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习题十四知识讲解
《分析化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分析化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根据标准化法,我国标准分为四级,下面不属于这四级的是(D)。
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C、企业标准D、卫生标准2.下列标准代号属于国家商业部颁布的推荐性标准是( B )。
A、SH/TB、SB/TC、QB/TD、DB/T3.下列属于重量分析法的是( D )。
A、凯氏定氮法测食品中粗蛋白的含量B、密度瓶测酒精的比重C、斐林试剂法测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D、索氏抽提法测食品中粗脂肪的含量重量分析法主要有沉淀法(被测组分形成难溶化合物沉淀)、气化法(通过加热或用其他方法使样品中某种挥发性组分逸出)、电解法(电解原理,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析出)4.一化学试剂瓶的标签为红色,其英文字母的缩写为( B )。
A、GRB、ARC、CPD、LR5.一化学试剂瓶的标签为绿色,其英文字母的缩写为( A )。
A、GRB、ARC、CPD、LR6.滴定管的最小刻度为( A )。
A、0.1mlB、0.01mlC、1mlD、0.02ml7.用于配制标准溶液的试剂的水最低要求为( C )。
A、一级水B、二级水C、三级水D、四级水8.下列溶液中需要避光保存的是( B )。
A、氢氧化钾B、碘化钾C、氯化钾D、硫酸钾9.贮存易燃易爆,强氧化性物质时,最高温度不能高于( C )。
A、20℃B、10℃C、30℃D、0℃10.配制0.2mol/L 的H2SO4溶液,应选用( A )量取浓酸。
A、量筒B、容量瓶C、酸式滴定管D、移液管11.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称之( B )。
A、采样B、检样C、原始样品D、平均样品12.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的样品称为( C )。
A、检验样品B、平均样品C、原始样品D、仲裁样品13.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 A )。
A、稻谷B、蜂蜜C、鲜乳D、苹果14.对样品进行理化检验时,采集样品必须有( B )。
A、随机性B、代表性C、典型性D、适时性15.湿法消化常用的消化剂是( C )。
分析化学第二版课后答案详解祁玉成

分析化学第二版课后答案详解祁玉成1.根据误差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分为和两类。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误差越小,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相反,误差越大,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EDTA的化学名称为。
配位滴定时常用其水溶性较好的来配制标准溶液。
[单选题] *标准溶液。
(正确答案)4.在配位滴定中,由于的存在,使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效应称为酸效应。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于存在,使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效应称为配位效应。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在测定水的总硬度时,加入三乙醇胺或氰化钾的作用是。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包括、和三种类型。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标定KMnO4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滴定时要用调节酸性。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重铬酸钾法以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方法。
所用的指示剂是。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碘量法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所用指示剂为。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配制Na2S2O3溶液时,加入少量Na2CO3的作用是。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莫尔法测定Cl-的含量时,滴定剂是,指示剂是,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佛尔哈德法测定Ag+时,滴定剂是,指示剂是,应在 (酸性、中性、碱性)介质中。
分析化学习题集与解析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真题模拟与解析】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1. 在法扬司法测Cl-,常加入糊精,其作用是。
A.掩蔽干扰离子B. 防止AgCl凝聚C.防止AgCl沉淀转化D. 防止AgCl感光答案[B]2. Mohr法不能用于碘化物样品中碘的含量测定,主要因为。
A. AgI的溶解度太小B. AgI的吸附能力太强C.AgI的沉淀速度太慢D. 没有合适的指示剂答案[B]3. 用Mohr法测定某样品中Cl-,控制pH=,其滴定终点将。
A. 不受影响B.提前到达C. 推迟到达D.刚好等于化学计量点答案[C]4. 用重量法测定As2O3的含量时,将As2O3在碱性溶AsO-,并沉淀为Ag3AsO4,随后在HNO3介液中转变为34质中转变为AgCl沉淀,并以AgCl称量。
其化学因数为。
A. As2O3/6AgClB. 2As2O3/3AgClC. As2O3/AgClD.3AgCl/ 6As2O3因为As2O3~23AsO-~2Ag3AsO4~6AgCl 根据换4算因数公式,故答案为:As2O3/6AgCl。
答案[A]5. 若A为强酸根,存在可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试剂L,则难溶化合物MA的溶解度计算式为。
A. B.C. D.A为强酸根,所以酸效应对其溶解度影响较少。
但溶液中存在可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试剂L,可能存在配位效应而使沉淀的溶解度降低。
答案[B]6. 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型沉淀的洗涤液应选用。
A.冷水B.含沉淀剂的稀溶液C. 热的电解质溶液D.热水为了防止无定型沉淀胶溶,洗涤液常用热的电解质溶液。
答案[C]7. Ra2+与Ba2+的离子结构相似。
因此可以利用BaSO4沉淀从溶液中富集微量Ra2+,这种富集方式是利用了。
A. 混晶共沉淀B. 包夹共沉淀C. 表面吸附共沉淀D. 固体萃取共沉淀Ra2+与Ba2+的离子结构相似。
因此BaSO4沉淀时,Ra2+可进入BaSO4晶格,形成BaRa(SO4)2混晶共沉淀,然后将BaRa(SO4)2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达到富集微量Ra2+的目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精选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及答案精选xxx科技大学第十四章分析化学基础1.对某组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时,若被分析样品的质量大于100mg,则该分析方法属于( )A. 常量分析B. 半微量分析C. 微量分析D. 超微量分析2.对某溶液中的铝进行测定时,若取分析试液25ml进行分析测定,则该分析方法属于( )A. 常量分析B. 半微量分析C. 微量分析D. 超微量分析3.由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 偶然误差小B. 系统误差小C. 标准偏差小D. 相对偏差小4.下列各种分析纯的化学试剂,其中不能用直接配制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 KHCO3B. KMnO4C. K2CrO7D. KCl5.下列各种措施中,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的是( )A. 进行空白试验B. 进行对照试验C. 进行仪器校准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6.下述情况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 移液管转移溶液之后残留时稍有不同B. 称量时使用的砝码锈蚀C. 滴定管刻度未经校正D.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B.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C.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D.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8. 分析测定中出现下列情况,何者属于系统误差( )A. 滴定时有溶液溅出B. 试样未经充分混匀C. 滴定管未经校正D. 读错法码9. 下列计算式的计算结果(X)应有几位有效数字?( )X= [0.3120⨯48.12⨯(21.65-16.10)]÷(1.2845⨯1000)A. 二位B. 三位C. 四位D. 五位第 1 页10. 欲测某组分含量,由四人分别进行测定,试样称取量皆为2.2g,问下列结果中哪一个是合理的?( )A. 2.085%B. 2.08%C. 2.09%D. 2.1%11. 称取一定质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下列何者将引起正误差( )A. 称取基准物重量时用的一只10mg法码,事后发现其较正后的值为9 .7mgB.滴定时滴定终点在等量点后到达。
分析化学习题参考解答概述

