独占鳌头的黄金年代.2 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创新2.1 促进大跨度空间结构发展创新的因素人类社会的生产,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就需要开阔的空间和场所,如体育场馆、影剧院、会展中心、航站楼、工业厂房车间、仓库等等,三维受力、材料节省、造价低廉的大跨度空间结构正是人们所期望的最佳选择.但真正意义上空间结构的发展尚不足百年的历史,促使空间结构发展的因素可认为有下列几方面:建筑材料的革命和创新促进了空间结构的向前发展.施工新技术特别是预应力技术的引入推动了空间结构的创新.空间结构的高空悬挑逐步安装法,地面组装、整体提升或顶升法,折叠展开施工法等都可以省去满堂红脚手架,仅利用小型机具设备拼装施工大跨度空间结构,降低工程成本和造价.日臻完善的分析理论和计算机的应用解决了大跨、复杂空间结构设计计算题.2.2 建筑结构仿生——建筑结构创新的手法在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建筑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大跨度空间结构网壳结构的历史与发展
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建筑工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国家体育馆“鸟巢”, 采用钢结构设计,总跨度达到296米,成为全球最大的钢结构体育馆。这种结构 形式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美观的造型,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也是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例如,上海长江隧道是 中国第一条越江隧道,全长8.9公里,采用盾构法施工,其跨度达到14.9米。这 种大跨度隧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难题,对我国的隧道工程技术 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论
大跨度空间结构网壳结构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体系,在现代建筑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史背景来看,这种结构形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过程,并逐渐成为了现代建筑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而在现代应用中,大跨度空 间结构网壳结构在体育场馆、展览中心、交通建筑等大型公共建筑中得到了广泛 应用,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业的发展,大跨度空间结构在众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这种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性能,在建筑、桥梁、隧道、航空航天等领域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演示主要探讨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工程实践以及学科发展 的趋势。
一、大跨度空间结构的概述
大跨度空间结构是指跨度超过一定限制的建筑结构,通常在桥梁、厂房、体 育馆、机场等大型公共设施中应用较为广泛。这种结构形式具有受力合理、自重 轻、施工速度快、经济性高等优点,因此在现代大型建筑工程中倍受青睐。
1、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中期,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构为主,代表作品有美 国的金门大桥等。
2、成熟阶段:20世纪中后期,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出现了 许多新型结构形式,如悬索结构、网架结构等。
3、拓展阶段:进入21世纪,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到 建筑、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
大跨度建筑
⒋张力结构:
在悬索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可以是钢索网状的张力 结构,或玻璃纤维织品的张力结构,或二者混合的结构。 这种结构轻巧自由,施工简易,速度快,比较适宜于急需 的建筑。
• 建筑实例:
•
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西德馆
设计师:古德 伯罗、奥托 屋面用特种柔 性化学材料敷 贴,呈半透明 状
⒌悬挂结构:
决的事,问题是造价不成比例的飙升是否值得,以及由于建筑 过大、人口在一个建筑某一段时间内的过于集中而产生的一系 列其他问题,例如建筑在日常运作中过分依靠能源,与人们在 交往与进出的高峰时间中所形成的建筑内部与建筑对城市的交 通压力等。因此问题不是越高越大就越好,而是究竟要建多大 与多高。
