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渊明的文化与思想价值

合集下载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陶渊明生于晋代的兗州(今山东省曲阜市南),是南朝宋代文学家。

他以其真挚深切的情感和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于世,被誉为“东篱先生”、“田园诗人”、“庐陵风雅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1. 陶渊明的生平及背景
陶渊明是一个世家子弟,祖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族陶侃家族的后代,他的父亲陶弘景是当时的高官之一,自幼得到优渥的家庭背景和良好的教育。

他曾在家中学习儒家经典,后又先后就学于著名的学者郑玄、卢毓之、王蒙等,有着扎实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积累。

2.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陶渊明的创作主题以写田园生活和游山玩水为主,其中尤以描写家园田园生活的诗歌较为优美。

《桃花源记》是其代表作之一,他以一个理想中自由安逸而美好的生活场景为背景,通过对当时人们生活的反思和表达,呼吁人们对纷繁的社会现实追求更美好的归宿。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表现自然与人之间心灵的交往,从他笔下的景象和人物中,可以看到他道出的耕读本色、归隐自然的生活态度。

他擅长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思考的深度,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悟。

3. 陶渊明的文学地位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灵感和启示。

他的创作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庐陵文化,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贡献。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品的价值被认为难以超越,他的创作思想和文学技巧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精华之一。

试论陶渊明归隐思想价值及其影响

试论陶渊明归隐思想价值及其影响

试论陶渊明归隐思想价值及其影响在中国古代的文人隐士中,陶渊明仅是其中之一,但其影响力却十分突出,原因是他所作流传甚广,且对归隐思想时有流露,人们可以从中进行探索、研究。

陶渊明追求隐逸的思想固然是受到了儒家“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隐逸观点,也受到了庄子出世哲学和当时江州地带隐逸风气的影响,但主要还是来自于诗人本身对混乱、黑暗、残酷、腐败的现实世界的认知,且这种归隐对后世也影响深远。

标签:陶渊明;归隐思想;儒家陶渊明一生曾经断断续续地做过江州祭酒、参军、彭泽令几种官衔。

这类官职,官小权微,自不必说树立什么微薄的功业了,就连踏足朝廷,瞻仰“天颜”,发一发政见牢骚的资格、机会都没有。

所以这位被誉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伟大人物在晋宋更替的大背景之下,有的只是平凡又普通的一生。

“归隐”两个字,几乎可以涵盖他的所有。

一、归隐思想的起源陶渊明之所以成为隐士,关键问题在于他的处世哲学,也就是他的与生俱来的恬淡的人生观。

其实,《归田园居其一》已经说得很清楚: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问。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在青少年时代,这一种“爱丘山”的性格就已经形成了。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俗韵”,俗韵更多的是指世俗,衣食住行,也是世俗,陶渊明当然也缺少不了最低限度的物质生活。

然而,对名、利的追逐,他毫无兴趣参加,封建社会普遍认为天经地义的“学而优则仕”,也很可能被他认为是一种“俗”,他也不想遵循。

至于“爱丘山”,不能把“丘山”具体化,这是和“朝廷”相对而言,意在强调无追求官职利禄之心。

稍后,南朝陶弘景名义上隐居茅山,实际上名利双收,所以被称为“山中宰相”也。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之句是最好的解释,即使在人群众多处居住,有一颗恬淡的心,仍旧可以少与富贵者接触。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价值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价值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价值
陶渊明的田园诗构思内涵丰富,素以其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旷达,及其对自然的深沉感受表现精湛之外,也承载了诸多内在的思想价值。

一、坚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充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充分发挥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主题,以乡土景物、流动山河、乡野山水、耕翁、文人客等意象抒发了对于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忧与革命理想之美的追求;他以愤懑书耕、厉行节俭、无私奉献、谦虚信任等理念来象征他远离政治无聊、务实从事的苍生情怀;他将社会改革的权利主义思潮反哺到田园诗中,表达了他崇尚自由民主与社会公平、正义等价值观。

二、推动伦理学和实践发展。

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反映出他所推崇的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理念,唤起人们学习提高的伦理学和实践发展的意识。

他把坚守信用、爱惜家园、尊重劳动、勤俭持家、拥护社会正义等观念融入到诗歌情趣中,努力运用古老的文化符号以及富有当下意义的正面思想来满足人们的伦理学需求。

三、崇尚和谐社会。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以乡村景物描写,丰富了他对于和谐社会相关理念的表达。

他用和煦婉转的语调来描述田园人家之间的友爱情谊,抒发了他关于家庭朋友忠孝情深、农家人安居乐业、民众和睦相处、公私交往团结同舟等理念,指明了他所期望实现的一个和谐社会。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不仅展现了他强
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越了实用价值,推动伦理学和实践发展;同时也展现出他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推崇的理想状态。

分析陶渊明的诗歌思想总结

分析陶渊明的诗歌思想总结

分析陶渊明的诗歌思想总结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东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被誉为"博识多才、文思敏捷"的文化名人。

