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脂素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木脂素类化合物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中 ,主要 为肠二 醇 和肠 内脂 .
2 0世纪 7 0年 代 末 ,研 究 者 们 在 对 月 经 周 期 女 性尿 液分 析 时 , 现 了肠 内酯 和 肠 二 醇 两 种 酚 发 类 物质并 对 其 产 生 了兴 趣. 后 又 发 现 在 乳 腺 癌 随 患者 的尿 液 中 , 这两 种物 质 的含 量低 于正 常人 . 最 后 , 内酯 和 肠 二醇 被证 明 是植 物 木 脂 素类 物质 肠 的代 谢产 物. 从此 , 们 开始 对 木脂 素及 其 功 能进 人
相 关研 究领 域 未 来 的 重 点研 究 方 向. 关 键 词 : 脂 素 ; 二 醇 ; 内酯 ; 能 活 性 木 肠 肠 功
中 图 分 类号 :9 6 8 Q 4 . 收 稿 日期 :00—1 0 21 0—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13 (0 0 O 0 3 o 17 3 1 2 1 )6— 0 6一 4
( 0 1 、 . % 、 . % ) 食 物 研 究 了芝 麻 素对 0、. % 0 2 0 5 的
对 D P 有显 著 的抗 氧 化 活 性 , 肠 二 醇 和 肠 内 PH 而
酯对 D P 没 有 活 性 . 4种 木 脂 素 对 于 抑 制 PH 这
肝 脂肪 酸 氧 化 的 作 用 . 果 发 现 线 粒 体 和 乙 酰辅 结
2 木 脂 素 的功 能活 性
2 1 抗 氧 化 活 性 .
苯丙 素衍 生物 ( C ) 合 而成 的化 合 物。 C - 聚 木脂 素 化合 物从 结构 上 可 将 其 分 为 木 脂 素 和 新 木 脂 素 , 木脂 素类是 指 ( C ) 位 通 过 边 链 的 p位 碳 连 C ., 单
(0 mo ・ ) 1 0t l L 均有 抗氧 化 活性 , 三者 的抗 氧 x 且 化能力 存在 差 异 性 , 二 醇 和肠 内 酯在 减 少 脱 氧 肠 核糖 被 氧 化 和 D A链 遭 受 损 伤 方 面 的 能力 比开 N 环异落 叶松脂 酚 二糖苷 更 强 . u等研 究 了开 环 H
芝麻木脂素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A l h d o y aarsn l l y r x m ti io o e
L r i sn l ai r io se
图 2 芝麻 中脂 溶 性 木 脂 素 的 结构
溶 剂 结 晶 处 理 后 一 般 为 白 色 针 状 晶体 ,分 子 量 为 3 43 , 熔 点 10 1 1℃ , 紫 外 最 大 吸 收 波 长 为 5. 6 2~2 27n 和 26n ,具有旋光 眭,[ =一 6 C 1 。 8 m 3 6 5。(HC, ) 芝麻 素 为脂溶性 物质 ,不溶 于水 、酸和碱 ,溶 于 甲醇 和各 种油脂 。芝 麻素在 酸 『条 件下容 易水 解 ,转 化 为 生 松脂 酚 (ioeio) Pnrs 1,松脂 酚具 有较强 的抗氧化 性【。 n 1 1 在不 焙炒 压榨 的芝麻油 用酸 陛白土脱 色过 程 中 ,部分 芝 麻素 由于异 构 化而 形 成表 芝 麻素 (pssmi) , ei a n e 以大 鼠肝 细胞 脂 肪 酸 氧 化 实验 ,它 具 有 比芝麻 素更
atie. hs ae v w et eo smeln n, hmi su tr,sli dte io cl cv i re cvts T ip pr ei s h p f ea g as ce c t c e i ao a hibo g a atie i odr o ii r e t y s i  ̄ r u o tnn r l i it s n t
2 芝麻 木脂 素 的类 型及化 学 结构 芝 麻木 脂素类 有 多种类 型 ,种 子 中主要 有芝麻 素 (ea i ,也 称芝 麻 明) 和 芝麻 酚 林 (ea o n Ssm n S sm l ,也 i 称 芝麻 林 素) ;在 制 油过 程 中形 成芝 麻 酚 (ea 1 、 S smo )
肉豆蔻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_张勇
肉豆蔻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张勇,张娟娟,康文艺*,闫文义*(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摘要]肉豆蔻科肉豆蔻属植物全球约有120余种,分布于南亚,从玻利尼西亚西部、大洋洲、印度东部至菲律宾。
国内外学者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64个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木脂素,此外还包括苯丙素、黄酮和酚类成分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降血糖、保肝等生物活性。
该文总结了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综合利用与深入开展该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肉豆蔻属;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收稿日期]2013-11-12[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132102310261)[通信作者]*康文艺,教授,研究方向为中药活性成分及新药研究,Tel :(0371)23880680,E-mail :kangweny @hotmail ;*闫文义,教授,E-mail :ywyi126@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 肉豆蔻属Myristica 植物为常绿乔木,该属植物全球约有120余种,分布于南亚,从玻利尼西亚西部、大洋洲、印度东部至菲律宾。
中国有4种,产台湾省南部,其余地区(云南省)为属分布的新记录[1]。
《中华本草》记载该属植物多可“温中行气,健胃消食;主治脘腹胀满,食少呕吐”。
其中该属植物肉豆蔻M .fragrans 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种仁与假种皮皆可入药。
种仁味辛、微苦、性温,具有温中涩肠、行气消食功能,主治虚泻,冷痢,脘腹胀痛等。
假种皮味辛、性温,主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吐泻[2]。
目前研究表明,该属植物中以木脂素类化合物居多,此外还包括苯丙素、黄酮、酚类及挥发油等成分,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降血糖、保肝等。
肉豆蔻属植物资源广泛,目前尚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其研究范围,以便更好地为该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化学成分1.1木脂素类化合物肉豆蔻属植物中含有大量的木脂素类化合物,目前从该属植物M .fragrans ,M .argentea ,M .dactyloides ,M .otoba ,M .cagayanensis ,M .yunnanensis ,M .simarum ,M .ceylanica ,M .crassa ,M .maingayi ,M .malabarica 和M .gigantea 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主要为二苄基丁烷类木脂素、二芳基壬烷类、芳基萘型木脂素、四氢呋喃类木脂素、苯骈呋喃型木脂素、8-O -4'型新木脂素以及其他。
五味子木脂素研究进展
1对肝 脏的作 用
五味子乙醇提取物( 五仁醇) 能显著降低四氯化 碳( CCl 4) 诱导的肝损伤小鼠 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 ,
通讯作者:任旷( 19 63一) ,男( 汉族) ,副教授。本科. 作者简介:黄晓东( 19 78一) ,男( 汉族) ,讲师。硕士.