The End
• 莫斯科,奥运会主场馆(1970)
• 主场馆平面亦为椭圆形,长轴径210米,短轴径171米, 内部高30米,可容观众45000人。建筑外形呈圆柱体
状,屋盖采用内凹式钢网架结构体系,使其在节约空 间与节省空调能源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 这座日本体育馆的设计人是著名建
• 日本藤泽秋叶台市民体育馆
(1984)
社会的需要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大跨度建筑的结构形式 :
除了传统的梁架或桁架屋盖外,比较突出 的则是新创造的各种钢筋混凝土薄壳与折 板以及悬索结构、网架结构、钢管结构、 张力结构、悬挂结构、充气结构等空间结 构
发展的趋势:
建筑的外貌愈来愈紧密地与新材料、新结构、新的 施工技术相结合,覆盖空间越来越大。由于大跨度建 筑多为公共建筑,人流多,占地面积大,因此一般位 于城市边缘或郊区。
•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1958,)
悬索结构在1958年 比利时布鲁塞尔世 界博览会中得到了 充分的表现,例如 由斯通设计的美国 馆的屋盖则是采用 圆形双层悬索结构, 中间留有一空间, 形如自行车轮。
大跨度建筑屋盖结构
施工过程管理
总结词
施工过程管理是确保大跨度建筑屋盖 结构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详细描述
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明确各岗 位的职责和要求,加强施工现场的协 调与监控,确保施工进度、质量和安 全等目标的实现。
施工质量控制
总结词
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大跨度建筑屋盖结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大跨度建筑屋盖结构
• 引言 • 大跨度建筑屋盖结构类型 • 大跨度建筑屋盖结构设计 • 大跨度建筑屋盖结构施工 • 大跨度建筑屋盖结构应用案例 • 大跨度建筑屋盖结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大跨度建筑屋盖结构是指跨越较 大空间、采用特殊结构形式的建 筑屋盖,通常用于大型场馆、会 展中心、机场等公共建筑。
施工监控与健康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确控制,确保结构的 安全性和稳定性。
预制构件与装配式施工
采用预制构件和装配式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作业量, 降低安全风险。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节能设计
01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采光和通风设计,降低建筑能耗,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材料质量检测、施工过程监控和验收管理,确保各道工序的施工 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同时,加强质量问题的处理和预防措施,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05
大跨度建筑屋盖结构应用案例
体育场馆屋盖结构
体育场馆作为大型公共建筑,其屋盖结构需要满足大跨度、大荷载和高使用频率的要求。常见的体育场馆屋盖结构形式包括 悬索结构、网架结构和张弦梁结构等。这些结构形式能够提供较大的空间跨度和承载能力,同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钢结构的大跨度结构
钢结构的大跨度结构钢结构是近年来建筑设计领域极为广泛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它以钢材为主要构件,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组装而成的结构体系。
钢结构的建筑形式各异,应用范围广泛。
其中,钢结构的大跨度建筑最为引人注目。
一、什么是大跨度结构大跨度结构是指建筑结构跨度大于40米的结构体系。
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受力情况的影响,各个构件之间具有高度的交互作用,从而对材料的选取、施工工艺、节点设计产生了显著影响。
二、大跨度结构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大跨度钢结构的应用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初步的应用。
著名的Eiffel Tower、巴黎圣母院、华盛顿纪念碑等著名建筑均采用了大跨度钢结构。
而在当前,大跨度结构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其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体育场馆、展览中心、公共交通场所等领域,甚至还出现了钢结构的超高层数建筑。
三、大跨度结构的特点1. 稳定性差大跨度结构受到大风、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稳定性反应比较明显,构件之间的局部变形可能引起整个结构的拱状变形,从而加大了结构的整体变形和破坏风险。
