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九日)周恩来三年来,由于我们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在国内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势力基本上肃清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的阶级斗争就突出地表现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
现在发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一个特点: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它既是我们的朋友,又是要被消灭的阶级。
我们共产党员必须懂得这个辩证关系。
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又原则,又策略。
他是从共产党说起,说共产党最后要把自己消灭,全世界的共产党都要消灭。
今天我们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议,跟资产阶级合作,最后还是要消灭资产阶级的。
有一种舆论,说资产阶级作为阶级可以跟我们一道进入社会主义。
这是错误的。
前些日子王芸生在上海《大公报》上* 这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上的讲话第二部分的节录。
写了一篇文章,全篇写得很好,很动人,就是最后一句话说得不对。
他写道:“我们人民民主政权的‘四友’就团结得更为亲密,共同胜利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毛主席把这句话删掉后要《人民日报》转载了,在党内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把民族资产阶级既是朋友、又是要被消灭的阶级这两方面都说清楚,只说一方面就容易发生误会,产生“左”的或右的情绪。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处在这样一个地位,因此它的思想也是这样的。
拿资产阶级思想跟无产阶级思想来比,资产阶级思想当然是反动的落后的。
但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势力的时候,尤其是在资本主义初期,它是起了积极的进步的作用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比起当年欧洲黑暗时期的封建思想来是进步的。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资产阶级思想比起封建思想来是进步的。
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个敌人时,资产阶级思想也起过进步的积极的作用。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与孙中山的功过评说在浩翰丰富的孙中山史论、史说、史作(指文学、影视艺术创作)各类文章作品中,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要义和伟大功绩,人们总的评价都是一致的;但在涉及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具体史实时,由于人们所持的视角和论旨的不尽相同,却出现了种种歧义。
例如,小而化之,有人将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说成是导致革命失败的重大失误和主要原因;大而化之,有人将孙中山缺乏依靠工农大众作为革命主力军的指导思想、缺乏先进的建党理论、缺乏正确的建军路线认作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等等。
笔者以为,若从孤立的视角或者单纯的逻辑去分析,这样的论点和说法都顺理成章,似乎并无不当;但若将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实践放到当年当时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去观照,这样的论点和说法就失去客观性和准确性了。
一·让位于袁世凯是孙中山的历史大功绩1911年的武昌起义,实际上是革命党人策动清庭驻汉新军举行的一次武装暴动。
武装起义的胜利震惊全国,南方各省军政要员在革命党人影响下纷纷宣告独立,促进了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满清统治岌岌可危。
1912年元旦,孙中山从日本回国,在各省代表的拥戴下于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建立起全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敲响了统治旧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丧钟,辛亥革命成功了。
但当此时,腐朽没落的满清皇朝仍在北京苟延残喘,大军阀袁世凯任清朝庭总理大臣要职,手握军政大权,威胁革命政权的生存。
时隔不久,就发生了南北对话,在袁世凯公开答应“逼清帝退位”和“绝对赞成共和”的条件下,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位于袁世凯,致使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夺。
如若从孤立的视角单纯地看待这一史实事件,确实,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笔者认为,如果将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第二章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时间
1894年 1895年 1900年 1905年 1906年 19061911年
主要事迹
创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 发动惠州起义
创立同盟会 发表三民主义 革命党人在其影响下发 动了多次起义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组 织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基 兴中会的成立
础 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
中
国
思 想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基 暴力推翻清政府
同
础 建立民主共和国
盟
阶
级 基
民族资产阶级不断
础 发展壮大
会
(1905、8)
成立情况 政党性质 政治纲领 革命论战
团体
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创办兴中会
时间: 1894年
地点: 檀香山
共进会
性质:中国第一个文学资会产阶级革命团体
日知会
1894年华兴兴会中会成立
2、内容都有关注经济、培养人才,增强军事的举措。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主,开 始了中国的工业化,还办新式学堂、引进科技、创建海军;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要发 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兼习中西学科、实行征兵制等。
3、它们对历史的发展进程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结局:都因触及君主专制政体和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度,没有政治体制的 深刻变革而失败。洋务运动随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而破产;戊戌变 法因戊戌政变而失败;清末新政因其反动而失败。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时间: 1901年——1905年
原因:
留学生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情况:
翻译、创办、发表论著
论述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1905年至1907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这场论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是否进行革命、是否推翻清政府、是否保存封建土地所有制。
革命派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制,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改良派则主张通过渐进的方式改革政治制度,保留清政府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这场论战中,革命派充分揭露了改良派的反动本质,捍卫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夺取了当时思想战线上的领导权。