减轻肝组织局灶性和弥漫性坏死,空泡变性;电镜的 超微结构显示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减少,内质网池扩 张不明显,核蛋白体脱落和膜断裂现象减轻。此外, 给大鼠注射CCI 。,给小鼠腹腔注射硫代乙酞胺,给家 兔灌 胃长效雌 激素乙炔 雌二醇 环戊醚等 方法造成 的 肝损 害,五 仁醇 均有保 肝作用 。
V01.31 No.1 Fe b.2 010
文章编号:1673- 2995( 2010) 01- 0046- 04
五昧子木脂素研究进展
·综述·
St udy pr ogr e ss on l i gna noi d i n s chi s andr a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摘要木脂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植物雌激素。
综述了木脂素的研究现状、分布、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测定方法、在自然界中的代谢以及主要的生理作用。
关键词植物雌激素;木脂素;理化性质;生理作用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简称PE)是指某些能结合并激活哺乳类动物及人类的雌激素受体,从而具有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活性成分;是一类来源于天然植物中的非甾体化合物,由于它能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发挥雌激素样作用,故称作植物雌激素。
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都含有植物雌激素[1],主要包括异黄酮(isoflavones)、香豆素(coumarins)和木脂素(lignans)。
木脂素是由苯丙素单位(C6-C3)聚合而成的一大类化合物,多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少数为三聚体和四聚体[2],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
它们存在于许多种的植物中,所在部位各异,甚至在植物的分泌物、人类和动物的尿液中也有发现[5]。
富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植物在民间有着相当长的医用历史,如鬼臼属植物在美洲用于治疗毒蛇咬伤、五味子在中国用于治疗肝炎等。
1植物雌激素1.1植物雌激素的研究历史早在几千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将含有植物雌激素的植物作为药物使用了,那时的古埃及人和古希腊人,在妇女生育和产后就开始使用植物制剂。
然而,到1928年,人们才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学成分,开始系统地研究植物雌激素。
人们最早关注植物雌激素,主要是它对畜牧业的影响。
在澳洲,人们发现以三叶草为主食的母绵羊,生育力下降,产羊羔率低,后鉴定出这种植物含有雌激素样物质。
1979年和1982年,分别在灵长目和人类尿中发现植物雌激素。
之后,由于植物雌激素对人类雌激素相关的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受到普遍的重视,对其研究的文献也呈指数级增加。
1.2植物雌激素的分类植物雌激素主要有3类:异黄酮类、木脂素类和香豆素。
异黄酮类主要有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原,大豆及豆制品中的含量最高。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分离提取、合成进展木脂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的茎、叶、花、种子、果实等部位,在亚麻、谷类、水果、蔬菜中含量较高,是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天然酚类化合物,它不仅可以在众多的植物中找到,在动物体乃至人体中也有发现。
因木脂素在植物的木质部和树脂中发现较早、分布较多,并且多数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而得名,另外,它在人体和某些动物体内也有分布,一般称为哺乳动物木脂素(又称肠木脂素),以区别于植物木脂素。
木脂素类化合物优良的生物学活性,独特的作用机理,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木脂素(liganans)是一类由两个苯丙素单元(即C6-C3单体)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通常是指其二聚物,少数是三聚物和四聚物及与其它天然产物结合而成的复合木脂素。
二聚物碳架多数是由β-碳原子(8-8’)连接而成的。
苯丙素单体苯丙素单体木脂素在动植物中多呈游离状态,少量与糖结合成的形式存在。
结构中多具羟基、甲氧基或亚甲二氧基、羧基、内酯等取代基,多数还具有旋光性。
木脂素的结构多变,所表现出来的生物活性也呈多样性,因此,木脂素类化合物一般含有多种官能团和多个手性中心,这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改造研究也因而引起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
木脂素类分布较广,目前已有200多种化合物。
有关木脂素的研究近10年来引起广泛的注意,这是由于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常常是一些潜在的药物。
因此,有关木脂素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由于木脂素类天然产物具有多样奇特的骨架结构以及它的广泛的生理活性,合成化学家对木脂素的合成产生了的浓厚兴趣。
近几年,在木脂素合成中应用了不少新试剂、新反应,并且发展了多种新颖的方法和合成路线,木脂素合成工作由此增添了不少新的活力和挑战。
木脂素广泛的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一类发现和分离的比较早的天然产物。
第一个木脂素结构的化合物PHillyrin.A早在1863年就由Carboncini等人分离出来。
杜仲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杜仲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摘要: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又名木棉、思仙、思仲、思锦树,是我国古老的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属于我国二级珍稀保护植物。
据报道,杜仲中主要含有木脂素、苯丙素、环烯醚萜及其苷类等。
其中,松脂醇葡萄苷和京平尼苷酸是中药杜仲主要的降压活性成分。
本文旨在对杜仲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杜仲活性成分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杜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前言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为杜仲科( Eucommiaceae) 杜仲属植物,为单科单属落叶乔木,其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
杜仲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均将杜仲列为上品,并记载“杜仲色紫,味甘而辛,其性湿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劳”。
一、杜仲的化学成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杜仲皮(药用部位)、叶、花和果实中提取分离得到化学成分约140种。
按化学结构分为苯丙素类、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甾醇类及三萜类、黄酮类、多糖类和矿物元素等。
