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的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冻伤急救原则

冻伤急救原则

冻伤急救原则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多发生在寒冷地区和冬季。

以下是冻伤急救的一些原则:
1. 脱离寒冷环境:尽快将冻伤患者转移到温暖、干燥的环境中,避免继续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以防止冻伤加重。

2. 避免二次伤害:冻伤患者的皮肤可能已经受损,要注意避免对冻伤部位进行揉搓、按摩或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热敷,以免加重损伤。

3. 温水复温:对于轻度冻伤,可将冻伤部位浸入 37-40℃的温水中复温,时间一般为20-30 分钟。

注意水温不要过高,以免引起烫伤。

4. 保持冻伤部位清洁:使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洗冻伤部位,去除污垢和残留物。

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擦干,避免摩擦和损伤皮肤。

5. 就医处理:对于严重的冻伤,如出现水泡、皮肤坏死、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医生会根据冻伤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清创、抗感染、植皮等。

6. 注意休息和保暖:冻伤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同时,要注意保暖,穿戴合适的衣物,避免再次冻伤。

7. 预防措施:平时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穿戴合适的衣物和鞋袜。

在寒冷环境中工作或活动时,要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中。

总之,冻伤急救的关键是尽快脱离寒冷环境,进行适当的复温处理,并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同时,要注意预防冻伤的发生,做好保暖措施。

防冻常识

防冻常识

防冻常识冬季野外登山穿越,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行走,如遇恶劣天气,又缺乏必要的防寒保护措施,极有冻伤肢体的可能。

一、最常见的冻伤部位:多发生在手指、足趾、手背、足跟、耳廓、鼻尖、面颊部等处。

这些部位都在身体的末端或表面,血流缓慢,且又经常暴露在外,局部温度低,极易受寒冷的伤害。

二、最容易发生冻伤的时机:1、山顶风很大,能迅速带走你体表的热量造成冻伤;2、扎营时手指会长时间暴露在外,也比较容易冻伤;3、冬季夜间温度很低,经常在-15℃以下,若夜间行走也容易发生冻伤。

三、判断冻伤的程度:1、一度冻伤皮肤苍白、麻木,进而皮肤充血、水肿、发痒和疼痛。

2、二度冻伤除皮肤红肿外,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后流出黄水,自觉皮肤发热,疼痛较重。

3、三度冻伤局部皮肤或肢体坏死,出现血性水疱,皮肤呈紫褐色,局部感觉消失。

四、冻伤的野外救护措施:原则: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

(1) 一度冻伤,可让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可用热水(不能太烫)浸泡,再涂以冻疮膏即可。

(2) 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

(3) 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

(4) 多喝热饮料(姜糖水、感冒冲剂),如疼痛可服2片去痛片治疗。

(5) 除去湿的衣服,进入羽绒睡袋保暖。

(6)用温水轻轻地清洁伤处,由于解冻的伤处很疼并且皮肤及肌肉有可能失去知觉,所以要格外小心。

(7)确使伤处完全干燥(包括趾间)。

有创面的用消毒棉花,无创面的用干净、松软的棉垫子包裹保护伤处并保温。

五、冻伤急救注意事项冻伤急救时,若一时无法获得温热水,可将冻伤部位或冻伤患儿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腋下复温。

注意冻伤后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热水加热,所有冻伤部位应尽可能缓慢地使之温暖而恢复正常体温。

切忌直接用雪团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

冬季急救知识大全

冬季急救知识大全

冬季急救知识大全冬季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健康的季节,而急救知识的掌握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这里,将为大家介绍冬季急救知识大全,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一、交通安全在冬季,道路容易结冰,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交通安全呢?首先,我们要注意行车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不必要的超车和疲劳驾驶。

其次,要认真检查车辆状况,确保车辆制动系统、轮胎等处于良好状态。

最后,车辆出现故障时,应在安全地点停车,打开双闪灯并使用安全三角标志提示其他车辆注意。

二、冻伤急救冬季易发生冻伤,特别是手部、足部、面部等暴露部位更容易受伤。

遇到冻伤时,应立刻找到温暖的地方,脱掉湿衣服并用温水轻轻地清洗受伤部位。

然后用敷料包裹伤口,并轻轻按摩受伤部位使其渐渐恢复温度。

如果伤口非常严重,应立刻就医。

三、心脏急救冬季气温低,很容易导致心脏疾病的发生。

遇到心脏疾病怎么办呢?首先,要保持冷静,拨打急救电话并按照指示给患者进行急救。

急救措施包括口对口昏迷人员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

在急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尊严,不要让患者感到害怕或不舒服。

四、中毒急救在冬季,有些人可能会在室内采用煤炭、液化气、油或木柴等易产生一氧化碳的燃料取暖,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

如果出现头痛、呕吐、晕眩、乏力等不适症状,应该立刻打开门窗换气,将中毒者从中毒现场带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匆忙送往医院前,家属应该尽量清楚告诉医生中毒情况。

五、骨折和撞击伤急救冬季出现雪地滑倒的情况十分常见,而这时就需要及时的骨折急救。

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帮助受伤者躺下,并抬起患处。

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衣服等包裹患处,以防止严重的出血。

受伤者去医院检查时,家长或陪护人应该详细的向医生描述受伤的情况,以便医生能够起到更好的救助作用。

以上就是冬季急救知识大全的相关内容。

冬季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健康的季节,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冬季防冻伤安全知识

