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四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1-4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1-4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1-4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群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XXX化学反应)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别可浮现产物名称)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或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这两种办法常用来检验水蒸气和CO2)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能够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别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别能用来加热,别能用作反应容器。

普通只能读到0.1毫升。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若仰视,则读数偏小,实际量的多,若鸟瞰,则读数偏大,实际量的少。

常用在配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误差分析中)(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普通能精确到0.1克。

)(1)注意:称量物别能直截了当放在托盘上。

普通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若称量易吸水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生石灰),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若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实际称量的质量偏少(若别适用游码,则无妨碍)(四)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歪,(防止药品中的水蒸气或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倒流,炸裂试管)(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别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 子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课题2 元 素一、元素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相对原子质量=二、元素符号1、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2H :表示2个氢原子。

4、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6.N :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1、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3、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课题3 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5)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有关元素周期表*发现:门捷列夫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1、化合价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2、化学式(1)写法: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无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无答案)

第三、四单元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别是 、 、二、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①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说明分子 。

②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凉水中扩散得快。

说明分子 ,且 。

③100mL 的水和10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

说明分子 。

④氧气、液氧、固体氧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同种分子, ;不同分子, 。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

3、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 。

(填纯净物和混合物)4、用分子的观点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在于:物理变化:物质出现固、液、气三态变化只是分子的 发生变化,而分子的 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原物质的分子分成 ,再重新构成 ,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三、原子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

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就在于:2、原子的结构原子中: 数 = 数= 数 = 数 相对原子质量≈ 数+ 数3、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化学性质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决定。

四、离子1、离子的定义: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离子的分类及其表示方法五、元素1、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数(即数)的同一类的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原子的。

不同种类的元素不同。

原子序数1~20号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2、元素的存在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八位的元素分别是:、、、、、、生物细胞中居于前三位的元素分别是:、、3、物质组成、构成的说法宏观:水是由组成的。

氯化钠是由组成的。

微观:水是由构成的。

氯化钠由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4、元素周期表(俄国科学家所发明)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称为同一横行相同纵行称为同一纵行相同六、化合价1、背口诀,考试时默写2、请标出带下划线的元素的化合价:KMnO4 KClO3 K2MnO4 SO42- CO32- NH4+ NO3-3、写出下列化学符号周围小数字的含义○1○2○3○4○5○6○7○84、写出下列所要求的微粒符号○13个氯原子○23个氯分子○33个铝离子○43个硫酸根离子○5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1、防治水的污染:(1)水资源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初中化学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4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水资源丰富,但可用的淡水资源比较匮乏。

2、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少;分布不均(时间和空间)人为原因:人口增长;水污染严重、森林破坏严重。

二、爱护水资源1、水体具有自净能力,但超过自净能力便会造成水污染2、水污染的因素:工业上三废的任意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任意施用;生活中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

3、防止水污染: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

课题2 水的净化一、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

1、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二、水的净化1、沉淀—加明矾后静置沉淀明矾溶解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

2、过滤—分离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①过滤用到的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玻璃棒作用:引流②过滤操作三要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边缘。

(用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二低”:(1)、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2)、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1)、盛浑浊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滤纸三层部分;(3)、漏斗下口紧靠下面烧杯内壁。

3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用活性炭4、消毒—用氯气或一氧化二氯消毒灭菌三、硬水和软水1、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2、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3、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物质而达到软化目的。

4、蒸馏:给液体加热,使它边为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聚成液体的方法。

(可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或分离挥发性与不挥发性物质的方法)课题3 水的组成一、氢气1、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我们在商场常看到“补锌”、“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其中“锌”、“铁”是指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答案:A“补锌”、“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其中“锌”、“铁”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质量或质量分数来描述;而不是以原子、分子或单质等形式存在,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答案:A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正确,故选项正确;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错误,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错误;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错误,故选项错误;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错误,故选项错误;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不能区别硬水和软水B.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C.生活污水可以随意排放D.在河水样品中加入明矾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答案:BA、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不符合题意;B、蒸馏后得到的水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C、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不符合题意;D、在河水样品中加入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杂质沉降,并不能除去所有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化学与环境保护、人体键康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B.研发高效低毒农药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D.蒸煮能完全清除霉变食物中的有害物质答案:DA.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正确。

B. 研发高效低毒农药可以减少水与土壤污染,防治病虫害,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正确。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一节爱护水资源一、水资源现状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

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

4%.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第二节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方法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

但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3.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5.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但是没有蒸馏和煮沸的步骤。

在净化水的方法中,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二、过滤(见下图)【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注意事项】1.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滤效率)。

1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四单元(1)

