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肽及抗菌分子机理

合集下载

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

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2024年02期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吴家明李芹(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17)摘要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寻找传统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成为当前研究重点。

抗菌肽因其独特的抗菌机制,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肿瘤细胞等广谱生物活性,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情况等,为抗菌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菌肽;抗菌机制;细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Q93;G35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2-0101-07Classification,mechanism of 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WU Jiaming LI Qi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117,China)Abstract Un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can lead to resistance in bacteria,finding potential alternatives to traditional antibiotic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urrent research.Antimicrobial peptides represent promising options owing to their unique antimicrobial mechanisms,which render them less prone to induce resistance.Moreover, antimicrobial peptides possess broad-spectrum bioactivities against bacteria,fungi,viruses,parasites,tumor cells,etc. and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many areas.This article provided a introduction to the classification,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application in food processing and other field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levant studie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Keywords antimicrobial peptides;antimicrobial mechanism;bacterial resistance青霉素的发现正式开启了抗生素时代[1],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对靶标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选择压力,导致部分细菌产生耐药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抗菌肽的应用与存在问题

抗菌肽的应用与存在问题

抗菌肽的应用与存在问题抗菌肽是生物细胞特定基因编码、经特定外界条件诱导产生的一类多肽,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杀菌范围广、作用机制独特等特点。

另外,抗菌肽还具有明显的对真菌、病毒、原虫的杀伤作用,同时又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可能是加速了创伤处细胞的分裂增殖),能攻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没有作用。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作用的结果不会象抗生素一样使致病菌的抗药性随抗菌肽的使用而有所增加。

因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一般是作用于特殊的受体或酶,细菌容易通过变异对抗生素产生抗性,而抗菌肽在抗菌时一般没有特殊的受体,抗菌肽一般是通过物理作用造成细胞膜的穿孔而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所以抗菌肽的使用不容易产生抗性菌和交叉抗性;而且在病原菌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实际上对机体是有害的,因为它能刺激内毒素的释放,有时还会造成脓毒休克,但使用抗菌肽则无此现象,而且抗菌肽还能抑制细菌产物诱导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细胞因子。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抗菌肽的基础研究还是在后续的人工克隆、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笔者主要将有关抗菌肽文献中一些基本的、独特的性质及功能介绍如下。

一、抗菌肽的分类目前,抗菌肽的分类还比较复杂,没有统一的标准。

本文就对目前大家普遍比较认可的几种分类方式做一概述。

1.1根据抗菌肽对不同病原体的作用分根据抗菌肽对细菌、真菌及肿瘤细胞的作用不同,可将抗菌肽分为抗细菌肽、抗真菌肽、抗肿瘤肽、既抗真菌又抗细菌的抗菌肽、既抗肿瘤又抗微生物的抗菌肽等。

1.2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分1.2.1具有螺旋结构的线性多肽cecropins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动物抗菌肽,1980年,由Boman等从美国天蚕蛹中分离得到。

该类多肽抗生素一般含有37~39个氨基酸残基,不含半胱氨酸,其N端区域具有强碱性,可形成近乎完美的双亲螺旋结构,而在C端区域可形成疏水螺旋,两者之间有甘氨酸和脯氨酸形成的铰链区,多数多肽的C端被酰胺化,酰胺化对其抗菌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抗菌肽概况

抗菌肽概况

抗菌肽概况1.1 抗菌肽的基本概况抗菌肽又称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peptide)或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在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一部分。

抗菌肽是近年来发现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阳离子抗菌活性肽。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在宿主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抗菌肽的研究开发正不断深入。

抗菌肽(antibacterialpeptides)广义上是指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抵抗外界微生物侵害、消除体内突变细胞的一类小分子多肽。

抗菌肽是由生物细胞特定基因编码,经特定外界条件诱导产生的一类多肽。

1972年,瑞典科学家Boman对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cecropia)蛹注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首次发现了抗菌肽cecropin。

此后,对抗菌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在昆虫、植物、哺乳动物、病毒、两栖类以及人类中已发现类似的抗菌活性物质达2000多种。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各种脏器的粘膜、皮肤以及植物的花、果、叶中。

有专家推测,抗菌肽在进化意义上最早可能参与了早期真核细胞的噬菌作用,这种作用既是细胞自身防御的需要,而且有可能通过降解微生物为自身生长提供需要的营养,并且最终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作为防御分子被保留下来。

由于抗菌肽具有小分子的特点,可以快速合成并易于大量存储,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相比能更加迅速地对病原菌作出反应,使其成为生物机体先天性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重要组分,此外,抗菌肽还具有稳定、水溶性好、抗菌机制独特、对高等动物正常细胞无害等特点,显示了在医学和农业上潜在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近年来,有关抗菌肽及其应用逐渐成为动物学、植物学、药理学及生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1.2 抗菌肽的理化性质包括细菌、真菌、昆虫、被囊动物(tunicate)、两栖类动物、甲壳类动物、鸟类、鱼类、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以及植物在内的所有生物体都可产生抗菌肽。