冬季防冻伤安全知识

冬季防冻伤安全知识
冬季防冻伤安全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保暖:出门时要穿足够的衣物,包括帽子、围巾、手套等,以保持身体温暖。

尽量停留在背风向阳的位置,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裤,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2. 注意饮食:尽量多吃些高热量的食物,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

多喝热饮,有助保持体温。

3. 注意观察:要经常观察皮肤,尤其是耳面部和手部等裸露部位,查看有无出现苍白、僵硬或失去知觉。

并不时搓揉面部皮肤,伸展筋骨活动手足。

4. 防止接触低温物体:裸手不要接触金属物体,寒冷季节这种物体表面温度很低,热传导很快,手接触易于冻伤。

加强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防护。

5. 注意活动:老年人耐寒能力差,应特别注意腿脚保暖,避免久坐,经常站立活动、跺脚、搓手等促进血液循环。

6. 正确处理冻伤:如果发生冻伤应立即用温水迅速复温,若不具备复温条件,亦不应采用错误的复温方法,如拍打、冷水浸泡、雪搓或火烤等。

7. 预先处理: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可进行必要的处理,如解冻后,冻伤部位可能出现烧灼感感、肿胀,皮肤可能出现水泡或变色(红、紫、蓝)。

避免冻伤部位皮肤破损可用干净的衣物、毛巾把脚趾或手指隔开,避免因摩擦或搬动擦破皮肤,导致感染。

避免解冻
部位再次冻结,解冻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可使用干净的衣物包裹冻伤部位,避免再次冻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以上就是冬季防冻伤安全知识的一些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防冻伤安全知识问答

防冻伤安全知识问答

防冻伤安全知识问答防冻伤安全知识问答导语:寒冬来临,防冻伤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提高大家的防护意识和减少可能出现的伤害,下面我将针对常见的问题,回答一些与防冻伤相关的安全知识。

希望通过问答的方式,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防冻伤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问:什么是冻伤?答:冻伤是由于人体在极端低温环境下暴露时间过久,或暴露于湿度较大的低温环境下,使组织冷冻,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常见的冻伤包括皮肤冻伤和组织冻伤两种。

问:哪些人更容易得冻伤?答:以下人群更容易受到冻伤的影响:1.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的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交通警察等。

2. 进行高寒地区户外运动的人,如滑雪、登山、探险等。

3. 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待在户外的人,如露宿、旅行等。

问:哪些部位容易受到冻伤?答:极易受到冻伤的部位主要包括手指、脚趾、耳朵、鼻子和面部等暴露的部位。

这些部位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容易在低温环境下受到冷冻。

问:如何预防冻伤?答:以下是一些预防冻伤的常见方法:1. 注意穿着合适的保暖服装,包括帽子、手套、围巾等。

尽量选择层次感丰富的穿着,以增加保暖效果。

2. 减少皮肤暴露的时间,尽量减少在寒冷环境下的活动时间。

3. 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高热量和维生素的食物,提高体内的抗寒能力。

4. 避免饮酒和吸烟,它们会影响体温调节的能力。

5. 注意保持室内温暖,将暖气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问:如何判断是否出现了冻伤?答:常见的冻伤症状包括:1. 皮肤变白或呈灰白色,触摸时感觉冰冷。

2. 感觉到刺痛、麻木、灼热或疼痛的感觉。

3. 皮肤变得僵硬或变得软糯。

4. 出现水泡、疤痕或溃疡等伤口。

问:一旦出现了冻伤,应该怎么处理?答:一旦发现出现冻伤症状,应该及时采取以下措施:1. 将冻伤部位迅速转移到室内温暖的地方。

2. 将冻伤部位轻柔地用温水浸泡,切勿使用热水。

3. 轻轻擦干冻伤部位,并用干净的棉布或纱布包裹。

4. 避免按摩或搓揉冻伤部位,避免出现损伤。

应急救护大赛题库之突发事件(冻伤)知识点

应急救护大赛题库之突发事件(冻伤)知识点

应急救护大赛题库之突发事件(冻伤)知识点一、判断题1、冻伤是指冰点以下的低温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引起的损伤。

(√)2、冻伤是由于寒冷、局部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

(×)3、冻伤都发生在寒冷的北方地区。

(×)4、冻伤后可以用烤火或雪搓来解冻。

(×)5、雪地里肢体冻伤立即用雪搓。

(×)6、冻伤分全身冻伤和局部冻伤,局部冻伤比较常见。

(√)7、皮肤浅层冻伤,局部皮肤苍白、充血,水肿、痒、刺痛和感觉异常,属于一度冻伤。

(√)8、严重或深度冻伤者应该在损伤的24小时内复温。

(√)9、冻伤患者急救时,可以让患者多多饮酒。

(×)10、如果冻伤的伤肢出现水泡应立即放入40℃-45℃的水中浸泡20分钟达到复温的目的。

(×)11、对冻伤应急救护原则中一度冻伤将伤肢放入30-40℃的水中15-20分钟以上可达到复温的目的。

(×)12、张军冻伤后的皮肤红肿,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后还流出黄色浆液。

他自己感觉皮肤发热,疼痛较重。

因此判定他是三度冻伤。

(×)13、冻伤时禁用高温烘烤、热敷、冷水浴、雪搓、捶打等方法,不要使用黏性敷料。

(√)二、填空题1、局部冻伤通常分为三度:一度冻伤、二度冻伤、三度冻伤。

2、冻伤通常分为两种: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

3、局部冻伤时,伤肢肿胀较重或已有炎症时,则将健侧肢体放入温水中,若双上肢冻伤,则双下肢放入温水中,改善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