1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四单元(1)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N2 78%、O2 21%、稀有气体0.934%、CO2 0.034%、水蒸气和杂质约占0.002%。

【知识解读】(1)空气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要注意“体积分数”或“占空气总体积的”字眼。

一般情况下,气体和液体的量都用体积来表示,而不用质量来表示。

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1.燃烧物的选择: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

常用铜丝、红磷来除去气体中的氧气。

不能用木炭、镁条、铁丝不用木炭原因:消耗气态氧气的同时产生气态的二氧化碳不用镁条原因:在消耗氧气的同时也把氮气消耗掉2.用加热铜丝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实验原理:2Cu+O加热2CuO(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红色的铜丝变为黑色;冷却到室温后,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减少到原来的4/5。

(4)实验结论:①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②该实验还可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铜丝反应。

(5)该实验要注意: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铜丝必须过量,能把空气中的氧气全部耗尽。

③要反复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以保证于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与铜丝充分接触。

④反应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读取反应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

(6)误差原因:①结果偏大:反应后小气球的气体未挤出,②结果偏小:a铜丝用量不足;b反应结束后,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c装置漏气d加热时间太短;e推拉次数太少。

(7)用该实验代替红磷的优点:不会导致环境污染。

3.通过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1)实验原理:4P+5O点燃2P2O5(2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总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①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②该实验可证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不易溶于水。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常见的化学变化知识点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一、水的组成1. 电解水实验实验装置:水电解器(或简易装置,由水槽、试管、电极等组成)。

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

气体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O₂)。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H₂)。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方程式:。

2. 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化学性质可燃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氢气的验纯原因: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轻微的“噗”声,表明氢气较纯。

二、水的净化1. 水的净化方法沉淀静置沉淀: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自然沉降到水底。

吸附沉淀:加入絮凝剂(如明矾),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作用,使杂质沉降。

过滤过滤装置:由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等组成。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吸附常用吸附剂:活性炭。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蒸馏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

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物,可认为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

2. 硬水和软水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

取等量的水样,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1.水的组成与性质:-水的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密度为1g/cm³。

-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状态。

2.水的循环与地球上的水资源:-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水在地球上以各种形式存在,其中97%存在于海洋中,只有3%为淡水资源。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

3.水的净化与利用:-饮用水的净化包括除杂和消毒两个步骤。

-除杂方法包括自然沉淀、过滤和加药净化等。

-消毒方法包括加氯、加臭氧和紫外线照射等。

-工业上利用水进行冷却、洗涤、溶解、合成等。

4.酸碱与中和反应:-酸是指能溶解在水中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是指能溶解在水中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相互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5.水的酸碱性:-纯水中,H2O分解为H+和OH-,即[H2O]=[H+]=[OH-]。

-酸性溶液中,H+浓度大于OH-浓度,[H+]>[OH-]。

-碱性溶液中,OH-浓度大于H+浓度,[OH-]>[H+]。

-酸性和碱性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有所不同。

6.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根据溶液酸碱性的变化,通过颜色的改变来判断的物质。

-通常使用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红色石蕊等。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pH范围内显示不同的颜色。

7.水的pH值和酸碱中和:- 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指标,pH = -log[H+]。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性溶液的pH 值为7-酸和碱进行中和反应时,会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是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方程式来计算的。

以上是关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归纳,对于理解水的组成与性质、水的循环与地球上的水资源、水的净化与利用、酸碱与中和反应、水的酸碱性、酸碱指示剂、水的pH值和酸碱中和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结构。

-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除外,氢原子没有中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原子呈电中性,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2. 相对原子质量。

-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 - 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 -12原子质量×frac{1){1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二、元素。

1. 元素的概念。

-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2. 元素符号。

- 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H、He、Cu等。

- 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例如H表示氢元素。

-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一个氢原子。

- 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例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 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等。

三、离子。

1.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 电子层: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各章总结第一章:化学入门1.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元,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3. 化学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室规则,学会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4.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1. 分子与原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3.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4. 离子的形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第三章: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3.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第四章:空气与水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2.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支持燃烧和呼吸的重要气体。

3. 水的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学式为H2O。

4. 水的性质:水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和表面张力。

第五章:常见的酸和碱1. 酸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2. 常见的酸:硫酸、盐酸、硝酸等。

3. 碱的性质:碱具有苦味和滑腻感,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4. 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铵等。

第六章:盐与化肥1. 盐的概念: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 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

3. 化肥的分类: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

4. 化肥的使用:合理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第七章:能源与材料1. 能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2. 材料的分类: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等。