1.1 木脂素类木脂素类化合物是杜仲中最丰富的化学成分。
迄今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共32种,多为木脂素苷类如:丁香脂素4'-葡萄糖苷、杜仲素A[1],松脂醇- 4'4"Ⅱ一二吡喃葡萄糖苷、松脂醇葡萄糖苷[2],表松脂醇、丁香脂素[3],橄榄脂素4 - 吡喃葡萄糖苷[4]、环橄榄脂素[5],柑属甙B[6],耳草醇C-4'4"一二吡喃葡萄糖苷、(+) -丁香脂素香草酸醚二吡喃葡萄糖苷[7]等。
其结构类型包括双环氧木脂素、单环氧木脂素、环木脂素、新木脂素和倍半木脂素。
其中松脂醇葡萄糖苷是杜仲药材质控的重要指标( 2000版《中国药典》)。
1.2 环烯醚萜类现已从杜仲中分离得到29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如:桃叶珊瑚苷、杜仲醇Ⅰ、杜仲醇Ⅱ、京尼平苷[4],车叶草甘、京尼平苷酸[8],梓醇[9],杜仲醇[10],杜仲苷[11],杜仲苷A-D[12]等。
秦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秦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秦皮,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显著的药理作用一直是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热点。
本文旨在综述秦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以期更全面地了解秦皮的生物活性及其潜在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首先概述秦皮的来源、传统应用及现代研究进展,然后重点分析秦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木脂素等,并探讨这些成分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本文还将关注秦皮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旨在为秦皮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秦皮的化学成分秦皮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复杂且多样,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木脂素类以及其他如酚酸、多糖等化合物。
其中,生物碱类成分以其独特的药理活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生物碱类:秦皮中含有的生物碱主要为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和秦皮素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有着潜在的价值。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也是秦皮中的重要成分,如芦丁、槲皮素等。
这些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心血管保护作用,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木脂素类:木脂素类化合物在秦皮中也有一定量的存在,它们具有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为秦皮的药理活性贡献了一部分力量。
除此之外,秦皮中还含有酚酸类、多糖等成分,这些成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秦皮的药理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秦皮化学成分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发现更多具有药理活性的新成分,为秦皮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秦皮的药理作用秦皮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草药,其药理作用广泛且深远。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秦皮的多种药理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揭示和确认。
秦皮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其内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肺炎、肠炎等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亚麻籽和南瓜籽中木脂素类植物雌激素研究进展
脂 酚 、异 落 叶松 脂 酚 、牛 蒡 苷元 、去 甲二 氢 愈 创 木 酸 、紫 丁香 脂 酚 ,以及 一 些 衍 生 物 ,如 脱 水 开 环 异 植物 雌 激 素 是一 类 广 泛 分 布 于 植 物 中并 具 有 雌 落叶松脂酚和羟基罗汉松脂酚 。动物木脂素是植物 激素活性 的小分子次生代谢产物 。目前 ,已发现此 木脂素在肠道菌群作用下 的代谢产物 ,分布于动物
1 木脂 素研 究现 状
的血 清 、血浆 、尿液 和粪便 中 ,主要 为肠 二 醇 ( E n — t e r o d i o l ,E N D ) 和肠 内脂 ( E n t e r o | a c t o n e ,E N L ),它 在植 物 中不存 在 。
1 . 1 木脂素药理作用 木脂 素是一类 重要 的植物雌激 素 ,是 广泛分 布于 可食 性植 物 中的酚 类化合 物 。植物 木脂素 只有在 肠道 微 生物菌群 作用下 转变为 动物木脂 素后才 能被人 体 吸 收 。众 多研 究表 明 ,动物 木脂 素 具有 多种 生 物活 性 , 如调节体内激素平衡、抗氧化 、 抗肿瘤 、降血脂 、调 节 免疫和 缓解妇女 更年期 不适症 等f 3 1 。 1 . 2 木脂素的分类与分布 根据木脂素来源 ,可将其分为植物木脂素和动 物木脂素 2 类 。植物木脂素分布于植物体 内。开环 异 落 叶松脂 酚 ( S e c o i s o l a r i c i r e s i n o l ,S E C O )和罗 汉 松脂酚是植物 中 2 种含量最多 的木脂素 。此外 ,在 植物体 中还有一些微量的木脂素 ,如松脂酚、落叶松
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医药用途
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医药用途
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是指从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中提取的一类活性成分。
五味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医药用途,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
1. 抗氧化作用: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少氧化应激对机体的伤害。
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细胞老化,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健康。
2. 抗炎作用: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
这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3. 保肝作用: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
因此,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常被应用于治疗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
