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合集下载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演化过程(共49张ppt)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演化过程(共49张ppt)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 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化石研究与古地球环境
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演化的。
不同年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 相同年代的地层里保存着相同或相近的化石。
通过研究地层中所含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年代和顺序。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特性和包含的化石,可以推测地层 中沉积物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地球
的演化过程
1.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 2.地质年代表
3.地球的演化历程
• 作为最容易辨认的恐龙之一,梁龙是巨型
1908年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恐龙中的明星,它们体型巨大,最大的身
安装中的梁龙化石骨架 长超过36米,脖子长度超过6米,尾巴长
度更在10米以上 • 1.5亿年前,在北美洲大平原上,它们是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5.41-4.85亿年 4.85-4.44亿年 4.44-4.19亿年 4.19-3.59亿年 3.59-2.99亿年 2.99-2.52亿年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早古生代 “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 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
现明显的阶段性。
•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 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
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 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地科质学年家代根口据诀地:地层球顺历序史、宙生代纪物,演宙化有、冥地太壳元显运生动;等显,生将宙地分古球中历新史,划古分生代为中冥有古六
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鱼类时代”志留纪出现,泥盆纪繁盛。
动物:脊椎动物: 中期进化出两栖类 晚期进化出爬行动物

1.3-地球的演化过程PPT课件

1.3-地球的演化过程PPT课件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地壳运动 剧烈,形成 ②生物演化:
劳 冈亚 瓦纳古陆 古和陆。
海西运动
早古生代 动物 海洋 无脊椎 动物
(三叶虫、珊瑚、鹦鹉螺等)
晚古生代 脊椎 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植物 陆上低等植物
蕨类 植物繁盛
③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 成煤 期。形成森林 .
裸子植物出现
16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生物界呈现现代面貌
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生物史上的重大飞跃)
③气候演化: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处于__温__暖__期。
.
30
喜马拉雅运动
.
31
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 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 上升,海水浸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
1.海陆的演变:
(1)地球形成,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 (2)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 (3)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4)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 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
34
2.大气层的演变:
(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 和氨,缺少氧气。
.
27
恐龙灭绝——最突出的生物事件
在白垩纪末,大量生物突然死亡,恐龙、菊石、箭石全部绝灭,
珊瑚、海百合、有孔虫、双壳类及超微生物等门类的许多用或科目绝 灭。对生物绝灭的原因,人们一直在进行探索,曾提出过种种假说。 有的学者强调地球自身的原因,认为气候变冷、火山活动、地磁极性 反转等,会导致生物大量绝灭;有的学者则强调生物进化的原因,认 为哺乳动物对恐龙蛋和幼仔的掳食、疾病蔓延、恐龙特化及裸子植物 衰减等,都可能导致过于挑食、不善保护蛋和仔的恐龙灭亡。另一些 学者则认为,地球以外宇宙环境的变化才是生物绝灭的根本原因,如 超新星爆发、太阳耀斑爆发、小行星撞击等。

全球古地理演化

全球古地理演化

全球古地理演化根据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推测中、新元古代超级大陆的变迁11~12亿年前(元古宙中元古代晚期),太阳系位于远银心点附近,地球自转有加快的趋势,超级大陆块更偏于北极,中国、北美阿拉斯加、西伯利亚、波罗的可能曾进入北极圈,右图应是10亿年前的情景。

10~8.5亿年前(中元古代末到新元古代早期),太阳系在近银心点附近运行,地球自转变慢,中国-澳大利亚-南极陆块与劳伦大陆(南美、北美)之间的大洋(PANTHALASSIC OCEAN)开裂但尚位于北半球,劳伦至波罗的系列陆块旋移至环赤道位置。

中国可能曾位于北极而非洲可能位于南极,推测约9.5亿前左右也曾有过大冰期,但具体情况不明,塔里木古陆北侧和扬子古陆南缘的贝义西期冰碛层可能是这一期的冰碛物。

8~7.5亿年前(新元古代早期至早震旦世),太阳系向远银心点运行,劳伦大陆向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漂移,中国、澳大利亚、南极洲地块则向北极漂移,约在7.5亿年前冰川覆盖极地,中国的扬子、塔里木地块被冰盖覆盖(海冰),形成南沱组冰碛层。

6.5~5.9亿年前(晚震旦世),太阳系向近银心点运行,劳伦大陆进入南极圈被冰盖覆盖,非洲(刚果Congo地盾)、南极洲、澳大利亚、中国等形成以赤道为中心近南北向的联合大陆块,中国的华北和塔里木地块位于北极地区被冰川覆盖,形成罗圈组冰碛层,华夏陆块则可能位于低纬或赤道地带。

650MaB.P(距今百万年,下同)前寒武纪晚期的超大陆与“冰室”的世界形成于11亿年前的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在前寒武纪晚期(元古宙中元古代末期至新元古代)开始分裂,此时的气候与今天非常类似,是一个“冰室”的世界。