3.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的利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重点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重点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是硬水B.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C.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所以不必节约用水答案:BA、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从而晾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不符合题意;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应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对下列物质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金属单质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化合物答案:D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正确;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说法正确;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D。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B.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C.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答案:AA、沉降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符合题意;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杂质离子是溶解在水中的,过滤的方式不能除去,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长期使用,它的吸附能力会下降,所以一定时候应该更换,不符合题意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不是纯水,此时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钙、镁离子,不符合题意。

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概要(人教版 最新)

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概要(人教版 最新)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概要课程标准要求:1.认识水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2. 掌握过滤、蒸馏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3. 认识水的组成4.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化学基本概念5.理解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学习方法指导:1.重视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分析,是获得化学感性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

2.利用类比归纳法理解基本概念本单元有几组重要的概念,容易混淆,通过类比归纳法,既可以类比出相同点,又可以类比出不同点,便于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3.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连,特别是水资源的保护、水的净化等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学习中注意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课题1 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水污染物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加强水质监测)(1)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如: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3.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3)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4)“一水多用”(使用淘米水浇花、冲厕所等)。

课题2 水的净化一、自然界中的水:一般是混合物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2.过滤操作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盛待滤液体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中部;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活性炭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B.经过净水机净化的水是纯水C.自来水在加热煮沸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D.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浮渣较多说明是软水答案:CA.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不能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不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选项错误;B.经过净水机净化的水中还会含有一些矿物质离子,属于混合物,不是纯水,选项错误;C.自来水在加热煮沸过程中钙、镁化合物会生成难溶性的沉淀从水中除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D.硬水遇肥皂水浮渣多,软水遇肥皂水泡沫多,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浮渣较多说明是硬水,选项错误;故选:C。

2、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空气B.干冰C.液氧D.生铁答案:C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液氧是氧气的液体,属于单质,符合题意;D、生铁是铁合金,主要有铁、碳、硫和磷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3价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答案:DA、反应前含硫分子是SO2,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含硫分子是SO3,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故A项说法错误;B、由转化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B项说法错误;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有4个分子,反应后有3个分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故C项说法错误;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而反应后虽然也含有两种分子,但其中一种是多余的反应物,生成物只有一种,故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故D项说法正确。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四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四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四单元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第四单元主要涉及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其应用。

本文将从单质与化合物、酸碱的定义和性质、盐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单质与化合物在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铁、非金属氧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如水(H2O)和盐酸(HCl)等。

二、酸碱的定义和性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能生成氢离子(H+)的物质。

碱是指在水溶液中,能生成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物质。

1. 酸的性质酸的性质包括酸味、酸性溶液导电、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等。

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和硝酸等。

酸的酸性可以通过指标溶液的酸碱指示剂进行检测,如酚酞溶液和中性纸等。

2. 碱的性质碱的性质包括苦味、碱性溶液导电、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等。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氨水等。

碱的碱性也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进行检测,如酚酞溶液和中性纸。

三、盐的性质和应用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常见的无机化合物。

盐多为结晶固体,可以在水中溶解。

盐的性质和应用广泛。

1. 盐的性质盐的性质包括无味、能导电、晶体结构稳定等。

不同的盐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氯化钠是食盐,硫酸铁是一种酸性盐。

2. 盐的应用盐在生活、工业和农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食盐是人们常见的调味品,用于食物的加工和烹饪。

氯化钙用于提供钙离子和氯离子,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水处理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酸碱和盐经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制作肥皂、草酸清洁、水处理等。

此外,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也帮助我们准确检测酸碱溶液的性质。

综上所述,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第四单元主要涉及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其应用。

了解酸碱和盐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与NaClO里的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是A.KClO4B.KClO3C.CaCl2D.C12O答案:D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2)×1=0,x=+1,同理可计算出KClO4中氯元素显+7价,KClO3中氯元素显+5价;CaCl2中氯元素显-1价;C12O中氯元素显+1价,故选D。

2、2019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答案:B分析: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过滤的原理;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分析。

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对水资源的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答案:AA、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为煮沸,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合金的特性为抗腐蚀,则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化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及实验归纳整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及实验归纳整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及实验归纳整理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物质的种类和属性-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物质变化的条件- 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实验步骤:准备烧杯和冷热水,测量水的温度,并将冷热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水的变化情况。

2. 实验目的:验证物质变化的条件实验步骤:准备烧杯、盐、冰块和温水,将盐和冰块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将温水倒入第三个烧杯中,观察盐和冰块融化的速度和温水变化的情况。

第二单元:空气中的氧气知识点-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中的氧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空气的存在实验步骤:将一只灯笼玻璃瓶倒扣在水中,在灯笼里放一只蜡烛,点燃蜡烛,观察灯笼里的空气变化。

