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设计系列课程-系统展示层设计
Citrix系统架构和功能演示设计
设备情况
□公司设备( %) ■自有设备
( %)
□需要离线使用 ■不需离线使用
数据敏感性
□普通本地访问 □受安全策略控制的本地访问 ■数据只能
在线访问
安全要求
应用用户验证方式 □AD ■LDAP □
其他
使用网络条件 ■直接公网访问 □受控策略VPN方式访问 □应用内部独立
VPN访问
其他安全要求
应用用的83端口,Web用的88端口,对外地址和IP是同一个。目前暂无安全策略要求。目前使用的是 HTTP方式,数据传输暂未加密,今后希望使用HTTPS的方式进行传输。
部署战略规划
业务层面 管理层面 技术层面
短期
中期
长期
企业信息化内部试点
移动办公
内部办公
呼叫中心桌面
精简呼叫中心
营业厅桌面
掌上营业厅
运营维护桌面
移动运营应用
公有桌面云
项目管理
业务推广经验 、结合业务变化持续改进 运维管理、知识转移、运维人员培养
相关规范和制度
变迁传统应用架构
统一客户端
统一交付架构
面向业务的配置管理、自动供给、电源管理等自动化技术使用
演示的艺术
演示目标
Demo是软件销售中常用的一种销售方式(通常称为体验式销售),作为一种 直观的交付体验,它能帮助我们实现如下几个目标: 1、加快客户对Citrix方案的认知,避免了抽象概念造成的认知障碍,加快方案 销售的进度。 2、在某些场景将接近POC的效果,从而减少POC流程,加快销售进度 3、提升方案销售专业形象,拉近客户交流层次,减少沟通距离 4、可面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形象、生动的方案销售,包括从注重最终应用效 果的客户高层到关注技术细节的IT部门技术负责人。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学生管理系统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学生管理系统系统概述:1、架构分析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基于B/S架构的学生管理系统是方便学校管理。
Web展示层的每个页面都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而不用过多的实现数据库连接和操作接口。
数据库是系统的最底层。
数据访问模块包含在Web展示层中。
Web 展示层通过数据库访问模块访问数据库。
数据库访问模块一般封装数据库的查询、添加、更新、删除等操作,同时还为Web展示层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接口。
两层架构模式的各层功能:层名功能描述Web展示层系统最高层,向用户展示各种界面。
用户通过界面对系统进行操作,并实现用户各种操作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
与数据库直接关联,其数据访问模块封装了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
数据库数据库用来存储本系统所有数据。
2、主要模块本系统包括5个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班级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选课管理模块和成绩管理模块。
(1)、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对用户属性和权限进行管理,是系统的基础模块。
由管理员添加的用户默认密码和用户名称相同,修改密码只能由本人或在数据库中修改完成。
(2)、课程管理模块:管理员具有对课程的增加、删除和修改权限。
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3种类型。
课程管理模块制约选课模块。
管理员在课程管理中添加课程信息后,学生才能进行选课。
分配课程主要是制定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和授课班级(基础课才需要指定班级)。
(3)、选课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删除和统计选课信息,既可对选修课程进行管理,也可统计选修课人数,并根据学生选课时间决定最终选修此课的学生。
(4)、成绩管理模块:管理员可以录入和统计学生成绩;学生可以自己查询自己课程的名称、学分、成绩。
当学生成绩不及格时,将无法获得本课程的学分。
3、主要负责模块:甄边梓:主体框架设计、学生数据库管理模块、选课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张彩娟:登录权限验证、数据库与的连接、用户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一、系统设计2.1系统需求分析在该系统中主要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成绩等进行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如下:(1)学生信息管理:用来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
软件架构模式:掌握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
软件架构模式:掌握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软件架构是软件系统整体结构的框架,负责定义软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软件架构模式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性能。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
1.分层架构模式分层架构模式是将系统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次有各自的功能和责任,各层之间通过明确的接口进行通信。
常见的分层架构包括三层架构和N层架构。
三层架构包括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分别负责显示用户界面、处理业务逻辑和与数据存储进行交互。
2. MVC模式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分为数据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部分的软件架构模式。
Model负责数据的管理和处理,View负责界面的展示,Controller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决定视图和模型之间的交互。
3.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一个大型软件系统拆分成多个小型、可独立部署的服务的架构模式。
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运行,各个微服务之间通过API进行通信。
微服务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有利于团队间的协作和部署的快速迭代。
4.事件驱动架构事件驱动架构是一种基于事件和消息传递的软件架构模式,系统中的各个组件相互之间通过事件的方式进行通信。
当一个组件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发布一个事件,其他组件可以订阅这个事件并做出相应的响应。
事件驱动架构可以降低系统组件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5.领域驱动设计(DDD)领域驱动设计是一种将软件设计与业务领域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DDD将系统分为领域层、应用层和基础设施层,通过模型驱动的方式建模业务领域,并将业务规则和逻辑体现在软件设计中。
三层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三层框架结构施工方案三层框架结构施工方案一、概述三层框架结构是指将一个应用程序分成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三个相互独立的层次。
展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采用三层框架结构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二、施工方案1. 展示层设计:展示层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接口,可以使用各种前端技术进行开发,如HTML、CSS、JavaScript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前端技术进行开发,并进行页面设计和交互逻辑编写。
