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示范课评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听课感想
听课记录时间:20xx年12月6日上午第三节课地点:高一(2)班授课教师:林丽老师授课内容:地理科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听课实录:一、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本节(导入不够新颖,较简单)二、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师讲述过多,要及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2,主要表现(结合学生自己生活所处的自然环境来讲解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师生互动,但是以中国的省区状况及差异引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方式欠妥)三、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1,纬度地带性(教师以非洲大陆上的自然带的经向差异讲解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其他教师点评:此处可以以中国东部季风区由南往北的自然带的变化为例,更好理解,让学生参与讨论,激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在讲解地带性土壤类型时出现了小的知识性错误,优待改进2,经度地带性(教师以中国北方由东北大兴安岭向西到西北塔克拉姆干大沙漠的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为例讲解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纬向地带性,较好)其他教师点评:此处应该强调前提条件,即是在同一条纬线上3,垂直地带性(教师以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自然带差异讲解了以水分和热量条件为基础的垂直地带性规律,较好)4,非地带性(以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以及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的景观差异为例讲解了非地带性特点,此处可以略微讲解,不需要过详)四、课堂小结(运用多媒体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梳理,有利于学生形成小型知识网络)五、课后练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要求学生做课后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应该及时进行讲解)总评: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教学内容丰富,注意了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的合理使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但是从整体上看,教师教学思路不够顺畅,讲解时间较长,而学生活动时间较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较好的体现出来。
高中地理听课记录及评议
高中地理听课记录及评议
地理课堂内容概述
本次地理课堂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理经纬度的概念及应用
-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和人文地理因素
学生反馈和评议
学生对本节地理课堂的评价和反馈如下:
- 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增进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 教师讲解生动活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气氛较为活跃;
- 课堂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图表和实例的使用使得抽象的地理概念更具体易懂;
- 学生参与度较高,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堂建议和改进
针对本次地理课堂的提高,学生希望以下方面能得到改进:- 增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更具实用性;
- 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地观察,加深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识;
- 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 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回应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表示感谢,并承诺在接下来的课堂中
继续努力改进教学。
针对学生的建议,教师将会:
-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入更多实例和案例,让地理知识更贴
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加深理解;
- 通过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
结论
本次地理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了正面评价。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教师也将会继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地理课堂的质量和学习效果。
地理说课评议记录
地理说课评议记录地理说课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状况进行教学。
下面是店铺整理地理说课评议记录的范文,欢迎阅读!地理说课评议记录篇一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章第节《》。
课型是新课。
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去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就高中地理整个知识系统而言,本节是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
如果就章节联系而言,本节承上启下,所以本节是本模块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知识间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特点之二是:知识原理性极强。
从教材和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思维的链锁很长很广,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而高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内容中有涉及到相关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相关的认知,因此,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状况,结合《新课程标准》,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这些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教师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3、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难点:(教师过渡:为了能够充分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认为用个课时去处理。
)4、说课时安排:课时二、说教法及学法1、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高一地理听课记录范文(共14篇)
教学过程:1、导入,引用林语堂之语。
2、标注序号:朗读全文(默读),学生朗读一遍。
(随堂评议:读音、释义共进)3、逐段读(找学生读错的地方)4、“何为其然也”,“何为”――“为何”(因为什么)5、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渺渺乎予怀”中的“渺渺”何意?6、找出情感的变化。
每一段的情感是不同的。
7、情感因何而来,由何而去?找语句。
8、第一段读出了快乐第二段读出乐与悲第三段“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挟飞仙以遨游”――渴望――失望9、为何转喜为悲?10、分享:教师30岁,学生15岁,加起来是苏轼写本文的年龄。
11、每个学生选择文本中一两句名言,自己站起来背诵。
过程思索:处处小心,点点如意,环环相扣。
步步为营,符合认知规律。
整体点评:这是一位纯静干练的教师,普通话很好,很标准。
沉着,大气。
本文成功之处有三:一曰读。
默读全文;让几个学生分别读一段,逐段朗诵全文。
二曰理解。
抓住每一段的感情线索逐段理解:愉快---乐;悲伤----高兴。
情感因何而来,因何而去?问学生:你从第一段读出了什么愉快?读“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等等。
第二段谈谈乐与悲。