抗菌肽抗菌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抗菌肽抗菌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Ad a c d r s a c s i n i a t r a e h n s s o v n e e e r he n a tb c e i lm c a im f
a tm ir b a e i sa d t er a lc to n i c o ilp ptde n h i pp ia in
Ab t a t s r c :An i c o i e t e r mal p p ie i r a — p cr m n i a t r l a t i . A o t t e a t a tra t mir b a p pi s ae s l e t s w t b o d s e t l d d h u a t c e a c i t b i vy b u h n i c ei l b me h n s o ni co ilp p ie i l o c n rt d o h u cin o ec l me r n fb c ei ,i cu i g“ a — c a im fa t mi rb a e t s man y c n e tae n t ef n t ft el mb a e o a tra n ld n d o h b r r lsa e mo e ”。“ ap tmo e ”。“ o od l o e mo e ’ n a g e aemo e ”i ep s.S me a t co il e t e e -t v d l c r e d l tr i a r d l p ’a d“ g r g t d l n t a t o ni r b a p i s h mi p d h v e n f u d r c n l h tt e o l o i e w t u li cd mae il l c A n A e l a in;a e tp o a e b e o n e e t ta h y c u d c mbn i n c ec a i t r ;b o k DN a d RN rp i t y h a c o f c r — t i y t e i ; e t i h i l d v s n;i hb te z mai cii n t e c l fb c en s nh ss r sr n t e d a h a m el l n h ss l c el iii a s o n i i n y t a t t i h e l o a — c vy s t r n i e o eu i ae a t a tra c a i fv r u n i a tr l e t e o h i t c l lra d e t c l lra t e i i sd .T l c d t n i ce ilme h n s o a o sa tb ce i p i ,b t r el a n xr el a ni a b ms i ap d n a u a u — b ce i c a ims fr a t co i e t e e e d s u s d i h a e .I w u d p o i e s in i c b ss fr f r e a t r me h n s o ni r b a p p i s w r ic s e n t e p p r t o l r vd ce t i a i o u t r l a mi l d f h su y t e i hb tef cso n ia tra e t e g i s d g rssa c a tra sr i n h i me h ns . t d h n i i f t fa t c e l p i sa an t r - i n e b ce il tan a d t er e b i p d u e t c a ims Ke r s y wo d :An i c o ilp p i e ; n i a tr la t i I t c l lrme h ns ; x rc l l rme h n s t mir ba e t s A t ce a ci t nr el a c a ims E t el a c a ims d b i v y; a u a u

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及其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及其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 )因其独特的抗细菌、真菌、病毒以及抗癌细胞等生物学功能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使其成为最有前景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瑞典科学家Hulmark 从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 cecropia )中分离出第一种抗菌肽,命名为天蚕素(Cecropin )[1],到目前为止抗菌肽数据库中已注册的抗菌肽序列已经超过3000个[2]。

抗菌肽是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天然免疫反应的保守部分,是许多脊椎动物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3],被定义为能够保护宿主免受细菌、病毒或真菌入侵的关键防御分子[4]。

抗菌肽是由基因编码、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常具有短肽(30~60个氨基酸)、强阳离子(pI 8.9~10.7)、热稳定性(100℃,15min )、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真核细胞无影响等共同特征[5]。

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植物源抗菌肽,如硫素(thionins )、植物防御素(plant defensins);动物源抗菌肽,如天蚕素、防御素;微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及其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纵瑞1胡忠泽1*张乃锋2段心明3(1.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动物营养调控与健康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滁州233100;2.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100081;3.农发苑(浙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湖州313000)作者简介:纵瑞,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通讯作者:胡忠泽,教授。

收稿日期:2021-03-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2385];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19-035];安徽省现代牛羊产业技术体系[AHCYTX-7];滁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ZN003]摘要: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 )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多肽物质。

作为机体先天免疫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抗细菌、真菌、肿瘤、病毒等生物学功能。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摘要: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出现, 研发新型抗菌物质已迫在眉睫。

而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中的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的多肽。

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结构,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机制,以及抗菌肽的应用和前景。

关键词:耐药性,抗菌肽;作用机理;前景抗菌肽,简称ABP,是由宿主产生的一类能够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多肽。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

1980 年,瑞典科学家Boman 等从天蚕蛹的血淋巴中分离得到天蚕素( cecropin ) 抗菌肽,使人们对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菌肽共有1 700余种。

由于热稳定性强,且对较高离子强度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仅有广谱抗细菌能力, 而且有的对真菌、病毒及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抑杀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杀伤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却又极少破坏动物体内的正常细胞,因此,抗菌肽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昆虫学、生理学、药理学研究热点,在动植物转基因工程及药物开发领域及农业、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抗菌肽的结构1 .1 一级结构据报道,已分离并测定其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的抗菌肽达几十种,且一级结构都比较相似,具有以下典型的特征:由20~7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其N 端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等阳离子型氨基酸,C 端富含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等非极性氨基酸,中间部分则富含脯氨酸,且在许多特定位置都有一些较保守的氨基酸残基,这些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是一些抗菌肽分子具有抗菌活性所不可缺少的,1. 2 二级结构通过圆二色性分析、二维核磁共振谱法及脂质体模拟实验研究抗菌肽的二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抗菌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a-螺旋和β-折叠结构。

a-螺旋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水脂两亲结构,即圆柱形分子的纵轴一边为带正电-的亲水区,而对称面为疏水区。

这种两亲性结构是抗菌肽杀菌的关键,改变a-螺旋的螺旋度会影响抗菌肽的活性。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刘 珂 珂 , : 菌 肽 的作 用 机 理 及 研 究 进 展 等 抗
研 抗 菌肽 的 作 机 理 及 究 进 展 用
刘珂珂 王 华 朗
54 9 ) 20 4 ( 广东恒兴集 团科研 中心 , 湛江

要 : 菌肽 是 广泛存 在 于 自然界 生物 中的 一种 具 有抗 茵、 病毒 、 抗 抗 抗寄 生 虫活性 的
理论 。
抗菌肽是一种小分子多肽, 天然的抗菌肽通
常由 3 0多个氨基 酸 残基组 成 , 碱性 , 含有 4个 或