2. 业务逻辑层设计: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系统的业务逻辑,包括对用户输入的验证、数据处理、业务规则的实现等。
在设计业务逻辑层时,需根据系统的需求进行模块划分,并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业务逻辑层可以使用各种编程语言进行开发,如Java、C#等,并且需要与展示层进行接口定义和数据传递。
3. 数据访问层设计: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包括数据库的连接、数据读写等操作。
在设计数据访问层时,需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表设计,并进行数据访问接口的定义。
数据访问层可以使用ORM框架进行开发,如Hibernate、Entity Framework等,也可以手动编写SQL语句进行数据库操作。
4. 整合与测试:完成各层的设计与开发后,需要进行整合和测试。
首先,需要将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进行整合,确保各层之间的接口定义正确,并且数据的传递没有问题。
然后,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模拟用户的输入和操作,检查系统的输出和响应情况,并进行错误处理和性能优化。
5. 部署与维护:完成系统的测试后,可以进行部署和发布。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将系统部署在本地服务器或云服务器上。
在部署过程中,需要配置好服务器环境和数据库,并将系统的文件和代码复制到服务器上。
在系统部署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及时处理用户的反馈和系统的问题,并进行定期的备份和优化工作。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
各种软件开发系统架构图案例介绍第一章【荐】共享平台架构图与详细说明1.1.【荐】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注:逻辑架构图--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间的业务关系, 这里的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系统建设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
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
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
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荐】技术架构设计注:技术架构图--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自身使用的技术和模块接口关联方式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荐】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也称为系统总体架构)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注:系统整体/总体架构图--主要突出从物理硬件(物理层/基础层)、数据库(数据层)、后台底层(支撑层)、业务逻辑(业务层/应用层)、UI描述(展示层)、系统用户分类(用户层),项目实施与运维管理,标准与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贯穿各层的保障系统)一般我们只画大虚框内的部分就行了,外面的是说明与其他系统的对接描述,可以省略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架构与系统设计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架构与系统设计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时代,软件工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涵盖了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
而软件架构和系统设计作为软件工程的核心部分,对于软件的质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软件工程中的软件架构与系统设计的概念、原则、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软件架构的概念与原则1. 软件架构的定义软件架构是指软件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组织方式,包括组件的结构、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组件的行为。
它为系统提供了整体的蓝图,指导系统的开发、演化与维护。
2. 软件架构的原则(1)模块化原则: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模块,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架构设计。
(2)分层原则:按照功能将系统分为若干层次,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结构。
(3)数据流原则:根据数据的流向和处理过程划分子系统,确保数据的正确流转。
(4)透明性原则:使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对用户和其他组件来说是透明的,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
二、软件架构的方法与模式1. 层次结构层次结构是软件架构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将软件划分为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责任。
通过层次结构,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是分布式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架构模式,将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
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提供服务并返回结果。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可伸缩性。
3. MVC模式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用于实现用户界面和业务逻辑的分离。
其中,模型(Model)负责处理数据逻辑,视图(View)负责展示数据,控制器(Controller)负责协调模型和视图之间的交互。
MVC模式能够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三、系统设计的过程与考虑因素1. 确定需求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对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定义。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收集用户需求并进行整理,明确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软件工程第六章 详细设计
软件工程第六章详细设计软件工程第六章详细设计6.1 概述本章节旨在对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进行介绍。
详细设计将在系统的高层设计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系统结构、模块划分以及相互关系,并定义系统中各个组件的详细功能和接口。
6.2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系统总体架构:描述系统整体的结构和组成部分,包括各个模块和它们的关系。
- 模块划分:根据系统需求,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并定义各个模块的职责和功能。
- 模块关系:描述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通信方式,包括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流。