由于缺少具有硬壳的化石以及可信的古地磁资料,使得我们要重建前寒武纪时期的古地理图非常地困难,依据我们所能获得的资料,这张六亿五千万年前的古地理图是我们所能描绘出最古老的时期了。

然而在前寒武纪末期(新元古代震旦纪)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年代,因为所有的大陆互相碰撞,形成了超大陆“罗迪尼亚”,同时地球的气候是属于一个大冰期的年代。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5、生命起源的过程( )
距今46亿年
距今38亿年
距今25亿年
距今6亿年
距今2.5亿年
距今0.7亿年
现代
A
B
C
D
E F
6、右图是记录地球历史的“金钉子”。你知道下列现象或生物分别出现在“金钉子”的哪段时间区域吗?
原始海洋形成于 从原始生命形式到藻类的进化 哺乳动物的出现 恐龙生活时期 大气中氧气的出现和增多 鱼类的出现和繁盛
D
E
F
A
B
C
地球诞生
第 4 节
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它的模样和现在一样吗?
地球的演化
01
02
03
04
思考:比较下面两幅图,你能想象出46亿~26亿年前地球的外貌和发生的变化吗?
原始地球
(随着地球温度的下降) 原始大气(无氧气) (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固态地壳逐渐形成 一个高温炽热的熔岩球(46亿年前) 原始海洋 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水蒸气凝结成水降落地面
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的外部是: A.岩浆 B.固体岩壳 C.海洋 D.大气
生命的形成是在距今 年前的 中。 A.岩浆
练习:
46
中生代
地球形成于 亿年前,在距今38亿年前,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体诞生于 中。我国大陆轮廓的基本形成于 代,在第三纪的大规模的造山运动中,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山脉。
提问:这些小分子是生命的基本组成物质吗?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是什么?
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形成
蛋白质 核酸
无机小分子物质
生成
形成
组成
演变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高分子物质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演化过程(共41张ppt)

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1.3地球的演化过程(共41张ppt)

距今46亿年
距今5.41亿年


中生代
二三侏白 叠叠罗垩 纪纪纪纪
距今2.52亿年
新生代
古新第 近近四 纪纪纪
距今6600万年
地球为一片广阔海洋,岩浆活动剧烈,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太 古
太古宙中期出现最原始的生物。
宙 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冥古 太古 元古 宙宙宙
前寒武纪

问题:1.[综合思维]结合上述材料,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答案: 方法1:未经过构造运动改造的层状 岩层大多为水平岩层,下老上新。 方法2:生物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 杂)进化,含有低级(简单)生物化石 的地层老,含有高级(复杂)生物化石 的地层新。
问题:2.[地理实践力]图中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如果 有,请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在图中连起来。
确定地理环境特征
②确定地理环境特征 沉积地层是由沉积物组成的,因此沉积地层中保持着原有地层组成物质。 依据地层组成物质可以确定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如石灰岩地层形成的环 境是海洋环境等。
方法技巧
(2)依据化石“两确定” ①确定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②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
确定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
新课导入
【思考】
查阅资料,说出地球上上述生物出 现的时间大约分别距今多少年。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 结合图文资料,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及形成,据此推断地质年代和古 地理环境特征。(综合思维) 2.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描述地球演化历程,或描述某个地质年代的地 球基本面貌、古生物基本情况。(地理实践力)
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
②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生物生存的地理环境不同,因此保存有某种生物化石的地层沉积环 境能反映该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如存在煤炭的地层反映了茂密的森林环境, 存在鱼化石的地层反映了水生环境。 思考题:请根据图示化石推测该时期的地理环境。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形成於11亿年前的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在前寒武纪晚期开始分裂,此时的气候与今天非常类似,是一个"冰室"的世界。

由於缺少具有硬壳的化石以及可信的古地磁资料,使得我们要重建前寒武纪时期的古地理图非常地困难,依据我们所能获得的资料,这张六亿五千万年前的古地理图是我们所能描绘出最古老的时期了。

然而在前寒武纪晚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年代,因为所有的大陆互相碰撞,形成了超大陆"罗迪尼亚",同时地球的气候是属於一个大冰期的年代。

大约在11亿年前,超大陆"罗迪尼亚"聚合而成,虽然它的正确大小与组成我们并不清楚,但它显示北美洲当时位於罗迪尼亚的中心,北美东岸紧连著南美的西岸,而北美西岸则是连接著澳洲大陆与南极洲。

罗迪尼亚大约在七亿五千万年前分裂成两半,打开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

北美洲往南向著冰雪覆盖的南极旋转。

罗迪尼亚大陆的北半部基本上包括了:南极大陆(Antarctica)、澳洲(Australia)、印度(Ind ia)、阿拉伯(Arabia),以及成为今天中国的一部份大陆碎块(North China, South China),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向北穿越严寒的北极。