同时,他还以自然主义思想和清新淡泊的生活态度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从陶渊明的诗歌思想角度分析他的文学特色和思想主张。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思想表现为隐逸意识和归隐之志。

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见证了东晋朝廷的衰败和社会的混乱。

在政治风波中,陶渊明决定隐居山林,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他表现出了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自然幽静的向往。

这种归隐之志在他的诗歌中表达地淋漓尽致,如《归园田居》中写道:“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旗。

”他将自己的理想境界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表现出内心深处对宁静、纯净生活的向往。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思想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

他将自然景物描绘得生动而美丽,赞美大自然的真实与恢弘。

他的诗作中不仅有对山水的形象描绘,还包含了对自然界的各个方面的观察和感受。

例如,《采菊东篱下》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陶渊明的自然主义思想使他的诗歌带有浓厚的田园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另外,陶渊明的诗歌思想还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在自己的诗作中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善恶。

在他的眼里,社会现实是污浊不堪的,人性深深受到世俗的腐化和功利的侵蚀。

他通过诗歌将这种现实揭露出来,同时呼吁人们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追求心灵的清洁与高尚。

例如,《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恒情悄然逝,以是不我忧。

”他以清新淡泊的态度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向人们传递了一种超越现实困境的力量。

最后,陶渊明的诗歌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与哲学思想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与哲学思想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与哲学思想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被誉为“东篱赋、西涧序之风神”。

他的诗歌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风格与哲学思想影响了很多人。

本文将介绍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与哲学思想,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陶渊明的诗歌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主要表现为清新自然、豁达超脱和情感深沉。

他善于以自然为背景,以心灵为主角,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愁苦,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生命力。

例如《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桃花源,是一个美丽而纯净的世外桃源,暗含着陶渊明超脱尘世的意境。

陶渊明的诗歌表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他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情感的深广和复杂性。

例如《归去来辞》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落红为比喻,表现人生的无常和转变。

此外,陶渊明的诗歌还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

他喜欢运用古风、通俗、平实、质朴的语言风格,与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相契合。

例如《桃花源记》中句句含蓄,字字抒情,流露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二、陶渊明的哲学思想陶渊明是一位对人生、世界、自然、人性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的哲学家。

他善于从自然、诗歌、写作等角度来探讨人生和人性的真谛。

1. 儒家思想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儒家思想。

他深受《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的影响,强调“仁爱”、“中庸”、“和平”等思想。

2. 遁逸思想陶渊明善于借用辞藻,表达出对人生的放逐和流浪的思想。

他崇尚遁逸之道,认为逃避纷扰才能真正体验自然的美妙和个性的自由。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等作品体现了这一思想。

3. 大众化思想陶渊明不同于其他哲学家的是,他的思想具备了一定的大众化特点。

他不以高深的思想和难以理解的语言为享乐的对象,不拘泥于书本和学术,而是倾向于自然和实际。

他试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更多的人传递自己的思想。

三、陶渊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陶渊明的创作风格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为基点,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浅论陶渊明诗作中体现的隐逸思想

浅论陶渊明诗作中体现的隐逸思想

浅论陶渊明诗作中体现的隐逸思想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其诗作中体现了浓郁的隐逸思想。

隐逸思想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是一种追求内心自由与宁静、远离尘世烦扰、追求自我完善与卓越、行持道德的人生哲学。

隐逸思想渗透在陶渊明的诗作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首先,陶渊明的诗作中体现出隐逸的山水情怀。

山水自古以来就是士人们隐逸乐土,陶渊明的诗歌也是如此。

他的《桃花源记》就是一个隐逸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隐居在深山中的理想之乡,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他的诗歌中也融入了对山水的理解和热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三》)“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桃花源记》)这些诗句抒发了他内心对山水的向往和追求,反映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其次,陶渊明的诗作中体现出对清静的渴求。

陶渊明对于清静的追求可以从其诗作中得到明显的体现,清静成为他思想和行为处处呈现的特色。

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羁旅深山,愁闻空蝉,徘徊榆关”(《归园田居·其二》)的无尽孤独,甚至可以感受到他的隽永清寂,“野望千里,烟光袅袅。

”(《饮酒·其七》)这些深情的句子表达了他对平静、清闲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此外,陶渊明诗作中还往往流露出对世俗的蔑视和对道德的关注。

他在《桃花源记》中对当时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批判,表现出了对世人的不满和对清高高洁的向往:“闻道无妻先隐泪,有妻空更试比年。

”(《归去来兮辞》)这一句诗表现出了他对于世俗婚姻制度的蔑视与调侃。

而《杂诗·其二》“是以嘉乡者,游避胜于市,退身卫其真,得非相之事。

”则表明了他坚持道德清高的主张。

总之,陶渊明的诗作中体现了浓郁的隐逸思想,他一方面具有对山水的爱好和崇尚清静的追求,另一方面对世俗的蔑视和对道德的关注,体现出一种深沉的隐逸情结。

这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即便到现在,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价值意义。

