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路径眩晕高血压
眩晕病临床路径
.陆良县中医院心脑病科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行状况剖析总结(2014 年)一、基本状况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7月至 2015年 7月,陆良县中医院心脑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断方案治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共 852例,均匀住院日12.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针刺、外治法(穴位贴敷)。
二、诊断方案应用状况剖析(一)诊断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状况中药饮片使用率94.2%,中成药(包含中药注射液)使用率 100%,中医特点疗法使用率96.1%,辨证施治率 100%。
此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449例( 94.2%),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852例( 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89例( 3.8%),耳针治疗 564例( 38.5%),针刺 43例( 3.2%),外治法(穴位贴敷)治疗456例(73.1%),内科基础治疗852例(100%)。
(二)应用状况剖析从以上数据能够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成药、口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穴位贴敷和耳针治疗,而及针刺应用较少。
剖析其原由,主要为:1.该病患者住院时程短,不论医师或患者意向都偏向选择起效较快的静脉制剂,因此中药静脉制剂在急重症中应用广泛;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归并症亦许多,针刺治疗常常不可以兼备,因此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项选择择口服中成药、中药汤剂,较少应用针刺治疗;3.穴位贴敷及耳针因操作简易、作用较针刺长久,难过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允从性;且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4.方案中介绍的均衡针、腹针及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因科室医师未经过有关培训,有关经验不足,故均未实行。
三、疗效评论与剖析(一 )整体评论852例患者中,症状改良 798例(95.1%),体征改良 631例( 59.6%),理化指标改良 320例( 38.4%);临床好转 831例( 98.1%),无变化 13 例( 1.9%)。
(中医科)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出院前1天出院日 年 月 日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1.□建立住院病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2.完成入院评估:□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管道□疼痛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2.基础护理:□生活自理能力□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3.身份识别:3.饮食: 3.饮食: 3.饮食:□戴腕带□床头卡□低盐低脂饮食□治疗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治疗饮食□低盐低脂饮食□治疗饮食4.入院宣教:□试验饮食□试验饮食□试验饮食□人员□环境□安全 4.标本采集: 4.专科观察与护理: 4.专科观察与护理:□管理、陪伴制度□血标本□痰标本 4.1□生命体征监测 4.1□生命体征监测□用物准备□大小便标本□其他: 4.2观察: 4.2观察:5.级别护理: 5.辅助检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特级护理□一级护理□TCD□心电图□CT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头颅磁共振□胸片 4.3 治疗及护理: 4.3治疗及护理:6.□基础护理□心脏彩超□其他:□口服中药□穴位注射□口服中药□穴位注射7.饮食: 6.专科观察与护理:□穴位贴敷□艾灸治疗□穴位贴敷□艾灸治疗□低盐低脂饮食□治疗饮食 6.1□生命体征监测□针灸治疗□静脉用药□针灸治疗□静脉用药□试验饮食 6.2观察:□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8.标本采集:□头晕目眩□视物旋转 5.□健康教育指导 5.□出院评估□血标本□痰标本□恶心□呕吐 6.有无变开:□有□无 6.出院指导:□大小便标本□其他: 6.3 治疗及护理:7.□其他:□用药指导9.辅助检查:□口服中药□穴位注射□嘱患者自我监测血压□TCD□心电图□CT □穴位贴敷□艾灸治疗□告知电话回访□头颅磁共振□胸片□针灸治疗□静脉用药□协助办理出院□心脏彩超□其他:□动态血压监测 6.□其他:10.专科观察与护理:7. □健康教育指导10.1□生命体征监测8.有无变异:□有□无10.2观察:9.□其他:□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10.3 治疗及护理:□口服中药□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艾灸治疗□针灸治疗□静脉用药□动态血压监测11.□健康教育指导(中医科)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12.有无变异:□有□无13□其他;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1.突发性眩晕: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突发性眩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势。
中医认为突发性眩晕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或痰湿内蕴引起的,可以通过经络调理和中药治疗来改善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药调理、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加强体内的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2.慢性疼痛病: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慢性疼痛病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认为慢性疼痛是由于人体的气血不畅、经络堵塞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经络和激活体内的气血流动来缓解疼痛。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拔罐、中药调理等。
这些方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3.焦虑和抑郁症: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焦虑和抑郁症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焦虑和抑郁是由于人体的心脾失调、气血不顺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心脾和疏通气血来缓解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心脾功能,促进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4.高血压: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的肝郁气滞、瘀血内蕴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肝气和疏通瘀血来降低血压。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平缓肝气,促进瘀血排出,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5.冠心病: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于人体的心脾失调、气血不足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心脾和补充气血来缓解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心脏供血和氧气供应,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冠心病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在突发性眩晕、慢性疼痛病、焦虑和抑郁症、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病种的临床路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来缓解症状、改善疾病。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断方案(2017 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的《中医内科常有病诊断指南》(中国中医药第一版社, 2008 年 8 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第一版社, 2002 年 5 月)。
主要症状:头晕眼花,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结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拟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年订正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状况下,均匀缩短压(SBP)≥ 140mmHg和(或)均匀舒张压( DBP)≥ 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当前近 4 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精不足证:眩晕耳鸣,精神萎糜,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遗精梦泄;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痹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怒火亢盛证:眩晕、头痛、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眩晕,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本方案合用于 18 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合用于小孩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归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点为指导,标本兼治,重申长久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精不足证治法:偏阴虚者补肾滋阴;偏阳虚者补肾助阳。
方药:补肾滋阴用左归饮加减。
补肾助阳者用右归丸加减。
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茯苓。