介於分成两半的罗迪尼亚大陆之间,是第三大陆 - 刚果地盾(Congo),它组成了中、北非洲的大部分。

当罗迪尼亚大陆的两半互相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刚果地盾就正好被挤在中间,因此在前寒武纪即将结束之际,大约距今五亿五千万年前,这三个大陆再次因为碰撞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超大陆潘诺西亚(Pannotia),与这次碰撞相关的造山运动事件则被称为泛非(Pan-African)褶皱造山活动。

如同我们先前所提到,在前寒武纪晚期的地球气候是非常寒冷的。

我们可以在所有邻近大陆上找到冰河的证据,但是为什麼严寒的气候如此广泛地分布各地,至今仍困惑著地质学家们,曾经有很多假设被提出来,却一一都被否定。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熔岩流 冷却、凝固 固态地壳 原始大气 温度降落、水蒸气凝结、汇流 原始海洋
地壳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
科学家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逐步揭示了地球在 25亿年前至今的演变过程。
25亿~5.7亿年前的元古代,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 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出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 增多。
5.7亿~2.5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 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 裸蕨类等生物。
牛刀小试
5.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其他星球”, 他们的根据是( A ) A.在陨石中发现了有机物 B.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不可能形成有机物 C.在其他星球上已经发现了生命 D.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为该估计提供了证据
课堂小结

球 的
地球的演变





的 生命的起源


地球的形成 地壳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
2.5亿~0.65亿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 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繁盛。
0.65亿年前至今的新生代,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 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 被子植物出现;人类产生。
2.生命的起源
自然产生假说
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
自然产生假说 化学进化假说 宇宙胚种假说
原始海洋
有机大分子物质(蛋 白质、核苷酸等)


原始生命(能生长、繁育、遗传等)
宇宙胚种假说
1959年9月,人们在落到澳 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发现了 多种氨基酸和有机物。
原始生命物质可能来自外星球。
陨石坑
牛刀小试

地球进化史

地球进化史

地球进化史一、冥古宙(地球形成——38亿年前)1.古地理地球从46亿年前形成,从一个炽热的岩浆球逐渐冷却固化(计算表明仅需1亿年),出现原始的海洋、大气与陆地,但仍然是地质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遍布、熔岩四处流淌,在41亿年前到38亿年前地球持续遭到了大量小行星与彗星的轰击。

冥古宙在38亿年前结束后,内太阳系不再有大规模撞击事件。

因为这个时期的岩石几乎没有保存到现在的(已知的地球最古老的岩石位于北美地台盖层的艾加斯塔片麻岩及西澳洲那瑞尔片麻岩层的杰克希尔斯部分),所以并没有正式的细分。

但月岩从40多亿年前就比较好的保存下来,因此月球地质年代的某些主要划分可参照用于地球的冥古宙划代。

冥古宙的最后一个代对应为月球地质年代中的早雨海世,以月球的东海撞击事件为结束时间(约为38.4亿年),这也是内太阳系的后期重轰击期的结束标志。

零散的锆石结晶沉积在西加拿大和西澳的杰克山中的沉积物里,对锆石的研究发现,液态水必然已存在了有四十四亿年之久,非常接近地球形成的时刻。

2.气候在形成地球的物质当中,曾经存在过大量的水。

在地球的形成时期,其质量比现在的小,水分子也就更容易挣脱重力。

据推测,当时氢气和氦气在大气层中持续不断地逸散,然而,现时大气中高密度的稀有气体却相对缺乏,这表明,在早期大气层中可能发生过什么剧变。

有理论认为,在地球的年轻时期,它的一部分曾受过撞击而分裂,分裂出去的部分后来形成了月球。

然而,在这种说法下,撞击应该会令一到两个大区域融化,现时的组成成份却与完全融化的假设并不相符,事实上也很难将巨大的岩石完全融化并混在一起。

不过相当一部分的物质仍被此次撞击所蒸发,在这颗年轻的行星周围形成了一个由岩石蒸汽组成的大气层。

岩石蒸汽在两千年间逐渐凝固,留下了高温的易挥发物,之后有可能形成了一个混有氢气和水蒸气的高密度二氧化碳大气层。

另外,尽管当时表面温度有230℃,但液态的海洋依然能够存在,这得益于CO2大气层带来的高气压。

地球大陆演变.

地球大陆演变.

地球大陆的演变沧海桑田,本文让您穿越时空历经亿万年……….迪卡拉纪又称震旦纪(6.2——5.4亿年前)最古老的动物遗迹可追溯至十亿年前,但最早的动物化石出现于约六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