4、全身冻伤见于在登山中被雪埋盖或沉船落水,机体受到严重寒冷侵袭时引起的全身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人体被冻成僵硬状态。

5、全身冻伤肢体冻僵、意识丧失者,在搬运时要注意动作轻巧柔和,否则会造成肢体扭伤、组织断裂或骨折。

三、单选题1、冻伤通常可分为哪几类(A)。

A.局部和全身B.上肢和下肢C.前躯和后躯D.头部和身体2、严重或深度冻伤者应该在损伤的(A)内复温。

A.24小时B.36小时C.48小时D.72小时3、对冻伤应急救护原则中一度冻伤将伤肢放入(D)的水中20-30分钟以上可达到复温的目的。

《冻伤防治技术指导手册》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冻伤防治技术指导手册》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冻伤防治技术指导手册前言一、预防寒冷损伤的重要性与可行性1.决定户外作业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人。

要在严寒环境中取得户外作业的成功,关键的问题是使作业人员保持旺盛的脑力和体力,以强健的体魄战胜恶劣环境条件的干扰。

2.寒冷对户外作业有重大影响。

寒冷使户外作业的难度增大,但并非不可能完成。

应充分了解与寒冷环境户外作业有关的基本知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避寒冷造成的损害,这是完成任务的重要前提。

3.预防寒冷损伤是各级领导的责任。

各级领导不仅要组织、指挥好户外作业,还要科学地组织指挥抵御严寒侵袭,搞好防寒防冻工作,减少寒冷损伤发病率。

各级领导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有效的防冻措施,鼓舞斗志、树立信心,增强纪律性和凝聚力,消除严寒环境造成的孤独感与压抑感。

各级领导要有高度的进取心,发挥表率作用。

4.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确保落实,是作好寒冷损伤防治工作的关键。

本手册介绍寒冷环境对人员健康和作业能力的影响,以及消除寒冷环境不利影响的方法与措施。

二、寒冷环境的基本知识1.寒冷环境对人体健康和作业能力的直接影响①正常人体的体温波动在36~37℃之间。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大量散热。

如果防护不当会导致局部或全身温度降低、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引起寒冷损伤。

②寒冷环境常伴有风、雨、雪、冰和潮湿,这些因素加剧寒冷的影响,加重对人体健康和工作能力的损害。

③寒冷环境若伴有强阳光辐射,也可造成损伤。

2.寒冷环境对人体健康和工作能力的间接影响①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对食物与饮水的需求量增加,但因供应困难常引起食物与饮水短缺。

②在寒冷环境中保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有诸多困难,如缺少淋浴设施难于定期洗澡、更换内衣裤;无热水供应,户外工作后不能热水泡脚,常导致寒冷损伤病人增多。

③人体的抵抗力降低,伤病员更容易患寒冷损伤。

④冬季室内使用炉火取暖时,可引起烧伤或一氧化碳中毒。

⑤在寒冷环境中工作,服装和用具经常出现问题。

笨重的冬装限制运动、导致行进困难,影响视线,降低协调能力,妨碍手的灵活操作能力,使完成工作任务的难度加大。

冻伤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冻伤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保温:把患处加以保暖,避免进一步受 到寒冷刺激。 不要破皮:不要揉搓受冻部位,更不要 使用热水或暖鼻吹风等方法。
冻伤的护理
远离刺激:避免受到日光嗅、 热水等强刺激。
促进血液循环:冻伤的受损组 织需要充足的血液循环,要保 持局部血管扩张,以便使局部 组织新陈代谢加速,促进其恢 复再生。
冻伤的护理
消除浮肿:若受冻严重,可能会引起局 部的水肿。要及时消肿,可以采取冷敷 、按摩等方法。 药膏治疗:若受冻轻微,可以使用热敷 和冻伤药膏。若受冻严重,则需要就医 治疗。
冻伤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目录 什么是冻伤 冻伤的护理 预防冻伤 急救知识
什么是冻伤
什么是冻伤
定义:冻伤是指人体组织由于低温 所导致的损伤,主要损伤部位为手 、足、耳、鼻、面部等远端末梢部 位。
分级:分为一度到四度冻伤,根据 冻伤的程度分为轻微、轻度、中度 和严重等不同层次。
冻伤的护理
冻伤的护理
预防冻伤
பைடு நூலகம்防冻伤
保暖:在寒冷环境下,应正确穿着 服装,保暖措施必不可少。 热身运动:在户外活动之前,要进 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以防止肌肉疲 劳。
预防冻伤
及时进食:保证营养充分,多饮热水有 利于防止冻伤的发生。 防止过度疲劳:在户外活动特别是在高 原环境下活动时,要注意不要过量活动 ,以免疲劳过度引起冻伤发生。
急救知识
急救知识
降温:将患者移至安全的室内 ,在有温暖环境下去除湿衣服 ,加盖被子,并饮热饮料或汤 类,以提高体温。若四肢已经 冻伤,则应静脉输入葡萄糖等 营养药物。
急救知识
紧急治疗:如病情不能缓解,就要寻求 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幼儿园防冻伤应急处理方案及安全知识问答

