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考研真题与考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考研真题与考点归纳

教育学考点归纳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章教育学科的基本问题

1.1考点归纳

一、教育学科的几个问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以“教育现象”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解释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任务:

(1)教育的概念

从众多繁杂的教育事实中抽象出、提炼出、加工出那些教育活动中若干质的规定,形成这门学科的若干基本概念。

(2)教育的科学规律

研究教育活动的客观过程,揭示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形成教育的科学规律。

(3)教育学科的逻辑体系

要完成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首先要找出教育科学的逻辑起点,即找出教育最基本的规律;其次是沿着逻辑的进程,将各规定之间的复杂的联系,形成一个概念、

逻辑的体系;最后是达到逻辑终点。教育科学的任务,应更多地研究教育的基本范畴,建立起一门科学化的教育学。

3.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

(1)教育学研究中存在着非常复杂的方法论问题,主要涉及到教育学研究中的事实与价值、逻辑与历史、一元与多元问题。

(2)历史上教育学的研究可总结如下:

①理性主义教育学重视教育学研究的逻辑性,忽视教育学研究的历史性;

②实证主义教育学重视教育学研究的事实性,排斥教育学研究的价值性;

③文化教育学重视教育学研究的价值性与历史性,忽视教育学研究的事实性;

④实用主义教育学着眼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回避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教育学研究的具体运用过程中存在着简单化和僵化的毛病。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学研究方法论中坚持事实与价值、逻辑与历史、一元与多元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

(3)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后来,随着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兴起,人们又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教育研究,开始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果,这是非常可贵的。

4.教育学的本土化问题

(1)近代以来,各国家和民族在教育知识的交流中,一些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国家的教育知识开始占据世界教育知识的核心地位,将自身合法化、普遍化,使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教育知识处于依附状态或被压抑状态,使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学的“跑马场”。为了克服这种学科依附状态,

适应本国本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先后提出“教育学本土化”的要求。

(2)在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建立“普遍妥当教育学”的理想。狄尔泰对他的这个理想进行了理论批判,提出了教育目的的“历史性”问题。乌申斯基用大量的事实材料说明了教育和教育理论的“民族性”,提出各个民族应建立具有民族风格的,反映民族精神的教育学。

(3)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则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问题,致力于教育学的本土化,以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

5.教育学的实践性问题

(1)从实际情况来看,世界各国在处理教育学的学术性与实践性两者关系上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脱离现象,克服这种现象的策略大致有:

①充分认识任何教育实践都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不存在不受教育理论制约的教育实践;

②坚信任何真正的教育学研究都应以教育问题的确定、分析、解释或解决为目的,不应是抽象的、空洞的和无味的概念思辨和事实分析;

③明了教育学研究之所以能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是因为它是反思教育实践的知识基础,并为之提供新的教育知识,作为转变观念、创新制度和规范行为的基础。

(2)我国教育改革要想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经验主义,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尊重教育学研究成果。

6.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

(1)概念

“科学化”是指改变传统的采用“经验-描述”和“哲学-思辨”等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

作法,采用“科学-实证”和“规范-综合”等方法来从事教育研究,以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

(2)各派观点

①康德与赫尔巴特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倡导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认为只有当教育学变成能够用清晰的概念和命题表达的知识体系时,才能真正地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普遍的科学。

②实验教育学批判了强调概念思辨的理性主义教育科学观,提出实证主义的教育科学观,认为教育学研究必须放弃概念思辨的传统,走实证科学的道路。

③文化教育学既批判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又反对实证主义的教育科学观,提出精神科学的教育科学观。

④分析教育哲学家奥康纳与批判理性主义者布蕾钦卡在20世纪后半叶以自然科学为榜样,站在逻辑经验主义的立场,认为教育学要想成为受人尊重的科学,必须走纯粹经验描述和逻辑建构的道路,排斥研究者的价值偏见。

⑤赫斯特从教育学研究的目的分析入手,认为教育理论实质上是一整套由多种复杂成分构成的知识体系,教育学是实践科学。

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学只有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教育研究中切实做到历史与逻辑、事实与价值、一元与多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科学。

二、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文字,出现了学校,人们的教学经验逐渐丰富,教育工作日益复杂,越来越需要对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对教育经验加以总结,这样就逐渐产生了教育学。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①阶段性特点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型。

②教育家及其著作

a.《学记》及中国古代教育著作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300来年。《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等,都在一定程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在我国古代社会里,还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像孔子的《论语》;子思的《大学》;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庄子的《庄子》;韩愈的《师说》;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等,这些教育著作对师生关系、如何读书与学习,都有精湛的论述。

b.《论演说家的教育》及西方古代教育著作

在西方社会,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等一大批优秀的论及教育问题的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