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肉桂、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
眩晕病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一、基本情况眩晕病作为内科优势病种之一,我们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了眩晕病的治疗方案,并加以实施。
我们内科 2 组从 2015 年 1 月到2015年 12月期间按照诊疗方案治疗的住院患者共有68例,平均住院日 1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穴位注射、刮痧、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治疗的 68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 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 100%,辨证施治率 100%。
其中,穴位敷帖 44 例(65%),针灸治疗 28 例(44.2%),穴位注射16 例(23.5%),浴足 14 例(20.6%),刮痧 7 例(10.3%),中药外洗 6 例(8.8%),中药灌肠 6 例(8.8%)。
(二)应用情况分析患者对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穴位敷贴等治疗方法均能较好地依从,而对针灸、足浴、刮痧,中药灌肠等治疗方法较抵触。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血管受损,平肝潜阳法贯穿治疗始终; 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患者和家属均能理解平肝潜阳药能改善眩晕症状,从而接受中药汤剂治疗;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对于针灸、足浴和刮痧治疗方法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认识不到位:有人认为这些方法属于保健性质,对其治疗作用不了解及不信任; 2. 有的患者惧怕针灸及不耐受疼痛,导致不接受针灸或中途中断治疗;有的患者嫌浴足及中药灌肠、中药外洗麻烦或不方便而不愿意接受。
眩晕临床路径表
□复查电解质(必要时)
□对症处理
主
要
护
理
工
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健康饮食教育
□协助医生完成中医特色疗法
□心理护理及精神调摄护理
□夜间巡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医师
签名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分析表
填表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 住院号:_________
住院费用分析
住院总费用
药品费:
非药品费:
药品费
西药:
中成药:
中药:
床位费
检查费
治疗费
其他
病种质量控制分析
住院天数
实际住院天数:
延迟或提前出院原因:
治疗效果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入出院诊断符合
□是 □否 原因:
并发症
□是 □否 原因:
患者满意度
□是 □否 原因:
变异分析与整改措施
质控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质控护士签名:_________________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3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完成入院记录
□常规辅助检查
□确定诊断
□安排三大常规、血生化、心电图、B超胸片等检查
□行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检查
□观察血压变化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2023年版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2023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病人。
一、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第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吴勉华石岩主编,2021年)。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吉耀,葛均波,邹和建主编,2022年5月)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2022年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第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吴勉华石岩主编,2021年)。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窍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无多种兼杂证候的患者。
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的初发或治疗未达标的患者。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高血压3级、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眩晕病临床路径
一、眩晕病(脑血管供血不足)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西医诊断为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患者。
一、头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眩晕病 (TCD编码: 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血管供血不足 (I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参照诊疗方案(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参照诊疗方案(四)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 7 天(五) 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病 (TCD编码: BNG070)和脑血管供血不足 (ICD-10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 +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心电图。
(5)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6)头颅影像学检查( CT)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头颅 MRI、颈椎 DR片、胸部 DR片、腹部 B超、颈动脉 B超等)。
(七)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2.中医特色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1)穴位注射治疗, (2)穴位贴敷治疗, (3)中药盐包外敷治疗( 4)耳穴压豆( 5)针灸治疗( 6)中医推拿治疗( 7)耳穴压豆(八)出院标准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二、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中医第一诊断为眩晕病 (TCD编码: BNG070),西医第一诊断为脑血管供血不足 (ICD-10编码:。
3 脑病科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3 脑病科眩晕中医临床路径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视物旋转,甚至站立不稳、恶心呕吐等。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久病体虚等。
为了规范眩晕的中医临床诊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为眩晕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张伯礼、吴勉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年出版)。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第 8 版,吴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年出版)。
1、有明确的眩晕症状,如旋转感、摇晃感、漂浮感等。
2、伴有平衡障碍、眼球震颤、听力障碍、恶心呕吐等相关症状。
3、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耳部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排除其他导致眩晕的疾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一)辨证论治1、肝阳上亢证症状: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恼怒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气血亏虚证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㿠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减。
3、肾精不足证症状: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㿠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或补肾助阳。
方药:左归丸加减;或右归丸加减。
4、痰湿中阻证症状:眩晕,头重如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下列关于中医降压临床路径
下列关于中医降压临床路径【最新版】目录一、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概述二、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适用对象三、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四、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注意事项五、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推广意义正文一、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概述中医降压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针对高血压患者制定的一套系统的诊疗方案。
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化高血压的诊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中医医疗服务。
二、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多重监察证候的患者;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一级、二级的初发或者治疗未达标的患者;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到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需要注意的是,三级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列入本路径,有肿瘤、脑外伤、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也不进入本路径。