2. 材料应力更大大跨度结构的自重较大,设计之初需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应力,防止材料超载,导致材料永久性破裂。
而且结构基本上不具有可承受永久形变的能力,这就需要建设计算过程中材料的整体应力分析和细节设计。
3. 施工难度高大跨度结构施工难度很高,整个工程比较复杂,要求有较高的施工技术,还需要耐心的建模运算和结构验证等环节,这会使得所需的施工周期大于常规建筑。
四、大跨度钢结构的优点1. 建筑体量轻大跨度钢结构的体积大幅减少,对场地空间的占用更为合理。
这不仅可以节约空间,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因素。
2. 施工周期短大跨度钢结构由于部件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变成可能,不仅可以大量减少现场施工量,还可以缩短建筑资金回报周期。
3. 节能环保在建筑中,大跨度钢结构相对于传统建筑可以大量减少临时工地造成的污染,减少能源开支,做到可持续性低碳化建造。
建筑概论第8章 大跨建筑简介
中国国家游泳中心,平面尺寸177m×177m,是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工程,总 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见图8-33。除地面外,外表面都采用了膜材料— ETFE。
图30 阿拉伯塔酒店图
图31 水立方
(六)充气结构
充气结构是由薄膜材料制成的构件充入空气后形成的结构,具有自重轻、跨 度大、构造简单、建造方便外形灵活等优点。
图3 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机库
图4 马拉卡拉体育场
(5)首都人民大会堂,采用的是钢屋架,跨度达到60m,南北长336米,东西宽 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 部建筑面积还要大。见图5。 (6)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目前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外形像 鸟巢,立面与结构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工程主体建筑呈空间马鞍椭圆形,南北长
深圳龙岗商业中心建筑面积114300平方米,2003年开工兴建,是我国也是 世界上第一个充气悬浮的建筑,见图32。
图32 深圳龙岗商业中心
(七)应力蒙皮结构
应力膜皮结构一般是用钢质薄板做成很多块各种板片单元焊接而成的空间结 构。
1959年建于美国巴顿鲁治的应力膜皮屋盖,是第一个应力蒙皮大跨结构。屋 盖直径为117m,高35.7m,由一个外部管材骨架形成的短程线桁架系来支承804 个双边长为4.6m的六角形钢板片单元,钢板厚度大于3.2mm,钢管直径为 152mm,壁厚3.2mm,见图33。
大跨度空间结构
4.空间结构的发展、种类及应用大跨度空间结构具有受力合理、自重轻、造价低、结构形体和品种多样, 是建筑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 因此各国科技工作者都十分关注和重视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科技进步、结构创新、形式分类与实践应用.(一)谈到空间结构的发展历史, 就要追溯到公元前14 年建成的罗马万神殿, 是一幢由砖、石、浮石、火山灰砌成的拱式结构, 圆形结构, 直径43*5m, 净高43* 5m, 顶部厚度120cm, 半球根部支承在620cm 厚的墙体上,穹顶的平均厚度370cm,我国用砖石砌成代表工程是建于明洪武14 年( 公元1381年) 南京无梁殿, 平面尺寸38m * 54m, 净高22m . 以穹顶屋盖结构为主轴线, 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4年到2009 年共二千多年. 从中可以看出, 各种类型的空间结构只在近百年来有所发展,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 开拓和创新的速度更趋频繁.( 1) 以砖、石等建筑材料筑成的拱式穹顶, 充分利用拱券合理传力的原理, 有连环拱、交叉拱、拱上拱、大拱套小拱. 自罗马万神殿建成以后, 如1612 年建成的罗马圣彼得教堂和建于约300 年前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其跨度均比罗马万神殿小, 但是装修更庄重、屋顶更高. 因此, 以砖、石等筑成的拱式穹顶,长期来基本上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2) 自1925 年在德国耶拿玻璃厂建成历史上第一幢直径40m 的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以后, 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世界各国的薄壳结构发展到了高潮. 罗马奥运会小体育馆的平面直径59* 2m 的带肋薄壳( 图3) 以及北京火车站35m * 35m 的双曲扁壳是当时特别推荐的. 一般来说, 40m~ 50m 跨度的钢筋混凝土薄壳穹顶, 其混凝土的折算厚度约为8cm~ 10cm, 是罗马万神殿平均厚度的1/ ( 50~40) ; 结构自重约为( 200~ 250) kg / m2 , 是罗马万神殿平均自重的1/ ( 50~ 30) . 