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 第三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第三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第三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通过引入弹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弹力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如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绳子、钩子。
学具:记录本、笔。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弹簧玩具,引导学生思考弹簧的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 向学生解释弹力的概念,即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二、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即当弹簧受到力的作用时,其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2. 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表示的是力的大小,以及如何读取测量结果。
三、示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0分钟)1. 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包括将测力计固定在水平面上,将待测量的物体挂在钩子上,并观察刻度读数。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测量结果,讨论如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难点,如如何准确读取刻度,以及如何避免测量误差。
活动重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如何准确读取刻度,以及如何避免测量误差。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引入弹簧玩具和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让学生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以及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尝试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通过讲解弹簧测力计的难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准确读取刻度,以及如何避免测量误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3弹力弹簧测力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3弹力弹簧测力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堂课充满了期待和热情。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弹力的大小。
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堂课中,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弹力的定义,知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大小。
教学难点与重点在于让孩子们理解弹力的概念,并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弹簧测力计、不同硬度的物体、绳子、夹子等。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让孩子们用手挤压一个气球,感受弹力的存在。
然后,我会向孩子们介绍弹力的定义,并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接着,我会分组让孩子们进行实验。
每组都会得到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些不同硬度的物体。
我会指导孩子们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让他们测量不同物体的弹力大小,并记录下来。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重点关注孩子们的操作是否正确,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活动结束后,我会组织一个分享环节,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感受。
通过这个环节,我希望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弹力的概念。
在课后反思中,我会思考这堂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寻找改进的方法。
我会关注孩子们的参与度和兴趣,以及他们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如果有需要,我会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我还会进行一些拓展延伸活动,比如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来测量其他物体的弹力大小,或者让他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这样既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能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家庭亲子关系。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相信通过这堂课,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弹力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弹力的大小。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弹力力的测量
教案: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弹力力的测量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3. 弹力的大小: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大小。
4.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弹力的作用点:作用在物体形变的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培养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理解。
2.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弹力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绳子、挂钩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弹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情况。
2. 讲解弹力的概念:向学生解释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3. 演示弹力的产生条件:通过实验展示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时弹力的产生。
4. 讲解弹力的大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测量弹力的大小。
5. 讲解弹力的方向:解释弹力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6. 讲解弹力的作用点:引导学生观察并确定弹力的作用点。
7.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力的方向5. 弹力的作用点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记录不同力的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门、弹簧床等,并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弹力的技巧在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三节弹力力的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弹力的技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7.3 弹力弹簧测力计学年:20232024学年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教材章节: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3节教学内容:一、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是指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以及弹力的产生条件和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二、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即在一定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包括量程、分度值的认识,以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2.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能够运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挂绳、钩码、橡皮筋等。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涉及到弹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知识讲解:1. 讲解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的产生条件和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以及在一定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三、实验演示:1.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包括量程、分度值的认识,以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四、例题讲解:分析并讲解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测量物体的重量。
五、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作业设计:1. 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本物理书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答案:物理书的重力约为2N。
2. 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苹果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答案:苹果的重力约为2.5N。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二、拓展延伸:探讨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测力计的精度。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弹力弹簧测力计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 弹力弹簧测力计作为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一堂关于弹力的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理解弹力的概念,并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弹力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小球等,学具包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弹力小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弹力的存在,并引发他们对弹力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弹力的概念,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有关。
3. 演示: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力的作用效果。
4. 实践: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巩固他们对弹力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弹力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以及他们对弹力的理解程度。
同时,我也会给他们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比如让他们回家后,找一些物品,试着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它们的力的大小。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理解弹力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堂关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幼儿园课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理解弹力的概念是这堂课的难点之一。