分析化学习题参考解答概述⽬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1)⼀、内容提要 (1)⼆、重点与难点 (5)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6)第 3 章化学分析法导论 (17)⼀、内容提要 (17)⼆、重点与难点 (18)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8)第4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24)⼀、内容提要 (24)⼆、重点和难点 (32)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32)第5章配位滴定法 (60)⼀、内容提要 (60)⼆、重点和难点 (62)三、思考题和习题选解 (62)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5)⼀、内容提要 (75)⼆、重点和难点 (76)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76)第7章沉淀滴定法 (91)⼀、内容提要 (91)⼆、重点和难点 (93)三、思考题和习题选解 (93)第8章重量分析法 (100)⼀、内容提要 (100)⼆、重点和难点 (101)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01)第9章分析化学中的样品制备及常⽤分离⽅法 (107)⼀、内容提要 (107)⼆、重点与难点 (111)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12)第1章绪论第2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本章要求1.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精密度、准确度、有效数字及显著性检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不确定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误差的产⽣原因及减免⽅法。
3.掌握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表⽰⽅法及有关计算。
4.掌握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显著性检验的⽬的和⽅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法、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法。
5.了解误差传递的规律和处理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法——相关与回归。
6.理解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法的可靠性。
7.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
8.了解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
⼀、内容提要本章要求读者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精密度、准确度、有效数字及显著性检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不确定度等基本概念;误差的产⽣原因及减免⽅法;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表⽰⽅法及有关计算;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显著性检验的⽬的和⽅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法、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法;了解误差传递的规律和处理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法——相关与回归;理解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法的可靠性;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了解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
分析化学习题-答案概要知识讲解

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C)A. 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B. 随机误差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相等C.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D. 随机误差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2. 在下列分析过程中,不会出现系统误差的是(B)A. 过滤时使用了定性滤纸,因而使最后的灰分加大B. 使用分析天平时,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C. 试剂中含有少量的被测组分D. 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3. 下述有关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A. 横坐标x值等于总体平均值μ时,曲线出现极大值B. 曲线与横坐标之间所夹面积的总和代表所有测量值出现的概率,其值为1C. 纵坐标y值代表概率,它与标准偏差σ成正比,σ越小,测量值越分散,曲线越平坦D.分布曲线以x=μ点做纵坐标为其对称轴呈镜面对称,说明正负误差出现概率相等4. 某试样含Cl-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6.45% ±0.10%(置信度为90%),对此结果应理解为(D)A. 有90%的测定结果落在36.35%~36.55%范围内;B. 总体平均值μ落在此区域的概率为90%;C. 若再做一次测定,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D. 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为90%5.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某氮肥试样中的含量,其百分含量为27.33%,27.35%,27.42%,27.45%,27.30%,结果的平均偏差是(B)%A. 0.15B. 0.05C. 0.09D. 0.076. 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采用:(A)A. F检验B. t检验C. Q检验D. 格鲁布斯法7. 有一组平行测定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采用(D)A. F检验B. t检验C. 方差分析D. 格鲁布斯法8. 两位分析工作人员对同一试样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两组数据,若判断两位分析人员所测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该选择哪种方法(C ) A. u 检验 B. t 检验 C. F+t 检验 D. F检验9. 下列数据不是四位有效数字的是(A ) A. pH=11.26 B. [H +]=0.1020 ; C. Cu%=10.26D. [Pb 2+]=12.28×10-410. 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a 为12.35,其Ka 值应表示为(C ) A. 4.467⨯10-13 B. 4.47⨯10-13 C. 4.5⨯10-13 D. 4⨯10-1311. 已知某溶液的pH 为11.02,其氢离子浓度的正确表示为(C ) A. 9.550⨯10-12 mol ⋅L -1B. 9.55⨯10-12 mol ⋅L -1C. 9.5⨯10-12 mol ⋅L -1D. 1⨯10-11 mol ⋅L -112. 以0.01000 mol ⋅L -1的K 2Cr 2O 7溶液滴定25.00 mL 的Fe 2+溶液,消耗试液25.00ml ,则722O Cr K /Fe T 应为(C )(M Fe =55.85)A. 0.0003351 g ⋅mL -1B. 0.005585 g ⋅mL -1C. 0.003351 g ⋅mL -1D. 0.01676 g ⋅mL -113. 滴定度是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式之一,其表达式为(A 为标准溶液,B 为被测组分)(B )A. T A/B = m A /V BB. T B/A = m B /V AC. T A/B = V B / m AD. T A/B = V B / m A14. 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等当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D ) A. 等当点B.化学剂量点C. 滴定误差D. 滴定终点15. 用同一浓度的KMnO 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 4和H 2C 2O 4溶液,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相等,则FeSO 4和H 2C 2O 4两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B ) A. 2c(FeSO 4)=c(H 2C 2O 4) B. c(FeSO 4)=2c(H 2C 2O 4) C. c(FeSO 4)=c(H 2C 2O 4)D. 5c(FeSO 4)=c(H 2C 2O 4)16. 以下能作为基准物质的试剂是(D ) A. 优级纯的NaOHB. 光谱纯的Co 2O 3C. 100︒C 干燥过的CaOD. 99.99%的纯Zn17. 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A. --2332CO CO HB. -+-OH O H 3C. ---3424PO H POD. -+-COO CH NH COOH CH NH 222318. H 3PO 4的pKa 1~pKa 3分别为2.12,7.20,12.4。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第1~14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章 绪 论
1-1 试说明分析化学定义或学科内涵随学科发展的变化。 答:分析化学定义或学科内涵随学科发展经历了由化学分析方法到仪器分析方法的变 化: (1)化学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及相关反应方程式所呈现的计量关系来确定待测 物的组成及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相应的变 化进而确定物质组成、含量及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 (3)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没有明确的界限,后者以前者为基础逐步发展、演 变而来,前者需要使用简单的仪器,后者同样需要化学分析技术。
1-6 分析仪器一般包括哪些基本组成部分?通用性分析仪器和专用性仪器有何异同 之处?