埃迪卡拉动物群因为发现于南澳的埃迪卡拉山而得名。

埃迪卡拉动物和今天的大多数动物不同,它们既没头、尾、四肢,又没嘴巴和消化器官,因此它们大概只能从水中摄取养份。

大多的埃迪卡拉动物固著在海底,和植物十分相近,其他的则平躺在浅海处,等待营养顺水流而送上门来。

埃迪卡拉动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没有规律。

有几种化石比较像后来动物的先驱。

埃迪卡拉纪(Ediacaran)6亿年前的地球南半球大约7.5亿年前,罗迪尼亚大陆分裂成原劳亚大陆、刚果克拉通、原冈瓦那大陆(冈瓦那大陆除去刚果地盾与南极洲)。

原劳亚大陆进一步分裂,朝南极移动。

原冈瓦纳大陆逆时针反转。

在6亿年前,刚果克拉通位于原劳亚大陆各大陆与原冈瓦那大陆之间,三者聚合成潘诺西亚大陆。

寒武纪(5.43——4.9亿年前)寒武纪(Cambrian)是显生宙(Phanerozoic)的开始在寒武纪开始后的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包括现生动物几乎所有类群祖先在内的大量多细胞生物突然出现,这一爆发式的生物演化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带壳、具骨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趋向繁荣,它们营底栖生活,以微小的海藻和有机质颗粒为食物,其中,最繁盛的是节肢动物三叶虫,故寒武纪又称为“三叶虫时代”,其次是腕足动物、古杯动物、棘皮动物和腹足动物。

在5.4亿年前,或潘诺西亚大陆形成的6000万年后,潘诺西亚大陆分裂成四个大陆:劳伦大陆、波罗地大陆、西伯利亚大陆、冈瓦那大陆。

泛大洋随者潘诺西亚大陆的分裂而扩张。

寒武纪气候温暖,海平面升高,浅海淹没了大片的低洼地。

这种浅海地带为新的物种诞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奥陶纪(4.9——4.38亿年前)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地球的演化过程——植物演化过程
出现于前寒武纪, 生长在阴暗潮湿的 大多生活在水中 环境,孢子繁殖
没有果皮,种子是 裸露的
种子有果皮包 裹,绿色开花
藻类植物
蕨类植物
前寒武纪
古生代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中生代
新生代
地球的演化过程——重要成矿期
古元古代是地史上第一次十分重要 的成矿期。以矿种多、规模大、矿 床类型复杂著称。 铁矿—60%
恐龙长出了羽毛开始飞向天空
1996年 在我国辽宁省 西部发现的中 华龙鸟化石 是第一个被发 现的带羽毛的 恐龙化石。
5.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
“最近的生物时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5、地球演化史—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 在古地中海和环太平洋地带又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构造运动——喜马
距今5.41亿年
前寒武纪(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
包括太古宙、元古宙,时间跨度约40亿年,约占地球历史的90%。 在此期间,地球形成大气层、海洋、陆地,地球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 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 是地球重要的成矿时期,铁、金、镍、铬等。
——前寒武纪——
时 期
时间
地质 年代
地表演化
演化特点 生物演化
古代建筑和遗迹
器物
史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有 近500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古代建筑、器物 和史书等,来还原我们人类的历史。
地球的历史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大约经历了46亿年 的时间。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前,人类历 史更像是短暂的一瞬间。
地球漫长的历史,根本无人记录,我们 该如何发现地球过去的面貌呢?
拉雅运动,形成了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地球上 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

课件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图必修-册地理PPT课件_优秀版

课件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图必修-册地理PPT课件_优秀版

第2题,三叶虫是海洋无脊椎动物。
拓展延伸和形成堆化积石的物条件。
解析: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说明了该地区地质史上曾经有过高温湿润的气候,后来地壳抬升,才演化成高寒的气候。
各(1)种依化据石地2是层.化记“三录确石地定球:”岩历史石的“书形页成”。 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
各种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 5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二)元古代 1.时间:距今25亿~5.41亿年。 2.海陆演变:地壳经过多次构造运动,陆地进一步扩大;元古代末期 已经形成了许多稳定的古陆地。 3.矿产:元古代的地层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主要是铁矿。元古代 中期,地层中开始出现紫红色石英砂岩和赤铁矿层。 4.生物进化:藻类繁盛,大气和水体中已存在相当多的游离氧。
当堂检测
化石与古地理环境
问题探究 例题1地质学家在青藏高原科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棕榈化石,叶柄非常长,可以达到70厘米,这是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这么高的海
拔首次发现棕榈化石。
答不案同:的(1生)深×物(生圳2)存√ 的第(3地)×一理环(4花境)√不遗同,因址此陈保存列有某馆种生曾物化展石的示地过层沉大积环鹏境就半是该岛种生从物晚的生三存环叠境。纪到早白垩纪 一亿多年的地质演化史,还展示有经典的角石系列、海百合系列等 不具硬体的古生物在特殊的条件下虽然也可以形成化石,但机会极少。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五)新生代 1.时间:距今0.66亿年至现在。 2.海陆演变:在古地中海和环太平洋地带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形成 了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地球上的海陆分 布与现在渐趋一致。 3.矿产:在我国古近纪和新近纪的地层中含有煤、油页岩、石油、 石膏和岩盐等矿产。 4.生物进化:以被子植物为主,哺乳动物繁盛。新生代又被称为“被 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 5.第四纪时期,北半球出现大冰期,气温普遍下降,气候寒冷。 6.人类的出现和进化,是第四纪最重要的特征。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PPT课件(初中科学)28张)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PPT课件(初中科学)28张)
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 源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 这些无机物在原始地球的 自然条件作用下,从无机 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 通过一系列化学进化过程, 成为原始生命体。
生命的产生
根据化学进化说,究竟原 始的生命从何而来呢?
你能否猜想下生命产生所需要的 场所、物质、能量分别是什么吗?
生命的产生
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的条件
生命的产生
自然产生说
自然产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 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如,我国古代认 为的“腐草化为萤”(即萤火虫是从腐草堆中产生的) ,腐肉生蛆等。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 元前322)就是一个自然产生论者。有的人还通过“实 验”证明,将谷粒、破旧衬衫塞入瓶中,静置于暗处, 21天后就会产生老鼠,并且让他惊讶的是,这种“自然 ”产生的老鼠竟和常见的老鼠完全相同。
氧岩
化浆
碳喷
(46 -26

