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56385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背景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它是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很容易在人群之间传播,对社会和人民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医疗机构是人们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场所之一,故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必须严密,科学,有效的运作,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和患者的安全。
法律法规规定我国的传染病治理法律法规中,确立了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的相关要求。
按照相关法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传染病控制和管理机制,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体系,降低传染病在机构内外的传播风险,规避医疗损害。
编制制度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应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传染病防控体系、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防控流程和程序、传染病发生时的应急和处置措施、体系运行管理等。
传染病防控体系传染病防控体系应该是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控机构、传染病防控人员和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等。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应根据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科普,以及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的分析,制定出适合本机构的预防控制策略。
防控流程和程序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流程和程序是申请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资质的重要部分。
其主要工作包括传染病暴发事件上报、病人分类、传染源控制、隔离观察和个人防护等程序。
同时,亦应该建立传染病筛查患者工作程序,以全面筛查患者的传染病情况。
应急和处置措施传染病发生时,及时处置和控制传染源是保障患者安全、医护人员健康的关键。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以应对传染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和处置措施:传染病防止和控制的适时举措;传染病诊断和治疗的一般程序和规程;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与信息沟通;加强合理且适时的传染病监测等。
体系运行管理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管理是切实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防范传染病发生和扩散的重要保障。
其主要工作如下:规定医护人员和患者个体防护措施和培训;共享传染病疫情标准和疫情控制的最新技术方法;加强传染病的教育和宣传;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纪律的监督和检查;落实传染病处理邮进行的报告和记录等。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各级传染病预防控制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必须张贴并公示本制度。
第四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必须遵守以下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管理,全员参与;科学管理,依法治理;社会共治,责任共担。
第五条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减少传染病发生和传播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第二章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第六条医院传染病监测工作应当建立健全制度,及时掌握医院内传染病发生的情况。
第七条医院传染病监测工作的内容包括:病例监测、病原体检测、感染源调查等。
第八条医院传染病监测工作应当配备专门的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统计分析,并报告给相关部门。
第九条医院内发生的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必须立即向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
第十条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部门收到传染病病例报告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病例调查和防控措施的实施。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传染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控工作情况。
第三章传染病防控措施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和相应的传染病防控措施。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对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进行特殊防控。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和安全排放。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医院内部环境的消毒与清洁工作,保持医院环境的良好卫生状态。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和管理,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安全和清洁。
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控的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传染病的信息化管理。
第四章传染病应急处置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建立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56385
传染病管理制度煞作审j⅛疔机构转j¾⅞簣理制庚矩总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
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木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
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岀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工作。
4、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5、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
7、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8、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一、总则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2. 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职责1. 感染管理科(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2)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3)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分析和处理,定期向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4)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医疗科室(1)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2)对传染病患者进行规范诊治,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3)及时向感染管理科报告传染病病例,配合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3. 医院其他部门(1)积极配合感染管理科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2)做好医院环境卫生、消毒、隔离等工作。
四、传染病疫情报告1. 医疗人员发现传染病病例,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 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报告卡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
3. 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
五、传染病防治措施1.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防治工作。
2. 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3. 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确保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4. 做好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隔离工作。
六、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全院职工和患者的传染病防治意识。