答:(1)分析仪器一般包括试样系统、能源、信息发生器、信息处理单元、信息显示
2 / 101
圣才电子书
单元等基本组成部分。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通用性分析仪器和专用性仪器的异同之处如下:
3 / 10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
2-1 光谱仪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1)光谱仪的一般由稳定的光源系统、波长选择系统、试样引入系统、检测系统 以及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组成。 (2)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①光源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蒸发、原子化、激发,产生光谱; ②波长选择系统(单色器、滤光片):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或有一定宽度的谱带; ③试样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充当样品容器; ④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⑤信号处理和读出系统: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 方式输出。
分析化学实验习题解 思考题答案重点

实验一阳离子第一组(阳离子第一组(银组)银组)的分析思考题:思考题:1.沉淀第一组阳离子为什么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将会发生什么后果?答:在系统分析中,为了防止易水解离子的水解生成沉淀而进入第一组,所以沉淀第一组阳离子时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第一组以后的大部分阳离子将生成沉淀,这样就不到分离的目的。
2.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第一组组试剂HCl时,未生成沉淀,是否表示第一组阳离子都不存在?答:向未知试液中加入第一组组试剂时,未生成沉淀,只能说明Ag+,Hg22+不存在,而不能说明Pb2+不存在,因为当试液中Pb2+的浓度小于1mg•ml-1,或温度较高时,Pb2+将不在第一组沉淀,而进入第二组。
3.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一组组试剂,将产生哪些后果?答: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一组组试剂时,酸度太小,第二组易水解的阳离子将水解进入第一组,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另外具有氧化性阳离子将与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降低不能鉴出。
实验二阳离子第二组(阳离子第二组(铜锡组)铜锡组)的分析思考题:思考题:1. 沉淀本组硫化物时,在调节酸度上发生了偏高或偏低现象,将会引起哪些后果?答:沉淀本组硫化物,若酸度偏低时,第三组阳离子Zn2+ 将生成ZnS 沉淀进入第二组。
若酸度偏高时,本组的Cd2+ 不生成硫化物沉淀而进入第三组。
2.在本实验中为沉淀硫化物而调节酸度时,为什么先调至0.6mol·L-1HCl酸度,然后再稀释一倍,使最后的酸度为0.2 mol·L-1?答:因As(III)的硫化物完全沉淀需在0.6 mol·L-1HCl酸度下,Cd2+的硫化物完全沉淀需在0.2 mol·L-1HCl酸度下。
因此为了使本组离子完全生成硫化物沉淀而与第三组阳离子分离,所以在调节酸度时,先调至0.6 mol·L-1HCl酸度,然后再稀释一倍,使最后的酸度为 0.2 1mol·L-1。
【高考化学】14种快速解化学选择题的技巧

【高考化学】14种快速解化学选择题的技巧1、商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
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1: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6个B.7个C.8个D.9个【解析】: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1/2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
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例2: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A.Zn和FeB. Al和ZnC. Al和MgD. Mg和Cu【解析】: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7/(3/2)=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 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 原子量比26大,故BD为应选答案。
九年级化学14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14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第14章的知识点,包括酸碱中和、还原反应、电化学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从宏观到微观,从实验到理论,让我们逐步了解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阐述和分析。
酸碱中和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我们首先要了解酸碱的性质和定义。
酸具有酸性质,可以导电,并且在水溶液中会产生氢离子(H+);碱具有碱性质,也可以导电,并且在水溶液中会产生氢氧根离子(OH-)。
当酸和碱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这种中和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通常伴随着温度的升高。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不同酸碱的中和反应,例如醋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除了酸碱中和反应,还有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反应。
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氧或者获得氢的过程。
在还原反应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
氧化态表示物质中元素的电荷状态,而还原态则表示物质中元素的电荷状态。
在化学方程式中,通过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我们可以判断反应是氧化还是还原。
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反应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电化学中,我们学习了电解质溶液和电解槽的相关知识。