从渴望读出失望:“挟飞仙以遨游-----”。
第三,如何转悲为喜了?人可以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从小人生到大人生。
最后一段:你从文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
这是一节好课。
《雷雨》听课记录小学语文听课记录,一、导入:闭上眼睛听雷雨的声音,引出课题二、预习:自我读读课文,那几段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教师的语言很简洁明了,让学生明白自我学习的任务。
)三、检查预习:读了课文,你明白是一场怎样的雨?四、默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句子写雨下得很大?能够用横线画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好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生:第五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树房子都看不清了。
用因为所以说说。
生:因为……所以师:还有谁会说?生:因为雨下在窗户上,所以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地理评课记录
地理评课记录
日期:[填写日期]
评课内容:
本次地理评课主要针对教案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清晰明确,内容与课程标准紧密匹配,符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
教学目标清晰,教学步骤合理,教材使用恰当。
唯一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在教学目标上添加更多反馈机制,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条理清晰,教师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然而,存在一些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可
能导致某些教学环节过于冗长或过于匆忙。
在今后的教学中,建议
教师更好地控制时间,确保教学的节奏和步调恰到好处。
3. 教学效果
经过本次课程,学生的研究效果明显。
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研
究任务有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在课堂
上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而,有一小部分
学生在部分知识点上仍存在理解不深的情况,建议教师在复和巩固
方面加强。
评价总结:
本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了
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建议教师更好地控制时间,增加反馈机制,并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
研究需求。
以上为地理评课记录,请审阅。
高中地理公开课评课记1
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中地理教研组公开课评课记录一、评王名扬老师课1.葛志刚老师评首先,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以及美育目标,很好的把握学生心理,考虑个体差异进行系统设计。
其次,教学进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问答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以及原有知识储备,并有机结合课本自身实际,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在教学突破口选择上,把握了本课的主旨:“南极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这一核心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找答案,依次通贯全文。
最后,以考点为依据,在讲的基础上注重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尽快地掌握和巩固,也是这堂课的亮点之处。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堂课带给我们很多学习的地方,我们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但是,在我看来,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瑕疵。
即:王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学生互相讨论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还有可能因为王老师说话语速较快或其他原因,使得下面听得不是非常清楚,如果王老师在这两个方面稍加注意,相信这堂课将是完美无缺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陶金玉主任评王老师的公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下面我就粗浅的评论一下他那堂课的得与失。
在地理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要想方设法地精心上好每一堂课。
而在公开课中,它不仅能展示了教师的才华,而且更能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
王老师真正做到了使课堂教学返朴归真,这也正是他一贯“朴实、真实、扎实”教学风格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比较准确。
王老师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后来,我还体会到那么几点。
如他没有运用华而不实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他的教学语言没有半分的夸张,他也没有过头的表演动作,更不会有对学生的调侃和煽情。
或许是对王老师朴实、实在的为人比较了解吧,我对他的公开课还是以“朴实、真实、扎实”作为结束语。
地理评课记录
地理评课记录郑小珍授课教师:孙月学生:高一年级课型:新工业区时间:20xx年4月21日下午第二节课地点:高一教学楼曾佩老师:优点:1.总体上本节课讲的自然,没有做秀的成份在里面。
2.讲课环节上层层相扣,学案运用非常好,基本上算是一节成功的课.缺点:1. 从老师自身来说,声音要大,字体要清晰,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
2. 从教学模式上来看,需让学生更好的自己探究总结,而不能停留在“师问生答”或“集体回答”上。
3. 学案安排上应更合理,设置应更严密,应更加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
刘玮老师:优点:1. 本节公开课从学生吸收知识方面,已基本达到目的.2. 从结构上来说,整体结构比较完整。
缺点: 1. 课堂气氛不活跃,缺少趣味性。
2. 在上课技巧方面,在最后总结部分应需再次强调知识重点。
3. 课堂上练习的习题比较单一,应再拓展延伸,挖掘学生的潜能。
4. 教师们应在继续研究怎样探讨,如何把本枯燥的课上成激情高涨的课。
郑小珍老师:优点:1. 所有的课都是内容决定形式。
2. 单从本节课来说,首先教师能较好的使用学案,但仍需继续探究如何更好的使用。
3. 从教学模式上来说,教师的自主教学很好,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体现的不够强,需继续加强。
4. 从学业上来说,本节要求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但教师的专业需再加强提高。
叶志坚老师:优点:本节需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已掌握,课堂上学生练习方面很好。
缺点:在最后画龙点睛的总结方面需加强。
赖华凤老师:优点:本节课的效果不错,课件运用很恰当、合理。
缺点:如能把个别知识点的顺序调整一下,在总结部分让学生自行总结,效果会更好。
总结:总体上本节公开课基本上算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首先从模式上说,基本上符合我校提出的“双自主,双发展”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各个环节层层相扣。
其次,教师的教态大方,使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
学案不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师生合作比较好。
地理评课记录
地理组高效合作学习评课记录授课教师:张秋风学生:7.1课型:气候类型的判断时间:17年12月25日下午第三节地点:三楼学术厅优点:1.总体上本节课讲的自然,没有做秀的成份在里面。
2.讲课环节上层层相扣,学案运用非常好,基本上算是一节成功的课.3. 本节公开课从学生吸收知识方面,已基本达到教学目 .学生能初步掌握各种气候类型降柱状图,4. 从结构上来说,整体结构比较完整。
5. 所有的课都是内容决定形式。
总体学生掌握扎实,环环相扣,节奏合理。
6. 单从本节课来说,首先教师能较好的使用学程,充分发挥学程的作用,学生根据学程来学习,提高了整节课的教学效率。
7. 从教学模式上来说,教师的自主教学很好,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我校一标二古三动四还的教学模式,8、从学业上来说,本节要求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但教师的专业需再加强提高。
