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人教版)
2017中考历史重点梳理:第一次工业革命
[键入文字]
2017 中考历史重点梳理:第一次工业革命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2017 中考历史重点梳理的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含义是大机器代替手工生产。
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以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2、时间:18 世纪60 年代——19 世纪上半叶
3、开始:18 世纪60 年代,最早在英国从棉纺织业中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4、重要发明或成就:
(1)棉纺织业中的纺纱、织布机器的发明:
①凯伊发明了飞梭代替抛梭;
②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珍妮纺纱机”;
③后来,又发明了“骡机”和水力织布机。
(2)蒸汽机的发明和影响:1769 年英国的瓦特研制了改良的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和最大的成就。
1785 年被用来充当纺织机器的动力。
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
推动了机械工业时代的到来。
(3)交通工具的发明:
①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汽船或轮船“克莱蒙”号。
②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
交通运输进入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5、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意义有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性质)。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
1。
2017中学考试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人教版)
文案大全2017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机密)时期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
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
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中考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全套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臸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臸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臸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臸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臸度代替禅让臸,“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臸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臸。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臸,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知识点1.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2.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时期。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严重的阶段,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
5.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统一文字和货币的时期。
6.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文化繁荣,被称为"大汉文化"。
7.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地域最广的分裂时期,三国分别为魏、蜀、吴。
8.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和南方的王朝。
9.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一个朝代,被称为"盛唐时期"。
10. 宋朝(960年-1279年)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二、现代史知识点1.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2.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
3. 辛亥革命(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5. 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政治运动,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混乱。
6.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其他知识点1.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其学说为儒家思想。
人教版初三历史山西省中考专题复习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
列宁新经济政策、苏联(赫、 戈)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性质
中外
改革
社会性质根本性变化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 治维新、戈尔巴乔夫 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洋 务运动、戊戌变法、 改革开放、新经济 政策、罗斯福新政、 赫鲁晓夫改革
2
国运---改革走向
工业潮流的追赶者----俄国和日本
买。
体现
性质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进入资 是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
本主义社会;但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
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异同点?
(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影响)
对比改革
相同点 1.背景: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 2.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影响: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局限性: 改革都不彻底。
不同点
1. 背景中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日本是幕府 统治,且面临民族危机。 2. 内容不同:俄国是废除农奴制,日本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 3. 目的不同:俄国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是 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中考例题:
(2015年山西中考)12.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
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大国崛起》
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
日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了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原创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原创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位于世界四大洲和三大洋之间的亚洲西南部•主要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地理特点:多沙漠和高山,干旱少雨,水源来自两河流域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城市国家兴起:古巴比伦成为主要城市,巴比伦国王享有神权•发达的农业:使用灌溉系统,使农业生产大大提高•发明创造:发明了楔形文字,并建立了日历、钟表等3. 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尼罗河带来的福祉:良好的交通和灌溉条件,使得农业迅速发展•雅利安人的入侵: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埃及,建立了新王国•文化特点:建立了独特的宗教和宗教体系,崇拜德国人皇帝4. 近东地区其他文明•腓尼基文明:发达的海上贸易,发明了字母•波斯帝国:古代波斯人的帝国,庞大的疆域•蛮夷历史:对抗希腊罗马文明的外来入侵二、中国古代历史1. 夏商周时期•夏朝: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建立者为大禹•商朝:王朝制度的出现,青铜文化的繁荣•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王位世袭,东周王位分封2.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改革:提倡道德,改革政权•孟子的思想:主张仁政和君主有道德责任•孔子和儒家思想:提倡仁义规范,传播儒家思想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兴起:刘邦建立汉朝,国家经济文化繁荣•西汉和东汉的历史事件:杨广篡位、董卓之乱等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建立,国力强盛–魏国:曹操建立,掌握政权–蜀国:刘备建立,势力较弱•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迭频繁,政权割据三、世界古代历史1. 古希腊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城邦互不统一,独立自主•希腊哲学的兴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罗马文化借鉴希腊文化的元素2. 古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时期:先期为贵族统治,后期为独裁者统治•罗马帝国的兴衰:帝国疆域扩大,后期因分裂而衰落•罗马法的传播:罗马法作为民法的基础3.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创立: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兴起: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和文化影响力扩大•文化传播:阿拉伯帝国传播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综上所述,以上是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人教版),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国古代历史到世界古代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概括。
