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技法(归类)学案(精校完美打印版)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三语文模拟题(精校完美打印版)
高三语文模拟题高三语文模拟题太子头上的博客第I卷(共3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横线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簇新/蹙额发轫/坚韧剽悍/彪炳千秋B.桎梏/纨绔箴言/缄默菲薄/文采斐然C.自诩/阿谀讴歌/怄气翩跹/鲜为人知D.裨将/媲美联袂/诀别孱弱/蟾宫折桂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将每一块雨花石都画得十分精彩,七大八小的雨花石,块块都有不同的颜色、文路、机理,仿佛引人进入一个奇妙的色彩世界。
B.这座典型的江南小镇不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文风鼎盛,人才辈出,钟灵毓秀的山水,更是文人心灵的栖息地。
C.当层层迭迭的葱绿拥入胸怀的时候,雪山突然从缥缈的云雾中显现,神秘如幻影,圣洁如处子,庄严而慈蔼地望着你,使你止不住地怦怦心跳。
D.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国内多数拍卖公司对拍卖的规模和拍品的质量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以轨避急剧萎缩的成交量带来的风险。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奥斯卡奖首先考量的是政治方面而非艺术方面,必须符合美国的政治理念和主流思想,小金人因而在政治上见风使舵(随机应变),十分敏感。
B.尽管精英文学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但1978年至今,由“引进热”到“重印热”,直到网络写作的兴起,通俗文学大有要和精英文学平起平坐(棋逢对手)、一争高低的势头。
C.有人将温州的“施粥摊”与旧社会的做法相提并论(混为一谈),甚至指斥其“作秀”,不仅是曲解了“施粥摊”的行善本意,而且是对这种自发的民间慈善精神的亵渎。
D.“群众的话你也相信”被网民评为今年的“流行语”,是因为这句出自官员之口的语录,透露了当下的个别官员之所以对民声置若罔闻(置之度外)、对民意当成耳旁风的根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弊案缠身的陈水扁,在面对法庭审问时,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洗刷自己的罪行,但是大多数人已不再相信他了。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复习要点(完美整理版)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复习要点基础知识0404 1912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类试题复习要点“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
高考设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既可: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08年高考江西卷)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问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解析】该诗由眼前之景起兴,以此抒发感慨。
解答此题,前提是要了解古诗中“虚”和“实”的关系——实写的内容往往不是重点,而是抒怀、明理的依托;虚写的内容常常由实写而来,并常常涉及诗词的主旨。
作答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挖“本质”,即通过诗中表面之景(即“实”)来揣摩内心之情(即“虚”)。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对国家统一、人们自由来往的渴望。
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08年高考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第一章:古典诗词鉴赏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3. 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
3. 古典诗词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教学难点: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鉴赏法:分析经典诗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诗词,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鉴赏一首古典诗词,交流分享。
第二章:古典诗词的语言特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
2. 掌握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简洁、含蓄、富有音乐性等。
2. 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古典诗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鉴赏法:分析经典诗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诗词,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鉴赏一首古典诗词,交流分享。
第三章:古典诗词的意象与意境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诗词的意象特点。
2. 掌握古典诗词的意境创设方法。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
一、《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第一章:古典诗词基本概念与术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论、赞、跋等。
2. 使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古典诗词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古典诗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3. 古典诗词的特点【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论、赞、跋等。
2. 讲解古典诗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介绍古代诗歌的分类、词的起源和发展、赋的特点等。
3. 分析古典诗词的特点,如韵律、意境、修辞等。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辨别不同类型的古典诗词,并分析其特点。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第二章:古典诗词的韵律与节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韵律与节奏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古典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的基本知识2. 古典诗词韵律与节奏的鉴赏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古典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的基本知识,如平水韵、仄声韵、押韵等。