试论陶渊明的儒家入世思想

试论陶渊明的儒家入世思想

试论陶渊明的儒家入世思想晋代的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其诗文中的道家出世思想占了主流,他向往淡泊无争的世事,憧憬心中的理想世界,并且开创了中国历代文人承载思想的港湾——“桃花源”,在仕途不如意时即心向往之。

其诗文中的这一思想已被历代评论家论述尽致,而其思想中蕴含的儒家入世思想却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家学渊源,少年时的读书经历决定了陶潜身上有浓重的儒家入世思想陶渊明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马,地位显赫,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太守。

但是到陶渊明那儿,家运已经衰微,他九岁丧父,与母亲在外祖父——东晋名士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少以清操知名”,对陶渊明影响很大。

孟家藏书丰富,《庄》《老》和《六经》、神话之类图书一应俱全,为陶渊明从小接受儒道两种思想提供了可能。

而陶渊明从小就“好读书”,从书中获取了丰厚的滋养。

曾经显赫的家世,世代仕宦的家庭环境,奠定了他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基础。

陶渊明的家世背景让他认同儒家思想,而他年少时的读书经历让这种认同更加稳固。

他在《饮酒》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可见,他年少时的兴趣爱好是儒家经典,而我们知道,一个人少年时的经历会影响他的一生。

何况,陶渊明读书非常刻苦,以至于废寝忘食:“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直至现在,这仍是一种读书的至高境界。

那么,陶渊明这么用功读书,有什么收获呢?他又在《杂诗》中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还有“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志存高远、陶然自得而胸怀天下,这时的陶渊明,俨然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

二、陶渊明曾五次为官,又五仕五退,可见他想通过仕途实现他的理想既然胸中怀有如此志向,陶渊明在青年时期开始还是为实现这一理想做过努力的。

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二十九岁的陶渊明出任江州祭酒。

这是他第一次为官,在门阀制度森严的晋代,出身庶族的他很受轻视,于是他“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之后,直到公元400年,他才去桓玄手下当了个属吏。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气势恢宏而著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1.1 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特点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醉翁,是东晋末年至南朝的著名文学家。

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以清新淡雅、博大精深而著称。

他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反对世俗,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清新脱俗、自然淳朴为主题,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非常突出。

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创作在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被广泛传诵,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3 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陶渊明在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和借鉴。

可以说,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陶渊明的影响2.1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唐宋以来,陶渊明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文人雅士模仿的对象,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在历代文人中,不乏因崇拜陶渊明而效其风格的诗人,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2.2 对文学思潮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对我国文学思潮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崇尚自然,推崇超脱世俗的生活观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启发作用。

他提出的“归去来兮辞”思想,对后世文学家关于生活、自然、心灵追求的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陶渊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田园诗被称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巅峰之作。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自然景观、农耕生活和田园乐趣为主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这些田园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赞美,具有极高的文学和人文价值。

首先,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他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描述农耕生活等方式,创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美感。

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流畅、意境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对读者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价值。

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借田园生活反衬了当时乱世的社会现实,批判了权贵阶级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

他呼吁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真善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上具有启迪人心、引发思考的作用,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陶渊明的田园诗在社会价值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田园诗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人文关怀,反映了农民阶层的价值和尊严。

陶渊明以农民为主人公,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弘扬了农耕文化。

他的诗作对于当代社会关注农民权益、关爱农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展现了一种简朴、淳朴的生活方式,对于现代社会追求简约、环保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思想和社会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们具有独特的美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问题,启发人们思考和行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古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关注社会问题的重要参考。

读陶渊明心得[精选5篇]

读陶渊明心得[精选5篇]

读陶渊明心得[精选5篇]读陶渊明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陶渊明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读陶渊明心得(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读陶渊明心得篇1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次我来分享一下读陶渊明诗歌的心得。

首先,陶渊明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他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例如他的《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其次,陶渊明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主张“生活至上”,认为生活是最重要的,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和地位。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例如他的《饮酒·其五》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最后,陶渊明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善于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例如他的《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敬畏之情。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诗歌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思考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读陶渊明心得篇2好的,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一份关于陶渊明诗歌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陶渊明的诗歌以其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自然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成为了诗人倾诉的对象。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一种唯美主义的文学形式,他将自然关联在一起,并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形成联系,表达了他个人对待生活、心灵与自然的情感态度。

一、渊明之心灵探索1、多彩的旅行心魂。

陶渊明将个人心灵诉诸游历,把带给农夫与贫民等社会底层乡亲们慰藉。

他把心灵的游历平和地植入他的作品中,但其中仍然包含他的平和价值取向,如爱与慈悲、正义与仁慈、兼爱与保护等都是他的灵魂旅行的归宿。

2、自然的理解与连结。

陶渊明在全片诗歌中无疑交由以自然万物与诗人的心灵之结合,可见他的自然思维方式的深厚,如山与江的连结,以及飞动的雁儿等都是他将朴素的自然文字化、心灵化的象征形式。

二、渊明之感情精神1、把人文与自然结合在一起。

陶渊明也将和谐的人文与自然结合在一起,他在诗中一再赞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诸般美丽的田园风光、祥和的流离的芳草、雀鸟的美妙鸣叫等,都是他笔下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惹感情灵,他所言之见象都是透过自然揭示人文精神的高深内容。