前苏联和我国还编制出版颁发了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行业规程, 以便广大设计人员推广薄壳结构的应用( 3) 生铁、普通钢、高强钢、铝合金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工程应用, 研究开发了网架网壳等格构式空间结构. 1924 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直径为15m 的半球形单层网壳, 采用生铁材料, 用于德国耶那蔡司天文馆. 由于网格结构刚度大, 用材省、性能好, 便于工厂制作现场装配, 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网格结构有了蓬勃的发展. 当时, 有代表性的工程如1970 年建成的日本大阪博览会展馆六柱支承108m* 292m 网架, 1968 年建成的首都体育馆99m*112* 2m 网架, 1973 年建成的名古屋国际展览馆134m 直径圆形平面网壳, 1967 年建成的郑州体育馆64m 直径圆形平面助环型单层网壳. 60m 左右跨度网格结构自重约为( 40~ 50) kg / m2 , 是同等跨度薄壳结构自重的1/ ( 4~ 5) . 1997 年从美国引进建成了铝合金的上海体操馆, 68m 直径的圆形平面单层网壳, 自重仅12kg/ m2 , 是相应跨度钢网壳自重的1/ ( 4~ 5) .( 4) 悬索结构要追溯到我国在公元前285 年建成跨越四川岷江的灌县竹索桥-----安澜桥和1703年建成跨越大渡河的铁链桥----- 泸定桥. 但在房屋建筑上的应用要首推于1953 年建成的美国北卡州瑞雷竞技馆, 近似圆形平面直径91* 5m 的鞍形索网结构. 此后,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建成了当时著名的三大悬索结构: 1961 年建成跨度94m双层车辐式圆形平面的北京工人体育馆,1967 年建成跨度60m * 80m 鞍形索网式椭圆平面的浙江人民体育馆, 1979 年建成跨度61m 双层车辐式( 索与内孔相切) 圆形平面的成都城北体育馆. 悬索结构自重小、屋盖轻、施工也比较方便成熟, 无需大型的机具设备, 是有推广应用前景的空间结构.1988 年在加拿大加尔加里建成当时跨度最大的悬索结构冰球馆, 是一幢135*3m * 129* 4m 椭圆平面鞍形索网悬挂薄壳( 5)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气承式充气膜结构发展到一个高潮, 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共建成了超百米跨度的十余幢大型体育场馆.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在1975 年建成的168m *220m 长椭圆平面庞提亚克体育馆和日本在1988 年建成的180m * 180m 方椭圆平面东京后乐园棒球馆. 由于气承式膜结构要不时地耗能充气, 以及庞提亚克体育馆曾发生垮塌事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已基本不再兴建气承式充气膜结构.( 6) 为1988 年汉城奥运会的召开, 1986 年建成了120m 跨度圆形平面的索穹顶综合馆用钢指标13.5kg/ m2 ; 为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召开, 1995 年建成了192m* 240m 椭圆平面的索穹顶主赛馆, 用钢指标25kg/ m2 . 这二幢索穹顶的建立使空间结构的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峰, 结构体系新颖、高效, 其用钢指标仅约为跨度L的12L/ 100( 跨度L 以m 计, 用钢指标以kg / m2 计,例如100m 跨度的索穹顶, 其用钢指标约为12kg/m2 ) . 索穹顶在中国大陆尚属空白, 国外的技术一直保密, 然而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建研院等高校、科研单位已进行了十余年的研究和试验工作, 对索穹顶的受力特性和分析计算已有比较完整的认识.(二)刚性空间结构的组成、分类与实践应用空间结构是由基本单元组成或集合而成, 基本单元( 也是基本构件) 有刚性基本单元: 板壳单元、梁单元和杆单元, 也有柔性基本单元: 索单元和膜单元. 可以说, 由刚性基本单元组成的空间结构可称为刚性空间结构.(1)仅由一种板壳单元组成的刚性空间结构, 现在有三种具体结构形式a)薄壳结构:通常指光面的、但可包括等厚度和变厚度的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 根据其几何外形又可分为旋转壳、球面壳、柱面壳、双曲扁壳、鞍形壳、扭壳和劈锥壳等. 典型工程如当时我国跨度最大的球面薄壳结构是60m 直径圆形平面的新疆某机械厂金工车间b) 折板结构:用于工业厂房和车站站台较多的是一种比较简单的V 形折板, 非预应力的可做到27m 跨度, 预应力的可做到36m 跨度. 折板结构的截面还可采用多折线的, 此外也可采用多面体空间折板结构.c)波形拱壳结构:波形拱壳结构的特点使截面的抗弯刚度可大幅度的增加, 提高整个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有钢筋混凝土波形拱壳结构, 如1960 年建成的罗马奥运会大体育馆, 为球面波形拱壳结构, 跨度100m. 也有薄钢板的柱面波形拱壳结构.