3 一 O
中国饲料添加剂
2 0 年第 3期 ( 08 总第 6 9期 )
2 1 抗 菌肽抗 菌作 用机 理 .
几乎 所有 抗菌 肽都 是 阳离子型 , 大多具 有两
是宿 主免 疫 防御 系 统 的一个 重 要 组 成部 分 。抗 菌肽 与常规 的抗 生素 不 同 , 它是 某个特 定基 因编 码 的蛋 白产 物 , 因此具 有独 特 的作 用机 制 l 。 3 ] 近 年来 , 界各 国专 家对抗 菌肽进 行 了广泛 世
来源, 如在什么生物体分离鉴定 即命名为某某抗
到小 的病 灶 , 灶 直 径 约 9 6 m, 病 . n 形成 的孔 洞 直 径 约 4 2 m。孔 洞 可 导致 胞 质 内容物 泄 漏 以及 .n 细 菌死亡 。
外 部分 抗菌肽 具 备 抵 抗胰 蛋 白酶 或 胃蛋 白酶水
解 的能 力 。 最早 对抗 菌肽 分类 的主 要 依 据是 抗 菌肽 的
探 索与 目前 作用 机制 完全不 同的新 型抗生素 , 他 们对 一 些作 用 于膜 的抗 菌 肽 进行 了研 究 。这 类 抗 菌肽 作用 于微 生物膜 ( 细胞 膜 、 膜 )破 坏 了 外 , 其屏 障 而达 到杀 伤细胞 的效果 】 。 抗 菌肽是 生 物体 内经诱 导 产生 的一 类具 有 生 物活 性 的小 分 子 多 肽 , 在 于 多种 生 物体 中 , 存

抗菌肽的来源及作用

抗菌肽的来源及作用
3、天然抗菌肽在生物体内已经经过合成后加工修饰, 具有 一定的空间结构,而其抗菌活性与肽分子的空问结构密切 相关。体外合成的抗菌肽与天然抗菌肽虽然一级结构一致, 但空间结构却与天然抗菌肽不尽相同, 因此活性较差。
4、蛋白质类的抗菌肽在保存、 运输、 给药时极易变性失活, 如何保持其活性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与桶状孔道模式相比,毯式模式无需抗菌肽的特殊 结构,也无需形成膜孔道,但需要强调的是,抗菌肽的 正电荷需要分布于多肽全长,且在脂-膜作用的整个过 程中抗菌肽始终与脂质头端作用而无多肽垂直重排过程。
3、虫蚀样孔道模式
Ludtke等在研究滑瓜蟾素的作用机制时提出了此
形成明显的α 螺旋结构且其纵轴与质膜平行, 其疏水侧埋入膜脂双分子层中间的疏水层,而亲 水侧则与质膜的极性头端作用并暴露于溶液;
按抗菌肽来源分为: 微生物抗菌肽; 动物抗菌肽; 人源性抗菌肽; 植物抗菌肽等。
其中动物抗菌肽又分为: 昆虫抗菌肽; 哺乳动物抗菌肽; 两栖动物抗菌肽3大类。
根据抗菌肽作用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 抗细菌肽; 抗真菌肽; 抗肿瘤肽;既抗细菌又抗真菌的抗菌肽; 既抗肿瘤又抗微生物的抗菌肽等类型。
在肽/脂比例超过一定范围时,为避免抗菌肽亲 水性残基暴露于膜的疏水性骨架, 抗菌肽开始 自身聚集,并在多肽引起的正向曲面张力的作用 下,由与膜平行方向转为透膜的垂直方向,并形 成透膜孔道。
透膜孔道除允许离子自由通过而形成离子流外,同时形 成一过性脂质流,即:因径向弥散作用,孔道相连的两 侧脂质单层的脂质头端向膜脂中间骨架快速跳跃,并参 与形成透膜孔道的孔壁。孔壁由多肽α-螺旋的亲水侧 和细胞膜脂质的亲水头端组成,而且孔径较桶状孔道模 式大;
此外,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主要由带大量负电荷的脂多糖组成。

抗菌肽原理和作用机理简介

抗菌肽原理和作用机理简介

抗菌肽(一)背景:抗菌肽具有抗菌谱广、热稳定性强、分子量小及免疫原性小等特点,其杀菌机制独特,病原菌不易产生耐药性,有望开发成新一代肽类抗生素。

但部分抗菌肽具有空间结构不稳定、溶血活性等特点,限制了临床应用。

(二)研究目的:设计或改造天然抗菌肽,提高抗菌活性的基础上消除其溶血活性,促进抗菌肽在医药上的应用,有望开发成新型抗菌药物,为解决病原菌对传统抗生素日益增强的耐药性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三)新产品开发:医疗器械、新型抗菌药物(四)抗菌肽作用模型:将抗菌肽杀死细菌过程分为以下3个步骤:首先抗菌肽的多聚体与细胞膜相互吸引使其结合到膜上;其次抗菌肽疏水的C末端插入膜中,而形成两亲α-螺旋的N端留在膜界面上;最后两亲性的α-螺旋插入质膜,在质膜上形成较大孔洞,从而使细菌细胞死亡[3]。

(五)抗菌肽结构与功能:目前已经发现的抗菌肽几乎所有都含有大量带正电荷的氨基酸, 在本质上都是阳离子型的; 在抗菌肽高级结构中, 按照肽链结构可分为 4 类: 即A- 螺旋、B- 折叠、环形、伸展性结构[ 2]。

无论抗菌肽是以A- 螺旋、B- 折叠还是环形形式出现, 两亲结构(具有两个表面, 一个亲水、一个疏水) 是其共同特征。

1、抗菌肽一级结构:抗菌肽N端富含亲水性氨基酸残基,如赖氨酸、精氨酸;C端富含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如丙氨酸、甘氨酸,且通常酰胺化。