6.3 模块设计模块设计是详细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模块接口:定义模块的输入和输出接口,包括参数和数据格式。
- 模块内部实现:描述模块内部的算法、数据结构以及运行流程。
- 模块测试方法和策略:定义对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的方法和策略。
6.3.1 模块A设计本节详细介绍模块A的设计。
- 模块接口:模块A接收来自模块B的数据输入,处理后输出结果给模块C。
- 模块内部实现:模块A内部使用算法X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结果输出给模块C。
- 模块测试方法和策略:对模块A进行单元测试时,使用测试用例集合Y进行测试。
6.3.2 模块B设计本节详细介绍模块B的设计。
- 模块接口:模块B接收来自模块D的数据输入,处理后输出结果给模块A。
- 模块内部实现:模块B内部使用算法Z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结果输出给模块A。
- 模块测试方法和策略:对模块B进行单元测试时,使用测试用例集合Z进行测试。
6.3.3 模块C设计本节详细介绍模块C的设计。
- 模块接口:模块C接收来自模块A的数据输入。
- 模块内部实现:模块C内部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结果。
6.4 数据库设计如果系统涉及数据库,本节详细介绍数据库的设计。
- 数据库结构:描述数据库的表、字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数据库访问接口:定义系统访问数据库的接口和方法。
6.5 接口设计本节详细介绍系统与外部系统或用户的接口设计。
三层架构结构课程设计
三层架构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三层架构(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通过案例学习,分析三层架构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3. 学生能掌握各层之间的交互关系和通信方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三层架构思想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
2. 学生能够独立搭建三层架构模型,并实现简单的功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三层架构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三层架构,培养对软件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对软件开发的认知。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3. 学生能够认识到三层架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增强对软件架构设计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软件架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对软件开发有一定了解,但对三层架构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层架构的概念和作用。
2. 强化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三层架构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三层架构概述- 三层架构的定义及发展背景- 三层架构的优缺点分析2. 三层架构的组成与功能- 表示层:界面设计、用户交互、数据展示- 业务逻辑层:业务处理、逻辑判断、事务管理- 数据访问层: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更新3. 三层架构之间的交互关系- 各层之间的通信方式- 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过程4. 三层架构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一个简单的三层架构项目实例- 三层架构在各类软件开发中的应用5. 三层架构设计与开发实践- 设计原则:分离关注点、模块化、高内聚低耦合- 开发流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6. 三层架构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性能优化:缓存、负载均衡等- 安全性:防止SQL注入、XSS攻击等7.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三层架构概述(1课时)- 第二章:三层架构的组成与功能(2课时)- 第三章:三层架构之间的交互关系(1课时)- 第四章:三层架构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2课时)- 第五章:三层架构设计与开发实践(3课时)- 第六章:三层架构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2课时)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说明: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层架构的知识,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三层架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通过讲授法进行系统性地讲解,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软件架构设计的模式与实践案例分析
软件架构设计的模式与实践案例分析1. 引言软件架构设计在现代软件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恰当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架构设计模式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性能等方面的质量。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介绍常见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以及它们的实践应用。
2. 分层架构模式分层架构模式是最常见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之一。
它将软件系统分为多个层次,各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使得系统的耦合度降低,易于维护和扩展。
以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为例,典型的分层架构包括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
3. MVC架构模式MVC(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特别适用于Web应用程序。
它通过将应用程序划分为数据模型、用户界面和控制器三个部分,实现了数据和业务逻辑的分离。
当用户与界面交互时,控制器负责处理请求并更新数据模型和视图。
一些知名的Web框架如Spring MVC和Ruby on Rails都采用了MVC架构模式。
4. 事件驱动架构模式事件驱动架构模式是一种基于事件和消息传递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
它将系统组织为多个异步事件处理器,各处理器通过事件和消息进行通信。
当事件发生时,相关的处理器负责处理并触发其他事件。
这种架构适用于高并发场景和松耦合系统。
例如,基于事件驱动架构设计的消息队列系统可以处理大量实时消息。
5. 微服务架构模式微服务架构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架构设计模式。
它将大型软件系统拆分为多个小型、自治的服务。
每个服务都独立运行,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
这种架构设计模式具有高度的可伸缩性和灵活性,容易于进行持续集成和部署。
知名的微服务架构框架包括Spring Cloud和Netflix OSS。
6. 多层架构模式多层架构模式是一种将系统划分为多个逻辑层次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