2、深刻情绪体现。

陶渊明此系列乐观诗篇深刻地表现了他内心真挚的情绪深处,如祈祷无忧之心、放歌高歌豪气宽宏,以及时而明媚又或叵测不可等等深邃情愫,揭示了诗人友好、勇敢、慷慨等心态。

三、渊明大仁精神1、大爱万物的宽容和仁慈。

陶渊明的大仁精神是他文学创作的核心思想,他的诗歌中深刻体现了其大爱的仁慈,他崇尚的宽容与仁慈在他的诗里交流,他将诗文象征为人性美德最为良善,而仁者之爱乃由美而生。

2、坚毅的正义准则。

陶渊明对正义的内心震动和精神振奋是他文学创作中的主流思想,这牵涉到他坚毅的正义准则。

他用笔下的充实思想和一系列优美的诗篇,来表达他的正义准则,在他的诗文中我们见到他所崇尚的厚道、大仁以及平等的精神传承。

试论陶渊明的文化及思想价值

试论陶渊明的文化及思想价值

试论陶渊明的文化与思想价值左河水【提要】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之祖,其文学的自然主义与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三足而立,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凡的影响。

陶渊明日常生活诗化,情景事理浑融,平淡之中出警策,朴素之中见绮丽,其作品无矫情,不矫饰,不祈誉。

从而开创了田园之诗派,拓展了我国文学创作之题材,其平淡、自然、简妙、传神,不露雕琢之痕的语言为后人所摸拟,甚至其生活的嗜好与情趣也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东方文化创意。

同时,陶渊明的思想精神也为怀才不遇的历史文人提供了生活的精神力量和思想路径,其个人的气节与傲骨及“固穷安贫〞的人生态度还为当今官场提供了启示。

本文欲从陶渊明的社会背景、文化渊源与特征入手,就其多面的价值问题作些探究并谈点个人之管见。

【关键词】陶渊明文化思想价值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人,即今**市庐山南麓的星子县人,我国古代出色的文学家。

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之祖,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我国文学史上,其与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三足而立,具非凡的影响。

笔者认为,学习和研究陶渊明不应局限在文学史的讲究层面而裹脚不前,应挖掘其适应于时代那广泛而精深的多面价值;探究和评判其价值也不能仅追步在古人那单纯的文学艺术史料上,应从国学领域的广角立体视野上,将其思想价值、政治价值、人格魅力都展映在世人的面前。

一、坎坷人生路1、社会及家庭环境。

陶渊明出身于一个破落的仕宦家庭,生活在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锋利的东晋后期。

八岁丧父,十二岁母逝,多在外祖父家生活。

曾祖父陶侃为东晋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

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

但到陶渊明出生时,家道已衰落:“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

〞青年时期的陶渊明,也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吐露过建功立业之宏愿。

结合陶渊明的经历和作品,谈谈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看法

结合陶渊明的经历和作品,谈谈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看法

结合陶渊明的经历和作品,谈谈对陶渊明人生选择的看法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故,但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最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从他的经历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做出的人生选择和对人生的看法。

首先,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是与他的信仰和理想紧密相关的。

他一生都秉承着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不为权势所动。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表现人性、反映现实、弘扬道德的题材,比如《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自由、平等、和谐的向往。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不仅因为它们是优美的文学作品,更因为它们传递了他对人性的尊重和珍视。

其次,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是自主的和勇敢的。

他不畏艰辛,不怕挫折,不追求名利,而是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他在政治上的选择也是自主的,他不愿意为了个人利益而妥协,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最终被贬谪到遥远的南方,但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精神追求。

他在南方生活期间,他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他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作品也成为了后人追寻精神之源的宝贵遗产。

最后,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是有价值的。

他的经历和作品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要勇敢追求真理和自由。

他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生命,更加鼓舞了我们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自由。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人生态度,追求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珍视人性、道德和艺术。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经历和作品证明了他的人生选择是正确而有价值的。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追求自由、真理和美好的人生。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1、生平: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私谥靖节。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其生平大体上可分三个时期:二十九岁以前为居家读书时期;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为时仕时隐时期;四十一岁至六十三岁为归隐时期。

有《陶渊明集》。

2、思想:东晋末年的思想学术是以老庄思想为主体的玄学盛行,佛教、道教亦广泛流播,传统的儒家思想虽受到冲击,但并未完全泯灭。

陶渊明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有道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的济世救民的入世精神、道德人格修养、安贫乐道的心态,在他的思想中均有所体现。

而道家的追求个体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出世精神,以及崇尚自然、追求反朴归真的思想,又深深地嵌入了他的灵魂之中。

