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知识要点概括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1、民族团结:(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2、香港和澳门回归:(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
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表解知识点1.民族团结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3.海峡两岸的交往(二)剖析重难点1.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和作用自治地区行使自治权利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遵循党的方针政策。
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我国的一级地方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实行的区域自治,而不是脱离一定地域的所谓“民族自治”,不单纯以人口比例为依据。
人口较多的民族可以自治,人口较少的民族也可以自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中国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一个民族全部居住在一个地区的情况极少。
在此情况下,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适应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才能实现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1)有利于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族权利。
(2)有利于捍卫国家统一和边防安全。
(3)有利于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国两制”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②实行两种制度,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的时间稳定性。
“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它不仅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3.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洗刷了一百多年前殖民侵略带给中国人民的耻辱,推进了国家的统一大业。
香港回归的实现,也为“一国两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有利于促进澳门的回归和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
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1)提出者:________。 (2)涵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 ____________,台湾、______和______实 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和“一国两制”有着根本的区别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 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当家 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要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 2.“一国两制”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 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 主义制度。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复习目标
1.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识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知道一国两制 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 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 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
知识梳理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当பைடு நூலகம்训练
比一比谁记得好
1.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 汉族 为主体的 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形成了以______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五个 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 2.成就:全国已建立_______ 州、自治县等。 民族团结 3.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________ 和地区发展具 基本政治制度 。 有重要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_______________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武装解放 和平解放
邓小平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改革开放 以后
江泽民 胡锦涛
八项主张
四点意见 《反分裂国家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

【2019年度】精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教案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台基本方针教学内容分析: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台基本方针。
巩固已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过程与通过复习,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能够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原因,各民族共同繁荣,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原因,对台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
媒体教具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第十一课民族团结(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1、民族分布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2、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3、在筹建新的时候,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1)5个省级自治区教师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体例单元主题历史要素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港澳台问题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是中国现代史部分的专题内容。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史中的专题内容,主要讲述了两个关系国家团结安定的重要问题——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重点介绍了两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港澳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不断扩大的事实表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他们已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有了基本的认识。
同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读图、识图能力,养成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对知识进行迁移。
但是,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概括能力还不强,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绘制时空坐标轴,梳理民族大团结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史实,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图片、研读史料,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通过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研读史料,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现代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发
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是
( B)
A.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民间团体的经济交流
D.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3.(2018·云南第 16 题 2 分)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
其回归与下列哪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 世纪末实行的哪一战略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大开发。
材料四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史清楚表明,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促进 了国家大一统和中华文明大发展,每一次国家大一统和中华文明大发展 都强化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和谐之道在于不同区域的农耕、绿洲、山 地与不同草原文明的交流交融;在于不同民族的政权对于先进文明的主 动选择与弘扬;在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始终具有不断完善的制度实 践与体制支撑。
——潘岳《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共同体;与国家大一统、中 华文明大发展相辅相成,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断完善的制度实践 与体制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需要,有 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 C)
A.依法治国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战略
4.(2019·昆明第 13 题 2 分)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 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是 ( B ) A.试办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 B.“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C.坚持“九二共识”的成果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现代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949 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 确立 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宪宪法法