典型的多层架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数据持久层等。
这种架构设计模式可以使得系统的各个层次之间的依赖性降低,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
各种软件开发系统架构图案例介绍v1.0 可编辑可修改第一章【荐】共享平台架构图与详细说明1.1.【荐】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注:逻辑架构图--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间的业务关系, 这里的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系统建设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
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
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
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荐】技术架构设计注:技术架构图 --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自身使用的技术和模块接口关联方式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荐】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也称为系统总体架构)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注:系统整体/总体架构图 --主要突出从物理硬件(物理层/基础层)、数据库(数据层)、后台底层(支撑层)、业务逻辑(业务层/应用层)、UI描述(展示层)、系统用户分类(用户层),项目实施与运维管理,标准与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贯穿各层的保障系统)一般我们只画大虚框内的部分就行了,外面的是说明与其他系统的对接描述,可以省略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 包括姓名、学号、班级、专业等
。
教师信息管理
实现教师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包 括姓名、工号、职称、所教课程等 。
课程信息管理
实现课程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包 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分、学 时等。
主要功能实现
01
02
03
04
成绩信息管理
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 删除和查询,支持按学期、按
可定制性
提供灵活的界面定制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需求调整界面布局和元 素样式。
04
系统实现
开发环境搭建
操作系统
Windows 10 或 Linux
开发语言
Java
Web服务器
Tomcat 或 Jetty
开发工具
Eclipse 或 IntelliJ IDEA
数据库
MySQL 或 Oracle
主要功能实现
可维护性
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方便 后期功能扩展和bug修复。
用户群体分析
学生
学生是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他们需要通过系统查询个人信息、课程表、成绩等信息,同时也可以进行 选课、评教等操作。
教师
教师是教务管理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用户群体,他们需要通过系统录入和查询教学任务、课程资料、学生成绩等信息, 同时也可以进行课程安排、发布教务通知等操作。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高校教务管理 系统
2024-01-25
• 引言 • 需求分析 • 系统设计 • 系统实现 • 系统测试与优化 • 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教务管理效率
随着高校规模扩大和课程多样化,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教 务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急需引入高效的教务管理系 统来提高工作效率。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软件架构设计文档一、引言本设计文档旨在详细阐述一款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系统的整体结构、主要功能模块、接口定义、数据流向、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内容。
本设计文档将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与实现方式,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是一款面向广大用户的在线购物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的购物体验。
系统主要包括用户注册、商品展示、购物车管理、订单处理、支付结算、物流配送等功能模块。
通过本系统,用户可以轻松地浏览各种商品,将商品添加到购物车并进行结算,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进行支付。
三、系统架构设计1.系统整体结构本系统的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系统整体结构图(请在此处插入系统整体结构图)由上图可知,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表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展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
(2)业务逻辑层:处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包括用户注册、商品展示、购物车管理、订单处理、支付结算等功能。
(3)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包括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4)数据库层:存储系统的数据。
2.主要功能模块(1)用户注册模块:该模块负责用户的注册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填写个人信息并设置密码进行注册。
注册成功后,用户可以登录系统并使用各种功能。
(2)商品展示模块:该模块负责展示各种商品的信息,包括商品的名称、价格、描述、图片等。
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或浏览方式查找自己需要的商品。
(3)购物车管理模块:该模块允许用户将选中的商品添加到购物车中,并进行结算操作。
用户可以查看购物车中的商品列表,并选择删除或修改商品数量。
在结算时,用户需要填写收货地址和支付方式等信息。
(4)订单处理模块:该模块负责生成订单并处理订单状态。
当用户提交结算请求时,系统会生成一个订单号并记录订单信息,包括商品信息、收货地址、支付方式等。
同时,系统会根据订单状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等待支付、已发货等。
(5)支付结算模块:该模块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进行支付。
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理念,有助于 构建灵活、可维护的系统。单一职责原则要求一个类 只负责一个功能,开放关闭原则要求对扩展开放,对 修改关闭,里式替换原则要求子类能够替换父类,依 赖倒置原则要求依赖抽象而不是具体,接口隔离原则 要求接口要小而专,合成复用原则要求尽量使用组合
析和评估,制定对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团队管理与沟通
团队建设
包括团队组建、角 色分配等
有效沟通
沟通是团队成功的 关键,需要及时、 清晰地传达信息
团队协作
团队成员之间的有 效协作和信息共享
变更控制
识别变更需求 评估变更影响 制定变更计划
变更管理
变更评估
评估变更的必要性 评估变更的风险 评估变更的资源需求