幼儿园防冻伤应急处理方案及安全知识问答

幼儿园防冻伤应急处理方案及安全知识问答冬季来临,天气寒冷,室外活动的幼儿容易受到冻伤的影响。

幼儿园防冻伤的应急处理方案及安全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防冻伤的应急处理方案以及相关的安全知识。

一、防冻伤的基本常识1.什么是冻伤?冻伤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严寒环境中,导致体表或者血管组织遭受冷冻,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严重的话会导致组织坏死。

2.哪些部位容易受到冻伤?手部、足部、面部及耳朵等暴露在外的部位容易受到冻伤的影响。

3.冻伤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变白、灰白,触摸时感觉僵硬或者木纳,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水肿和疼痛等症状。

二、幼儿园防冻伤的应急处理方案1.预防为主在幼儿园的冬季活动中,要加强幼儿的防寒意识教育,提倡在室外活动时穿戴保暖的衣物,尤其是手套、帽子、围巾等。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在早上和傍晚天气寒冷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尽量选择阳光照射充足的午后时段。

3.及时应对低温天气一旦出现低温天气,要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合理安排室内活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气候中。

4.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现幼儿出现冻伤的症状,要立即将其带到室内,用温暖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受伤部位,并用温水轻轻清洗,然后包裹保暖,送医院就诊。

三、安全知识问答1.冻伤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合理穿戴保暖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加强防寒意识教育等。

2.发生冻伤时,应该怎么处理?应迅速带幼儿到室内,用温暖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受伤部位,用温水清洗受伤部位,并包裹保暖,及时送医院就诊。

3.冻伤后的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冻伤后要避免用热水直接浸泡受伤部位,要避免用暖气或者其他高温物品加热受伤部位。

通过本次文章的阅读,相信每一位家长和幼儿园老师都能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幼儿园防冻伤的应急处理方案以及相关的安全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健康与安全,做好预防措施,有效应对突发状况,保障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成长。

冬季是幼儿园防冻伤的高发季节,幼儿在室外活动时容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幼儿园防冻伤的应急处理方案及安全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冻伤的科普知识课件

冻伤的科普知识课件

2. 冻伤的预 防
2. 冻伤的预防
注意保暖:穿着合适的衣物, 注意保护头部、手部、足部等 易受冻伤的部位。
避免过久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尽量减少在寒冷环境中的停留 时间,避免睡觉时长时间暴露 在寒冷中。
2. 冻伤的预防
避免接触冷物体: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冰 块、冷水等寒冷物体。
3. 急救措施
3. 急救措施
温水复温:用温水温和地进行复温 。 不按摩:不要按摩受冻伤的部位, 以免加重损伤。
3. 急救措施
寻求专业医疗:如果症状加重或伴有严 重疼痛等情况,应尽快就医。
4. 常见误区
4. 常见误区
不要用热水:不要使用过热的 水进行复温,以免引起烫伤。 不要用火炉等高温物体直接加 热:直接加热可能引起烫伤。
冻伤的科普知 识课件
目录 1. 什么是冻伤 2. 冻伤的预防 3. 急救措施 4. 常见误区
1. 什么是冻 伤
1. 什么是冻伤
冻伤的定义:冻伤是由于在寒冷环 境中暴露过久,导致身体组织受到 冷冻而引起的损伤。 冻伤的症状:发红、发紫、肿胀、 疼痛、痒等。
1. 什么是冻伤
冻伤的分级:一级冻伤、二级冻伤、三 级冻伤。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冻伤的科普知识PPT

冻伤的科普知识PPT
冻伤的科普知 识PPT
目录 冻伤的定义和分类 一度冻伤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二度冻伤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三度冻伤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冻伤的预防措施 常见的误区和应对方法 冻伤后的康复和护理
冻伤的定 义和分类
冻伤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冻伤是由于低温导致人体组 织受到损伤的一种病理过程。 分类: 冻伤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 冻伤。
三度冻伤 的症状和 处理方法
三度冻伤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症状: 皮肤组织坏死,可能伴 有大面积溃疡。 处理方法: 尽快就医,进行必 要的手术治疗和伤口清洁。
冻伤的预 防措施
冻伤的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穿着合适的衣物。 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环境中。
冻伤的预防措施
不要用真皮直接接触冰冷物体 。
常见的误 区和应对
方法
常见的误区和应对方法
误区: 用热水或火炉加热受冻 伤的部位。 应对方法: 使用温水轻轻冲洗 受伤部位,不用热水或火炉。源自冻伤后的 康复和护理
冻伤后的康复和护理
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和康复练 习。
冻伤后的康复和护理
定期复查和医生咨询,及时处理并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一度冻伤 的症状和 处理方法
一度冻伤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症状: 皮肤发红、肿胀和疼痛 。 处理方法: 用温水轻轻冲洗患 处,保持患处干燥,并避免摩 擦。
二度冻伤 的症状和 处理方法
二度冻伤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症状: 皮肤呈现水泡、水肿和 化脓等情况。 处理方法: 保护好受伤的皮肤 ,注意休息和补充营养。

冬季防寒防冻安全知识

冬季防寒防冻安全知识

冬季防寒防冻安全知识冬季防冻知识1、最常见的冻伤部位:多发生在手指、足趾、手背、足跟、耳廓、鼻尖、面颊部等处。

这些部位都在身体的末端或表面,血流缓慢,且又经常暴露在外,局部温度低,极易受寒冷的伤害。

2、最容易发生冻伤的时机:冬季夜间温度很低,经常在-8℃以下,若夜间行走也容易发生冻伤。

3、判断冻伤的程度:一度冻伤皮肤苍白、麻木,进而皮肤充血、水肿、发痒和疼痛。

二度冻伤除皮肤红肿外,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溃后流出黄水,自觉皮肤发热,疼痛较重。