电解质溶液是指能够导电的溶液,其中离子是电流的载体。
电解过程发生在电解槽中,电解槽通常由电解质溶液和两个电极(阴极和阳极)构成。
当通过外加电源施加电压时,正极吸引阴离子,负极吸引阳离子,从而使离子在电解槽中迁移,并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
通过控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和电解槽的配置,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物质的纯度和产量。
化学反应中的速率问题也是我们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形成的量。
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反应物分子的热运动,从而增加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促进反应的发生。
浓度的增加可以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密度,增加碰撞频率,也能加快反应速率。
<分析化学>习题集要点

第一部分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试样用量为0.1~ 0.01g的分析方法称为()A.常量分析法B.半微量分析法C.微量分析法D.痕量分析法2.定量分析的英文名称为()A.Morphological analysis B.Qualitative analysisC.Structural analysis D.Quantitative analysis3.根据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高低分,微量组分分析应是()A.<0.01% B.0.01~ 1%C.1~ 10% D.>10%4.酸碱滴定法属于()A.重量分析B.电化学分析C.色谱分析D.容量分析5.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是属于()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结构分析D.微量分析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一、单选题1.可用下列哪种试验方法减小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A.对照试验B.空白试验C.多次平行试验取平均值D.回收试验2.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A.25ml B.25.0ml C.25.000ml D.25.00ml3.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要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B.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C.进行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避免的D.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4.溶液中含有0.095mol/L的OH-,其pH值为()A.12.98 B.12.978 C.13.0 D.12.97775.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则应当用()A.t检验B.F检验C.Q检验D.Grubbs检验6.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得CaO平均含量为30.6%,而真实含量为 30.3%,则30.6%-30.3%=0.3%为()A.相对误差B.相对平均误差C.绝对偏差D.绝对误差7.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温度的变化B.湿度的变化C.气压的变化D.实验方法不当8.下列是四位有效数字的是()A.1.005 B.1.00 C.1.1050 D.pH = 12.00一、单选题答案1C2D3A4A5B6D7D8A二、名词解释1.精密度2.准确度3.绝对误差4.有效数字三、简答题1.偶然误差的起因、特点如何?怎样减小偶然误差?2.简述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和联系3.记录实验数据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四、计算题1.用比色法测定某尿样中Mn的含量,得下列结果(μg/L):10.48 、10.37、 10.47、10.43 、10.40.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2.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分析表明,杂质的平均含量为1.60%,改变反应条件进行试生产,取样测定,共取样6次测定杂质百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46% 1.62% 1.37% 1.71% 1.52% 1.40%.问改变反应条件后,产品中杂质百分质量分数与改变前相比是否有明显差别?3.某学生从以下各称量样品中测得某药物的百分含量如下:样品重(克) 0.5372 0.5168 0.6425 0.4235% 21.64 21.62 21.66 21.58该药物正确的百分含量为21.42%,试计算该学生所测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第三章重量分析法一、单选题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恒重是指二次称量之差不超过()A.±0.1mg B.±0.2mg C.±0.3mg D.±0.4mg2.如果共沉淀的杂质离子与沉淀的构晶离子半径相近,电荷相同,则易形成()A.表面吸附B.混晶C.机械吸留D.后沉淀3.沉淀重量法测定时,对于AgCI沉淀的洗涤最好使用()A.母液B.水C.稀HCl D.稀HNO34.为了获得纯净而易于过滤洗涤的大颗粒晶形沉淀,不应采用下列何种措施()A.适合的沉淀剂B.在较浓溶液中进行沉淀C.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沉淀剂D.重结晶再沉淀5.沉淀重量法测定Ag+,以HCl作为沉淀剂,为保证沉淀完全,沉淀剂适宜过量的百分数应为()A.10~ 20% B. 20~ 30% C. 30~ 50% D. 50~ 100%6.样品中被测组分是MgO(MMgO=40.31g/mol),称量形式是Mg2P2O7(MMg2P2O7=222.55g/mol),则换算因数f值是()A.0.72 B. 0.36 C. 0.3623 D.0.18117.换算因数是被测组分相应化学式与称量形式相应化学式摩尔质量之比,称量形式摩尔质量越大,f则()A.越小,对测定结果准确度越有利B.越小,对测定结果准确度越不利C.越大,对测定结果准确度越有利D.越大,对测定结果准确度越不利8.构晶离子的定向速度决定于()A.沉淀剂的浓度B.样品溶液的温度C.构晶离子的电量D.构晶离子组成沉淀物的极性9.沉淀重量法中,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是( )A.同离子效应 B.配位效应C.酸效应 D.温度效应二、名词解释1.同离子效应2.共沉淀现象3.聚集速度4.陈化5.换算因数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晶形沉淀及非晶形沉淀的条件.2.