4. 抗疲劳作用: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可以增加机体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缓解疲劳症状,改善工作和学习效率。
5.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强记忆力、改善睡眠质量,并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具体医药用途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从 2 0世 纪 7 0年 代 末 . 究者 们 开 始对 月经 周 期 女 性 研
尿 液 中 的 2种 酚 类 激 素 样 物 质 (neoatn 和 etrdo) et l o e r c neo i1
产 生兴 趣 。 引起 人们 注 意 的是在 乳腺 癌 患者 的尿 液 中 , 更 这 2种物 质 的含 量低 于正常 入 。 随后 ,neoatn e t l o e和 e trdo r c neo il 被 证 明 为是 植 物木 脂 素 类物 质 的代谢 产 物 。 脂 素类 化 合 木 物 经 口服 进 入肠 道 之后 , 被肠 内 的菌 群转 化 为 etrl o e neoa n c 和 e t o ilS c i l irs o、 t rs o 等 化 合 物 已 被 ne do。eos a c e n lma i i l r ori i aen 证 明 是 上述 2种 物 质 的 前体 物 质 。 兰 的研 究 小组 研 究 证 芬 明牛 劳 子苷 也是 e t oatn ne l o e的前体物 质 。 r c 木脂 素类 化合物 具 有 广泛 的生物 活性 , 如抗 肿瘤 、 氧化 、 压 、 抗 降 镇静 和 保 肝 等 , 可 用作 植 物 萌发 抑 制 剂 、 并 生长 抑 制剂 和 杀 菌 剂等 。 随 着 现 代 分 离手 段 、 结构 鉴 定 方法 及 高 通量 筛 选技 术 的广 泛
旱 在 几 千年 以前 , 类就 已经将 含 有植 物 雌 激 素 的植 人 物 作 为药 物使 用 了 , 时的 古埃及 人 和 古希 腊人 , 妇 女 生 那 在 育和 产后 就 开始使 用植 物 制 剂 。 而 , 1 2 然 到 9 8年 , 们 才 首 人 次从 植 物 中 分离 出 具有 雌 激 素 活性 的化 学成 分 , 始 系 统 开 地研 究植 物雌 激 素 。 人们 最 早关 注植 物雌 激 素 , 要 是它 对 主 畜牧业 的影响 。 在澳 洲 , 人们发 现 以三叶 草为 主食 的母绵 羊 , 生育 力下 降 , 羊羔 率低 , 鉴定 出这 种植 物 含有雌 激 素 样 产 后 物 质 。9 9年和 18 17 9 2年 , 别 在灵 长 目和 人 类尿 中发 现 植 分 物 雌 激素 。 之后 , 由于植 物雌 激 素 对人 类雌 激 素相 关 的疾 病 有一 定 的预防 及治 疗 作用 , 受到普 遍 的 重视 . 其 研究 的文 对 献也 呈指 数级增 加 。
五味子中木脂素的药理活性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中医中药174五味子中木脂素的药理活性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岳媛媛 田 雪泰安市中医二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摘 要】五味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木脂素是五味子中含量最丰富的有效化学成分。
为了能充分发挥五味子的药理作用,本文首先对其中木脂素的药理活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具体分析了它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五味子;木脂素;药理活性;临床应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五味子药效的记载,说明五味子的药用历史非常悠久。
五味子的药效显著,而且无毒副反应,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1970年,有医学研究指出,五味子在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SGPT(谷丙转氨酶)。
木脂素作为五味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涉及机体的各个系统。
本文将围绕五味子中木脂素的药理活性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展开如下综述。
1 五味子中木脂素的药理活性分析1.1 降低SGPT,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五味子的五仁醇是降低SGPT的主要有效成分分地方,而且其中存在于苯环的次甲二氧基,具有较强的降酶作用。
近几年来,有研究指出,五味子木脂素的含量与其降低SGPT功能强弱具有密切联系,所以测量木脂素的含量,就可以大概推算出五味子降低SGPT的能力。
同时,还有研究指出,在雌雄异株的内男五味子中,雌株中的木脂素含量比雄株高。
而且联苯环辛烯类的木脂体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对药酶产生刺激,进而增强肝脏的解毒功效,还可以抗氧化,促进蛋白生物和糖原生物的合成。
另外,经动物实验发现,五味子还能够诱导小鼠的肝脏药酶活性,增加肝细胞粒体细胞体色素P-450的含量。
1.2 拮抗活性氧自由基损伤OH和CCl3是两种不同的自由基,都会对肝细胞膜脂质造成过氧化损伤,但是五味子中的乙素则可以抑制这一过程,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降低LDH和GPT酶的释放,抑制肝细胞丙二醛的生成,所以可以保持肝细胞膜的完整形态,提示五味子乙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木脂素、新木脂素及相关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及相关化合物1. 引言1.1 概述木脂素是存在于树木中的一类天然有机物,主要由苯丙素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组成。
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保护作用、信号传递和环境适应等。
近年来,随着对天然产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木脂素及其相关化合物的认识不断增加。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木脂素、新木脂素以及相关化合物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木脂素的研究现状和意义,包括定义和特性、提取方法与分离纯化技术以及作用机制及应用领域。
接着探讨了新木脂素的发现与研究进展,包括历史背景、结构鉴定技术及方法创新以及生物活性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此外,还介绍了相关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生物活性评价,包括合成策略及反应条件优化、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新木脂素衍生物合成和研究进展以及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相关化合物的设计与开发。
最后,通过总结当前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木脂素、新木脂素以及相关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探讨其在生物学、药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化合物的特性和功能,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木脂素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科学家提供参考和启发,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2. 木脂素的研究2.1 定义和特性木脂素是一类存在于植物维管系统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主要由芳香族化合物组成。