2. 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奖惩1. 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工作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理。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传染病管理制度目录传染病疫情治理领导小组职责·4 死亡病例报告治理领导小组职责·5 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6传染病疫情治理制度··8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9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1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13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职员作职责··15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17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18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19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21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22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23艾滋病疫情监测治理制度··24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26门诊大夫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27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28检验科疫情治理和报告制度··29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3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制度··31死亡病例报告制度··33预防保健科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34 临床大夫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36 急诊死亡病例登记规定··37住院死亡病例登记治理规定··38死因编码规定··39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40肠道门诊工作制度··41消毒隔离工作制度··42传染病疫情治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传染病治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依照最新情形制定相应的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56385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56385一、前言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或其他传染源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传播而引起的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
为了保障医疗机构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传染病的传播控制,制定和实施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机构内传染病的管理流程,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二、一般原则1.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诊所等。
2.责任分工: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传染病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传染病管理制度。
各科室的负责人要积极参与传染病管理工作,并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3.信息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并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
4.保密原则: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管理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患者的隐私保密原则,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泄露。
三、传染病的防控管理措施1.传染病筛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的筛查工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2.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隔离措施,确保传染病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与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有效隔离。
对于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应单独设立隔离病房进行治疗。
3.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要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的规定,避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4.环境清洁消毒: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病房、器械、设备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四、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1.传染病的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的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统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2.传染病的报告:医疗机构要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情况,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五、传染病的应急管理1.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医疗机构应制定传染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负责人和医务人员的应急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时的及时响应和有效处置。
2.传染病的救治措施:医疗机构要建立紧急救治团队,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传染病患者的救治能力。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一、传染病防控组织机构1.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工作。
2.成立传染病防控部门,负责日常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并向医院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
3.成立传染病防控专家组,由医院专业的传染病学专家组成,负责传染病的病例诊断、治疗和指导。
4.成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1.医院实行传染病的实时监测制度,定期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趋势。
2.医院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规定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在发现传染病病例时,必须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医院要加强对传染病病例的排查和调查工作,以及对疑似传染病病例的预警。
三、传染病感染控制措施1.医院要制定传染病感染预防控制计划,明确传染病的防控目标和措施。
2.医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控意识。
3.医院要制定传染病感染防控的操作规范,规定医护人员在处理传染病病例时的防护措施。
4.医院要加强对环境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保证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卫生。
5.医院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实行严格的隔离制度,防止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四、传染病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1.医院要对传染病病人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性质和传播途径,划分病人的隔离程度。
2.医院要对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房间进行特殊管理,保证病人的隔离效果。
3.医院要对传染病病人的各项生活照料进行全面的管理,保证病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4.医院要对传染病病人的医疗护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护理技能。
五、传染病的医疗管理1.医院加强对传染病的病例诊断和治疗,提高诊治传染病的技术水平和效果。
2.医院加强传染病病例的随访和复查工作,确保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3.医院对传染病病例的用药进行管理,减少用药不当导致的细菌耐药现象。
六、传染病的应急处理1.医院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各相关部门在突发传染病事件中的应急职责和措施。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4篇)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文【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患者和员工的健康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医院传染病的管理要求和措施。
第二章传染病预防控制第二条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明确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检测、报告和处理流程。
第三条医院应定期组织传染病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四条医院应加强感染源的管控,对可能带有传染病病原体的人员、物品、环境等进行管理。