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同时,通过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理论上的不成熟和政治上的软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这场论战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次政治上的交锋,更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通过论战,人们开始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同时,论战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综上所述,1905年至1907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的论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也为中国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论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
诚然,革命并不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惟~推动力。革命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可以制造出来的。社会发展的经常形式是社会改良。当阶级矛盾不到激化的程度,解决社会阶级利益的冲突,往往要靠阶级妥协与调和;解决社会政治利益的冲突,往往要靠社会改良的种种办法。阶级调和的办法,社会改良的办法,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但它只能在同一个社会制度内运行。如果要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阶级调和、社会改良,是无能为力的,它只能让位于革命手段。革命发生,才能使社会发展产生质的变化。因此,革命虽不是社会发展的惟一推动力,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否定这~点,无原则地歌颂社会改良,显然是一种反历史主义的态度。
在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思想理论论争的同时,革命运动与改良运动也在实践中互争雄长。革命派发动了连续不断的反清武装起义,坚决地以革命的手段对付业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清朝统治势力,掀起了反清革命的浪潮,给予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以立宪派面目出现的改良派则试图以和平的方式促动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在清廷预备立宪的形势下,立宪运动一时高涨起来。然而,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进展缓慢,立宪派很快就陷于失望之中。在立宪派看来,清廷的宪政改革方案实际上是欺骗人民的缓兵之计,它的目的不是实行宪政体制,而是以空头支票的方式给人民以虚幻的希望。立宪派对清廷的“仿行立宪”明显地表示失望,于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举行立宪请愿活动,企图以此向清廷施加压力,促使清廷在政治改革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但清政府却是一面敷衍应对,一面加紧中央集权,结果甚至弄出一个集权的满洲皇族亲贵的“皇族内阁”,举国舆论哗然。立宪派在失望中终于弃清廷而去,在武昌起义后转而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历史终究选择了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但不能彻底完成反封建的任务,而且缺乏坚决的反帝精神,无论是同盟会还是南京临时政府,都不能明确地提出反帝的主张,甚至其对外政策都公然宣称要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其胜利果实最终被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攫取了,终不免失败的命运。
近代中国各阶层革命分析
近代中国各阶级反帝失败的简析1840年,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议,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同时也标志着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但却都未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现对各阶级反帝失败的原因分别做出简要分析。
1、农民阶级鸦片战争以后,为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加重了赋税征收,同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1851年,洪秀全率拜上帝教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性质的纲领性文件。
它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在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上,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失败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带集团的团结。
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对待儒学,把儒学中的封建钢厂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最后,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2、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主张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中国近代社会、近代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近代社会、近代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一、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及其特点近代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革的时期。
其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与教育、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政治领域上,清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严重束缚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日趋萎靡,国力衰退,日益落后。
其次,经济领域上,近代中国经历了自力更生的尝试,呈现出了经济改革的新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国家贫富差距日益悬殊,官僚资本主义崛起。
第三,文化与教育领域上,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比较滞后。
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冲突,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大难题。
最后,社会关系领域上,家庭、婚姻、性别、劳动等领域的传统观念得到了 subversion。
社会分化、城乡差距等问题逐步显现。
二、资产阶级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阶级,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产物。
他们是以财富、地位为依托的社会阶层。
清朝后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压迫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新兴资产阶级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同时,外资进入中国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这种变化就显现了资本家的重要作用。
此时,处于社会最上层的官僚阶层开始有大量人员积极投身工资资本主义阵营,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中国产业资本家的重要力量。
因此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形成、发展和壮大,都和外来文化、外来技术、外来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资产阶级革命是发生在资本主义这个新生阶级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它是打破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分得更大势力范畴的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种全国性反对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运动,而且这种思想和运动往往充满了鲜明的民族性和民主性;一种政治上领导群众的革命党组织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种革命的阶级运动,与封建阶级进行斗争,并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广泛参与其中;一种经济方面的革命,打破传统的经济结构,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加速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一种文化上的重建,推行新舶来文化,启蒙思想,倡导先进的新思想。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民主思想萌发条件:1、历史遗产: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影响与启迪。