2017-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 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毛泽东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渡江战役D. 平津战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期间,解放军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千年古都免于战火的破坏,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故选D。
2.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武昌起义》②《鸦片战争》③《大决战》④《开天辟地》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③④②①D. ②④①③【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
正确的顺序是:鸦片战争——武昌起义——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大决战,故选B。
3.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
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周恩来的史实。
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重庆谈判都与周恩来有关,秋收起义是毛泽东,故选D。
4.(如图所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
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
请问这一军事行动有何重大意义?()A. 粉碎了国民党速战速决的计划B. 打破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 标志着国民党军政权的垮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故选C。
5.被毛泽东誉为“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是()A. 百团大战B. 千里挺进大别山C. 三大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史实。
2017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 民族复兴的 中国梦
——人教社普通高中《历史》选修4
材料四 1979年4月,广东省负责人向中央回报工作时,希望让 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当即果断指出: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 ——中图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的民主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三个阶段。中国逐步实现从传统
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历史事件
主要政治力量
目的及口号
学习伧面
评价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 维护清朝的统治; (引进机器、设备; 救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 地主阶级洋务 创办军事、民用工业;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 派—奕、曾国 口号——自强 (军工企业) 创办海军;派遣留学 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 藩、李鸿章、张 求富(民 生) 辟了道路。 之洞、左宗棠等。 用企业)
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的机床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长春一汽生产的红旗轿车
南京长江大桥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953—1957年,为了改变我国工 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 划。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专题一 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定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②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意义: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是我国有史以来 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5、三大改造。1953—1956年,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手工业生产 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的政策。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 国建立的标志。 五、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富强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017中考历史法西斯势力猖獗知识点精选整理
[键入文字]
2017 中考历史法西斯势力猖獗知识点精选整理
中考历史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同学们在中考复习时很容易遗漏部分知识点。
为了方便大家的复习,历史网为大家总结了中考历史试题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知识,同学们需要掌握下面的内容。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希特勒上台和国会操纵案
(1)背景: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也严重打击了德国。
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趁势发展壮大。
(2)希特勒上台:1933 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
希特勒一上台,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3)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反犹暴行
纳粹政权迫害犹太人,犹太人被剥去德国公民身份,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等,犹太人受尽虐待和侮辱,纷纷逃离德国。
以上对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知识的总结学习,希望同学们对此知识点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都会学习的很好的。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古代史
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重要措施
3. 西汉、新莽、东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三国时期的形成和魏、蜀、吴的发展
5. 隋唐时期的统一和辉煌成就
6. 五代十国和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7. 南宋、元朝和明朝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8. 进入近代的明末清初时期的历史变革
二、现代史
1. 清朝末年的崩溃和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
2. 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3. 五四运动的兴起和思想文化变革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
5. 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国的经济建设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7.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8. 当代和发展挑战
三、世界史
1. 世界的大河流域文明及其交流
2. 埃及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3. 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形成和影响
4. 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5.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和启示
6. 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
8.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和重大国际事件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中考复习的主要知识点汇总。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17中考历史复习之第二次鸦片战争
2017中考历史复习之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一八五六至一八六零年。