2. 讲解古典诗词韵律与节奏的鉴赏方法,如听觉感受、节奏变化、韵律美等。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辨别古典诗词中的韵律与节奏,并进行鉴赏。
4. 分析经典诗词案例,让学生体会韵律与节奏在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性。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第三章:古典诗词的意境与修辞【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意境与修辞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意境与修辞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古典诗词的意境与修辞的基本知识2. 古典诗词意境与修辞的鉴赏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古典诗词的意境与修辞的基本知识,如意境的定义、修辞的手法等。
2. 讲解古典诗词意境与修辞的鉴赏方法,如感受意境、分析修辞效果等。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2(完美整理版)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2诗歌鉴赏指导1230 1459: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鉴赏: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
这一特点,人所共称。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应当看到的另一特点是:它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
(完整word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1、了解古代文在高考中的常考点、型。
2、掌握古代文的方法及技巧。
3、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古的方法,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授法法朗法【教学数】2【教学程】第一教学要点:古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一、入:在浩瀚的海中,大的人我塑造了很多不朽的形象:如夕阳下断的游子,南中卧听滴漏的女,悠然采菊下的者,不破楼不的将士,哀民生之多的国民者⋯⋯今天我一起来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二、朗宋,探究方法。
(全国卷Ⅰ)次石湖扇韵①姜夔②西一曲水通村,岸浮萍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开。
【注】①石湖:南宋人范成大( 1126— 1193)晚年去石湖(在今江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 1155— 1221?):字章,号白石道人,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范成大,首作于此。
:同学完首古,我注意些什么?三、歌一般解方法。
1、要注意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
4、要注意材。
5、要注意意象。
四、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 中的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人自己。
有于小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 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往往是借助客物象(山川草木等)表出来的主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人一般借意象来表自我,人作主体,往往与意象个客体合而一。
有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2、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讲义(完美整理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讲义诗歌鉴赏指导0416 1540: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讲义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
2、讨论法。
刚开始进行诗歌鉴赏,会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地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3、练习法。
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课时安排:课时。
课堂类型:复习课。
教学步骤第一讲:诗词鉴赏总起课一、明《考纲》知考点统观全局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
经常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你的8分(2006年有很多省份高考诗歌鉴赏题赋分已升至8分)。
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E。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③分析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一、形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一)、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二)、景象:景观场景一般有:景象描写,场景描写,色彩描写等等。
(三)、某些事物: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鹰、雁、松、梅、竹、马等。
二、语言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第一章:古典诗词鉴赏概说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诗词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
2. 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
2. 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情感等。
3. 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意境、修辞、风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魅力。
2. 难点:如何欣赏和评价古典诗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词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典诗词,引导学生体验艺术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古典诗词鉴赏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魅力。
3. 分析:分析经典古典诗词,引导学生体验艺术魅力。
4. 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古典诗词鉴赏心得。
5. 总结:归纳古典诗词鉴赏的要点,布置作业。
第二章:唐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兴起背景和主要流派。