由于弹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a.指导学生正确收集实验数据。
b.运用图表、计算等方法,从数据中提炼规律。
c.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5.合作探究:
a.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b.各组汇报,总结实验成果。
c.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提高探究能力。
6.知识拓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a.介绍胡克定律,拓宽知识面。
b.强调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1.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弹簧门、弹簧床等日常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原理,进而引入弹簧测力计的学习。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验操作。在讲解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弹力的产生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提高实验准确性。
3.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弹簧的弹性限度、摩擦力等因素,探讨如何减小误差。
3.教师提问:弹力是如何产生的?它与弹簧测力计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探讨,引出弹簧测力计的学习。
(二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2.教师通过实物展示,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如弹簧、挂钩、刻度盘等。
3.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如避免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保持测力计水平等。
2.强调实验操作规范、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弹力弹簧测力计
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3 弹力弹簧测力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具体内容如下: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3.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 使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弹簧测力计;2. 各种力的作用实例;3. 学生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各种力的作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弹力的概念。
2. 讲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解释弹力的定义,阐述弹力产生的条件。
3.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演示其制作过程。
4. 教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应用实例:让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实际物体的力,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4. 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2. 根据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一个有关弹簧测力计的应用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究有关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现象,提高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一、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1. 弹簧的弹性特性:弹簧具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去除外力后又能够恢复原状的特性。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弹力的概念,并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方法。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教学,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和学习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弹簧测力计进行简单的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它进行力的测量。
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理解弹力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等。
学具包括记录本和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到力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向孩子们介绍弹力的概念,并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使用它进行力的测量。
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理解弹力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也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这就是我设计的这节课的教学方案。
我相信,通过实践活动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活动的设计我选择了实践性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和学习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这种方法的原因在于,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通过拉弹簧并观察其伸长的程度,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 第三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三、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你能举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吗?二、弹力介绍:跳水,蹦床,蹦极,射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a、钢尺压弯反弹;b、拉伸或压缩弹簧。
小结: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
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三、测力计及其使用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c、测量:不能超过量程弹簧伸长方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d、读数:数值+单位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形变包括形变和塑性形变,弹力是指。
2、诸如力、力都是因为物体形变而产生的,这个力我们叫。
3、实验室里常用的测力计是,它是根据在一定的范围内,拉力越大,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主要是由、、组成。
4、弹簧秤的正确使用方法是:(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的力。
(2)观察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的和。
(3)要检查指针是否在刻度处,若不在,应。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一致;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深思熟虑了很久。
我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并且能够运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弹力的大小。
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地测量弹力的大小。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结果来分析弹力的特性。
为了能够顺利进行课堂活动,我准备了一些弹簧测力计和各种不同硬度的物品,比如橡皮筋、弹簧等。
学生们可以自己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品的弹力。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学生们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准确地测量出弹力的大小。
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通过实验结果来探索弹力的规律。
课后,我会让学生们写一篇反思报告,回顾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思考自己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弹簧测力计,以及通过实验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比如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更多关于弹力的知识,或者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来探索弹力的特性。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不仅掌握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也能够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堂课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如何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这是引起他们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这是学生们能够准确测量弹力大小的关键。
再次,如何通过实验结果来分析弹力的特性,这是培养学生们思考和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以及如何通过课后拓展延伸来加深他们对弹力知识的理解。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弹力弹簧测力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7章第3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力的示意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拉伸弹簧,感受弹力的存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3.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4.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5.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6. 讲解力的示意图: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7.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力的示意图。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力的示意图,并标注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力的示意图,并标注力的大小和方向。
2. 题目:简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答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包括: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确保被测力不超过量程;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零刻度线上,需要进行调零;要确保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避免因摩擦而影响测量结果。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弹力弹簧测力计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解决: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弹簧测力计的不准确度、数据的误差等。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拓展
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弹力现象的探究活动,如制作弹力玩具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2.进行学科交叉教学:结合数学、化学等学科,让学生了解弹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介绍弹簧测力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追求。