目的: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概念: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经过:1,一八五六年十月,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第二年,英,法两国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3,一八六零年,英法联军再次占领天津,进攻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侵略军一路烧杀淫掠,闯进圆明园。
闯入园内的侵略者争先恐后地野蛮抢劫和破坏,为了掩盖其抢劫丑行,侵略者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践踏了世界文明。
4,一八六零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安定门,北京陷落。
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危害: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时间:一八五八年。
不平等条约名称:中俄《瑷珲条约》,。
割占领土范围: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割占领土面积:六十多万平方千米。
时间:一八六零年。
不平等条约名称:中俄《北京条约》。
割占领土范围: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割占领土面积:约四十万平方千米。
时间:一八六零年,一八六四年。
不平等条约名称: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割占领土范围: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割占领土面积:四十四万平方千米。
时间: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不平等条约名称: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割占领土范围:中国西北部。
割占领土面积:七万多平方千米。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一八五一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2,一八六零年八月,李秀成指挥的太平军在上海青浦大败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3,一八六二年九月,太平军在浙江慈溪与洋枪队激战,华尔被太平军击成重伤,不久死亡。
4,一八六四年,太平军在金坛再次大败戈登率领的洋枪队。
2017中考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精选整理
[键入文字]2017 中考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精选整理2017 中考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精选整理中考历史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同学们在中考复习时很容易遗漏部分知识点。
为了方便大家的复习,历史网为大家总结了中考历史试题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下面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的总结内容,同学们认真学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慕尼黑阴谋,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之后,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当时英国和法国希望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
1938 年9 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 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及影响:西方大国(英、法)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
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近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2、战争爆发:1939 年9 月1 日,德国空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1940 年四、五月,德军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
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参战。
4、1941 年6 月,德军发动了苏联的侵略战争。
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莫斯科的企图没有得逞。
5、1941 年12 月7 日,日本机群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
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浩劫之中。
1。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历史是我们了解和认识过去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本文将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为基础,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一、古代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是指黄河文明、长江文明、海河文明和辽河文明。
这些文明的兴起为后世的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三皇五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神话时代,传说中的神农、黄帝、尧、舜、禹等人都是在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
3.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分工发展的阶段。
商朝末年的商纣王的暴虐行为导致商朝的灭亡。
4.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周朝的分封制度对后世的政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周朝的社会阶级划分主要分为贵族、农民和奴隶。
5.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这段时期有许多国家的兴衰更替。
其中,齐国、楚国和秦国是当时的重要国家,其中以秦国最终统一全国。
二、近代史知识点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清初康熙年间至清末的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清朝统治了约267年。
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战败,尤其是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一页。
3.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民主、科学和富强的中国思想在这场革命中首次提出。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4. 中共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参与了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伟大贡献。
三、世界史知识点1. 世界两大古代文明分别是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们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 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强盛的帝国之一,其统治时间长达1200年,对世界的政治、法律、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7届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一讲侵略与反抗精讲
第一编教材知识速查篇模块一中国近代史概要一种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VS中华民族(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VS人民大众两个历史任务民族革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帝、反侵略)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民主(反封建)两个历史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三个统一政权清朝统治后期(1840~1911年)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1927~1949年)四条基本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反动势力相勾结,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前赴后继、奋起抗争、反抗侵略的抗争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近代民族工业、科学技术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模块复习内容导航中国近代屈辱、抗争与探索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新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黄海大战日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近代化的起步科学技术:洋务运动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趋势:向西方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开端:五四运动建党:中共“一大”建军:南昌起义探索革命道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国抗战: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等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庆谈判、国民党独裁内战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六、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思想家:魏源、严复文学家:鲁迅艺术家:徐悲鸿、聂耳、冼星海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开办京师大学堂第一讲侵略与反抗,本讲知识脉络一条主线: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题:侵略与反抗三大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四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贵阳中考考点清单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考纲要求: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017年中考历史考试重点十八