9、本节需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已掌握,课堂上学生练习方面很好。
在最后画龙点睛的总结方面需加强。
缺点:1. 从老师自身来说,声音要大,字体要清晰,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
2. 从教学模式上来看,需让学生更好的自己探究总结,而不能停留在“师问生答”或“集体回答”上。
3. 学程安排上应更合理,设置应更严密,应更加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
4 课堂气氛还可以更活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5. 在上课技巧方面,在最后总结部分应需再次强调知识重点。
6、. 课堂上练习的习题可以再拓展延伸,挖掘学生的潜能。
改进措施:1、课堂教学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消化吸收。
2、教师应对重点知识点多次强调,并让学生互相之间讨论、检查、提问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3、合学任务中的材料题在选题时应选具有一定难度的题,题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4、练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检测方法要多种多样,不能单调。
期末复习阶段有效方法策略:1、继续抓紧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加强知识点梳理和重点知识的掌握。
高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高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篇一:地理学科评课稿地理评课稿(整理)(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看教学思路设计写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1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
充2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它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地理听课评议记录范文(2篇)
地理听课评议记录范文科目:地理授课人:班级:星期一 ____月____日地球的公转复习: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一、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一致,“至西向东”。
三、地球公转所需的时间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
参看D图。
由于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接受的太阳光热不一样,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即“春夏秋冬”,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还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
六、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公转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地球的公转图P12.点评:本节课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难点重点突出,但学生活动较少。
科目:地理授课人:班级:星期三 ____月____日地形图复习:地图的三要素。
学习:海拔、相对高度及等高线地形图和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一、什么叫海拔(绝对高度)。
二、相对高度的概念。
三、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量单位是____。
四、世界最高峰是____,海拔____,有世界第三极之称;中国陆地最低点是____,海拔____;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相对高度是____。
五、等高线地形图1、什么叫等高线?2、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六、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及他们的形状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七、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和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点评:本节课内容太多,重难点不太突出。
地理听课评议记录范文(2)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地理学导论授课教师:李老师上课时间:____年X月X日(星期三)9:00-10:30地点:教学楼xxx教室评议记录:1. 教学目标明确李老师在课程一开始就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介绍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这对于我们理解地理学的整体框架和发展历程非常有帮助。
高中地理《地理大发现》听课评课记录
高中地理《地理大发现》听课评课记录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高中地理《地理大发现》授课时间2023年3月20日授课教师张老师授课班级高一年级一班二、课程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探索精神的起源、科技的发展、经济的需求。
2. 新航路的开辟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历程。
3.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世界地图的更新、殖民地的开拓、物种的交流、全球化的启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航海家的航海历程和贡献。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理大发现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
2. 地图模型:直观展示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的变化。
3.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四、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听讲,参与小组讨论,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生们对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和影响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五、评价与建议优点1. 教师讲解清晰,条理分明。
2.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3. 教学手段多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建议1. 在讲解新航路的开辟过程时,可以增加一些地图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航海路线。
2. 在讨论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3. 在课后,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展板、编写相关的历史故事等,巩固学生的成果。
六、总结本节课张老师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生动的语言和深入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们对地理大发现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也培养了地理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地理教研组评课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地理教研组于2022年3月25日开展了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反思等环节,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活动目标1. 通过评课活动,提高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认识,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通过听课、评课,找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提供改进方向。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活动内容1. 听课:教研组成员共同观摩了一节地理示范课,课程内容为“中国的地形”。
2. 评课:教研组成员对示范课进行评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反思: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地理教研组成员共同观摩了由我校地理教师张老师执教的“中国的地形”示范课。