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后沉淀?举例说明.3.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4.为使沉淀定量完全必须加入过量的沉淀剂,为什么不能过量太多?四、计算题1.含有I2的水溶液10ml ,其中I21mg ,用9mlCCl 4按下述两种方法萃取:(1)9ml 一次萃取;(2)每次用3ml 分三次萃取.分别求出水溶液中剩余的I2量,并比较其萃取率.2.测定1.0239g 某样品中的P2O5的含量时,用Mg CI2、NH4CI、HN3.H2O使磷沉淀为Mg NH4PO4.过滤,洗涤后灼烧成Mg 2P2O7,称量得重量0.2836g.计算样品中P2O5的百分含量.(mol g M mol g M O P Mg O P /25.222/95.14172222==)3.称取0.3675g Ba CI2.2H2O样品,将钡沉淀为硫酸钡,如要求沉淀剂过量50%, 问共需0.5mol/L H 2SO 4溶液若干毫升?(mol g M O H BaCl/27.244222=⋅)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一、 单选题 1.盐酸的摩尔质量MHCl =36.46g/ml ,若TNaOH/HCl =0.003646g/ml ,则C NaOH 为( )mol/L 。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详解~~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答案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答: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答: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030.01/)(1)(2221=-∑-∑=--∑=n n x x n x x s i %035.01/)(222=-∑-=∑n n x x s i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14单元 析错因 获真知释疑解析素材 (新版)鲁教版

析错因获真知“化学与生活”单元涉及的内容较多,题型广泛,但命题复现率较高。
弄清基础知识,扩大视野,广为联系,是顺利掌握这部分内容,轻松应对考试的法宝。
同学们通过对易错题的分析,查找错因,提高相关能力。
例1 关注健康,预防疾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症的病人可服用氢氧化铝中和B.人体缺乏钙元素会引起坏血病,钙属于微量元素C.香烟的烟气中只有一氧化碳对人体有害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碘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错解及错因分析A、B或C。
错选A是认为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就把氢氧化铝直接当作药物使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
错选B是因为没有分清坏血病和佝偻病,同时将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搞混。
错选C 是错以为香烟的烟气中只有一氧化碳有毒。
点拨:铝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不能将氢氧化铝直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导致佝偻病。
钙元素是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大量存在于骨骼中,是常量元素。
烟气中有害物质达200多种,都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缺碘导致甲状腺素合成不足,所以甲状腺组织就会变大。
摄取过量的碘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也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参考答案D例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
下列材料分类中正确的是()。
A.铝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B.有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塑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错解及错因分析A、B或C。
错选A是将“合金”与“合成”混淆。
错选B是把有机玻璃和玻璃混。
错选C是没有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点拨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而合成材料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简称,是通过化学变化制成的。
有机玻璃属于塑料,是合成材料;而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是将几种材料复合起来形成的;玻璃钢是在塑料中嵌入玻璃纤维制成的,是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分析化学复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
这一点称为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C2.由于天平不等臂造成的误差属于()A、方法误差B、过失误差C、试剂误差D、操作误差E、仪器误差正确答案:E3.如果基准物质H2C2O4.2H2O保存不当,部分风化,用它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A、结果偏高B、结果偏低C、准确D、无法确定E、对结果无影响正确答案:B4.直接碘量法所用的滴定液是()A、I2液B、H2SO4C、HClD、Na2S2O3E、KI正确答案:A5.下列属于惰性溶液剂的是()A、丙酮B、乙二胺C、乙酸D、乙醇E、苯正确答案:E6.能作高氯酸、硫酸、盐酸、硝酸区分性溶液的是()A、乙二胺B、水C、乙醇D、冰醋酸E、苯正确答案:D7.直接碘量法适宜的酸碱度条件是A、弱酸性B、中性C、弱碱性D、强碱性E、A+B+C正确答案:E8.用于准确测量滴定中所消耗溶液体积的量器()A、移液管B、滴定管C、锥形瓶D、试剂瓶E、量瓶正确答案:B9.非水碱量法常用的溶剂是A、水B、无水乙醇C、稀醋酸D、冰醋酸E、醋酐正确答案:D10.配位滴定法使用的滴定液是A、EDTAB、EDTA六元酸C、EDTA负四价离子D、EDTA二钠盐正确答案:D11.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应为A、4.00B、4.000C、4.0000D、4.0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A12.1L盐酸溶液中含溶质HCl3.646g,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1000mol/LB、1.000mol/LC、0.36g/mlD、0.003646g/mlE、0.01000mol/l正确答案:A13.