2. 掌握唐诗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3. 培养学生的唐诗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兴起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唐诗的主要流派:初唐四杰、盛唐气象、中唐风华、晚唐衰飒等。
3. 唐诗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情感等。
4. 唐诗的艺术风格:豪放、婉约、清新、凝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唐诗的兴起背景和主要流派。
2. 难点:唐诗的艺术风格和鉴赏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唐诗的兴起背景和主要流派。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唐诗,引导学生体验艺术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唐诗鉴赏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唐诗的兴起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唐诗的兴起背景和主要流派。
3. 分析:分析经典唐诗,引导学生体验艺术魅力。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教案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词鉴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高考诗词鉴赏的考点和要求;2. 掌握常见的诗词鉴赏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增强其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1. 高考诗词鉴赏的考点和要求;2. 常见的诗词鉴赏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鉴赏方法和技巧分析和理解诗词;2. 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高考语文教材中的诗词鉴赏部分;2. 多媒体设备;3. 诗词鉴赏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诗词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对诗词鉴赏有什么了解?你们在高考中遇到过哪些困难?Step 2:讲解考点和要求(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高考诗词鉴赏的考点和要求,包括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重点讲解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古诗文、现代诗歌和近现代文学作品。
Step 3:讲解鉴赏方法和技巧(15分钟)介绍常见的诗词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词义理解、修辞手法分析、意象分析、结构分析等。
通过例题演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诗词鉴赏。
Step 4:练习与讨论(20分钟)提供一些诗词鉴赏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和解答。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Step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诗词鉴赏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复习和练习。
提供参考答案和解析,以便学生自主检查和纠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中文言文大全》注释译文赏析(精校完美打印版)
《高中文言文大全》注释译文赏析《高中文言文大全》注释译文赏析新高考
《高中文言文大全》注释译文赏析
本文自山间溪流《《高中文言文大全》注释译文赏析》
《高中文言文大全》注释译文赏析
编辑/制表:山间溪流
阿房宫赋(杜牧)
病梅馆记(龚自珍)
项脊轩志(归有光)
祭十二郎文(韩愈)
师说(韩愈)
过秦论(贾谊)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蜀道难(李白)
柳毅传(李朝威)
陈情表(李密)
触龙说赵太后(刘向)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奕秋(孟子)
庄暴见孟子(孟子)
伶官传序(欧阳修)
促织(蒲松龄)
离骚(屈原)
报任安书(司马迁)
鸿门宴(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
信陵君窃符救赵(司马迁)
赤壁赋(苏轼)
石钟山记(苏轼)
六国论(苏洵)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滕王阁序(王勃)
兰亭集序(王羲之)
勾践灭吴《国语.越语》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译注·季氏》
孔雀东南飞《乐府诗集》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僖公三十年)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劝学(荀况)
登泰山记(姚鼐)
五人墓碑记(张溥)
逍遥游《庄子》
秋水《庄子》
《小学文言文大全》赏析
《初中文言文大全》赏析
《中国古典散文名篇大全鉴赏》中国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菜根谭全文》赏析。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技法(归类)学_bf35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技法(归类)学案2学案博苑2011-10-14 18365d56b7b40102ds7k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技法(归类)学案2学习目标1、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常用术语”,能够准确利用常用术语鉴赏古诗词思想情感与语言风格;2、能够准确解说古诗词炼字及所用表达技巧的作用效果。
学习重点难点1、让学生结合诗词实例进行学习与分析。
2、学习目标1、2.学习过程与内容1、切入的角度①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例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分析此题的开口面很小,只要从“折柳”切入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②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例阅读下文,试从一个角度切人,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分析解答此题,不要面面俱到,围绕一点写即可。
例如从内容、形象、线索、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均可。
参考答案①从谋篇行文的角度看,这首词是从旧日之我写到今日之我,在时间上为顺叙;但它的写作触发点却是从今日之我想到旧日之我,在时间上是逆推上去的。
词中居主要地位的应当是今我,而非旧我。
因此,词中的三幅画,是紧密相连的,当我们读到第三幅画时,只会感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
这样一个极其单调的画面,正表现出画中人处境的极端孤寂和心境的极端萧索。