区块链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日益普及,通过去中 心化的特性,实现了数据的安全和可追溯性。区块链 技术不仅能确保项目数据的完整性,还能提升项目管
理效率。
感谢观看
在本章节中,我们回顾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架 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感 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 联系我们。祝您在软件工程之路上取得更大的成
变更实施
根据变更计划执行变更 监控变更进度 验证变更结果
质量标准的制定
明确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质量问题的处理
及时发现并解决软件质量问题
质量保证措施
采取措施确保项目交付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管理
总结
软件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项目计划、 团队管理、变更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只 有严格执行管理流程,不断优化管理方法,才能
软件质量保证
质量标准
制定质量标准
质量评估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案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案是指在开发一个软件系统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及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对软件系统的架构进行设计。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该软件系统是一个在线购物网站,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注册、商品浏览、购物车管理和订单管理等。
1. 架构风格: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
Model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管理,View层负责展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Controller层负责协调View和Model层之间的交互。
2. 分层架构:将整个系统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功能单一、清晰。
例如,将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放在Presentation层,将商品浏览和管理功能放在Business层,将购物车和订单管理功能放在Data层。
3. 模块化设计: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
例如,将用户模块、商品模块、购物车模块和订单模块分别设计成独立的模块,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 数据库设计:采用关系数据库存储系统,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例如,将用户信息、商品信息、购物车信息和订单信息设计为独立的表,建立关系和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5. 接口设计:设计良好的接口,使不同模块之间的交互简单和灵活。
例如,用户模块和商品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获取用户信息和商品信息,购物车模块通过接口更新购物车信息,订单模块通过接口创建订单。
6. 高可用性设计:采用集群和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例如,将系统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并使用负载均衡器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以实现高并发和高可靠性。
7. 安全性设计:采用合适的安全机制,防止系统遭受攻击和数据泄露。
例如,用户密码采用哈希算法进行加密存储,禁止SQL注入和跨站脚本攻击等。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架构和系统设计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架构和系统设计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软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到企业内部的复杂业务系统,软件的身影无处不在。
而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软件架构和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着软件的质量、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以及性能等方面。
软件架构就像是一座建筑物的蓝图,它定义了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一个良好的软件架构能够为开发团队提供清晰的指导,使得各个模块之间能够协调工作,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同时,它还能够为软件的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能够轻松地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环境。
在软件架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首先是系统的功能需求。
这是软件存在的根本目的,架构的设计必须能够满足这些功能的实现。
比如,一个电商网站的架构需要支持用户注册登录、商品浏览、购物车管理、订单处理等功能。
其次是性能要求。
如果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那么就需要设计出高效的并发处理机制和数据存储方案。
再者是可扩展性。
随着业务的发展,系统可能需要添加新的功能或者对现有功能进行扩展,架构必须能够支持这种变化,而不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大规模的重构。
系统设计则是在软件架构的基础上,对各个模块和组件进行详细的设计。
它包括了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算法设计等方面。
数据库设计要考虑数据的存储结构、关系模型以及查询性能等。
接口设计要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清晰、简洁、高效。
算法设计则要针对具体的业务逻辑,选择合适的算法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以一个在线教育平台为例,软件架构可能会分为前端展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
前端展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层处理各种业务逻辑,如课程管理、学生管理、订单管理等;数据存储层则负责存储各类数据,如课程信息、学生信息、订单信息等。
在系统设计阶段,对于数据库,可能会设计出课程表、学生表、订单表等,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软件架构设计架构模式与分层架构
软件架构设计架构模式与分层架构软件架构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易于维护,采用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对软件系统进行组织和设计的过程。
在软件架构设计中,不同的架构模式和分层架构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软件架构设计中的架构模式和分层架构。
一、架构模式1.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架构模式,其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网络通信。
客户端负责发送请求,并接收服务器的响应。