张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评课环节(1)肯定优点张老师的课堂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课堂效果良好。
(2)指出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部分环节的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教学内容未能充分展开。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较少,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反思环节(1)张老师反思张老师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课堂时间的合理安排,确保教学内容完整。
同时,将加强对学生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研组成员反思教研组成员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活动总结本次地理教研组评课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高一地理示范课评课记录
评课记录时间:9月25 第二节授课人:林勇堂授课内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授课思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黄赤交角的大小,定义引伸出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针对高一学生基础较差的现实,组织知识网络,讲解基础。
在讲课过程中插入练习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
在讲课过程中添入活动内容体现研究性徐学习,最后小测验利用了学案,同时巩固了知识。
评课参与人:高一组全体人员,高二组全体人员,高三组全体人员高一组代表:付明丽课件的运用十分到位,效率高,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课讲的主次分明,黄赤交角明了突出。
公转示意图形象生动,由全部到局部点出,学生理解深刻。
不足:题目较少,学生练习有些少,学生讨论后应多做些题,更好的掌握基础。
高二组代表:尹中秀时间短但是课件制作的十分的好,很不容易。
课件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整堂课流畅。
重难点突出,黄赤交角的讲解形象。
重点突破,近远点的速度快慢原因讲解很好。
质疑反思,学生讨论十分恰当。
不足:昼长的变化是动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应该运用更多的动画,使其更加形象。
高三组代表:尤志轩运用课件效率很高,讲课过程一气呵成。
(1)以教学大纲为本,知识延伸的好;(2)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脉络清晰;(3)讲解全面,但注重基础性知识;(4)有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加大;(5)媒体的运用,直观形象,以后应尽量的使用。
总结性评价:评价人:陈主任从其他老师及学生的反映看,效果很好。
示范课的作用是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学习。
首先在上课之始展示教学的三维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学习有目的性。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节约时间,。
多媒体现象除了巨大的威力,画图美观科学,结合动画的使用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展示画面的同时,穿插提问讲解,师生互动的好。
学生积极参与,讲练结合及时训练。
多媒体使用的一个缺点就是把握不好速度的问题,要注意给学生一个思考回味的时间。
讲课的时候前半段讲得较快,有些前紧后松。
地理教案评课记录模板范文
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授课班级:_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_______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了解_______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3)学会运用_______的方法分析地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爱地球的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主题。
2. 课堂讲授(1)教师讲解_______的基本概念、特征、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2)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地理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1)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准确;(2)合作探究能力:学生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3)地理思维:学生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2. 教师评价(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知识掌握较好;(2)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方法合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课堂氛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五、改进意见1. 教师方面:(1)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情况。
2. 学生方面:(1)提高课堂参与度,积极回答问题;(2)加强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3)关注地理知识的应用,提高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评课稿3篇
高中地理评课稿高中地理评课稿3篇高中地理评课稿1本周的两节地理公开课,目的清晰明确,内容安排得当,•方法较灵活,组织严密紧凑,符合大纲的要求,•是两节比较成功的好课。
其特色在于:1、大胆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
图示教学法是一种以图形为教学手段,•揭示地理事物现象或本质的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加快教学进程的一种方法。
由于图示教学法把教材的重点高度概括,浓缩到一幅地图上,其结果是把地理知识化繁为简、化具体为概括、化分散为集中、化感性为理性、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
因此,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寓能力培养于活动之中。
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读图”、“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等活动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通过调动学生眼、脑、手、口多感官积极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也开发了学生的智能。
通过自学教材、读图、指图、填图、启发提问等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多种地理能力,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同步进行。
3、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活力。
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教材中蕴含的情境因素,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学习知识,今天的两节课主要是利用激疑创设理智教学情境和利用板图创设动态教学情境,有效增强教学的活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4、改变教法、注意师生共同活动。
这两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都是边讲边指图、边提问、边板图、紧扣学生思路进行教学,将综合法和比较法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师生感情交流比较融洽,双边活动协调、自然。
5、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学法指导因素,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内容,做了一些尝试。
通过典型题训练法,思考解疑法、读图法、析图法、绘图法等一些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好地理知识,尤其是图像系统。
6、优化教学手段。
地理评课记录