这种两亲性是抗菌肽具有抗菌活性的关键原因之一。

2、抗菌肽二级结构:2.1α-螺旋结构抗菌肽:α- 螺旋抗菌肽分子通过其两性α- 螺旋上的正电荷与细菌细胞质膜磷脂分子上负电荷之间的静电吸引而结合在质膜上, 紧接着抗菌肽分子的疏水段借助于分子中AGP 连接的柔性插入到质膜中, 然后抗菌肽分子两性α- 螺旋也插入到质膜中, 这样就破坏了脂质双分子层原有的有序结构, 由于α- 螺旋的两亲性使抗菌肽分子通过膜内分子间的位移而相互聚集在一起, 从而在膜上形成离子通道, 细菌最终不能保持正常渗透压而致死[5, 6]。

抗菌肽 分泌 机制

抗菌肽 分泌 机制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它们在宿主的天然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

抗菌肽的分泌机制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等。

以下是抗菌肽分泌机制的一般步骤:
1. 基因转录:在感染或炎症等刺激下,宿主细胞(如免疫细胞)中的抗菌肽基因会被激活并转录成mRNA。

2. mRNA翻译:mRNA被翻译成蛋白质前体(preproteins),这些前体蛋白含有多个氨基酸序列,包括信号肽、成熟肽和可能的加工序列。

3. 信号肽识别:信号肽识别是蛋白质运输到细胞器(如内质网)的关键步骤。

在信号肽识别过程中,蛋白质前体被导向到内质网。

4. 蛋白质加工:在内质网中,蛋白质前体经历一系列的加工事件,包括信号肽的切割、糖基化、折叠和成熟肽的生成。

5. 蛋白质运输:加工后的蛋白质通过高尔基体和囊泡运输系统被运送到细胞膜附近。

6. 蛋白质分泌:蛋白质通过胞吐作用(exocytosis)从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胞吐涉及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释放蛋白质到细胞外环境。

7. 抗菌肽的作用:释放到细胞外的抗菌肽可以与病原体的细胞膜结合,导致细胞膜的破坏,进而引起病原体死亡。

8. 抗菌肽的降解:在宿主体内,抗菌肽可能会被特定的酶(如蛋白酶)降解,以避免对宿主细胞的持续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抗菌肽可能通过不同的分泌途径和机制发挥作用。

例如,一些抗菌肽可能通过细胞内途径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病原体,而不需要分泌到细胞外。

此外,抗菌肽的分泌和作用受到严格的调控,以确保宿主防御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谈抗菌肽作用机理

浅谈抗菌肽作用机理

·101·交 流 探 讨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7期摘要:抗菌肽是从动植物及人等多种生物体内组织和细胞中提取出的具有一定免疫作用的小分子类物质,又被称做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或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它不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还有抗病毒、抗肿瘤、抗真菌及抗寄生虫等生物活性,且不易导致耐药性产生,能够刺激免疫反应和对环境有较强的抗性,它对细菌有效,而且对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也有效,与传统的抗生素相比,有更宽的抗菌谱。

关键词:抗菌肽;作用;机理现今社会人们对抗生素的依耐性越来越大,不仅将抗生素用于畜禽疾病的治疗,还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服务于养殖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对畜禽的破坏力更大,还使肠道微生态受到破坏,导致机体耐药性的产生及药物残留。

因此,开发绿色安全、无残留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1 抗菌肽广谱抗菌作用及机理抗菌肽主要生物学作用是抗菌活性。

周义文[1]等分离纯化的家蝇抗菌肽对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4、3.6、4.8µmol/L。

王庄等从蚯蚓中提取的抗菌肽对草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抗菌肽对细菌的作用机理,目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胞膜渗透作用。

抗菌肽与细菌胞膜相互作用,肽的疏水部分与胞膜磷脂结合形成复合物并插入胞膜中,亲水部分与胞膜脂质结合构成通道内壁,从而形成跨细菌细胞膜的通道。

第二,作用于细菌胞内靶点。

近年来研究表明,抗菌肽通过抑制DNA复制和RNA合成,影响细胞壁和隔膜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和抑制细胞内酶活性扰乱细菌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杀灭细菌。

2 抗菌肽对真菌作用及机理抗菌肽对细菌和真菌都有一定的作用。

Wakabayashi等[2]研究发现,LactoferricinB及衍生物体外能抑制毛癣菌、白色链珠菌等真菌的繁殖,抑制其菌丝的生长;口服LactoferricinB能够改善感染毛癣菌动物的病状,促进病灶痊愈。

抗菌肽的提取分离及抑菌机理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提取分离及抑菌机理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提取分离及抑菌机理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抗菌肽,又称抗菌蛋白质或抗菌因子,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菌肽因其独特的抗菌机制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全球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抗菌肽的提取分离技术以及其抑菌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文章首先对抗菌肽的定义、分类及其抗菌特性进行概述,接着详细介绍抗菌肽的提取分离方法,包括传统提取方法、现代生物技术提取方法以及新兴的纳米技术提取方法等。

随后,文章对抗菌肽的抑菌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直接杀菌作用、免疫调节功能以及与其他抗菌剂的协同作用等。

文章对抗菌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领域进行展望,以期为抗菌肽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抗菌肽的提取方法抗菌肽的提取和分离是抗菌肽研究的重要环节,其方法的选择和优化直接影响到最终产物的纯度和活性。

抗菌肽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酶解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基因工程技术等。

物理法主要利用温度、压力、溶剂等因素对抗菌肽进行提取。

例如,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可以从生物组织中提取抗菌肽。

这种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对原料破坏小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操作复杂。