第五条医院应加强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
第六条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第七条医院应建立传染病防控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
第八条医院应配备必要的传染病防控设施和装备,确保及时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得以实施。
第三章传染病疫情处理第九条一旦发现有传染病疫情,医院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已感染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第十条医院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院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的情况,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
第十二条医院应及时向患者和员工提供必要的传染病防控指导,加强宣传教育,减少感染风险。
第四章传染病防控责任第十三条医院总经理负责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主动遵守传染病防控制度,严格执行相关防控措施。
第十五条各部门和科室负责本部门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和计划。
第十六条相关人员应负责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及时汇报传染病疫情,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十七条医院监察部门应加强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五章罚则第十八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医院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模板
一、总则为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2. 设立传染病管理科,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各科室设立传染病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1. 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各项措施。
2. 加强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治意识。
3. 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报告、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
四、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 首诊报告制:首诊医师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时限内上报。
2. 传染病登记制:各科室设立传染病登记本,详细记录传染病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治疗、转诊等情况。
3. 网络直报制度: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五、传染病防治措施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病房、手术室、检验室等场所的消毒工作。
2. 加强医务人员防护,确保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不受感染。
3. 做好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4. 加强传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六、传染病防治培训与考核1. 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治水平。
2. 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考核,确保医务人员掌握防治知识。
七、传染病防治监督与检查1. 定期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水平,保障患者和职工的健康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等。
所有涉及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单位和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
三、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传染病的预防能力。
2. 快速响应: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防控。
3. 全员参与:所有在医疗机构工作的人员都应参与传染病管理工作,积极配合防控措施。
4. 依法管理: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和隐瞒的查处。
5. 科学管理:依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到系统、全面。
四、机构设置为了有效管理、实施传染病防控工作,医疗机构应设立传染病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
同时,各科室也应设立传染病防控人员,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医疗机构还应设立传染病防控设施,确保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和治疗工作顺利进行。
五、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对于每一起疑似传染病病例都要及时进行监测和上报。
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即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进行报告,并做好相关调查和处理工作。
医疗机构还应加强传染病信息的搜集和汇总,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六、传染病防控措施1. 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患者要立即进行隔离,防止传染给其他患者和工作人员。
2. 消毒措施:加强医疗设施、器械和床上用品的消毒工作,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个人防护措施:医疗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4. 医疗废物处理:医疗机构要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传染病病原体的传播。
5. 患者管理:对于传染病患者要进行专门管理,做好病情观察和治疗工作。
医院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领导1. 成立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
2. 各科室设立传染病防治小组,负责本科室传染病防治工作。
三、责任分工1. 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负责传染病报告、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2. 门诊医生在诊治病人时,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观察病情,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立即报告。
3. 疫情管理人员负责疫情收集、报告、统计和上报工作。
四、传染病报告与处理1. 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疫情管理人员在接到传染病报告后,应立即上报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协助做好病人隔离、治疗和预防工作。
3. 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五、消毒隔离1. 医院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对病室、医疗器械、公共区域等进行消毒。
2. 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所使用的物品、医疗器械、医疗废物等,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3. 医院应设立传染病隔离病区,对传染病病人进行集中隔离治疗。
六、健康教育1. 医院应开展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病意识。
2. 通过多种形式,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七、应急处理1. 医院应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2. 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八、监督检查1. 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部门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医院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医院传染病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总汇
医院传染病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总汇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医院在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下面是医院传染病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总汇:1.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明确传染病的预防、监测和控制措施,包括疫情报告、传染病诊断、隔离方式、消毒方法等。
2.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明确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要求,包括医务人员对病例的及时报告、疫情的紧急处理等。
3.传染病预防传控制手册制度:编制针对各类传染病的防控手册,包括传染病的流行特点、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理等内容。
4.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医院感染的监测、消毒措施、健康教育等。
5.隔离措施管理制度:规定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措施和管理要求,包括隔离室设施的要求、患者护理措施等。