三度冻伤局部皮肤或肢体坏死,出现血性水疱,皮肤呈紫褐色,局部感觉消失。

冻伤的救护措施(1)一度冻伤,可让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可用热水(不能太烫)浸泡,再涂以冻疮膏即可。

(2)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

(3)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

(4)多喝热饮料(姜糖水、感冒冲剂),如疼痛可服2片去痛片治疗。

(5)除去湿的衣服,进入羽绒睡袋保暖。

(6)用温水轻轻地清洁伤处,由于解冻的伤处很疼并且皮肤及肌肉有可能失去知觉,所以要格外小心。

(7)确使伤处完全干燥(包括趾间)。

有创面的用消毒棉花,无创面的用干净、松软的棉垫子包裹保护伤处并保温。

冻伤急救注意事项冻伤急救时,若一时无法获得温热水,可将冻伤部位或冻伤患儿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腋下复温。

注意冻伤后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热水加热,所有冻伤部位应尽可能缓慢地使之温暖而恢复正常体温。

切忌直接用雪团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

对已复温的患处,不能再用温热水浸泡,否则会加重组织损伤和坏死。

冬季防寒防冻安全知识俗话说“三分饥寒,七分温饱”,是非常有道理的。

冬季防寒保暖固然重要,但保暖过度,容易使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下降,耐寒能力降低,反倒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幼儿园防冻安全教育常识(3篇)

幼儿园防冻安全教育常识(3篇)

第1篇一、引言冬季是幼儿容易感冒、冻伤的季节,为了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园应加强防冻安全教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幼儿园防冻安全教育常识。

二、冬季幼儿易发的冻伤疾病1. 手足冻伤:冬季气温低,幼儿的手足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出现冻伤。

2. 喉咙冻伤:冬季室外寒冷,幼儿在户外玩耍时,容易因呼吸冷空气而引起喉咙冻伤。

3. 脚部冻伤:冬季幼儿穿着湿鞋,容易导致脚部受寒,引发冻伤。

4. 鼻炎:冬季气温低,幼儿容易感冒,进而引发鼻炎。

三、幼儿园防冻安全教育内容1. 增强幼儿的防冻意识(1)教育幼儿了解冬季易发的冻伤疾病,提高他们对冻伤的认识。

(2)告诉幼儿冻伤的危害,使其明白预防冻伤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防冻习惯(1)教育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2)指导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等保暖物品。

(3)教育幼儿不要在寒冷的环境中玩耍,如滑冰、滑雪等。

3. 加强幼儿的生活护理(1)教育幼儿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2)教育幼儿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预防感冒。

(3)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预防呼吸道感染。

4. 家园共育,共同关注幼儿防冻安全(1)幼儿园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防冻安全。

(2)家长要教育孩子遵守幼儿园的防冻安全规定,配合幼儿园做好防冻工作。

四、幼儿园防冻安全教育方法1. 开展防冻安全教育主题活动(1)组织幼儿观看防冻安全教育视频,了解冻伤的危害。

(2)开展防冻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幼儿对防冻知识的掌握。

2. 开展户外防冻安全演练(1)模拟冬季户外活动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防冻安全的重要性。

(2)教育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如何正确佩戴保暖物品。

3. 开展家庭防冻安全教育(1)向家长发放防冻安全知识宣传册,提高家长对幼儿防冻安全的重视。

(2)开展家长防冻安全知识讲座,让家长了解如何为幼儿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冻伤的急救措施

冻伤的急救措施

冻伤的急救措施标题:冻伤的急救措施引言概述:冻伤是在寒冷环境下暴露于低温下的皮肤和组织受到损伤的一种常见情况。

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减轻伤害、促进伤口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冻伤的急救措施。

正文内容:1. 了解冻伤的类型和程度1.1 一度冻伤:皮肤发红、肿胀,疼痛1.2 二度冻伤:皮肤浮现水泡,疼痛加剧1.3 三度冻伤:皮肤变黑、坏死,感觉丧失2. 急救措施2.1 将受冻的部位迅速转移到温暖环境中2.2 温和地清洁冻伤部位,避免磨擦和磨损2.3 保持受伤部位干燥,避免感染2.4 不要用热水或者热水袋直接加热冻伤部位2.5 保持伤口升高,减少肿胀3. 使用药物和草药3.1 局部使用疼痛缓解药物,如布洛芬3.2 使用抗生素药膏预防感染3.3 使用草药治疗,如芦荟凝胶和薰衣草精油4. 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4.1 饮用足够的水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4.2 摄入高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4.3 避免饮酒和吸烟,以促进伤口康复5. 寻求医疗匡助5.1 如果冻伤严重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即将就医5.2 医生可能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切除坏死组织或者进行手术5.3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措施总结:冻伤是一种常见的寒冷环境下的皮肤和组织损伤,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减轻伤害、促进伤口康复至关重要。

了解冻伤的类型和程度,迅速将受冻部位转移到温暖环境中,保持伤口干燥和升高,使用药物和草药,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以及寻求医疗匡助都是关键步骤。