三、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疾病发展过程以及家族病史等;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脉搏等;3.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进行辨证论治;4.根据辨证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等;5.定期随访,观察疗效,调整治疗方案。
四、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注意事项1.在实施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注重个体化治疗;2.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要加强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危害,提高治疗的依从性;4.要注重中西医结合,对于严重病例,要及时转诊到相关科室。
五、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推广意义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推广,有利于提高高血压的诊疗水平,降低治疗成本,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便捷的中医医疗服务。
下列关于中医降压临床路径
下列关于中医降压临床路径【原创版】目录一、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概述二、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适用对象三、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四、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疗效评估五、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推广和应用前景正文一、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概述中医降压临床路径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中医诊断、治疗、调养等方法,针对高血压患者制定的一套具有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特点的治疗方案。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
二、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多重监察证候的患者;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一级、二级的初发或者治疗未达标的患者;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到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需要注意的是,三级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列入本路径,有肿瘤、脑外伤、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也不进入本路径。
三、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诊断、治疗和调养三个环节。
在诊断环节,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
在治疗环节,医生根据患者的证候特点,选择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
在调养环节,医生需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调养。
在实施中医降压临床路径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根据患者的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2.注意中西医结合,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3.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血压;4.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疗效评估中医降压临床路径的疗效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症状改善: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的改善程度;2.血压控制: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评估治疗后血压的控制情况;3.并发症控制: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程度;4.生活质量:评估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编码:I )。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重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1、阴虚阳亢证
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
舌红苔薄,脉弦细。
2、肝阳上亢证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遇劳、恼怒加重,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痰湿壅盛证
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中医第一诊断为眩晕。
2.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3.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心电图、动态血压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胸片、颈椎X线片、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TCD、腹部彩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用口服中药汤剂
(1)阴虚阳亢证
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
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滋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枸杞30g 菊花30g 熟地30g 丹皮15g
茯苓30g 泽泻30g 山药30g 山茱萸30g
龟板30g 栀子15g 地龙20g 丹参30g
僵蚕20g
加减:五心烦热者加知母20g黄柏20g,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30g柏子仁30g
首乌藤30g,口干甚者加北沙参30g麦冬15g。
(2)肝阳上亢证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遇劳、恼怒加重,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20g 钩藤30g 菊花15g 白蒺藜15g,
夏枯草15g桑寄生30g 决明子20g 生地15g
生石决明30g 杜仲15g 川牛膝15g 黄芩15g
夜交藤30g 茯神15g 益母草30g
加减:头后部或颈部发紧,加葛根30g,川芎20g;眠差,加酸枣仁30g 柏子仁30g 制远志10g首乌藤30g;耳鸣,加菖蒲15g,制远志10g。
(3)痰湿壅盛证
症候: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腹胀,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平肝化痰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
半夏20g,陈皮10g,茯苓30g,甘草6g
竹茹20g,枳壳20g,菖蒲15g,远志6g,
枣仁30g,白术15g,天麻20g 吴茱萸8g
加减:血脂高加草决明30g,山楂30g;肢体麻木,加桑枝10g,僵蚕10g。
2.辨证选择中成药
(1)辨证选用口服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9g bid
松龄血脉康:6粒 tid
(2)辨证选用中成药静滴:
生脉注射液 30ml qd
葛根素注射液 qd
天麻素注射液 qd
红花黄色素注射用 100mgqd
3.中医特色外治法
(1)耳穴压丸:心、耳神门、交感、角窝上。
每隔2天换贴一次,每次一耳,双耳交替,10天为一个疗程。
(2)拔罐:主穴选足太阳膀胱经大杼至膀胱俞;曲池,足三里。
肝火偏亢加阳陵泉;阴虚阳亢型加肝俞,肾俞,三阴交太冲穴。
每周拔3次,留罐时间15分钟,6次为一个疗程。
(3)中药足浴
双桑汤: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0-15克。
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温为40℃左右。
泡脚20-30分钟。
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牛膝钩藤汤:牛膝、钩藤各30克。
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温为40℃左右。
泡脚20-30分钟。
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4).高血压茶疗法
菊花茶:所用的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三次。
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
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着疗效山楂茶: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
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
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
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荷叶茶:中医实践表明,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
同时,荷叶还是减脂去肥之良药。
治疗高血压的饮用方法是: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5)穴位贴敷:丰隆、肝俞、大椎一日一贴 7天为一个疗程。
4.内科基础治疗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合理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调节血压,支持对症等。
5.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
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眩晕(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眩晕(TCD编码:BNG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编码:)
患者姓名: 性别 : 年龄 :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月日时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 天
眩晕临床路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