服务器负责处理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种模式适用于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服务器的情况,能够实现系统的分布式处理和资源共享。
2. 分布式架构模式分布式架构模式是一种将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的部分,并在不同的计算机或服务器上运行的架构。
分布式架构模式通过将任务分发到不同的节点来实现系统的并行处理和负载均衡。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3. 微服务架构模式微服务架构模式是一种将系统拆分成多个小型的自治服务的架构。
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并通过网络通信与其他服务进行交互。
微服务架构模式具有松耦合、可独立部署和可伸缩性等优势,适用于复杂的大规模系统。
二、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是一种将系统划分为多个逻辑层的架构。
每个层都有特定的职责和功能,并且彼此之间通过定义好的接口进行通信。
常见的分层架构包括三层架构和多层架构。
1. 三层架构三层架构由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组成。
表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将结果展示给用户。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系统的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处理、业务规则和流程控制等。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
三层架构将系统的不同功能和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
2. 多层架构多层架构相比于三层架构,更加细分了系统的层级。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五层体系结构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五层体系结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软件架构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软件架构定义了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软件系统的组件、模块、接口、数据流等等,是指导软件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石。
软件架构设计中的五层体系结构是一种基于分层思想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大型软件系统。
该体系结构分为五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处理不同的任务和功能,各层之间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
下面将详细解释五个层次及其功能。
第一层:用户界面层用户界面层是软件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负责接收用户的输入请求,并向用户展示软件系统的输出信息。
用户界面层通常包括下面两个部分:1.1 用户界面管理器用户界面管理器是负责响应用户界面的请求,生成和显示用户界面的用户界面组件,如按钮、文本框等。
用户界面管理器还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数据输入验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1.2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是用户界面层与下一层——业务逻辑层之间的桥梁,将用户界面的请求传递给业务逻辑层。
API还可以将业务逻辑层返回的数据展示给用户界面层。
第二层: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是软件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软件系统的业务逻辑,即实现软件系统的功能。
业务逻辑层通常包括下面两个部分:2.1 业务逻辑模型业务逻辑模型是软件系统中实现业务逻辑的代码和算法集合,是业务逻辑层的核心。
业务逻辑模型需要和其他模块进行交互,因此需要和数据库模型进行配合。
2.2 数据访问模型数据访问模型负责与数据库进行通信,将业务逻辑层操作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
数据访问模型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层: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是负责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模块,其功能是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向上层提供一定的数据访问功能,同时向下层提供对数据库的操作。
数据访问层通常包括下面两个部分:3.1 数据库访问接口数据库访问接口提供对外的数据访问API,向上层提供数据库的访问功能。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本文介绍了共享平台的逻辑架构设计、技术架构设计和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逻辑架构图突出了子系统/模块间的业务关系,重点包括应用系统建设、应用资源采集、数据分析与展现以及数据的应用。
技术架构图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自身使用的技术和模块接口关联方式,包括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则对整个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
通过这些设计,共享平台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提升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应用管理层是整体应用系统的管理保障,包括系统的运维管理、安全保障、标准与规范体系等方面。
在本次项目中,我们将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包括系统监控、故障排除、性能优化等方面,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我们将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我们还将建立完善的标准与规范体系,确保系统的开发、维护、升级等方面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应用展示层应用展示层是整体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PC端、移动端等多种形式。
在本次项目中,我们将采用响应式设计的方式,确保系统在不同设备上的良好展示效果。
同时,我们将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主要包括物理硬件、数据库、后台底层、业务逻辑、UI描述、系统用户分类、项目实施与运维管理、标准与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划分和详细的设计规划,我们将为本次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今后区劳动局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设计3.3.3图时,应用管理层有效地继承了我局原有的应用系统分类标准,将实际应用系统分成了八个应用体系。
在实际应用系统的建设中,我们将在全面传承原有应用分类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多维应用资源分类方法。
整体应用系统也可以通过多维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关操作管理。
例如,可以按照业务将应用系统进行划分,包括劳动管理和保险管理等。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学大纲01.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是为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方向课程。