(2)仅由一种梁单元组成的刚性空间结构, 现有五种具体结构形式a)单层网壳: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是单层钢网壳, 其几何外形类同于薄壳结构的几何外形. 网格形式对于球面网壳有助环型、助环斜杆型、三向网格型和短程线型等; 对于柱面网壳有联方网格型、纵横斜杆型、三向网格型和米字网格型等 b) 空腹网架:通常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平面空腹桁架发展而来, 主要有两向空腹网架和三向空腹网架, 可用于屋盖结构也用于楼层结构.c) 空腹网壳.d)树状结构,这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新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多级分支的立柱结构,柱杆和枝支杆都可由梁单元集成。
大跨度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发展概况
大跨度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发展概况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发展的历史,应急加固阶段,发展阶段和综合加固阶段,理清结构加固发展脉络及结构加固要求及思路的变化。
概述建筑结构现阶段加固的基本方法,并提出大跨度工业厂房加固领域研究不足。
关键词混凝土抗震大跨度结构加固发展1、引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改革开放后90年代大量兴建的一些建筑结构已经亟需修缮加固以满足现阶段使用要求,还有些建筑已经到达或者即将到达设计使用期限,更由于我国是一个地震高发国家,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往往对结构造成较严重的破坏,由此建筑结构的加固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备受关注。
2、抗震加固发展历史及现状1.1我国建筑抗震加固技术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总结了1966年邢台地震、1967年河间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等大量震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如夹板墙、组合柱、外加构造柱圈梁、外加圈梁和钢拉杆、砖墙裂缝修复和墙体压力灌浆等应急性质的加固技术,也可称为“捆绑式”的加固技术。
此项技术固然实用有效,但破坏建筑外形美观。
1985年以后,建筑的功能和外观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捆绑式”的加固方法已经落伍,不再受欢迎。
扩大建筑面积、改善使用功能、更新建筑造型或对文物建筑要求保留原建筑风貌等特殊要求促进了加固技术的发展。
这个阶段对建筑的加固更注重结构整体的加固和改、扩建,更多地采用外包钢、粘钢、扩大梁、柱构件截面、后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壁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固砖墙)、树根桩加固地基、扩大基础等以钢和钢筋混凝土材料为主的所谓“硬”加固技术。
1994年美国洛杉矶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的震害经验为世人展现了建筑抗震技术的新出路。
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建筑加固改造工程中开始得到应用。
对加固工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如: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高性能结构胶、高强钢绞线和渗透性聚合物砂浆等新型材料,以及后加预应力工艺等,可以称之为“软”加固技术。
目前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目前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邵志伟许立英(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建筑行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的 大跨空间结构取得了非凡的成果Q当今在世界建筑行业,大跨空间结构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建筑发 展水平极其重要的指标。
本文主要讲述了目前国内外大跨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对其发展 前景做出相应展望。
[关键词]目前;大跨空间结构;发展现状;趋势 文章编号:2095 -4085 (2017)03 -0153 -021大跨空间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和应用1.1网架结构网架结构是目前大跨空间结构的一种常用刚性 空间结构形式,它是通过节点把钢管或型钢焊接而 成的结构。
如果进一步细化,按照其弦干层数来分,可分为双层网架和三层网架;若按其形式来分又可 分为平面桁架系网架、三角锥形体网架和四角锥形 体网架。