地理评课记录在本次地理课程的观摩中,我有幸参与了一堂生动且富有启发性的地理课,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思考。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评课记录。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这堂课的主题是“地球的气候类型”,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旨在让学生了解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的气候问题。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环节教师以一段生动的视频展示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风光和气候现象,如热带雨林的繁茂、极地的严寒、沙漠的干旱等,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2、知识讲解在讲解气候类型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了清晰的图表和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气候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例如,通过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再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详细分析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同时,教师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将相似气候类型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3、小组讨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教师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气候类型,共同探讨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活跃,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了汇报,教师进行了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案例分析教师引入了一些实际的气候案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某地区气候异常导致的自然灾害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气候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课堂总结在课程的结尾,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了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三、教学效果与学生表现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能够准确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和特点,并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简单的气候问题。
高中地理公开课评课记1 3900字
三一文库()〔高中地理公开课评课记1 3900字〕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中地理教研组公开课评课记录2005.11.29一、评王名扬老师课1.葛志刚老师评首先,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以及美育目标,很好的把握学生心理,考虑个体差异进行系统设计。
其次,教学进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问答的形式,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以及原有知识储备,并有机结合课本自身实际,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在教学突破口选择上,把握了本课的主旨:“南极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这一核心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找答案,依次通贯全文。
最后,以考点为依据,在讲的基础上注重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尽快地掌握和巩固,也是这堂课的亮点之处。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堂课带给我们很多学习的地方,我们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但是,在我看来,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瑕疵。
即:王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学生互相讨论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还有可能因为王老师说话语速较快或其他原因,使得下面听得不是非常清楚,如果王老师在这两个方面稍加注意,相信这堂课将是完美无缺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陶金玉主任评王老师的公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下面我就粗浅的评论一下他那堂课的得与失。
在地理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因此要想方设法地精心上好每一堂课。
而在公开课中,它不仅能展示了教师的才华,而且更能促进学生真正的发展。
王老师真正做到了使课堂教学返朴归真,这也正是他一贯“朴实、真实、扎实”教学风格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比较准确。
王老师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后来,我还体会到那么几点。
如他没有运用华而不实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他的教学语言没有半分的夸张,他也没有过头的表演动作,更不会有对学生的调侃和煽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课记录
时间:9月25 第二节
授课人:林勇堂
授课内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授课思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黄赤交角的大小,定义引伸出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针对高一学生基础较差的现实,组织知识网络,讲解基础。
在讲课过程中插入练习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
在讲课过程中添入活动内容体现研究性徐学习,最后小测验利用了学案,同时巩固了知识。
评课参与人:高一组全体人员,高二组全体人员,高三组全体人员高一组代表:付明丽
课件的运用十分到位,效率高,形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课讲的主次分明,黄赤交角明了突出。
公转示意图形象生动,由全部到局部点出,学生理解深刻。
不足:题目较少,学生练习有些少,学生讨论后应多做些题,更好的掌握基础。
高二组代表:尹中秀
时间短但是课件制作的十分的好,很不容易。
课件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整堂课流畅。
重难点突出,黄赤交角的讲解形象。
重点突破,近远点的速度快慢原因讲解很好。
质疑反思,学生讨论十分恰当。
不足:昼长的变化是动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应该运用更多的动画,使其更加形象。
高三组代表:尤志轩
运用课件效率很高,讲课过程一气呵成。
(1)以教学大纲为本,知识延伸的好;(2)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脉络清晰;(3)讲解全面,但注重基础性知识;(4)有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加大;(5)媒体的运用,直观形象,以后应尽量的使用。
总结性评价:
评价人:陈主任
从其他老师及学生的反映看,效果很好。
示范课的作用是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学习。
首先在上课之始展示教学的三维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学习有目的性。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节约时间,。
多媒体现象除了巨大的威力,画图美观科学,结合动画的使用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展示画面的同时,穿插提问讲解,师生互动的好。
学生积极参与,讲练结合及时训练。
多媒体使用的一个缺点就是把握不好速度的问题,要注意给学生一个思考回味的时间。
讲课的时候前半段讲得较快,有些前紧后松。
但是课堂容量较大。
可将时间放慢一点,平均一点。
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时间多一点。
讲课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