本课程运用工程的思想、原理、技术、工具,来对软件设计以及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思想、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包括软件模型和描述、软件体系结构建模和UML、软件设计过程、软件体系结构风格、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用户界面设计、设计模式、Web服务体系结构、基于分布构件的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评估、软件设计的进化、云计算的体系结构等内容。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包括:1.让学生建立构建软件系统架构一般方法的感性认识,理解并掌握软件系统架构分析、体系结构建模与架构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软件架构设计的基本能力,能从内部模块规划设计、系统层次结构的构建开始,了解构建系统结构的一般技术和方法。
2.在构建软件系统的过程中,理解软件系统构建的一些关键问题,学习应对不同需求的系统对策和设计实现技术,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系统架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同时,深入理解各种典型框架技术及原理,并初步具备运用模式设计思想开展软件详细设计的能力。
3.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概念、术语和系统化方法,建立软件架构设计的理念,了解当前流行的框架技术,并理解其原理。
另一方面,以加深知识理解和培养初步架构设计能力为目的,并在项目开发中加以实践;在实践环节中重点培养运用典型框架进行项目构建的能力和使用设计模式进行细化设计的能力。
0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第1章引言(一)基本教学内容1.1 软件1.2 软件工程1.3 软件设计1.4 软件体系结构(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理解软件的本质、软件神话、软件工程,了解软件过程和软件工程实践的相关内容,了解网络环境带来的各类问题。
教学重点:软件工程中的设计、设计过程和设计质量、软件设计原则。
教学难点: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的内容、设计阶段的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结构体系课程设计
软件结构体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软件结构体系的基本概念,掌握软件系统的分层模型;2. 学会运用常见的设计模式进行软件结构设计;3. 掌握软件架构的评价标准和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结构清晰、可扩展性强的软件体系结构;2.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特定需求给出合理的软件架构设计方案;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对软件结构体系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2.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认识到软件结构设计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软件结构体系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软件架构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大学本科阶段,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和软件工程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软件结构体系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2. 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软件架构设计技能;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软件结构体系基本概念:包括软件架构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1章 软件结构体系概述2. 软件架构设计模式:讲解常用的设计模式,如MVC、分层架构、微服务等;教材章节:第2章 软件架构设计模式3. 软件架构分层模型:介绍三层架构、N层架构等分层模型,以及各层的功能与特点;教材章节:第3章 软件架构分层模型4. 软件架构评价与优化:阐述软件架构的评价标准,如性能、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并介绍优化方法;教材章节:第4章 软件架构评价与优化5. 实践环节:结合实际项目案例,指导学生进行软件架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5章 软件架构设计实践6. 课程项目:分组进行课程项目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软件架构设计;教材章节:第6章 课程项目与实践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软件结构体系基本概念、设计模式;2. 第3-4周:软件架构分层模型;3. 第5-6周:软件架构评价与优化;4. 第7-8周:实践环节;5. 第9-10周:课程项目设计与实施;6. 第11-12周:课程总结与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IP接口设计
UIP Components 需要考虑的问题
• 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 – 如何将控制流程和窗口、页面等界面元素分开
– –配置管理、Cache管理、本地存储、状态管理
• 表现层的设计模式
搭建UI的框架
• 框架
– – 一整套能够动态配置和加载的插件模型
• 启动时的加载项、动态的菜单项、工具栏,UIP组件… • 提供一个Controller,能够管理UI与UI之间的调用
– – 一整套为各程序模块所使用的工具
Microsoft User Interface
ProcessBuilding Block的其它功能
• 保存状态
– – 定义了IStatePersistence接口,应用可以自己定制自己的状 态保存方式
• WinFormView,WebFormView
– – 实现了IView接口。
• ViewManager
UIPManager.StartTask(“demoTask”, task);
UIP设计考虑
• 作为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UI模型的复 杂度
• 在UI与业务层之间,可以增加UIP层进行隔 离
– –UIP管理了什么
• 流程、状态、View…
– –UIP的Building Block仅是一个模型,还需要通 过与实际业务逻辑结合使用。
Microsoft User Interface
ProcessBuilding Block
•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组接口和类 • User Interface Process Application Block(UIPB) 用
一种XML格式来表现流程图 • 在UIPB中,会用一些接口/类来表示图中的内容
• 上下文对象:用户信息、权限信息 • 访问Service的公共入口:集成认证 • 客户端的Cache:业务数据、MetaData、用户凭证 • 客户端的应用配置信息 • 客户端的本地存储机制 • UI的scheme • 异常处理机制和最终的异常处理点 •…
• 应用程序的入口和框架之间关系
– – 浏览器:可能是第一个引用的Control(Assembly) – – WinForm应用:登录窗口、主窗口、Splash窗口、TrayIcon
实现页面控制器
前端控制器
• 模式名称:Front Controller
• 要解决的问题:在MVC中如何为复杂的 Web应用程序组织控制器以便在避免重复 代码地情况下实现重用性和灵活性。
• 解决方案:处理器(Handler)接收HTTP 的POST/GET请求后,检索相关请求参 数,以选择正确的命令,并传递给具体的 页面做相应的命令处理。
• 其中页面中的HTML以及代码中生成HTML的部分 构成了视图(View)
• Page_Load和Button的Click事件实际上是控制器 (Controller,更具体一些是Page Controller)
• 而数据访问部分可以看作是模型(Model)
• 优点、缺点?