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诗歌1、思想内容:陶渊明的诗歌从题材上划分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

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田园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

这是被诗人理想化、艺术化了的一种境界。

反映了诗人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同时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恶的一种否定。

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饮酒》[结庐在人境]、《和郭主簿》等。

抒写了对躬耕生活的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并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情厚谊。

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

描写自己生活的困顿和农村的凋敝,反映了诗人的理想化境界之外的现实世界。

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乞食》等。

咏怀诗和咏史诗: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相近,咏史亦是咏怀,它继承了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的诗歌传统。

诗的主要内容是抒发个人思想、情怀和志节。

有的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有的忧患生命价值的实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有的反映了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品格;也有的以“金刚怒目式”的方式抒发着激愤的情怀。

读陶渊明心得

读陶渊明心得

读陶渊明心得读陶渊明心得篇1读陶渊明的心得,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比如个人生活经历、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启发性的主题:1.生活经历: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从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

他曾经担任过一些官职,但最终辞官归隐,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和哲学思想。

2.思想观念:陶渊明是一个儒家思想家,他主张“仁爱”、“礼制”等儒家思想。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而不是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

了解他的思想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和哲学思想。

3.文学艺术:陶渊明的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他的诗歌、散文、游记等作品,都充满了诗意和思想性。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了解他的文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和哲学思想。

总之,读陶渊明的心得,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包括他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

只有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并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读陶渊明心得篇2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思想家,他的诗歌和思想对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陶渊明的一些心得体会:1.自然主义哲学:陶渊明主张回归自然,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的诗歌中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文明的批判。

这种自然主义哲学对后来的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生命观念:陶渊明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他认为生命是短暂的,应该珍惜每一天,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这种生命观念对后来的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化批判:陶渊明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他认为当时的社会虚伪、贪婪、残酷,应该回归自然、真诚和善良。

这种文化批判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语言艺术: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简练、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陶渊明诗歌的文化意义及人生启示

陶渊明诗歌的文化意义及人生启示

陶渊明诗歌的文化意义及人生启示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做出过划时代贡献,他的诗歌尤其是田园诗给晋宋之交的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活泼的风气。

他的诗歌明晰高远内涵神韵,透露着平淡自然宁静的特色,诗风真切、清新、纯朴、大方,不加雕琢,而丝毫没有浅薄乏味之腐气,相反却醇厚有味,生活底蕴深厚;他的诗歌思想感情深切静穆,山水田园诗作寓情于景,由景生情,景物和情感相融相生;他的语言色彩清丽质朴,平淡新奇,没有堆砌的辞藻,没有不必要的修饰以及浓墨重彩的铺展,通俗无奇的“田家语”使他的诗作近似口语化,因而作品鲜亮清丽,形象鲜明。

他的诗歌创作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开辟了田园诗这个诗歌题材的新天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内容,开创了田园诗歌崭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

他的诗成功地将自然与劳动提升为一种美的境界,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意韵特别醇厚而又质朴无华的恬淡美。

他把日常生活诗化和诗意化,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生活的意义和恬淡美丽的诗味。

他重视写普普通通的生活,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用家常话写常事,并且写得诗意盎然,生机勃勃,让人回味无穷。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今天看来,仍然有不可替代、无法企及的审美价值,倍受现代人关注,倍受现代人的崇拜与学习。

二、自然与纯真的审美风格陶渊明把“真”作为自然的本色,把“真”看成审美的最重要的因素。

正因如此,陶渊明把平淡率真看作是为人处世的最珍贵的人格。

也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思维,陶诗更加地体现了再现了大自然和真实的农村生活,体现了他淳朴自然纯真率直的行动风格。

把生活实际化,把纯真的情感和优美的艺术交融在一体,形成物我合一,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把自己的人生艺术化,把自己的言行和诗文生活化是他追求个人本性的体现。

陶渊明有着平和的生死观,认识到人即是万物之一,命来自于天,死也归天所管。

他把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

临终前陶渊明为自己写下一篇《自祭文》,“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他十分客观现实地看待生命,以淡然而又平和的心境,看待生死问题,寻求与自然合二为一,水乳交融。

陶渊明隐逸思想价值以及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陶渊明隐逸思想价值以及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教学反思新课程NEW CURRICULUM题记:不要放大学生的缺点,要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种子,只是花期不同,有的花期一开始就灿烂多姿,有的花期则需要漫长的等待。

初中阶段是一颗种子萌芽后快速成长的阶段。

有的学生会朝着家长、学校、社会预期的方向发展;而有的学生则会叛逆,个性十足,与学校、社会的希望背道而驰。

对于前者大家总是欣然若喜,对于后者大家是心痛不已,甚至厌恶。

其实后者这样的学生,他们本性不坏,只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原因延长了花期而已。

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由于家长的教育跟不上,导致学生性格急躁粗暴,习惯不尽如人意。