他在尝遍悲欢离合的滋味,又经历江山易主的巨大变故后,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欢乐,也埋葬了壮年的愁恨,一切皆空,万念俱灰,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虽然感到雨声的无情,而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学法学案(完美整理版)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学法学案博文收藏0626 1502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学法学案教学目标1、在例析与解题训练中,学会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学会以“行话”规范表述鉴赏题。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主观型阅读(二)客观型阅读(一)主观型阅读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诗歌的“形象”(1)人物形象:a.诗人的形象(或抒情的主人公)b.特定人物形象。
(2)蕴含某种品质或思想人的象(意象)2、诗歌塑造人物的方法(1)细节刻画法。
(2)烘托渲染法。
(3)对比衬托法。
(4)比兴牵引法。
(5)抒情寄托法。
3、诗歌“语言”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
(2)情感语言:如“悲、喜、孤”等。
(3)象征语言。
(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眼睛)、“鸿雁”(书信)等。
4、语言风格①平淡②工丽③直率④委婉⑤自然⑥清幽⑦雄奇⑧奔放⑨悲慨⑩洗练沉郁5、语言结构①叠词②倒装③意象罗列6、语言效果①为形象服务②为主题服务③为意境服务7、表现手法:①记叙、议论、抒情、描写②衬托(烘托)、正侧、白描、虚实、扬抑③平仄、讽喻、用典、含蓄、互文、迫感、色彩、明暗、动静、远近、声寂、高低、大小、点面、哀乐、情景、铺垫、情理、悬念。
卒章显志、承上启下、过渡呼应、画龙点睛、发人深省、开门见山、耐人寻味。
8、描写手法:①渲染②烘托③白描④动静⑤虚实⑥扬抑9、修辞手法:①夸张②拟人③对比④比喻⑤排比⑥移用⑦通感⑧对仗⑨衬托⑩设问(反问)10、炼字与诗眼诗眼、词眼、句眼,是对诗歌创作中炼字(练句)所作的理论概括。
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炼意。
(一)炼字的一般规律:①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
②七言炼第二、五中第七个字。
(二)炼字的种类:①炼数量词。
②炼形容词。
③炼动词。
④炼虚词。
(三)诗眼、词眼、句眼、文眼。
“炼字”就是重视字句的锤炼,字工句警。
“诗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
在诗词的关键处,一个妙煞的字眼,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文眼”能揭全文之首,或在篇首,中在篇中,或在篇末。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解题对策及专用术语学案(精校完美打印版)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解题对策及专用术语学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解题对策及专用术语学案北雁南飞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解题对策及专用术语学案一松柏学习目标1、学会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鉴赏诗词,掌握一些解题对策;2、能够准确地运用专用术语写出评析文字。
学习重难点1、掌握一些解题思路与方法;2、提高鉴赏能力与文字评析水平。
学习步骤与内容一.语言层面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留”则无这么多含义。
“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5: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
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
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
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与课本结合考查方式与解题规律分析(精校完美打印版)
古诗鉴赏与课本结合考查方式与解题规律分析古诗鉴赏与课本结合考查方式与解题规律分析北雁南飞古诗鉴赏与课本结合考查方式与解题规律分析英山一中查卫朝编辑整理高永平一.关于古典诗歌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于2004年6月正式出版。
目前,从网上调查得知,使用这套教材的省份有:吉林、黑龙江、海南、宁夏、陕西、湖北等。
其中,湖北省是从2009届高一开始使用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的,2012是使用新课标教材参加高考的第一届,所以,有必要对新课标的理念、教材、大纲、高考试题进行研究、分析,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高考。
1.新旧教材有何不同目前,湖北省新课标的高考尚未开始,但新课程理念是早已先行一步了。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应该可以感知和摸索到一些新的东西。
课改前后的高考试题不可能一下子变化很大,但新课标的理念应该会慢慢地渗透到高考试题中,高考与新课改互相促进,互相照应,这与以前的改革没有什么两样。
在新课改的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必修分五个模块,选修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又按单元安排课程,这一点与老教材区别不大。
必修的每一个模块都设置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合作探究”这三个版块体现了新课标“鉴赏、交流、探究”的重视,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加明确和细化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重视“自主、表达、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注重“理解、表达和交流”,让语文的工具性特征更加明显。
2.新课标教材中古典诗歌自古以来,诗歌就是中华文库里一朵艳丽的奇葩,其味是久而弥香。
虽然其语言形式发展到现在,人们离“制造”古诗的时代越来越遥远了,但对诗歌的喜爱程度,丝毫不减当年,有时,重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古诗文,仿佛古人的心在思考古今之不同,通过他们的眼在看曾经逝去的美丽,让我们思接千载,视通古今。
欣赏诗歌,就是品味一顿地道的中华文化大餐;诵读古诗,是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情结。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全程复习教案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全程复习教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全程教案第一章考纲与核心知识体系构建第一节新课标考纲与高考命题对应关系一、新课标考纲:古代诗文阅读《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E二、《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高考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4.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第二节高考考情分析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一、取材多样化。
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
二、题材丰富多彩。
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