亿
释 放

亿蒸
年气
前和
)

地球的演变
4.原始海洋逐渐形成。
(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 的生命体在海洋中产生)
面水
(46 -26

亿Hale Waihona Puke 气 凝结亿成
年水
前降
)


地球的演变
早期地球的特点: —— 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球。
岩浆喷发
熔岩流
岩浆的收缩冷却凝固
固态的地壳
高温岩浆不断喷发而释放 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
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
你知道有哪些假说吗?
生命的产生
神创论
神创论也叫特创论。神创论认为生物界的所有物种 (包括人类),以及天体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创造出 来的。世界上的万物一经造成,就不再产生任何变化 ,即使有变化,也只能在该物种的范围内产生变化, 是绝对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的。神创论还认为,各种 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地球的历史ppt课件

地球的历史ppt课件
成煤期
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爬行动物盛行—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
成煤期
距今6600万年至今
联合古大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位置,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该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地貌。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被子植物繁盛
History of earth
作为最容易辨认的恐龙之一,梁龙是巨型恐龙中的明星,它们体型巨大,最大的身长超过36米,脖子长度超过6米,尾巴长度长度是10米以上。1.5亿年前在北美洲大平原上,他们是最常见的巨型恐龙,然而现在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通过化石骨架来认识它们。 身材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来呢?地球的环境都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
3.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为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为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择B。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进入裸子植物时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A错误。恐龙灭绝是在中生代末期,B错误。古生代末期没有出现被子植物,C错误;爬行动物出现在古生代末期,盛行在中生代,D正确,所以选择D。
(3)化石和地层之间的关系:A.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的化石不同(化石组合不同)B.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C.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化石相同或相似。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记录地球上不同地质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成煤期
末期发生物种灭绝,绝大多数物种灭绝(包括恐龙)
新生代
新近纪
第四纪
被子植物也叫显花植物 、它们拥有真正的花,花是它们繁殖后代的重要器官。

1.3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

1.3地球的演化过程课件

形成原始大气圈
地球的演化历程
(3)原始海洋形成:
火山喷发释放大量水蒸气形成厚厚云层,云层凝云致雨,雨水汇聚到低洼地带,形成原始海洋。
沉积岩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岩层是沉积形成的一层层的层状岩石。
2019年,我国地质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距今1.2亿年的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罕见的两栖动物化石。该化石完美展现了古青蛙及其吞食的蝶螈,有助于了解古蛙类的食性及古地理环境。图为该化石照片。
C
D
3. 皇龙沟、库沟村斜坡恐龙生活时期的地理环境是( )A. 气候温暖湿润 B. 皇龙沟的地面泥泞松软C. 被子植物繁盛 D. 库沟村斜坡地势高且陡4. 据材料推测,库沟村恐龙被掩埋后该地可能发生的变化( )A. 地层倾斜抬升 B. 生物圈变薄 C. 横波无法通过 D. 气候变得干冷
地球46亿年浓缩为一天
地球周围逐渐形成大气,出现阴晴雨雪等天气变化,原始海洋慢慢形成。出现单细胞生命。
原核生物出现,海藻、细菌繁盛,出现无脊椎动物。
古生代·奥陶纪(4.85亿年~4.43亿年前)21:28~21:4121:41分,地球上发生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纪生物大灭绝
中生代·侏罗纪( 2亿年~1.45亿年前)22:57~23:14 恐龙鼎盛期
(1)概念:
思考:什么是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是怎样演变的?
按时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前寒武纪
显生宙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形成於11‎亿年前的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 a)"在前寒武纪‎晚期开始分‎裂,此时的气候‎与今天非常‎类似,是一个"冰室"的世界。

由於缺少具‎有硬壳的化‎石以及可信‎的古地磁资‎料,使得我们要‎重建前寒武‎纪时期的古‎地理图非常‎地困难,依据我们所‎能获得的资‎料,这张六亿五‎千万年前的‎古地理图是‎我们所能描‎绘出最古老‎的时期了。

然而在前寒‎武纪晚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年代,因为所有的‎大陆互相碰‎撞,形成了超大‎陆"罗迪尼亚",同时地球的‎气候是属於‎一个大冰期‎的年代。