我经常听到老师这样说:“这学生习惯这么差,以后在社会上要吃亏。

”的确,性格决定命运,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但对他们而言只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少不更事,随着他们年龄的成长,阅历的增加,一切都会在人生路上发生转变,所以而今一切的不良性格和习惯并不能阻碍他们成功。

我班上有一个男同学,从小就生活在大山的深处,是典型的放养孩子。

与同学相处总是横眉冷对,甚至拳脚相加,对于学习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上课还经常打瞌睡。

有一次因为私自携带手机的问题,与我发生肢体冲突,态度相当恶劣。

发生这件事后,我立马与他家长取得联系,因为他主动要求回家反思几天,可是他的家长以希望他在学校好好读书为由,拒绝了他回家的要求。

当听到被父母拒绝回家的话语,他的眼泪一个劲地往下淌,我见到这种情况,知道他的内心防线崩溃了。

所以我也没有继续谈论事情,就让他回到了班集体中去。

下午我去上课,我发现他主动回答问题,而且声音洪亮,晚上到他们寝室去,他也主动与我说话,主动去做清洁,忙前忙后。

我知道他是主动在向我示好。

我也借此机会,再一次与他谈了他的性格问题,虽然同一个话题得到的是同样的答案,但是从他的表情和眼神中我看到了转变的希望。

接下来的表现让我看到他真的在主动转变自己,每次遇到老师总是微笑地说:“老师好!”上课也挺直腰板,聚精会神的聆听,做笔记,更重要的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态度也变得温和了。

结合作品,谈谈陶渊明的思想与人格特点。

结合作品,谈谈陶渊明的思想与人格特点。

结合作品,谈谈陶渊明的思想与人格特点。

陶渊明(陶潜,365-427年)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展现了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对他的思想和人格特点的简要分析:1.归隐思想:陶渊明的主要思想之一是归隐思想。

他强调返璞归真,远离尘嚣和权谋的激烈竞争,重拾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纯粹。

他在《归园田居》中表达了对隐居退避世俗的向往,抒发了对自然、宁静和纯真生活的欣喜之情。

2.自然与人道的和谐:陶渊明的作品中体现了对自然与人道的和谐统一的思考。

他重视自然和人的相互关系,主张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守护生态环境,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慰藉和启发。

他的诗作中常常以自然景观和自然事物为主题,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对人性和人道的思考。

3.忧国忧民的情怀:陶渊明的作品中也流露出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心和忧虑。

他深感时代的动荡和政治腐败,对国家社会的状况进行了思考和批评。

他的作品中包含了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关爱,呼吁社会和政治的改革,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祝愿。

人格特点:1.温和宽厚:陶渊明以温和宽厚的人格著称,他待人和善,乐于助人。

他倡导以和为贵,主张不争不抢,与人为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

2.清高洁白:陶渊明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原则,追求心灵的明净和思想的清高。

他以傲然自持的姿态,不受外在的诱惑和压力,保持自己清白的人格。

3.审美情趣:陶渊明鉴赏力极高,对自然美和人文美有着敏锐的感受。

他的作品展示了对诗歌和文学的执着追求,呈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艺术诉求。

综合而言,陶渊明的思想强调归隐理想、自然与人道的和谐,以及对国家和民众的忧愁;他的人格特点包括温和宽厚、清高洁白和审美情趣。

这些思想和人格特点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备受赞誉的文学家和道德楷模。

总结陶渊明思想的深层内涵

总结陶渊明思想的深层内涵

总结陶渊明思想的深层内涵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是中国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以田园诗著称,被誉为田园诗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田园派代表之一。

陶渊明的思想深刻而广泛,涉及诗歌、哲学、政治和人生价值等方方面面,其深层内涵可以概括为追求自由与宁静、崇尚自然与真实、反抗社会世俗的束缚以及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

首先,陶渊明思想的核心是追求自由与宁静。

他笔下的田园生活被视为世俗纷扰之外的庇护所,是追寻内心自由和安宁的理想之地。

对他而言,自由并不是个体的无约束状态,而是心灵的解放和境界的自由。

他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常常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远离的态度,追求的是内心的安宁和精神境界的净化。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更凝聚着对自由和宁静的美好向往。

其次,陶渊明思想强调对自然和真实的崇尚。

他以自然为师,认为自然是真实和纯粹的,可以使人得到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在他笔下的田园中,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生生不息。

陶渊明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山水风景和花草树木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

同时,他也通过对事物的真实描写,尤其是对人性、社会丑恶现象的揭示,呼吁人们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三,陶渊明思想反抗社会世俗的束缚。

他对政治现实的失望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使他对朝廷和社会的腐败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陶渊明在田园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借代田园社会来映射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丑陋。

他以神仙、隐士和禽兽等形象进行讽刺和批评,呼吁人们不受世俗的拘束和侵蚀,追求内心的纯净和自由。

最后,陶渊明思想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

对陶渊明而言,人的内心是一个纯洁而美好的象征,他追求的是心灵的清静和超脱。

他表达了对人性善良和道德修养的追求,主张通过修身养性、冥思默想来提升心性。

陶渊明通过诗歌创作将个体的心灵感悟和对宇宙的关怀融于一体,寄托了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和追求。