它们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单体木脂素和二聚体/多聚体木脂素。
单体木脂素包括吲哚树脂、丙烯酸类树脂以及香豆酸类树脂等。
而二聚体/多聚体木脂素则由罗列苷、克星苷和红胶质等组成。
这些木脂素具有多种特性,如高分子量、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等。
此外,它们还表现出抗菌、抗氧化、防治植物病害等生物活性,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2.2 提取方法与分离纯化技术目前,从植物中提取和纯化木脂素的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及柱层析技术等。
其中,溶剂萃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合适的有机溶剂将木脂素从植物中提取出来。
木脂素的研究进展
木脂素的研究进展孟林【摘要】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多样,从植物中提取的木脂素具有广泛的作用.据文献记载:木脂素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涉及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抗氧化等各个方面.因此,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资料,本文对木脂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4)005【总页数】3页(P383-385)【关键词】木脂素;药理作用;综述【作者】孟林【作者单位】北京燕北饮片厂,北京,1014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木脂素是一类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通常所指是其二聚物,少数是三聚物和四聚物,其生物活性广泛而且显著。
药理学研究领域中,木脂素具有抵抗多种肿瘤细胞、抗艾滋病病毒以及抗感染等药理作用。
现将木脂素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木脂素多数呈游离型,为亲脂性成分,少数与糖结合成苷。
常用提取法为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近年二氧化碳超临界提取技术已用于木脂素的提取[1]。
木脂素类化合物极性较小,与植物叶绿素和脂质成分混合难以分离、纯化。
吸附色谱是分离木脂素的主要手段,硅胶是常用吸附分离的材料,溶剂系统进行洗脱。
2.1 抗肿瘤作用小檗科鬼臼属植物桃儿七和盾叶鬼臼的根茎中,存在含量较高的细胞毒性的木脂素,鬼臼毒素属于芳基萘类木脂素。
鬼臼毒素与其同类木脂素通过结合有丝分裂纺锤体中的微管蛋白,阻止聚合和装配进入微管起到抗有丝分裂的作用,但是由于鬼臼毒素及其他同类木脂素的毒副作用,这些天然化合物不适合作为临床抗肿瘤制剂。
现已开发的化学半合成药物依托泊苷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抗癌制剂,它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睾丸癌、淋巴癌;另一个半合成药物替尼泊苷具有相似的抗肿瘤性质,还可以用于治疗小儿神经母细胞瘤[2]。
2.2 抗HIV病毒作用Ichinura等[3]认为桦褐孔菌的水提物中含有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的木脂素类衍生物,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的蛋白酶。
王秀国等[4]发现桦褐孔菌的水煎剂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显著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使其合成及释放溶菌酶的能力明显增强,提示在感染性疾病、肿瘤和免疫功能低下的防治中,尤其是在免疫抑制疗法的同时,应用该药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香樟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香樟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张笮晦;童永清;钱信怡;李石兰【摘要】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木脂素类、糖苷类等.研究发现香樟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炎、杀虫、止痛、抗癌等多种药理活性,在食品、化工、医药及香料领域具有重要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本文针对香樟分析鉴定出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及成分与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得不够系统的现状,对国内外2006~2018年有关香樟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两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香樟的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香樟资源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9(040)010【总页数】14页(P320-333)【关键词】香樟;挥发油;黄酮类;木脂素类;抑菌;抗氧化;抗炎【作者】张笮晦;童永清;钱信怡;李石兰【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南宁530200;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200;广西庚源香料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东兴538100;广西庚源香料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东兴538100;广西庚源香料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东兴53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5.1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为樟科樟属植物,又名芳樟、樟木、番樟、乌樟等,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部[1]。
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以根、果、枝和叶入药,具有抗血栓、动脉硬化、肿瘤、氧化衰老等作用,民间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水火烫伤、疮疡肿毒、疥癣、皮肤瘙痒、毒虫咬伤等。
现代药理表明,香樟具有抗菌、抗氧化、止痛、杀虫、抗癌等多种药理活性。
以其木材及根、枝、叶提取的樟脑和樟油,可作为原料在食品、化工、医药卫生及香料工业应用广泛[2]。
此外,香樟还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及吸收净化大气污染物[3]、滞纳重金属(Pb、Cd、Ni)及滞尘能力[4],可作为城市行道树,美化环境,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生态价值。