[键入文字]
2017 年中考历史考试重点十八
很多同学学习历史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中考历史科目的高分都是死记硬背出来的。
其实历史学科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不是这样的。
而是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这样才可以在考场上灵活的发挥。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历史的学习能力,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中考历史的辅导资料,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前来我站学习。
11 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1776 年《独立宣言》的发表美国诞生
1781 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1789 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渡江战役延续22 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运动在农村开始了
1956 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现代工业的崛起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1。
2017中考历史知识点:秋收起义
对于历秋收起义的知识点总结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的知识。
秋收起义:
<1>背景:“⼋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地点:湘赣边界。
<3>经过: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开始攻占县城,损失严重,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向敌⼈统治⼒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到达井冈⼭。
<4>意义:建⽴了中国第⼀个农村⾰命根据地——井冈⼭⾰命根据地。
开辟了⼀条具有中国特⾊的⾰命道路。
<5>井冈⼭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与⽑泽东领导的⼯农⾰命军会师,
改编为中国⼯农红军第四军。
是中国⾰命第⼀⽀坚强的队伍。
上⾯对秋收起义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内容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
原创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人教版
原创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一、公元前秦朝的改革开放•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方便政府管理,促进商业发展。
•推行农田水利,加强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富。
•实行郡县制,设立官署,加强地方管理。
•强制推行兵役制度,壮大军队,保护国家安全。
二、秦朝的暴政和灭亡•实行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律约束人民,造成社会不稳定。
•连年征战,耗费国力,导致民不聊生。
•八个月创举,对人民实施残酷的压迫,引发人民的反抗。
•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和奴隶主义经济形式的冲突,引发社会矛盾。
三、初期天下分裂•各地农民起义频繁,如陈胜、吴广、项羽等农民起义活动。
•颠沛流离的人们纷纷投奔诸侯,形成割据势力。
•列国相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七国之乱,最后被楚国所统一。
四、汉朝的征服和统一•刘邦起义,推翻楚汉之争。
•刘邦建立西汉,恢复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
•刘邦掌握铁纳入公共财政。
•汉朝推行科举制度,提升官员的能力。
五、汉武帝时期的繁荣•汉武帝实行封禅制,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国内局势。
•开拓西域,通商贸易,提升国家地位。
•修建水利,加强农业生产。
•发展学术,提倡儒家思想。
六、东汉末年的分裂和动乱•农民起义频繁,如黄巾起义。
•引发地主阶级、豪强势力的抵抗。
•三国争霸,最终被曹魏所统一。
七、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及其活动•曹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实行地方官制。
•孙权,推行文治主义,加强地方管理。
•刘备,实行德政,取信于民众。
八、西晋时期的政治改革•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贤能。
•推行士族政治,赋予士族特权。
•推行王权神圣化,加强中央集权。
九、东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功臣之位的争夺导致政权更迭的频繁。
•民族移民的大规模涌入,弱化统治权威。
•经济衰退,导致社会动荡。
十、统一南方的隋朝和唐朝•隋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度,加强中央管理。
•唐朝实行农田制度,加强农业生产。
•唐朝始设监察机构,整治贪污腐败。
十一、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威权政治和羽翼政治的冲突。
2017年中考历史(第05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7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5.措施:(1)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采取淘汰小银行,扶持大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等措施,使银行的信用得以恢复。
(2)工业方面:政府实行“工业复兴法”,包括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以及工人有权组织工会,以工代赈等内容,同时还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刺激消费和生产等。
(3)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
(4)公共工程方面: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6.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7.评价:(1) 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 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8.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知识拓展】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也被称为三R新政。
2017年中考历史知识点:张骞通西域
对于张骞通西域的知识,下面我们提供四点关此知识点的复习学习。
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年 使命: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公元前119年 使命: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Biblioteka 时间:公元前60年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
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
东汉时期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3.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著有《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1.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魏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农业发达,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即台湾)。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西晋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得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国。
2.“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西晋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
5.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7.江南地区的开发(1)开发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2)开发原因: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自然条件)②江南地区战乱较少,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社会原因)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根本原因)(3)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
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1.书法艺术:(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