配制溶液时所用主要仪器为分析天平、量瓶的是()A、直接配制法B、间接配制法C、A和B均是D、A和B均不是正确答案:A14.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含量的物质是()A、草酸B、醋酸C、硫酸D、盐酸正确答案:A15.高锰酸钾法中,调节溶液的酸性使用的是()A、HClO4B、H2SO4C、HNO3D、HCl正确答案:B16.试样中银含量的测定应选用()A、EDTA滴定法B、沉淀滴定法C、两者均可用D、两者均不可用正确答案:C17.0ml盐酸溶液中含溶质HCl0.3646,CHCl为()A、0.008000g/mlB、0.1000mol/lC、0.05000mol/lD、0.2000mol/lE、0.004000g/ml正确答案:B18.滴定过程中溶液溅失需进行()A、对照实验B、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C、A和B均是D、A和B均不是正确答案:D19.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系统误差()A、滴定终点和计算点不稳合B、加错试剂C、看错砝码读数D、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E、滴加时溅失少许滴定液正确答案:A20.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比是A、1∶1B、2∶1C、3∶1D、1∶2正确答案:A21.已知C NaOH=0.2000mol/l, T NaOH为()A、0.008000g/mlB、0.1000mol/lC、0.05000mol/lD、0.2000mol/lE、0.004000g/ml正确答案:A22.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包括A、消除偶然误差B、既消除系统误差又消除偶然误差C、消除系统误差D、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正确答案:C23.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氯化物含量时,加入准确过量的硝酸银后,进行滴定时,还应注意避免A、沉淀的溶解B、生成新沉淀C、指示剂发生副反应D、沉淀转化正确答案:D24.下列属于碱性溶剂的是()A、乙二胺B、乙酸C、苯D、水E、乙醇正确答案:A25.五位有效数字()A、0.02mlB、pH=11.00C、0.0506gD、0.1001mol/lE、1.2010g正确答案:E26.酸碱指示剂一般属于()A、有机物B、有机弱酸或弱碱C、有机酸D、有机碱正确答案:B27.下列可做基准物质的是A、NaOHB、HCIC、Na2CO3D、H2SO4正确答案:C28.铬黑T指示剂在纯化水中的颜色()A、蓝色B、橙色C、红色D、黄色E、无色正确答案:A29.溶液中存在其他配位剂,使待测离子参加主反应能力下降的现象,关于发生的副反应是()A、干扰离子效应B、水解效应C、配位效应D、混合配位效应E、酸效应正确答案:C30.将Ca2+ 沉淀为CaC2O4沉淀,用酸溶解,再用KMnO4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生成的H2C2O4,从而求得Ca的含量。
分析化学(第四版)习题及答案

2.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得FeSO 4·7H 2O 中铁的质量分数位20.01%,20.03%,20.04%,20.05%。
计算:a. 平均值;b. 中位数;c. 单次测定值的平均偏差;d.相对平均偏差;e. 极差;f. 相对极差解:(1) 平均值 =20.0120.0320.0420.05100%20.03%4+++×=(2) 中位数 =(20.03%+20.04%)/2 (20.03%+20.04%)/2 ==20.04%(3) 单次测定值的平均偏差12340.0200.010.02%0.012%44d d d d d ++++++===(4) 相对平均偏差%d x =0.012100%0.06%20.03×=(5) 极差R = 20.05%-20.01% = 0.04% (6) 相对极差R x0.2%分析化学(第四版)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1. 某矿石的最大颗粒直径为10mm ,若其k 值为0.1kg.mm -2,问至少应采取多少试样才具有代表性?若将该试样破碎,缩分后全部通过10号筛,应缩分几次?若要求最后获得的分析试样不超过100g ,应使试样通过几号筛?解:(1)根据经验公式, 则采样量为2Q m kd ≥Q m ≥20.11010gk ×=(2)缩分后,试样通过10号筛,即试样颗粒不能大于2mm ,则采样量为Q m ≥20.120.4g k ×=,按照样品四分法,按照样品四分法,每缩分一次,每缩分一次,每缩分一次,减少一半,减少一半,减少一半,则要得到则要得到0.4 kg 的分析式样,需经过5次缩分。
(3)若最后试样100g ,由公式,要求Q m d k==1mm ,应用20号筛。
3. 用沉淀滴定法测定纯NaCl 中氯的质量分数,得到下列结果:59.82%,60.06%,60.46%,59.86%,60.24%。
计算:a. 平均结果;b. 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c. 相对误差;d. 中位数;e. 平均偏差;f. 相对平均偏差。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经典习题

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经典习题1.试对照结构指出图14-1上各个峰的归属。
解:δ1.2 三重峰 3H-CH2-CH3δ2.0 单峰 3H-CO-CH3δ4.0 四重峰 2H-O-CH2-CH3δ6.8~7.6 4H-C6H4-δ9.8 单峰 1H-NH-图14-1 例题1的1H-NMR谱2.由下述1H-NMR图谱,进行波谱解析,给出未知物的分子结构及自旋系统。
(1)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H10O,1H-NMR谱如图14-2所示。
图14-2 C4H10O的 1H-NMR谱解:u=(2+2×4-10)/2=0δ1.13 三重峰 6H -CH2-CH3(2个)δ3.38 四重峰 4H -O-CH2-CH3(2个)可能结构式为:CH3-CH2-O-CH2-CH3自旋系统:2个A2X3(2)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9H12,1H-NMR谱如图14-3所示。
图14-3 C9H12的1H-NMR谱解:u=(2+2×9-12)/2=4δ1.22 二重峰 3H -CH-CH3δ2.83 七重峰 1H -CH-(CH3)2δ7.09 单峰 5H C6H5-可能结构式为:自旋系统:A6X,A5(3)已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10Br2O,1H-NMR谱如图14-4所示。
图14-4 C10H10Br2O的1H-NMR谱解:u=(2+2×10-12)/2=5δa 2.42 单峰 3H -CO-CH3δb 4.88 双峰 1Hδc 5.33 双峰 1Hδd 7.35 单峰 5H C6H5-可能结构式为:自旋系统:A5、AB、A33.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8H12O4,NMR图谱如图14-6所示,δa=1.31(三重峰,)δb=4.19(四重峰),δc=6.71(单峰),Jab=7Hz,峰面积积分值比a:b:c=3:2:1,试推断其结构式。