网架结构是多次超静定结构,计算时所用 的主要方法是空间杆系有限元法[1]。
因此其设计 不仅要有扎实的力学基础还要有多年的设计经验。
网架结构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传力十分明确、自重小、抗震性能力良好。
并且,由于该结构施工时快速便 捷且能够大批量工厂生产,因此,目前已成为国内最 为常用的一种大空间结构形式。
例如,韩国的首尔 世界杯体育场和我国上海世界杯主题馆都采用的是 网架结构。
1.2网壳结构网壳结构是以杆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然后按照 一定的形式连接成曲面形式的网格。
它也是一种常 用的大跨度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层网壳和双层网 壳。
同上述网架结构相比而言,这种结构形式更加 节省钢材。
网壳结构最为明显的优点是受力合理、结构变形小且极其稳定,适合中小型民用或工业建 筑,而且能做成超长跨度的建筑物,最为重要的是设 计计算方便。
当今世界上已有多款软件应用于网壳 结构的设计之中。
因此,网壳结构也是目前一种极 为常用的大跨度空间结构之一。
例如,北京体院体 育馆采用的就是带斜撑的四块组合型双层网壳建成 的[1]〇1.3膜结构膜结构是从上世纪中叶才开始兴起的一类新型 的结构形式,虽然它出现的相对较晚,但由于其具备特殊的优越性,所以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跨度结构的发展概况一、概 述在这实际的三维世界里,任何结构物本质上都是空间性质的,只不过出于简化设计和建造的目的,人们在许多场合把它们分解成一片片平面结构来进行构造和计算。
与此同时,无法进行简单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空间体系也始终没有停止其自身的发展,而且日益显示出一般平面结构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和创造潜力,体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空间结构的卓越工作性能不仅仅表现在三维受力,而且还由于它们通过合理的曲面形体来有效抵抗外荷载的作用。
当跨度增大时,空间结构就愈能显示出它们优异的技术经济性能。
事实上,当跨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一般平面结构往往已难于成为合理的选择。
从国内外工程实践来看,大跨度建筑多数采用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体系。
近二十余年来,各种类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
建筑物的跨度和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尺度达150m以上的超大规模建筑已非个别;结构形式丰富多彩,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发展了许多新的空间结构形式。
例如 1975年建成的美国新奥尔良“超级穹顶”(Superdome),直径207m,长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球面网壳;现在这一地位已被1993年建成夏径为222m的日本福冈体育馆所取代,但后者更著名的特点是它的可开合性:它的球形屋盖由三块可旋转的扇形网壳组成,扇形沿圆周导轨移动,体育馆即可呈全封闭、开启1/3或开启2/3等不同状态。
1983年建成的加拿大卡尔加里体育馆采用双曲抛物面索网屋盖,其圆形平面直径135m,它是为1988年冬季奥运会修建的,外形极为美观,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索网结构。
70年代以来,由于结构使用织物材料的改进,膜结构或索-膜结构(用索加强的膜结构)获得了发展,美国建造了许多规模很大的气承式索-膜结构;1988年东京建成的“后乐园”棒球馆,也采用这种结构技术尤为先进,其近似圆形平面的直径为204m;美国亚特兰大为1996年奥运会修建的“佐治亚穹顶”(Geogia Dome,1992年建成)采用新颖的整体张拉式索一膜结构,其准椭圆形平面的轮廓尺寸达192mX241m。
许多宏伟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筑已成为当地的象征性标志和著名的人文景观。
由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人们还在不断追求覆盖更大的空间,例如有人设想将整个街区、整个广场、甚至整个山谷覆盖起来形成一个可人工控制气候的人聚环境或休闲环境;为了发掘和保护古代陵墓和重要古迹,也有人设想采用超大跨度结构物将其覆盖起来形成封闭的环境。
目前某些发达国家正在进行尺度为300m以上的超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设计方案探讨。
可以这样说,大跨空间结构是最近三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结构形式。
国际《空间结构》杂志主编马考夫斯基(Z.S.Makowski)说:在60年代“空间结构还被认为是一种兴趣但仍属陌生的非传统结构,然而今天已被全世界广泛接受。