大约在11‎亿年前,超大陆"罗迪尼亚"聚合而成,虽然它的正‎确大小与组‎成我们并不‎清楚,但它显示北‎美洲当时位‎於罗迪尼亚‎的中心,北美东岸紧‎连著南美的‎西岸,而北美西岸‎则是连接著‎澳洲大陆与‎南极洲。

罗迪尼亚大‎约在七亿五‎千万年前分‎裂成两半,打开了古大‎洋(Panth‎a lass‎i c Ocean‎)。

北美洲往南‎向著冰雪覆‎盖的南极旋‎转。

罗迪尼亚大‎陆的北半部‎基本上包括‎了:南极大陆(Antar‎c tica‎)、澳洲(Austr‎a lia)、印度(India‎)、阿拉伯(Arabi‎a),以及成为今‎天中国的一‎部份大陆碎‎块(North‎China‎, South‎China‎),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向北穿越严‎寒的北极。

介於分成两‎半的罗迪尼‎亚大陆之间‎,是第三大陆‎- 刚果地盾(Congo‎),它组成了中‎、北非洲的大‎部分。

当罗迪尼亚‎大陆的两半‎互相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刚果地盾就‎正好被挤在‎中间,因此在前寒‎武纪即将结‎束之际,大约距今五‎亿五千万年‎前,这三个大陆‎再次因为碰‎撞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超‎大陆潘诺西‎亚(Panno‎t ia),与这次碰撞‎相关的造山‎运动事件则‎被称为泛非‎(Pan-Afric‎a n)褶皱造山活‎动。

全球古地理演化

全球古地理演化

刚瓦那
(Gondwana)
这几个古大陆分隔了开来。到了奥陶纪结束时(晚奥陶世末期)
,气候进
入了地球上最寒冷的时期之一,冰雪覆盖了整个刚瓦那大陆的南半部。
在奥陶纪时,
许多张裂的海盆使得古大陆劳伦西亚、
波罗地、
西伯利亚和冈瓦那大陆分
离开来,包括巨神海
(Iapetus.Ocean)
隔开了波罗地和西伯利亚大陆,后来巨神海闭合时,形
当罗迪尼亚大陆的两半互相碰撞在一起的时候,
刚果地盾就正好被挤在中
间,
因此在前寒武纪即将结束之际,
大约距今五亿七千万年前,
这三个大陆再次因为碰撞而
形成了一个新的超大陆潘诺西亚(
Pannotia

,与这次碰撞相关的造山运动事件则被称为泛
非(
Pan-African
)褶皱造山活动。
.
如同我们先前所提到,在前寒武纪晚期的地球气候是非常寒冷的。我们可以在所有邻
8~7.5亿年前(新元古代早期至早震旦世),太阳系向远银心点运行,劳伦大陆向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漂移,中国、澳大利亚、南极洲地块则向北极漂移,约在7.5亿年前冰川覆盖极地中国的扬子、塔里木地块被冰盖覆盖(海冰),形成南沱组冰碛层。
6.5~5.9亿年前(晚震旦世),太阳系向近银心点运行,劳伦大陆进入南极圈被冰盖覆盖,非洲(刚果Congo地盾)、南极洲、澳大利亚、中国等形成以赤道为中心近南北向的联合大陆块,中国的华北和塔里木地块位于北极地区被冰川覆盖,形成罗圈组冰碛层,华夏陆块则可能位于低纬或赤道地带。
全球古地理演化
根据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推测中、新元古代超级大陆的变迁
11~12亿年前(元古宙中元古代晚期),太阳系位于远银心点附近,地球自转有加快的趋势,超级大陆块更偏于北极,中国、北美阿拉斯加、西伯利亚、波罗的可能曾进入北极圈,右图应是10亿年前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形成於11亿年前的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在前寒武纪晚期开始分裂,此时的气候与今天非常类似,是一个"冰室"的世界。

由於缺少具有硬壳的化石以及可信的古地磁资料,使得我们要重建前寒武纪时期的古地理图非常地困难,依据我们所能获得的资料,这张六亿五千万年前的古地理图是我们所能描绘出最古老的时期了。

然而在前寒武纪晚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年代,因为所有的大陆互相碰撞,形成了超大陆"罗迪尼亚",同时地球的气候是属於一个大冰期的年代。

大约在11亿年前,超大陆"罗迪尼亚"聚合而成,虽然它的正确大小与组成我们并不清楚,但它显示北美洲当时位於罗迪尼亚的中心,北美东岸紧连著南美的西岸,而北美西岸则是连接著澳洲大陆与南极洲。

罗迪尼亚大约在七亿五千万年前分裂成两半,打开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

北美洲往南向著冰雪覆盖的南极旋转。

罗迪尼亚大陆的北半部基本上包括了:南极大陆(Antarctica)、澳洲(Australia)、印度(India)、阿拉伯(Arabia),以及成为今天中国的一部份大陆碎块(North China, South China),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向北穿越严寒的北极。