– – 管理在流程中出现的View
• UIP Config
– – 读取应用程序配置文件信息,根据配置文件构造相应对象和 流程图
• UIP Manager
– – UIP的入口,启动一个新的流程或已知的流程
DemoTask task = new DemoTask(); //实现了ITask接口的定 制流程
我们所讨论的问题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 用户和应用进行交互的接口
– – 输入:
• 辅助用户输入,提供各种提示和帮助 • 响应用户操作所触发的各种事件 • 限制用户的输入 • 处理一些特殊的操作,如drag-drop,剪贴板操作 •…
将选中的图书放进购物车。最终会走到收银台结帐
– – 这些类型的界面操作的特点
• 用户的操作流程可以用一张流程(导航)图来描述 • 导航图上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用户界面(窗口/页面) • 界面之间的跳转是由用户操作触发的
• 处理这种流程的控制器,我们称为User Interface Process Components
• 选择你的窗口应用类型:Dialog、SDI、MDI
UI与UI之间的调用
• WinForm应用
– –Form与Form之间、Form与Control之间、Control与 Control之间
• 浏览器应用
– –页面与页面之间、页面与其它浏览器之间、页面中的 不同部分之间
• 尽可能不要将UI与UI之间调用的代码写在 UIComponents的代码当中
MSF
Vision/Scope Approved
Scope Complete
Project Plans Approved
MSF 过程模型是一种迭代方法
把大项目拆分成多个版本可以减小项目风险。
Functionality
Version 1
Version 2
Time
Version 3
– – 展现:
• 格式化数据 • 特殊显示 • 将一些代码翻译成可显示的名称 • 其他(的页面cache、分页显示查询结果)
• 从UI的应用类型划分
– – Console、WinForm、WebForm、Plug-ins
与表现层的相关内容
• 如同一般的系统设计,表现层也需要一 整套支撑模块
实现前端控制器
页面处理
IHandler
拦截过滤器
• 模式名称: Intercepting Filter
• 要解决的问题:在Web请求过程中如何实 现通用的处理前和处理后操作?
• 解决方案:创建一组链式过滤器,实现在 Web请求过程中通用的处理前和处理后操 作。
ProcessBuilding Block的设计模式
• UIPB采用了MVC模式
– –Views,任何实现了IView接口的类(Form或
WebForm)
– –Model,State类,它保存的是界面上的信息以 及控制信息
– –Controller,就是ControllerBase及其派生类
– – ITask,用来表示整个流程 – – IView,用来表示图中的(节点)界面 – – State,表示界面的状态。例如购物车中的书名和数量 – – ControllerBase,控制界面之间的跳转、控制Task的启
动和结
Microsoft User Interface
最常见的模型
初始需求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系统测试计划
详细设计
集成测试计划
编码与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计划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细化分析设计阶段
需求建模
架构分析
系统设计
类设计
• 界面 • 功能 • 行为
展示层设计概要
Facade
页面控制器
• 模式名称:Page Controller
• 要解决的问题:在MVC中如何为复杂的 Web应用程序组织控制器以便在避免重复 代码地情况下实现重用性和灵活性。
• 解决方案:使用页面控制器模式接收页面 请求,然后在模型上调用请求的操作,以 决定用于显示页面的正确视图。
– –由专门的Controller来完成UI的加载 – –尽可能保证UI Components的重用性
User Interface Process是什么
• 根据状态的改变决定使用哪一个UI
• 应用场景
– – 有些UI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存在明确的处理顺序
• 一个向导型的界面。用户可以选择上一步、下一步或者束 • 在一个购书网站,用户可以反复地浏览上架的图书,然后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z瀑布模型(Waterfall) zV模型 z编码修正模型(Code & Fix) z增量模型(Incremental) z渐进模型(Evolution) z螺旋模型(Spiral)
MSF 过程模型
Deployment Complete
Release Readiness Approved
常见的设计
• 遵循标准的开发过程:MSF、RUP等
• 需求分析从功能出发 • 没有交互设计环节:按照每个开发人员自
己的体验和想法进行设计,而不是按照用 户的进行设计
• 忽视交互环境和用户习惯
开发人员和用户的区别
• 开发人员:
– 实现方法 – 逻辑、算法 – 版本 – ...
– – 流程的每一步都需要保存状态。如何能抽象出一 个统一的状态模型,可以使状态在留转过程中被保 存和传递
– – 最好能够用一套处理机制,能够满足inForm程序 和Web应用的需要
– – 用户的在一个操作流程中可能会嵌套子流程,或 者会转到别的流程
– – 记录流程的流转的日志
– – 流程的维护
• 流程改变对正在运行的流程的影响 • 能否通过某种特殊手段改变流程的状态?
的Request处理过程
页面请求
IIS
aspnet_isapi.dll HttpApplication
HttpHandler(你的页面)
HttpModule
原理
处理客户端 请求的模式
• 中通过页面与代码的分离,实现了MVC 模式
• 1984年由比尔•莫格里奇提出
交互设计
• 表达了软件外观和行为 • 帮助软件开发人员降低系统的复杂性 • 设置开发基线 • 提高开发效率 • 提高用户满意度 • 提高市场竞争力 •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