冻伤的急救措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措施。

记住,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冻伤带来的伤害。

安全教育方案防冻伤

安全教育方案防冻伤

安全教育方案防冻伤第一部分:预防冻伤的基本知识一、冻伤的定义冻伤是指当人体遭受极端低温的环境时,由于皮肤和组织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导致组织受到冰冻损伤的一种疾病。

冻伤通常发生在手、脚、耳朵和鼻子等部位。

二、冻伤的危害冻伤会导致受伤部位发生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组织坏死,甚至截肢。

另外,冻伤还可能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三、易发人群长期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冻伤,如户外工作者、冬季运动爱好者、山地登山者等。

四、冻伤的预防预防冻伤的关键是保持温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另外,注意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也有助于预防冻伤的发生。

第二部分:预防冻伤的具体措施一、穿着合适的衣物1. 冬季户外活动时,穿着质地柔软、保暖性好的衣物,可以选择羊毛衣、羽绒服等。

2. 注意保护头、颈部和手脚,戴上合适的帽子、围巾、手套和保温鞋袜,避免受寒。

3. 出门前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二、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1. 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长时间,及时回到温暖的室内休息。

2. 户外活动时,避免在雨雪天气中行走,及时寻找避雨躲雪的地方。

三、合理饮食1. 冬季要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坚果等,增加身体的热量消耗。

2. 合理摄入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四、加强锻炼1. 冬季可以选择适宜的户外运动,如滑雪、溜冰、登山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 室内也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增加体温,保持身体的温暖。

五、注意保暖1. 在室内也要注意保暖,不要穿着过薄的衣物,避免着凉。

2. 在睡觉时,可以选择棉质的被褥,保持足够的保暖。

第三部分:应急措施一、出现冻伤症状时的急救方法1. 发现受伤者出现冻伤症状时,要第一时间帮助其脱离寒冷环境,避免继续冻伤。

2. 使用温暖的水或毛巾为受伤部位进行轻柔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受伤部位恢复。

幼儿园防冻伤安全教育方案

幼儿园防冻伤安全教育方案

幼儿园防冻伤安全教育方案一、前言寒冷的冬季是孩子们容易受到冻伤的季节,而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更需要加强对冻伤的预防和教育,保护孩子的健康安全。

为了提高师生和家长对冻伤安全知识的认识和了解,防止孩子们在冬季发生冻伤意外事件,特制定本安全教育方案。

二、冻伤概述冻伤是指在寒冷条件下,皮肤或组织暴露在寒冷环境中,由于局部温度过低,损害了局部皮肤和组织的情况。

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白、麻木等现象,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组织坏死。

幼儿因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发生冻伤。

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对冻伤的预防和教育,促进师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三、冻伤预防知识教育1. 冻伤的危害幼儿园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孩子们讲解冻伤的危害,告诉他们寒冷天气下不及时保暖可能导致冻伤的发生,以及冻伤可能带来的疼痛和恢复过程。

2. 冻伤的预防幼儿园应该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预防冻伤。

包括穿着合适的保暖服装、戴手套、围巾等,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在寒冷天气长时间玩耍等。

3. 冻伤急救知识幼儿园应该教会教师和家长冻伤的急救知识,包括如何正确处理冻伤部位,如何进行局部保暖和保护,并及时就医。

四、幼儿园冻伤安全教育方案1. 加强冻伤安全知识宣传幼儿园可以设计一些宣传海报、小册子等宣传品,向师生及家长宣传冻伤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充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2. 室内保暖措施为了保证孩子们在寒冷季节的室内活动,幼儿园可以加强供暖设施的维修和保养,确保室内温度适宜。

3. 室外活动安排幼儿园在冬季可以适当减少室外活动时间,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

如果必须进行户外活动,可以加强督促孩子们穿着保暖服装,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4. 师生冻伤应急演练幼儿园可以组织师生进行冻伤急救知识的应急演练,分角色模拟冻伤急救过程,提高大家处理突发意外事件的能力。

五、家长参与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医生、老师等进行冻伤安全知识讲座,并邀请家长们前来参加,增加家长对冻伤安全知识的了解,争取家校合作,共同保护幼儿的健康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

损伤程度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以及局部和全身的状态有直接关系。

在寒冷地区不论平时战时均可发生冻伤,尤其在战时,由于饥饿、疲劳、野外作业,或战斗持续时间较久,以及夜间长途行军,御寒设备不足或鞋袜不适等。

冻伤往往急剧增多,甚至成批发生,造成非战斗减员,对部队战斗力影响很大。

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法军冻伤约12万人,英军冻伤8万4千人,意军冻伤近30万人,德军冻伤1万3千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冻伤11万2千人,美军冻伤9万人。

朝鲜战争中,美国侵略军后送的5万名伤员中约一半是冻伤。

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期间,据东北军区抗美援朝统计资料:1951年冻伤伤员占全部收容数的15.2%(其中下肢冻伤占90.8%,上肢占9.2%),根据在入朝参战的第二次战役中(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三个军发生的4万4千余名伤员中,冻伤占近3万名(68%)。

依损伤的性质冻伤可分为冻结性损伤与非冻结性损伤两类。

局部损伤冻结性损伤冻僵全身冻伤冻亡冻疮非冻结性损伤战壕足、浸泡足(手)冻结性与非冻结性的损伤的区别,主要在于受损伤时环境的温度是否达到组织冰点以下和局部组织有无冻结史而定。