三、考查方式多样。
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单以2021全国各地高考卷为例,比较鉴赏的比重明显加大,共有5套考查了比较鉴赏,其中浙江卷将三篇作品进行了比较鉴赏,一首唐诗,一首金词,一首元曲。
鉴于2021年黑龙江省第一次施行新课标高考标准,考查方式应沿用宁夏、海南卷的考查方式,变化不会很大,即诗歌鉴赏题出比较鉴赏的可能性不大。
百强名校高考语文备考_高考诗歌表达技巧分类鉴赏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分类鉴赏高考诗歌表达技巧分类鉴赏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分类(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是个大概念,它包含了章法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四个方面。
(1)章法结构:、曲笔入题、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看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铺垫、起承转合、线索贯穿、前后照应、前后对照鲜明、过渡自然等。
(2)古典诗词常用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描写方法:可分为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腻、多角度描写(俯仰远近、视觉听觉等)、色彩渲染、对人物的描写(动作、语言、心理、肖像、正面、侧面、细节)等抒情方法: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典抒情、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3)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通感)、拟人、夸张、借代、对比、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
(4)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起兴(比兴)、象征、正衬—衬托(烘托、侧面烘托)、(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动静结合、化动为静、用典、化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事喻理)、借古讽今、怀古伤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景中藏情或寓情于景)、情中见景、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丰富的想象、联想、含蓄、选用一些……意象渲染出……气氛,等等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技巧之比喻、拟人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二考点溯源 探根教材
导学案二考点溯源探根教材【教材溯源·考点链接】考向一观诗词形【必备知识·核心聚焦】1.古诗词的一般结构2.“起承转合”的结构特色(主要指近体诗)(1)起,即起句。
内容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2)承,是“起”的延伸、深化。
承接上一层而展开,包括顺接、反接和以类连比。
内容与“起”构成因果、承接或补充的关系作用承上启下(3)转,表明诗意的转换。
内容接“承”而来,转出他意。
多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作用别开生面,让作品陡生波澜(4)合,诗的结尾。
内容或议论,或抒情,或寓情于景,点明诗歌的主旨或诗人的感情作用明结:直接抒情言志说理,淋漓尽致,感情强烈暗结: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含蓄委婉,耐人寻味3.律诗颔联、颈联的三种对仗类型(1)正对:上下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
示例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效果分析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更迭、怀古伤今之情(2)反对: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
示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效果 分析 “身无”与“心有”,内外对比,悲喜相称,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3)串对: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语法关系的一种形式。
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效果分析 上句说“疑无路”,下句说“又一村”,语意上形成上下承接,略有转折【教考衔接·命题前瞻】1.根据对古诗结构特点的理解,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4分)答案:①承 ②转 ③合 ④抒情2.背诵《无衣》,回答下面问题。
(1)全诗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这么写?(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一唱三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技法(归类)学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技法(归类)学案北雁南飞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技法(归类)学案二、诗歌鉴赏之“表达公式”一、注意事项1、切入的角度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例: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分析:此题的开口面很小,只要从“折柳”切入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例:阅读下文,试从一个角度切人,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分析:解答此题,不要面面俱到,围绕一点写即可。
例如从内容、形象、线索、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均可。
参考答案:从谋篇行文的角度看,这首词是从旧日之我写到今日之我,在时间上为顺叙;但它的写作触发点却是从今日之我想到旧日之我,在时间上是逆推上去的。
词中居主要地位的应当是今我,而非旧我。
因此,词中的三幅画,是紧密相连的,当我们读到第三幅画时,只会感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
这样一个极其单调的画面,正表现出画中人处境的极端孤寂和心境的极端萧索。
他在尝遍悲欢离合的滋味,又经历江山易主的巨大变故后,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欢乐,也埋葬了壮年的愁恨,一切皆空,万念俱灰,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虽然感到雨声的无情,而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词的结尾,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样两句无可奈何的话,总结了他“听雨”的一生。
从线索的角度看,这首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词的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是慨叹目前的境况,它按时间顺序,由少年写到壮年,再写到老年,写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不同生活和不同心情,而以“听雨”作为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