介於分成两半的罗迪尼亚大陆之间,是第三大陆- 刚果地盾(Congo),它组成了中、北非洲的大部分。

当罗迪尼亚大陆的两半互相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刚果地盾就正好被挤在中间,因此在前寒武纪即将结束之际,大约距今五亿五千万年前,这三个大陆再次因为碰撞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超大陆潘诺西亚(Pannot ia),与这次碰撞相关的造山运动事件则被称为泛非(Pan-African)褶皱造山活动。

如同我们先前所提到,在前寒武纪晚期的地球气候是非常寒冷的。

我们可以在所有邻近大陆上找到冰河的证据,但是为什麼严寒的气候如此广泛地分布各地,至今仍困惑著地质学家们,曾经有很多假设被提出来,却一一都被否定。

其中一个假设认为:地球曾经倾斜到北极一侧向著太阳,而南极一侧则背对著太阳,这样的情形导致地球有一半会受到太阳持续烧烤6个月,而另一半的地球则有6个月冷到结冰。

虽然可能,但是并没有任何一种机制可以说明地球的自转轴可以倾斜到如此极端的状况。

另一个不尽相同的假设认为地球曾经被由岩石或冰所组成的"环"所围绕,就像今天的土星和海王星一样,这个"环"造成了地球上的阴影,冷却了地球上的气候。

然而并没有任何有关这个环的遗迹曾经被发现过。

而目前最受认同的假设则是认为,当时整个地球的海洋都被冰冻,成为一个巨大的雪球,这个大雪球假说(Snowball Earth)同时可以解释表层岩石中,同位素异常的特徵。

现在我们知道在前寒武纪的晚期其实并没有不寻常的现象进行,这三个假说由於没有把当时古地理图分析仔细,而显得有些解释得太过头,对於前寒武纪"冰室世界"的神秘,我们今天已经能够加以解释,那是因为当时大陆的碰撞与超大陆的形成,许多大陆不是紧邻北极就是南极,导致全世界进入一个全球的"冰室"(就像今天的世界),不过当时位於赤道附近的澳洲却出现冰的遗迹,则是个很有趣的例外。

在寒武纪时,具有硬壳的动物第一次大量地出现,许多大陆都被浅海所氾滥,超大陆刚瓦那(gondwana)则正在南极附近形成。

形成於前寒武纪末期(大约距今六亿年前)的超大陆潘诺西亚(pannotia),在古生代的时候开始分裂,一个新的海洋--巨神海(iapetus ocean)在劳伦西亚(laurentia,北美)、波罗地(baltica,北欧)和西伯利亚(siberia)这几个古大陆之间扩张。

超大陆冈瓦那(gondwan a)则在泛非褶皱带上组合而成当时最大的大陆,范围从赤道延伸到南极。

在奥陶纪时期,温暖的海水把石灰岩和盐岩沈淀在冈瓦那大陆的赤道地区(australia 澳洲、india印度、china中国与antarctica南极洲),同时在冈瓦那大陆的南极地区(afr ica非洲与south america南美)则沈淀了冰河的沈积及冰漂的碎屑。

在奥陶纪的时期,古海洋把劳伦西亚(laurentia)、波罗地(baltica)、西伯利亚(sibe ria)和刚瓦那(gondwana)这几个古大陆分隔了开来。

到了奥陶纪结束时,气候进入了地球上最寒冷的时期之一,冰雪覆盖了整个刚瓦那大陆的南半部。

在奥陶纪时,许多张裂的海盆使得古大陆劳伦西亚、波罗地、西伯利亚和冈瓦那大陆分离开来,包括巨神海(iapetus ocean)隔开了波罗地和西伯利亚大陆,後来巨神海闭合时,形成了加里东山脉(caledonide mts.)以及北阿帕拉契山脉(appalachian mts.)。

还有古地中海(paleo-teyhys ocean)把冈瓦那大陆从波罗地和西伯利亚大陆分隔了开来,而巨大的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则覆盖了当时大部分的北半球。

在奥陶纪"冰室"世界的末期,进入了一个大冰期。

冰原的厚度可以达到3 km,覆盖了大半非洲(africa)的北部与中部以及部分的南美洲(amazonia,亚玛逊盆地)。

从冰帽中流出冰冷的融冰水,冻结了世界各大洋,导致生活在赤道附近暖水种的生物大量灭绝。

在志留纪时期,劳伦西亚(laurentia)与波罗地大陆(baltica)的碰撞,使得巨神海(iap etus ocean)的北面分支被关闭,并形成了「老红砂岩(old red sandstone)大陆。

珊瑚礁四处扩张,陆生植物则开始往荒芜的大陆「移民」。

在古生代的中叶(大约四亿年前),巨神海的闭合使得劳伦西亚与波罗地大陆碰撞在一起。

这次的大陆碰撞中,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大陆边缘岛弧的上覆运动,导致了斯堪地那维亚半岛(scandinavia)上的加里东山脉(caledonide mts.)形成,以及英(great britain)北部、格陵兰(greenland)和北美(north america)东部海岸的北阿帕拉契山脉(appalachian mts.)都在同时形成。