图14-6 C8H12O4的氢核磁共振谱解:(1)计算不饱和度u=(2+2×8-1)/2=3(2)由积分值比计算氢分布:a:b:c=3:2:1分子式有12个H,可知分子具有对称结构为a:b:c=6H:4H:2H(3)偶合系统(ab)为一级偶合A2X3系统(二个质子的四重峰与三个质子的二重峰)(4)根据δa=1.31,δb=4.19及偶合系统可以推测有-CH2CH3存在,并均向低场移动,故为-OCH2CH3型结构。
第14课时讲析与答案doc高中化学

第14课时讲析与答案doc 高中化学典型题点击1.C 2.B 3.B 4.C讲析:2.溶液混合后导电能力变化的大小,关键看混合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的变化。
由于自来水几乎不导电,加入0.05 mol NaOH 后,导电性突然增大;醋酸是弱电解质,加入NaOH 后,生成强电解质CH 3COONa ,导电性明显增强;0.5 mol ·L-1的KCl 中加入0.05 mol NaOH 固体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只有0.5 mol ·L-1的盐酸,能与NaOH 反应生成强电解质NaCl ,不阻碍导电性。
3.温度不变时,c(H +)和c(OH -)的乘积为常数,故排除C ;稀释时电离度增大,c(OH-)的物质的量增大,故排除D ;稀释时,NH 3·H 2O 的物质的量减小,--3232c(OH )n(OH )=c(NH H O)n(NH H O)⋅⋅,可知该分数值增加,故排除A 选B 。
4.D 项加入水会增大CH 3COOH 的电离度,不符合题意。
B 选项加NH 3·H 2O ,中和CH 3COOH 电离出的H +,增大CH 3COOH 溶液的pH ,同时还增大CH 3COOH 的电离度,也不符合题意。
A 选项加入CH 3COONa ,增大了CH 3CO0-离子浓度,抑制CH 3COOH 的电离,但同时也降低了c (H +)浓度,尽管电离度减小了,但pH 增大了,也不符合题意。
C 选项加HCl ,增大了c (H +)浓度,使CH 3COOH 电离平稳逆向移动,降低其电离度,又增加它的酸性,pH 降低。
新活题网站1.D2.A3.C4.AD5.A6.B7.D8.D9.A 10.A 11.条件 平稳移动方向 NH 4+的物质的量 n(OH -) c(NH 4+) 加少量盐酸 正 增 减 增 加少量固体NaOH 逆 减 增 减 加水稀释 正 增 减 减 通入NH 3 正 增 增 增 升高温度 逆 减 减 减 加NH 4NO 3晶体 逆增减增12. A13. (1)100 mL 溶量瓶(注:未标明规格的扣1分)(2)> b (3)配制pH =1的HA 溶液难以实现,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4)配制NaA 溶液,测其pH >7即证明HA 是弱电解质讲析:甲、乙两同学差不多上利用了第一个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荧光分析法一、单项选择题(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 、B 、C 、D 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种化学反应可以产生化学发光? ( )A .中和反应B .离子交换反应C 氧化反应D 置换反应2、分子荧光与化学发光均为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至基态中各振动能量能级产生的光辐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分子中的电子层不同B .跃迁至基态中的振动能级不同C .产生光辐射的能源不同D .无辐射驰豫的能源不同3、受激单线态的平均寿命应为( )秒。
A .10-8B .10-7C .10-6D .1受激三线态的平均寿命应为( )秒。
A .10-8B .10-7C .10-6D .10-55、下列那种离子不能产生荧光?( ) A .K+ B .Mg 2+ C .Al 3+ D .V(IV)6、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判断那种物质的荧光效率最大?( ) A.苯 B.联苯 C.对联三苯 D.蒽7、下列结构中那一种能产生荧光的强度最大?( ) A.苯酚 B.苯 C.硝基苯 D.苯甲酸8、苯胺在下列哪个pH 值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 ) A.1 B.2 C.7 D.139、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 A.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B. 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减弱。
C. 荧光物质的浓度减弱,荧光强度减弱。
D. 荧光物质的浓度减弱,荧光强度减弱。
10、下列说法那种是正确的( ) A.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B.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C.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
D.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
11、下列那种基团能使单线态转让三线态( ) A. 2NH - B. OH - C. 65C H - D. I -12、下列那种溶剂对荧光的光谱干扰最小( ) A.水 B.乙醇 C.环已烷 D.四氯化碳13、荧光光度计和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 A.光源 B.光路 C.单色器 D.检测器瑞利散射是在那种情况下产生的() A.自发辐射 B.受激辐射 C.辐射能照射分子产生热运动D. 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只是光子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15、拉曼散射是在那种情况下产生的 ( )A.自发辐射B.受激辐射C.辐射能照射分子产生热运动D.辐射能照射分子产生非弹性碰撞,并发出光辐射。
16、下列那种溶剂的拉曼光与激发光的波长极为接近 ( )A.水B.乙醇C.环已烷D.四氯化碳17、下列那种基团对荧光的影响不明显 ( )A. OH -B. 2NH -C. 3NH +-D. 2NO -18、下列那种基团为荧光熄灭剂 ( )A. I -B. CN -C. 3SO H -D. 2NH -19、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时,不发生能量的交换,仅仅是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这种光叫做 ( )A.荧光B.磷光C.拉曼光D.瑞利光20、某些物质受到光照射时,除吸收某种波长的光之外,还会发射出比原来吸收波长更长的光,当激发光停止照射时,发光过程几乎立即停止(1961010---秒),这种光称为( )A.荧光B.磷光C.拉曼光D.瑞利光21、能使荧光强度增大的基团为 ( )A. 2NH -B. R -C. 3SO H -D. 3NH +-22、能使荧光强度减小的基团为 ( )A. 2NH -B. R -C. 3SO H -D. I -23、能使荧光强度减小的基团为 ( )A. 3SO H -B. NHR -C. CN -D. 2NO -24、能使荧光强度影响不明显的基团为 ( )A. CN -B. NHR -C. 3SO H -D. 2NO -25、能使荧光强度影响不明显的基团为 ( )A. 2NO -B. 3NH +-C. COOH -D. F -26、能使荧光强度增大的基团为 ( )A. 2NO -B. OH -C. COOH -D. F -二、多项选择题(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