总而言之,陶渊明思想的深层内涵体现在其追求自由与宁静、崇尚自然与真实、反抗社会世俗的束缚以及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越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陶渊明的文化与思想价值试论陶渊明的文化与思想价值左河水【提要】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之祖,其文学的自然主义与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三足而立,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凡的影响。

陶渊明日常生活诗化,情景事理浑融,平淡之中出警策,朴素之中见绮丽,其作品无矫情,不矫饰,不祈誉。

从而开创了田园之诗派,拓展了我国文学创作之题材,其平淡、自然、简妙、传神,不露雕琢之痕的语言为后人所摸拟,甚至其生活的嗜好与情趣也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东方文化创意。

同时,陶渊明的思想精神也为怀才不遇的历史文人提供了生活的精神力量和思想路径,其个人的气节与傲骨及“固穷安贫”的人生态度还为当今官场提供了启示。

本文欲从陶渊明的社会背景、文化渊源与特征入手,就其多面的价值问题作些探究并谈点个人之管见。

【关键词】陶渊明文化思想价值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人,即今九江市庐山南麓的星子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之祖,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我国文学史上,其与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三足而立,具非凡的影响。

笔者认为,学习和研究陶渊明不应局限在文学史的考究层面而裹脚不前,应挖掘其适应于时代那广泛而精深的多面价值;探究和评判其价值也不能仅追步在古人那单纯的文学艺术史料上,应从国学领域的广角立体视野上,将其思想价值、政治价值、人格魅力都展映在世人的面前。

一、坎坷人生路1、社会及家庭环境。

陶渊明出身于一个破落的仕宦家庭,生活在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东晋后期。

八岁丧父,十二岁母逝,多在外祖父家生活。

曾祖父陶侃为东晋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

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

但到陶渊明出生时,家道已衰落:“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

”青年时期的陶渊明,也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吐露过建功立业之宏愿。

但是,因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严酷,社会腐败动荡,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2、仕途的进退。

陶渊明在29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踏上仕途。

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便辞官而归,在家闲居了六、七年。

到三十六岁那年,2、道家思想的渗入推进了陶诗自然浑成的意境。

对于陶渊明而言,道家的某些思想,尤其是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了他以消极的影响。

他从自然主义出发,采取委运任化的人生态度,企图以此消解由黑暗现实激发的内心矛盾,显然具有其消极的一面。

但由这种超脱的思想与精神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胸怀与气质,并渗透到诗人的创作意识里之后,又对陶诗所形成的浑成意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不经意地受慧远法师的佛教思想影响。

陶渊明与当时的文坛名流名士交往广泛并相互影响。

庐山东林寺的慧远是一代名僧,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儒佛合明论”,从而完成了佛教的中国本土化转变。

其博学和人格魅力吸引了大批隐士和社会名流,在陶渊明所结交的名士之中其影响力较大,使陶诗在经意不经意中渗入了一些佛教的思想。

如《归园田居五首》中说“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杂诗》中“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等,其表述与佛教“空幻世界”的缥缈情节相同。

但陶渊明认为形尽神灭,并怀疑善恶相报,明显不是弥陀净土式的极乐世界观。

4、魏晋淡然的哲学思潮影响。

在东晋,玄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影响到了当时文人的价值观念和处世态度。

儒生的清高意识与道家尚“无”尚“自然”的精神相结合,以致发展成魏晋名士遗世脱俗的风气,对于功名利碌之事多采取淡泊的态度。

这种崇尚淡然的哲学思潮和价值观,便成了陶渊明由出仕到隐居的因素之一,也催熟了陶诗浑然天成的自然风格。

5、家族教育与遗风的影响。

陶渊明的祖辈及其近亲的长辈们都有广阔的胸怀、高尚的品格,他从小就受到要做一名儒家正人君子和一名高尚文人的严格教育。

自幼年起,受家族的遗风、家庭环境及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影响颇深,铸就了他固穷守志、为民立言的坚韧意志。

6、亲身的农事体验使思想得到了升华。

退隐的陶渊明除了结交知识层的素心人并与之谈文析义外,也与田父野老交往,饮酒谈农事:“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生活在一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笃厚的环境里。

正是有对这种生活的深入观察、体验和总结,不仅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而且使其更深入地了解到社会的黑暗、百姓的疾苦及广众的喜怒哀乐与诉求,进而让思想得到了升华,逐步形成了“桃花源”社会之理想。

三、文学艺术特色陶渊明的作品仅存世诗121首,赋、文、赞、述等12篇,据说另有一些作品的真伪还不能肯定。

陶诗的全部题材可分其为五大类,即: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役诗、赠答诗。

田园诗与山水诗是有区别的,从题材上讲,田园诗是写农村的风景,其主体为农村、农夫和农耕,即农村的生活。

而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

田园诗,则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殿堂所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主题,真切地写出了躬耕之喜愁与甘苦,写出了中国文学的新境界。