木脂素类化合物
木脂素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是植物中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可以作为植物的重要成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体外环境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木脂素类化合物是由多种原料(如醛类、酸类、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类等)共同进行合成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包括木脂苷类、甾体类、淀粉类和多糖类等。
木脂素是一种表皮屏障特殊的化合物,能够保护植物的细胞结构,抑制病菌、病原体及病毒的侵袭,从而使植物在病虫害的攻击下保持健康状态。
木脂素的分子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高分子量木脂素和低分子量木脂素。
高分子量木脂素具有抗菌性,可用于抑制细菌繁殖,保护作物免受恶性病菌侵害;而低分子量木脂素则可用于根系氮素吸收,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
此外,木脂素不仅能够保护植物细胞结构,还可作为调节植物发育状态、代谢活性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分子调节因子。
其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可作为叶绿素的重要前体(包括黄原素类),直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植物的正常光合作用过程;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木脂素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保护植物细胞的正常发育;同时,木脂素也可以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活性,调节植物代谢活性平衡,以及调节植物体内激素代谢平衡。
在植物体外环境变化中,木脂素类物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缓冲植物体内的组分变化,使植物的健康状态得到维持。
比如,在植物受到高温和干旱影响时,木脂素能够保护植物的水和电解质平衡,使植物得到适度的水分供应,从而改善植物体内水分分配,以及保护植物细胞结构不受破坏。
总之,木脂素类化合物为植物提供了抗菌能力以及抗病能力,保护植物细胞结构,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减少农药使用量,以及缓冲植物体内的组分变化等重要作用,可谓是植物的保护盾。
理解和利用木脂素类化合物,可以让植物在遭受外界环境损害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为植物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保障。
山茱萸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山茱萸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一、本文概述山茱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山茱萸的研究逐渐深入,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了解也日益丰富。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山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其药理作用的新进展,以期为山茱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介绍山茱萸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其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皂苷类、木脂素类等。
随后,将重点综述这些化学成分在近年来的药理作用研究中的新发现,特别是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血管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本文还将关注山茱萸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前景,以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山茱萸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综述,本文旨在为中医药学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同时也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药物研发思路和方向。
二、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山茱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皂苷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以及其他一些微量成分。
皂苷类化合物是山茱萸中含量较高的一类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
其中,马钱子苷是山茱萸中的主要皂苷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还有山茱萸皂苷A、B、C等,这些皂苷类化合物在山茱萸的药理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也是山茱萸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包括黄酮醇、黄酮苷等。
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山茱萸中也有较高的含量,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山茱萸中也有一定的含量,这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除了以上几类主要化学成分外,山茱萸还含有一些微量成分,如挥发油、有机酸、糖类等。
木脂素的制备、用途和展望
Dn ・
新 木脂 素、 降木 脂素 、 混杂 木脂 素、 聚体木脂 素 、 多 联苯 木脂 素和 新 异木脂 素 。 脂素类 化合 物优 良的生 物学 活性 , 木 独特 的作 用机 理, 已经 成为人 们研究 的热点 。
1 木 脂 素 的制 备
11 天然 提 取L . 1
目前 , 脂 素 的提取 还 没有 形 成 系统 、 范 的方 法 , 是大 木 规 但
维普资讯
第 2卷 第 1 9 期
2008年 3月
渤 海 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 u n l fBo a iest ( t r lS in eEdt n o r a h i o Un v r iy Nau a ce c ii ) o
收稿 日期 :0 71 —5 2 0 —10 .
基金 项 目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项 目资助 ( :0 7 0 9 , 北 省 科 学 技 术 协 会 资 助 项 目 N。 2 4 7 0 )河 作者 简 介 : 丰 玲 (9 9) 北 京 师 范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 事 化学 教 学 科 研 工 作 . 王 17一, 从
Vo. 9No 1 12 .