6.消毒管理制度:规定医院内各类设备、器械和环境物品的消毒要求和操作规程,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消毒操作流程等。
7.医务人员健康管理制度:规定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要求,包括接种疫苗、定期体检、个人卫生等。
8.病房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规定病房清洁和消毒的频率和方法,包括床铺清洁、空气消毒、垃圾处理等。
9.医院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规定医院设施设备的管理要求,包括设备维护、设备检测、设备清洁等。
10.医院人员培训管理制度:规定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培训要求和周期,包括疫情知识培训、操作规程培训等。
11.传染病用品管理制度:明确医院传染病用品的采购、使用和管理要求,包括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消毒用品等。
12.医院传染病应急处置制度:规定医院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疫情报告、患者转运、医务人员的紧急处理等。
13.个人卫生管理制度:规定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包括手卫生、衣着要求、饮食卫生等。
14.病历管理制度:明确传染病患者病历的管理要求,包括病历记录的规范、病历归档和保密等。
医院传染病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一、总则1.1 目的为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2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1.3 疫情报告及信息管理工作的原则按照网络直报,逐级审核上报,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化管理,依法报告,依法管理的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
1.4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乡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卫生所、个体诊所),各负其责,实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
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2.1 传染病疫情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制度,开展传染病病例的监测工作,包括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病例,以及其他法定传染病的病例。
2.2 传染病疫情报告2.2.1 首诊报告制最初接诊的报告责任人(即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应及时主动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2.2.2 门诊日志制门诊部内科、儿科、急诊科、妇科及肠道门诊、性病(皮肤)科、肺科门诊、传染科、肝炎门诊等专科与诊疗法定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建立门诊日志。
门诊日志至少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基本。
门诊日志登记量与当天门诊挂号量符合率应大于75%。
2.2.3 传染病登记制门诊与病房均应设立传染病登记本,项目 14岁以下患儿应填写家长姓名。
传染病登记本至少保存3年。
2.2.4 报卡交接双签制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天收集各科室当天传染病报卡时,应与相关科室疫情报告人员双方签字并注明日期。
2.2.5 卡片收、发登记制预防保健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接到门诊或病房疫情报卡后,在完成剔除卡和检查核实卡片填写质量等工作后,应在预防保健科专用传染病三、传染病疫情管理3.1 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医疗机构应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医护人员和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制度。
下面将介绍一份的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内容包括管理范围、责任、措施等方面。
一、管理范围该制度适用于从事医疗、保健、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审批、注册、备案等机构。
二、责任(一)医疗机构领导责任:1.确立传染病管理职责,制定本制度并组织实施。
2.按照本制度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对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二)医疗机构职工责任:1.熟知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和技能,定期接受培训。
2.按照本制度执行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
3.发现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积极参与疫情调查和处理。
(三)病人及其家属责任:1.如实填写个人信息,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遵守医疗机构各项管理制度,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不乱扔垃圾等措施。
3.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及观察,不自行解除隔离措施。
三、措施(一)传染病预防措施1.加强医疗机构环境消毒,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
2.建立传染病感染筛查制度,对有感染风险的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3.开展疫苗接种和疫苗接触史调查,提高人群免疫力。
4.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确保食品安全。
(二)传染病监测措施1.建立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监测。
2.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现疫情信息的实时报送。
3.排查医务人员与高风险人群的接触史,定期进行检测。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1.建立传染病病例管理制度,加强病例隔离和医学观察措施。
2.实施医疗机构内部感染控制制度,控制医院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3.针对特殊传染病疫情,制定特别防控措施。
以上是一份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相信这份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减少医院内部疾病的传播,提高医疗机构的安全保障能力。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一、传染病防控组织管理制度1.明确传染病防控组织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
2.明确传染病防控组织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职责,保证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工作效率。
3.明确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信息通报、协调合作和部门间的配合机制。
4.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年度计划和工作评估制度。
二、传染病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1.明确传染病病例报告的范围、报告程序和时间要求。
2.明确传染病病例的分类和报告要求,并建立传染病病例的监测和统计系统。
3.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病例的电子报告平台,提高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设立传染病监测人员,负责监测和分析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和筛查。
三、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1.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制度和规范,包括个人防护、环境清洁和消毒、医废处理等方面的制度。
2.科学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个人卫生和健康教育等方面。
3.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传染病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
4.提供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技能。
四、传染病暴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1.明确传染病暴发事件的报告和应急处置程序,确保传染病暴发事件能够及时控制和处理。
2.明确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工作责任机制,及时组织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3.建立应急物资和药物储备制度,确保传染病暴发事件的救治和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定期组织传染病暴发事件的演练和评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五、医务人员防护制度1.明确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和规范,包括穿戴防护服、戴口罩、戴手套等方面。
2.建立医务人员传染病暴露和职业暴露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暴露事件。
3.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建立并完善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制度,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指导,确保医务人员的身体状况良好。