__。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47 年,__内内蒙蒙古古自治自区治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 实施 数民族自治区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__新新疆疆__ 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5 个自治区,30 个自治州,120 个自治县(旗)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 意义 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 途径 决
点 现状 已解决
尚未解决
①基本方针都是“一国两制”。②都享有高度自治权。③ 相同点
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正确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从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看:反对分裂,实现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 展的主流。事实说明,团结统一则国昌民富,敌对分裂则国弱民贫。 (2)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中华民族有着强 大的凝聚力。完成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 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 国统一
【主题线索归纳】
民族区域自治制
“和平统一、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一项基本方针
度
一国两制”
两大创新
民族区域自治制
香港、澳门回
两地回归
度、“一国两制”
归
考点 1:民族大团结(八下第 12 课 P60-64)(2022 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5 周年)
课标要求: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 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共进共赢,将为 世界各国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推 动国际社会朝着和平、发展、合作的 方向前进。
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各民族将更加 积极地投身于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共 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 斗。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可以增强各民族的团结意识,使各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 一起。
提升民族自豪感
国家统一可以提升各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各民族更加热爱自 己的祖国。
04
维护民族团结与促进祖国统一
政策与法律保障
政策支持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和民族优惠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合 法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古代统一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统一时期,如秦朝、汉朝、唐朝等,这些统一时期促进了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分裂与割据
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出现了分裂和割据的局面,如三国时 期、南北朝时期等,这些时期使得民族矛盾加剧。
当前统一的形势与挑战
一国两制
国际反华势力
当前,中国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即 在保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让香港、 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资源共享
国家资源应由各民族共享,保障各民族平等地享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 共服务。
社会和谐与稳定
和谐氛围
营造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消除民族隔阂与矛盾,增 强民族团结意识。
稳定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打击一切破坏民族团结 和祖国统一的行为。
03
祖国统一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社会参与与民间交流
社会参与
鼓励各族人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课 标 解 读
单 元 解 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重点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问题
2. 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3. 海峡两岸的交往史实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地位
①历史特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 一多民族国家 ②现实情况:各民族和谐相处,形 成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归祖国开辟了途径的是( )
A.民主集中制的实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中考真题演练
5.(2022·辽宁营口)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庆
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前》。歌曲呈现出香港政治稳定、经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展的繁荣局面。使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 )
起,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结束了。下列有关香港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下解决的 ②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④标志着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4.(2022·贵州贵阳)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
使主权。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香港顺利回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 地位 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二)港澳回归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时间 意义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 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 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精编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阐述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问题。
内容以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的提出、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了在处理民族问题和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立场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知识结构】【真题解析】1、【XX湖北宜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改革开放d.四项基本原则【解析】本题以《乡愁》诗中“母子分离”的语句,描述海峡两岸的离别之痛,主要考查的是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方案—“一国两制”。
本题答案为a。
2、【XX年益阳市】材料一:1982年9月,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态度强硬:中英谈判只有在承认“三项条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下去。
邓小平在会见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到时英国必须下旗归去。
材料二:香港地区示意图请回答:(1)代表香港岛的是图中字母____,代表新界的是图中字母___ 。
(2)与香港问题相关的“三个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3)到今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已有_____周年。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与读图、识图能力。
在香港被英国侵占的过程中,最先侵占的是香港岛、然后是九龙司地方一区,最后是“新界”。
香港岛、九龙、“新界”的地理位置是读图识图的重点。
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的交往
1987年,台放弃“三不”政策 1990年,台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 成共识。 1993年,新加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 利”写入协议。
2005年,国民党、亲民党、新党主席访问大陆。 2008年12月,两岸正式实现三通。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4、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和影响
意义: ①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受到各民族 的热烈欢迎。 ②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 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3 4
确定回归日:1999年12月20日 政权交接仪式:1999年12月20日
澳门特首何厚铧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澳门区徽
澳门区旗
观察解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及 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 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 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 新纪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 的范例。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3 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
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
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
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
展的新气象。
朝 鲜 族 姑 娘 表 演 跳 板 西藏拉萨大昭寺举行佛事大法会 新疆吐鲁葡萄节上的维吾尔族儿童 藏族牧民在喷灌草场 畲族妇女采春茶 在全国民族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奖的佤族木鼓舞 第一世班禅
人教版八下历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024成都中考复习课件)

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参考答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促进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 利于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拓展设问:归纳香港回归的重要意义?