2. 实验目的:观察氧气的性质实验步骤:将一只放有铁粉的试管倒扣在水中,将氧气通入试管中,并点燃一根火柴,将火柴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管内的现象。

第三单元:酸、碱和盐知识点- 酸的性质和特点- 碱的性质和特点- 盐的性质和特点- 酸、碱和盐的常见实际应用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步骤:准备白醋和苏打粉溶液,逐滴加入醋溶液到苏打粉溶液中,直到出现中和反应。

2. 实验目的:验证盐的特点实验步骤:准备食盐溶液和镁条,将镁条放入食盐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和镁条的反应。

第四单元: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的微观结构- 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分子与离子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溶液的电导性实验步骤:准备水、食盐溶液和蜂蜜溶液,使用电导仪测试它们的电导性,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2.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溶解性实验步骤:准备水、盐和糖,将盐和糖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的水中,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以上为初中化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和实验归纳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总结
[解析] (3)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别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 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在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活 性炭有吸附作用,能除掉色素、异味等。(4)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 施有很多,如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等。
单元总结
突破策略 水资源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社会 发展的物质基础。把关于水的零散的 知识点系统整理,是完成此类综合型题目的知识基础。
B.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氯与铝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2
图4-Z-3
单元总结
[解析]从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可知它的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从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氯原子的最外 层电子数为7,易得电子;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 易失去这3个电子,所以铝元素常显+3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所以氯元素常显-1价,则氯与铝形成化 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单元总结
知识框架 问答重难 中考热点
单元总结
知识框架
自然 界的 水
爱护水 资源
水的 净化
节约用水 防治水体污染 水污染的来源
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常用的净水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硬水和软水 区别分方法:加肥皂水
硬水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单元总结
单元总结
[解析] (2)化学式除了可以表示这种物质,还可以表示构成这种物质 的一个分子及分子构成。C2H5OH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16=3∶2。
单元总结
典例2 [乐山中考] 图4-Z-3分别是铝元素、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铝原子第一电子层有3个电子
单元总结
(2)用如图4-Z-1中甲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 的气体是_氢__气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氢_元__素_和__氧__元_素___组成的。
图4-Z-1
单元总结
(3)云南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 用水,人们常用__肥_皂__水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 用__煮__沸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 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吸__附_作__用_,__除_色__、__除_味___。 (4)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_用__淘_米__水__浇_花__(_合__理__即_可__)___。
单元总结
问答重难
问题1 怎样判断物质的类别?
答:
单元总结
问题2 从化学式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答:以水的化学式(H2O)为例说明: (1)物质的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分子的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或1个水分子 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总数:1个水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为×100%=11.1%。
(8)物质所属的类别:水是化合物,或水是氧化物。
单元总结
中考热点
热点1 水的综合知识
热点考向 对水资源的保护、水的净化、水的组成等知识进行 综合考查。 典例 [昆明中考] 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 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A______(填序号)。 A.蒸馏水 B.河水 C.自来水
典例1 [山西中考] (1)用化学用语填空: 氮元素___N____;氧分子__O__2 ___ ;钠离子__N_a_+___ ;二氧化硫中 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
单元总结
(2)闻名中国的“汾酒”是山西特产,其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 的化学式为C2H5OH,C2H5OH除表示乙醇外,还表示的意义有:① __一_个__乙_醇__分__子__;②C2H5OH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3_∶__2____。
谢 谢 观 看!
单元总结
(4)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 为2∶1。 (5)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 (6)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为(1×2)∶16=1∶8。
单元总结
(7)该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水的 组成
爱护水 资源
物质的 简单分 类
实验现象 氢气燃烧实验 实验结论
理论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电解水实验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单元总结
化合价
水的 组成
化学式
常见元素和原子 团的化合价 化合价规律 化合价的应用
化学式的书写 化学式的含义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单元总结
突破策略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单元总结
说明:若R表示元素符号,则a表示原子的个数;若R表示化学式, 则a表示分子的个数;若R表示离子符号,则a表示离子的个数。 能力拓展 可以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的化合价。首先根 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出该元素的离子所带的正(或负)电荷数 ,其化合价的数值、符号与其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相同。
能力拓展 电解水实验装置的改进:
图4-Z-2
单元总结
改进装置的优点:装置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成,体现了环 保和节约资源的理念。 缺点:塑料管、玻璃管中没有刻度,无法准确测量两种气体的 体积比。
单元总结
热点2 化学符号的书写和含义
热点考向 对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粒子结构 示意图等化学符号的书写、含义等进行综合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