同样在古生代中叶,非常类似的情况出现在北中国陆块(north china)与南中国陆块(s outh china)自冈瓦那大陆(gondwana)的「印度-澳洲」(india-australia)边缘漂移开来,往北移动并穿越了古地中海(paleo-tethys ocean)。

从整个古生代的早期到中叶,范围宽广的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就覆盖了大部分的北半球,同时在海的周围还环绕落隐没带,像极了今日太平洋周围的「火环」(ring-of-fire)。

古生代早期的海洋在泥盆纪时期闭合,形成「盘古」(pangea)大陆的前身。

淡水鱼类开始自南半球的陆地迁徙到北美(north america)和欧洲(europe)。

森林则是首次出现在赤道地区的古加拿大(canada,今天的北极附近)。

泥盆纪时期是属於「鱼类的世界」,在泥盆纪早期演化出的有颔鱼类到了泥盆纪晚期成为最顶尖的掠食者。

植物此时也开始大量出现在陆地上,同时最早形成於热带沼泽地区的「煤」,则是覆盖了大半今天加拿大极区附近的岛屿、北格陵兰(greenland)以及斯堪地那维亚(scandinavia)等地。

在石碳纪早期,位於欧美大陆(euramerica)及冈瓦那大陆(gondwana)之间的古生代海洋开始闭合,形成了阿帕拉契山脉(appalachian mts.)和维利斯堪山脉(variscan mts.)。

同时南极(antarctica)开始形成冰帽,四足的爬虫类开始演化,赤道地区开始形成煤的沼泽。

在晚石碳纪时,由北美及北欧所组成的大陆与南方的冈瓦那大陆(gondwana)发生碰撞,形成了盘古大陆(pangea)的西半部。

冰雪此时覆盖了泰半的南半球,而巨大的沼泽区煤田则形成於赤道附近。

到了古生代末期,绝大部分在潘诺西亚(pannotia)超大陆支解期间张开的海洋,都由於後来大陆与大陆之间碰撞,并形成了新的超大陆盘古(pangea)之後耗尽了。

以赤道为中心,盘古大陆从南极延伸至北极,并将古地中海(paleo-tethys ocean)与古太平洋(panthalas sic)分隔在东、西两侧。

在晚石碳纪到早二叠纪的期间,盘古大陆的南部(包括south america南美洲南部、a frica非洲南部、antarctica南极洲、india印度、印度南部以及australia澳洲)是被冰河所覆盖。

同时证据也显示在二叠纪晚期,当时北极的冰帽出现在西伯利亚(siberia)东部。

同时在石碳纪晚期,位於盘古大陆中部宽广的山脉则形成了赤道高地,当地并成为赤道雨林带形成煤炭的场所。

在二叠纪中叶,盘古中央山脉往北移动到北美及北欧内部的乾燥气候区,变成类似沙漠的天气。

持续抬升的山脉则阻挡了赤道风带吹送而来的水汽。

「盘古」这个字的意思是「所有的大陆」,虽然我们称为「盘古」的这块超大陆形成於古生代末期,但是这块超大陆在当时似乎仍未包含所有的陆地,就在东半球-古地中海的右侧,仍然有分离於超大陆之外的陆地。

这些大陆就是南、北中国陆块(south,north c hina),以及一块长形「挡风玻璃」状的辛梅利亚(cimmeria)大陆。

辛梅利亚大陆包含的部分有土耳其(turkey)、伊(iran)、阿富汗(afghanistan)、西藏(tibet)、印度支那(indoch ina)和马来亚(malaya)。

这块大陆似乎是晚石碳到早二叠的期间,从冈瓦那大陆(gondwana)「印度-澳洲」(india-australia)的边缘分离开来。

结合了中国陆块,辛梅利亚大陆朝著欧亚大陆往北移动,最终在晚三叠纪时,撞上了西伯利亚(siberia)的南缘。

於是就在亚洲这些破碎陆块互相撞击之後,世界上所有的陆地於是全部加入了超大陆,形成名符其实的盘古大陆。

在二叠纪时期,巨大的沙漠覆盖了盘古大陆(pangea)的西半部,同时爬虫类分布整个超大陆的表面。

但是在古生代结束的时候,地球上99%的生命都遭受到了灭绝事件的劫难。

大约在三叠纪时期组合而成的盘古大陆(pangea),使得陆地上的动物得以从南极迁徙到北极。

生命在经过二叠-三叠的大灭绝之後,重新开始多样、丰富起来。

同时暖水种生物的分布则横越了整个古地中海。

由一片片组合而成的盘古大陆,它的形成是始於泥盆纪,经由大陆与大陆彼此之间持续的碰撞,一直持续到三叠纪晚期,才导致了这块超大陆的成形。

盘古大陆并没有立刻就支解开来,它是以相类似的三个阶段分裂成较小的陆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