化学法主要利用化学试剂对抗菌肽进行提取。

常用的化学试剂包括酸、碱、有机溶剂等。

酸碱提取法通过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使抗菌肽从组织中溶解出来。

有机溶剂提取法则利用有机溶剂对目标物质的溶解能力,将抗菌肽从原料中提取出来。

化学法提取效率高,但可能引入杂质,影响产物的纯度。

生物酶解法利用特定的酶对原料进行水解,从而释放出抗菌肽。

这种方法具有条件温和、产物纯度高等优点,但酶的选择和酶解条件的优化是关键。

常用的酶包括蛋白酶、纤维素酶等。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取抗菌肽。

通过基因克隆和表达,可以在体外大量合成抗菌肽,从而实现对抗菌肽的高效提取。

这种方法具有产物纯度高、产量大等优点,但技术难度较大,需要较高的研究水平。

抗菌肽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抗菌肽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优点 。
毒 的组 装 而对 病 毒 产 生作 用 。有研 究 报 道 表 明
人 口一防御 素 一2( u n b t—ee s 一 h D- h ma ead fni 2, B 2) n
对 HI 的抵 抗 作 用可 能 与 T l样 受 体介 导 的 细 胞 V o l
内信 号 转 导有 关 。
什 曼 鞭 毛 虫 。柞 蚕抗 菌 肽 D 对 阴道 毛 滴 虫亦 有 杀 伤 作 用 。抗 菌 肽 先 是 作 用 于 原 虫 的膜 , 后 问接 然 引起 细 胞 的 内 部 结 构 和 细 胞 器 的变 化 , 扰 细 胞 干
阳性 ( ) 和革 兰 氏 阴 性 ( ) , 是 不 同 抗 G 菌 G一 菌 但
同作用 , 两者联 用可 提高抗 菌肽 和传统抗 生素 的 药 物疗 效 , 甚至 拓 宽 传统 抗 生 素 的抗 菌 谱 J 。
2 2 抗 真 菌活 性 .
抗 菌 肽 , 其 是 来 自脊 椎 动物 的抗 菌 肽 , 了 尤 除 具 有 较 强 的直 接 杀 灭 有 害 微 生 物 的活 性 外 , 们 它 还 具 有许 多其 他 生 物 学 功 能 。抗 菌 肽 体 外 最 小 抑
部分 抗 菌 肽 的抗 菌 作 用 和 溶 液 中 的 N 浓 度 存 在 a
全 的极 大 关 注 , 使 人 们 开 始 寻 找 新 型 抗 菌 剂 。 迫
近 年 来 出 现 的 抗 菌 肽 ( ni co ilp pie , a t rba et s mi d A s又 名 抗微 生 物 肽 ) 是 一 类 具 有 巨 大 发 展 MP , 就 潜力 的新 型 抗 菌 药 物 。 由基 因 编 码 、 糖 体 合 成 核 的抗 菌 肽 是 宿 主先 天性 免 疫 防 御 系 统 产 生 的 一 类 抵 抗 外 界 病 原体 感 染 的小 分 子 阳离 子 肽 类 生 物 活 性 物质 , 先 天 性 免 疫 的 重 要 效 应 分 子 。天 然 生 是 物抗 菌 肽 抗 菌 谱 广 , 别 是 对 多 重 耐 药 菌 具 有 杀 特 伤作 用 , 而且 抗 菌 肽 热 稳 定 性 和水 溶 性 好 , 高 等 对 动物 的正 常 细 胞 几 乎 无 毒 害 作 用 。 因 此 , 菌 肽 抗 成 为 国 内外 研 究 和 开 发 的 热 点 , 然 生 物 抗 菌 肽 天 的开 发 利用 有 望 成 为人 类摆 脱 “ 药 菌 危 机 ” 又 耐 的

抗菌肽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制

抗菌肽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制

抗菌肽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机制作者:刘浩涵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5期【摘要】抗菌肽(AMPs)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是生物体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菌肽具有和传统抗生素不同的杀菌机制,不易产生耐药性。

本文结合近年来研究报道,介绍了抗菌肽的来源、理化性质、作用机制等内容。

【关键词】抗菌肽;理化性质;作用机制抗菌肽(AMPs)是一种由基因编码的内生性小分子多肽,能够杀死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生物体对抗病原体入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生物体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已经鉴定出来抗菌肽的物种很多,包括细菌、真菌、植物、昆虫、两栖类、鱼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很多耐药菌产生,从而使传统的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开发出新型抗生素迫在眉睫。

由于抗菌肽和传统抗生素在杀菌机制上的明显不同,因此被认为是传统抗生素的重要替代品。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介绍了抗菌肽的来源、理化性质、作用机制以及应用前景内容等。

一、抗菌肽的来源(一)天然来源抗菌肽目前,抗菌肽数据库中收录的抗菌肽中,其中一半左右是从自然界的生物体内鉴定出来,包括微生物源抗菌肽,植物源抗菌肽,动物源抗菌肽。

微生物源抗菌肽的来源主要包括病毒和细菌。

细菌源的抗菌肽种类很多,包括四类,多粘菌素,杆菌肽,乳链菌肽和短杆菌肽。

植物来源的抗菌肽为植物防御素,防御素是目前鉴定出来天然抗菌肽的一个大家族。

(二)人工化学合成抗菌肽伴随着抗菌肽研究的发展,化学合成法已经成为目前获取抗菌肽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这种方法使科研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抗菌肽的序列,并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化学修饰,具有更多的灵活度和发挥空间。

但由于成本过高,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三)基因工程获取抗菌肽从生物体内提取抗菌肽的较高难度工艺或者用人工化学合成抗菌肽的高成本,都限制了抗菌肽规模化生产的可能,对于一些人体内的抗菌肽的获得更是难以实现。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分为两种,即膜结构破坏型机制和非膜结构破坏型机制。

1. 膜结构破坏型机制膜结构破坏型机制被广泛认为是抗菌肽的主要作用机理,该机制认为带阳离子的抗菌肽具有膜结合活性。

细胞壁上的镁离子能被抗菌肽取代,然后与负电性的脂多糖紧紧结合或者中和细胞壁上某一区域的电荷,导致细胞壁结构变形,抗菌肽可以穿过细胞壁,然后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到细胞膜表面,随后抗菌肽疏水尾部插入细胞膜中的疏水区域[4],穿过细胞外膜,然后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杀死细菌[5]:(1)形成离子通道。