Ma. 08 r 20
木脂 素的制备 、 用途和展望
王丰 玲 张英 锋 赵 琳 郑 向 军 阮栋 梁。马 子 川¨ , , , , ,
(. 1 北京 师 范 大 学 化学 系 , 京 1 0 7 ;. 北 省 秦 皇 岛 市第 一 中学 , 北 秦 皇 岛 06 0 I 北 0852河 河 6 0 0
3 香港大学, . 化学系 ;. 北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 学学 院, 4河 河北 石家庄 00 1 ) 5 0 6
黄柏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柏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柏,作为中国传统药材中的一种重要植物,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黄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和探讨。
文章首先概述了黄柏的基本信息,包括其植物学特征、药用部位及采收加工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随后,重点介绍了黄柏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类、黄酮类、木脂素类等,并详细阐述了这些成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在黄柏中的分布情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综述了黄柏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及这些药理作用与黄柏中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
文章还探讨了黄柏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前景,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黄柏的药用价值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黄柏的化学成分黄柏,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这些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木脂素类以及其他多种化合物。
生物碱类:黄柏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如黄柏碱、小檗碱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效果。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是黄柏中的另一大类成分,如黄柏酮、黄柏苷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木脂素类:黄柏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如鬼臼毒素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化合物:除了上述三类主要成分外,黄柏还含有一些其他化合物,如酚酸类、多糖类、氨基酸等。
这些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对黄柏的药理作用产生贡献。
黄柏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黄柏独特的药理作用基础,为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随着对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有望发现更多具有治疗潜力的活性成分,为黄柏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科学技术创新2019.04木脂素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安娜1-2(1、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研研究中心药物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62、黑龙江省肿瘤预防与抗肿瘤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摘要:本文对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木脂素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肿瘤、抗病毒、抗菌、保肝、对心血管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等,为木脂素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木脂素;抗肿瘤;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04-0028-02木脂素,又称木脂体,是一类由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中分离出的成分,多数以游离状态存在,也有些与糖结合成昔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因此得名。
木脂素类化合物大体可分为二大类,即木脂素类和新木脂素类。
木脂素偏亲脂性,不易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少数木脂素与糖结合成昔后水溶性增大。
大多数木脂素具有光化学活性,遇酸易构化。
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生物活性,其有非常大的研究前景,现就关于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提取分离1.1提取技术传统提取技术主要是以溶剂法为主要方法.不同的溶剂极性不同,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可使目标成分从天然植物中转移至溶剂中,游离的木脂素亲脂性较强.能溶于乙醞等低极性溶剂其中,回流提取法切、索氏提取法叫渗漉法他为提取木脂素的常用方法。
现代提取技术有超临界CO,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高压萃取法。
1.2分离技术目前木脂素的分离技术还不完善,大多数的实验研究都止步于总木脂素,很少有分离出单独的木脂素进行生物活性的研究。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速度快、高纯度的等优点叫此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木脂素的分离。
大孔树脂分离法具有理化性质稳定、选择性好、解吸条件温和等绝对优势,有利于木脂素的分离而不影响其化学结构,并且此方法因吸附容量大、使用周期、相对成本低等因素被广泛应用叫2药理作用2.1抗肿瘤活性植物雌激素与雌激素有着紧密的关系,二者可同时作用于靶器官.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从而减轻受雌激素影响的肿瘤细胞的增殖。
木脂素是一类具有弱雌激素特性的植物雌激素,对激素依赖型疾病,特别是乳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等有预防作用卩先木脂素除了弱雌激素特性的抗肿瘤机制外,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大多是通过阻滞癌细胞于G2/M期,诱导其凋亡叭。
叫木脂素还有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诱导分化等作用机制“皿叫许多木脂素类化合物都具有细胞毒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且某些木脂素类化合物还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木脂素的抗肿瘤作用可能受免疫力的增强及其细胞毒作用的双重影响。
抗肿瘤作用机制大体有如下几个,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分化;诱导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还有许多尚不确定的机制尚待研究。
2.2抗病毒活性谢旭东等21研究了北五味子总木脂素具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同时总木脂素对寄主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木脂素作为来源于天然植物体内的艾滋病抑制剂,其具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2.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中药海风藤中的木脂素成分对血小板活化因子有拮抗活性;中药杜仲中的木脂素类松脂醇二葡萄糖昔是杜仲皮的降压成分问。
某些木脂素类化合物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可能成为血管扩张剂。
2.4抑菌作用冯亚净等""研究表发现,木脂素可抑制大肠杆菌对数期的生长,其抑菌机理之一是破坏细胞膜,使内容物大量流出造成代谢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继而发挥抗菌抑菌作用。
2.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胡竟一等個研究了南五味子总木质素对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即南五味子总木脂素有明显的促睡眠作用。