2、严峻现实: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3、学习方向:从“睁眼看世界”到“中体西用”逐步深入。
4、推动力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及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5、人才培养:近代教育发展,派遣留学生,促进西学传播。
一、君主立宪制1、维新派早期维新派:产生:早期维新派是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的。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基本上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与洋务派没有明确区别。
80年代末90年代初,早期维新派开始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抨击洋务运动。
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是早期维新派从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的重要标志。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冯桂芬、马建忠等时间:19世纪60年代思想: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经济:发展工商业,提出“商战”思想,认为“工商立国”,“习兵战不如习商战”采用贸易竞争的办法,同外商争夺市场,才能改变中国的贸易逆差和白银外流的状况,同外国资本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代表作品:王韬《变法》易曰:穷则变,变则通。
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上古之天下,一变而为中古。
中古之天下,一变而为三代。
郑观应《盛世危言》是中国思想界中一部较早地考虑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
它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主张。
(赋税、商战、教育)冯桂芬《校颁庐抗议》明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的主张。
他认为对西方国家要“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
他的洋务指导思想“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仅是兴办洋务的纲领,也成为后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的滥觞。
局限性:1、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2、没有付诸实践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思想:(1)严复1、翻译外国著作:赫胥黎《进化论》——《天演论》亚当斯密《国富论》——《原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法意》2、主张“自由为体,民主为用”3、主张温和的现实政治,主张教育“开启民智”(2)康有为1、主张“托古改制”《新学伪经考》康有为写的第一部关于变法维新的理论著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资产阶级民主⾰命的兴起教学⽬标孙中⼭成⽴兴中会的原因及兴中会成⽴的时间与地点;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宣传民主⾰命思想的主要著作;华兴会、光复会的建⽴;孙中⼭创⽴中国同盟会的时间与地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同盟会的性质;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通过孙中⼭等⼈宣传民主⾰命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通过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命纲领,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
20世纪初,资产阶级⾰命派领导的民主⾰命运动,成了时代主流,孙中⼭、邹容、陈天华等⼈为振兴祖国,站到了时代的前列。
通过教学,启发学⽣继承和发扬这些先进⼈物的爱国传统、振兴中华的⾼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民为了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争的历史,⼜是先进的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孙中⼭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命是这种⽃争史和探索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页。
这场以武装起义为特征的资产阶级民主⾰命运动,同中国近代史上以前的历次⾰命⽃争和探索救国道路相⽐,都达到了⼀个新⽔平。
它所取得的⾰命成果和提供的经验教训成为中国民主⾰命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中国⼈民继续民主⾰命的历史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命运动,具体可以分为兴起(1894年~1901年)、发展(1901年~1905年)、⾼潮(1905年~1911年)、失败(1912年~1913年)四个阶段。
本节课所述事件主要发⽣在1894年~1905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的阶段。
重点分析:⑴民主⾰命思想的传播民主⾰命思想⼴泛传播的背景在于1901年《⾟丑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分中国的严重威胁,像⼀个可怕的阴影,笼罩在⼈们的⼼头。
同旧式的举⼈秀才不同,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已经懂得⼀些⾃然科学知识,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有敏锐的感受,有⽐较强烈的爱国⼼。
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订立,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帝国主义掠夺路权的小字部分内容,然后,从经济、政治两方面加以归纳。
①经济上,帝国主义在1900年以后的几年间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特别是对路矿权的掠夺。
例如,控制中国机煤产量的95%,航运业的84 9%,铁路运输的92 7%。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掠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中国的贫困与落后。
②政治上,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列强之间已经达成了扶植清政府作为自己进一步侵华的共识。
而清政府在遭到列强的屡次打击之后,已经完全妥协投降,成为帝国主义的驯服走狗。
2.清政府的“新政”。
从背景角度看:1901~1904年间所实行的“新政”,是在《辛丑条约》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起来的情况下实行的。
伴随着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清朝统治岌岌可危。
这种形势使得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者要乔装改扮,以挽救灭亡的命运。
从“新政”内容角度看,“新政”的实行对外是为了取悦于列强,以表明清政府能适应列强的需要;对内则为了恢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社会上层对其统治的支持,以寻求同资产阶级的某种妥协,从而遏制革命,摆脱危机。
但“新政”无法挽救满清政权灭亡的历史命运。
3.民族资本主义较迅速发展。
20世纪初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其客观原因是:①《马关条约》订立以后,清政府被迫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②清政府的“新政”鼓励私人投资办厂。