抗菌肽在细胞膜表面聚集到一定程度后,以垂直方式重新定位作用于细胞膜,从而形成有规则结构的离子通道,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胞内大量的K+和内容物外流;(2)毯式学说。

抗菌肽先是聚集在膜的表面,多个肽分子形成肽聚体,直至触发浓度,肽聚体相互协作,向内部塌陷,毁坏了膜屏障。

(3)抗菌肽穿过细胞膜或核膜,定位于细胞内相应的位点,作用于胞内大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质分子,可导致其合成受抑制,阻碍或抑制细胞组分的合成,影响代谢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2.非膜结构破坏型机制研究表明,有些抗菌肽能够通过复杂的机制抑制靶细胞壁组分的合成,或是破坏细胞壁结构,从而杀死靶细胞,有些抗菌肽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呼吸、抑制细胞外膜蛋白的合成杀死细菌[6]。

如溶菌酶就是一种通过非膜结构破坏机制抑制细菌的抗菌肽,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两种,一是溶菌酶水解细胞中的β-1,4糖苷键,破坏了细胞壁结构使细胞壁出现部分缺失,失去了对细胞的保护作用,细胞质解体出现空腔;另外一种作用是溶菌酶通过渗透进入细胞内,吸附细胞内带有阴离子的细胞质,并发生絮凝作用,扰乱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杀灭细菌[7]。

四、抗菌肽的临床意义目前对抗菌肽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先天进化形成的生物古老的防御机制,是除表皮和粘膜之外的机体第二道免疫防线。

2.刺激免疫因子,激活细胞免疫( T细胞)和体液免疫(B细胞), 促进化学因子的表达和辅助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清除病原。

抗菌肽LL-37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

抗菌肽LL-37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

抗菌肽LL-37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抗菌肽LL-37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菌蛋白质,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

本文将从LL-37的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全面展现这一抗菌肽的重要作用。

一、抗菌肽LL-37的生物学活性抗菌肽LL-37主要由人类白细胞缺乏素15(hCAP-18)蛋白的C端产生,其分子量约为4.5kDa。

LL-37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细胞毒效应和免疫调节等。

具体包括:1.抗菌活性:LL-37能够杀死多种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研究表明,LL-37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多药耐药菌也具有抗菌作用。

2.抗真菌活性:LL-37对念珠菌、肺炎支原体和疟原虫等真菌寄生虫也具有抗菌活性。

3.抗病毒活性:LL-37对多种病毒,如艾滋病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等具有抗病毒活性。

4.免疫调节:LL-37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活性,参与了宿主的免疫防御和修复过程。

二、抗菌肽LL-37的作用机制抗菌肽LL-37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破坏细菌膜、调节炎症反应、干扰病毒感染和调控免疫细胞功能等。

1.破坏细菌膜:LL-37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使其发生渗透性增加、蛋白质失调和DNA损伤,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2.调节炎症反应:LL-37能够调节宿主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3.干扰病毒感染:LL-37通过与病毒颗粒结合,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4.调控免疫细胞功能:LL-37能够影响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如刺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节T细胞的活化和分化、以及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等。

三、抗菌肽LL-37的临床应用由于其广泛的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抗菌肽LL-37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抗菌肽

抗菌肽

抗菌肽抗菌肽的概念和分类抗菌肽原指昆虫体内经诱导而产生的一类分子量在4KD左右,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多肽物质。

最初,人们在研究北美天蚕的免疫机制时,发现其滞育蛹经外界刺激诱导后,其血淋巴中产生了具有抑菌作用的多肽物质,这类抗菌多肽被命名为天蚕素(Cecropins)。

后来,从其他昆虫以及两栖类动物、哺乳动物中,也分离到结构相似的抗菌多肽。

迄今为止,在不同动物组织中已发现了很多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和多肽,已有70多种抗菌多肽的结构被测定,抗菌肽的概念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可将其分为5类:(1)单链无半胱氨酸残基的α-螺旋,或由无规卷曲连接的两段α-螺旋组成的肽;(2)富含某些氨基酸残基但不含半胱氨酸残基的抗菌肽;(3)含1个二硫键的抗菌多肽;(4)有2个或2个以上二硫键、具有β-折叠结构的抗菌肽;(5)由其它已知功能的较大的多肽衍生而来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肽。

其中最早分离到的Cecropins和从非洲爪蟾中分离到的Magainins等属于第一类抗菌肽,通常也将其称为Cecropin类抗菌肽,目前对此类抗菌肽的研究也较深入。

抗菌肽的生物学效应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细菌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尤其是其对某些耐药性病原菌的杀灭作用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某些抗菌肽对部分病毒、真菌、原虫和癌细胞等有杀灭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伤口愈合过程。

抗菌肽的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显示了其在医学上良好的应用前景。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自从发现抗菌肽以来,已对抗菌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目前已知的是,抗菌肽是通过作用于细菌细胞膜而起作用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抗菌肽与细胞膜作用的模型。

但严格地说,抗菌肽以何种机制杀死细菌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目前一般认为,Cecropin类抗菌肽作用于细胞膜,在膜上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破坏了膜的完整性,造成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杀死细胞。

对于抗菌肽破坏膜的完整性,使细胞内外屏障丧失,从而杀死细菌这一观点已得到基本统一的认识,但对其具体作用过程、是否存在特异性的膜受体、有无其它因子协同等问题尚不十分清楚,存在不同看法。