陶渊明的艺术总体特征就是“自然”。

它不仅仅是大自然之意,更在于含有自然主义的内涵。

在他以前的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陆机等,都着重于写关乎国家政治的官方题材,而陶渊明则重在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却写得自然天成,诗意盎然。

1、日常生活诗化,情景事理浑融。

陶渊明描写景物时,并不追求其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太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生活中普普通通之事,来表达出的高于世人之情,超越形似之神及他人的未悟出之理。

陶诗之特色重在写心、写情,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

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那片天地。

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比如暖风下破土的春苗,伴随劳作而归的月亮,村落轻轻升起的炊烟,寒舍重返旧巢的春燕,贮满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秋菊、青松、孤云、飞鸟等。

但这一切在陶渊明的诗文中都不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现实,又是主观的情感;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神情中偶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

2、平淡之中出警策,朴素之中见绮丽。

陶渊明的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包括村舍、鸡犬、秋菊、桑麻、穷巷等。

他一切徐徐如实道来,表面毫无奇特之处,然而,一经笔触,往往警策跃然纸上,给人以感悟。

陶诗很少采用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只是用朴素的白描来表现。

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等,均是白言述说,然而在平淡之中却呈现出绮丽之彩。

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曾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我们说陶诗的天然而成,并非说其语言未经锤炼,只是其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罢了。

《论诗绝句》中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正是如此。

3、无矫情,不矫饰,不祈誉。

陶渊明在作诗之时是不存祈誉之心的,他是在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

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能给人以和谐之感。

陶诗坦诚地记录着作者内心深处细微的波澜,却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度,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它犹如春雨一般慢慢渗透到了读者的心中。

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而纯属于自然的流露。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陶渊明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他原原本本地从笔端写出来的东西就有了感染力。

对此,宋人黄彻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的这一点正是当前我国诗坛所欠缺的。

四、文学艺术价值与影响在魏晋时代,一些文人追求一种人格美,即为艺术化的人生。

他们力求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史称魏晋风流。

陶渊明是一位文学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新境界,其田园诗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散发着五谷和桑麻的芬芳,洋溢着劳动的欢悦和艰辛,成为魏晋风流的领军人物。

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其田园诗的自然主义与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鼎足有三。

2、涤荡晋代玄言诗之污浊,呼唤出当时诗坛之生机。

在晋代的诗坛中,一度出现了玄言成分过度膨胀的现象,以致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了老庄思想的注疏。

陶渊明的大量五言诗出现,冲击了当时诗坛上表现出的虚无玄想,使诗歌重新回到清新自然的境地,窒息的诗坛才重起了勃勃的生机。

陶渊明那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仆真率、淳厚善良的艺术境界,及其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就了一个精神家园。

3、平淡、自然、简妙、传神的语言为后人之标榜。

陶渊明的语言质朴而简炼,用字不追求新奇和藻饰,而只寻求自然贴切并恰到好处的精当语句。

如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归去来兮辞》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等洞天福地的生活自然情景,真实朴素,如画面一样鲜明。

这种看似质朴,实则奇丽,高远拔俗和古朴典雅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宋以来的田园诗派,至今依然成为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个审美类型和批评尺度。

4、不露雕琢之痕的技巧为后人所摸拟。

最精美的艺术品不在于无规范无技巧,而在于合规范而未有牵强的做作,合技巧而不露斧雕刀琢之痕,技巧的最高境界是无(不显)技巧。

陶诗自然流露的至情至性的魅力,正因为其不事雕琢,暗合了精雕无痕的美学规律,所以他的某些篇章语句和他的艺术功力的日渐深厚或一时激发,有意无意间达到了化境。

就唐宋诗人而言,他们是在已经掌握了娴熟精到的艺术技巧之后再追求这种自然式创作的,是形似而非神似,故而并不是退化,而是借鉴以提高,也就是在无数次精雕细琢的磨炼基础上实现陶渊明在艺术形式上率意的天然真姿,达到高度技巧上的无技巧,正如黄庭坚所称赞陶诗的“不烦绝削而自合”。

5、出神入化的意境打造手法为后人所借鉴。

陶渊明的诗歌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性的自然美。

他取象传神,如《饮酒》五中以采菊见山的动作写其悠然自得之情,以见日夕归鸟之景象来表其自然之意,皆以极少之言词而达境真意浓之功效。

陶渊明都以写意来表现自己的情趣,以胸中之意化为血肉之灵魂,以客观的意景之适然遇合成境,其自然和高妙而传神之笔仍不失于今人在文学创作时的学习和借鉴。

6、陶渊明的生活嗜好与情趣还影响了千百年的东方文化创意。

一是饮酒。

陶渊明能识酒中之深味,悟酒中人生之真谛,酒和他的生活及其文学紧密相联。

他题为“饮酒”的组诗确有20首,娱情诗酒和借酒浇愁是陶渊明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他通常以酒助成其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