从组材的角度看,非常高明。
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度过的。
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
其写作的高妙之处在于:没有用抽象的叙述来进行概括,而是从自己漫长的一生和曲折的经历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通过它们,形象地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其概括本领是极其高明的。
2、答题的格式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例: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A.游子思归乡。
【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
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
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例: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影,安禅制毒龙。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答: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
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再总说】。
【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例: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后分说】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注: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答: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写法指津填空型: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空格前后相互照应的语言及能给我们启发、暗示的文字。
所需信息尽量在诗句中提取。
表格型:同“填空型”。
问答型:认真审题、明了要求。
读全、读准、读懂题目。
明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要有得分点意识。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回答题中所问)(2)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
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妙处。
二、基本公式0、万能公式型公式:诠释+手法+作用;作用=表达效果+情感主旨诠释。
就是将所要鉴赏的诗句的大意给解说一下,但远没有翻译那么严格,略可自由发挥;手法。
就是指出此诗或是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或是表达手法,只要说出一到两个即可。
这个很自由的,你知道什么说什么,只要基本能与该诗该句挂上边就可以了,比如比喻、夸张、引用等修辞,比如映衬、对比、烘托等;比如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作用。
就是紧承上句,进一步指出该“手法”的作用,一般从两处下笔:该手法本身所具有的表达的效果,比如比喻、拟人就可说是“更加形象生动”之类;对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比如“使诗句更具有一种悲切感人的艺术效果”“更强烈地表现了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之类的,如果你竟然连该诗的基本感情都把握不住,不妨就笼统地说“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感人”之类。
总之,运用此法,只有第一步因具体诗句而大有不同外,另两步几乎全是一些大话套话现成话,你只要对“常用术语”有所印象,自可“以一知充十用”到处抹“清凉油”啦!1、语言风格简析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释词。
可以从该词的含义、词性,特点,内容等方面入手。
如“万里”,形容词,极言空间之寥廓;“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夜久”,形容词,极言时间之久远。
表达作用。
词语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
“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表达情感)。
“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因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描绘形象)。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语言层面的作用)。
对关键字的品味公式: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例:(宋)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公式I:观点+诠释+作用;作用=该词对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公式II: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例: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影,安禅制毒龙。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答:(步骤一)诗眼分别是“咽”、“冷”。
(步骤二)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步骤三)“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例: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步骤一)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公式:该词对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结论(注意:第三步结论也可放最前面为第一步)例: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步骤一)“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步骤三)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比较型提问方式:某人认为某词应改为××,你是否同意?提问变体:同“一词领全诗型”“炼字型”公式:观点+甲词效果+乙词效果注意:“甲词效果”可以参考以上各种型号的答题模式,从该词用词是否准确、有无特殊手法,以及对再现情景描绘意境所起的作用、对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加以分析。
也可以采用“炼字型”“对关键词品味型”的模式答题。
“乙词效果”则很简单,只要说它没有甲词所具备的××效果则行了,不必具体分析。
例:宋方惟深《舟下建溪》“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末句,一用“应有”,到底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步骤一)“犹有”更好。
(步骤二)“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