3.注重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5.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测量方法。
2.新课: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示范正确使用方法。
3.合作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学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3. 弹力 弹簧测力计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方法(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录象片段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硬纸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集体教学设计个人教学说明教师活动(及要求)学生活动(及要求)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赛录象新课学习一、弹力1.提出问题: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2.要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的物体,找一找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状?3.给出弹力的概念。
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1.使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组成,并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弹簧测力计(1) 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盘、秤钩指导学生将各部分的名称填在书上。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2.学生列举出生活及生产中见到过的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 了解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2)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3) 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欣赏画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感悟出弹力的概念观察弹簧测力计回答:1、弹簧测力计的作用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回答并填写。
4、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走向生活。
通过写使用说明书,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住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感受1N、5N、10N力的大小。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1)弹性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4.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使用图表、公式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引导学生从数据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鼓励学生思考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设计一个利用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小发明或改进方案。学生需要简要描述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和预期效果。
4. **小组研究性学习**:
-分小组进行一项关于弹力的研究性学习,研究主题自选,可以是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弹力与其他类型力的比较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并制作PPT在班上展示。
4.能够运用所学的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己的实践与探究能力: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任务:
1.让学生分组讨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探讨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弹簧测力计的理解。
3.针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步骤。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判断弹力的产生条件,区分弹力与其他类型的力。
1.学生对弹力的概念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验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3.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能够运用测力计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弹簧测力计、绳子、重物等。
我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簧床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然后,我向学生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解释测力计是如何工作的。
接着,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测力计,并使用它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
上完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在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我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弹力和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也能够从中受益。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第一个重点,理解和掌握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我认为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只有当学生了解了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才能够正确地使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重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观的教学方式,通过展示和讲解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同时,我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测力计,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测力计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第二个重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弹力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其科学探究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器材(如小球、细线等)。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弹力现象,如拉开弹簧门、拉伸弹簧等。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定义,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示例演示:教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5. 应用拓展:讨论弹簧测力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重量、检测弹簧弹性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7.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弹力的定义。
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答案:弹力是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测量弹力通常使用弹簧测力计。
2. 题目二:请说明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答案: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的弹性变形程度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弹簧的弹性变形程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案 (新版)教科版
3.弹力弹簧测力计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2.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具准备】多媒体、玩具弓(或弹弓)、钢尺(或废钢锯条)、弹簧、橡皮泥、橡皮筋、小车(带有弹簧)、拉力计、弹簧测力计、钩码、硬纸板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出示弹弓,并用力拉弹弓上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师弹弓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生: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性质.学生思考、讨论: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压缩弹簧,弹簧缩短.师日常生活中类似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很多,如弓箭、钢尺、撑竿跳高的撑竿等.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弹性形变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弹力1.弹性师请同学们就刚才看到的视频,结合观察教材P10页图7-3-2思考,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生: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师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做弹性.2.弹力师请同学们自己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或弹簧)来感受下,体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弹力(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刚才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弹簧时,感受到钢尺、橡皮筋、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即钢尺、橡皮筋、弹簧也在拉手,这表明橡皮筋、弹簧等在发生形变时产生了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我们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时,当超过了弹性范围后,弹簧被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橡皮筋被拉断,这时就不再是弹性形变.因此,我们把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小结:(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3.塑性师请大家捏、拉橡皮泥,并想一想,橡皮泥与橡皮筋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并回答:橡皮泥用力捏(拉)后发生变形,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形.师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教师说明:(1)有些物体的形变是微小的,人眼不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到.(2)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塑性形变.例如:人在水泥地面上行走、汽车在水泥地面上行驶,都会使路面发生弹性形变.汽车如果超载就可能使路面的形变超过弹性限度,路面会发生塑性形变即路面被破坏.4.弹力的性质师请大家再次拉橡皮筋、弹簧,并思考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学生思考、讨论: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像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体.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实验.