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④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斗争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其主观原因是:①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
②许多人认为实业是救国的良策,积极投资办厂。
③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民主革命(democratic revolution)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参与者包括农民、知识分子、手工业者,甚至包括产业工人这个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或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
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其压制资产阶级自由贸易的旧的生产关系。
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民主革命”。
(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主革命)。
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
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阶级是谁,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
这条总路线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革命的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
它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是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简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与特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是伴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不断深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产生与发展的。
其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自然阶段。
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萌芽阶段一一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介入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
鸦片战争的炮火在客观土为西方思想文化的输入扫清了政治障碍。
强烈的忧患意识促使林则徐、魏源、徐继舍、梁廷棍等爱国知识分子认真思考西方侵略及中国的出路问题,他们认识到:要想战胜碧眼白肤的陌生对手,首先必须了解它,要想弄清中国失败的原因。
按照这个逻辑,在鸦片战争期间及其后,林则徐、魏源等人先后编译了《四洲志>,《海国图志》,《浪环志略》》,《海国四说》等关于外国世界的书籍。
书中,他们不仅对欧美诸国的地理、历史、物产、习俗和自然科学知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而且对西方资产阶级标榜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正当林则徐、魏源等爱国知识分子忙于寻找救国之路,对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产生浓厚兴趣之时,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接着爆发,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程进一步加深。
这时候,一些有志之士,如奕诉、曾国落、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开始打着“自强”与“求富”的旗号,在清王朝里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在洋务运动的后期阶段,即“求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应运而生。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得以不断壮大。
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他们不仅主张在经济上效仿英美诸国,而且在政治上比林则徐、魏源等人走得更远,明确地提出了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民主政治主张,即“君民共治”的君主立宪制。
王韬、郑观应、马建忠、陈炽、薛福成等人就成为这个历史时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杰出的代言人。
他们认为,中国要摆脱困境,想转弱为强,转贫为富,首先必须在政治上效仿泰西,实行民主。
综观以上两个层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封建士大夫和洋务运动后期产生的一大批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通过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一致得出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确有诸多优于中国传统的专制政治的地方,特别是对西方某些国家盛行的“君民共主”之制,他们独有情钟,倍加赞扬。
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为何行不通
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为何行不通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但是资产阶级共和的方案却并未能在中国实现。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一个愚昧封闭的旧时代。
它是一个连通新旧时期的历史大门,坚毅果断的中国人毫不犹豫地通过了它,走向了世界。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强大的无产阶级,也就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中国现今的民主富强。
它是时代和人民的选择和尝试,它的经验和教训帮助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解放,而不是麻木不仁、昏昏沉沉地任由列强宰割。
但是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旧式的民主革命,并未取得完全意义上的胜利。
先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后是封建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一步相互勾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并未根本上得到改变。
这次革命是不彻底的,幸亥革命最终失败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完全破灭,它没有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
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说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不能取得彻底胜利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封建势力过于强大,革命果实被封建军阀篡夺。
外部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的控制,对于军阀袁世凯的支持。
根本原因是领导革命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始终不能成为一支左右中国政局的力量。
在政治上,不能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反而对其有所依赖和妥协;在军事上,没有建立一支完全由自己掌握的革命军队;在和人民的关系上,脱离群众,害怕群众,不能满足农民对于土地的要求,缺乏一个必要的农村大变动,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支持。
更为关键的是没有一个坚定成熟的政党。
由此就可以分析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为何行不通的原因。
第一、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允许的。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都是独裁专制的政权,为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必然要排斥、镇压一切先进的思想。
中国近代史课件 专题五 资产阶级的改革与革命
*
*
*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