在实际遇到的伤员中,以局部冻伤最为常见,临床上通常所说的冻伤,即指此类损伤。

有时轻微的局部冻伤与冻疮往往不易区别。

此外,也有以损伤进行分类的,即分为全身性损伤(包括冻僵与冻亡)和局部性损伤(包括冻伤,冻疮,占壕足,浸泡足(手)等)。

局部性损伤多发生于身体暴露部位,如足,手,耳和颜面等。

其中以足部尤为多见,据统计约占冻伤总数的半数以上。

例如抗美援朝期间我志愿军某部统计的后送冻伤伤员中,下肢冻伤占97.3%,上肢占2.7%,但平时与战时也略有不同,据某寒区部队近年冻伤的统计,足占52.8%,手占36.5%颜面占11.7%(耳鼻)。

二、冻结性损伤(一)冻伤(局部冻伤)[病理生理变化]可分三个阶段:1.生理调节阶段:冻伤之初,人体为了调节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为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的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度增加,随之出现寒战,使代谢增高。

如寒冷继续增加,肝脏代谢活动也增强。

散热减少的主要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流减少,皮肤温度降低,以减少散热。

如果寒冷持续时间较长,皮肤血管往往出现短暂的扩张,使局部血流增快,皮温回升,循环暂时得以改善。

但人体为了避免热量散失,血管又随之收缩。

此种血管的收缩与扩张,均为人体抵御寒冷的保持反应。

当然,最后人体为了保持中心体温,皮肤和肢端血管持续收缩。

总之,在受冻之初,各项生理功能均趋亢进,如代谢增加,心跳加快,血管的舒缩交替等。

如寒冷持续过久,势必出现抑制,从而代谢降低,心跳减慢,导致中心体温降低。

此后皮肤及肢端血管出现持续性收缩,皮肤和肢体末端组织就可能发生冻结。

2.组织冻结阶段:当组织温度降至冰点(皮肤冻结温度为-50C)以下时,就会开始发生冻结。

冻结分为速冻与缓冻。

速冻:如接触温度很低的金属(如寒区置于户外的武器金属部分)或液体(如液氮)等,可以立即造成接触部位的皮肤冻结。

如未能及时脱离接触,冻结组织可以迅速加深,严重者可将皮肤冻结在寒冷的固体上,强行脱离,可造成撕脱伤。

缓冻:常见的冻伤发病过程均属于缓冻时,首先使细胞外液的水份形成晶体(冰核),随着时间的延长,冰晶体逐渐增大。

(速冻时不仅细胞外液冻结,同时细胞内液也冻结,但形成的冰晶体一般较缓冻时为小)。

因此,缓冻对组织损伤过程主要与细胞外的渗透压改变有关。

当外界温度低于组织冰点时,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形成冰晶体,电解质浓度(主要是钠离子)和渗透压升高,细胞内分向细胞外大量渗出(有人研究,细胞失水达78%时,即可造成细胞的损伤,而在冻伤时,失水程度可达85~90%),使组织脱水,蛋白质变性,酶活性降低,细胞发生皱缩,造成细胞内能量代谢物质的耗竭和丢失,从而使细胞线粒体的呼吸率下降,造成大量中间产物的堆积。

这是受冻组织死亡的主要原因。

此外,以往还认为,由于细胞外液冰晶体的不断增大,对组织细胞产生机械作用,使细胞间桥断裂或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也是造成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

由于损伤系在组织冻结时造成,通常称为原发性的损伤。

3.复温融化阶段在复温后,如系表浅的皮肤冻结,局部只呈现一般炎性反应,而无严重组织坏死,一般在1~2周后痊愈。

如系深部组织发生冻结,不仅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障碍依然存在,而且出现局部微循环障碍。

这是由于复温后冻区的血流暂时恢复,血管扩张,而冻结阶段血管壁已被损伤(内皮细胞对寒冷极为敏感)甚致破裂,故毛细胞管通透性和渗出增加,局部出现水肿和水疱,继而出现血流减慢和血液瘀滞,血液有形成分堆积,以至血栓形成。

此种复温后的改变称为冻溶性损伤或继发性损伤。

根据实验观察,组织复温融化后10分钟,就可出现微循环的闭塞现象。

24小时在小动脉、小静脉内有明显的血栓,3~4天发展成成弥散性血栓形成,导致组织坏死。

故有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冻伤组织的40%是原发性损伤,60%是由于循环恢复后继发的损伤,因此复温的方法对减少组织损伤有重要关系。

[临床表现]局部冻伤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反应前期(前驱期),反应期(炎症期)和反应后期(恢复期)。