”从今天来看,大跨度和超大跨度建筑物及作为其核心的空间结构技术的发展状况已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世界各国为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
例如,早在20年前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曾组织了为期 10年的空间结构研究计划,投入经费 1550万美元。
同一时期,西德由斯图加特大学主持组织了一个“大跨度空间结构综合研究计划”,每年研究经费100万马克以上。
这些研究工作为各国大跨度建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
国际壳体和空间结构学会(IASS)每年定期举行年会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著名学术团体之一。
我国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基础原来比较薄弱,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十余年来也取得了比较迅猛的发展。
工程实践的数量较多,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逐渐趋向多样化,相应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技术也逐步完善。
以北京亚运会(1990)、哈尔滨冬季亚运会(1996)、上海八运会(1997)的许多体育建筑为代表的一系列大跨空间结构——作为我国建筑科技进步的某种象征在国内外都取得了一定影响。
种种迹象说明,我国虽然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国大人多,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要建造更多更大的体育、休闲、展览、航空港、机库等大空间和超大空间建筑物的需求十分旺盛,而且这种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超过许多发达国家。
这是我国空间结构领域面临的巨大机遇。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大跨空间结构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还比较拘谨,较少大胆创新之作,说明新颖的建筑构思与先进的结构创造之间尚缺乏理想的有机结合,尤其是150m以上的超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工程实践还比较少;结构类型相对地集中于网架和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用得比较少,而一些有巨大前景的新颖结构形式如膜结构和索-膜结构、整体张拉结构、可开合结构等在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工程实践,在我国则还处于空白或艰难起步阶段。
情况看来是,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经过十余年来在较为平坦的草原上的驰骋之后,似乎遇上了一个需要努力跃上的新台阶。
这一新台阶包含材料和生产条件等技术问题,也包含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些理论问题。
为促进我国空间结构进一步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有待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努力创造条件,以求得这些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较快较好地解决。
大跨空间结构的类型和形式十分丰富多彩,习惯上分为如下这些类型: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平板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和索-膜结构;近年来国外用的较多的“索穹顶”(Cable Dome)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索-膜结构;混合结构(Hybrid Structure),通常是柔性构件和刚性构件的联合应用。
在上述各种空间结构类型中,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在50年代后期及60年代前期在我国有所发展,当时建造过一些中等跨度的球面壳、柱面壳、双曲扁壳和扭壳,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投入过许多力量,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规程。
但这种结构类型日前应用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施工比较费时费事。
平板网架和网壳结构,还包括一些未能单独归类的特殊形式,如折板式网架结构、多平面型网架结构、多层多跨框架式网架结构等,总起来可称为空间网格结构。
这类结构在我国发展很快,且持续不衰。
悬索结构、膜结构和索-膜结构等柔性体系均以张力来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可总称为张力结构。