)27、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烷基取代对荧光影响不大B.羰基取代可使荧光增强D.氰基取代可减小发射波长和强度 D.氨基取代可减小发射波长和强度E.硝基取代可使荧光淬灭28、使荧光增强的取代基团有 ( )A. OH -B. 3OCH -C. 25OC H -D. 2NH -E. -I29、使荧光减弱的取代基有 ( )A. COOH -B. Cl -C. 2NO -D. CN -E. 2NH -30、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包括 ( )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B.分子的取代效应C.温度D.溶剂E.分子量的大小三、填空题(类型说明:请将正确答案填于试题预留的横线上。
)31.荧光分光光度计由 、 、 、 四部分组成。
32.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有 、 、 、 。
33.判断化合物能否产生荧光,荧光强度如何,一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 、 、 、 。
34.荧光定量分析常用方法有 、 、 。
35.荧光分析法的最大优点是 、 。
这对于测定中药中某些微量成分来说极为有利,荧光法在中药分析中测定方法有四类 、 、 、 。
36.在荧光光度分析中,激发滤片和荧光滤片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
37.当被测定物质的浓度较大时,荧光强度与浓度不成正比,其原因是 。
38.荧光波长与激发波长相同,则称为 。
39.如果改变激发光的波长,并在荧光最强波长处测定荧光强度变化,以 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便可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40.选用发光荧光强度最强时的激发波长为激发光源,测量不同波长处荧光的强度分布,以以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作图,便可得到荧光光谱,或称为 。
四、名词解释(类型说明:请将正确答案填于预留空白处。
)41、荧光42、磷光43、振动驰豫44、内部能量转换45、外部能量转换:46、单线态47、三线态48、体系间交叉跃迁49、迟滞荧光50、荧光效率51、荧光探针52、光致发光53、离解54、瑞利光55、预离解跃迁56、拉曼光五、简答题(类型说明:把答案写在试题下方空白处。
)57、请解释荧光发射谱与荧光激发光谱的差异,其中何者与吸收光谱较为相似?58、在下列何种溶剂中萘将具有最大的荧光,为什么?Cl CH3BrCH3ICH359、苯胺的荧光是pH=3的强还是pH=10的强?试解释之。
60、预测下列化合物,何者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并解释之。
OCOHCOOH C OOCOOHOH酚酞荧光黄61、为什么顺磁性物质能引起荧光熄灭?62、下述化合物中那种荧光最强?A B C63、简述影响荧光强度的外界因素。
64、当溶剂从苯变为乙醚时,萘产生荧光的波长会变长吗?为什么?65、在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时只需用空白溶液校正零点,而荧光定量分析时除校正零点外,还需用标准荧光溶液校正仪器刻度。
为什么?66、何谓分子荧光猝灭?荧光猝灭有哪几种类型?六、计算题(类型说明:把答案写在试题下方空白处。
)67、对于一个在激发过程中吸收174.910⨯个光子而产生荧光的过程中发射出172.910⨯个光子的特定反应,计算其量子效率。
68、1.00克谷物的制品试样,用酸处理,分离出核黄素及少量无关杂质,加入少量4KMnO,将核黄素氧化,过量的4KMnO用H2O2除去。
将此溶液移入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吸取25ml放入样品池中以测量荧光强度。
事先将荧光计用硫酸奎宁调整至刻度100处。
测得氧化液的读数为6.0格。
加入少量二亚硫酸钠(Na2S2O4),使氧化态核黄素(无荧光)重新转化为核黄素,这时荧光计读数为55格。
在另一样品池中重新加入24ml被氧化的核黄素溶液,以及1ml核黄素标准溶液(0.5μg/ml),这一溶液读数为92格,计算每克试样中含核黄素的μg数。
69、还原态的NADH是一种具有高荧光的重要辅酵素。
它在340nm有最大吸收,在465nm 有最大放射。
由标准NADH溶液得到下列荧光强度数据:请建立一个校正曲线,并用以估计某未知溶液中的NADH 浓度,此溶液的荧光相对强度为42.3。
70、在没有自身吸收的状况下,试样荧光吸收强度与浓度间的比例关系,只有在低浓度下才成倒。
请利用公式K=K ’P 0(1-10εbc )计算ε=4.0×103M -1cm -1(b=0.2cm 时)的化合物,其浓度为2.5×10-5,2.5×10-4及1.0×10-3M 溶液的荧光相对强度。
附:答案第十四章 荧光分析法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D5.D6.C7.A8.C9.E 10.B11.D 12.D 13.B 14.D 15.D 16.D 17.C 18.A 19.D 20.A21.A 22.D 23.D 24.C 25. B 26.B二、多项选择题27.A 、E 28.A 、B 、C 、D 29.A 、B 、C 30.A 、B 、C 、D三、填空题31、激发光源 样品池 检测器 滤光片和单色带32、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分子的取代效应环境的影响 散射光的影响 荧光的熄灭33、跃迁类型 共轭效应 刚性结构和共平 面效应 取代基效应34、工作曲线法 比例法 差示荧光法35、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利用被测物质的自身荧光直接测定制备荧光衍生物化学引导荧光 荧光熄灭性36、获得最强的荧光和最低的背景为准37、荧光物质分子间碰撞的几率增加,产生荧光自灭现象38、共振荧光39、激发波长 荧光发光强度40、荧光波长 荧光强度四、名词解释41、荧光:某些物质受到光照射时,除吸收某种波长的光之外,还好发射出比原来吸收波长更长的光;当激发光停止照射时,发光过程几乎立即停止(1961010---秒),这种光称为荧光。
42、磷光:大致上与荧光相同,只是当激发光照射停止时,发光过程将此持续一段时间(31010--秒),这种光称为磷光。
43、振动驰豫:激发态分子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510-秒),由于分子间的碰撞或分子与晶格间的相互作用,以热的形式损失掉部分能量,从振动能级的较高能及向下降,这一过程称之为振动驰豫。
44、内部能量转换:分子通过另一个无辐射跃迁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到基态的高振动能级上,这个过程称为内部能量转换。
45、外部能量转换:指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及能量转换,使荧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这些过程通称为外部能量转换过程。
这种现象也成为“熄灭”或“淬灭”。
46、单线态:如果一个分子所有的电子均自旋成对,那么这个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单线态。
47、三线态:如果一个分子所有的电子均自旋成对,那么这个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单线态。