1.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

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

2.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

冻伤损伤范围和程度,随复温后逐渐明显。

我国自70年代起将冻伤的严重程度,统一改为三度分类法。

其临床表现如下:一度损伤在表皮层。

局部皮肤发红,肿胀,主要症状是刺痛、灼痛,一般能在短期内(约1周)痊愈。

有时在数周或数月仍有局部出汗过多和冷感等后遗症状。

一度冻伤与冻疮的损伤机理虽有所不同,便临床表现和治疗基本相同。

二度损伤达真皮层。

有局部充血和水肿,复温后12~24小时出现浆液性水疱形成。

疱液多为澄黄色,透明,疱底呈鲜红色,局部疼痛较剧,但感觉迟钝,对针刺,冷、热感觉消失。

如无并发感染,4~5天后水肿减轻,水疱逐渐干燥,形成痂皮,2~3周后开始脱痂痊愈。

三度损伤达皮肤全层,皮下组织甚至肌肉,骨骼。

有显著的水肿和水疱,疱液多属血性,为鲜红色或咖啡色,疱底呈灰白色或污秽色。

皮肤为青紫色、灰白色、苍白色甚至紫黑色,指(趾)甲床呈灰黑色。

如无继发感染,局部变干、缩小,呈干性坏死,继发感染,则坏死组织产生恶臭分泌物,呈湿性坏死。

干性坏死出现分界线的时间,一般需要1~2个月.从坏死组织的完全脱落,健康肉芽的出现和上皮形成,往往需要2~3个月以上的时间。

表1-20二、三度冻伤复温后鉴别鉴别内容二度三度皮肤颜色红或紫红表紫,苍白,或紫黑水疱多为澄黄色,浆液性多为红色或咖啡色疱底鲜红色灰白或污秽色渗出物较少较多感觉痛觉过敏,深感觉存在深浅感觉迟钝或丧失皮温增高或正常降低3.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度冻伤坏死组织脱落后,肉芽创面形成的阶段。

此期可出现:①浆伤皮肤局部发冷,感觉减退或敏感;②对冷敏感,寒冷季节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③痛觉敏感,肢体不能持重等。

这些表现系由于交感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紊乱所引起。

[急救与冶疗]1.急救和治疗原则:①迅速脱离寒冷环境,防止继续受冻;②抓紧时间尽早快速复温;③局部涂敷冻伤膏;④改善局部微循环;⑤抗休克,抗感染和保暖;⑥应用内服活血化瘀等类药物;⑦二、三度冻伤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冻伤治疗;⑧冻伤的手术处理,应尽量减少伤残,最大限度的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体功能。

2.快速复温:尽快使伤员脱离寒冷环境后,如有条件,应立即进行温水快速复温,复温后在充分保暖的条件下后送。

如无快速复温条件,应尽早后送,后送途中应注意保暖,防止外伤。

到达医疗单位后应立即进行温水快速复温。

特别对于救治仍处于冻结状态的二、三、度烧伤,快速复温是效果总显著而关键的措施。

具体方法:将冻肢浸泡于420C(不宜过高)温水中,至冻区皮肤转红,尤其是指(趾)甲床潮红,组织变软为止,时间不宜过长。

对于颜面冻伤,可用420C的温水浸湿毛巾,进行局部热敷。

在无温水的条件下,可将冻肢立即置于自身或救护者的温暖体部,如腋下、腹部或胸部,以达复温的目的。

救治时严禁火烤、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患部。

3.改善局部微循环三度冻伤初期可应用低分子(分子量40,000以下)右旋醣酐,静脉点滴,逐日给药500~1000亳升,维持7~10天,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

必要时也可采用抗凝剂(如肝素)或血管扩张剂(罂粟硷、苄胺唑啉等)。

4.局部处理(1)局部用药:复温后局部立即涂敷冻伤外用药膏,可适当涂厚些,指(趾)间均需涂敷,并以无菌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2次,面积小的一、二度冻伤,可不包扎,但注意保暖。

可供使用的冻伤膏有呋喃西林霜剂:呋喃西林、考地松霜剂:呋喃西林、右旋醣酐霜剂等.,其配方与配制方法如下:*薄公英提取液1毫升相当生药4克基质配方完全相同油相基质:硬脂酸17克,液体石腊25克,羊毛脂2克。

水相基质:三乙醇胺2克,甘油(药用)5克,尼泊金甲酯0.1克,蒸馏水48~49毫升。

配制方法:交呋喃西林置于乳钵中研成细粉,加入甘油磨成糊状,再加2~3毫升蒸馏水,研匀备用。

将油相在水浴中加热至全部溶化,继续加热至750C。

将水相在水浴中加热溶化至750C后,缓慢加入750C的油相中,边倒边搅拌,并加入呋喃西林甘油糊。

继续研磨成霜剂。

(2)水疱的处理应在无菌条件下抽出水疱液,如果水疱较大,也可低位切口引流。

(3)感染创面和坏死痂皮的处理,感染创面应及时引流,防止痂下积脓,对坏死痂皮应及时蚕食脱痂。

(4)及时清除坏死痂皮的处理,肉芽创面新鲜后尽早植皮,消灭创面。

早期皮肤坏死形成干痂后,对于深部组织生活能力情况,往往不易判断,有时看来肢端已经坏死,但脱痂后露出肉芽创面(表明深部组织未坏死),经植皮后痊愈。

因此,对冻伤后截肢应取慎重态度,一般认其自行分离脱落,尽量保留有活力的组织,必要时可进行动脉造影,以了解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5中医中药治疗:应着重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方剂:乳香9克没药9克桃仁9克丹参30克当归6克毛冬青30克黄芩15克大黄4.5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共煎为一剂,一日服二次,连服7~14剂,亦可根据病人情况随证加减。

6.预防感染严重冻伤应口服或注射抗菌素:常规进行破伤风预防注射。

(二)冻僵(全身冻伤)[发病因素]冻僵亦称全身冻伤,是身体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引起,致全身新陈代谢机能降低,热量大量丧失,体温无法维持,最后意识昏迷,全身冻僵。

人体受寒之初,一方面用增强代谢产生热量,故肌肉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另方面外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