拓展设问:归纳香港回归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的主权,维护了 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统一。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香港 的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香港的经济、社会和文 化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实 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参考答案】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 正确指导;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图片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时间:1999年12月20日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MACAU”是指澳门;“母亲”指中国。 (2)“MACAU”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它的回归得益于什 么方针? 【参考答案】“一国两制”。 (3) 请结合相关史实,谈谈这一方针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 作用。 【参考答案】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香港、澳门胜利回归,使我 国在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课本P66——相关史事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部编版)

时空观念
两岸 关系 发展
《告台湾同 胞书》发表
台湾当局调整 达成“九 “三不”政策 二共识”
两岸 习近平同 实现 马英九会 三通 面
祖
邓小平提出“一
国
国两制”构想
统
20世纪
一
80年代
民 1949 族 民族区域 团 自治制度 结 确立
1979
1984
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 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香港 回归
含义: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①1949年通过《共同纲领》,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概
立法: ;
况
②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目前全国已建立了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
澳门
①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海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攫取澳门居住权; ②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定《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强占了澳 门地区。
第13课
知识点1:“一国两制”的构想
背景: 1.香港、澳门、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自古是中国领土 2.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3.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概 况
1.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意义:
2.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为解决国际争端创立了典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经验);
4.促进了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与发展;
认识: 香港、澳门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第4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期末复习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D.彰显了民族亲情
祖国 统一
1947
单元时间坐标轴
发表《告台湾同 邓小平提出 胞书》,停止炮 “一国两制”
击马祖、金门 伟大构想
中英签署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联合声明
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台湾成 立海基
会
1949
1979
20世纪80年代初 1984年12月
1987
1990
民族 团结
内蒙古 自治区
成立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B 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中英谈判成效显著 D.全国人民齐心协力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 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
处是( B)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管辖和行使主权
和出版工作。
政策支持:①20世纪末,开展西部大开发;②20世纪末,开展兴
边富民活动。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加强民族团 结,力求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
D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 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回归中英双方交接仪式上,
中方指挥官高声说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
C 这标志着(
)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C.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 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程教学设计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标要求: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民族大团结》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的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分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发展两部分,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探索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阅读、提炼有效信息、理解、分析、归纳等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政府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学习查找、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通过设计和完善表格,学习利用表格归纳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1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课民族团结一、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导入: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少数民族同学?(若有的话,请其介绍民族成分)中国除了汉族以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出示目标:1.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2.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3.明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表现三、自学指导一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P58的内容,认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2.各民族分布特点/格局是什么?3.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原则?4.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5.自治区域机构分为那三级?(二)检查、交流,明确上述问题四、自学指导二二、各民族共同繁荣(一)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P59-60的内容,认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是什么?2.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表现有哪些?3.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发展前景是什么?(二)检查、交流,明确上述问题五、课堂训练(见课件)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共有(D )A、5个B、31个C、55个D、56个2、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A )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小杂居、小聚居D、大杂居、大聚居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是( A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B、民族大融合C、民族大杂居D、发展民族经济4、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B )A、民族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大杂居D、民族共同繁荣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成功的,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八、练习与作业:配套练习p35-36【板书设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繁荣中华民族的康庄大道。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现代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究的地区应是
( C)
A.宁夏
B.西藏
C.新疆
D.广西
3.★(2021·海南)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
2006 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
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
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B)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 A)
6.(2021·大庆)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 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 C ) A.民族区域自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一国两制” D.建立经济特区
7.(2021·百色)1992 年 11 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
D.西藏自治区
1.(2021·滨州)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
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B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021·邵阳)邵斌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察
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研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 国统一
命题点:民族团结
★(2021·天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9.(2021·山西)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4)民族区域自治的机构
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州、县(旗)三级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
1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2
4
5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3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①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 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 地区事务的权利。 ②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 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 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分组讨论: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
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 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 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1、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收回香港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练一练
1、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 C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依法治国 C.民族区域自治 D.人民代表大会
2、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在 ( A )
A.筹建新中国时 C.修改宪法时
B.制定宪法时 D.中共“八大”上
3、我国最早的省级自治区是( B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宁夏回族自治区
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 础产业发展。
川藏公路
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
宁夏青铜峡水电站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如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斡尔族自 治旗,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农业大发展, 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 迅速,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摘要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础,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讨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关系、建立民族团结与实现祖国统一的策略与途径。
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互助、相互理解和尊重的状态。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国家要想实现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目标,必须建立起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
только благодаря народному единству исогласию страна может достичь прогресса и преуспеть. 民族团结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还能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只要建立了密切团结的民族关系,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就可以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实现共同繁荣。
此外,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团结还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学互鉴、相互交流,推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关系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祖国统一是建立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的。
一个国家内部的各个民族只有通过团结互助,才能建立起一个坚实的国家根基,才能推动国家的统一进程。
民族团结不仅是国家统一的土壤,也是国家统一的保障。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之间还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
国家的祖国统一可以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
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实现祖国统一将减少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民族团结。
而民族团结的加强也能够为实现祖国统一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内部力量。
三、建立民族团结与实现祖国统一的策略与途径1.建立宪法保障:制定一部符合各民族利益的宪法,明确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和文化传承。
通过宪法保障,能够使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增强民族团结。
2.加强教育引导: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基础。
加强各民族教育,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承和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知识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实施: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4.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2共同繁荣发展
1.措施:(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2.表现: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