(三)戊戌变法的过程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共103天。
主要内容: 1.政治:改革官制等。 2.军事:训练新军等。 3.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等。 4.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设立京
*
2.从孙中山的个人经历看革命的必然性
孙中山像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的革命是被外 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中国革命的许多先驱者早年也曾尝试采取 和平的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
及 其孙 初中 期山 革思 命想 的的 历转 程变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 上书遭拒,思想觉悟 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伦敦蒙难,声名鹊起
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 孙中山像 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章 炳
麟
邹
涌现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
容
家
*
邹容及其所著的《革命军》
陈天华及其所著《猛回头》《警世钟》
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 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 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 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 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 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 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
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
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
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在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使各省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从而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
⑥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压力下,同意停战议和。
⑦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系列部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包括两点:其一,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其二,在经济上加紧掠夺航运、铁路和扩大投资设厂。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不断加深了民族危机,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外部原因。b清政府的统治更加黑暗。《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新政”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反而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国内矛盾也日益尖锐。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内部原因。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速发展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新政”中奖励实业的政策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头,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士气,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更多的人投资实业,增强了民族工业的实力。这样,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就为民主革命运动准备了物质和阶级基础。d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反帝斗争和反封建斗争相互交织,斗争的焦点指向清朝统治。这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强大动力和群众基础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并没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胜利后又吸收旧官僚和立宪党人。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组织涣散、领导成员的政见不一有关。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虽然力图以中华革命党重新组织,挽救失败,但未成功。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一股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浪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于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迫使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施新政。因这一年是旧历戊戌年,故称“戊戌变法”,又因为这次变法历时仅103天,又称“百日维新”。从而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次变法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的和进步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维新派的反帝反封建也有其不彻底性。“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依靠封建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根本不可能的。
⑧在帝国主义压力下,在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下,在袁世凯的欺骗下,革命党人被迫妥协退让,把政权交给了袁世凯,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是重点。伴随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它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掌握这一内容,能使学生对于革命爆发后形势的迅猛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为什么没成功?
1、戊戌变法,中国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改良派时期)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
①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②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中国同盟会,组织涣散,派系复杂。
③革命党人在发动起义过程中单纯依靠会党、新军,部注意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904年间所实行的“新政”,是在《辛丑条约》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起来的情况下实行的。伴随着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这种形势使得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乔装改扮,以挽救灭亡的命运。b从“新政”内容角度看,“新政”的实行对外是为了取悦于列强,以表明清政府能适应列强的需要;对内则为了恢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社会上层对其统治的支持,以寻求同资产阶级的某种妥协,从而遏制革命,摆脱危机。但“新政”无法挽救满清政权灭亡的历史命运。
2、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教训(革命派时期)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