抗菌肽抗菌机理

抗菌肽抗菌机理

抗菌肽抗菌机理
抗菌肽是一种天然的抗菌分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其抗菌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破坏细胞膜:抗菌肽可以通过与细菌细胞膜中的脂质相互作用,形成孔道或微孔,导致细胞内外环境失衡,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2. 干扰DNA、RNA合成:抗菌肽可以结合细菌DNA或RNA,干扰其正常的合成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生长和复制。

3. 抑制蛋白质合成:抗菌肽可以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止其正常的蛋白质合成,导致细胞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4. 诱导细胞死亡:抗菌肽可以激活细菌自身的死亡程序,如自噬作用和凋亡作用,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总之,抗菌肽的抗菌机理非常多样化,能够在多个层面上干扰细菌的正常生长和代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天然抗菌剂。

- 1 -。

抗菌肽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

抗菌肽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

抗菌肽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细菌性感染是医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其中兼具抗生素耐药性和治愈率低的耐药菌感染现象更是令人担忧。

抗菌肽因其可对多种微生物发生作用而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抗菌药物,其广泛应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抗菌选择。

本文将深入解析抗菌肽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

一、抗菌肽的基本特征抗菌肽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具有抗菌性、多样性和全反式构象等特点。

普遍来讲,抗菌肽长度在10~100个氨基酸之间,主要由4类结构构成,包括α-螺旋、β-折叠、不规则卷曲和交错螺旋状等结构。

多肽分子的正电性使得其在高一点的pH值下呈溶解性的,而在较低pH值下则会形成其他的高级结构。

此外,在一定程度上,抗菌肽还具有调节免疫反应、良好的细胞穿透性、影响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等作用。

二、抗菌肽的作用机制抗菌肽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包括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根据研究显示,抗菌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机制发挥其作用:1、破坏生物膜结构:生物膜结构是细菌和真菌繁殖的保护屏障,而抗菌肽可以通过靶向由膜脂构成的膜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并杀灭细胞。

2、插入膜和聚集作用:抗菌肽有着一种独特的结构,既不偏向不规则卷曲也不偏向螺旋式结构,其靶向细胞膜表面可发生聚集作用而进一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3、制造毒素:抗菌肽能引导细胞及外泌体释放毒素,从而进一步产生抗菌效果,通常情况下,这种毒素是有组织融合性的,可以抑制目标细胞的生长。

4、作用于核苷酸:抗菌肽可以靶向病毒的基因组或其他重要的生物分子,从而产生杀灭效果。

三、抗菌肽的应用随着抗菌肽的潜力被挖掘,一系列的应用领域和研究领域也将逐步展开:1、医疗领域:抗菌肽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其对人类表现出的免疫指向很少,所以目前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抗菌肽可以被喷雾入肺,用于治疗肺部感染;也可以制成纱布用于伤口护理;还可以作为口腔护理剂,以预防感染性疾病。

此外,抗菌肽还可以被用于高龄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线粒体攻击作用



Bobek等以人唾液中提取的抗菌肽MUC7作用于临床常见的 真菌、杆菌和球菌,发现MUC7对真菌和细菌都有很强的杀伤 作用。在超微结构中发现线粒体出现肿胀、空泡化、嵴脱落 和不规则排列,核膜界限不清,有的核破裂,内容物溢出。这表 明抗菌肽MUC7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呼吸有关。 Chen等也发现抗菌肽Tachy-plesin的作用机制与抑制线粒 体相关的caspase7和caspase6蛋白有关。 Fehlaum等发现Thanatin在0. 3 ~ 0. 6μmol/L时,就对大肠 杆菌表现出强烈的杀菌作用。但当其浓度提高到70μmol/L 时,仍然检测不到细胞内K+的泄漏,提示Thanatin不是通过形 成离子通道来杀灭细菌。当利用40μmol/L的Thanatin处理 细菌时, 1h后可检测到细胞的呼吸作用变弱,6h后完全停止。 因此认为Thanatin通过抑制细胞呼吸作用来杀菌的。

3· 2诱导细胞凋亡
Mai等以融合抗菌肽DP1局部注射到小鼠实体瘤内, 研究DP1对肿瘤细胞株MCA20凋亡的影响,发现 DP1可迅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使肿瘤体积缩小。 Chen等以抗菌肽RGD tachyplesin作用于前列腺 癌细胞株TSU,以荧光免疫法和Western印迹杂交法 检测,结果发现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9、caspase8、 caspase3以及Fas配体表达均升高,提示抗菌肽 RGD tachyplesin可以诱导与Fas相关的凋亡。 由此推断诱导凋亡可能是某些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之 一。
2.
3.
4.
5.
富含某些氨基酸残基但不含Cys的抗菌肽。如富含脯氨酸 (Pro)或甘氨酸(Gly)残基的抗菌肽。如从猪肠内分离的抗 菌肽PR39中Pro含量占49%。鞘翅肽Coleoptericin和半 翅肽Hemiptericin的全序中富含Gly。 含一个二硫键的抗菌肽,该二硫键的位置通常在肽链C端。 如爪蟾皮肤细胞中产生的Brevinins。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硫键,具有β-折叠结构的抗菌肽。如绿 蝇防御素(Phormindefensin),分子内有6个Cys形成3个分 子内二硫键,肽链C末段是带有拟β-转角的反向平行的β片 层。实验证明,分子中的二硫键在其抗菌作用中至关重要。 由其他已知功能较大的多肽衍生而来的具有抗菌活力的肽。