王国丽等冋总结了五味子木脂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五味子木脂素具有镇静催眠作用、抗焦虑作用、抗抑郁作用、抗惊厥作用、镇痛作用、改善认知功能以及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2.6抗氧化作用范国婷㈣发现亚麻籽木脂素清除02-的能力比Vc更高效且持久。
李晓梅等⑷发现牛莠子昔元通过皮下注射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的SOD和iNOS水平和减少德MDA水平相关。
3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木脂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已有了了解,但提取分离时其构型可能会发生变化,这还需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并且其溶解度及溶解条件也是木脂素药理作用研究的门槛。
木脂素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有抗病毒、抗肿瘤、护肝、抗菌等药理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有益健康的作用。
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独角莲乙酸乙酯提部位对雌激素受体ER和GPR30均阳性的MCF-7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有研究发现生附子中分离得到了木脂素类化合巴根据种种实验表明,木脂素很有可能是独角莲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有效成分之一。
发现其对取目前的大多数肿瘤药物,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杀伤肿瘤的同时,自身正常细胞也不能幸免于难.而与此不同的是木脂素因其还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不损反补,其应用研究价值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1]舒志恒,李秀清,李华强等.黄荆子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优选[J].中成药,2016,38(8):1844-1848.[2]王小宁,闫丽萍,胡玉敏等.五味子总木脂素的提取纯化[J].食品与药品,2013,15(4):257-259.(柱卞2019.04科学技术创新-29-铝合金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鲁聪聪(山东交通学院,山东济南250300)摘要:铝合金具有足够的强度、耐腐蚀性、抗冲击性等优秀的特点,并且在焊接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与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
本文首先论述了船用铝合金的相关内容,叙述了其耐腐蚀性的特点,并在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工程;铝合金;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TG14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04-0029-02铝合金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的领域极为广泛,铝合金的轻量化、高韧性、强度、抗腐蚀性和可焊性都对船舶的造型提供了选择。
并且铝及其合金的加工成本较低,也可以将其制成板材,在船舶的制造行业发挥了充分的经济性。
铝合金材质的船舶行驶轻巧,可以达到较快的行驶速度、精密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仍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船用铝合金概述船用铝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焊接性和强度,才能适应航海过程中的特殊环境。
船用铝合金普遍选用铝-镁系合金、铝-镁-硅系合金和铝-锌-镁系合金,其中,铝-镁系合金在的应用最为广泛;而焊接后的铝-锌-镁系和铝-镁-硅系合金强度明显降低,并且铝-锌-镁系合金焊接后的耐腐蚀性也差,导致这两种铝合金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另外,铝-锌-镁系和铝-镁-硅系合金也有其他的用途,如铝-锌-镁系合金可用于焊后可热处理的构件,铝-镁-硅系合金主要被用作型材等。
船舶的工作环境相比之下较为特殊,需要同时兼具强度、韧性、抗冲击性质以及耐腐蚀性等多种因素,而强度较高的铝合金通常难以兼具这些性质,因此船舶用铝合金通常使用中等强度的铝合金,这种铝合金不仅兼具耐腐蚀性和一定的强度,同时还是可焊接铝合金。
另外,船舶用铝合金按照用途来分,可以分为船体结构用铝合金和舸装用铝合金两种,船体结构上用的铝合金主要是5083,5086和5456这三种合金,6000系的铝合金主要应用于船舶的上部结构,因为其容易被海水腐蚀。
7000 系合金热处理后的强度和工艺性能比5000系合金还要优越,主要用于舰艇上层结构,如压挤结构、装甲板等,但是7000合金的缺点是抗应力腐蚀性能差叫2船用铝合金的耐蚀性海水和铝合金能发生原电池反应,其中,海水(转下页)[3]孙媛媛,赵晓非,肖清贵等.索氏法提取五味子中木脂素[J].过程工程学报,2016,16(1):79-85.[4]曹世红,曾忠荣.渗漉法提取五味子的工艺研究[J].海峡药学, 2011,23(2):55-56[5]张志辉,陆瑶,邓安斑等.栽培尼泊尔菊三七中的木脂素类化合物[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8):1456-1460.[6]伍平香,李忠海.樟树叶木脂素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优化[J].食品与机械,2018,34(3):186-191[7]崔银雪.木脂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抗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8]雷艳萍.雪松松枝总木脂素的提取纯化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甘南:甘南中医药大学,2016.[9]崔银姬.木脂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抗增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10]祁英文,彭超,夏亚穆等.木脂素1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体外抗肿瘤作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10]:1024-102&[11]马英丽,李艳凤,唐丽萍等.白附子木脂素化合物调节人胃癌SGC-7901细胞TRAIL及糞受体的表达[JJ.中国新药杂志, 2010,19(3):225-22&[12]孙阳阳.P53基因在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对MGC-803胃癌细胞的抗增殖机制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4.[13]邱珂,喻欢欢,邹远军等.木脂素类化合物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J].中国药房,2016,27[14]X u D,Lu Q,Hu X.Down-regulation of P-glycoprotein expression in MDR breast cancer cell MCF-7/ADR by honokiol [J].Cancer Letters,2006,243(2):274-280[15]谢旭东,穆淑珍,沈晓华等.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GC-MC 分析及其生物活性[J].化学与分析,2016,22(2):33-37.[16]惠永正.中药天然产物大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80.[17]冯亚净,张媛媛,王瑞鑫等.五味子木脂素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理及效果[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⑵:72-76. [18]胡竟一,白筱璐,雷玲等.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催眠作用及对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2⑵: 110-113.[19]王国丽,祝洪艳,部玉钢等.五味子木脂素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11):99-101. [20]范国婷.亚麻籽木脂素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性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21]李晓梅,苏勤勇,关永霞等.牛勞子昔元对实验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5):47-50.[22]张晶,孙桂波,雷崎方等.中药附子的化学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15):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