六、医疗机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制定医疗机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机构的洁净度和卫生条件符合相关要求。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一、总则医疗机构作为传染病防治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及时发现、报告、隔离和治疗传染病患者的重要职责。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提高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传染病管理工作。
2. 设立传染病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监测、报告、隔离、治疗和预防控制工作。
3. 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传染病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4. 医疗机构各科室设立传染病报告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工作。
三、传染病监测与报告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制度,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早期发现、诊断和报告。
2. 传染病监测内容包括:传染病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情况、密切接触者等。
3. 传染病报告责任人在发现传染病患者时,应当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报告。
4. 传染病报告卡应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情况、密切接触者等。
四、传染病隔离与治疗1.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患者的病情和传播风险,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传染病患者应当单独使用病房和卫生间,避免交叉感染。
3. 医疗机构应当为传染病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 传染病患者出院时,应当由传染病管理科进行出院评估,确认患者符合出院条件后方可出院。
五、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加强对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监测和控制。
2.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能力。
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4.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六、法律责任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传染病管理法律法规,履行传染病防治职责。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4篇)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是为了有效防控和管理医院内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以下为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的要点:1.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医院应制定详细的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包括传染病的检测、隔离、消毒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并建立相关的防控培训教育制度。
2. 传染病的报告与登记:医院要建立健全的传染病报告与登记制度,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记录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3. 传染病的隔离与治疗:医院应设立专门的传染病隔离病房,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的隔离与治疗工作,确保病例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4. 医务人员的防护:医院要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范,严禁无防护措施的医务人员接触传染病病例。
5. 传染病的消毒与清洁:医院要建立科学的传染病环境消毒和物品清洁的制度,对可能受到传染病污染的环境、器具和用品进行规范的消毒和清洁处理。
6. 传染病的控制与评估:医院应定期组织传染病的防控评估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的评估。
以上是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的一些要点,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传染病的有效防控和管理。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二)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传染病管理,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维护医院正常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传染病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管理、个案管理、常态化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医院应设立传染病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相关岗位的培训,指导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二章传染源管理第四条医院传染源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对传染源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条医院应建立传染源的申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报告传染源的情况。
第六条医院应加强对传染源的隔离和治疗,确保传染源不扩散。
医院传染病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总汇
医院传染病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总汇一、医院传染病管理概述1.1目的与意义此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患者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二、医院传染病管理机构2.1传染病管理委员会2.2传染病管理办公室三、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责任和职责3.1医务人员职责和义务3.2患者及其家属的责任3.3医院管理者的责任四、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与诊疗体系4.1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4.2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4.3传染病诊疗制度4.4传染病信息发布制度五、医院传染病监测与报告5.1医院传染病监测计划5.2传染病报告和通报制度5.3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六、医院感染预防控制6.1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6.2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6.3手卫生制度6.4防护措施制度6.5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与处理制度七、医院传染病诊疗7.1传染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规范7.2传染病患者的隔离与单病房使用规定7.3医院传染病疫苗接种制度7.4医院传染病疫情处理与处置制度八、医院环境卫生与消毒8.1医院环境卫生管理规定8.2医院环境消毒规范8.3医院空气质量监测与处理制度8.4医院废弃物管理制度九、医院传染病应急处理9.1医院传染病应急处理机制9.2传染病疫情紧急调查与处理制度9.3医院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处置与协调制度十、医院职工传染病健康监护10.1医务人员感染控制制度10.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受伤处理制度10.3医务人员传染病健康监测和随访制度十一、医院传染病宣传与教育11.1医院传染病宣传规定11.2医院传染病教育培训制度附:常见传染病概述及防控工作要点以上是医院传染病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总汇,详细说明了医院传染病管理的概述、机构设置、工作责任和职责、预防控制与诊疗体系、监测与报告、感染预防控制、传染病诊疗、环境卫生与消毒、应急处理、职工传染病健康监护、宣传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此总汇为医院传染病管理提供了制度化的框架和操作指南,旨在保障医务人员、患者和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
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
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工作。
4、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5、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
7、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8、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
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处、业务院长。
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
疫情报告卡片工作流程(1)管理人员每天两次到相关科室收集传染病卡片↓(2)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3)登记传染病卡片↓(4)录入卡片,进行网络直报↓(5)定期查重卡片及时订正卡片↓(6)制作卡片电子文档保存疫情资料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8、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9、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
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
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7、按时参加县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