这种内源性的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在机体抵抗病原 体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生物非特异 性免疫功能的重要防御成分。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 作用,对某些真菌、原生动物,耐药性细菌都有杀灭 作用,并可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抑制乙型肝炎病 毒等的复制。
抗菌肽的分类
迄今为止从不同生物体内诱导获得的抗菌肽已有 200多种,仅从昆虫体内分离得到的就有170余种。 根据结构不同可把抗菌肽分为5类: 单链无半胱氨酸(Cys)的抗菌肽,或由无规则卷曲连 接的两段а-螺旋组成的肽。该类包括天蚕素 Cecropins, Ma-gainins等。Magainins最初是从 非洲爪蟾的皮肤中发现的,它是爪蟾的皮肤在一定的 环境压力下分泌出的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成分, 由两个紧密相连的肽链组成,每一个肽链有23个氨基 酸,低浓度便可抑制许多细菌和真菌生长。
抗菌肽的应用前景

抗菌肽与上皮细胞、吞噬细胞、溶酶体等共同构成 了机体的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在体内具有直接的杀菌 活性。由于抗菌肽的高效、广谱抗菌和潜在的抗肿 瘤活性等传统抗生素无可比拟的优点,可望成为新型 的抗菌和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相信随着对抗 菌肽结构与作用机理的不断深入研究, 新型、高效、 低毒、广谱的抗菌肽将会在农业、医药、食品等领 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巨大的价值。
3· 6抑制蛋白质及细胞壁合成
Harder等发现人的抗菌肽β2
defensin3能够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使细菌不能维持正常 的细胞形态而生长受阻,并使细胞壁穿孔,最终 导致细菌死亡。在目前发现的抗菌肽多种作 用机制中,膜攻击理论被认为是抗菌肽最主要 作用机制,然而同一种抗菌肽也可能通过多种 途径发挥作用。
3· 4对细胞核染色体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抗菌肽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但Hariton 等用具有同源性的两种抗菌肽 dermaseptinS4,dermaseptinS4 (13)作用于HeLa肿瘤细胞 株,荧光免疫染色发现S4不能进入到肿瘤细胞内部;S4(13)M r较小,可以进入到细胞内部,但不能结合到细胞核上。对其进 行氨基酸序列加工改造后获得的新型抗菌肽PVS4 (13)、 RRS4(13)却具有更强的穿透性,同时也可以结合到肿瘤的细 胞核上。 结果表明,经这两种改造后的抗菌肽作用后的肿瘤细胞DNA 出现断裂,并最终导致死亡,由此推测抗菌肽可以通过直接作 用于肿瘤细胞的染色质发挥杀伤作用。
3· 5对癌细胞骨架的断裂作用

Chen等研究了天蚕素B、B1和B3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这3种 抗菌肽在空间结构和氨基酸序列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又有 一定的同源性。通过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发现,3种抗 菌肽都可以使细胞的双分子层发生溶解,微管崩解,肿瘤细胞 皱缩、死亡。并且发现这种杀伤作用的效率与3种抗菌肽的 空间结构和成分密切相关,证实了抗菌肽不仅可以使细胞膜 发生穿孔,而且还可以破坏微管的正常功能,影响细胞骨架的 完整性,阻止纺锤丝形成和有丝分裂,进而破坏细胞器,杀伤肿 瘤细胞。虽然抗菌肽对肿瘤细胞和正常人体细胞的细胞骨架 均有一定损伤,但后者骨架系统完整,修复快,不会造成不可逆 损伤。而肿瘤细胞骨架不完整,经抗菌肽作用后,得不到及时 修复,最终导致死亡。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胞膜攻击作用 诱导细胞凋亡 线粒体攻击作用 对细胞核染色体的影响 对癌细胞骨架的断裂作用 抑制蛋白质及细胞壁合成
3· 1胞膜攻击作用
大多数抗菌肽基本的作用机制是破坏肿瘤细胞或细 菌质膜结构,引起细胞内容物大量渗出,最终导致肿 瘤细胞和细菌的死亡,而抗菌肽分子的结构特征是保 证上述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 昆虫天蚕素的抗菌肽分子是通过其两亲性α-2螺旋 上的正电荷与细菌细胞膜磷脂分子上负电荷之间的 静电吸引而结合聚集在质膜上,然后抗菌肽分子中的 疏水段C端(酰胺基)α-2螺旋插入到疏水的细菌细胞 膜中央,双亲的α-2螺旋留在质膜表面,打乱了质膜上 蛋白质和脂质原有的排列秩序,使得膜外正电荷增多, 超过阈值导致膜去极化。由于抗菌肽分子的α-2螺 旋是亲、疏水两亲性的,所以当抗菌肽分子相互聚集 在一起时可形成离子通道,导致阳离子外流,最后细 菌失去保护,不能保持正常的渗透压而死亡。

从猪小肠中分离得到的抗菌肽(Cecp) 也是通过膜攻 击来完成对细菌的杀伤,但其C端为羧基而非酰胺基, 其抗菌谱也有所不同,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碱性氨 基酸与细菌外膜表面的磷脂酰头部结合,由于分子的 旋转导致Cecp的疏水基与膜的疏水区结合,超过阈 值时,则在质膜上形成瞬时小孔,导致菌体内容物溢 出,菌体裂解死亡。防御素作用于细胞膜,可增加生 物膜的通透性而发挥作用。 在人工脂质膜的实验显示,防御素作用于膜上形成稳 定的通道,且具有依赖电压的传导特性,因为防御素 分子很小,不能以单聚体的形式造成膜穿孔,但防御 素分子能以多聚体的形式作用于胞膜。
抗菌肽及抗菌分子机理
07202 张琳琪 冯瑶
概述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短肽的总
称,这些短肽分子量在2000~7000左右,由20~60个氨基酸残 基组成。这类活性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及广谱抗 菌等特点。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抗菌肽已成为近年来分子免疫 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研究的内容包括:抗菌肽的分 离与提纯,氨基酸序列的分析,蛋白质构型与功能的关系;抗菌 肽的作用机理;应用基因工程克隆和表达抗菌肽基因,改造 合成抗菌肽基因以及动植物的转抗菌肽基因工程等,其中昆 虫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最受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