这类结构富有发展前景。
下面按这两个大类简要介绍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状况。
二、空间网格结构网壳结构的出现早于平板网架结构。
在国外,传统的肋环型穹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而第一个平板网架是1940年在德国建造的(采用Mero体系)。
中国第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网壳是在50和60年代建造的,但数量不多。
当时柱面网壳大多采用菱形“联方”网格体系,1956年建成的天津体育馆钢网壳(跨度52m)和l961年同济大学建成的钢筋混凝土网壳(跨度40m)可作为典型代表。
球面网壳则主要采用助环型体系,1954年建成的重庆人民礼堂半球形穹顶(跨度46.32m)和1967年建成的郑州体育馆圆形钢屋盖(跨度64m)习能是仅有的两个规模较大的球面网壳。
自此以后直到80年代初期,网壳结构在我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对而言自第一个平板网架(上海师范学院球类房,31.5mx40.5m)于1964年建成以来,网架结构一直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1967年建成的首都体育馆采用斜放正交网架,其矩形平面尺寸为99mx112m,厚6m,采用型钢构件,高强螺栓连接,用钢指标65kg每平米(1kg每平米≈9.8pa)。
1973年建成的上海万人体育馆采用圆形平面的三向网架净架110m,厚6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焊接空心球结点,用钢指标47kg每平米。
当时平板网架在国内还是全新的结构形式,这两个网架规模都比较大,即使从今天来看仍然具有代表性,因而对工程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当时体育馆建设需求的激励下,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和设计部门对这种新结构投入了许多力量,专业的制作和安装企业也逐渐成长,为这种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里是我国空间结构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平板网架结构就自然地处于捷足先登的优先地位。
甚至80年代后期北京为迎接1990年亚运会兴建的一批体育建筑中,多数仍采用平板网架结构。
在这一时期,网架结构的设计已普遍采用计算机,生产技术也获得很大进步,开始广泛采用装配式的螺栓球结点,大大加快了网架的安装。
但事物总是存在两个方面。
在平板网架结构一枝独秀地加快发展的同时,随着经济和文化建设需求的扩大和人们对建筑欣赏品位的提高,在设计日益增多的各式各样大跨度建筑时,设计者越来越感觉到结构形式的选择余地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对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要求。
这种现实需求对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等多种空间结构形式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刺激作用。
由于网壳结构与网架结构的生产条件相同,国内已具备现成的基础,因而从80年代后半期起,当相应的理论储备和设计软件等条件初步完备,网壳结构就开始了在新的条件下的快速发展。
建造数量逐年增加,各种形式的网壳,包括球面网壳、柱面网壳、鞍形网壳(或扭网壳)、双曲扁网壳和各种异形网壳,以及上述各种网壳的组合形式均得到了应用;还开发了预应力网受、斜拉网壳(用斜拉索加强网壳)等新的结构体系。
近几年来建造了一些规模相当宏大的网壳结构。
例如1994年建成的天津体育馆采用肋环斜杆型(Schwedler型)双层球面网壳,其圆形平面净跨108m,周边伸出13.5m,网壳厚度3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焊接空心球结点,用钢指标55kg每平米。
1995年建成的黑龙江省速滑馆用以覆盖400m速滑跑道,其巨大的双层网壳结构由中央柱面壳部分和两端半球壳部分组成,轮廓尺寸86.2mx191.2m,覆盖面积达15000平米,网壳厚度2.1m,采用圆钢管构件和螺栓球结点,用钢指标50kg每平米。
1997年刚建成的长春万人体育馆平面呈桃核形,由肋环型球面网壳切去中央条形部分再拼合而成,体型巨大,如果将外伸支腿计算在内,轮廓尺寸达146mx191.7m,网壳厚度2.8m,其桁架式“网片”的上、下弦和腹杆一律采用方(矩形)钢管,焊接连接,是我国第一个方钢管网壳。
这一网壳结构的设计方案是由国外提出的,施工图设计和制作安装由国内完成。
在网壳结构的应用日益扩大的同时,平板网架结构并未停止其自身的发展。
这种目前来看已比较简单的结构有它自己广泛的使用范围,跨度不拘大小;而已近几年在一些重要领域扩大了应用范围。
例如在机场维修机库方面,广州白云机场80m机库(199年)、成都机场 140m机库(1995年)、首都机场2Zmx150m机库(1996年)等大型机库都采用平板网架结构。
这些三边支承的平板网架规模巨大,且需承受较重的悬挂荷载,常采用较重型的焊接型钢(或钢管)结构,有时需采用三层网架;其单位面积用钢指标可达到一般公用建筑所用网架的一倍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