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演示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演示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图:师请大家思考,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车受到力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小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由此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同时要发生形变.同时我们还看到,小车是向右运动,表明小车受到的力(弹力)是向右的,而弹簧是缩短的,是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产生的弹力,由此可见,弹力的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演示4:将弹簧压缩得短些、更短些,引导学生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变化,并得出结论.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弹簧压缩得更短些时,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些,产生的弹力更大.由此得到结论: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师我们拉测力计时,弹簧拉得越长,我们感觉越吃力,就是这个道理.师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吗?学生举例:①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笔筒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②跳水运动中1m板和3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③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④撑竿跳高运动员利用撑竿形变后产生的弹力把人弹得更高些.⑤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⑥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总结:弹力的性质①产生的原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②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要发生弹性形变.③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④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⑤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教师说明】(1)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发生形变,这是力的一种作用效果.(2)弹力是一种效果力,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形变往往难以察觉,故判断是否产生弹力可依据两点:①物体间是否接触;②接触处是否存在着相互挤压或拉伸(即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例1 (多选)(用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B.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C.支持力、压力、拉力都属于弹力D.坐在凳子上的人,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人的形变而产生的弹力解析:物体的形变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塑性形变.弹力发生在直接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故A正确;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会对与它相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所以B错;支持力、压力、拉力是从力产生的效果来加以区分的,从力产生的本质上看,它们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所以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故C 正确;人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不可能是人自己,人坐在凳子上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凳子的形变产生的弹力,故D错误.答案:AC教学探究点 2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多媒体课件展示)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大量实验表明,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Δ1与弹簧所受拉力F成正比,其关系式为F=kΔ1,k为比例系数,其大小与弹簧本身有关,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弹簧的伸长与它所受的拉力就不成正比了,因此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给我们演示实验“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思考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操作要求.一位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学生分析讨论、回答:生1: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拉力的大小,以免拉力太大,损坏弹簧测力计;生2:拉弹簧测力计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生3:读数时视线应该正对刻度线.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c、测量:被测的力不能超过量程;弹簧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d、读数:数值+单位.4.学生分组实验练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例2(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分度值是_____,此时被测拉力的大小是_____.解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应是一个范围,即刻度盘上所标的最小数值到最大数值的测量范围:0~10N;分度值则是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从刻度盘上可以看出,0~2N之间分成了5个小格,则1个小格代表0.4N;此时指针正指在6N的位置,所以被测力的大小为6N.答案:0~10N 0.4N 6N例3(多选)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竖直方向的力B.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无关紧要,不影响测量C.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D.施力的方向不应偏离弹簧的轴线方向解析:A、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任何方向上的力,只是保持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方向一致就可以了,因此这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使用前指针校零,才能保证读数的正确性,因此这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如果超过了它的量程不但不能准确测量,还要损坏弹簧,这是正确的,符合题意;D、施力的方向不应偏离弹簧的轴线方向,这是正确的,符合题意.答案:CD例 4 (浙江杭州中考)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力要小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力的大小解析:弹簧在两种情况下承受的拉力相同,两个人沿相反方向拉弹簧和将弹簧一端固定,两个人同时用力拉弹簧,效果一样,因为两个人拉时,某一个人拉相当于固定在柱子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拉弹簧的力和弹簧拉人的力相当,所以两种情况下,拉力相等,所以乙图中每个人的拉力是甲图中每个人拉力1/2 ,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B【教师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弹性和弹力,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知道它的测量原理,进而熟悉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请同学们课后练习测量物理课本的重力,并交流讨论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在网上查阅更多与弹簧测力计相关的资料.【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教材习题解答家庭实验室实验表明:A弹簧测力计对B弹簧测力计的作用与B弹簧测力计对A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自我评价1.0~5 0.2 22.提示:自己动手做一做,亲身感受各力的大小.3.提示:自己动手做一做,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教学反思1.弹力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要学习.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也很多.从弹力应用的广泛性和关于力的初步知识的完整性出发,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增加了"了解弹力"的内容.把教学难点定为对弹力的概念的理解,但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形成的,至于它的三要素只简单提到.我的突破方法是充分利用手中的器材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弹力的存在,从而理解弹力的概念.教学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上,突破方法是每人手上都有弹簧测力计,并去使用它,同时给出一些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资料放在屏幕上给学生看,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并在学习中交流.因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的场合是很多的,所以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我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2.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突破难点,我课前让学生做足了准备工作,同学们自己带了实验器材,例如:橡皮筋,弹簧,钢尺,海绵,小面包,橡皮泥等.我也为大家准备了弹簧测力计.让学生们能够自己亲自动手去按一按,压一压,感受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这样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而且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探究学习的价值和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弹力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弹力;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你能举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吗?
二、弹力
介绍: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a、钢尺压弯反弹;
b、拉伸或压缩弹簧。
小结: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
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三、测力计及其使用
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
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
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
c、测量:不能超过量程
弹簧伸长方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
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
d、读数:数值+单位
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形变包括形变和塑性形变,弹力是指。
2、诸如力、力都是因为物体形变而产生的,这个力我们叫。
3、实验室里常用的测力计是,它是根据在一定的范围内,拉力越大,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主要是由、、组成。
4、弹簧秤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的力。
(2)观察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的和。
(3)要检查指针是否在刻度处,若不在,应。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一致;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5、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
六、小结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